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精选20篇)由“i乐德范文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我坚定的信念,也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为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将承担起更为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教育系统的青年党员教师,我更在思索,今天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党员教师。
一、新时代的新型党员教师应该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新时代的党员教师首先要拥有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那份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热爱学生,用师爱建立与学生间崇高、无私、美丽的情感,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情感力量来引导、爱护、教育学生;只有有了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教师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这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感受,同时我也以此时刻激励自己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把所有的智慧和爱心无私地奉献给我的学生们。既然我选择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既然我选择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即便清贫,即便辛苦,我都将无怨无悔。
二、新时代的新型党员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有效学习的一面旗帜
教育在发展,学生在提高,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对学生,更重要的是对教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党员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首先应成为终身学习、有效学习的楷模。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先进的理念,用先进的理念来提升自己的工作;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学习先进的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来滋润自己的生命,渲染自己的气质,提升自己的境界;学习广博的知识,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结构敞开与学生心灵对话的窗口。
教师职业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职业,是一个充满着智慧而又不断创造智慧的职业。当今是一个知识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所面对的是一批接受信息更多,思想更为活跃的一代学生。教育对象的新特点对党员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江***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新时代的学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工作的新途径,不断创新工作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的思想俱进,与学生的需求俱进,与学生的发展俱进。
当前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第二版块拓展型课程,第三版块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双语教学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的转变以及学校“主体性、体验式、活动化”德育实践新模式的构建都给我们青年教师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面对新的形势,面对教育改革飞速前进的步伐,我们青年党员教师要率先解放思想,用新观念、新方法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用与时俱进的意识和大胆开拓的精神来担负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人类社会已经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时代的新型党员教师任重而道远。“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这是江***对青年的寄语,更是对青年党员教师的期望。做一个新时代新型的党员教师,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党员教师,这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我将始终坚持在教育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面旗帜,成为走在时代前列,体现时代要求的一面旗帜,让自己的.生命在事业中闪光,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篇2: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我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同时我还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拥有党和人民给予的双重光荣,光荣不是随便说出来的,光荣是要靠实际行动做出来的,光荣基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责任和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因此,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的身上担负着双重的责任和使命。
3月7日下午,我校全体党员教师齐聚红厅,开展本学期的党员工作会,在此,李书记和贺校长给我们党员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名合格的党员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
贺校长说:党员是标杆;党员是楷模;党员要为群众做好榜样。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同时要坚定信念,坚持真理,坚持党性原则,不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完成新任务之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三个代表”为准绳,永保先进,从而争取更大的光荣。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各项决定和决议,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并正在积极地投身到这场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去,经受一次严格的锻炼和考验,在今后的具体的实际工作之中更好地更自觉地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人民教师更肩负着教书育人,培育祖国下一代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是为人师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皆维系于教育。与荣俱荣,与毁俱毁。教育兴,则国运兴;教育败,则国运衰。很显然,党的教育事业,需要无数个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踏实工作艰苦奋斗来完成,而党员教师则应当胸怀更加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投入更大的政治热情,树立起更崇高的教育观,处处为人师表,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楷模,做一个高尚的人。
