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精选60篇

教育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3-24 10:33:0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一篇

一、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即使一部分学校学前教育数学专业的老师有着较高的学历,也对数学知识有过系统的学习,不过老师还做不到充分地掌握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能力,加上老师自己的经验有限,导致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质量都不太符合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要求。

2.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考核方式就是学业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死板地对数学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学校进行考核的方式设置不合理,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笔试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体现,致使学生逐渐淡化对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学习与开发。另外,学生还不太理解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含义,比较忽视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3.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

大部分学校中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中,所用的教材都不太具有实用性能,教材的主要内容都比较注重数学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内容分散程度很大,课程内容也很多且关联性强,不过学校安排的数学课程教学学时则不多,教师不得不在规定的时间里讲完所要学习的内容,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就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使用传统的、形式古板的讲授式教学,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物,导致课堂氛围较差,缺乏活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遇到的问题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

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意义

1.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改善课堂效率。

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通过缩减不必要的课堂内容,为有意义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保障。在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效率,并提供一定的时间来回顾与重新认识学生以前所学的课程,要完成这一工作就需要课堂时间的足够充裕。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策略改革能够保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程的讲授,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可以减轻学生压力。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策略中,老师通常都会大量地布置课堂或课下训练内容,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会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且会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变差,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消失,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对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的改革,就指让学生的课堂训练内容优化、简化,注重课堂训练的质量,减轻由于过重的任务内容对学生所造成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策略改革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育的工作中,需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努力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快乐的氛围,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建立起学习的成就感。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实现学生与教师有效的互动。如果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必须让学生对教师拥有足够的信任感和尊重,这就要依靠课堂教学中建立快乐的学习氛围来实现。学生仅仅在处于快乐的学习氛围里面,才可以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对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教材和课堂内容的选择来说,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以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优化,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的实践性,以改革数学教学策略。老师同时还要进行动态的跟踪,通过不断地了解新措施在教学实践里所出现的新问题,实时地跟踪调整,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3.丰富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的考核方式都很单一,几乎都是只有笔试一种形式,考核方式的单一与限制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按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平时对所学课堂知识的了解与应用能力来增加考查方式;可以按照学生日常完成训练及任务的时间与质量来增加考察方式;可以按照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情况,设置开卷考试的考核形式。然后学校根据以上各种考核方式中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作为学前教育未来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幼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关键的影响。

不过,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由于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和不适当的教学理念等原因造成的。

所以,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探索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新方法,寻找改革学前教育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建立其科学、合理、创新的数学教育新模式。随着我们对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工作完善与改革,其教学水平与方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学前教育教学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二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三篇

如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四篇

摘要:分析了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应用分析

近些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未来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传统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些缺点

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比较古板,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教育的趋势;传统的数学教学缺少弹性,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大部分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很多本意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选修课,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必修课的一种延伸,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调节学习的进度,同时计算机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内容等进行恰当的调节;整体的学习环境更加开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邮件来更好地交流,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数学之所以难以学习,就是因为它的抽象性和严谨性,现代信息技术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来进行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生动,更好地培养起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的弱点,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必然性,希望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张爱勤.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刘庭华.浅析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要:四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对增加学生数学知识储备、培养其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该学科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已有多项教学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國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尚存在多种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下,任课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需及时探索新型的数学教学策略,以增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及其凸显出的主要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四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四年级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缺乏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等多种问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需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笔者收集并整理了多项相关的文献报道,主要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巧设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环节,良好、有效的课堂导入等于成功了一半。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遵循新课程标准,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不直接教授学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知识,而是先利用课件为班级学生展示“横木在电线杆上上下晃动”的情景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能使横木固定不动呢?以此种生活问题开展教学,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指导班级学生积极讨论;待课堂讨论后,有学生回答:在晃动的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几条边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就可以稳定横木了。之后,教师可依据学生所讲使用电脑演示完成这一操作过程,并顺势引入新课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率。

二、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从本质上来讲,数学学科知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提前熟悉和了解教材内容,并积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从抽象、枯燥的公式、符号中解脱出来,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实践课堂教学中,由于本节课的课堂知识比较抽象化,学生自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自主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故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课堂知识,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中的一些生活用品或建筑物,并鼓励其积极开动脑筋,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形状,使其于脑海中形成抽象、立体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图形,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同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角的分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其自行捕捉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使其在脑海中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单单依靠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积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接,将现代化教育手段渗透到实践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多面的优越性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整体教学效率。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六篇

