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03 21:14:5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经验是工作或学习中的经验和理解,也可以称为经验&ldquo经验&rdquo它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来说,长度可以长也可以短,结构相对简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等,为国尊才、爱才的情怀贯穿总书记的讲话全篇。

  在人才梯队上,坚持“同心聚力”打造与时俱进的人才队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在于教授、博士等专业型人才,对于乡土人才、技能人才这类的实用型人才也有一定的需求。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也要抓实抓育本地乡土人才,打造接地气的“土专家”“田秀才”人才梯队,双向奔赴,更好地统筹做实人才梯队建设工作。

  在人才使用方面,坚持“人尽其才”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发展。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习总书记始终视人才为第一资源。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只有把人才放到正确的岗位上,给人才以有用的职位和环境,才能激励其施展才华、跑出速度、迸发活力,形成你追我赶、飞跃向前、比学赶超的干事环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推动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在人才管理方面,坚持“不拘一格”创设人才服务的激励机制。总书记要求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突破人才成长壁垒,更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升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建强人才服务队伍,对人才项目落地全流程进行管控,确保每个阶段都有部门负责、每个环节都有人员跟进、每个节点都有时限要求。强化人才鼓励激励,优化对企业人才引进和项目申报的配套奖励。

  为了让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让人才有发展的舞台,国家信任、尊重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今天是一个人人皆可成才的时代、今天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生逢这样的时代,没有理由不担负起重任和期望。

第2篇: 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近年来,湖南省安化县深入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引才力度,加强政策支持,健全服务体系,打造人才洼地,促进人才归巢,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加强政策支持,形成人才返乡创业强磁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县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不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县委书记主抓、组织部门负责、职能部门密切合作的大人才工作结构。制定5133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意见人才发展特别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内部(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业绩评价办法支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二十条措施安化县进一步推进益阳市人才行动计划落实的方案(20_-20_年)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克服人才政策兼容的难点,开辟人才政策落地的堵点,为人才回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建立高层次人才不足和乡镇事业单位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编制周转池,解决高层次人才不足,专业人才采用,流动中遇到的编制使用问题,构建人才工作保障平台。统一各种人才培训项目,培训资源,坚持县委党校、县黑茶学校、省内外培训机构、高等学校、订单开展干部人才培训。全面贯彻省委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实施方案,加大农村方向性大学生公费培养力度,每年方向性培养师范生、医学生、农技特务人员300人左右。

  加大人才引导力,建立人才回乡发展大舞台。深入推进5年共引进10名领导人才,300名高层次人才,3000名基础人才的5133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面向五湖四。

  ”广纳贤才,破解人才“瓶颈”。搭建平台支持企业引进人才,举办“春风行动”“送万岗进乡村”“点亮万家灯火”“企业进校园”等大型招聘会,促成企业和人才“共赢”。设立县外招商引智联络点,与委托机构签订引才引智合作协议,履行高端人才寻访、人才引进、商务咨询、项目对接等职责,对于成功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的,当年给予经费支持2-4万元。搭建人才实践交流载体,评定安化圣力骨科医院有限公司、湖南省益汉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和安化县人民医院3家单位为“安化县就业见习基地”,帮助高校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素质。支持重点产业柔性引才,刘仲华院士工作站今年成功挂牌,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推动安化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安化籍博士蒋玉辉继续与县茶旅产业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进行黑茶药理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工作;

  安化籍专家李颖悟担任县茶叶协会黑茶营销及茶产业营销专业委员会主任,为县域茶业发展贡献力量。支持定向培养引进人才,中茶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长期建立定向人才培养机制,湖南金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达成产学研究引进合作协议,成立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设立安化籍在外体制内人才流动调配绿色通道,按照高效便捷的服务原则,及时办理调入人员审核、入编、调转手续,充实到县内基层和重点工作领域的队伍中。

