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邹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1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及2023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邹城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关键的五年,也是破浪前行、砥砺奋进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在济宁市委、市政府和邹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蓄能增势,“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
这五年,我们保持定力、笃定前行,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24亿元,年均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是2023年的1.2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3%。存贷款余额达到936亿元和808亿元,分别是2023年的1.3倍和1.5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4%、8.2%。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全国农村社区综合治理实验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全省现代中等城市试点城市、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55位、中国创新百强县市第 59 位、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69 位、中国未来投资潜力百佳县市第 54 位。
这五年,我们重抓转型、培优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强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关停各类“小散乱污”企业256家,万元GDP能耗下降23%,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7.4∶47.8∶44.8。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累计投入技改资金540亿元,“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6%,先进制造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55%和30%。“四上”企业达到688家、新增158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56家、过10亿元企业6家、过百亿元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4家。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四新”投资占比由2023年的37.4%提高到52.9%,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到9.2万户、缴税3.4亿元,分别比2023年增加5.8万户、增长5.8%;累计实施过亿元项目593个,460个产业项目建成达产,21个产业项目入选省重大、省优选项目。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69亿元,实现税收31亿元。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达到85个,引进产业领军人才44人。
这五年,我们聚焦三农、靶向发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全面深化和拓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率先突破4条示范带、6个特色片区、3个示范镇和69个示范村,大束片区成为省级示范区,建成美丽乡村“A类村”328个,重点村覆盖率达到77%,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县、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农业投资项目直报直管试点县。粮食产量稳定在44万吨以上,草莓、核桃、樱桃、土豆等经济作物达到33.5万亩,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1家,食用菌企业达到23家、种植面积达到2230万平方米,蘑菇小镇被评为全国产业振兴示范小镇,“邹城蘑菇”成为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8个镇级产业园入驻企业128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1%,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9%,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这五年,我们建管并举、内外兼修,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编制完成各类规划11项,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8.6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8万余人,城镇化率达到63.1%,较2023年底提高7.26个百分点。孟子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中央公园、一中孟子湖校区和南校区、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职教园区、孟子研究院新院区等60余个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投用。累计改造棚户区2.76万套、整治老旧小区5万余户,新建住宅小区5万余套、新型农村社区3.5万套,新建、改建城市道路60条170公里,新增集中供热入网面积1000万平方米,城市管道燃气和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9.5%、98.5%,新增绿地12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新建国省道主干道路93公里、农村道路1314公里,成功争取济枣高铁、设立邹城东站,先后完成邹济高速、104国道东迁等前期工作,被评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气电代煤8.9万户,改造农村危房939户、农村电网826公里,完成农村改厕14.6万户、污水治理村478个,惠及80余万群众的城乡供水工程建成投用,率先实现天然气镇镇通。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成生态河道6条,治理水土流失120平方公里、塌陷地4.1万亩、非煤矿山24处,关停煤电机组10台,整合重组砖瓦石材企业47家,砂石、砖瓦、石材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白马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PM2.5、PM10浓度分别比2023年改善32.9%、33.3%,“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圆满完成,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这五年,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持续释放。累计争取国家、省级改革试点79项,新型城镇化、创新型县(市)等一批试点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先后完成新一轮党政机构、综合行政执法、食药监、盐业和市场监管体制改革,顺利启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率先成立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建成三级为民服务中心、“和为贵”社会治理中心。相继完成山东能源集团、邹县电厂等10家“三供一业”和64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任务。稳步推进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市燃气总公司、自来水公司分别与华润、山东公用等合资合作,顺利完成市运、国运兼并重组,市城资、利民等六大平台公司成功转型,16家市属国有企业3家重组整合、12家清算退出,铁合金厂破产改制基本完成,燕京无名啤酒公司改制即将启动。组建市政策性担保公司,规范运作“惠邹基金”,帮助350家中小企业转贷26.8亿元;金融、证券、保险机构达到59家;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家,新三板、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企业达到121家。累计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68个,其中10亿元以上36个,国内资金到位446.5亿元,利用外资3.7亿美元,争取无偿资金128亿元。
这五年,我们牢记宗旨、倾力民生,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市政府每年承诺的为民所办实事均如期完成,各类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连年保持在8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56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52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2.68%以内。企业退休职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支付限额连年提标,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100%、99%,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0张。累计投入14.3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和幼儿园98所,新增学位3.7万个,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达到37处,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2%。公共体育设施场地达到247万平方米、人均2.1平方米。文化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孟子大剧院由保利成功托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连续十四年举办孟子故里·母亲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推出《孟子文献集成》《邹鲁文化丛书》等重大研究成果6个,完成《天下邹鲁》电视专题片拍摄,《邹鲁礼乐》入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被评为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4A、3A级景区达到18处,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组建3大医共体和2个院士工作站,20 家镇街卫生院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市妇女儿童医院加快建设,市精神病医院、4处镇街卫生院和100 处标准化村卫生室完成改造,成功纳入全国紧密型“医共体”试点,被评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双拥、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融媒体、老龄档案、民族宗教、红十字、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开创新局面。
这五年,我们迎难而上、务实重干,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接受省委巡视、审计监督、市委巡察和各级生态环保、扫黑除恶专项督察,不断修订完善市政府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办法以及实施细则,全面深化政务、事务、财务公开,全力推进法治政府、诚信邹城、“智慧邹城”建设,圆满完成“七五”普法,被授予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先后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项目6100宗、556亿元,节支75亿元,财政评审、审计监督1735项,审减13.9亿元。坚决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62件,政协委员提案586件。通过民意“5”来听、政务热线受理群众诉求22.9万件、群众满意率92.7%。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规定,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守正创新,严惩“庸懒散”,做到“勤实廉”,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2023年尤为艰难、十分特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市委迅速成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指挥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打响打赢一场疫情阻击战、经济攻坚战、民生保卫战。