关于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比较重要,要能充分重视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将现代化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应用,是落实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也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比较契合,能将教学的效率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以及优势发挥详细分析,然后对其应用趋势和具体的策略应用详细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发挥也比较显著,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相契合,对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就比较有利。通过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面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积极改革就比较紧迫。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和优势

1、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分析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能对素质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符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有效促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音视频以及图像文字等功能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对学生的多感官能有效调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得以激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数学课堂的动态化营造上得以有效实现,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再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规律揭示有着积极作用,也能有效地将数学教学内容得到拓展。从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数学教学的信息扩充有着积极作用,也能有助于课堂容量的增加,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2、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体现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教育领域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就是因其自身的优势比较突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通过音视频以及图像文字的综合性应用,创设动态化的教学课堂,这对数学教学课堂的优化就比较有利。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还体现在能够将数学知识得到具体化的呈现,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会有诸多的抽象化内容,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比较费力,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得到良好的体现,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比较方便。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发展趋势和优化策略

1、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优化策略分析要想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良好发挥,就要能充分重视在教学方法上的引导。前提是教师要在技术应用上娴熟体现,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技巧能得到有效掌握,并要能够在课件的制作上得以充分重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能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教学的课堂优化。

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能按照相应的规范加以实施,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的效果加以良好呈现。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活动开展方面要能够树立典型,激励教师间的教学积极性,优化整体的数学教学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以及教材等之间的关系,将教学的重点,要能得到有效突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能在容量上得到科学化的呈现,不能在内容上过多的展示,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应用的良好作用发挥。同时,还要能够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理解的全面性,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2、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应用趋势分析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下,对初中数学教学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也会愈来愈多。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比较有利,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会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遵循相应的原则,对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而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化,也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的发展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实施就能够有效实现个别化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七篇

数学教学论文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课堂中值得探索的问题。实际上,情感、态度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培养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微课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探讨利用微课进行高等数学教学的方法。

微课具有形象生动、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可提供高数背景知识,破解教学难点,再现知识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微课;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微课特指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一般不超过5~10分钟,是一种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1]。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越来越强,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可以把教学内容碎片化,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学习。

这一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交流,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较好地解决了高数内容多、教学课时少的问题。

1提供高等数学背景知识

由于高等数学教学课时有限,可以将部分内容制作成视频或PPT,供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在学习微积分前,让学生了解“牛顿与莱布尼茨之争”:为了“微积分创立者”这份荣誉,牛顿会长和他的英国皇家学会不断地打压势单力薄的莱布尼茨,最后让这个不论是内容阐述还是符号记法上都比牛顿领先的数学天才含恨而死,但莱布尼茨没有想到,今天全世界学习数学的人都知道他是微积分的创造者,就连著名的“牛顿-莱布尼茨公式”,都是以他们两人的名字命名,任何权威都掩盖不了历史沉淀后的事实。

这些鲜活的数学史,展示了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微课,提出问题,提供方法,供学生分析探索,发现结论。

如正弦函数在零点处的幂级数展开式,先分析一次函数是直线,不可能逼近正弦函数,二次函数不是奇函数,也不可能逼近正弦函数,然后用三次多项式、五次多项式和七次多项式等多项式函数逼近正弦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做出这些函数的图像,通过对比,观察逼近情况,经过反复实验,最后得出:sinx=x-x33!+x55!-x77!+…+(-1)kx2k+1(2k+1)!+…我们向学生提供几何画板等工具,创设出一种学生独立分析、探索问题的环境,教师在公众号中通过文字、语音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点拨。

3借助图形,破解知识难点

高等数学中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等内容,用微课呈现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数列的极限”一课,用PPT演示刘徽“割圆术”,圆内接正多边形当边数越来越大时,多边形周长无限接近圆的周长,“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动态演示当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值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结出极限的定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可暂停、后退、重播,课堂上教师再进一步强化巩固。

4利用微课,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

高等数学虽然抽象、复杂,但有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展示这些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通过微课演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路程是时间的函数s=f(t),当t→t0时,极限limt→t0f(t)-f(t0)t-t0就是动点在时刻t0的瞬时速度,进而再动态演示平面曲线的切念,又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八篇

【摘要】本文立足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在七至九年级学习上产生的困惑:不知如何进行数学复习,特别是到了九年级的数学总复习等。现结合新教法“活心教学法”实验的实际状况,主要从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解题教学进行总复习之方面:试图找到一条通过“如何探究解题思路”的合适道路,以帮助学生脱离困境,悟到学习真谛 —— 懂得如何进行总复习,谈谈从中所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活心教学法;借题发“汇”;动中有“静”。

