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的文章15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1
不拘一格“引”才,汇聚天下英才竞相奔腾。“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海之大,因纳百川”,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要在“引”字上下功夫。优化国内人才结构和发展环境,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才回国。不唯地域,广纳英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汇聚更优的国外人才,尤其是创新性、紧缺性高层次人才。政企联动,打造更多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华为‘20_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百度研究院”等前沿性、突破性发展平台。多一份“聚才的良方”、多一片“爱才的诚意”,尽可能地留住人才。以“三顾茅庐”的执着,尚贤爱才,让“聚天下英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目标引领“育”才,注入伟大振兴“源头活水”。古语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培养。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抓住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以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引领,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方向,培养高层次、高技术、实用型人才为重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引领、高校为主、社会联动,以品德为骨,才能为翼,培育出更多钟南山、刘永坦式的科技脊梁,李廷俊、马旭式的道德模范,桂富国、钱七虎式的敬业先锋,为决胜小康、赢得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和活力。
各尽其能“用”才,贡献创新发展聪明才智。“使用人才要各尽其能。”人才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最大的价值,既要看自身能力水平,又要看用人者是否因材施教。“用人者之长,不挑人之短。善用人者,无不可用之人”,用才要“善”,就是要在识人基础上,扬长避短,各尽其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优势和长处,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用好人才,让人才充分展示才华,使人才能够才尽其用。要坚持“不凭资历凭能力、不凭关系凭实绩、不凭活动凭实干”的用人导向,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成就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2
人才是强国兴国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立足新发展剪短,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为基准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再创新高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
重视培养,打造高层次人才成长“快车道”。人才既要“引”也要“养”,做好培养,才能引得来、留得住、能干事、干成事。应适当的拓宽检验梁道,建立主要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多谈多交流,及时听取对公司发展摄出的宝贵建议。举贤聚能,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
俗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才固然紧缺,但不是没有,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慧眼识马的伯乐。
古代的韩愈是一位名师。他不仅善于发掘人才,而且热心帮助人才。例如唐代中期的宰相牛僧孺,当初从乡下来到长安时,先去拜访已经成名的韩愈、皇甫湜。
韩愈看了他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不仅可以进士及第,而且可以名垂后世,于是,想方设法抬高他的声望,特别要他住在某一个地方,然后故意在他外出的时候造访,并且在门口题字留言:“韩愈、皇甫湜来访未遇。”隔天,看到这张字帖的人越来越多。一传十,十传百。牛僧孺的名气一下子就传遍天下了。韩愈这种奖掖后进、帮他造势的精神,是用心良苦的。他还常常多方保护被压抑的人才。例如,诗人李贺在七岁时就因“神童”般的诗作表现,受到韩愈的赏识。韩愈也是到处帮他打造知名度,并助他登上文坛。后来李贺要考进士,一些权贵就借口其父名“晋肃”,与进士的‘进“谙音犯了忌伟,说他考进士是一种不孝。为了帮李贺脱困,韩愈勇敢地站出来反驳:“李贺的父名‘晋肃’,他就不能考进士;那么知果父亲的名字里有‘仁’字,是不是就不能做人了?'当时,皇甫湜为韩愈这样敢仗义执言,还很担心地说:“万一弄不好,您和李贺都会被抓去坐牢的啊!”但是,韩愈毫不顾及本人的得失,仍勇敢地为捍卫人才而奔走。他真是一位良师啊。
达尔文读的是建桥学院。升学成绩不佳,很多人认为达尔文只知道飞鸡逗狗,治理远在普通人之下,是个平庸者,但是植物学教授汉罗却看出达尔文有特殊的才能,他特别器重达尔文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治学品质,并力保他随贝格尔舰进行环球科学考察,从而使一个“平庸”者,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天生我材必有用”,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让人才对位而不错位。要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人才优点,继而扬其长避其短,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章显人才的人生价值。要建立健全人才容错纠错机制给与人才多一点包容,调动人才想干事、能干事的积极性,最终干成事。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3
一、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迈进。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人才资源更显珍贵,需求更加迫切。
然而,人才并不等同于全才,需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因为很多人只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高手或能人,所以识别人才,不能全凭学历、论文、职称、资历等。慧眼识别以聪明才智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谋福祉,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的人,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中。要用诚意,把这些人才,当成国家的宝贝、民族的栋梁,不可求全责备,也不可简单论资排辈,更不能机械地用一把尺子衡量,只有爱才、惜才,做到因才施用、不拘一格,才能增强各类人才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激励他们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二、要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
“热忱欢迎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热忱欢迎更多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目前,我国正以以大国风范、国际视野引才、用才的胸怀诚纳世界英才:如近年,从实施“千人计划”到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从降低人才绿卡申请门槛到成立国家移民管理局,越来越多面向世界的引智引才政策纷纷落地。又如前不久,上海向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6名外籍人才颁发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北京中关村也有19位外籍人才以积分方式获得了在华永久居留权,充分体现了我国用才的胆识雅量。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全球优秀人才在华落户,我国未来发展必将获得更为强劲的人才助力。
