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述职报告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3-13 13:31:2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敬老院(geracomium),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办,能接收有各种各样需求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i乐德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寒假,根据学校的安排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我们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我和另外几个同学来到了敬老院,去看望住在那里的老人。

  一下午的敬老院慰问活动,深深的触动了我。

  而且去到才发现,老人组的条件其实并不是很好,由于资金问题,院里也没有护理人员,加上老人本身行动就不灵活,所以,衣服虽然洗了仍有些脏,屋子里的卫生虽然打扫了仍有些异味。

  看着年迈孤独的老人们,心里的第一个感觉是:难受!

  虽然去之前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当我亲眼看到时,还是难以抑制心中的心酸,为儿女操劳了大半生,如今却在应该安享晚年时来到敬老院。

  于是,我们开始和老人们交谈,尽量不提及他(她)们的儿女,尽量不问及来敬老院的原因,其实这些老人家都很可爱,一旦有了倾听的对象就精神抖擞。我只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老人们的生活能多一些鲜活的色彩,让老人们的生活少一些忧郁。

  而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老人。也许他们头脑不清醒,也许他们耳朵不好使,也许他们对有点冷漠,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和他们慢慢地说,关切地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亲切地叫他们一声“爷爷、奶奶”,长时间的孤独让他们有一些封闭,要融化这层隔阂需要时间,也需要关怀。

  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个别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十分热情带动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帮老人整理衣物,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小节目,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活动的时间过的很快,很快要和老人们道别了,看见很多老人用期盼的眼光看着我们,80岁的老爷爷拉着我的手:“你下次还会来吗?”我大声说:“会的,会的,因有你们在,我一定会来。”我心里很酸,毕竟我们人数有限,不可能每个老人都和他们聊会儿,关爱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正如古代先贤所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善待所有的老年人。

  这次跟同学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度过这段快乐时光的同时,我们感到的是一种充实。一方面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的扶贫助困需要加大力度,需要我们去下功夫,投精力,我们要加大宣传扶贫助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公正,诚实友爱的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而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响应,为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付出自己的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说到底也还是那句老话,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1、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济宁鱼台县鱼城镇胡阁村村民作为本次调研的调研对象,调研方法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涉及基本状况、经济状况、日常生活、医疗健康、心理状况等。

  2、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

  本次农村空巢老人调研活动,共做问卷150份,其中包括中青年问卷112份,老人问卷38分。第一份问卷数据整理显示:了解空巢老人的村民仅仅只有20.5%,主要经济来源中通过自己耕田种地的占58%,子女支付的占27%。56.3%的村民认为老人生活有保障,多数人表示对老人生活不担忧。64.3%的村民认为老人的健康状况还可以,22.3%的村民认为老人体弱多病,同时大多数人表示老人生病时一般只进行简单治疗,只有大病大灾的时候才去医院治疗。46.4%的村民认为老人不能和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家庭成员关系,一般解释为孩子结婚后就与父母分家各自生活,40%的村民认为是经济原因导致老人与子女不能一起生活。在所调查的村民中只有17%的村民赞成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在生活。

  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的板书老人表示生活有保障,多数老人希望和子女一起生活,同时也有老人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怕拖累子女。在了解空巢老人为何不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时,有多数老人都说子女在外地工作太忙,也有些因为交通不便,同时也有些老人是因为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而你在一起生活。在调查老人经济来源时,老人大多表示自己通过耕田种地可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有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要帮子女照顾孩子的老人表示经济是最大的问题。在调查老人们受教育程度时,多数人都不识字或者只认识简单的一些字,由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很贫穷落后,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机会上学,所以很多老人都不识字。老人普遍反映生活中最大问题就是看病就医问题,虽然有新医疗能帮老人解决一些负担,但是由于年龄大,腿脚不方便,自己不会用电话,手机等,健康成了大问题。问及养老问题时,多数老人表示愿意自己居住,不愿意给孩子增添麻烦。

  通过对问卷调查及走访的结果,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本应安详晚年现实却是辛劳每一天