农村初中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大多存在“三不”:一不好上学,二不愿作业,三不懂学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次是要运用科学的切实农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改革现行常规老套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故我校课题研究小组开始创试“活心教学法”(项目编号:EB20_——171)并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着实验研究。

所谓“活心教学法”,就是通过变换不同的教学手段而引领学生极其心甘情愿地搞好数学课堂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从心开始”,重在一个“活”字,体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就是学生“身心活泼”,与“乐学”“学乐”有相同效果,但“乐学”“学乐”仅仅是“活心教学法”中的一小部分内涵。“活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主要由“心开”、“开随”、“随心”三个环节组成。“活心教学法”具体措施确定为“因材施教,分层推进,梯度训练,适中评价,始终鼓励,互动帮扶”(即“二十四字”方针);在日常实际教学中常以“开心”、“心动”、“细心”、“心专”、“真心”、“心静”等字眼出现。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课堂教学中,总离不开解题教学,可以这么说:借“题”发“汇”。解题教学可以说占据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主流时间,因为没有例题的展示与教学,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血肉”,更没有了课堂教学的灵魂。例如,复习《圆》知识时,课堂上出题:

题1。 点P在半径为9㎝的⊙O外,OP=15㎝,过点P作切线PT切⊙O于点T,现有点A、B同时从点P出发,点A以每秒2㎝的速度沿射线PT运动,点B以每秒2。5㎝的速度在射线PO上运动,试探究:几秒后直线AB能与⊙O相切?

1抓住“切入点”,复习一通会百通

首先教师须带领学生“开心”地读懂题意,我常让一个学生帮我读一遍原题或让全班同学朗读一遍原题,有时还会提问学生:读完后,知道些什么呀?()能告诉老师原题说了些什么吗?接下来,留5至10分钟先让学生单独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派出代表发言:一定要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待学生们叽叽喳喳说完后,我做最终的点拨,并统一结果。这其实是真正“学生是主角,教师做配角”的课堂模式,是真正的把抓“切入点”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也真正学起来很“用心”→“活心”→“开心”,总复习也因不会再变成“炒回锅饭”而天天新鲜。

读完题1后,我“阶梯推进”式地问学生:?本题属于“动态”题吗??本题“动中有‘静’”中的“静”在哪里??本题涉及了哪些知识点?……问题?简单,问题?须先回忆过去所学:点A、B的运动规律在何处?是不是没规律?过了5分钟后,没有学生知晓;这时要求全体同学齐声朗读原题一遍,开展小组讨论;…几分钟后,有学生轻声地说:点A、B从点P处同时出发,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即PA:PB=4:5。由切线性质知道OD⊥PT,依勾股定理知PT=12㎝;结果PT:PO=12:15=4:5。说明直线AB总是向射线PT或PO方向与TO始终平行着的移动。我为刚才这位同学的大胆思维叫好并鼓掌,肯定其正确。

2立足“四基点”,复习兼顾着梳通

所谓“四基点”,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体验。每道题均内含知识与技能等,借题发“汇”,梳通知识,训练技能,累积经验,水到聚成。

继续看题1,至于问题?,学生说的较好,但开始阶段不是很全面:有的说考查了切线的知识,有的说考查了正方形的知识,还有的说考查了勾股定理,甚至有人说别忘了还考查了“化归思想”与“分类思想”。最终我全给予了肯定与表扬,同时“师生互动”一起将本题涉及到的知识逐一温习了一遍,这也就是“借题发‘汇’”在总复习中的妙处所在!同学们齐“心”协力,“心”聚了,“心”真正动起来了,“活心”自然而然到位咯!

3经常“多变式”,复习融会又贯通

回到题1,接下来要做的是:利用“切线的判定及性质定理”得出直线AB要与⊙O相切,必须过点O向AB所作的直线需垂直,且垂足、圆心、点A、点T连成的四边形应是正方形。如图20_418示,这样符合条件的点A、B分别有A1、B1、A2、B2各两处。最后易求出PA1=3㎝与PA2=21㎝;所以经过1。2秒或10。5秒时直线AB能与⊙O相切。

假如“把点A、B的运动分别换成在射线PO、PT上”,其余条件不变,学生普遍反映说:借用“逆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知识去解决更简单(此时切点是点A)!答案为:经过3秒或12秒时直线AB会与⊙O相切。这种“举一反三”的变式,在总复习中尤显重要!也正是由于“活心教学法”的实施,学生的“心”开放着,思维活跃,反映敏捷,灵感立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完善,我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1999年4月北京:知识出版社出版《初中数学活动课指导》,凌美忠主编

