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我中心认真科学发展观,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小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域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扶贫开发和惠民行动,注重办实事、讲实效,具体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低人口脱贫解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协助定点帮扶的xx县xx镇梓南村完成扶贫解困,以科技示范、信息服务等手段,惠民行动,为定点帮扶的贫困户生产改善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扶贫工作任务,。现将今年工作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完善。
我中心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以中心主任李兴建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分管,工作组下设,确定办公室主任为联络员。
二、有力,资金落实。
年初,中心扶贫领导小组到达定点帮扶的xx镇梓南村,确定了20户帮扶对象,并与之签订《扶贫工作目标书》,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想办法出主意,制定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中心决定在“科技、科技示范、科技”三个方面为帮扶提供帮扶措施。直接到村上门服务5次,期间帮助该村搞好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协助搞好计划“三结合”工作。结合芦溪镇伍柏村的实际困难,向每户贫困户捐赠钱物达400元,共计8000元,切实地为贫困户办、办实事。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在金秋助学中,对1名贫困生进行了现金资助,资助金额达XX元,帮助其解决学费及生活上的一些困难。
三、开展科技服务,提供致富信息 。
我中心利用自身优势,组织惠民培训,针对贫困户缺知识、少技能、外出务工难的的实际情况为其免费进行了电工、焊工、缝纫、计算机、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力争让帮扶的贫困户逐渐摆脱贫困。
四、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法律知识送上门活动。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我中心还对定点帮扶梓南村农户开展普法教育,进行法制培训,发放法制宣传,帮助村民提高了法律意识,帮扶对象全年无一例违法现象发生。期间,我中心选派骨干工作人员到村、到组、到户,进行了大量的群众走访,了解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
县人大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2]
定点扶贫工作是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贴近基层、了解民情、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定点扶贫单位、工作队员的大力支持和贫困村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定点扶贫工作蓬勃开展,有力地推动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定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的定点扶贫省级单位1个、市直单位15个,县直单位105个,共帮扶了50个贫困村;共派出蹲点干部121名,其中:处级16名,科级及以下105名;共派出考察人员236人,其中:厅级24名,处级114名,科级及以下98名;全年直接投入帮扶资金630万元,物质折款约101.5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1270万元(含无偿和贷款);帮助上项目131个;举办培训班98期,培训1176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6890人。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省人大棠委会机关的高度重视和全力帮扶下,在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乡村两级的配合支持下,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指导思想和以“村级班子建设为主线、基础设施改造为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
发展村域经济为目标”的工作思路,艰苦奋斗、勤奋工作,超额完成了规划内的各项任务。省人大定点扶贫工作队实际完成项目建设28个(基础建设21个、产业开发3个、红色旅游4个)。中夏故居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纳入了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引进了风力发电,启动了外商在邓家湾投资的原康达水泥厂重建工作。如今的邓家湾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迎来了大变样,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进步,起到“扶好一个村,辐射一个乡,影响一大-片”的示范作用。通过一年的定点扶贫,贫困村实现了“三个明显提高”、“三个明显改善”、“三个明显加强”。
(一)实现了“三个明显提高”。一是村民人平收入明显提高。村民人平收入由2023年的740元增加到去年的2230元、今年的4350元,人平粮食由300公斤增加到410公斤。二是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支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带领村民奔小康”的能力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心清气正、和-谐共事,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全县红旗党支部、全县争先创优示范村,村支书邓力生被评为全县劳模。三是村域经济发展后劲明显提高。风力发电开发、红色旅游升级、600亩油茶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立,水泥厂重建洽谈,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养牛大户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村域经济后劲喜人。