经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当自觉地将党员的先进性义务和人民教师的“为人师表”的天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切从大局出发,以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以及我们所正面临的严峻的挑战,满怀政治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心,投身于我们自己所热衷的党的教育事业之中去,以“六个坚持”为要求,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努力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在生活中,对己、对人、对事,应努力做到豁达大度,遇事冷静,一切从大局着想,服从整体利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党员教师更应“为人师表”,具体就表现在“师德”的建设上。所有对待教师要求的核心就是“师德”,可以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集中体现于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师德”是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的。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因为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只有这种强而有力的作用力,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目的得以实施,才能将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而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
篇3: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的心得体会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篇4:我们80后怎样做教师我们80后怎样做教师
10月06日 25年前,教师节刚刚设立时,他们中最大的才5岁;今天,他们中已有一些人走上三尺讲台,成为年轻的“灵魂工程师”。他们,被称为“80后教师”。 与所有曾经年轻的教师群体一样,80后教师给课堂带来的,有朝气和锐气,也有探索和困惑。但与50后、60后、70后等教师群体有所不同的是,他们成长于一个更宽容和鼓励个性、更讲究“潮”和“范儿”的年代。时代的变革、教职的神圣、青春的热情、个性的张扬……他们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又会带来哪些冲击和思考? 今天,我们选取了他们中的几位代表,近间隔感受他们的梦想、奋斗和期待。个体故事并非那么重要,但他们身上,担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未来。 80后教师风采: 80后教师蒋涛在“游戏”课堂中追梦 80后教师王淑一:“我的野心是不是有点大” 80后教师施鹏鹏“激情”教授也传统 》 在质疑声中长大的80后一代人,已经开始“奔三”。我作为倒数第二批的80后,从大学校园走向小学校园,从爬在桌子上的学生转身成为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个性张扬、思想开放”是我们这代人的标签。刊载文章《三尺讲台“立”起新生一代80后教师》,文章中先容了几位80后教师。其中有的从事中学教育,有的从事特殊教育,有的从事大学教育。这篇文章很好,展示了80后教师的风采,但是我发现缺乏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代表。今天我毛遂自荐,代表80后的小学教师,且看我们是如何谱写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老歌。 一 语文是我国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科目。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当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题目,依然没有改变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少、慢、差、费”的状况。只要翻阅一下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就可以看到,大多数语文教师关注的是怎么教的题目,即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题目。关于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的题目,大多数语文教师似乎并不关注。实在这是一个误区。只有先解决教什么的题目,才有必要讨论怎么教的题目,否则本末颠倒。那么语文究竟应该教什么?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应该是三角语文,即国标语文、人文语文、考试语文。 国标语文即语文课本的教学。这也是最传统的语文。虽说教无定法,但我还是有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给课堂40分钟一个简单的加法: 40=10+10+15+5。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这个简单的式子: 四个数字课堂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第二个阶段:分组研讨,交流合作(10分钟)。 第三个阶段:师生互动,展示提升(15分钟)。 第四个阶段:盘点总结,查漏补缺(5分钟)。 在这个式子中,一定程度上融进了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这个式子的核心内容是“练习式”教学法。在讲授新课时,将一篇文章根据教学目标化解为各种题型的练习题,像做阅读一样。教师在第一阶段将练习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在第二阶段分组研讨,交流合作。当学生完成这些习题时,进进第三阶段,教师当堂评讲。这种模式的最大上风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语文教材也就二十多篇文章,仅靠这些文章,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无法得到大的提升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学好语文需要多加几个例子,人文语文应运而生。 人文语文即中国古典文化和现当代文化精选的教学。人文语文是三角语文的亮点。人文语文包括两个方面:文化讲堂和自由阅读。 文化讲堂类似校园版“百家讲坛”,为学生讲解古典名著、历史人物。我曾给学生讲过一学期《百家姓》。《百家姓》的姓氏很多,但我只挑选与学校老师、学生有关的几十个姓氏讲解,而且主要从得姓始祖和姓氏名人两个方面讲解。我还讲过一学期《西游记》,主要从教育的角度讲解,题为《西游记》教育解密》,该书稿已经过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像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有时我也给学生讲一些现当代作家的名篇,讲一些杂志上、报纸上好的文章。但是这样一来,就占用了大量语文教材的教学课时。我通常将两课时的教学压缩为一课时,将三课时的教学压缩为两课时。但是这样做,心中究竟有几分不安,怕领导批评。直到我看到《中国教师报》204月28日刊登这样的文章《跳出课本教语文》。文章先容: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湖塘实验中学在语文教学的结构上采取了大胆的改革,他们打破了‘教语文就是教课本’的传统思想,把原本占语文总课时80%以上的国标教材的教学压缩到50%以下,剩下的课时教学优美的时文和作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教材以外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让学生学得更多、更活、更有效。而且这一教学改革被评为”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无锡、丹阳、绍兴等地的教育部分纷纷来学习取经。” 看到这篇文章,我倍感欣慰。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训诫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写诗之外下功夫。学诗如此,学语文又何尝不是如此? 