[2]江西教育期刊社出版的《江西教育》杂志,20_。1—12

[3]中国教育报刊社出版的《人民教育》杂志, 20_。1—11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九篇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人,金、元时期我国著名四大数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是天元术的代表作;1259年完成了另一数学著作《益古演段》,是一部用来系统普及天元术的著作。纵观李冶的两部数学著作,无不体现出他早期的数学思想,无不彰显出他数学思想的光辉。李冶在其著作中所反映出的这些方法是当时中国数学发展进程乃至世界数学发展进程中比较先进的数学思想,而且贯穿于整个数学的发展进程中。经过历代的不断传承和发展,这些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在现代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紧密结合现代高校数学教学实践,主要就李冶数学思想在现代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

一“、天元术”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天元术”的思想,即“列方程”的思想,列方程的程序分为三步:首先立天元一,然后寻找两个等值的而且至少有一个含天元的多项式,最后把两个多项式联为方程,通过“相消”求出解,即:设未知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的过程。“列方程”的思想陪伴我们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不过在大学数学中,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未知量从表示一个数值拓展到表示未知函数或者概率分布中的参数,条件比原来更加复杂,方程也从简单的线性方程演变为微积分方程,或者随机方程。

二、数形结含“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用到条段法和《益古演段》中用方、圆对一次、二次方程进行解释,使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实际上这就是现代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的萌芽。该思想在现代高校数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高等数学中二重积分是转化为二次积分来计算的,但应该如何转化呢?如果直接给出二次积分就显得较为唐突,不便于学者理解,所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给出几何解释就相对的简单的多了。

三“、一題多解”的数学思想

《测圆海境》全书共170题,书中涉及到一题多解的共有34题:其中:二法的有30题,三法的有1题,四法的有1题,五法的有2题。如卷七“明吏前一十八问”第二问,此题给出五种方法,并且难易差别较大,这样通过对比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题多解”的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开拓了学者的学习思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在积分变换中求函数的Laplace逆变换。又如高等数学中求椭球体的体积,可以用三种方法:(1)用已知平行截面面积函数的定积分的方法;(2)用二重积分求曲顶柱体的体积;(3)三重积分求体积。

四、转化的思想

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不断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法、简单化的问题。如李冶在当时就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降次,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去求解。高等数学中求微分方程也可以用转化的思想进行微分方程的简化计算。

五、机械化,程序化”的思想

《测圆海境》中李冶的天元术是一套完整的程序,计算机产生以后有研究者形象地天元术比作计算机的软件。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大量现象归结起来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来求解,只是具体问题中数据、函数和实际意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通过这些问题提炼出方法的精华,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如matlab,mathmatica,lingo等数学软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总而言之,作为当代高校的青年教师,我们有义务进一步加强对李冶数学思想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当代高校数学教学中如何传承李冶数学思想,使高校数学教学变得简单化、程序化、规范化、实用化,使高校数学课xxx正成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程。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十篇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运用恰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信息、体验数学问题。情境即一定时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学习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规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指将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应用

情境即一定时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学习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规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指将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一、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原因

数学对抽象思维要求很高,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很低。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教师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具体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怀着期待的心情去学习数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运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能够比较直观地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中列举生活实例,会使小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实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的心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运用现实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使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意识,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与问题思考

(一)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思考

1、让情境源于生活,将数学与实践相联系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当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将变得不再是任务,而变成一项活动。此时学生最易接受新知识,并感受到学习的趣味与作用。

2、让情境高于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创设一些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情境,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3、让情境回归生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根本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所在。

(二)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应注意的问题思考

1、运用生活情境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并学习数学。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情境符合学生的真实生活,不能假造情境。运用生活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2、运用生活情境要注意生活情境的健康纯洁性教育事业是德智体全面的教育,德育更是居于教育的首要地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也要兼备对学生品德的教育。

3、运用生活情境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强调生活情境的运用,而忽视了旧知识与新知识互相导入的关系,这样会因小失大。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教学导入阶段的应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大量充斥着数学情境和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从生活的经验方面出发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讲授“平均分”部分时,拿出4个苹果给两个同学分,甲同学3个,乙同学1个。学生认为不公平,因为明显一个多一个少。从甲同学处拿走一个给乙同学,这时每人两个苹果,学生就会觉得公平了,因为两个人一样多。在此时引入“平均分”。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生从中体会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通过导入类似的实际生活背景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数学在小学生们心中枯燥、乏味的印象。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数学例题讲解上的应用