我们依靠全市人民,群策群力战疫情。按照“六个坚持、六个率先”原则,设立15个工作专班,迅即启动战时机制,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筑牢群防群治防线,坚决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全市仅在疫情防控初期出现1例武汉返乡的无症状输入病例并及时治愈。17名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圆满完成援鄂救治任务。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管控,累计摸排境外、重点地区返市人员1.1万余人,检测核酸样本45万份,排查发热人员3.6万人,购置疫苗1.2万支,接种9000余剂次,日检测能力达到2万份,落实隔离点3处、1512间,三个月的应急物资储备全部到位,523个核酸采样点、1332名采样人员、9414名保障人员已定岗定人定责,465人的流动采样队伍组建完毕,完成核酸检测信息预登记80万人,492家从事冷链食品经营企业以及3159名从业人员全部纳入管控范围。
我们坚持精准施策,坚定不移稳增长。抢前抓早部署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课、复学,先后出台扶持企业16 条、惠企13 条等扶持政策措施,累计减税降费9.4亿元,为107家企业转贷4.6亿元。实施“510”企业培育工程,荣信集团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山东省工业企业100强、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开展“产业强链”行动,京东云、万声、赛迪等72家数字经济企业先后落户邹城,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达到40家,“1+5”主导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实施总投资17亿元的新基建项目11个,建成5G基站661个、新能源充电桩884个。京台高速公路邹城段改扩建、鲁南高铁曲阜南站连接线等工程加快建设,“云轨”等城际交通规划通过国家专家论证。保税功能区外贸服务平台、保税仓库等项目快速推进,新设外资企业12家、增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新增外贸企业42家,完成进出口总额41.4亿元、增长20%。
我们突出项目为王,全力以赴抓发展。启动实施项目攻坚“三航”行动,新招引产业项目102个,落地500强企业项目10个,“十强”产业项目到位国内资金57.2亿元。总投资934亿元的13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6亿元,鲁西煤炭地下气化发电工程、新能源研发创新中心等85个大项目加快建设,在济宁市两次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现场观摩中分别荣获第一名、第二名,5个项目入选济宁十佳项目。顺利完成孟子湖库区和化工园区11个避险村庄搬迁,基本完成中心、太平“六村一区”压煤搬迁前期工作。建成高档住宅和商业综合体、文教体卫设施50万平方米,启动湖水东调工程、新批复用水额度1600万方,完成杨下河上游和大沙河中游治理,新建“四小场所”7处,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建立标准地供应制度和项目用地储备库,为各类工程项目提供用地5683亩。
我们勇于先行先试,锐意改革树样板。今年新争取改革试点示范项目32项、无偿资金29.8亿元,其中国家试点7项、省试点25项,18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国家层面推广,11项改革创新做法被省领导批示。塌陷地治理“邹城模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邹城经验”、城乡环卫和垃圾分类试点、农村社区治理“344”模式、“阳光医保”246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率先完成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流程再造“1+7”制度体系,实施79项品牌创建计划,13项成果通过专家评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个平台一个号、一张网络一朵云”,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企业审批“极速办”,“网办率”达到99%,打响了企业开办“2小时”、行业准入“一码通”、退出市场“10分钟”服务品牌。
我们瞄准靶向攻坚,奋发有为赢民心。平安邹城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智能化平台建成投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数量分别下降2.5%、22.2%,生产安全事故下降33.3%。大棚房、农村乱占耕地违法建房、住房确权登记颁证等重点任务圆满完成,立查土地违法案件146起。攻坚“四减四增”,全面落实20条环保加严措施,如期完成热源替代工程,压减煤炭消费当量118万吨,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68天。持续深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现镇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开展精准脱贫“百日清零”“百日保零”行动,建成脱贫攻坚产业项目7个,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32处美丽宜居乡村回迁安置社区建设顺利推进,8处社区实现选房回迁。优化村级“三资”管理系统,实现村级财务在线公开。从严整治“四风”等问题,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4起,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37起。
我们呼应群众所盼,千方百计惠民生。创新实施“虚拟就业”帮扶模式,落实就业创业资金1.2亿元,为455家企业发放补贴1662万元。向低保、特困人员及特殊人群发放救助资金1.4亿元,惠及3.5万人。建成24处社区幸福食堂。实现城乡一元公交全覆盖。实施15项教育重点工程,新增学位1.7万个,高考本科上线4100余人,再创历史新高。建立区域医疗六大中心,改造卫生院15处,新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6处。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改造升级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7个,形成“15分钟服务圈”。 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50个。扎实开展“孟子乡音”等文化惠民工程,编排巡演《礼门义路》40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邹城核心区项目、上九山古村落记忆小镇被评为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稳妥化解18个小区不动产遗留问题,集中办理不动产登记7945户。建成投用安全生产大数据、可视化监管平台,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特别是2023年,我们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大考,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这是济宁市委、市政府和邹城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尤其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场特殊的抗击疫情战斗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铸就了一道抵御疫情、护佑生命的铜墙铁壁,涌现出了一大批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先进典型。危难之际,广大干部群众展现出来的党群连心、顾全大局、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是我们今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硬核、底气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各界人士,向所有为邹城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邹城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邹城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全市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民生根本目的、稳定首要前提、创新核心动力、争先内在特质,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聚力“五区”建设,努力实现“区域发展当龙头、全省县域创一流、全国百强进位次”,奋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先行区、鲁南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锚定2035年率先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远景目标,倾力建设“三个新高地”“三个示范区”、实现“七个先行示范”,确保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进展。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000亿元、100亿元大关,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城乡实现融合发展,民生事业显著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更大突破,承接的中央、省市改革试点成效更加显著,一大批邹城经验、邹城路径、邹城模式在全国全省推广。率先建成内陆城市开放型经济样板区,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上走在全省前列。努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更加完备,区域集成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人才集聚优势加速形成,高水平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努力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取得决定性成果,传统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培育壮大,基本形成以园区经济、城市经济、生态经济为重要支撑的“一区一圈一带”现代产业体系,煤电产业占比降到30%,高新产业占比达到40%。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五大振兴”齐头并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活力迸发,现代农业迅猛发展,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更加幸福,形成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的示范样板,走出独具邹城特色的产业富农、人才助农、文化兴农、生态惠农、组织强农之路。努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推出更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城市。
——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先行示范。矿山装备、装备零部件、精密铸造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机器人、基础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3+3”全链条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制造强市。
——在发展数字经济上先行示范。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成效大幅提升,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加速融合,建成全省数字产业发展引领地、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治理标杆城市。
——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示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城乡新格局基本形成,率先构建起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上先行示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提高,形成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局面。