人文语文的另一方面是“自由阅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我每周设置了一节课为“自由阅读”,让学生读一些童话、寓言、作文书。增长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做好读书笔记(写)。 2、当一节课剩下10分钟时,要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所读、所悟(说)。 3、让个别学生进行复述,以检验是否刚才认真听别人所讲的内容(听)。 4、要将好词佳句读出来,甚至背下来(读)。 以上四点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要求学生。另外,在“自由阅读”课,教师要与学生同读,并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讲述自己的读书心得,以感染学生。 考试语文也是三角语文必不可少的一角。如今,国人大张旗鼓地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难道国人都错了吗?只要高考指挥棒还在,考试语文就有存在的必要。只要想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语文就有存在的必要。考试语文不仅要测试国标语文的学习效果,还要测试人文语文的学习效果。考试语文与国标语文、人文语文三分天下;同时三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三角语文。 课改必须改课。这是10年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概括和判定。三角语文为改课提供了一种模式。三角语文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最大的发挥了语文的魅力! 二 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是“以阅读为核心”的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课文,课文的教学时间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三以上,每两周才写一篇作文,每学期才写七八篇作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一直未能真正体现。 纵观世界各国教育,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语文课程是以“表达”为重点的结构。表达课的教学时间超过阅读课的教学时间。日本发行量最大的光村版《国语》第2册教材共9个单元,有4个单元侧重于阅读,每单元一篇课文,全册教材编选课文仅4篇,而偏重于写作的单元有3个,偏重于语言知识学习和综合表达活动的单元各1个,写作和听说领域学习时间远远超过阅读领域。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凸显出作文教学?在“以阅读为核心”的教学现状下,作文教学时间超过阅读教学时间是尽对不可能的,只能走结合阅读的写作道路。结合阅读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读后感。学完一篇文章,或者学生读完一篇课外文章,写出自己读后的所思所想。我多次让学生写读后感。在写读后感时,我多次教育学生要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往写。在课文《半截烛炬》的读后感中,有学生赞扬文中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面对法西斯侵略者。有学生指出德国军官也很善良,也有父爱,也喜欢小朋友。由于小女儿杰奎琳就是德国军官的这一点成功帝拿走躲有情报的半截烛炬。在《牛郎织女》一文的读后感中,有学生痛恨王母娘娘的残忍,感慨牛郎织女不能在一起幸福地生活。有学生指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织女违反天条,私下凡间,王母娘娘并不由于织女是自己的外孙而置天规不顾。王母娘娘能够做到大义灭亲,值得赞扬。看到学生能够跳出标准答案,能够全方位思考题目,我很兴奋。写读后感,一定不要盲目地写,要写出自己特有的感想。 写读后感是日本中小学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写作文体。在日本,几乎每篇课文教学都有写读后感的要求(日本教科书课文并未几,多的也就七八篇)。写读后感,不仅提供了写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练习了学生的思维。写读后感是结合阅读写作的最主要方式。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写读后感。 2、穿越式。在网络写作的今天,穿越小说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小说。穿越小说即故事的主人公穿越到过往或者穿越到未来。也可以是故事A的人物穿越到故事B中。在学生的穿越式写作中主要有:同类事物的穿越、异类事物的穿越、自我的穿越。同类事物的穿越即把不同课文中或故事中的同类角色通过穿越联系到一起,组合为新的故事。例如,课文《乌鸦喝水》中聪明乌鸦穿越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中,一只聪明的乌鸦和一只愚蠢的乌鸦在一起,会如何智斗狐狸,不妨写一篇《乌鸦兄弟斗狐狸》。异类事物的穿越即大胆想象,把不相关的事物串联到一起。例如,孙悟空穿越到《白雪公主》的故事中,写一写孙悟空如何帮助白雪公主的?李白穿越到《水浒传》中,和李逵成为兄弟,又会发生哪些有趣故事?自我的穿越就是写自己穿越到过往,穿越到未来,穿越到神话中,穿越到童话中,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3、改写与续写。将课文进行改写,可以改变的人称、文体、情节。在改写中变换角度,灵活表达。例如把课文《莫泊桑拜师》改写为第一人称记叙文,我即莫泊桑,莫泊桑即我。把《半截烛炬》改变为独幕剧。把古诗《示儿》改写为文包诗的形式。把《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局改写成冻伤的小女孩篇5:新时期,我们如何做一名教师心得体会新时期,我们如何做一名教师心得体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填鸭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
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篇6:《今天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读罢此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专业的洗礼”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仅有“爱心”远远不够,仅有“严厉”也远远不够,要有一种研究的意识,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在回答“今天怎样做教师”这个复杂问题时,王老师明确指出“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这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更有启示作用。可是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正如王老师在前言中说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之,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之,再不管事,只好借助家长的手“修理”之。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指望教师把他的孩子弄过来呢!于是没辙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而且工作方法越简单,教师越感觉劳累,因为低科技含量、低效率的重复劳动最磨损人的心灵。我感觉,以这样的专业能力应付日新月异的社会和越来越奇的新一代,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可能是我们很多老师活得累的重要原因,正因为专业性不强,“谁也能干得了”,所以教师地位的提高也是举步维坚。您正在阅览的是wWw.GzZoNgjIe.Cn/xDtH/jsdsxdth/心得体会。