(二)实现了“三个明显改善”。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项目建设风水起,农田水利、村组公路、农电低改、人畜饮水、道路桥梁、学校、两个村级活场所等基础设施及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二是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用电难、农田灌溉难等问题得到全面解决。三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内环境得到了全面治理,绿化了村道河堤,种植了花草树木,荒山种植了经济作物或进行了绿化造林,安装了风光互补路灯。省定点扶贫村的邓家湾山绿了、水清了、桥建了、路通了、业兴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三)实现了“三个明显加强”。一是科教兴村工作明显加强。广泛开展村民道德、文化、法律教育和科技致富培训,组织开展捐学助学活动,村民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加强。二是劳务输出明显加强。外出打工人员增加到16890人,劳务创收达4.05亿元。三是资源开发利用明显加强。引进了风力发电项目,中夏故居成功申报“国保”和纳入红色旅游景点之一,村原有水泥厂重建洽谈工作已经启动。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定点扶贫工作过程中,主要突出了八个方面的带动作用:
(一)注重调查研究,谋划工作规划。一是掌握村情实际。工作队深入村组农户、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24960
户31670人次,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摸清基本情况,找准贫困根源。二是广泛征集民-意。通过反复走访、座谈交流、实地查看、会议讨论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集民-意,了解村民所思、所想、所盼。三是科学谋划工作规划。先后10多次邀请市、县农口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实地调研、现场论证、出谋划策,在广泛听取技术人员的论证意见后,结合村情民-意,制订定点扶贫工作规划。
(二)注重班子建设,夯实组织基础。一是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对124个自然村村长、98个村民小组长和46个村级班子进行了调整,先后争取23名大学生村官任支书助理,培养12名大学生村官考取公务员。二是抓干部能力提高。先后11次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到发展较好的乡村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先后3次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党员干部会议,按照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的职责,制定了村组干部目标管理办法17项(制度装订成册、张榜上墙)。三是抓党员队伍建设。以“三创”带“三争”为发展目标,扎实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解决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大力实施了“三培”工程,即:“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党员能人培养成带头人”,发展了64名预备党员,培养了32名后备干部,培养74名入党积极分子。
(三)注重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环境。一是硬化村道巷
道。硬化通村通组公路75公里,修建砂石公路86公里,硬化村内巷道104公里,解决了每个村组通路、家家户户硬化巷道问题。二是美化绿化了村庄。修建垃圾处理池42个,修建花池34个、种植了花草,安装了新农村建设标语150余块,制做了党务村务公开和各种宣传栏61个,安装了风光互补路灯;在村道两侧、河堤两岸、停车场种植各种树木13000余棵,荒山造林3270亩。三是大兴水利建设。为10个村安装了山洪暴雨预警系统,修筑河堤护坡1300米,对21个水库和排水渠道进行了除险加固,对23个山塘及24000米水渠进行了三面光改造,对5个水坝进行了全面维修和加固,确保了2.3万亩农田旱涝保收。四是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维修了中夏一桥、新建了中夏二桥,历时8个多月打深井6口,其中深井3口(分别为73米、65米、64米)、挖井2口,维修老井1口,建成安全饮水蓄水池2个及14000米配套管道设施,改厕73户,修建沼气池69个,为贫困村农户安装了变电器材、电线杆和电源线路,实现了家家户户通电、通水、通路。五是改善办学条件。对村希望小学进行彻底的维修改造,安装了铝合金门窗,教室和教学楼进行了装修和亮化,新修了围墙、硬化了操场、改造了食堂和厕所,购置了教学体育用具。六是兴建村级活动场所。兴建和装修了550平米和260平米两个村级活动场所,建立了老年活动场所、党员远程教育室、医疗卫生室,购置了办公用品、远程教育
及医疗器械、图书资料等设置。七是抓好红色旅游配套建设。对中夏故居及周边设施进行了全面修缮改造,对中夏危桥进行了维修、对中夏故居后山进行了开荒绿化、在中夏故居前修建了两个池塘(栽种了荷花、杜鹃花)、征地修建了中夏停车场和公共厕所,对中夏停车场周边进行了美化亮化。
(四)注重产业调整,实现人均增收。一是发展经济作物。发动村民种植杂交水稻、台湾超甜玉米、良种西瓜以及茄子、烤烟、板栗等1800多亩,实现产值182万元。采取“能人+农户+集体”的办法,创办了油茶、食用菌、养殖业3个合作社。开垦荒山5600多亩,种植了3600亩油茶(五年后每年产值将达200万元以上),征地修建了2个食用菌生产大棚及生产、冷库存储、加工、销售厂房(每天产值1.3万元),完成了油茶基地和食用菌基地路、水、电设施建设。二是引导扶持养殖大户。改变了村民传统的喂猪养鸡习惯,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养猪、养羊、养牛等大户210户,实现产值160万元。三是发展劳务经济。鼓励村民外出打工,积极组织村民劳务输出,转移就业人数达16890人,劳务创收达900余万元。
(五)注重资源开发,促进长效发展。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做好“风、红、石”三篇文章。一是引进风力发电。中国华电集团投资达16亿元建设50台机组的风力发电项目,已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建成了5个测风塔,现已启动第
一期10万千瓦建设,明年9月份前第一期风电机组投入发电。二是发展红色旅游。中夏故居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基地,7月份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系列主题活动在该村举办。三是做好石灰石开发。经多方协调,促使在该村停建7年的外资水泥厂再次启动建设,预计投资达8亿元。
(六)注重科教兴村,营造和-谐环境。一是抓村民教育。为提高村民素质,把村民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共向村民赠送7000多套科技致富教材,先后3次举办培训班。二是进行科技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8次组织支村两委干部、党员外出学习取经,举办了4期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养殖种植技术培训。三是开展捐资助学。针对部分贫困学生辍学严重的情况,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为贫困学子解决学费和生活费4万余元,争取教学用具6000余元,两年来考取大学生6名。
五、主要收获和体会
通过一年的定点扶贫工作,各定点扶贫工作队员都增强了党性、磨砺了意志、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一是领导重视是做好建设扶贫工作的关键。省人大棠委会领导、省委基层党建办、省扶贫办以及市县领导对建设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工作队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省人大棠委会机关各委室把扶贫工作当作自己的份内事,做到了人人参