——在建设交通物流强市上先行示范。建成济枣高铁及邹城东站、邹济高速、京台高速拓宽、104国道改建等邹城段,升级改造县乡村路网,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深度融入济宁运河物流经济带,铁水联运物流园区建成运营,成为鲁西南重要综合物流枢纽。
——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上先行示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塌陷地治理取得更大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让绿色成为邹城最动人的色彩。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先行示范。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现代应急体系基本建成,平安邹城、法治邹城、诚信邹城、法治政府建设等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体系更加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
三、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安排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税收收入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实际利用内资、外资分别增长10%、15%左右,高于省市平均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如期完成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确保济宁争第一、全省进前十、全国提位次。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高点定位、大干快上,抓好“七大攻坚”。
(一)攻坚动能转换,构建“三大经济”新格局
壮大园区经济新动能。坚持经开区主阵地不动摇,重点在优平台、强产业、育龙头上下功夫。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完善提升现代工业新城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紧紧依托正方公司,迅速突破工业新城6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快速形成开发区“一区、六园”融合发展格局。启动建设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医疗、教育综合体,打造管廊、路网、展馆、标准化厂房“四大平台”,年内建成邹县电厂废水综合治理、华聚能源煤泥利用、幸福河生态治理、综合管廊、幸福河路南延等园区功能配套工程,新建白马河跨河大桥,升级改造白马河航道,新建标准化厂房60万平方米。打造六大专业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为发展方向,加快实施中海纳机械产业园、艾坦姆精密铸造、德伯特智能矿用输送机配件等产业项目,年内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突破60家,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精细化工产业园,以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为发展方向,鼓励发展精细化学品、生物化工产业,加快建设荣信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再生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实施荣信50万吨乙醇、恒信10万吨甲醇、天鼎2000吨聚酰胺热熔胶、国宏二期等项目,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培植发展氢能源、新材料、高端铝型材等产业,加快实施泰玻池窑拉丝、鲁西地下气化发电、恒信10万吨新型炭材料、浩威新能源等项目,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0亿元。铁水联运产业园,立足多式联运型物流中心定位,加快推进铁水联运物流园、专用铁路改扩建、正方港等项目建设,提升改造太平港、荣信港,开工建设中石化济宁配送中心(油库)搬迁项目,积极布局物流仓储、贸易加工等项目,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绿色环保的综合物流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以鲁抗、华惠为龙头,加速构建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全链条,持续提升孔圣堂中医药产业园、海纳生物医药孵化园等平台能级,加快天汇、汇驰、嘉珂等项目建设,年内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亿元。机器人产业园,瞄准“产业化、高端化、集成化”发展方向,着力引进一批本体制造和关键部件配套企业,加快珞石未来工厂、天河科技、迈易特二期等项目建设,扶持珞石、科比特、迈易特、天河、布科思等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年内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亿元。培育强企方阵。精心实施“510”企业、“231”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引导骨干企业向行业龙头进军,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推动荣信、太阳、泰玻、鲁抗加速向200亿级、100亿级、50亿级的强企迈进,力争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突破10家,瞪羚企业达到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2家,新增“新三板”及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20家。
塑造城市经济新模式。科学布局高端商贸、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项目,加强城市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带动城市经济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繁荣发展高端商贸业。以“三街、一镇、一区”为载体,加快实施链通电商博览园、铜锣湾新天地、商业水街二期、润富万豪城等项目,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商业街区、专业市场、购物广场,规划建设邹城中央商务区,着力打造辐射带动性强的区域消费中心。拓展城市消费新业态。着力提升打造城中城、万德广场等6处特色示范街区,持续丰富夜市、夜秀、夜游等消费业态,擦亮“溢彩邹鲁”夜经济。积极鼓励健康养老、教育托管、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和社区家政等服务业连锁品牌入驻社区,不断丰富市民“学乐康安美”等个性化消费需求。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银行、基金、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支持各类金融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全面盘活用好工业遗存、商务楼宇等沉睡资源,组建圣城文化创意公司,加快工业文创园、市民公园建设,建成亚圣文创广场,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文创经济,倾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业态高端、功能集成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地标。
彰显生态经济新魅力。不断畅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努力把我市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打造秀美生态。持续实施“绿满乡村”三年行动,工程绿化荒山3300亩,完善农田林网3000亩,提升生态廊道29公里,新建森林乡村示范村10个、重点村90个。探索实施集塌陷地生态环境修复、土地复垦利用、湿地景观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一体的生态治理模式,年内采煤塌陷地治理率达到90%以上。壮大生态产业。依托“山水林田湖”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发展都市农业、林下经济、休闲观光等生态产业,加速实施蓝如梦田园综合体、绿鑫春运动休闲基地、越峰山等生态项目,建设提升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点,开发推广一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擦亮“邹东深呼吸”旅游品牌。探索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发展新路径,基本完成太平湿地公园、靶向珍珠养殖、渔樵耕读、渔光互补等5处都市区“绿心”项目建设,以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为绿色发展赋能。加强生态保护。严惩私挖盗采砂石资源、破坏林地、损毁河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尽快建成投用砂石、砖瓦、石材、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确保所有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园区化管理、智能化监管。全力推进“五气、四水”共治,依法依规封停自备井,畜禽养殖专业户全部配建治污设施,全面完成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城区雨污分流,彻底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深入实施“四减四增”和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推动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保障出境河流断面稳定达标。
(二)攻坚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新标杆
全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坚持领导力量、资金投入、产业项目、人才支撑“四个倾斜”,重点推进示范片区、示范镇、示范村建设,切实加快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清洁取暖、快递等十个一体化建设,大力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村延伸、到户覆盖。以大束示范区建设为牵动,全力推动云梦桃源、匡衡湖健康小镇、蘑菇小镇、高铁新城等项目建设,打造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领头雁。以峄山、郭里、太平、石墙、城前等镇为牵引,大力发展观光林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进五康轩、绿鑫春等“新六产”项目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葛炉山、钓鱼台等2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引领,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年内美丽乡村“A类村”达到368个、重点村覆盖率达到80%。
全面拓展农民增收致富路径。放大蘑菇小镇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承办中国食用菌行业大会暨邹城蘑菇发展峰会,切实加快友泓生物二期和省级数字化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扶优、做强友硕、恒信、泰马等重点企业,新建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3个、万吨级的生产基地1个,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壮大核桃、樱桃、草莓等特色产业,加快新希望六和、温氏、益客、中药材种植加工等项目建设,支持康睿食品、光头李记、妮妮红等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三品一标”认证5个。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48座小型水库、44座塘坝除险加固和湖水东调、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量稳定在45万吨以上。大力发展村居集体经济,推广“党组织+合作社”六种经营方式,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年内达到市级以上示范社50家、示范场18家、明星村居60个。