针对“爱学生”这个问题,王老师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而前提是尊重,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太在意教师是否爱自己,而希望老师都“尊重”自己而已。我们区分清楚了爱的性质之后,便很容易理解,作为教师,“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私人感情是无法强求的”这样就防止了非理性的施教,将教师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上来。特别是“处理问题学生”时,王老师特别强调“研究”,不能在表面的“管理”上下功夫,因为“一个孩子一个样”只有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史认真分析之后,找到“这一个”孩子的病症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读《留在正确的轨道上》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有感
班主任》有感 href=“www.gzzongjie.cn/xdth/jsdsxdth/7793.html” target=_blank>读《如何做好班主任》有感
《经典教育理念案例》读后感
相关专题:[教育][教师]篇7:《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偶然的一次机会得到了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一书,该书虽由两位中学校长所著,但其中许多教育教学案例隐含的意义使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深受启发。书中的言语亲切自然,发人深省,故此书令人爱不释手,其中有些句子引起了我的共鸣。
为了建立积极的纪律,孩子们首先应具备的思想是分清好坏;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和不动,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然而旧的纪律常常把它们混淆??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良好的纪律.而不是建立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
反思目前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大多希望孩子安静地坐着、听着,认为那样才是好孩子,才叫守纪律。我曾观摩过一次音乐活动,教师通过巧妙的图谱设计,专业的音乐技能引领,使幼儿完全浸润在唯美的“山谷回声”中,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能力完全被调动起来,大家手舞足蹈。可当个别幼儿忍不住站起来配合教师进行和声部分练习时,教师立刻加以制止。这种现象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表面看来,教师似乎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但实质上混淆了“好和不动”,从而扼杀了幼儿灵动的表现力。我想,让幼儿静而灵动、动而有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为此,我们要摒弃“好是不动,动是不好”的思想,用好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吸引孩子,让爱“动”与爱“静”的孩子均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静止不动或游离在外。真正有个性的思考常常跳出习惯思维,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应该认可与欣赏学生思考中那些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甚至与标准答案激烈冲突的.想法——教师应该相信,所有思维火花都是值得谈论的,而值得谈论的问题当然是有益的,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加之心与心的接纳与宽容,才会有教育的超越。在教育教学中,奇思异想是创造的火苗,万不可轻易掐灭!
这段话给我们的感触特别深,很多教师能够欣赏学生建设性的、创造性的想法,但很难接受学生与标准答案存在激烈冲突的、有悖常理或道德的想法。笔者曾观摩过一个活动“忙忙碌碌的夜晚”,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夜晚有许多人在辛勤工作,以引发幼儿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活动中,教师问:什么人在晚上工作?大多数幼儿说保安、医生等,其中一个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小偷。这当即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哄笑,而教师也马上给予否定。如果当时教师能认识到“另类”答案很可能说明该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引导幼儿谈论“小偷这样做对吗?‘偷’是工作吗”,那么就有可能了解他已有的经验,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促使他进一步思考。
学生不是橡皮泥,而是刚刚挖掘出来的树根。在雕塑家的眼中,橡皮泥是可以按着自己的意志任意揉捏成想要的形象的。但“根雕”的原则正好相反,你必须尊重那树根的原始形状,尊重它的本质特征,然后因势象形,装饰它的优点,夸张它的造型,才能将它塑造成完美的工艺品。
纵观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有不少教师把学生当作橡皮泥。教师将一切预设得相当周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旦节外生枝,教师便会及时制止。或采用“巧妙的方法”把他们硬拉到预设的框架中。如,在一次大班科学活动中,在讲菱角的外形特征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你们看看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摸有什么感觉,闻闻有什么味道。于是,幼儿开始观察、触摸菱角。有一幼儿叫道:“老师,某某小朋友在掐菱!”教师马上制止幼儿的“掐菱”动作,强调是看看摸摸闻闻。在这里,教师把幼儿当成了橡皮泥,不顾幼儿的实际表现,按自己的意志揉捏。其实,教师让幼儿摸菱的目的是感知菱的软硬,难道“掐一下”就远离教育目标了吗?我们认为教师应把幼儿看成有待雕塑的“树根”,尊重他原有的探索方法,因势利导,如:“你掐了一下发现了什么?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以引导幼儿围绕教育目标积极思维,促进幼儿获得新的发展。
书中像这样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的句段随处可拾。轻轻地掩上书本,等待下一次的重读……
篇8: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前几个星期无意中读到了一本书,即《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触,这本书主要讲了教师职业素养的养成、教学智慧的提升、使命意识的形成以及成长空间的塑造这四个方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本质的上下求索,还有作者对教学方法的驾轻就熟。作者立志以“不当魏书生第二,只做贾书建第一!”为自己的理想,通过27年不懈的学习、研究、反思和实践,不停地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
其中,我最有感悟的是我们该怎么去爱学生,这个主题引起了我对今后教学的思考。在如今实施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热爱学生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要求,如果说一个教师连自己的学生都不热爱,那么这个教师无疑是不合格的,他不仅玷污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也玷污了自己的灵魂,他拿什么去教导别人呢?可是现在关键的不是有没有爱学生,而是应该如何去爱学生?怎样爱学生才是合理的,才会使学生受益?这本书的作者就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我们怎么样科学理性的去爱学生。
首先,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只是说说而不会付诸于实践之中,像那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人是应该被批评的,如果我们将一切都停留在表面,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我们十分的浮夸、虚伪,不可以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因而也不会信服我们。如果我们只是口头上不停地说我好爱我的学生,可是并没有什么行动来证明,那算是爱吗?不,不是的。真正的爱应该渗透到行为之中,渗进每一件小事之中,可以让学生们如坐春风,也可以让他们醍醐灌顶。比如音乐神童莫扎特,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开始营造合适的氛围来影响他,使他耳濡目染,把他当成是花朵一样精心地去呵护他,最终他成了伟大的音乐家;儿一代音乐巨人贝多芬,他没有温馨的氛围,也没有被当做是花朵般的对待,他的父亲就对他要求十分的严厉甚至还会折磨他,但是他最终也轰动了整个音乐界。其实,虽然两种父亲所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是用行为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真的热爱自己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从我们的行动中感觉到,而不是只听到我们的言语,看不到我们行动。
