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学生教育心得:宽容比惩罚更有效

实用范文 会员投稿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2-07-26 16:28:0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调皮学生教育心得:宽容比惩罚更有效(合集5篇)由“i乐德范文网”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调皮学生教育心得:宽容比惩罚更有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调皮学生教育心得:宽容比惩罚更有效

调皮学生教育心得:宽容比惩罚更有效

调皮学生教育心得:宽容比惩罚更有效

作者/张幕轩

对于刘博洋这个名字,我们五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开学报名时,他妈妈准备给他转班,可他却被其他班级老师拒绝了,因为他调皮捣蛋出了名。

我刚接这个班,对他还不甚了解,可通过观察发现同事们说的果然不错。

课堂上,他经常不听讲,并时不时有新玩具出现在手里。甚至,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还跟周围同学讲话,打逗。课下,他还爱招惹同学,以致同学常跑到我这里来告状。我找他和颜悦色地谈话,讲道理,可作用甚微,管不了几天。我严厉批评他、惩罚他,也不奏效。

一天早上,我一进教室,书声琅琅,同学们都正在早自习,可他座位上却空空的`,同学向我报告,他在操场上打乒乓球。“早自习竟敢跑到外面去打乒乓球?太不像话了!”

下午最后一节课,快下课时,我去教室布置作业,他的座位又是空的。我心里一股无名火腾地一下子冒上来了。真是邪门了,连课都敢不上了!我逮住他非要好好把他训一顿,嗯,还要打电话告诉他妈妈狠狠教训他。我边想着,边朝教室外走去,准备去找他。刚出教室门不远,只见他躲在连廊处的一个柱子后面,眼睛往教室里张望着。我正准备训斥他,可转念一想,以前无论怎样批评他,都没有效果,这次会有效吗?他人虽在教室外,可眼却不停向教室里张望,看样子他还是挺想进去的。于是,我强压下心中的怒火,问道:“刘博洋,你怎么在教室外面?怎么不进去?”“我――怕数学老师!”“怕老师就可以不进去吗?上午你还没有上早自习呢!”我心里这样想,可没有这样说,我觉得应该给他一次机会。

“我送你进去吧,但是你下次能像这样不上课吗?”

“不能!”

“你能做到吗?”

“能!”

我把他送回教室,并用眼神暗示了一下数学老师,叫她不要追究。后来他果然每天都按时上学,按时进教室学习,不再出现上了课还在外面玩耍的情况。

儿童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期,孩子犯错是出于自控能力差。这时老师需要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孩子常常容易夸张或放大自己的问题,以为自己犯了错,老师就会批评,会告诉家长,老师和父母就不会喜欢自己了。如果老师再不能给孩子宽容,那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会留下一片阴影。另外,如果因为一些无意的过错训斥、处罚孩子,不利于感化和教育孩子,老师会因此失去学生的信任。

所以“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孩子们的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西湖实验小学)

篇2:让“惩罚”更有效

让“惩罚”更有效

孩子上三年级了,她的数学推理能力很强,很多比较复杂的数学题她都能够想出解题思路来,但是却有马虎的毛病,平时作业和考试中时常因为计算错误而丢分。为此,她的数学老师很是苦恼,甚至想出用惩罚的方法来警示孩子,以便让她下次不再重犯。但孩子就是孩子,她很听话地把一道道计算题订正了 50 遍或者 100 遍,但下次她还会重犯,把老师气得咬牙切齿,只好一遍又一遍地罚她订正。

看着孩子认认真真地把一道计算题订正 100 遍,我有些心疼孩子。她那稚嫩的小手得写多少个数字才能完成老师的作业呀!她心里不烦躁吗?如果有人让我把自己的姓名写上很多遍,我一定写得很不像样,越写越感觉不像是正确的字。况且,这种订正作业,除了第一遍是真正的订正,有智力参与之外,其余则全是惩罚。孩子得花多少时间啊!孩子本可以用这段时间来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的。

我不觉开始反思,孩子为什么计算会出错?