在数学例题讲解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善于运用生活情境来说明数学问题。例如,在讲授“人民币的认知”时,可以在班级分成小组举行购物活动,让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扮演文具店售货员,其他同学去购买文具,在买东西的乐趣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人民币的使用价值,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生活情景在数学课堂的运用,也可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自主的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生活情景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理念要求。运用恰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信息、体验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产生数学兴趣的同时,也训练了数学思维的能力。例如,女生玩的跳绳活动,要进行分组,有20个女生,要分成6组,每组几个人?女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但在数学作业中出现的与实际相关的问题却错误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学生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和一门学科,不能去联系生活,也缺乏数学的思维。所以,教师要注重生活情境方法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机会,适时适当地创设情境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摘要:文章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包括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评价方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一、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在中学阶段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足够面对今后的幼教工作,简单地认为学前阶段数学启蒙仅仅是为小学做准备,对于数学课程的深入学习认为必要性不大,尤其认为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只不过需要成绩达标即可,跟未来工作的联系少,实践性不强。由于这些认识的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数学的目标只是保持成绩及格,数学学科的价值不被认识,其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不被重视。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追求按计划按量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对数学课程的需求,数学课堂多是教师刻板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课堂氛围缺乏活力,消耗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程的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容易使数学课程的教学走入困境。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激励作用

用成绩来评价学习结果是由来已久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评价对象上过于注重教师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是封闭式的测验,所用的考试题记忆性的知识较多,靠程式化和技能来解决的问题较多,需要创造性思维来解决的问题较少。这种不完善的评价机制不但失去了评价的激励作用,更严重的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不正确的指引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将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包括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力。而数学这门学科承担着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幼教岗位中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角色[1]。基于此,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数学这门课程逻辑性强的特点,设法在课堂教学或活动中突出数学学科的思维训练价值,使学生能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及创新思维的方法。例如,结合幼教专业必备技能“说”的训练,教师根据要讲授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讲故事环节,讲数学小故事、讲数学家轶闻趣事。或是在讲等差数列求和时,教师布置课前搜集数学家高斯的有关资料的任务,请学生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说”的技能,另一方面为整堂课创设了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针对“手工制作”的技能训练,在立体几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拆分空间几何体,学生通过动手既掌握了空间几何体的特点,又锻炼了“手工制作”的技能。

(二)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辅以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开展模拟课堂教学、创意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游戏设计、数学游戏小工具开发等教学活动。例如,在“认识数字宝宝‘1’”的模拟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巧妙的手工制作、有趣的游戏互动完成认识数字“1”和序数“1”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生动自然又充满童趣;在制作数学小报的活动中,学生用画笔描绘了数学小知识,发挥学前专业的特长,制作出了精美的数学小报;在数学小游戏设计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建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数学小游戏,设计出了明确的游戏方案,包括设计意图、设计思路、实施步骤,最后各团队试玩、互评,选出最佳设计。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学前专业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只有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调动幼师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数学课程的教学应以不同方式、不同途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专业,提升职业自豪感。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移动互联时代来临,智能手机已在身边普及,数学概念讲授课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手机教学App,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即时沟通和分享,可以使学生感受更轻松、自在、有趣的课堂。笔者使用超星学习通App来辅助课堂教学,利用这个手机软件可以轻松实现班级管理、课程资源包的共享及课堂互动等。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安装学习通App,再新建一门课程,在课程下建立班级群,学生扫码进入即可实现。班级群建好后,教师便可利用互动中的小功能轻松实现课堂管理,随时设问,学生通过手机抢答并能快速查看答案的统计结果,也可参与话题讨论、问题回答,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即刻点评、打分。同时通过随机提问等小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例如,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一课中,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App中建立的班级群在课前发布浏览任务“点到直线的距离”短视频,以动画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课堂上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做好准备。学生扫码进入班级群,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公式的推导思路,教师还可以利用资源中的PPT向学生多介绍几种公式的推导方法。随后教师通过随机提问功能布置学习任务,即利用这一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利用了信息化手段的数学课堂可以高效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能实现对课堂的适时调控,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学生也能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了解更丰富的知识。

(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评价方式

现行的数学学科评价方式仍然突出试卷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或活动中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改进现有的数学课程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很有必要。要做到科学、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包括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部分,前者包括课堂表现(结合学习通App对课堂参与程度的统计结果)、合作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数学实践、活动的成果等方面。形成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作业等书面成绩。两方面评价结合反映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效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促使教师完善教学。教师平时要注重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指导其努力方向。