  健全服务体系,优化人才返乡就业“软环境”。召开“5133”人才引进工程新闻发布会,组团赴省内外高校宣讲人才引进政策,开展“高校学子回乡考察”活动,为安化籍高校学子“点对点”寄发《致安化籍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点燃家乡学子回乡干事创业的“星星之火”。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各类人才引进岗位设置方面,设置30%左右的岗位限招本土户籍人才。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明确县四大家班子成员和法检两长联系服务33名专业技能精、社会口碑好的专家。县委书记、组织部长走进人才公寓座谈慰问,县委人才办不定期开展人才回访活动,时刻关注青年人才思想动态,引领人才健康成长。建立新引进人才“传帮带”制度,用人单位分管领导“一对一”联系帮扶,当好人才的生活“保姆”、工作“导师”和思想“清洁工”。举办“七夕·只为遇见你”青年联谊、青年人才交流座谈会等活动,为青年人才创造交流、交友机会。建设人才公寓,统一配置家具电器,实现人才“拎包”入住,为回乡人才提供温馨舒适的住所。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作为财政支出重点优先保障。全面落实工资待遇、生活补贴、住房补贴、政治待遇和随迁随调优惠政策,高层次人才首次聘期内每年发放1-3万元生活补贴,每年安排700万元预算经费支持企业引才育才,积极营造“重视人才、关注人才”的浓厚氛围。

第3篇: 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推进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大势所趋。人才的招引、培养与锻炼,就像开采富矿一样。找准一条矿脉,顺着脉向深挖,结果不仅能得到一个人才、一串人才,经过锻炼与提炼,还会使“单一型”人才转变成“复合型”人才。铸牢“人才链”,服务“人才军”,就能推动发展,走向未来。

  用人才招引人才。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才总是跟人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找错了方向,可能一个人才都找不到;找对了方向,不仅能找到人才,还有可能因人才的相互推荐而接踵而至、纷至沓来。要想方设法用优厚的政策吸引人才,用优先的待遇服务人才,用优秀的项目发展人才,努力创造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环境氛围,就能让人才自觉“见贤思齐”,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实现“群贤毕至”“八方来才”。

  用人才培养人才。人才不是“普通人”,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和培养规律,自然也离不开正确的培养方法、培养路径。倘若外行领导内行,违背规律,就有可能扼杀人才,至少是延长了人才的“生长周期”。一些地区之所以出现“人才荒”,并非没有“人才苗子”,而是人才未显之时,要么被拔苗助长,要么被削足适履,最终人才很难成长为人才。用人才培养人才,就是遵循规律,避免生搬硬套或者移花接木。

  用人才锻炼人才。时代是发展的,项目是发展的,人才也是发展的。让人才锻炼人才,就是在项目与人才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人才因项目创新升级而发展、团队因项目发展而壮大。人才站在人才的肩膀上,以搭梯的精神相互培养,以协作的方式相互完善,让人才得到长足的锻炼与发展,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同时推动项目、产业向前发展,实现人才与项目齐头并进,行稳致远。

第4篇: 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章节中对人才的建设工作进行了重要论述。干部为要,人才为先。各级党组织要学好用好《条例》,主动思考人才引育工作,催生干事创业动力,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坚持“需求侧”,引育并重造人才。迈进新时代,奔向新征程。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站在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要始终坚持五湖四海广揽人才,培育新的发展“增长极”。《条例》指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谋划,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说国家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我们就打造什么类型的人才。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围绕发展任务,聚焦重点领域,拓宽人才挖掘渠道,制定人才引进“说明书”,保证人才能够走得进来、用得起来,另外要加强人才的职能培训和教育管理,打造一批批政治过硬、德行过硬、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突出“匹配度”,人岗相适育人才。人才之所以被称为人才,是因为有着极为厚重的潜力和过硬的素养。但是,有潜力不一定生能力。如果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就难以发挥,能力素养的彰显也就无从谈起。《条例》强调,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以用为本,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体现培育人才的原则就是要用好、用活、用实。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坚持精准定位、科学培育的原则,根据人才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发挥人才的“长处”,做到“扬长避短”,把人才安最合适的岗位,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给出提质增效的“最优解”。