  人老了经济来源就少了,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开始变得拮据。村民尹廷德老人今年79岁,有5个子女,孙子有10人,一家老小22人,子孙们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异地求学,家里就剩下夫妻俩。谈到尹廷德老人儿孙满堂时,老人说:“儿女长大了就分家,各自生活去了,不管是平时,还是过年过节,除了我就是她,除了她就是我”。老人子女虽多,但生活并不富裕,子孙们一年忙到头,有的仅够子女读书,有的连修房负债还未还清。虽然年老体迈,腿脚不灵便,但还承包着4亩多田地,养四头猪,几乎没有清闲日子,每天晚上还要料理家务,自己养活自己。

  2、生活寂寞,最盼过年团聚

  人老了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条件下,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钱物。尤其是子女外出务工将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连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化为“肥皂泡”。特别是独居老人,有话没处说,有苦没处诉,精神抑郁。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廖生活。毛天祥夫妇俩已年过七旬,其儿子一家3口人全部外出务工,除了繁重的家务之外,最令老人烦恼的莫过于寂寞,白天偶尔还串串门,同邻居拉拉家常,还算充实,一到晚上就寂寞了。家里虽然卫星电视接收器、电视、音响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由于自己没有文化,加之眼睛又不好,家用电器几乎成了摆设。为此,通常晚饭过后就上床休息,由于年岁过大,睡眠又不好,半夜三四点就醒了,日子难熬。他最盼望的是过年,儿女们都回来,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那才是他想的天伦之乐。但正月过后,子女一个个外出务工,家中依然的冷清。

  3、精神压力大教育子孙伤脑筋

  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尹朝平老人无奈的告诉我们:“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孩子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4、生活无照料安全隐患多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年轻人替请医生,卧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照顾,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孤独无靠。随着空巢老年人身体肌能减退,有的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甚至身患疾病(残疾),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安全隐患;加之农村空巢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因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如:某些保健品到农村的推销,导致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事件时有发生。

  5、有病不求医医疗无保障

  由于空巢老人面临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的情况,再加上年迈经常生病,行动不便给老人们就医带来很大麻烦,再加上经济困难,很多老人生病都是采用简单治疗甚至能忍则忍,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很脆弱。

  8月17日,我们计划到当地敬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早上八点,我们到达敬老院,敬老院院长对我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院长带我们参观了敬老院并详细介绍了敬老院的规模、构成等等。敬老院主要接收65岁以上的三无老人,本着自愿与推荐的原则,老人与敬老院签订协议。敬老院现有老人40多人,其中90岁以上2人,80岁以上8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7人,盲人1人,聋哑人2人。敬老院为每位老人房间配置电视、暖气、电扇等基本设施,敬老院各项条件正在逐步改善,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在建设。老人的一日三餐由食堂定时供应,食堂每逢过节会为老人加餐,大家围坐一起吃水饺。敬老院每年为老人提供冬夏衣服各一套,每月给老人30元零花钱。敬老院的日常工作包括每天早晚的检查(房间、卫生、健康),打扫卫生,及时处理老人遇到的问题,工作十分繁琐。在对院长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院长和工作人员对老人的关爱无微不至,敬老院工作十分繁琐,大家毫无怨言,时刻为老人着想。当我们问及院长工作感触时,院长对我们说:“老年人问题十分繁琐,要照顾到大家的方方面面,十分不容易,当遇到问题时,要敢于担当,不回避,问题越早解决越好。要热心为大家服务,老年人工作不好做,我愿与他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心连心。”

  采访完院长,我们去参观了食堂,正直食堂人员中午做饭,于是大家一起帮忙做午饭,中午食堂为老人做鸡汤,我们三个人帮着洗菜,择菜,两个人帮着做饭。接近中午十二点,我们去老人房间叫老人吃饭,对走路不方便的老人我们把饭菜送到老人房间,在食堂我们帮助工作人员派饭,为不方便的老人提供服务,把饭菜送到餐桌上,敬老院中的老人们对我们很是热情,大多数老爷爷老奶奶对我们都是满脸堆笑。吃过饭,他们主动邀请我们中的一些人陪他们打扑克、下象棋等等,同学们也主动的融入老人们中去,陪他们聊天打牌。我们和一个老人扯起了家常,我们谈了谈他的身体状况,聊了聊这里的生活,以及这里其他老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其中一位同学还很热心的帮老人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大(主要是因为那个电视的按键出了问题老人不会调)。和一位奶奶的聊天中了解到,她今年82岁,无儿无女,没来敬老院之前,自己一人在家的时候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在家也没有日常娱乐活动。来到敬老院后,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在这里生活的很幸福,老年生活也不再孤单。整个下午,敬老院的气氛其乐融融,大家已经融成了一家人。