三、要有聚才的良方
其一,“对待人才,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让人才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在人才发展理念上,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在人才发展治理上,更加重视法律规范;在人才发展重点上,更加重视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通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
其二,“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才不是天生的,人才资源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要运用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要靠精心培养和教育,要重视积蓄和储备,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从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抓起,从教育培训抓起,从实践锻炼抓起,做到该投入的不吝啬、该保证的不缺失。尤其要针对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等问题,探索有效解决路径,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不缺乏、不断档、不脱节,实现人才辈出、人才济济的好局面。
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担好使命,守住初心,圆强国之梦。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4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地区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才。近年来,“抢人大战”在各地循环上演,各地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纷纷推出人才新政。“筑巢”是引才的基础,但“如何引”,也有不小的学问。
着力创新,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瓶颈”。创新引才模式是解决不少中西部地区或者不发达小城镇引才难的新技能。以“人博会”“数博会”为平台,以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城乡“三变”等中心工作为载体,开展线上线下引才模式,不断提升引才岗位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精准性。人才引进的方向也需要转变,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及时将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人才管理服务等政策送上门。针对基层引才难、成本高等问题,就要注重柔性引才,破除全时全职工作观念,采用“打短工”“候鸟型”模式引进并聘请优秀专家,帮助区域内企业提升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和管理水平,以智力优势促产业发展,补齐产业链条,从而形成良好的引才生态。
重视培养,打造高层次人才成长“快车道”。人才既要“引”也要“养”,做好培养,才能保证引得来、留得住、能干事、干成事。各地应拓宽建言渠道,建立主要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优秀专家人才,及时听取对区域发展提出的宝贵建议。对引进人才做充分分析,选贤举能,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锻炼。同时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考察,掌握人才的思想动态、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及时解决好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制定相应的人才成长计划,除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专题培训外,还要定期选派人才队伍赴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国外、科研院校进行专题学习,时刻为人才队伍充好电、蓄好能。
搭建平台,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直通车”。加强校地合作,各地应充分发挥本地高校聚集地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推进与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加强科研院所、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的建设,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纽带,打造出更多便捷高能的“众创空间”。办好引才活动,围绕本地区经济转型和发展路线,积极参加并远赴知名高校开展引进人才活动,跨区引才。加强平台建设,新建一批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小镇”“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实现人才集群,打造人才“智高地”,建设好产业创新基地。
“筑巢引凤”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紧需工作,解当下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更要有长远之谋。“筑巢”与“引才”是两条腿,步调一致才能走得稳。引才的同时也要注意挖潜,只有引育并举,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5
唱响建党“百年华诞”要加大加强党建引领人才力度。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激发全党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发挥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各级党组织要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才能团结带领党员干部扎实工作,做出成绩,做出实效。
唱响建党“百年华诞”要抓严抓实干部政治过硬水平。要坚持把政治过硬摆在首位,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当“官”到底当“什么”?当做无私奉献的“雷锋”,当做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当做“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还要进一步优化干部育选管用工作,突出抓好地方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不负中央重托、不负人民期盼。
唱响建党“百年华诞”要创新创优选用优质人才干部。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在换届之际,各级党组织要深度发现重用海内外高学历人才、创业就业带贫致富典型、退役军人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年轻人才。以一种开放、积极的态度营造的“老干带新干”团结氛围,又突出新时代新力量。“对干部要立体考察、透视甄别、切片化验、会诊辨析”。从各方面考虑,不仅考察个人,更要注重个人在班子、队伍中的位置,优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作风优良新时代人民干部队伍。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举世瞩目。相信在换届之际,“人才之歌”必将唱响建党“百年华诞”!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6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拓宽来源渠道,提升能力素质,确保才尽其用,让乡土人才成为“香饽饽”。