三、结语

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作用重大,是婴幼儿逐渐形成爱与发展的能力的最初阶段。培养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完善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从而为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徐沥泉.源于数学高于数学:我的数学教学观[J].数学教育学报,20_,18(1):10-15.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内容摘要: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潜能也被充分的挖掘和调动,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较多。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从教学的方面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好比机器零件供应商,要从讲台上的独奏者转变到后台的伴奏者。教师必须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图片,实物模型,创造和平共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如商品中的打折销售,对于学生来说,买卖服装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知道的还不是很多,只要教师收集的资料准备真实有效,学生的会很感兴趣用数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但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让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发表意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同学之间少指责,使他们不再沉默。

三、教学中的困惑

1、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2、阅读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是不知所措。

3、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但面临毕业的学生们也不知会考会怎样改革评价方式,这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困惑。

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初二数学教学论文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初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初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初三数学教学论文初三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十三篇

摘要:近些年来,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这种教学的形式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去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也可以让他们去探究知识的根本并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以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辅助教学。今天我们就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和意义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既然说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那么什么是数学建模呢?它指的是通过用数学的思维来进行计算,并用计算的结果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二、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

建模的思想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应该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创建教学的情境,理论联系实际

要想给学生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首先我们的教学要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众所周知,数学的思想本来就是从我们的具体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数学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生活的实际进行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举例而言:在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进行一个统计,然后计算出总和,再除以人数得出平均数,平均身高为1。31,平均体重为30KG,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我们的学生去进行思考“咱们班的平均身高是1。31米,那是每个学生都是1。31米么,平均体重是30KG,那么每个学生都是30KG么”,学生们肯定会进行否定,那么咱们班的平均身高1。31米说明什么呢?说明有的人是高于这个数,有的人低于这个数,他们的平均数就是1。31。在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再趁热打铁,咱们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是2800块,那是所有的教师都是2800块么?这个2800代表的是什么呢?是平均的工资水平。这种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具体生活的情境中对知识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也让他们知道在对总体数据进行统计的时候“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构建数学的模型

在我们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公式和定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带领学生去进行探究,而是让学生去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构建数学模型是不利的,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去积极地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的模型呢?首先,在学习一些定理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去积极地进行探究,这条定理是怎么得来的,在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举例而言:学生们都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肯定会说还是把几个面的面积进行加和啊,也就是两个底面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两个底面是园,面积好算,侧面的面积怎么算呢?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果把侧面展开侧面就是一个矩形,它的宽是多少,它的长又是多少,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复进行了探究、讨论、验证、计算,这不就是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么。

(三)引导学生使用严格的语言去进行描述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说话没有逻辑,在说着A现象的时候会突然转到B现象,中间没有过渡,也没有依据,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就需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在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有一个严密的逻辑和推断过程,例如:小明同学有10块钱,小红同学有8块钱,因为他们拥有的总金额是18块钱,一共是两个人,所以可以得到他们的平均金额为18/2=9。这就是依据有着逻辑的语言,有数据的初始状态和计算过程,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运用这样的形式去进行描述,这样数学建模思想才会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对于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感受到了知识的起源,自然记忆起来比教师灌输给自己的那些知识要更加牢固,数学的成绩自然也就突飞猛进;其次,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以前的时候学生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很难想到用数学的思维去进行解决,例如“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可以容下多少水”这样的问题,以前学生们都会想到拿着水桶称一下重然后再盛满水称一下重,这种形式比较繁琐而且一旦水洒出来一点就导致了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先计算一下水桶的体积,它的体积不也就是能够装下的水的体积么,帮助学生切实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不是学生通过一朝一夕学习就能获得并进行应用的,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努力,去找出最好的方法来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数学知识真的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孙丹。浅谈小学数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策略与意义。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xx(11)

[2]陈立华。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吉林教育:综合,20xx(4Z)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十四篇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才会真正促进数学的学习。当前,数学课程中,“开小差”现象较为严重,学生长时间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定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很容易造成学生课内听不懂,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长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这种不良局面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厉、古板的形象,很容易让学生敬而远之,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平时应该注重多贴近学生,可以使学生从内心尊敬和敬仰老师,加强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促使学生对该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以多角度全方位的眼光,找出每个重难点应注意的地方,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理数”一章,教师为学生设置三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有理数”同学们都有接触,但是能通关的却没有几个,可以打消学生心理上的轻视意识。

(3)设置各种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起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很难找到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认知的欲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状态。例如在“二次根式”一章,我布置了这样一个竞争性情境,学生收集有关本章的所有错题,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然后分小组进行比赛,安排“参战”顺序。这样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复习所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是初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自学能力有限,读题时马马虎虎,不能审清题意。因此,首先学生要想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要学会阅读,教师可以从示范做起,对数学题目中的重要字眼和关键语句,要重点讲解,重复读,确定最佳解题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寻找一些拓展性的数学课外材料,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直接给予答案要好得多。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不能在讨论时只充当一个旁观者、局外人,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观察每个小组的表现,组织交流,相互启发,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时间。小组讨论之后,选出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模式可以使学习小组形成一股凝聚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方面,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散,限制了其今后的发展。思维能力的简单说包括思维的质量和速度,以及分析、推理等方面的综合应用。