其次,爱学生,不等同于要溺爱,我们需要做的是走进他们的心灵,从而用心去了解他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本书里面的王老师对很多给他写信的人都回复了这样的话:你了解学生为什么要那样做吗?是的,要是你连他们想干什么,为何要这么做都不清楚,何来说的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有怎么可以帮他们分担忧愁和苦恼呢?我们应该试着去了解学生,去和他们交流,这样才可以知道问题,才可以知道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不可避免的带上个人的情感,觉得学生怎么可以这样做,内心十分地生气,并指责学生,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每个人包括自己的成长的道路是崎岖的,不可能不会犯错误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来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他们。而不是一味的想要控制他们,让他们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成长,我们也要学会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想法,也许那很幼稚,可是那是学生成长的必然,因此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他们,去感染他们,是他们可以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
最后,爱学生,让他们知道老师十分的爱他们,同时也要加强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知道“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因为只有将情感投入其中,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也只有当师生通过情感的交流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时,教师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被学生接受。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也要随时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只要这样才能渲染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积极投入到课堂里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这节课才是成功的一节课。同时课后的交流和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就算不是班主任,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然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也来越远,正因为没有及时进行沟通,所以我们可能会不清楚学生是怎么想的,不知道学生错在哪里,不清楚学生为什么会表现得那样激动,不理解学生为什么不赞同老师的做法。因此我们今后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到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以便“对症下药”。
我们今后就是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责任去爱,科学理性地去爱学生,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喜欢他,要用行动证明我们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够对得起教师这个行业,才能收获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惊喜。
篇9: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主要涉及到教师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命意识的形成、教学智慧的提升以及成长空间的塑造四个方面的内容。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避免了理论叙述的枯燥,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有关教育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拓展。作者经过27年不断的研究、学习、实践和反思,终于向广大教育者展现出如此宝贵的教育领悟。这样一位执着的思想者,夜深人静之时,究竟忍受了多少孤独和质疑?历经风雨的他携着这些伤痕累累的文字笃定地走到世人的面前,我想我们都应该像这样执着的人致敬!这本书的内容不仅全面而且十分的生动,完全可以胜任为一个帮助教师追求卓越的范本。
红色的封面,令人警醒的标题,从走进书店的那一瞬间我就被它所深深地吸引,我打算细细地品读一番。看书是需要耐心的,但是这本书让我很轻松地坚持读完,同时也平复了我原本繁琐的心绪。书中的内容特别的实用和具体,都是针对现代教育所出现的突出性问题给予建议和解说。在没有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教师最重要的就是给予孩子们无私的爱,但是我错了,错在我的想法太过简单和感性。教育学问题如同医学问题一样都是与人类紧密联系的重要问题,然而两者又不太一样,医学可以通过试验、修正、临床应用等过程达到解决人类疾病问题的目的,而教育学则不能这样随意地做试验,且内部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因素,让人越想越糊涂,无从下手。
没有经过专业素养培训的普通人都可以对教育学问题评说一二,不是因为它太简单,而是因为它太复杂了,复杂到怎么说都有理,而在道理之间的相互交错和矛盾,它涉及到的范围又不断变大。提到爱学生,书中的一个观点让我最印象深刻,区分好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我相信这个观点的提出一定会解决许多教师的困惑,人类,血肉之躯,存在着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而人类产生的任何一种爱都是由这两种认识的复合才产生的。针对于职业的爱是对一名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种爱,理性成分多一些,且有助于我们怀揣公平的态度和人道主义的原则去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而私人的爱则是一种与学生长时间相处后产生的情感升华,大多数教师对听话的、学习好的学生都会产生这种情感,这仅仅因为我们是正常的人类,所以不必对这样的问题苦苦追问。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大容器,各种各样的溶质和溶剂相互作用让整个容器都跟着加温,人们开始变得焦虑急躁,教育者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严峻。曾经的教师是一个表情严肃、知识渊博的形象,而如今只是这样就可以了么?学生就会乖乖地配合么?书中反复强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教学技能以及高尚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一观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在我生命中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高中班主任,因为我是班长,所以经常会和她打交道,她是一个雷厉风行、争强好胜的人,记得有一次我为自己的错误做解释时,她突然严厉地告诫我,“别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哪怕真的有充分的`理由!”至今我都记得,并且一直坚信一切事情只要肯下功夫都会被解决,就算真的无法解决也会变得好很多。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反思自己,敢于否认自身错误的认识,追求完美人格。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大概意思就是:要用“两把尺子”衡量自身的完美程度,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短处。不过任何蜕变的过程都是痛苦的,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就会在蜕变的过程中不断地丧失自信心,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通过其他途径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以一个“小强”的精神去接受新思想、新教育。书中特意强调了一个重要的词汇——尊重,而这个词汇在大多数教育类书籍中都会被提到,这里也不例外。