  吃下“定心丸”,强化关心护人才。对待人才要有鲜明的态度,既要栽下梧桐引凤来,又要小心呵护助成长。“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于人才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关爱,让人才感受到组织的浓浓深情,才能更好地迸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更好地建功立业,书写辉煌篇章。因此,各级党组织要着重健全机制,加强人才成长保护方面的建设,着重对人才急难愁盼的问题加以解决,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要注重人才动力激发和精神灌溉,对于人才作出的突出贡献成就,适当加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最大限度的激发潜能,进一步形成会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格局。

  人才是时代的选择。新形势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核心要素,做实人才选用的“新篇章”,为党的伟大事业发展打造最强“引擎”。

第5篇: 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土人才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头雁”,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在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处乡村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因此,要打造平台,下好“聚、强、用、留”四步棋,激活乡土人才“引擎”,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构筑“蓄水池”,唯才是举,把乡土人才“聚”起来。乡土人才大多致力于自身岗位,专注于某项工作,行事较为“低调”,常隐匿于乡间田野。把他们“挖掘”出来、“汇聚”起来,就要在做好摸底调研、拉网排查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实地考察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把致富能手、种植大户、经营人才、养殖专家、能工巧匠等“找出来”。同时,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广发“英雄帖”,打好“亲情牌”“乡愁牌”,把高校毕业生、在外务工人员等“请回来”就业创业。把致力于乡村发展的“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按照生产类、经营类、技能类、服务类等不同类型进行动态管理、精细划分,做好台账,建立人才信息库,确保人才“蓄水池”源源不断。

  打造“练兵场”,靶向培育,让乡土人才“强”起来。多数乡土人才虽有一技之长,并已在相关领域获得相应成绩,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业务不精、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偏弱等情况,不能实现“大跨越”,只能“小打小闹”。要让这些行家里手真正成为“领头雁”,就必须加强人才培育。做好定期培训需求调研,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既注重个性,又突出差异,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其茁壮成长。把“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让专家学者与“田秀才”“新农人”面对面交流,进行“集中会诊”答疑解惑;结合培养要求,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乡土人才外出学习,通过实地考察、经验交流来开拓眼界、提高技能。举办各种技能赛,在干中学、在战中练,干练结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练有所成”。

  推向“实践地”,激发活力,把乡土人才“用”起来。人才引进,精准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用”上。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在职称评定、发展晋升上给予突破,对做出优异成绩、突出贡献的加大宣传、给予奖励,增强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发其内在动力。把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与吸引外界投资打造产业结合起来,让通过前期培训获得专业技能的乡土人才以“练什么、干什么”的原则填充到产业发展中,使其能够有事做、有奔头。强化村与村、镇与镇横向联合,实现信息共享,鼓励乡土人才根据自身优势及所精技能进行自主创业,优势互补。将成绩突出、政治素质高的乡土人才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引进村“两委”班子,发挥最大的人才效应,由“个人带头富”向“群众共同富”转变,做到“用当其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营造“栖息地”,完善服务,把乡土人才“留”下来。要留住人才,必须充分应和人才各类需求,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痛点发力,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创业创新“人才生态”。不仅要给乡土人才搭建大胆干事创业的“平台”,还要为人才夯实追梦圆梦的“后台”。在政策优惠、资金补贴、技术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给想干事、敢干事的乡土人才“保驾护航”,让他们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打造“田间学校”“科技小院”,让乡土人才就近实操实训,克服“本领恐慌”,始终保持“充电”状态。定期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用心解决人才在住房保障、生活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优化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让乡土人才工作上有劲头、发展上有盼头、经济上有保障。

第6篇: 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同志们:

  在岁末年初各项工作十分繁忙的时候,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我们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大会表彰了全市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和优秀人才典型,有关单位和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会前,市委、市政府还专门下发了全市人才资源开发“十一五”规划和有关专项文件。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在全市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创新的举措,落实人才资源开发“十一五”规划,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人才是兴市之本、强市之基。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围绕“科教兴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十分注重把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各条战线人才不断涌现。“十五”期间,人才总量不断增长,素质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人才总量从20xx年的5.9万增长到8.5万(20xx年),年均增长8%以上,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从20xx年的702人增加到992人,增长41.3%。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才占比达到25.5%;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达到19.5%,增长34%。人才投入不断加大,载体建设持续优化。累计投入人才开发资金2300多万元,年均投入占财政收入的0.5‰以上。依托沙钢、银河等企文秘杂烩网业集团建立了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公共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等,已成为全市集聚各类科研人才的重要载体。人才机制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开发的配套政策,建立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机制,人才工作整体合力有效提升。

  总体讲,通过多年努力,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对照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我市人才工作仍有不适应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扩张数量与优化结构的关系。“十五”期间,我市人才引进总量与苏州其他县市不相上下,但人才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人才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善于资本运作的金融人才、熟悉现代管理的领导人才、勇于突破常规的创新人才、既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又有思想开拓能力相结合的创业人才等,数量还不足、层次还不高。如何在扩大总量的同时,优化队伍结构,已经成为我市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二是人才引进与减少流失的关系。近年来,我市在引进人才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如宏宝集团、长江润发集团等,采取优化环.境和提高待遇(盖公寓楼、培训楼,加工资、送股金)等措施,吸引并留住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不容忽视的是,全市的人才流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外流、技术骨干“跳槽”等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留住人才并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政府主导体现的是一种“外力”,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才是“内力”。今天开这个会议,就是要创造一个环境,告诉大家,我们重视人才、关爱人才、培育人才,但是,我们更要强调企业是主体,只有我们企业重视了人才,重用了人才,我们才能真正把人才工作做好、做扎实,这个关系希望我们要摆准。

  当前,我们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肩负的历史责任更加艰巨,人才队伍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迫。下面,围绕如何落实好人才资源开发“十一五”规划,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我简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国家《“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强调指出:要把引进人才放在第一位,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引进人才。从普遍意义上讲,只要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都是人才,我们都需要。但从张家港发展的特殊性看,我们既需要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同时又迫切需要一些紧缺性的人才。具体来说,迫切需要加强建设以下六支队伍:

  1.党政干部人才。要实现率先发展,必须有更多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目前,我们的干部队伍,行政管理型干部比较多,经济发展型、社会管理型干部比较缺,尤其是“经济型”优秀年轻干部更是凤毛麟角。明年市里准备分三个层面培养未来干部。第一个层面是中层副职,通过中青年干部培训,尽快提拔一批中层副职,并迅速提升到岗位;第二个层面,对中层正副职培训,下派挂助理职务锻炼;第三个层面,对刚从大学毕业考进公务员队伍的年轻同志,下派到基层锻炼两年。通过这三个层面的培训来推动党政干部队伍能力不断提升,以适应未来发展。前不久,省委李源潮书记在全省城建规划培训班动员时讲到:“书记、市长的眼界、眼光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品味和价值。”换句话说,我们这支党政干部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张家港的未来发展。希望我们人才工作在这个方面下功夫,能够培养一支能够担当重任、把张家港未来建设好的党政干部队伍。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拥有更多具有战略眼光、执着追求卓越、勇立市场潮头、善于经营管理、敢于创业并能成就大业的企业家,是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市各项经济指标始终保持了高位增长,主要靠规模经济、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关键是我们有一支素质比较高的企业家队伍。但应该看到,我们的规模型、创新型企业还不够多、上市公司还不够多、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还不够多。归根到底,主要是我们的高层次创业型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还不多。因此,我们要围绕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造就以优秀企业家队伍为重点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3.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创新,科技创新靠人才。要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要实现从投资驱动到投资创新双轮驱动的转型,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因此,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着眼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抓紧培养和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熟悉国际规则的高层次经贸人才、文教卫等方面的高级专家,以及城市规划、交通以及法律等专业的人才,着力建设一支创新型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4.高技能人才。随着产业升级的加快,高技能人才越来越紧缺。目前,“高级技工荒”正在迅速蔓延。截止20xx年12月底,我市技能人才总量为56406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12.8%,其中高技能人才3062人,仅占技能人才总数的5.4%。高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的比重严重偏低。同时,我市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必然会对高技能人才形成更加旺盛的需求。我们一定要提前应对,储备和造就一大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熟练、工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5.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应该看到,目前我市农民群众的富裕程度还不够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各级党政组织的推动之外,还需要依靠一大批能带动致富的人才,需要有更多的科技专业户,引领和帮助农民投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现代农业要经济效益;需要更多的经济能人上项目、办企业、当经纪人,以不同的形式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要促进农民增收、农民致富,很重要的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很重要的是现代科技农业人才。除了我们现在的培养,要有条件的、有针对性的引进,将培养和引进结合起来,通过这样,来引领我们的农民,来发展我们的现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要效益,不断增加农民增收致富。