1.思维质量的训练。

要想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市里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选择解题捷径,以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

2.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除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思维速度外,还可以根据利用课余时间来训练,如课下复习功课时,为学生找一些难题,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题目覆盖面广、概念性强的特点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维速度。

3.逆向思维的训练。

数学问题的解答,很多都需要从问题本身出发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或者利用否定法,先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所得结果如何?这种思维的训练,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找出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多种活动组织形式并存

数学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进行,属于静态式学习;但是长时间的课堂学习可能会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课外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主要做法有:

1.数学园地。

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以校或班办数学园地,发动学生搜集有关的数学故事和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数学竞赛。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制定竞赛的内容,参赛的范围可大可小。竞赛可以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微机操作。

具备条件的学校可开设数学上机课,大多数的初中生对计算机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扑克牌,数字迷宫等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仅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在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需要教师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体制进行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十五篇

一、注入时代元素,彰显数学魅力

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但本身也具有特有的魅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枯燥的数学教学,而是要引入一些时尚流行元素,让数学教学更具时代气息,与生活接轨,彰显数学教学的魅力。

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的魅力,从心理减轻恐惧,激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1.注入生活这股活水。

生活的外延等于教学的外延。

唯有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数学教学才能具有生机与活力。

脱离生活孤立地进行数学教学只能是机械地记忆概念、公式与定理,解题时也只能是机械套用,更不能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

用生活这股活水来浇灌数学之花,可以增强教学的亲切感,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引进现代技术。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开创了数学教学新格局,将黑板变成多彩的屏幕,将单一的文字或语言转换成图文声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事物中,使得数学教学更加具有现代气息,富有动态感,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

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的互动过程,要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就需要在教师与教材上下功夫,发挥教师的正面导向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数学教学穿上时尚的外衣,显示其独特的魅力,这样都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性与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学有收获: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能力

兴趣是前提是基础。

兴趣不一定代表成效。

我们要在激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培养思维,提高能力。

(一)创设实践情境,提高学生运用能力生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宝贵资源,同时也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在实际运用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实践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实践情境中,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而达到活学活用。

这样的教学不再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要想真正地学好数学,只是记住几个公式、会推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知识得以重组重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肤浅层次的简单记忆,而是深层次的本质理解,真正实现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二)传授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改提倡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再事无巨细对大小知识点进行全部讲解,而是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探究。

教师则要由保姆型转为引导型,要扶放有度,加强方法指导,以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扶:要对学生进行扶持引导,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探究。

放:要在时间与空间上给予学生主动权,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与思维的时间,有发表个人见解、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探究真正成为学生的自我活动。

只有在扶与放之间找准平衡,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积极构建,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解决一个问题可能只是简单地运用了一个或几个公式或定理,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代表着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使学生基于自己的数学基础与现实生活所提出来的难以理解的问题。

这能暴露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可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满足于学生能够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可以是自己所不理解的问题,也可以是存在疑问的地方。

当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价值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认清问题,达到对知识的本质认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逐渐学会提问。

教师要高度重视,加强引导,让学生提出更多具有价值的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十六篇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教学评析论文

北师大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是一种实验教材,它是由我国教委规划并出版,且于1993年的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13所中学的39个初一班级中试用。新教材的试行,不管是对于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还是对于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时期的教育目标的实施,都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北师大版初中代数第一、二册的具体使用情况,深入研究了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试用教材的特色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新教材的特点

1.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

新教材开篇第一章即是《算术数的复习》,如此安排是为了启发学生对小学的重点内容采用全新的角度作深入了解,以便与中小学教材密切相连,同时也便于学生尽快适应过渡期里的知识内容、思维模式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转变,最终给初中代数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中对传统内容作了一定的删减,使理论目标与习题难度都有所下降,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与分量更适应学生的认识能力。

2.凸显了数学理念和数学技巧

教材在编订时,主要着重突显了三方面内容,即: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解题思绪的探究、解题技巧与规律的归纳。在这些内容里,理应加强对数学理念与数学技巧的提取、整理与总结。比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章里,新教材的编订并非像旧教材那样依据内容应用作教学分类,而是采取了依据认知过程去搜寻解题技巧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凭借不断的自我训练去总结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如此设计不仅便于知识内在关系的展示,而且还便于学生充分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所体现出的数学理念与数学技巧。