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乡风新气象。深入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建设一批“孝老爱老敬老养老”和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现人人彬彬有礼、家家和和美美。组织开展孟子乡音文化惠民演出、千场大戏进乡村、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体育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攻坚城乡统筹,焕发“儒风邹城”新魅力
更高品质建设精致城市。老城区注重传承历史文脉、重塑城市记忆,加速实施“两孟”历史街区、保利工业文化创意园、百盛财富中心等项目,建成文化休闲新地标;持续加大老城更新力度,完成欧陆商城、雅苑小区等23处老旧小区改造,启动育才小区、老汽车站北等8处棚户区改造,加快九巨龙水景苑、翰林苑等4处高档住宅建设,让老城焕发青春活力。东城区着力提升片区功能品质和服务能级,加快实施老年大学、干休所、北大新世纪二期等10处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湖畔铭居、保利堂悦、万豪嘉园等11处高端小区建设,让东城更加宜居、宜业。孟子湖新区围绕建设城市样板区,加快配套完善新区污水处理厂、城市智慧停车运营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利民学府花园、祥生未来城、颐高数字经济园、正昌城市综合体等8处产业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市人防指挥中心、工人文化宫,启动邹鲁田园综合体建设,完成“三山两湖五村”路网、水系流域治理,打造集城市综合体、商业步行街、高档社区为一体的韧性新城、海绵新城。
更大力度补齐城乡短板。打通外联“断点”。全力全速推进济枣高铁和邹城东站、邹济高速、京台高速拓宽改造、鲁南高铁曲阜南站连接线、蓝城云梦桃源小镇至尼山圣境连接线建设,同步推进高铁新城开发,全面做好机场、高速、高铁、港口对接。完成富唐路东延、邹临线、孟子大道塌陷段、张田线等镇域道路提升和尚双、护黄、息看、香石、太香等县道改造提升工程,新建改建农村未硬化道路和损毁道路1022公里,打造“美丽儒风农村路”示范品牌。疏通城市“堵点”。重点实施金山大道北延、成功路西延、现代路东延、平安路拓宽和东南外环、崇义路、岚济路等城市道路改造,确保城市空间南北拓展、东西贯通。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建成运营光大国际污泥干化项目,加快飞灰填埋场、固废(粪便)生化处理项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年内完成24个回迁社区建设、确保3717户群众早日回迁。提升13个镇驻地配套设施,建成13个镇快递服务中心、实现村级快递站点直投全覆盖,新建60处微型应急救援点,完成60座便利店、商超“进社区”,新建13个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服务站,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清除城乡环境治理“盲点”。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深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一体治理,完成庙前西路、兴业路等6条道路雨污分流,建成365处小区、村居和公共机构智能化垃圾分类点,实施大沙河、白马河生态治理和西顾平原水库建设,完成3.7公里因利河城区段提升改造。
更实举措深化城乡治理。持续巩固和深化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城市。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提升行动,集中治理城区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城市顽疾,大力整治城区交通秩序,优化公交线网、加密线路班次,开通公交助学线路,增设公交专用道,大幅提升城区立体绿化水准,完成绿化提升35万平方米,新建提升公园、游园绿地10处,新增智能停车场5处。持续推进外环道路重点湿扫、环卫保洁、垃圾分类和美丽庭院创建。整合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垃圾分类智能监控系统,建立环境卫生综合监管平台,实现环境整治的智能化、高效化、网格化。
(四)攻坚改革创新,激发“活力邹城”新引擎
在重点改革上精准发力。聚力攻坚国家重点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全省智慧城市等改革试点,力争更多邹城经验、邹城路径、邹城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围绕建设“三化三型”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建成投用“智慧政务”平台。开展流程再造品牌创建,完善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服务“全程通”、就业服务“政策找人”等20个特色品牌,打造省内商务成本最低、营商环境最优的投资首选地。组建“7+3”企业集团,设立重大项目引进基金,推动国有企业深度参与城乡建设、资源开发等重点工作。大力推动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混改,有效解决管理僵化、机制不活、服务不优问题。
在创新驱动上持续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专家工作站,年内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翻倍增长。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方阵培育工程,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90家。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持续推进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人才工作站建设,重点支持机器人产业园、京东云、颐高、海纳孵化园建设,年内新增创新平台载体4家、备案新型研发机构3家。锁定六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行链长制、群长制,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入高校院所资源,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转化应用新技术5项。
在扩大开放上深度着力。认真落实稳外贸政策,引导泰玻、轻合金、圣琪、太阳等企业奋力开拓国际市场,年内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43亿元。完善保税功能区配套,加快保税仓库、大龙网跨境电商建设,规划建设中韩生物科技产业园,助力进出口企业畅通供应链、开拓新市场。用好保利孟子大剧院、邹鲁礼乐团、文化“双创”园区等平台,拓展文化、旅游消费,培植壮大音乐演艺、展览展销、传媒影视业,积极引导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消费形态健康发展。
(五)攻坚重点项目,释放“双招双引”新成效
聚焦有效投资。深入实施项目建设“三航行动”,奋力攻坚总投资1113亿元的135项重点工程、12项民生实事、30项重要事项和总投资256亿元的63个专项债券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139亿元的56个工业技改项目建设,确保当年有效投资400亿元以上、完成民间投资260亿元以上。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推行“标准地”供地模式和“亩产效益”评价体系,强化资金、土地、环境容量、能耗指标等要素市级统筹使用,挖潜、盘活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用地5000亩以上。举全市之力,全面深化与山东能源集团、华鲁集团、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等国企的战略合作,规划建设高端装备和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精密制造专业园区,精心实施燕京无名啤酒退城入园、30万吨一期扩产新建和比亚迪15GWh动力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常态化“政银企”对接,大力推动友泓生物等企业上市,全力推出更多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支撑。
推进择优选商。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50强企业扩张线索,找准产业布局和投资结合点,力争年内再新招引落地500强企业项目6个,过50亿元的产业项目2个、过20亿元的产业项目3个、过10亿元的产业项目4个,确保内资外资“双超额、争第一”。以省“十强”产业为主线,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补链、延链、强链,提升招商精准度;以重点区域为主阵地,用好用足4处“双招双引”工作站,持续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走出去、请进来策划推介项目,重奖以企招商“母企业”,吸引更多企业来邹城投资兴业。
抓实招才引智。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服务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精心实施“邹鲁英才”计划,出台更加灵活的“人才兴邹”政策,推出“人才贷”“人才基金”,建设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绘制在外英才地图,开展邹城博士、硕士和在外创业英才“返乡创业”深度对接行动,探索设立“人才飞地”,引进“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5人以上,培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及团队5个以上,引进企业经营管理、金融资本运作等实用性人才1000人以上。
(六)攻坚数字赋能,展现“数字邹城”新形象
集聚发展数字经济。编制智慧邹城、数字邹城发展规划,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切实加快城区、园区、矿区、景区“新基建”布局,全力全速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迭代发展,倾力打造数字经济引领区、数字政府示范区、智慧矿山先行区。新建智能充电桩160处、5G基站525处,实现中心城区、重要楼宇和产业园区5G全覆盖,建成全国5G网络先行市。尽快建成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京东云云计算大数据基地、京东云“互联网+”文化旅游创意示范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中心、鲁南数字经济成果转化中心。瞄准全国数字经济100强、文创经济100强,力争再招引100家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头部企业”“关联企业”入驻邹城。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加快智慧园区、智慧矿山、智慧工厂建设,推动工业企业设备上云、流程上云,力争“上云”企业达到200家,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9家。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监管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农场等项目建设,建成农产品数字化追溯体系。建成智慧旅游数据库,所有景区景点实现无线热点和5G网络全覆盖。全面完成商超、医院、学校数字化改造,重点培育发展新零售、无接触消费、在线医疗等新业态。
提升治理智慧化水平。以发展数字应用端为抓手,瞄准主攻优政、惠民、便民“三大目标”,全面拓展数字化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建成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停车等“八大平台”,构建以市智慧邹城社会治理中心为核心的智能城市指挥运行体系,确保智慧邹城一期、二期无缝衔接,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孟子故里更加便利、更加智能。
(七)攻坚民生改善,擦亮“幸福邹城”新底色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保就业系列政策,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1800人、困难群体就业5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抓实城乡“七类人员”兜底保障,提升机关医疗保障缴费基数和城乡居民补助标准。持续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不返贫。找准交通拥堵、物业管理、智慧养老、医院就诊等基层治理中的“小切口”,切实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大诉求”,建成大数据平台,圆满完成事业单位、镇街扩权赋能、残联、敬老院公建民营等改革,建成3处 “残疾人之家”,改造7处敬老院,兴办30处社区幸福食堂,失能失智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切实加强青少年、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做实“护童成长”系列活动,积极发展慈善志愿、红十字和关心下一代等事业。