尊重比爱更重要,作者这样强调看似有些偏激,实际上也正面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家长过分地溺爱导致学生产生内心脆弱、思想偏激、贪婪自私等种种不良现象,而恰恰是这种溺爱害了这些学生,他们的目中无人导致一部分老师扔掉尊重这个词汇而拾起了棍棒对其进行体罚,于是网络上产生了种种不平,校方也为此苦恼不堪,大多是责怪的言语和惩罚的措施,作者通过敏锐的洞察力看穿了这一切,并强调这些责怪和惩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反而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而针对于教育者,体罚是最无能的表现,这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新对策,毕竟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旧思想终究是旧的。
篇10:新时期怎样当好一名教师东阳市画水镇陆宅小学 程瑞旦
教师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懂得珍爱学生的生命,懂得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工作充满创造性。教师教给学生的是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打下的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教育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当一名教师容易,但要当好一名教师就不容易了.那么,在这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当好一名教师呢?
一、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㈠首先我们要研究自己。我认为当好一名小学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而且要不断地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丰富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以德育人,还应该具备:①爱的心理品质。②浓厚的从教兴趣。
1、热爱学生
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表现为一种倾向,从而形成一种动力。一方面我们要热爱小学教育这一职业,另一方面我们要热爱学生,这一条最重要。热爱学生应该做到:
①对学生的爱是有原则的、合理的、公正的、理智的。
②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对学习成绩好,还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兴趣的培养
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条件,多争取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还要争取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从而让自己对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㈡其次,我们要研究学生。医生之所以专业,是因为他研究病人,那么我们是教师,要专业,就必须研究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体,又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只有深入研究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年龄特点、基础水平、综合能力以及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才能有把握教好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后进生要沉得住气,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他们不抱偏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以诚相待,和风细雨,以情感人。任何情况都不允许教师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更不允许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这样是善待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㈢再次,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如果不反思,即使你一天练了一百次,也等于重复同一个动作,毫无进展。成长 = 经验 + 反思,我们要成长、要进步,就要随时反思自己。只有经过反思,才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对下步进行合理的选择,做出合理的决定;也只有经过反思,才能持续发展,才能有超越,才能有突破。因此,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必须先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三、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科学家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他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明,名师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他有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呢?当然也想有自己特色的课堂,当一名有魅力的教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不断学习知识,学习制作课件,学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知识结构的习惯,知识面不仅要广博,最好还能深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终生学习、会学习、爱学习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应该让学生形成学习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
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因此,教师应脱离那种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从讲台走向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是课前要充分准备:教师备课不等于写教案甚至是“抄教案”,而是在熟悉课标、教材、学生和教学诸因素的基础上,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运用现有教学手段,考虑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加上各自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特点,创造出新颖、高效的教学策略。