唯才是举,拓宽来源渠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既需要高科技人才、专家、学者,同样也需要熟悉本土环境、具有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可以说,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金种子”。这就需要从“选、育、管、用”入手,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基层组织部门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将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电商达人、“土专家”等各类乡土人才全方位摸排识别。按照发展领域、生产规模等制定衡量标准进行分类,将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纳入后备人才信息库,进行跟踪培养、规范管理,为乡土人才成长搭建“破土而生”的环境。要坚持重心向基层一线集聚、政策向乡土人才倾斜,提升乡土人才“获得感”。要通过内部培养、对外回引,多渠道识别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实训促学,提升能力素质。乡土人才大都集中在乡村一线种养殖业、手工业、服务业中,在带强产业发展、带领技艺传承、带动群众致富方面发挥着“引擎”作用。要通过举办农村实用人才专题培训、农业经纪人培训等,抓好乡土人才孵化,搭建好“乡土人才”培养快车道,不断健全乡土人才“成长链”。乡土人才大多来自基层一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培训内容设置上,要有针对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贴当地实际,力争“点菜”下单,做到向上“接天线”,传达好党和国家的政策;
向下“接地气”,针对各项产业发展具有实操性指导,“温度”“深度”并存,差异化、精准化培养。基层组织部门要对带动群众致富、产业发展,业绩突出的乡土人才高度重视,激发其乡土情怀,提升干事创业的激情。
精准识才,确保才尽其用。乡土人才,引进、培育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终目的。当下,部分乡土人才有技术、有手艺,但因发展、观念等限制,往往是“单打独斗”“小打小闹”,难以规模化发展。才尽其用,要结合实际,制定人才奖励和考核机制,通过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鼓励支持各类乡土人才领办创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种养殖示范基地,吸纳群众入股,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同时,建立乡土人才“传帮带”机制,为乡土人才明确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专家“结对帮带”,分类分批、实地指导。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7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同时这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用心用力的一件大事。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在思想上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增强“四力”为抓手,打造人才高地,培育“人才森林”,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选育出党的好干部和群众的贴心人。
增强“引领力”,加强思想淬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上的弦不绷紧,就会在方向上迷离、轨道上偏离。培育“人才森林”,要坚持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升华思想境界、提升思想能力。要引导干部经常检视自身的思想言行,及时掸去思想上的灰尘,不断加强自我净化、自我约束、自我修炼,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潜移默化中补钙壮骨、固本培元,产生“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效果。只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才能把稳思想之舵、筑牢思想防线,培育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有力传播者、忠实践行者。
增强“鉴别力”,突出政治历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组织部门要从“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着力,为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续火添柴,将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始终。要将站稳政治立场当成“头等大事”来办,决不犯迷糊、搞动摇。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以政治分析和解决问题,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清醒头脑,对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坚定不移地做。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守纪律,明辨是非,经得住“糖衣炮弹”袭击,摆得脱名缰利锁束缚,做到不为欲所扰、不为贪所绊,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增强“战斗力”,注重实践锻炼。“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实践锻炼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干部最管用的办法。俗话说,“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注重实践锻炼,就要干部多一些接“烫手山芋”、做“热锅蚂蚁”的经历,使其在“吃劲”岗位上磨炼摔打、经受考验,在学习感悟、历练成长中,逐渐练就处理“棘手事”、解决“矛盾窝”的硬功夫。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能检验干部是否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勇气,是否具备应对风险、直面挑战的能力,从事组织工作,一定要把实践锻炼作为重点,选拔培育出更多能战风雨、勇挑重担的优秀人才。
增强“竞争力”,强化专业训练。“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当前,知识“保质期”越来越短,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部分干部蛰居于一方小天地,沉迷于“坐井观天”“管中窥豹”,妄想用老办法、老套路解决新问题、新挑战,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一事无成。加强专业训练,就是要全面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要以“本领恐慌”“能力危机”的忧患意识,跳出“闭门造车”的怪圈,勤于进行知识更迭。要拿出“燕子垒窝”恒劲,练就一番过硬本领,让干部在补短板、强软肋、扫盲区中,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为各部门单位中的“金招牌”“活字典”。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5篇】