发展优质均衡教育。持续优化和提升城乡学校布局,补齐幼儿教育短板,大力培育名师、名校、名校长,实施“运动场改造”“学生幸福食堂”计划,确保秋季开学季完成千泉小学、六中东校区扩建和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建设,相继启动北城教育园区、东城民办品牌高中、峄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和西城初中、幼儿园建设,新改扩建中小学11所、幼儿园5所,再新增学位1.9万个。深化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联盟,轮岗教师600名。做强市职业教育园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争创“五年制”高职学校。
打造医疗健康高地。更加深入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力做好应急储备,坚决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启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健全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扎实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医共体”建设,切实构建好城乡共享、服务高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创建,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成妇女儿童医院暨妇幼产业园、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新改建高标准卫生室50处。继续深化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行医疗和健康“双处方”,扎实做好省级基本药物改革和“安宁疗护”试点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周期”健康呵护。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办好孟子故里·母亲文化节,聘请高水准的专家制作团队策划推出“孟子故里·孟言孟语”大型文化节目,建成启用孟子研究院新院区、伏羲文化产业园,持续加强“三孟”等重点文物古迹修缮保护,提升干部政德、廉德教育基地建设水平,让孟子思想活起来、动起来、传起来,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紧紧围绕建党100周年,打磨提升音乐剧《礼门义路》,推出更多反映火热生活和社会变迁的精品力作。用好农家书屋,推广城市书房,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邹城”。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做活市级媒体平台,做强新型主流媒体,讲好邹城故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办好体育赛事,新建全民健身工程100处。
坚决守牢底线红线。常态化实施民意“5”来听行动,健全“和为贵”社会治理中心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通道,确保五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五年以下积案化解90%以上。完成公安新“两所”搬迁,加快应急物资储备、民警培训教育中心、消防大队和森林消防中队场所建设,抓好常态化扫黑除恶,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深化“1371”现代化警务体系建设,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实现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网覆盖、全程可控,建成更高水平、更有质感的平安邹城、法治邹城。加强“食安邹城”建设,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百日攻坚”会战行动,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大起底、全覆盖、零容忍;重拳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全力支持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贷款,确保各平台负债率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保持最低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扎实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完成村、社区换届选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各位代表,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做好“十四五”以及今年的工作,全市政府系统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依法行政受监督、立说立行抓落实、廉洁自律守底线,坚决扛起先行重任、不断优化制度供给,勇于挑战极限、展现尖兵作为,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推动思想再解放,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格局,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突破传统定式,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坚决吃“改革”的饭、走“开放”的路、打“环境”的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置身全国、全省对标,走出“舒适区”,勇闯“深水区”,创造更多的第一和更高品质的唯一,实现更大的突破,真正让实干者实惠,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挪位,让出色者出彩。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一切项目目标化、一切目标节点化、一切节点责任化,充分发挥“三项机制”正向激励作用,着力在动能转换、有效投资、改革创新、乡村振兴、营商环境评价和提升群众满意度等重点领域攻坚。
推动法治再强化,全面提高履职水平。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搞好政协民主协商,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拓展审计监督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坚持法治邹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决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干一件成一件,干就一流,争就第一。强化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健全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咨询团队、执法体系,创建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推动改革再发力,精心营造一流环境。强化“用户思维、客户体验”,健全“好差评”制度,持续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打造“邹全服务”升级版,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域通办、就近可办”,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健全用好以随机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制机制,创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好配强“网络发言人、网络应急联系人、网络评论员”队伍和网络监管平台,确保网上网下管得住、用得好、正能量。持续深化涉企审批、为民服务、不动产登记等五大领域改革,确保政府治理有力度、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
推动作风再改进,坚守廉洁从政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委实施办法、细则,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精简文件、会议,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坚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紧盯权力、资金、工程、资源、资产等重点领域管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健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正向激励引导+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严查诬告陷害行为,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新一轮、多形式高端培训,研究出台优秀企业家表彰奖励办法,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切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各位企业家、让各位明星村(居)书记成为邹城最受尊重、最受尊敬、最受尊崇的人。
各位代表,实干托举未来,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邹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务实重干,为邹鲁圣地早日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2023年邹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篇
今年以来,邹城市人社局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争创一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先后在济宁市现场会议上作了3次典型发言;2项工作得到济宁市充分肯定并发文推广;2项创新工作上报省厅推广,即将发文。推荐1名同志作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申报对象,推荐1名同志作为齐鲁首席技师人员,推荐1家单位作为专家服务基地申报对象,目前这些人才或平台已通过省厅初审。上半年新增省级技术能手1人,济宁市技术能手7人。推荐1人作为全国技术能手人选,目前已通过济宁市初审。现将上半年重点亮点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就业创业方面。紧紧围绕“战疫情、助复工、稳就业、惠民生”,坚持“就业服务不打烊,求职招聘不断线”,积极落实“六稳六保”各项政策措施,全力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7%;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560万元,扶持创业622人;为21家企业、565名职工发放一次性用工补贴和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84.5万元;143名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取人才津贴93.4万元;474家企业领取稳岗补贴1274.91万元,惠及职工4.99万人,5400人次在职职工领取职业技能提升补贴863.85万元;累计5300多人参加线上培训,拨付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补贴133.66万元,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推进两项创新,转变服务模式。一是推广成立村级劳务扶贫公司。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由村居集体或个人出资,在务工人员集中地成立村级劳务扶贫服务中介,中介机构负责收集各类人员求职需求,人社部门负责提供市内外岗位信息,双方无缝对接。目前,全市成立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50家,辐射带动农民工就业2.3万人,年人均增收3.5万元。32个行政村依靠劳务输出,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二是开展“虚拟就业”扶贫。对适龄贫困劳动力实行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辅导等免费服务,累计实现就业2456人。在开展常规就业扶贫的基础上,针对无或弱劳动能力但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户,创新开展了虚拟就业”扶贫行动,通过介绍其亲属邻居到企业就业或由企业开发“虚拟岗位”认领贫困人员,帮助他们实现“虚拟就业”,企业每月给予贫困人员不低于100元的扶贫补贴,稳定脱贫成果。目前,304名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员实现“虚拟就业”、稳定脱贫。大众日报先后3次进行了报道,山东电视台也作出了专题报道。