与扶贫,千方百计为扶贫点解决困难。省人大棠委会戚和平书记经常过问、经常关心扶贫工作,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一年多来,先后有5批省级领导、44批厅级领导带队(467人次)到村视察指导工作。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做好建设扶贫工作的重点。制约贫困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突出,致贫因素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认识、分析原因,找准贫困根源,着力在扶志、扶智、扶事、扶制、扶资(志气、智力、事业、制度、资金)上下工夫,特别要解决志气、智力、制度问题。要根椐村情实际,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在找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上想办法。努力将劣势资源变成有利资源,同时根据当地石灰岩土质及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合理调整调优种养结构,千方百计确保村民、村级集体增产增收。三是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是做好建设扶贫工作的保障。做好建设扶贫工作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村情民-意的建设扶贫工作规划,坚持与村民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当作驻点村的一员,把驻点村当作自己的家,设身处地、满腔热情地关注、关心、维护群众利益,才能得到村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深入宣传发动,转变村民落后观念,用好的机制、措施把群众的热情和聪明才智调动起来,有效激发村民参与热情。通过项目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人心。
四、下步工作计划
进一步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引导和培训力度,树立外来扶持帮助为辅、自力更生为主的意识,不断增强支村两委和村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深化和巩固建设扶贫成果,真正为贫困村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一是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按照农村党支部建设“五个好”的要求,重点考察培养支村两委班子,培养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发展35岁以下青年党员。二是帮助支村两委做好建设和发展规划。协助支村两委做好基层党的建设、村庄美化亮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五年发展规划及设想,给村留下发展资金,为真正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打下坚实基础。
县人大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3]
201*年4月以来,我作为自治区地税局选派到金城江区六圩镇则洞村的第一书记,紧紧依靠区局党组的正确领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全区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则洞村基本情况
则洞村地处金城江区六圩镇东南部,距河池市中心15公里。已建成的都安——河池高速公路通过该村境内。总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 万亩,耕地面积1600亩,其中水田 800 亩,旱地800 亩。有9个自然屯、11个生产队、303户、1183人。居住有 壮、瑶、毛南3 个民族。其中劳动力 632 人,党员27人。全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屯级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村民饮水主要靠水柜和地下水,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村累计建设大小水柜近600个,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村委有1栋办公楼、1个村卫生室、一个村民活动中心、1个篮球场。则洞村经济以甘蔗、养鱼、养鸡为主,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其中在本市打工的约300多人,到外市外省打工的约100多人。全村甘蔗种植面积约1000亩,年产量近5000吨,产值约250万元。甘蔗地养鸡年出栏近30000只,年产值约300万元。此外,农民零星种植一
些水稻和蔬菜自用,利用水柜养鱼。全村年人均收入约5000元,是自治区整村推进的第一批扶贫村。
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2023年以来自治区地税局负责联系则洞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自治区地税局充分发挥后盾单位作用,抽调工作能力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按照“规划先行,基础为主,争取各方支持,实施多业并举”的帮扶思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使则洞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推进自治区定点帮扶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成绩
(一)积极培育产业,加快群众脱贫致富。一是开展“科技惠农培训”活动。邀请自治区农业专家到村开展科技下乡和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2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多份,使村民基本掌握了2-3门种养技术。二是依托当地资源条件,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局领导多次率队深入则洞村实地指导产业发展,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100万元,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和产业考察,成立了则洞村甘蔗地养鸡合作社、野猪生态养殖场。通过帮扶,则洞村已经成立本村近30年来的第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甘蔗地养鸡合作社,当年销售的土鸡达3万多只,产值200余万元,野猪养殖也初步形成规模。规划并实施30亩湖面为核心的休
闲观光产业区。
(二)协调项目惠民生,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改善民生,通过单位援助和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协调争取到了707万元,不断加强则洞村基础设施建设,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投入资金330万元兴修村屯道路。硬化了1.2公里百尾屯级道路、2公里则洞至干空屯级道路、1.8公里百尾屯级道路、2公里的干空至虎洞屯级道路;建成了从城区环城路口至上江五号洞口全长3.2公里的水泥路;建成可竹至则洞全长3公里的通村水泥路。二是解决群众饮水用水难问题。投入资金204.5万元完成了百尾至则洞2公里排涝渠工程和爱洞屯饮水工程;完成下江和爱洞三屯两处饮水工程,解决了全村1183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则洞和干空两屯山塘积水灌溉工程,供则洞村多亩甘蔗、粮食保水保收。三是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为则洞村争取到了115个危房改造指标共计172万元的财政补贴。