20_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认真落实党管人才责任,通过优环境、强队伍、搭平台“三位一体”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实施,以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优化引才环境,倾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该县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障人才政策“落地开花”。落实引进优秀人才政策,用好政府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发布招聘公告,举办校园双选招聘会,吸引108名引进人才到扶绥就业创业。建立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出台《关于加强扶绥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乡村人才做大做强经济项目,引导乡村人才创建乡村品牌,对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三带”方面具有显著成绩的乡村人才,给予资金资助发放、职称晋升奖励、县委联系服务等支持。建立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组织县四家班子领导、处级领导干部担任规上企业服务专员,研究打造“网聘直通车平台”,帮助14508人实现务工就业。
强化队伍建设,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该县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政府、高校、企业多方联手,对人才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培养。通过“校地合作”订单培养党政人才,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乡镇挂职锻炼,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与高校生“一对一”结对联系,发挥传帮带作用,切实提升高校生解决基层事务的能力水平。通过“医联共体”定向培养实用人才,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开辟“绿色通道”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才49名。通过“县乡联动”合力培养教育人才,印发《扶绥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县城区优质中小学校及非义教学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累计送教下乡53次,培训乡镇教师10557人次。
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该县通过搭建集试验示范、教学科研、技术交流、服务社会于一体的新型协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全方位合作,搭建科技创新中心,引进建设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研究院,依托研究院强大的科研优势,建设“国家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基地”,支持广西久洋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设,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和综合栽培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本地种植模式变革。产学研融合,建立科技服务平台,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在扶绥县甘蔗种植协会(扶绥县渠黎镇雷达现代农业合作社联合社)设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广西扶绥甘蔗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引进了以罗献宝教授为首的专家3人、学生7人,开展土壤样品分析、甘蔗长势研究,指导合作社进行区块差异化甘蔗种植管理,推动甘蔗产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推动政校企协作,打造特色产业联盟,与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汇创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广西(扶绥)草食动物试验站协议书并挂牌成立校地合作试验站,整合各方现有资源,依托广西大学科研技术优势,促使畜牧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发展。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8
人才是强国兴国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大力培养锻造一批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队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同时也处于重大战略发展期,越是如此,越是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强大的人才支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劈波斩浪、无往不胜。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以突破性举措培养、孕育集聚世界顶尖人才。以推动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谋划科技人才发展布局,以产生国际一流原创性成果为导向,改革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保障资源投入能够流向最有创意的人,给连续做出高质量工作的人才以持续支持。建立“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体系,大力提升高水平人才工作、生活待遇,将其列入国家重点优先保障体系。建立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相匹配的前沿项目、人才发现机制,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构和服务平台,为一流人才潜心研究提供突破性、专门化保障服务。借鉴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人才机构有益经验,吸收科研一线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参与到国家项目的建议、评价和管理中来。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建设,打造基础研究特区、科学家人才特区、打造国家人才发展高地、人才制度创新高地。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才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与时俱进,保持旺盛活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使人才服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9
20xx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认真落实党管人才责任,通过优环境、强队伍、搭平台“三位一体”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实施,以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优化引才环境,倾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该县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障人才****“落地开花”。落实引进优秀人才政策,用好****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发布招聘公告,举办校园双选招聘会,吸引108名引进人才到扶绥就业创业。建立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关于加强扶绥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乡村人才做大做强经济项目,引导乡村人才创建乡村品牌,对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三带”方面具有显著成绩的乡村人才,给予资金资助发放、职称晋升奖励、县委联系服务等支持。建立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组织县四家班子领导、处级领导干部担任规上企业服务专员,研究打造“网聘直通车平台”,帮助14508人实现务工就业。