二、社会保险方面。一是做好社保费减免政策落实。对2052家参保单位划分类型,其中中小微企业1911家。截止目前,通过网上受理、窗口办理共为1857家参保单位减免社会保险费1.17亿元。二是做好退休人员退休审批服务。取消养老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创新通过“济宁人社通”APP、视频、大数据比对等方式进行资格认证,已认证1.76万人。三是做好社保扶贫。今年以来,共为520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 52.06 万元,完成率100%。为623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401.91万元,完成率100%。为856名参保重度残疾人发放养老保险待遇55.08万元,完成率100%。
三、人事人才方面。一是做好人才和平台申报。推荐五康轩设立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各项材料通过省人社厅初审。推荐宗珂申报齐鲁首席技师、李兴敏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产业技能类),已通过省厅初审。上半年新增省级技术能手1人,济宁市技术能手7人。推荐1人作为全国技术能手人选,目前已通过济宁市初审。二是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综合类本次招聘67人,其中乡镇30人、市直30人、卫生类综合岗位7人,最终有资格参加考试人员3970人。卫生类事业单位招聘设置计划7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乡镇卫生院60个,共1548人具备笔试资格。卫生类人员总量控制备案制管理招聘设置计划60个,其中研究生岗位41个,已经完成面试,共有14人进入拟聘用范围,目前正在办理聘用手续。本科岗位19个,475人具备笔试资格。教育类招聘设置计划302个,其中中小学教师252个、幼儿园教师50个。简章于7月13日发布,7月22日至25日网上报名、8月10日笔试,计划9月底完成招聘工作。三是实施“优才计划”。第一批“优才计划”引进优秀青年人才49人,第二批拟引进97人,190人通过初审,8月底前完成聘用上岗工作。四是创新开展“征招结合”鼓励高校毕业生入伍服役。在济宁范围内率先开展公开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本次“征招结合”共设置计划30个,其中乡镇27个、街道3个。于6月22发布了公告,7月3日完成报名,目前共有136人通过初审,7月26日顺利完成笔试。
四、劳动关系方面。深入推进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工作。与孟子思想研究院、干部政德教育中心等单位共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调研;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机制作用,开展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签订工作。扎实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治理等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下半年,市人社局将进一步创新举措、持续发力,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千方百计保就业。持续推进“虚拟就业”“市场化劳务扶贫”等工作,打造就业创业创新服务品牌,确保2项工作在省级层面发文推广,确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人数6000人。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完善五级监管方式,借助“互联网+培训”的发展趋势,继续探索推广线上培训,合理设置培训专业,继续推进招生、培训、招工“一条龙”服务模式,确保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600人。
二是社会保险抓普惠。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升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创新,筹备好省级社会保险基金现场会有关事宜,努力打造亮点,形成在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人事人才激活力。持续跟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级专家服务基地等人才或平台申报创建,确保各类至少成功1人或1家单位。实施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第二批“优才计划”,为经济社会补充优秀人才。
四是劳动关系促和谐。承接好人社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配套改革5大试点任务,努力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亮点。统筹推进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综合治理,实施农民工工资案件调解仲裁快审、快审,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0%,调解成功率达到6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均达到100%。
存在的问题: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二是社保征收压力大,欠费问题突出;三是劳动关系信访案件增多。
2023年邹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3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邹城发展进程中砥砺奋进、承压前行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邹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五大目标”,在形与势、危与机、稳与进、质与量的转换中,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攻坚克难抓六稳、促改革,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7.8亿元,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51亿元,增长6.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亿元,增长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123元、18353元,分别增长6.6%、8.2%。位列全国县域竞争力百强县第42位、较去年前移6个位次,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57位、较去年提升16个位次,位列全国创新百强县第63位、全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第42位。多措并举稳就业,深入开展春风送暖送岗等招聘活动45场次,新增城镇就业7747人,就业创业培训801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41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8%以下,工业园区、泰山玻纤分别被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和谐企业。多管齐下稳金融,设立邹锦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规范运作“惠邹”基金,帮助42家企业转贷资金2.52亿元;新增股改上市后备企业1家,新三板、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企业20家,达到97家。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45亿元、663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至0.83%。扩大开放稳外贸,新增外贸企业31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1亿元、增长28.63%,居济宁市第1位。深挖潜力稳外资,新引进京东云数字经济产业园等500强项目6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实际到位市外国内资金62亿元,省“十强”产业到位资金40亿元,居济宁市第1位。新引进铜锣湾、兖矿融资租赁、中农城投物流等外资项目8个,实际外资到位6925万美元,增长339%,居济宁市第2位。精准发力稳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4个、总投资29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56个、总投资197亿元,太阳宏河纸业30万吨生物质纤维、泰玻9万吨无碱玻璃纤维、华惠医药中间体等20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综合施策稳预期,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7亿多元。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在济宁市率先实现动态“清零”。对上争取资金26.2亿元,土地出让25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流程再造、制度创新,形成创新制度131项。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三级为民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实现企业开办8小时办结、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80天内办结。承接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42项,新增国家试点6个、省试点16个,承接国家和省现场会9次,16次在国家和省级会议上典型发言,采煤沉陷区治理、乡村振兴、垃圾分类、职业教育等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我市设立城市社区、企业集体户解决无房外来人口无处落户难题被国家发改委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被农业农村部推广。
二、主动作为破瓶颈、增活力,动能转换全面起势。产业转型成效凸显。新增“四上”企业154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4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完成技改项目48个,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5%,高于济宁19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占比提高8个百分点。健康医药、机器人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3%,高精新医药、高矿永磁输送装备等49个项目纳入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鲁抗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1个项目纳入省优选项目,居济宁市第1位。创新动能明显增强。推进全国创新型县(市)试点建设,切实提升“五园六院”能级,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数达到55家;3家企业入围省“专精特新”名单,郭里镇小微企业园被评为省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省工程实验室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23%。深入实施“邹鲁英才”计划,柔性引进两院院士5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3人。民营经济提档升级。出台《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意见》,新增民营企业3987家、增长25.29%。荣信集团入选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山东企业100强、省“十强”产业集群高端化工领军企业,泰山玻纤成为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电子纱产品被工信部认定为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艾孚特获评省“瞪羚企业”,三强机械入选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迈易特、天河科技等59家企业纳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珞石科技高精度轻量型工业机器人、友和菌业智能菇房项目纳入首批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园区提质步伐加快。按照国家级高新区标准加快现代工业新城建设,圆满完成2个省级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形成“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行、绩效化管理模式;经开区、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2.1%、10.5%,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7.6%、27.3%;220千伏幸福变电工程竣工送电,10个村搬迁改造稳步推进,处置僵尸企业25家,保障用地6400余亩。