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3篇合集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跟高尚的人交谈,跟名家大师学习。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
该书主要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个方面来阐述作者心中理想的教育,此外还分享了自己进行新教育实验的理论和实践效果。
翻开书页,那一行行文字,彰显着他不凡的教育智慧;那一句句言语,书写着他赤忱的教育情怀;那一个个故事承载着他伟大的教育梦想。手捧它,慢慢读,细细品,有种夏日凉风驱散炎炎暑气,及时甘霖滋润久旱心田的舒畅和惬意。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读到此处掩卷沉思,反观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有多少差距,还需要从哪方面学习和提升,才能成为理想的教师,成为孩子心中受欢迎的班头。静坐深思,豁然开朗。
一、心怀梦想,勇于追求
从教已二十五年了,也曾踌躇满志、激情满怀,也有过彷徨失落、黯然沮丧。或许是因为职业倦怠,或许是工作方法的循规蹈矩,直到今天,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读朱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它为我找到了问题症结,寻到了解决方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求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读到这些话语时,我不禁扪心自问:我的教育梦是什么?我是让它永远沉睡还是满怀激情地逐梦而行?此刻,内心羞愧,但之后更多的是明朗,因为我知道了要想突破教育教学的瓶颈期,消除职业倦怠,首要是梦想指引,勇毅追求,而不是甘于平庸、碌碌无为、滞后不前。
二、以身作则,榜样引领
朱教授指出:人是需要榜样的,生活在一个没有榜样的世界里的人是很难有精神的,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需要一个个英雄的丰碑去影响他们,用感人的故事去征服他们,这就是教育,这样的教育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在“理想的德育”一章中,他也提到“应该注重为孩子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我觉得,在德育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用学生身边(班级、学校、社区、)那些真实感人的榜样去感染、影响、教育学生。同时作为教育者,教师是学生在学校接触频次很高的人,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更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教师先做怎样的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教师自己先做到才行。作为班主任,每天早上7:20我跟孩子们一起到校,督促卫生打扫,早早读,班上秩序井然,极少有迟到、玩闹的现象。我们班小贺同学,乐于助人,身体瘦弱却常常主动为同学拿桶装水,哪个值日生来校迟了,他就会悄悄去替代拖地擦黑板,极有奉险精神。我利用班会课,对该生的助人行为表演并奖励,自此,班上做好事的,互帮互助的同学越来越多,良好班风也自然形成。
三、五育结合,立德树人
书中前五章内容,集中起来就是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完全契合。作为一名班主任或科任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积极认真地落实五育并举的要求。我想:在双减背景下,我们都要思考,怎样减负提质增效,从思想上要消除“唯分数论”的偏见;如何以德育为首,巧用学科特点,挖掘学科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因势利导把立德树人融入其他各育之中,真正使五育并举、各育融合,让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人格健全!
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的,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书匠,更是铸魂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师。只要心怀教育梦想,笃行奋力向前,教育理想之花就会粲然绽放,新教育的春天也会到来。
2022年最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一
暑假期间,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在“双减”政策下,在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第四章理想的美育。
记得上大学时,有一门必须课叫《大学美育》,教师告诉我们美学教育不仅是让你我通音律、善歌舞,更是对你我自身高尚情操的召唤。真正开启发现美的心灵之眼,懂得珍惜生命,珍爱美好,帮助他人,感恩父母,爱祖国山河,爱天地万物以及与众不同的自己。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这门课,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关注到美育对人的影响。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中讲述了“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示范美育”、“精神美育”和“创造美育”八种理想的美育。文章中用了大量的事例阐述了各种美育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文明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更要重视对学生各种美育的培养。第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教育学生要重视内在美,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形成高雅的气质。再通过得体的服饰、健康的体魄、文雅的谈吐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一个人的美赋予了内涵。第二,培养字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三,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克服从洋为美,从怪为美的思想偏向。教育他们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纯朴自然才是真正的美。第四,培养学生实践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并创造条件给全体学生以主动表达美的机会,对学生美的仪表和行为修养给予赞扬和鼓励。
当然作为教师,只有对周围世界充满美好向往,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学生。一个心灵美的老师,才能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体会到其中的美,从而将其中的美传递给学生。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美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美的享受,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认识到,做好学校美育工作,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使命。我们要以此为方向,为学校做好美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如今在“双减”政策下,对于学生来说,把美育课开起来就是最大、最好、最美的减负。开设美育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慰藉孩子的心灵。如果在一所学校里听不到学生欢乐的歌声,看不到学生天真的图画,那是不可想象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需要美丽的歌谣与丰富的颜色,他们更期待有一串音符、一抹亮色能够带他们,飞向远方。
总之,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次阅读学习为契机,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2年最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二
对于新教育,从听说新教育,到走进新教育,进而实践新教育,通过深入学习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对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相对比较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学校为我们教师队伍购买了《新教育》书籍和相关资料,让我们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新教育”改革的认识,也可以说成一种全新理念的一次升华。但是,作为常年从事初中班主任、英语老师工作的我来说,虽然自认为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还算不错,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欠缺。
“新教育"改革运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训练学生民主能力。“新课程”、“新基础教育”、“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众人皆知的三个关键词,这三大教育实呈现为“三足鼎立”之势,共同为当代中国教育支撑起了一片新天空。因为从事教育一线工作,所以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新教育六个行动之“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这也是我们学校搞新教育的一个亮点。
老师和学生们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写教育随笔不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教育随笔还有育德、启智的功能,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师生超越自我。
通过“新教育”学习,我们从刚开始拼凑的方式写随笔,进而到有感而发不由自出的写随笔、抒发感情、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到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慢慢的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提高了,居然还可以提高自身教学灵活的天赋了。这些好习惯也影响到了孩子们,不仅仅对孩子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