  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我和我们镇上的几位大学生来到了我们镇上的敬老院,看望住在那里的老人。老人们一看到冒着酷暑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们的手问寒问暖,十分关心我们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想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侯,并与同学们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学们也很关切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

  老人们都感慨地说道,正是有了国家的各种福利政策才有了这样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的今天。更多老人表示同学们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乐趣。我也详细询问各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情况,与老人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我们没有因为酷热的天气埋怨过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其中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这里的老人并非每个都还有健康的身体,他们是社会的弱体,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在雨天,由于身体的原因,也许他们正忍受着各种疼痛的折磨;在雪天,由于环境的限制,也许他们正忍受着寒冷

  冷的侵蚀,也许难得见到的冬日阳光,可能根本晒不到。那我们又在干嘛呢?倾听雨的欢唱,感叹白雪美丽,在和煦的阳光下嬉戏。相比而言,我们是快乐的,而老人们是痛苦的。但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们可以做的只能使给他们我们最真挚的祝福;看望他们,给他们少许的快乐!我们要解读他们的人生,即将走到生命末端的他们又何所思何所想呢?未来的我们会像他们的儿女一样吗?把至亲至爱之人就这样托付给敬老院吗?如果是那样,那么当最爱你的父母走了之后,一定会后悔!

  当今社会,不知道孝敬老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忘记了他们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他们拉扯,在自己有能力挣钱吃饭后,就将年老的父母给抛弃!任由他们艰苦度日。

  在回来时大家都笑容满面的说: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今年寒假,根据学校的安排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我们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我和另外几个同学来到了敬老院,去看望住在那里的老人。

  一下午的敬老院慰问活动,深深的触动了我。

  而且去到才发现,老人组的条件其实并不是很好,由于资金问题,院里也没有护理人员,加上老人本身行动就不灵活,所以,衣服虽然洗了仍有些脏,屋子里的卫生虽然打扫了仍有些异味。

  看着年迈孤独的老人们,心里的第一个感觉是:难受!

  虽然去之前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当我亲眼看到时,还是难以抑制心中的心酸,为儿女操劳了大半生,如今却在应该安享晚年时来到敬老院。

  于是,我们开始和老人们交谈,尽量不提及他(她)们的儿女,尽量不问及来敬老院的原因,其实这些老人家都很可爱,一旦有了倾听的对象就精神抖擞。我只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老人们的生活能多一些鲜活的色彩,让老人们的生活少一些忧郁。

  而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老人。也许他们头脑不清醒,也许他们耳朵不好使,也许他们对有点冷漠,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和他们慢慢地说,关切地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亲切地叫他们一声“爷爷、奶奶”,长时间的孤独让他们有一些封闭,要融化这层隔阂需要时间,也需要关怀。

  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个别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十分热情带动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等等,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帮老人整理衣物,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小节目,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活动的时间过的很快,很快要和老人们道别了,看见很多老人用期盼的眼光看着我们,80岁的老爷爷拉着我的手:“你下次还会来吗?”我大声说:“会的,会的,因有你们在,我一定会来。”我心里很酸,毕竟我们人数有限,不可能每个老人都和他们聊会儿,关爱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正如古代先贤所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善待所有的老年人。

  这次跟同学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度过这段快乐时光的同时,我们感到的是一种充实。一方面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的扶贫助困需要加大力度,需要我们去下功夫,投精力,我们要加大宣传扶贫助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公正,诚实友爱的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而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响应,为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付出自己的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说到底也还是那句老话,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1、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济宁鱼台县鱼城镇胡阁村村民作为本次调研的调研对象,调研方法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涉及基本状况、经济状况、日常生活、医疗健康、心理状况等。