地企融合深度发展。全力服务驻邹企业发展,鲁西发电、新能源研发创新中心、靶向珍珠养殖及渔樵耕读等都市区绿心以及济矿落陵精密制造园区、艾坦姆高端控制阀研发生产基地等14个总投资300亿元的地企共建项目加快建设,兖矿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精准发力优布局、育产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抢抓省市试点机遇,高水平启动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生态红线划定和城镇开发红线优化工作,高质量编制市域国土空间规划,率先批复实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完成13个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城镇化率达到63.5%,同比提高1.3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1.59万人,达到73.34万人,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经验被国家市场监管局推广,现代中等城市建设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云轨孔孟旅游快线(邹城)示范段、孟子大道升级改造、双大路维修、幸福河路改建、泗河堤顶路新建等12项骨干路网如期竣工,京台高速改扩建以及邹城北出入口项目加快推进。新建维修城区道路52条、园区道路7条,铺油面积93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农村路网158公里、改善路面230公里,新建公交站点292个。完成供热复线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达到1800万平方米。新建中低压线路61公里,新增配变电站42台。“绿满乡村”成片造林3.1万亩,绿化荒山2100亩,修复湿地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城前镇创建成为全国森林文化小镇。生态优美宜居城建设多点突破。孟子湖新区基础设施完成总规划量的70%、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总规划量的80%,新增社会投资开发总量100万平方米,新区中央公园、创新创业园一期建成投用,利民养老服务中心、商业水街、东方樾等项目加速建设。东城区北大(邹城)新世纪学校如期招生,鑫琦康颐府、水岸华府、东海院子、东城商贸城、杨下河景观带等项目加快推进,奥莱嘉乐享街、铜锣湾广场等商贸项目签约落地。完成孟子湖小区建设,顺利启动1410户村民搬迁,棚户区拆除面积1113亩。老城区改造提升道路40余条,整治老旧小区7处,新改建停车场3处,六中东片区、巷里、凤凰山等6个棚户区完成主体建设,老一中文创广场、铁合金厂片区启动实施。“四城联创”深入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暗访、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和省健康促进市验收,太平、城前、大束、峄山4个镇获评国家卫生镇。乡村振兴样板市建设扎实推进。大束片区成为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3个镇成为济宁乡村振兴示范镇,上九山记忆小镇入选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云梦湖特色小镇被评为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22个村被列为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圆满通过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评估,成功入选全国100个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益客肉鸭养殖基地、九五现代种苗基地等建成投用,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1家,新创建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7家,新增食用菌种植面积300万平方米,“邹城蘑菇”入选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产品荣获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光大国际垃圾发电二期建成投用,新建农村公厕40座,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站30座,购置环卫车辆46部,完成28个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我市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344”工作模式被民政部推广,并通过国家评估。唐村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四、坚持不懈重传承、树新风,文旅融合魅力彰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结出新果实。全面深化孟子思想、母教文化、邹鲁文化研究,《孟子文献集成》《〈中庸〉解读》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相继刊印,《邹鲁礼乐》文献记录片入选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母亲文化节和新时代新家风新征程高端论坛、儒墨对话高端论坛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邹城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文旅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文化消费示范县创建深入推进。孟子研究院一体化、国家湿地公园、凤凰山中华母亲园、伏羲文化产业园、峄山风景区等11个重点文旅项目加快推进,越峰山、后八里沟村等景区通过3A级景区验收,上九山村景区通过4A级景区验收、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市4A级景区达到4处,石墙镇创建成为省级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凫山羲皇庙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九旅游开发公司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精品旅游领军企业储备库。文化惠民工程绘出新篇章。开发政德教育精品课程12堂,建成廉政教育馆和廉政文化教育公园。高标准组建一体化、多功能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揭牌启用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16个镇(街)实践中心,村级实践站达到877个,孟子学堂达标501个,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3万场,知名文化品牌“保利院线”成功进驻邹城,“孟子乡音”文化惠民项目入选省级冬春文化惠民活动品牌,文体惠民活动丰富多彩。
五、千方百计补短板、强保障,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民所办实事基本完成,惠民惠企政策全部兑现,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9.6%。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三级两会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众志成城战胜“利奇马”台风和暴雨灾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深化,打掉“2·08”等涉黑涉恶团伙14个、抓获黑恶霸痞分子62人。扎实推进“智慧邹城”和法治政府示范市建设,健全重大风险“三本台账”,积极探索打造“智慧安防”社区试点,上级交办积案化解率达到90%以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大力实施安全生产“73321”工程,省防汛抢险救援综合演练在邹城成功举行。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大提升”活动,建立健全“特别台账”制度,有效防范新致贫现象发生。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水污染治理工程11个,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白马河、幸福河水质部级监测考核全部达标。深入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全面落实二十条加严措施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管控,按期完成气电代煤5.7万户,推广清洁煤1.55万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2宗“大棚房”和7处违建别墅全部整改到位,7个非煤矿山治理项目如期完成。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深入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教育重点工程22处、15.6万平方米,竣工投用19处、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9375个,发放贫困生救助金2800余万元,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66%,成为首批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县(市)。持续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人民医院科研楼主体封顶,市妇女儿童医院暨妇幼健康产业园启动建设,新建改建镇街医疗卫生机构4处,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验收,被列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和全省慢性病健康管理医防融合试点。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青少年宫、新文化馆、聚鑫大厦如期建成投用。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大力落实社保惠民政策,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10万人次,减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3000余万元、工伤保险费1200余万元,减征失业保险费3171万元、惠及职工6.5万人。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退役士兵优抚全部兑现。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扎实开展,市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启用,新建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处、社区老年食堂6处。深入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工程,完成154户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康复救助残疾儿童384名。发放住房公积金2.83亿元,配租公租房633套。圆满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第三次国土调查。对口援疆等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防空、老龄、红十字等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等工作开创新局面。
