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和方法(3篇)

入党思想汇报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4-06 09:48:0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描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和方法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首先进入大学在知识上与我们以往不同,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树立自主,全面,创新,终身学习的理念。从我们以前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而且在面对问题时要虚心求教,细心观察。综合性和实践性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所以要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而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标,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的。我们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我们的生活目标和肩负责任。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否则会虚度光阴。要对自己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自觉承担应尽的义务,投身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在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理想信念与我们成长成才;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架起通往理想信念的桥梁。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实现可能性和超越性。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科学理想信念,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我们的职责。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等这都是我们做一个忠诚爱国者的基本要求。悠久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全世界著称的礼仪之邦,我们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如此优秀的民族文化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弘扬,也值得我们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去贡献我们的力量。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和人民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报效国家。

加强道德建设锤炼道德品质。道德影响着我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为此,我国还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明理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划。对提高我们的道德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它的原则是集体主义,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还应该以“八荣八耻”为座右铭,时时处处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有内在的人。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公共生活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的义务。为了我们的公共生活更便利,也出了一些对应的法律制度。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体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等,这些都告诉我们怎么样养好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加强我们的道德修养。职业活动是我们人生必须实践的一项活动,而职业道德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我国的法律分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和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坚持党的领导。要有依法享有和行驶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要有公平正义和权利义务的观念。党通过这些法律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更美好的中国。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地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几点: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而我们的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以上就是我对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回顾,以及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想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帮我们塑造良好的思想,帮我们了解我们人生的经历,带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描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和方法二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高职生的心理、思想、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放在社会现实背景下进行。运用社会学的视角解读高职生思想、行为问题,从而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立“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体系。

关键词社会生活过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20_.02.045

teachingreformof"ideologicalandmoralcultivationandlegalbasis"basedonsociallifeprocess

wangnan

(henanindustryandtradevocationalcollege,zhengzhou,henan450053)

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etyhasmadethepsychology,thoughtsandbehaviorsofhigh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highervocatioociologicalperspectivetointerprettheideologicalandbehavioralproblems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thusreformingthe"ideologicalandmoralcultivationandlegalbasis"andestablishingasystemofhighervocational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sbasedonthesociallifeprocess.

keywordssociallifeprocess;ideologicalandmoralcultivationandlegalbasis;teachingreform

0前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职生进入大学校园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但长期以来高职生对思政课的认识不够,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课程改革,是要打破思政课的理论化,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突出其生活性、实践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1.1教学目标生活化

(1)针对高职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和其他专为高职生编制的专业课教材不同,思想政治课教材不分本专科、不分学校全国统一教材。高职生既有普通大学生的特征,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本科生相比大多数的高职生文化课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自律性较差;但动手能力强,思维较活跃。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高职生的特点后设置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把国家对大学生的统一要求同高职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更适合高职生的教学目标。

(2)设置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脱离高职生的现实生活,既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兴趣,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掌握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要体现出道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职生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课,承担着高职生从学生转化为“社会人”非常重要的责任和意义,对高职生人格的完善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更多地承担德育的培养。

1.2教学形式生活化

(1)注重养成教育,知行合一。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道德修养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规范,还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德育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2)创建德育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模拟情景中,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扮演某种角色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情节的变化,让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在讲授“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专题中,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是一些设计道德选择的案例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通过相应的体验或讨论、辩论进行道德和法律的感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法律思维。高职生大多对传统的理论教学兴趣不大,对情景教学则有很大的兴趣,积极性很高。

(3)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实践教学中按照贴近學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际的原则,围绕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调研和讨论。让学生主动去了解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构建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实践平台。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观看影视视频、构建情景教学;校园内进行校内调查、校园活动和参观学习、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4)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加强师生互动。由于大学校园授课形式的特殊性、教室的流动性、思想政治课合班上课等原因,形成了上课时学生人数多,师生互动性差;任课教师上完课后和学生的接触、交流机会更少。而在互联网+时代,任课教师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微博等多种媒体形式,和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新闻资讯、热门话题、课外读物和优秀视频等,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观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还可以随时随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方面的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1.3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职生正处于青春年华,思想活跃、感情丰富、自我意识强,但也伴随着情绪不稳定、自律性差、容易受人影响等弱点。高职生的思想意识、目标追求、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呈现出多变性、多元化、现实性等特点。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混杂,高职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课更应该重视社会生活中的德育教育,使教学内容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1.4教学评价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评价采取的是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评价生活化则是希望通过观察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变现出来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对周边同学的关系处理、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看法等进行综合评价。在实践活动评价中,更为看重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所呈现出来的创新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小组作业,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协作、交流探讨,在活动中哪个成员积极主动、哪些成员应付差事,彼此之间最为清楚。教师在对小组作业进行评价的同时,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这样既能让教师了解各位小组成员在集体活动中的贡献,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有些学生滥竽充数,促进小组成员的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按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五个专题,包括大学生活专题、三观养成专题、爱国主义专题、道德修养专题、法律素养专题。