分析她的作业,我发现她的计算错误有如下几种:

第一,受前面的计算题的影响,把运算符号看错,比如把“ + ”看成“―”,或者把“―”看成“ + ”,造成错误。

第二,在没有别人特意提醒的情况下,忘记了计算顺序,如 3+5 × 7 可能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第三,受前面运算数字的影响,错把后面的三位数看成四位数,如 7000

― 300 ,当成 7000 ― 3000 。

第四,不打草稿,又没能清楚地记住前面的计算结果,过于自信地写出答案。

第五,没有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估算方法来验算,比如,孩子在计算 76 × 4 时把结果写成了 264 。如果她能估算一下结果,就知道这个结果应该在 280 以上。

现在的编题老师也很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认真仔细的好品质,于是出题时有意出了一些容易让孩子犯错误的题目,稍不注意,孩子们就会“掉”进大人“挖”的 “陷阱”里去。如今年期末的一道数学考题是:“一张纸对折一次,变成了原来大小的二分之一,对折两次变成了原来大小的四分之一,对折三次变成了原来大小的八分之一,对折四次呢?对折六次呢?”

很多同学在答题时忽视了出题者跳过对折 5 次,直接问对折 6 次的结果,于是毫不犹豫地写上了对折 5 次的`结果――三十二分之一。我家女儿也不假思索地“掉”进了这个“陷阱”。

看来,孩子们计算出错都有一些共性。

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孩子计算中的错误呢?笔者认为,单纯的惩罚效果并不佳。有一则笑话说,一个警察挡住了一个超速驾车的女教师,女教师只好求情:“我还得赶回学校上课,请你放我走。”警察仿佛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你是小学教师?太好了!你把‘我违章了’写三百遍就可以走了!”足见这个警察对小时候老师罚他多遍订正记忆多么深刻,竟想出了这样的“回敬”方法!

我们都提倡赏识教育,老师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法来减少孩子计算中的错误呢?笔者认为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比如平时经常出几道容易“诱使”孩子上当的练习题,特意告诉孩子们,这些题里面有很多处设有“陷阱”,让孩子们提高警惕,孩子们就会有意识地多加小心。教师要对做得好的同学以鼓励,可以对孩子投以赞赏的目光,或者拉拉孩子的小手,或者让孩子出去做游戏,或者给孩子发一个“聪明果”……鼓励的方法很多,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这种表扬。

当然,因为不细心而“掉落陷阱” 的同学总是存在,怎么对待他们?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再出另外一些训练题让他们继续做,通过有效的训练来帮助他们提高警惕,减少错误。当他们也能够全部做对时,岂不是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当然,这样做,老师肯定要多费一些心血,但是,只要“把孩子教好”这个目的达到了,多费点劲也值得呀!因为这才是有效的“惩罚”。孩子在接受“惩罚”的同时增长了智慧,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是一箭双雕的做法啊!

语文老师经常这样做,如果孩子在听写时错误很多,老师除了让孩子照着书订正外,还会再次将学生容易写错的词语重新报听写,直到错误很少了为止。如果仍有极少数同学出错,老师一般再进行个别辅导。

计算不出错误的孩子,肯定是非常细心的孩子,他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学习品质。老师要想培养更多的孩子具备这种品质,只能想出更多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接受“惩罚”,轻轻松松地减少错误!

篇3: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

N多年以前,我还在念初中的时候,某次班级活动是小规模的辩论,我趴在网上扒拉辩题,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VS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这个辩题在当时有相当深刻的现实意义,因为我们的老师基本可以壁垒分明地分为两派,一部分是主张高压政策信奉强权管理的,可以称之为体罚派;另一部分是主张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可以称之为爱的教育派。结果没有意外,这场小规模的辩论几乎演变成了班内同学票选“最喜爱的老师”的活动。

平心而论,就直接的教学效果来看,凶神恶煞的体罚派老师显然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就长远的教育成果来看,爱的教育派的老师显然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更加深刻和美好的印象,有的甚至成为一生的师友。

突然想起这件事,是因为最近在网上注意到一本书,《所以,北大兄妹》,封面上有一句噱头的宣传语,“中国‘狼爸’,狠狠教你上北大”,下面是两排联袂推荐的名单,再下面赫然是“上海三联书店”!――哎,就因为这本书,三联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基本一落千丈不得翻身了,可惜可叹啊!幸好那群推荐人里没有我喜欢的,不然让我情何以堪!

我觉得,且不论书里的教育理念如何,单是其自我证明合法性的方式就有很大的问题。你要怎么证明你的教育方式是合法的?因为是成功的。那么又怎样证明是成功的呢?因为孩子考上了北大。这是什么逻辑?考上北大=人生成功=教育成功?