3.缩减习题量

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习题量大大缩减,特别是删减了那些死板重复的习题。拿”整式的加减“这章来说,旧教材包含的习题量高达144道,而新教材仅54道。()虽然新教材的习题量缩减了,可是习题的质量与梯度都明显增强了,而且目标极其明确,因此也能充分地达到大纲里对于训练强度的规定。另外,因为学生的作业负荷大大减轻了,那么他们独立思考的可能性就高多了。

4.强化了数学课本与实际的紧密度

新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力求着眼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问题,导入定义、规律及相关性质。比如,在讲述”数轴“的定义时,就是拿学生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皮尺“xxx杆秤”等导入,让学生在了解定义的.同时,接受“将具体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培训。此外,像“利率”“保险”等方面的知识也被编入了教材,如此便于学生数学运用理念与能力的训练。

二、新教材具备的不足之处

1.理论性过强,趣味性不够

因为数学自身具备着极强的抽象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加之新教材过于谋求理论的齐整与完备,导致大部分学生难解其意。初中数学教材理应摒弃死板的面孔,力求在编订时使用浅显好懂的语言。多数定义、性质及定律在表述与解说时理应首先采用学生所熟知的语言,之后再慢慢转入严密、精准的语言描述之中。新教材里图表极其缺乏,就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而言,教材理应适宜增设部分图表,毕竟依靠图表去解说问题更具直观性、形象性与生动性,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另外,教材还应当插入部分趣味知识,比如,古今中外数学家们的学习体会、数学发展史以及数学小游戏等,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借此提升教材的趣味度与可读性,这样一来,不管是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的理解度还是增强其数学素养都具备着极大益处。

2.亟待研究的问题

就教材第一册首章里的第三节内容来说,其希望借助例题讲述竖式乘法与长除法的正当性,事实上,在短短数节课的时间里,学生是难以弄懂这些内容的。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希望可以实施一定规模的探究与商讨。

三、若干意见

1.教师对新教材的试用提供更多指导意见

教材的实施者是教师,教材革新的效果与教师们的素质水平密切相关,所以对于新教材的师资培训必须予以加强。当前,尽管我国教委已开展了三级培训,且借助教育电视台开办了相关的讲座,可是对于多数基层教师的培训度不够,效果也较差。因此,教育行政机关理应多开展一些有关新教材的培训课程、讨论会与教学座谈会等,为教师对新教材的试用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将新教材的编排意旨确实落实下去且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

2.充分宣传新教材,提升广大教师的“教改”信心

因为少数教师具备相当守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最终使其对新教材误会重重。同时,部分学生家长望子成龙之心过于迫切,对于新教材的接受度也不高。因此,对于新教材试用来说,不但要吸纳正确的建议,而且还需对其作充分宣传,借此提升全社会对“教改”的认知识与拥护。

3.组织人员编订数学运用的辅助资料

近几年来,数学教育领域对于中学时期需加强数学运用已达成共识。不过只凭借当前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国教委理应及早组织人员编订数学运用类资料,以此丰富中学数学的教学。类似于投入产出问题、人口控制问题、农药调配、科学计划等内容均能充作数学运用的形象教材。此外,为了提升学生利用数学术语及数学方式进行沟通与传达信息的水平,还应当把各类报刊中频繁出现的图表、数字以及出现在平常生活里的数学语言传授给学生。总而言之,就是要借助数学运用知识的传授去促使学生明了生活四周都有数学,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刘海燕。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初探.现代教育科学,20_(04)。

林海军。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科技咨询导报,20_(01)。

数学领域教育论文范文 第十七篇

中职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科目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为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果,增强中职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本人对创设课堂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中职生大多在数学学习上遭遇过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不强。这样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使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其次要有爱心,一位对学生缺少关爱的教师,用再好的方法都不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爱,在课堂上教师应多激励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教师应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的上进心,激励学生超越自己。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重视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人人爱动脑,个个乐回答”。让学生真正“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情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仅有信心是不够的,基础不好的学生心情大多处于抑制状态,感到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甚至厌恶和抵制已非一日之久。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

根据这种心理,我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兴趣和进取心。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枯躁乏味的负面特点,和谐师生感情。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很多,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则是主要方式。下面就几种有效的课

推荐阅读:

体育环境教育论文范文41篇

乡村教育研究论文范文7篇

教育发展调查论文范文优选40篇

大学优秀教育论文范文7篇

教育论文中期报告范文优选34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兴趣精选27篇

标签: 数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