  2、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

  本次农村空巢老人调研活动,共做问卷150份,其中包括中青年问卷112份,老人问卷38分。第一份问卷数据整理显示:了解空巢老人的村民仅仅只有20.5%,主要经济来源中通过自己耕田种地的占58%,子女支付的占27%。56.3%的村民认为老人生活有保障,多数人表示对老人生活不担忧。64.3%的村民认为老人的健康状况还可以,22.3%的村民认为老人体弱多病,同时大多数人表示老人生病时一般只进行简单治疗,只有大病大灾的时候才去医院治疗。46.4%的村民认为老人不能和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家庭成员关系,一般解释为孩子结婚后就与父母分家各自生活,40%的村民认为是经济原因导致老人与子女不能一起生活。在所调查的村民中只有17%的村民赞成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在生活。

  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的板书老人表示生活有保障,多数老人希望和子女一起生活,同时也有老人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怕拖累子女。在了解空巢老人为何不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时,有多数老人都说子女在外地工作太忙,也有些因为交通不便,同时也有些老人是因为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而你在一起生活。在调查老人经济来源时,老人大多表示自己通过耕田种地可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有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要帮子女照顾孩子的老人表示经济是最大的问题。在调查老人们受教育程度时,多数人都不识字或者只认识简单的一些字,由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很贫穷落后,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机会上学,所以很多老人都不识字。老人普遍反映生活中最大问题就是看病就医问题,虽然有新医疗能帮老人解决一些负担,但是由于年龄大,腿脚不方便,自己不会用电话,手机等,健康成了大问题。问及养老问题时,多数老人表示愿意自己居住,不愿意给孩子增添麻烦。

  通过对问卷调查及走访的结果,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本应安详晚年现实却是辛劳每一天

  人老了经济来源就少了,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开始变得拮据。村民尹廷德老人今年79岁,有5个子女,孙子有10人,一家老小22人,子孙们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异地求学,家里就剩下夫妻俩。谈到尹廷德老人儿孙满堂时,老人说:“儿女长大了就分家,各自生活去了,不管是平时,还是过年过节,除了我就是她,除了她就是我”。老人子女虽多,但生活并不富裕,子孙们一年忙到头,有的仅够子女读书,有的连修房负债还未还清。虽然年老体迈,腿脚不灵便,但还承包着4亩多田地,养四头猪,几乎没有清闲日子,每天晚上还要料理家务,自己养活自己。

  2、生活寂寞,最盼过年团聚

  人老了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条件下,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钱物。尤其是子女外出务工将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连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化为“肥皂泡”。特别是独居老人,有话没处说,有苦没处诉,精神抑郁。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廖生活。毛天祥夫妇俩已年过七旬,其儿子一家3口人全部外出务工,除了繁重的家务之外,最令老人烦恼的莫过于寂寞,白天偶尔还串串门,同邻居拉拉家常,还算充实,一到晚上就寂寞了。家里虽然卫星电视接收器、电视、音响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由于自己没有文化,加之眼睛又不好,家用电器几乎成了摆设。为此,通常晚饭过后就上床休息,由于年岁过大,睡眠又不好,半夜三四点就醒了,日子难熬。他最盼望的是过年,儿女们都回来,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那才是他想的天伦之乐。但正月过后,子女一个个外出务工,家中依然的冷清。

  3、精神压力大教育子孙伤脑筋

  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尹朝平老人无奈的告诉我们:“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孩子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4、生活无照料安全隐患多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年轻人替请医生,卧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照顾,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孤独无靠。随着空巢老年人身体肌能减退,有的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甚至身患疾病(残疾),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安全隐患;加之农村空巢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因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如:某些保健品到农村的推销,导致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事件时有发生。

  5、有病不求医医疗无保障

  由于空巢老人面临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的情况,再加上年迈经常生病,行动不便给老人们就医带来很大麻烦,再加上经济困难,很多老人生病都是采用简单治疗甚至能忍则忍,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很脆弱。