六、勇于担当讲政治、善落实,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接受省委巡视、审计和生态环保、扫黑除恶督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坚决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0件、政协委员提案136件,满意率达到97%以上。如期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盐业体制改革、环保体制改革,编制公布政府组成部门权责清单,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高效。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开展公共投资审计项目200项、审减节支3.9亿元,开展建设项目财政评审192项、审减节支1.2亿元,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893宗、交易额118.6亿元、增收节支14.5亿元。全力支持纪委监委机关和司法机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出台正向激励20条意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8条措施和负面清单管理10条办法,设立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奖,对11个工程指挥部、六大类157个“三重一大”项目实施“一线集中攻坚”,一月一考核一通报,一季一评议一排名,凝聚了干事创业、争先进位、奋力赶超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双重挑战”、承受减税降费和刚性支出增加“双重压力”、化解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破除新动能培育和旧动能改造“双重矛盾”等诸多因素交织叠加的情况下,取得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市场活力持续释放、项目贡献逐渐显现、营商环境日趋改善、财税结构大幅优化、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的发展质效,奋力续写了逆势上扬、勇创一流的崭新篇章,有力奠定了创新发展、重点突破的发展基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苦干实干加油干的结果,是各界人士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向所有为邹城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二、2023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中央、省、济宁市经济工作会议分析研判了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提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刚刚闭幕的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准指出了全市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科学谋划了“一二三四五六”工作布局,为我们做好全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尽管前进的道路上面临许多困难挑战,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决心没有变。市委、市政府认为,邹城未来赶超发展的布局越来越合理、路径越来越清晰、支撑越来越有力、视野越来越开阔,特别是国家和省、市密集出台的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前发行专项债券、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培植数字经济、培育夜间经济和科技型企业、专题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利好政策,在我市周边相继展开建设的京台高速拓宽、济微高速、跨湖高速、鲁南高铁、济枣高铁、济宁F4大型民用机场和6条轨道交通线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都为我市充分发挥龙头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增加耐力、倍加努力,只要我们统筹兼顾、担当实干、积极作为,就一定能够谱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邹城篇章。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抓实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双基”工作,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把握“项目为王、发展为要、稳定为基、民生为本”四个关键,全力攻坚“动能转换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市、文化建设示范区、创新创业新高地、生态优美宜居城”五大目标,着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六项重点工作,奋力推动邹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增长2%以上,税收收入完成56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实现稳步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7.2‰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凝心聚力稳企业、强产业,切实加快建设动能转换先行区,构筑邹城高质量发展矩阵。坚持项目为王,以工程化、项目化、专班化的方式,推动项目建设,助推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加快塑造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厚植接续产业特色优势。坚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以创建制造业强市为目标,持续不断地优存量、育增量、扩总量,培育壮大“1+5”产业体系,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聚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以京东云数字经济产业园为龙头,抢占数字经济风口,加快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北斗天地矿用5G智能传输平台、瑞誉直批电商综合物流博览园等项目建设,力争5年内数字经济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引导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云上太平”智慧园区建设,构建5G产业生态,引领传统产业改造,推动实体经济升级。工业园区主攻三大产业:高端绿色化工产业,按照“龙头引领、延链聚合”的产业组织模式,千方百计推进恒信新型炭材料及高温煤焦油资源综合利用、荣信煤气置换暨焦炉气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创建省高端化工绿色发展示范区,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新材料产业,按照“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位一体的产业组织模式,加快推进泰玻超细电子纱产业化、年产6700万米电子布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省新材料应用示范基地,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健康医药产业,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产业组织模式,切实加快鲁抗动植药品生产研发基地、吉田香料、嘉珂食品添加剂及药用原辅料、正旺医药中间体、华源高精新医药园区孵化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亿元。经济开发区主攻两大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按照“整机+零部件”的产业组织模式,集群化推进东华重工高端煤机装备、珞石工业机器人、艾坦姆高端流体控制阀、向阳华昌智能包装、翰纶科技高压储运设备、海推机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省高端装备发展先行区,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按照“跨界融合、多极支撑”的产业组织模式,不遗余力加快兖矿氢能科研创新中心、优瑞凯泰特种焊材、水发铅碳电池等项目建设,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90亿元。
增强特色园区集聚功能。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加速突破现代工业新城,一体推进基础配套、研发中心、商业中心、人才公寓等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持续优化园区空间布局,经济开发区重点厘清工业、城镇开发边界,统筹北宿、中心店、唐村、凫山四镇街项目布局,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研究开发型和轻加工型的产业,推动开发活动向存量调整、内涵提升转变。工业园区重点结合太平新生小城市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功能配套和项目选择,引导新上项目落户专业园区,加快形成空间合理开发、要素高效利用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持续完善园区设施配套,充分发挥平台公司承担的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投资运营、专业化服务等功能,大力推行全员合同制、绩效薪酬制和档案封存制,加快推进“港产城”示范工程、济宁机器人产业园改造提升、齐鲁购汽车产业园、综合管廊、荣信大厦、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建设,实现园区开发建设由政策扶持向生产功能配套扶持转变。持续强化资源绩效管理,突出“亩均效益”导向,健全完善入园项目预审和监管制度,切实加强对项目用地规模、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全程监管,实行差别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扎实开展园区闲置低效用地整治,加快园区村棚改搬迁步伐,年内新建标准化厂房不低于60万平方米,力促园区“腾笼换鸟”“退低进高”“存优汰劣”,新盘活利用闲置土地2200亩,挂钩拆旧复垦700亩以上。
倾力助推企业发展壮大。推进“梯队化”培育,实施骨干企业“510”培育工程,完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滚动培育机制,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方式,对资源利用率低、经营困难的企业实施并购重组,重点抓好总投资126亿元的37项技改工程,支持25家企业新上31个增资扩能项目,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助力“跃进式”提升,引导企业聚焦实业、紧盯主业,深化内部改革、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份额,锻造核心竞争力,力促荣信集团、太阳宏河纸业销售收入分别突破200亿元、60亿元;大力支持驻邹企业、骨干民营企业、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力保障兖矿鲁西发电、氢能研发中心、泰玻新材料、鲁抗生物医药等大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建立联合体,共享采购、加工、管理、营销等优势资源,促进强链补链,互利共赢、抱团发展。强化“金种子”培育,建好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科创基金和“过桥”基金,深化政银企合作,积极发展新金融业态,完善企业上市“金种子”储备库,力争新增新三板、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企业20家以上。大力推行“保姆式”服务,坚决夯实园区(镇)属地责任和部门行业主管责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为企业提供零距离、个性化服务,当好“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二、凝心聚力克难题、补短板,切实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市,夯实邹城高质量发展基石。以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县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拓展、创新、提升“邹城模式”和“邹城路径”,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邹城智慧、邹城力量。
做强示范镇村产业支撑。坚持示范引领、专班推进,举全市之力重点突破大束省级示范区、城前和香城济宁市级示范镇、3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切实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全力全速建设蘑菇小镇,年内建成食用菌主题展览馆、研究院、电商园和主题公园,举办世界蘑菇高端论坛,力争食用菌种植面积突破2000万平方米,全力推动臻鲜一步、荣祥菌业、友泓生物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友和菌业主板上市,打造“邹城蘑菇”知名品牌,争创省级农高区。下好农业“新六产”发展先手棋,加快推进大洪沟民俗文化度假村、康睿食品科技园、众客二期、温氏养殖、康益健生物饲料等项目建设,年内新增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6家、农业龙头企业10家、“三品一标”认证5个,争创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依托8个小微产业园,引导工商资本发展轻工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绘就美丽乡村生态底色。坚持线上延伸、面上扩展,强化环境薄弱村整治,确保A类村庄达到300个,重点村覆盖率达到75%以上。继续推进全国、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建设,大力统筹城乡环卫和垃圾分类一体化工程,新增生活垃圾中转、运输车辆33部,新改建生活垃圾中转站9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