重要的是把工夫花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优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充分体现这一理念,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1)、多一些民主和平等。教师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学生有自己的兴趣,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要有目的地拓宽学生自主活动的天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与学生商量后确定,如“同学们是否愿意把这首诗歌的内容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能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吗?”“你是否把你的看法和同桌进行交流?”“你想提什么问题?”“想读的小朋友自己站起来读”等。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学生的心灵才会舒展,愉悦地进入学习情境。(2)、多一些信任和尊重。学生之中,一定会有学习好的学生,也会有学习差一点的学生,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学力较差的学生,也要鼓励其“我能行”的信念,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在教学时,我经常用“你真行”“想一想,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真聪明,连老师也没想到”“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更好地在语文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3)、多一些宽容和激励。不要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学生总有犯错的时候,当学生犯错的时候,老师要冷静的对待,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不同的意见,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保护学生迸发的探究火花。“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探究的过程,教师
都要给以肯定。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悉心的呵护,及时表扬,我经常用 “你的理解尽管不全面,但主动思考的精神应该表扬”“你看,他比以前肯动脑筋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多好啊”“如果再多给你一点时间,你会完成的更好”等语言,激励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求全责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将从一次次的斥责、嘲笑中逐渐消失,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只能是一句空话。
同时,还要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等激发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活学生思维,质疑解难,把学习潜力充分开发出来,达到课堂学习的最佳效果。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篇11:教师新时期家访心得体会为了切实促进我院的学生工作,落实省高校工委“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的有关精神,我院在20xx年寒假期间开展“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
一个孩子,他有多个方面的表现,是我在学校里通过肉眼或口头交流所觉察不到的。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它是看不出的,需要我们用心地体会。一个孩子,纵使他有千万个不是,那也不是他所自愿的,他的生活、他所受的教育或许对他有着决定性的因素。这一次家访,我共家访了两名同学。虽说不多,却收获颇多,真正感觉到家访的必要性。
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治理。两位家长都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但是,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家长在这方面也应该多为孩子提出一些建议,更好的辅助学生的成长。
另外,家访时教师要讲究说话的艺术性。教师在家访中要态度诚恳,分寸得当,要掌握好尺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即使有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也应当在其中找到自己应考虑的方面,切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家长或学生,更不能因为一时不高兴,说一些有损学生和家长自尊心的话。所以教师家访时首先要了解家长的性格,初次接触时说话要委婉,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只有尊重家长,家长才会尊重你教师,配合教师共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例如,我这次家访中这样一位学生,她学习习惯较差。我在家访时,在与家长交谈时避免“差”字,改用“不太理想”之类,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
再就是通过家访还使得我对班级的信息得到了一些了解,因为有的事情学生不一定会和老师说,但可能会去和家长说,这样我就能知道在班级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班级管理上还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最后一点感受就是家访应注意反馈。这不仅指在家访过程当中要察颜观色,注意家长和学生的反应,斟酌谈话内容和措辞。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
篇12: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教 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切实的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真诚
以 诚相待是教师热爱学生的首个情感因素。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将他们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坦率地显露出来,去掉一切“假面具”或“自卫用的保护性面纱”。只有这 样,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对他人的理解)。教师将自己的内心思想情感真实地向学生敞开,可以帮助学生将他们的内心思想情感 向教师敞开,这就达到了师生之间的有益交流和相互促进。教师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着真实的影响。学生们需要一个完全生气 勃勃的人,一个能坦率交谈的人。当教师无意影响学生时,他的蓬勃的生气倾注于学生们,极其有力而彻底地影响着他们。?
(2)认可
教 师必须对学生有根本的信任和认可,即教师对“作为具有他自身价值的一个独立个体”的学生的完整性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认可不等于赞成与同意,而是承认某个学 生的思想和情感在他自己的立场上看有存在的权利和理由,承认他的思想情感同他人、同教师的思想情感有同样获得尊重的权利。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 才有可能同学生一起分享与体验他们的思想与情感。?
(3)移情性理解
这 是一种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客观世界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常见的那种评价性理解极不相同,后者所采取的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这样一种表达 方式。这种移情性理解的特征之一是它的“非判断性”,这指的是教师不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性等作判断,不对学生作定性评价,而只表示同情、理解和尊 重,尽管学生们的思想观点有时候是肤浅的、不成熟的,但这对于他们自己而言是足够的。比起传统教育的种.种结论性的评价来,这种态度是更为有效的。?
