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经济论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xc

更新时间:2023-01-29 09:04:4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主要内容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才能做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西方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理论性较强,更注重原理及定理的推导和解释,而通常借助高等数学和图形去论证,从而使学生感觉内容庞杂,无从下手,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本文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多年教学工作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深入的研究,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尝试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

(一)内容多、体系繁杂。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部分主要是解决资源的配置和选择问题,主要有供求理论、消费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等;宏观部分主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包括国民经济的决定理论、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整个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较多,而有的章节前后联系不紧密,但是在整个经济学框架内,学生很难从整个经济学框架内把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这门课不好学的一个原因。该课程涉及了微观个体,还有宏观经济等多个理论体系,对教学和学习最大的挑战是,繁杂的体系怎么样通过一条线串起来,对于学生来说,只注重了局问的学习,不能从全局把各个知识体系串起来。

(二)分析工具的数理化。西方经济学与数学相结合是该门课程的特点,这种结合渗透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假设以及推导,都是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使得逻辑推导更加严密,推导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运用数学模型来讨论经济学问题,可减少不必要的争论。所以,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运用数学模型做定量分析和推导,使得结论更具说服力,最大限度的排除偶然性和表面性。然而,对于地方院校的本科生来说,高等数学和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大大增加了学习难度,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理论性强于实践性。自新古典经济学以来,经过凯恩斯革命、预期革命、货币学派等不断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方法更加科学严谨,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从整个西方经济学的框架来看,其内容体系是非常的庞杂的。不仅涉及到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的假设、构建和推导,各个学派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观点和解释,还涉及到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的问题。所以,西方经济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特别是文科的学生来说,对于枯燥的理论数量推导缺乏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只注重逻辑与理论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而离实际生活较远,不能与现实接轨。

二、西方经济学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材料难选。当前,国内较为主流的本科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针对一本院校,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属于二本或三本院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生源质量同一本院校也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在选择教材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国内教材很多,但适合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很少;国外教材内容翔实,案例较多,但很多案例不能反映国内情况,整体系统性不强。

(二)传统教学方式效果差。现阶段,国内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效果差。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且繁杂,主要是图表和公式的推导,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占据了整个上课时间,没有给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点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最终会使得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而整体效果却很差。

(三)实践教学内容少。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主要来源于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宏观部分主要来源于凯恩斯对20 世纪3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思考与总结。这两部分也是西方经济学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最经典的部分。但经典的理论与现实的前沿经济问题脱节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进一步拉开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因为该课程本身的特征,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系统的实践环节,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注重对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在此背景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以及用经济学思维去解决问题。无论选用哪种版本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帮助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概念和基本定理,以及该知识点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用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帮学生厘清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脉络,能够把各个知识点通过脉络联系在一起,这样在以后的应用时能站在更高的层次去看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学会用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不只是讲解知识,更要注意去引导和训练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

(二)处理好经济学与数学的关系。随着西方经济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经济学的发展已经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经济学与数学已经深入结合,数学成为了学习经济学必需的工具。但地方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另外生源质量相比一本院校较低,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让学生将数学作为工具分析经济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针对文科生来说。学生更愿接受定性分析,而排斥定量分析,使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变得空乏。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处理好数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十分重要,既不过分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又要发挥数学在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来看,不管数学和经济学结合多么紧密,数学只能是学习经济学的工具,更不会成为经济学。所以,讲一节精彩的西方经济学,不是以高深的数学知识见长,而是以通俗的语言把经济学讲清楚,让学生爱听、能听、听明白。因此,在实际讲课过程中,首先强调运用非数学的语言对西方经济学进行讲解,最大限度地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定理。然后,再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去推导和证明经济学问题,重点培养那些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建立数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思维。对于无法避免的数学问题,课堂上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和回顾数学知识,逐步引导到经济学的问题上来。

(三)丰富授课方式。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中,基本原理的讲授和推导,包括数学推导和图形的推导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另外,受限于课时安排,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得不压缩学生讨论和训练的时间,导致学生不懂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带着疑问进入下一节的学习,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当前,高校基本都已经配备多媒体教学,应充分利用PPT,充实课堂内容,把数学推导和图形推导融合到PPT 里,特别是图形推导,利用PPT做成动态图形。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生动形象的给学生演示推导过程,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外,可以节省出板书推导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和训练的时间。通过丰富的课件,来提高讲课效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及定理,并能充分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法是解决途径之一。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定理来解释和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对生活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运用已学的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而最终回归到经济学的一般原则和定理。通过案例教学法,增加学生的感知和深刻理解能力,让经济学变得通俗易懂。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西方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形式进行,这种标准化试卷的考核方式虽然操作性强,评分标准统一,但这种方式太过单一,不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应该丰富考核方式,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的表现,加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不仅采用闭卷的形式,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论文等方式,重视考查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开放性和应用性的题目。题目应该紧密结合经济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结合各自院校和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推荐阅读:

浅析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浅析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关于照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是行不通的分析

浅析经济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方法

简析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兼评对劳动价值论的两种否定的批判

浅析我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