强化队伍建设,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该县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高校、企业多方联手,对人才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培养。通过“校地合作”订单培养党政人才,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乡镇挂职锻炼,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与高校生“一对一”结对联系,发挥传帮带作用,切实提升高校生解决基层事务的能力水平。通过“医联共体”定向培养实用人才,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开辟“绿色通道”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才49名。通过“县乡联动”合力培养教育人才,印发《扶绥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县城区优质中小学校及非义教学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累计送教下乡53次,培训乡镇教师10557人次。
搭建合作平台,构建创新创业良好生态。该县通过搭建集试验示范、教学科研、技术交流、服务社会于一体的新型协作平台,入党申请书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全方位合作,搭建科技创新中心,引进建设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研究院,依托研究院强大的科研优势,建设“国家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基地”,支持广西久洋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设,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和综合栽培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本地种植模式变革。产学研融合,建立科技服务平台,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在扶绥县甘蔗种植协会(扶绥县渠黎镇雷达现代农业合作社联合社)设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广西扶绥甘蔗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引进了以罗献宝教授为首的专家3人、学生7人,开展土壤样品分析、甘蔗长势研究,指导合作社进行区块差异化甘蔗种植管理,推动甘蔗产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推动政校企协作,打造特色产业联盟,与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汇创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广西(扶绥)草食动物试验站协议书并挂牌成立校地合作试验站,整合各方现有资源,依托广西大学科研技术优势,促使畜牧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发展。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10
人才是强国兴国的第一要素,也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国这一重大战略,大力培养锻造一批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队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同时也处于重大战略发展期,越是如此,越是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强大的人才支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劈波斩浪、无往不胜。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以突破性举措培养、孕育集聚世界顶尖人才。以推动原始性创新、颠覆性创新谋划科技人才发展布局,以产生国际一流原创性成果为导向,改革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保障资源投入能够流向最有创意的人,给连续做出高质量工作的人才以持续支持。建立“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体系,大力提升高水平人才工作、生活待遇,将其列入国家重点优先保障体系。建立与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相匹配的前沿项目、人才发现机制,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构和服务平台,为一流人才潜心研究提供突破性、专门化保障服务。借鉴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人才机构有益经验,吸收科研一线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参与到国家项目的建议、评价和管理中来。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建设,打造基础研究特区、科学家人才特区、打造国家人才发展高地、人才制度创新高地。
加快向人才强国转变,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才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与时俱进,保持旺盛活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使人才服务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11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也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更多爱国奉献、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我们伟大的事业中来。这就要求我们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努力消除“中梗阻”,切实畅通人才成长之“道”。
真聚才,畅通“快车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前,各地区各领域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拼资源、拼项目,逐渐向拼人才、拼引智,聚得英才就意味着抢得先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坚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打破以往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束缚,纠治“官本位”痼疾和唯地域、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做法,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纠正任人唯亲、圈定条件录取的陋习,促进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真正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组织视野。同时,要注重“适销对路”,按照本地需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差异化、个性化和品牌化需求,提高选人靶向性,避免“水土不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等情况,切实让组织选人渠道“路路畅通”“快马加鞭”。