这都什么年代了,别说北大早已不是蔡元培的北大,就算是蔡元培的北大,也不是每个念北大的人都足以自证为教育成功的。今年北京市文科并列第一的三个女生,均被北大小语种专业录取,但是都没去,去了香港,这说明什么呢?虽然无数国内大学都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梦话写在文件里,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即使是当之无愧中国最好的大学的北大,顶到头也就是个“中国一流”(这还得是在不包括港大、港中、台大之类的情况下)的大学,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她和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名校,都还有着巨大的差距。

北大每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录取数千名本科生,其中不乏各省市的高考状元,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在进入北大之后,就发现其实北大也没传说中的那么牛掰,他们中的大多数,经过四年的雨雪风霜,最终还是成了普通人――当然,是比较优秀的普通人。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给人以幸福,这个美好的理想即使通过最好的教育,也很难在普罗大众之中广泛实现。成为比较优秀的普通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可以说是教育的成功了,问题来了,成为比较优秀的普通人,和上北大有啥关系?不管是啥关系,肯定不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这个不需要统计,举个简单经验就可以证明,我们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大多数最终也都成了比较优秀的普通人,这些人在当年的高考中肯定是没有考上北大的人牛掰的,那又怎样呢?这些人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么?我看未必,人大毕业生的通达和务实,是出了名的受用人单位欢迎。――没有王婆卖瓜的意思。

以上废话的主要意思是,既然考上北大这件事,并不足以证明教育的成功,那就更不足以证明教育方法的合法性,于是,《北大兄妹》的作者字里行间因考上北大而流露出的自豪感,以及由此而试图自证其残酷的教育方法的合法性,在逻辑上是基本不成立的,在情理上是基本贻笑大方的。

我看了腾讯读书连载的精华部分之后,想和我爸我妈讨论一下这本书,没等我完成对本书内容的概述,我妈就不屑一顾地打断我,“你怎么能看这种书?要是我,看一眼肯定就不看了。”仿佛即使只是听我叙述主要内容,也是对她从事了二十年的`教育事业的侮辱。我说,我不看怎么研究这个问题。我爸在一边附和,对,这个书我也得看一下,我也得研究一下。

一直以来,我爸我妈对我的政策,一言以蔽之,就两个字,“不管”。我念书的时候早上睡过,我爸从来不喊我,也不许我妈喊我,他的理由是,她自己的事自己去弄,迟到了有老师找她。其结果是,我到现在为止念了十六年书,加上病得爬不起来的时候,迟到的次数屈指可数。

家长要怕孩子乱花钱,只能是引导他正确地花钱,而不是不给他钱。家长要怕孩子学坏,只能是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而不是禁止他和人交流。“不给孩子一分零花钱”“不许孩子出门”“不许孩子去同学家”,这种方法和目的根本是背道而驰的。

我承认,在体罚和高压的手段下,孩子是可以背很多书,有很多学问,但是,在人的一生中,学问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东西。严厉的训斥甚至体罚,并不能培养自省的能力,而不能自省的人,是没有持久进步的动力的。我一直觉得,以极大的耐心包容一个孩子做错事,而在他有判断力之后自己去悔恨,是比包括体罚在内的任何惩罚都残酷的事。然而,也只有这样的残酷,才能让人刻骨铭心地永不再犯。――小孩子能做错多大的事呢?人不可能不犯错,在犯错问题上,越早犯成本越低。对小孩子的过度管束,可能造成一些智力上早慧的神童,但是,我记得一本小说里非常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主人公“历史性地赢得了比赛,永久性地失去了幸福”。剥夺孩子的童年,或许会让他在某个时刻历史性地赢得一些什么,但是,幸福已经永久性地失去。

爱的教育为什么比体罚更有效。因为那些宽和温润的老师,从不大声呵责,只是默默地看着你,就让你在未来的生命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篇4:比惩罚更深刻的奖励

这才是真正厉害的母亲:比惩罚更深刻的奖励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法国家庭。

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忽然,篮球打落书架上一个花瓶,“咚” 的一声,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块。这不是摆设品,而是祖上传下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胆战心惊地放回原位。

当天晚上,母亲发现花瓶有些“变化”。晚餐时,她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

孩子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窜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亲很清楚,孩子在撒谎, 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打开。

母亲不动声色说:“是我疏忽了,没有关好窗户。”

就寝前,孩子在床上发现一张便条,是母亲让他马上到书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门进来,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把其中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

接着,他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有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黏合得几乎完美无缺。不过,这是修复纸质物品的,修复花瓶不仅需要黏合力更强的胶水,而且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明天, 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 看看他们是怎样使一件工艺品完好如初的。”

母亲又拿起一块巧克力说:“最后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深深的歉意,作为母亲,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没有被砸到或者吓到。”

“妈妈我 ......”