(4)爱
热 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感情基础,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更是教师基本的心理素质。这种爱是要求我们教师关注学生外在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更要关注学生 内心的感受与体验。从他们的眼神、动作和语言中尽量“读懂”他们,体会和分析他们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苦处或是难言之隐。分享他们 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排忧解难,与他们共同处理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它强调学生、老师甚至家长社会的情感交融,它适合活动中的自然生成,它体现师 德的核心内容。
教师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平等民主是师爱的前提和首要内容。
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能使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关注学生精神发展,让学生不断自我发展。
篇13: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达到专业化水平的基本素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当前,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
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
教育部周济部长最近阐述了当代教师面临的三项主要责任,即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当你每天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神圣职责的时候,也就是在为自己负责,你将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
敬业----明责之源泉
敬业,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对教师而言,就是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学生的 教育良心 。
霍懋征老师从教60年,经历过失去亲人、骨肉分离的痛苦,经历过被误解而受到非人的虐待,经历过严重疾病的折磨,但这都没有摧垮她的意志,没有改变她从事小学教育的选择,没有影响她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精神追求,在小学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业绩。
面对着现实社会纷纷袭来的丰厚的待遇、优越的条件、诱人的工作,我们又该怎样看待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呢,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她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她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敬业态度、职业良心。教师的劳动,很难用严格的时空、具体的标准来度量。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主要靠教师的职业良心和自律精神。教师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勤业----尽责之展现
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在平凡的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只有勤奋的人才能更敏锐地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去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张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
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都需要去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感、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断,都需要及时总结。这一切,只有在勤奋者的耕耘之中才会领悟其中的精华所在。盘振玉是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她在大瑶深山任教22年,一所学校一个人,其艰苦条件可想而知。她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献给山区的孩子,她深情地说:“我虽然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但看到一批批山里孩子走出大山,我不但感到幸福和快乐,更体会到山村教师在建设新农村中的责任。”当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辛勤耕耘,不断探索和总结,一生写了40多本专著、600多篇论文,为人类的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论述都启示我们,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格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赋予我们重大的责任,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李镇西----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写下《爱心与教育》一书,这是他勤奋努力之结果。他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都凝聚着他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折射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精业----履责之依托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 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斯霞、魏书生、李吉林、于永正……一位位名师、大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不但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加强行风建设的自觉性。 现将从教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 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杨彦庄(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具有素质教育能力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对班主任的选择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家长、各级领导、公务员和明星们。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各级领导及公务员则无疑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去尽心地为国为民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 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
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国人片面地以为西方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能以自我为主,于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话一直被歪曲到现在,结果贪污腐化案件层出不穷,而且级别越来越大。这种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到了还在校求学的青少年。说起倒台的贪官时,一些学生不仅不以为然,还自以为是地说那是“他们不会做,如果是我,保证不露马脚”。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但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在违背这一规律,不管能否接受,家长们业余都在逼着孩子们学弹琴、绘画、表演等,老师们也都在要求学生们什么都学,争取全科优秀,以为什么都懂才算是素质,丝毫不理会孩子们的感受,结果孩子们更是厌学,完全违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初衷。更为可怕的是,招聘部门在录用人时,依然先青睐什么都懂一点的人。但什么都懂一点的人,到头来充其量也不过能成为学者而已,而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
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要是当年清华大学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话,中国肯定会少了个历史学家吴晗;要是美国的公司录用员工时一律要本科毕业生的话,现在也就不一定有比尔。盖茨了。也许有的人会担心,不多学一点,以后在工作中碰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时怎么办?这好办,先使专长得到发挥后,即便将后的工作中会遇上其他方面的难题,补起课来也会效率很高,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兴趣也大。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集中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篇14:做新时代合格教师心得体会,怎样做新时代合格教师心得体会教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意识,服从安排,顾全大局,服务群众,作出表率。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通过加强党的三大作风,保持党员纯洁性、先进性,切实做到组织上、思想上完全入党,现在我结合本职工作,谈谈如何做合格党员的一些看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观念。
只有不断创新,灵活应变,服从安排,顾全大局,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工作状态。特别是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能强化意识,增强党性观念,引导正确的核心价值取向。
首先,做事先学做人,人的本质决定事物的品质。在平时的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民主生活会上切实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揭丑,敢于面对,敢于承担,因为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表面敷衍只能将团队推向深渊,学习和沟通是团队合作协作的前提条件。
其次,律人先律己,加强廉政文化的教育,增强廉洁意识,认真学习《廉政准则》,增强抵制腐败意志力,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确保政安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修养,坚定信念,排除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通过正反面教材来鞭策自己,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修炼来影响身边的同事,扩散学习的效果,形成浓郁学习的氛围。作为党员教师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刷新理念,强化思想政治的学习,才能引领正确的方向,在困难工作面前要敢于面对,沉着应战,应及时发挥表率作用,这种表率也是党性观念强弱的根本体现。
二、做好本职工作,增强服务意识。
共产党员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工作,都只是分工的不同,但是作为党员的根本宗旨不会改变,在任何岗位都要立足本职,奋发进取,潜心学习专业技能,创造一流业绩,首先是行动上、思想上要完全入党,以实际行动努力为单位建功立业作贡献,推动公路养护行业健康蓬勃发展。
细心凝炼品质,细节决定成败!平时就要修炼自己细心、谨慎的工作心态,踏踏实实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平凡的事。都说党员是一面旗帜,履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