专题一:大学生活专题。该专题是让刚入校门的高职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此时的高职生对大学校园还不熟悉,可以让学生讨论“大学和中学学习生活对比”“大学生活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大学生活规划”,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并让同学间进行点评。对于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可以对大学生生活、消费观念进行校园调研等,促进学生很好地深入了解大学校园生活。

专题二:三观养成专题。该专题是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可以帮助学生行动起来,结合上个专题的“大学生活规划”,进一步完成“再不行动就晚了”,侧重如何行动。

专题三:爱国主义专题。该专题是引导高职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学会用理性爱国。可以让学生进行“经济全球化和爱国主义的关系”的讨论,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选择非理性爱国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进行直观的认识和感受,理解新时代的中国应该如何理性爱国。还可组织学生参观郑州周边的河南博物院、黄帝故里等展现传统优秀文化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了解祖国的历史,感受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专题四:道德修养专题。该专题帮助高职生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在社会公德篇中让学生去寻找、拍摄校园中不文明现象,并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从别人的不文明行为中学会文明。在职业道德篇,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对以后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到进行学习和分析,让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家庭美德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通过学生身边的案例,或者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婚恋观带来的不同后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警惕学生在恋爱中出现极端行为。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结合志愿者服务参观养老院,通过慰问老人让学生很多地去关注老年人、关注和老人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可以进行老年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活动。

专题五:法律素养专题。该专题是为了培养高职生的法律思维,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并学会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这个专题除了为学生介绍基本的法律常识外,应更多地使用典型的法律案例,让学生进行情景创建,更加真实地了解案件当事人的感受,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讨,学会用法律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加强了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各种校内外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多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教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但锻炼了同学们合作分工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学会了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谢维和.教学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学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_.

[2]马斌.社会生活过程导向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_(12):111-114

[3]杨護明.高校德育生活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_.

[4]冯玉梓.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生活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学院,20_.

[5]杨子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探索.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1).

描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版和方法三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文章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提升大学生的素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李克强总理20_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广泛的群体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满足经济转型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高职院校是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的摇篮,高职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办学目标。综合素质指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質、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个方面。知识、能力、素质是相互联系。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它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综合素质方面意义重大。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基本规律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习近平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_年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各章节内容,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它紧跟理论与实践新的步伐,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它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价值引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_年版)”的教材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三大部分,共六章内容。对教材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引导大学生打牢科学理论思维的基础。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课堂实践包括师生互动、典型案例的运用、视频播放、课堂练习等,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教学开阔了学生视野,大学生通过对地方文化的学习、对地方企业的参观调研,书写调查报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增强了作为时代新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未来职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1.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的课程设计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人生哲学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马克思伦理道德和知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础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思想政治,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明辨是非,做遵纪守法的公民,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2)能力目标: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种课堂实践项目,提升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师生沟通能力等。具体形式有课堂分组讨论、课堂阅读心得交流、爱国主义诗歌朗诵、观看视频以及课堂互动等。通过设计课堂实践项目,用任务布置、任务实施、师生共同评议三环节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具体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道德修养和马克思主义法治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道德修养即道德教育,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学生具备社会主义道德观念,遵守公民道德准则;马克思主义法治素养是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观教育。

2.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整教学方法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在不断改革,电脑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制作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的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和平时考评方式,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后不断努力的方向。

(1)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探索与实际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个中心来开展教学,教师要善于对本章节教材理论和核心观点进行总结,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精选课堂案例教学,具体分案例文字呈现、案件解析及思考讨论三部分完成,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需要探索适合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考核的方式,制定课堂学习效果考核的目标体系。把学生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以量化的方式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之中,这样学习成绩计算更科学。

参考文献:

[1]张露濛.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j].法制博览,20_(16).

[2]寇晓燕.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路径探析——基于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_(16).

[3]杨叶平.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j].价值工程,20_(19).

推荐阅读:

推荐思想汇报积极分子结合时事范文(5篇)

入党思想汇报6月份范文范本

主题解放思想个人剖析材料()范文

最新解放思想振兴发展年度工作及收获(八篇)

精选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大学生(6篇)

有关自查自纠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范文范本(8篇)

标签: 法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