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撒过一次谎....

结束语:

“一切有关我的问题,都和我有关。”

我的孩子爱撒谎,我的孩子很调皮,我的孩子不听话,我的孩子很叛逆......

好像你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问题小孩”,和你无关。

但是,如果你从自身找原因, 认为一切有关你的问题,都和你有关,都是你的问题,就连孩子打碎了花瓶,也是你把花瓶放错了地方。

孩子也会学着从自身找原因,“问题小孩”不见了。

孩子不是用来管教的,孩子是用来享受的,孩子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

另外,惩罚只是告诉孩子做错了什么,但到底该怎样做?孩子不清楚;奖励是告诉孩子做对了什么,孩子会向你赞美(奖励)的方向发展。

篇5:教育学生的心得: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2017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显示,教师是仅次于自由职业者之后,位居幸福感职业榜单的第二位。

几千年以来,教师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所从事的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承担着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增进学生的人生幸福等等重任。

在不少公众看来,有地位,受尊重,被认可,节假日多,还能够赢得赞誉的老师,应该是幸福的宠儿。

教师行业是否真得像公众眼中传言那般,幸福,美好。唯有身居一线的从业者,才能感知。期间滋味,唯有亲身经历过方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当今的教师,要完完全全让学生喜爱,还真不是一件易事。“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是站稳三尺讲台,把学生教好。如果一名教师,只花很少的时间在教学上,在学生身上,除非他确实能力太强,否则是不可能赢得学生尊敬的,教师只有千方百计提升自己的能力,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

教书,是任何有从业资格证的教师都能做到的,有海量的资源供你选择,且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知识的传授根本不是问题。

关键在于教师不但单纯地为了教书而从教,育人,才是第一要务。而在一个班级中对学生影响力最大的非班主任莫属,这就需要班主任有一定的管理技巧和育人经验。

班主任给予学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单一学科知识的传授,如何在班级管理和潜移默化的教学中,给予全班学生正面鼓励和长远有益的引导,班主任的知识储备和教学业务素养,必须远远超过原有单一学科知识的储备范围。

育人没有定量指标,教书则有一本率等数据作为判断。尽管考试压力巨大,仍要坚守育人理念,因此,给学生的第一封信我这样说到:“比起成绩,我们更看重诚信,宁可丢分,不要丢人;比起结果,我们更看重过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比起分数,我们更看重气度,得之欣然,失之坦然;比起排名,我们更看重心态,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比起学业,我们更看重健康,养怡之福,一弛一张;比起当下,我们更看重成长……”

班主任是一个教育者、引领者、陪伴者的角色。班主任除了对学生思想和学科知识教育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发展方向,并向着既定目标走好每一步,陪伴着学生一起成长。让一个个不懂事的学生,慢慢具有了大量知识,具有丰富的思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未来该怎样去为前途努力。

用行为教育学生,比语言教育更有说服力。如果班主任每一天都用行动去感染和教育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后,学生会模仿班主任的良好品质、良好性格和正确的处事方法,恰当的与人交往的方式。

好的班主任,需要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才能感染、影响和引领学生;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相关的专业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要教育学生,首先要把想说的话用很周密的思维呈现给学生,话语才具有说服力。

班主任是朋友更是引导者。除了是班级当中一门学科的教授者,更多的还是一个班级的引导者、知心人,这些角色让他成为一个班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成年人,很多事情观点还不太成熟,尤其是在心理方面,班主任能给予一些指导。在学生犯错以后,班主任往往会责备后也会安抚。

总体而言,班主任不只是简单只关注每个同学的成绩,也很会照顾学生的心理情绪。走近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更好融入班级之中,成为班级不可分割一员。

唯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书育人的那点事才能轻而易举完成。

本文作者:地平线(公众号:陈东霞)

推荐阅读:

小学生禁毒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家教心得200字

高校大学生教育实习心得体会

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农村教师成长计划培训心得

教育整顿心得体会 警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