  8月17日,我们计划到当地敬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早上八点,我们到达敬老院,敬老院院长对我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院长带我们参观了敬老院并详细介绍了敬老院的规模、构成等等。敬老院主要接收65岁以上的三无老人,本着自愿与推荐的原则,老人与敬老院签订协议。敬老院现有老人40多人,其中90岁以上2人,80岁以上8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7人,盲人1人,聋哑人2人。敬老院为每位老人房间配置电视、暖气、电扇等基本设施,敬老院各项条件正在逐步改善,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在建设。老人的一日三餐由食堂定时供应,食堂每逢过节会为老人加餐,大家围坐一起吃水饺。敬老院每年为老人提供冬夏衣服各一套,每月给老人30元零花钱。敬老院的日常工作包括每天早晚的检查(房间、卫生、健康),打扫卫生,及时处理老人遇到的问题,工作十分繁琐。在对院长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院长和工作人员对老人的关爱无微不至,敬老院工作十分繁琐,大家毫无怨言,时刻为老人着想。当我们问及院长工作感触时,院长对我们说:“老年人问题十分繁琐,要照顾到大家的方方面面,十分不容易,当遇到问题时,要敢于担当,不回避,问题越早解决越好。要热心为大家服务,老年人工作不好做,我愿与他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心连心。”

  采访完院长,我们去参观了食堂,正直食堂人员中午做饭,于是大家一起帮忙做午饭,中午食堂为老人做鸡汤,我们三个人帮着洗菜,择菜,两个人帮着做饭。接近中午十二点,我们去老人房间叫老人吃饭,对走路不方便的老人我们把饭菜送到老人房间,在食堂我们帮助工作人员派饭,为不方便的老人提供服务,把饭菜送到餐桌上,敬老院中的老人们对我们很是热情,大多数老爷爷老奶奶对我们都是满脸堆笑。吃过饭,他们主动邀请我们中的一些人陪他们打扑克、下象棋等等,同学们也主动的融入老人们中去,陪他们聊天打牌。我们和一个老人扯起了家常,我们谈了谈他的身体状况,聊了聊这里的生活,以及这里其他老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其中一位同学还很热心的帮老人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大(主要是因为那个电视的按键出了问题老人不会调)。和一位奶奶的聊天中了解到,她今年82岁,无儿无女,没来敬老院之前,自己一人在家的时候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在家也没有日常娱乐活动。来到敬老院后,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在这里生活的很幸福,老年生活也不再孤单。整个下午,敬老院的气氛其乐融融,大家已经融成了一家人。

  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我和我们镇上的几位大学生来到了我们镇上的敬老院,看望住在那里的老人。老人们一看到冒着酷暑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们的手问寒问暖,十分关心我们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想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侯,并与同学们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学们也很关切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

  老人们都感慨地说道,正是有了国家的各种福利政策才有了这样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的今天。更多老人表示同学们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乐趣。我也详细询问各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情况,与老人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我们没有因为酷热的天气埋怨过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其中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这里的老人并非每个都还有健康的身体,他们是社会的弱体,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在雨天,由于身体的原因,也许他们正忍受着各种疼痛的折磨;在雪天,由于环境的限制,也许他们正忍受着寒冷

  冷的侵蚀,也许难得见到的冬日阳光,可能根本晒不到。那我们又在干嘛呢?倾听雨的欢唱,感叹白雪美丽,在和煦的阳光下嬉戏。相比而言,我们是快乐的,而老人们是痛苦的。但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们可以做的只能使给他们我们最真挚的祝福;看望他们,给他们少许的快乐!我们要解读他们的人生,即将走到生命末端的他们又何所思何所想呢?未来的我们会像他们的儿女一样吗?把至亲至爱之人就这样托付给敬老院吗?如果是那样,那么当最爱你的父母走了之后,一定会后悔!

  当今社会,不知道孝敬老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忘记了他们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把他们拉扯,在自己有能力挣钱吃饭后,就将年老的父母给抛弃!任由他们艰苦度日。

  在回来时大家都笑容满面的说: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推荐阅读:

纪委监委内部督察整改情况通报

工会换届选举工作报告20篇

公安局安保维稳工作汇报

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的报告

派出所副所长述职述廉报告

医院员工试用期转正述职报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