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建与发展

经济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1-28 13:04:5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要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如何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回顾得失成败的基础上,研究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并加以研究。本文就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以纲要的形式阐述,对这些问题的细化研究将以专题的形式陆续发表。

一、首先要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提出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先要学好,学不好就难以用好。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还存在着不少误区,存在着误解、错解的问题。

简单举几个例子,例一: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关系及其运行规律有明确的说明,社会主义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又要着力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衡量社会主义的成就和得失的标准,应是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标准的统一。笔者提出这一观点,竟有学者提出批评。有的学者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错解为唯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宣称这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的一元论,再讲生产关系标准和上层建筑标准就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二元论、三元论。并宣称唯生产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列宁、斯大林和邓小平批评过的唯生产力论即庸俗生产力论强加于马克思主义。

例二:马克思讲过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这方面的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指导意义。但是,我国几乎所有的相关著作和辞典对此都存在误解。都把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解读为只是扩大生产规模,没有包括技术水平和效率的提高;把内涵的扩大再生产解读为没有扩大生产场所和增加机器设备,只是提高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效率。把粗放型增长与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相等同;把集约型增长与内涵型扩大再生产相等同。这种解读既错解了马克思《资本论》相关论述的原意,也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相悖。不能把我国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错解为由外延型转变为内涵型。我国每天都有大量新企业增加,不能排除这种外延扩大再生产。也不能把外延扩大再生产理解为只是原技术水平的重复建设。这种建设虽也存在,但更重视和强调的是增加技术含量, 增加中高端有效供给,着力于创新驱动发展。马克思很重视科学作为生产力的独立因素的重要作用。我们要认真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包括《资本论》中的许多问题搞清楚。有些马克思本已讲得很清楚的问题我们还在争论,或是做了错解。在这样情况下,怎么能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因此,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要学好,要弄懂它的原本涵义,按照其原意掌握它的精髓。

例三:马克思、恩格斯一再指出,建立社会主义要把生产资料掌握在劳动人民的国家手中,以建立国有经济。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是写入我国宪法的。但有的学者否认我国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他们引用恩格斯批评有人把俾斯麦的某些国有化称作社会主义,是冒牌社会主义,将恩格斯这一有针对性的批判移接到我国国有企业,诬之为冒牌社会主义。这种张冠李戴的分析,实际上混淆了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和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之间的本质区别。

二、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新中国成立已经67年了, 应系统回顾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的经验教训,认真总结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又有哪些失败的教训。可以说,当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际, 与之相应,我国经济发展顺利,成就明显;反之,经济发展就会遭受挫折。改革开放前所犯的左的错误,恰恰是因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很快,短短3 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得很好,这与我们较好地把握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关。那一时期我们认同和宣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重视尽快发展生产力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社会主义就是要抓好两大环节: 一是快速发展生产力;二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直到列宁、斯大林反复提出的基本原理。

但后来,急于求成的主观唯意志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偏离了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具体体现为1958 年搞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在生产力还落后、社会主义刚刚开始建设的条件下,就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既违反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搞大跃进,又违反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拔高生产关系,搞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刮共产风。这种既违反自然规律又违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后来还批判所谓的唯生产力论。忽视生产力的发展,也就忽视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忽视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因此,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前30 年和后30 多年的经历都要加以认真梳理和总结。要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要敢于面对现实,不要回避问题。改革开放38 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体而言,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在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完善,忽视了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现了严重的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分化。我国几十亿、几百亿、几千亿的富豪在不断增加。有报道称,我国富豪数量相当于甚至超过了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帮助最后的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精准扶贫确保每一个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然而,扶贫只是解决温饱问题,这些贫困人群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处在较低的生活和收入水平上,两极分化问题会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如果回避或不重视两极分化这一现实问题,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便只能是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的抽象概念。当然,不能搞劫富济贫,也不能限制富豪群体的扩大,更不能搞国进民退, 但一定要持续探讨缓解两极分化的理论与对策。习近平强调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讲创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要实打实地研究问题,要回顾得失成败,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写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篇大文章。

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对马克思所讲的政治经济学对象要有所发展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强调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过去我国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也都是这样表述的,尽管有个别的学者提出要研究生产力,但主流观点还是强调要研究生产关系。而个别的学者引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讲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据此提出首先要研究生产力,这是错解。针对前人的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相互关系的肤浅分析,马克思系统深入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生产占首位,所以要首先分析生产。因此,才有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的说明。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要研究生产的社会形式,并指出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不过,我们看到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的发展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但是他又没讲要研究生产力。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到走向衰落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经济规律,要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本质关系,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他没有任务来为资本家出谋划策,研究通过什么办法来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他固然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阶段,但这是就资本主义既有生产力的发展来考察的,重在研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怎样随之变化,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怎样由形式隶属发展到实质隶属。因此,马克思不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研究任务,考察生产力的发展是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宗旨的。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不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服务于革命的任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服从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一再强调, 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要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也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要不要研究生产力? 笔者认为,对此不要笼统地肯定或否定,需要加以具体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既要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 理论认识方面还存在诸多误区和混乱;同时,也要研究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但是,生产力有两个层面: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比如怎样采煤、炼钢、织布等,这是生产力的技术层面, 是自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研究的问题,马克思称之为工艺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研究这个层次上的生产力,而是研究生产力的社会层面。比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中央提出的发展新理念等,就属于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但这不是技术层面的生产力发展, 而是社会层面的生产力发展。虽然不直接研究科学技术,但要研究科技作为生产力要素的重要作用,要研究怎样推动马克思所讲的生产力诸要素作用的利用和发展。比如,研究怎样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 研究科学技术怎样运用于生产, 研究怎样推进科技创新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研究怎样利用自然力, 包括风力、水力、太阳能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研究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是要研究生产力的社会层面,要研究生产力的诸要素,研究怎样更好地发挥生产力诸要素的能力。

推荐阅读:

浅析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哈耶克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启示

浅析政治经济学学科创新须重视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