真爱才,畅通“加速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来金凤凰”的前提是“栽得梧桐树”,否则势必导致“孔雀东南飞”,这就需要有惜才的意识和爱才的诚意。思想要加速转型,实打实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坚持感情上“厚爱一分”、政策上“高看一眼”,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工作机制,切实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措施要加速落实,积极开展“英才大走访”“人才大慰问”等行动,持续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让人才在微末之间感受到爱才诚意,并针对人才住房、就医、社保、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特别地,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真正让人才看得到厚爱,为“近者悦、远者来”加速鼓劲。
真助才,畅通“专用道”。人尽其才,百事俱举。人才引进后不能“束之高阁”,科学使用、才尽其能、人尽其力,方能激发潜能、创造最大价值,这也是对人才的肯定,更是对人才成长最大的助力。要坚持“术业专攻”,以服务发展为导向,根据人才各自的特点与专长,分门别类搭好“舞台”,把改革发展最前沿和基层工作第一线,作为广大人才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让人才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经历风雨、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要坚持“知人善任”,敢于给位子、压担子,大胆地把人才置于重要岗位进行历练,进一步激励人才贡献才智、各展所长,不断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同时,要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评价质量和公信力,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真正让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
“道道通则事事明”。畅通人才成长之“道”,方能让优秀人才“C位”出“道”,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行其“道”。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12
不拘一格“引”才,汇聚天下英才竞相奔腾。“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海之大,因纳百川”,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要在“引”字上下功夫。优化国内人才结构和发展环境,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才回国。不唯地域,广纳英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汇聚更优的国外人才,尤其是创新性、紧缺性高层次人才。政企联动,打造更多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华为‘20_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百度研究院”等前沿性、突破性发展平台。多一份“聚才的良方”、多一片“爱才的诚意”,尽可能地留住人才。以“三顾茅庐”的执着,尚贤爱才,让“聚天下英才”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目标引领“育”才,注入伟大振兴“源头活水”。古语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培养。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抓住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理念,以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引领,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方向,培养高层次、高技术、实用型人才为重点,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引领、高校为主、社会联动,以品德为骨,才能为翼,培育出更多钟南山、刘永坦式的科技脊梁,李廷俊、马旭式的道德模范,桂富国、钱七虎式的敬业先锋,为决胜小康、赢得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和活力。
各尽其能“用”才,贡献创新发展聪明才智。“使用人才要各尽其能。”人才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最大的价值,既要看自身能力水平,又要看用人者是否因材施教。“用人者之长,不挑人之短。善用人者,无不可用之人”,用才要“善”,就是要在识人基础上,扬长避短,各尽其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优势和长处,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用好人才,让人才充分展示才华,使人才能够才尽其用。要坚持“不凭资历凭能力、不凭关系凭实绩、不凭活动凭实干”的用人导向,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要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成就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13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也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更多爱国奉献、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我们伟大的事业中来。这就要求我们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努力消除“中梗阻”,切实畅通人才成长之“道”。
真聚才,畅通“快车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前,各地区各领域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拼资源、拼项目,逐渐向拼人才、拼引智,聚得英才就意味着抢得先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坚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选人用人,打破以往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束缚,纠治“官本位”痼疾和唯地域、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做法,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纠正任人唯亲、圈定条件录取的陋习,促进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真正让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组织视野。同时,要注重“适销对路”,按照本地需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差异化、个性化和品牌化需求,提高选人靶向性,避免“水土不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等情况,切实让组织选人渠道“路路畅通”“快马加鞭”。
真爱才,畅通“加速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来金凤凰”的前提是“栽得梧桐树”,否则势必导致“孔雀东南飞”,这就需要有惜才的意识和爱才的诚意。思想要加速转型,实打实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坚持感情上“厚爱一分”、政策上“高看一眼”,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工作机制,切实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措施要加速落实,积极开展“英才大走访”“人才大慰问”等行动,持续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让人才在微末之间感受到爱才诚意,并针对人才住房、就医、社保、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特别地,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真正让人才看得到厚爱,为“近者悦、远者来”加速鼓劲。
