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行政公文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11-05 14:58:0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同志们:

这次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劳动就业工作会议和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 结回顾2004年全市劳动就业工作,表彰劳动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交流各地劳动就业工作经验,研究安排2005年工作部署。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04年全市劳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财政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系统的同志,紧密围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狠抓优惠政策落实、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全市就业容量,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使我市劳动就业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效,在刚刚结束的全省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我市再次被省厅评为劳动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一)城镇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各辖市、区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完善目标考核、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制度,大力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切实抓好就业服务,有力的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发展。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民营经济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04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4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0.34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比上年末又下降了0.18个百分点,就业总体形势基本稳定。

(二)各项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三)劳动力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成效显著。

(五)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效果明显。

(六)街道(乡镇)、社区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全市所有街道(乡镇)按照在xx区蒋乔镇召开的全市乡镇劳动力市场建设现场会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市区所有街道劳动保障所初步达到了“六到位”的要求。乡镇劳动保障所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xx市为所有乡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和文件柜;xx新区丁卯街道劳动保障所结合有城有乡的特点,推进城乡统筹就业;xx区蒋乔镇、官塘镇建成了规范的乡镇劳动力市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前沿阵地作用,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下面还将对他们进行表彰。

(七)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新突破。

各辖市、区继续深入贯彻《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失业保险政策措施,加大扩面力度,规范基金征缴,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在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基础上,确保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并实现了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额的双增长。2004年12月末,全市共有15606人次享受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9.49万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03亿元,总量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仍然存在。2005年全市城镇就业需求约为4.3万人左右,可提供就业岗位约2.5万个左右,供大于需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日趋明显。目前,在劳动力市场报名求职人数小于提供岗位数,尤其是一些待遇偏低的苦脏累工种和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种很难招到合适人员,但同时市场上仍有大量求职者、尤其是大龄人员难以找到就业岗位。

三是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和就业观念不适应,难以满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创造就业岗位的需求,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再就业优惠政策效应急需放大。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门槛”过高,贷款手续烦琐,环节过多,落实难度较大;未能给灵活就业人员以法律定义,稳定他们的就业难度很大。

五是技能培训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他们的技能。全市目前从培训数量上看已达6.6万人,但部分辖市、区的就业培训主要以就业指导等引导性培训为主,培训与就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培训者参加技能鉴定的人数较少。

六是劳动力市场建设进展不平衡。虽然丹阳、扬中、句容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达到三星级标准,但有的地区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够,劳动力市场的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与目前公共就业服务形势不相适应,有待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向基层延伸,特别是向乡镇延伸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七是街道(社区)、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建设进展不平衡。有的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未完全到位,有的地区机构、人员、经费没有完全落实,影响了基层平台作用的发挥。虽然我们现在讲都已经“六到位”,但真正做到,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八是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劳动力可供转移资源缺乏,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

总的来看,2004年的劳动就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全市瞩目的成绩,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包含了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基层战线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局党组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们还要对2004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二、2005年劳动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保持就业稳定增长,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重要一年。做好2005年劳动就业工作,对于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期间劳动就业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中央及省、市对劳动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05年全市劳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加就业为目标,以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为主线,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以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抓手,以落实再就业资金为保障,以民为本、构建和谐、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努力实现劳动就业服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5年劳动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2、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提高南北劳动力交流的层次。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万人,其中新增就地转移5万人,农村劳务输出1万人;全市66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举办一场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新增吸纳苏北地区劳务人员2万人,其中对口挂钩地区劳动力1万人。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组织化程度力争达50%。

3、加大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全年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6万人,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培训后一定期限内再就业率达60%以上。创业培训0.15万人,培训合格率90%以上,成功创业率50%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50%以上,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培训率超过50%。

4、加快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各辖市、区职业介绍机构“三星级”达标率8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要争创“四星级”职介机构。加强职业指导,进一步提高职业中介成功率,全年提供职业中介服务5.2万人次,介绍成功2万人次。

5、加快实施省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组织推广和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网络中心建设。市区所有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与市中心实现联网。逐步建立辖市、区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将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并与市劳动力市场联网。

6、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所有街道(乡镇)、社区均符合“六到位”要求。加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工作重心下移。积极发展街道(社区)劳务派遣企业和非正规劳动组织,全年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0.3万个。

7、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年末失业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8.3%以上。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和清欠力度,全年征缴基金8700万元,力争突破1亿元。

为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各辖市、区必须树立四个理念:就业管理实现城乡统筹的理念,就业服务推进人本服务的理念,就业岗位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理念,就业工作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统一的理念。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强化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继续把新增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重要的政府调控目标,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逐级分解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目标考核的管理,坚持定期通报和督查制度。加强目标考核的监督检查,健全自上而下的定期检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完善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箱、投诉栏,公布举报电话。坚决杜绝为了完成目标而虚报数据。

(二)完善平台建设,加大援助力度。

进一步完善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机构要巩固,人员要充实、经费要保障、制度要规范、服务要到位。年底前,要对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六到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要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开展以争创 “无双下岗双失业家庭街道、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充分就业街道、社区”活动。

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作用,切实掌握再就业援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对援助对象进行社区公示、登记造册、动态管理。继续实行政府帮扶有就业愿望困难人员就业的常规制度。在进一步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同时,大力开发社会性公益岗位,对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用足用好现有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劳服企业、劳务派遣企业、社区就业的发展,确保有就业愿望的双下岗、双失业等困难家庭中至少一人实现充分就业。