(三)狠抓党建强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局党组与则洞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力帮扶推进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经过多方协调帮扶,投入60万元资金新建了则洞村公共服务中心,集医疗、植保防疫、科技培训、文体活动和政务办公等于一体,总占地面积1600余平方米;通过结对共建,局党组共为则洞村党员上党课6节次,宣讲党建知识、宣传党的精神,开展共
建活动11次;同时指导成立了则洞村产业合作社,使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党员引领致富的作用明显增强,部分村干和党员成了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四)加强精神文明创建,群众文化活动生气勃勃。本人今年4月份选派到则洞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注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在本人的争取和发动下,全村共筹集到11万元资金,相继完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内上屯和干空屯文化活动室建设等任务。今年9月28日还举办了 “则洞村首届敬老节山歌对唱暨文艺汇演活动”,喜气洋洋迎接重阳节的到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本村老人自编自演的快拍、舞蹈、口-技、小品,还邀请了本地山歌手搭台赛歌,还当场给9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每人50元。同时,积极筹措到5000元资金安装了村民活动中心灯光球场,不定期组织群众晚上播放露天电影,极大丰富了群众生活。
三、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 则洞村农民-主要依靠种植甘蔗、水稻、黄豆等传统作物为生,种植结构较为单一,增收困难。群众在渴求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受到文化水平、传统观念等自身条件的局限和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外部条件的约束,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不少担忧。大多数农民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差,存在小农意识,怕担风险,怕吃亏,为此他们往往抱着“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消极等待态度,既盼望结
构调整带来经济效益,又害怕遭受自然灾害蒙受经济损失。党员干部与科技能人示范带动作用尚未形成,缺少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军人物和龙头企业。
(二)青壮劳动力缺乏,社会问题日渐凸显。 由于全村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村内严重缺乏发展生产所需的必要劳动力。且外出务工人员大都是文化水平较高,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劳动力,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许多农户少了顶梁柱,村组公益体力活无人干,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家庭和-谐和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正日益凸显。
(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生产抗灾能力较弱,则洞村有效灌溉面积仅为300亩,仅占耕地面积不到1/5,农业基本仍停留在靠天吃饭的状况;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仍依靠落后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农业生产效率处于较低水平难以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办好农村公益事业,推进农村乡风文明,为搞好农村扶贫开发保驾护航;加强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员20名以上,争取使党员总数达到50人以上;改善党员年龄结构,提升知识水平,开展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活动,增强党员带头致富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村务公
开等各项规章制度;扶持集体经济发展,培育产业龙头;建立种养合作组织和金融互助机构,建设动植物疾病防疫室;关心帮助生活困难群众,进一步提高集成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发展能力。
(二)多措并举,促进生产力大飞跃。一是完善白尾片区的基础设施,大力招商引资,实现工业产业的零突破,争取建设10家以上的加工企业,实现600人以上的就业规模。二是依靠科技实施集约高效,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发展甘蔗地养鸡100户以上,年产肉鸡10万只;发展种养小区10个以上,实施立体循环生产;扶持标准化养猪示范小区2个以上,实现年产肉猪2000头;利用600个地头水柜和若干池塘发展养鱼10000尾;持续开展种养技能培训和交流,建立动植物防疫体系;搭建产品信息平台,提高种养产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济生态效益,争取实现农业产值1500万元以上。三是无中生有,发展近郊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建设30亩人工湖和园林式的美化工程,建设花卉园艺基地和瓜果蔬菜基地以及餐饮、娱乐设施,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和农业体验活动,形成一个湖光山色和花园式乐园。
(四)完善机制,促进精神文明大发展。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合作机制,培养专业的服务人才,拓宽信息沟通,产业服务的渠道;充分发挥党员、两委干部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先锋带头作用,鼓励致富能手带领群众致富;开展党员示范户,文明村名户和雷
锋式好村民等评选活动,多渠道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完成并实施村屯建设规划,建设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工程。开展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培训,倡导学习氛围。建立纠纷调处和村民互助组织以及应急处理机构。
二〇一*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