真助才,畅通“专用道”。人尽其才,百事俱举。人才引进后不能“束之高阁”,科学使用、才尽其能、人尽其力,方能激发潜能、创造最大价值,这也是对人才的肯定,更是对人才成长最大的助力。要坚持“术业专攻”,以服务发展为导向,根据人才各自的特点与专长,分门别类搭好“舞台”,把改革发展最前沿和基层工作第一线,作为广大人才的“试金石”和“磨刀石”,让人才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经历风雨、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要坚持“知人善任”,敢于给位子、压担子,大胆地把人才置于重要岗位进行历练,进一步激励人才贡献才智、各展所长,不断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同时,要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评价质量和公信力,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真正让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
“道道通则事事明”。畅通人才成长之“道”,方能让优秀人才“C位”出“道”,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行其“道”。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14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牢牢把握“人才振兴”这个关键,做好人才“引”“用”“育”,竭尽全力筑牢人才基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筑巢引凤”,聚拢人才。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短板,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涌向城市,本地人才不愿留下,外地人才引不进来,导致乡村人才来源萎缩、队伍老龄化、整体素质降低。要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城乡住房、医疗、养老保险、交通网络、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积极扶持,优先推荐乡村人才进入村“两委”、乡镇农技人员编制或行政编制,推荐增补为“两代表一委员”,吸引乡村人才干事创业。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只要能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的人才,就要千方百计用起来。比如,年龄偏大的乡村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所欠缺,但对家乡感情深厚,参与乡村治理和发展建设的热情较高;
年轻人才经验不足,但学历较高,知识技能丰富;
退休干部、退居二线干部虽然从关键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们有较高的政治优势、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颇具感召力和凝聚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打破以学历论高低、以学历论能力等“歧视偏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是实现发展成效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因材施教”,育强人才。乡村人才大多处于不同行业,平时忙于自身事务,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模式过于单一,课程设置往往停留在种植、养殖等大众化科目上,即使有到实地学习的机会,往往也会变成“走马观花”、旅游“打卡”。要根据乡村建设和发展情况,构建适宜本地人才发展的培养体系,开展“点餐式”培训,对各类乡村人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缺什么培训什么,分阶段、分等级、分区域、分时间系统科学培训规划,通过理论辅导、技术指导、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增强综合素质和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篇15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要想开拓出具有人才创新活力的“一湾清泉”,就要从政策、平台、氛围三方面发力,引流人才挖掘“活水源”,打造人才发展“孵化器”,掀起人才创新“热风尚”,从而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政策机制“发新力”,引进人才“活”水来。“得人才则兴,失人才则衰”。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优势也是最根本的优势。“十四五”规划描绘出创新引领科技发展的新蓝图,这就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为人才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体制活则全盘活,体制新则事业兴”,针对目前国内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的问题,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并贯彻落实到人才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吸附高精尖人才,激发人才虹吸效应,方可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
平台服务“展诚力”,孵化人才“暖”环境。平台是人才创新的载体,没有平台的创新就是无本之木。各级人才部门要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搭建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集聚作用。同时要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提高公共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留住人心。同时也要关心关爱人才,建设更加多样化的人才软环境,完善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人才保障服务,让人才真正生根发芽,成为国家建设主力军。各级组织部门要本着服务人才的本心,通过聚焦人才发展需求,破除传统制度障碍,激发人才干事创新活力,让人才能够合理流动和广泛交流,拓宽人才发挥空间,创造“暖心”环境,助力人才“孵化”,为人才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氛围“添活力”,掀起人才“热”风气。当前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仍有待优化。各级部门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为广大科技创新工作者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促进科技工作者全心全意做使命驱动、兴趣驱动的研究,使社会迸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各级党委要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的浓厚氛围,同时也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风气。“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掀起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风尚,才能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创新局面。相信在这种人才“热风气”的助力下,人才“活水”一定能激荡起层层创新“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