(三)加快城乡统筹,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

(四)强化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进一步按照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工作的要求,在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在推进就业服务专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就业培训机构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对下岗失业人员继续开展免费再就业服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主动适应市场,落实“新三化”就业服务标准,广泛开展特色服务,要坚持现场招聘和网上招聘相结合的办法,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中介成功率;要建立和完善定期招聘和专场招聘相结合的招聘制度,密切联系教育、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面向大学生、技术人才、妇女、转业干部、困难就业群体等专项招聘活动,提高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水平;努力拓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领域,坚持求职登记、招聘服务、劳务代理、跟踪管理“一条龙”服务模式,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报告和工资指导价位工作,定期公布职业供求状况信息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进一步发挥社会就业服务机构的辅助作用,利用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开展免费再就业服务,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做法,全面落实免费再就业服务补贴政策。

(五)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技能素质。

以促进就业为目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设置培训专业,强化就业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充分发挥免费再就业培训补贴的政策效应,鼓励推动全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重点抓好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就业率和就业的稳定性。继续推行劳动预备制度,扩大劳动预备制培训领域和覆盖面,加快提高初、高中毕业生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培训机构自身建设,完善培训条件,努力培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发挥龙头作用。

结合创业扶持,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催生和培养一批小企业创办者和自谋职业者。形成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机制。加强培训师资的建设,建立一文高素质、专业化的创业培训教师队伍和专家队伍,提高培训后的创业成功率。

(六)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力度,强化基础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的扩面工作。不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保持参保人数增长态势。要做好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工作,从2005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事业单位要全部参加失业保险。继续做好改制后民营企业的参保工作,妥善解决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接续问题。要结合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进度,逐步将农民工纳入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失业保险政策。二是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费缴费基数,加强稽核工作。企业的缴费基数不低于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的缴费基数不低于医疗保险,加强失业保险的稽核工作,今年要对部、省属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进行一次拉网式的稽核。继续加大失业保险清欠力度,制定清欠计划,减少陈欠,避免新欠。三是严格规范和合理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有条件的地区,在留足失业保险备付金的基础上,可以加大基金投入用于促进再就业,也可用于街道、社区网络运行和维护费用等。要加强对失业人员申领失业金的管理,加快推行定期申领制度。

(七)发展服务企业,增加就业容量。

认真总结推广社区就业、非正规就业组织和劳务派遣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经验,充分运用再就业优惠政策,努力开辟再就业门路。积极发展街道劳务派遣企业,加强对劳务派遣企业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规范企业用工、参保、缴费行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正确引导和鼓励发展门槛低、包容性大的灵活就业,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再就业,推动服务型、商贸型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劳服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发展,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

(八)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发挥作用。

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督促财政设立“再就业资金专户”,足额预算安排和拨付再就业资金。进一步合理安排使用再就业资金,充分发挥再就业资金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的作用。积极发挥再就业资金在保障街道和社区信息联网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作用。失业保险基金己出险的地区,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补充失业保险基金的不足。同时,用足用好各项省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九)强化基础管理,健全统计制度。

进一步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在统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形成系统的资源数据库,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并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和跟踪调查,适当采取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提高统计的准确性。

(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劳务输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典型事例,通过典型引路,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着重宣传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形象。要深入企业、社区、农村,把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宣传到群众、企业和有关基层单位。各辖市、区要建立常规宣传制度,在政府主办的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加强宣传,形成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全社会关心支持、各有关单位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做好本地宣传工作的同时,各辖市、区还要做好信息的上报工作,及时把本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新思路、新想法向上级部门报告,便于我们及时总结推广,指导全市各 项工作全面推进。

三、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强调要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这对我们既是一种鼓舞,说明党和政府继续对就业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推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再创新绩。具体到就业再就业工作,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认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就业管理机构还要提高下面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把握工作重点的能力。当前,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建立政策的长效机制。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困难群体、提高劳动力素质,都要靠政策的扶持和激励,因此,国家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是好的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就发挥不了作用,也就不能体现我们党提出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所以,大家要抓住落实优惠政策这个重点,在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发挥作用。

二是加强开拓创新的能力。前面,我们分析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确保就业工作的协调、持续发展,就要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化,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更新,工作思路要调整,工作方式要改进,要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希望全是市各级劳动保障系统都要加强主动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不断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提高以人为本的服务能力。各级就业管理机构是劳动保障部门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服务中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下岗失业人员为本。必须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了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困难和需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制订政策、措施、办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中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效率,简化程序,不断提高群众对劳动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四是增强协调配合的能力。就业再就业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靠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利用各类资源来推动工作。既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又要密切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争取各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涉及工商、税务、财政等等部门,享受政策的第一关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审核,但我们不能审核完就不管,而是要积极主动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帮助用人单位和下岗失业人员尽快享受到优惠政策,并对落实优惠政策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掌握和了解。对享受政策的具体操作程序存在问题的,要及时协调解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充分体现优惠政策的扶持效应。

同志们,2005年既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一年,也是面临挑战和压力的一年。我们一定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勤恳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推荐阅读:

党总支党课讲稿材料

银行2007年秋季工作动员会发言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总结表彰会上的发言

在网上银行试运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保持党员先进心得体会(五)

在庆祝煤矿投产十二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