  6.社会工作人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主要是由政府、事业单位以及民间社会团体,提供福利性和公益性服务,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专业的社会工作是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现代社会的“安全阀”。因而,我们要加快制定我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第二个问题,如何建设适应又好又快发展的人才队伍

  明确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之后,我们就要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有效盘活人才存量,大幅提高人才增量,不断提升人才素质,把全市一切劳动、知识、技能、管理的活力迸发出来。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全市人才工作要突出三个重点:

  1.更新理念,让人才各有其用。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更新人才理念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的识才观。要打破传统的人才观念和标准,坚持重学历不唯学历,重职称不唯职称,重资历不唯资历。既要重视引进外来人才,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既要重视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人才,又要重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的人才;既要重视高学历人才,又要重视实践经验丰富的实用技能人才;既要重视培养各类紧缺人才,又要舍得花本钱培养“长线人才”;既要重视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又要重视有创造潜能的人才。要跳出张家港,站在开放的大环境中思考人才问题,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善于“借脑引智”和吸引“候鸟型”人才,形成“用人不养人,留人不拴人”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长住,但求常来”,走人才共享之路。要主动接受周边大中城市的人才辐射,采取咨询、讲学、短期聘用、技术合作、合作经营、人才租赁等形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为我市发展服务。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思想和怕冒风险的保守思想,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同时,要宽容失败,给在创新创业中遇到挫折的人才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重获信心和机会。要通过建立孵化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措施,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贷款、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资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2.优化载体,让人才各得其所。

  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吸引和培养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载体。要把载体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举措,做大、做强、做优人才载体,使之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各类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

  要发挥市场载体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办好基础性人才市场,建立健全专业性人才市场,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高新技术人才市场。

  企业是引进、培养人才的主体,这个主体地位和作用要进一步强化和突出。要充分发挥全市十大企业集团和50家骨干企业在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中的作用,引导他们不断加快人才投入力度,营造优良的人才发展空间。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激励和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使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成为重要的人才吸纳者和开发者。有条件的企业,要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建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使之成为人才聚集、展示才华的重要基地。目前,我市已建有4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一步,要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帮助更多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要着力把张家港保税区、省级开发区、留学生创业园打造成吸纳高层次人才的强大载体。保税区、省级开发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不但要出经济效益,还要出人才、出干部。要立足科技创新,提高人才承载能力,努力成为全市最具创新能力、创新实力、创新活力的区域。留学生创业园要结合培育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生物医药、电子通讯、高档汽配、新材料等具有竞争力的高新产业专业园,以此吸纳各类高层次人才。

  此外,我在这里特别强调,要注重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引才和聚才。要在洽谈项目中洽谈人才,在考察项目中关注人才,并围绕项目建设需求引进人才、集聚人才,实现项目引进和人才引进的“双丰收”。通过引进大项目,搭建大平台,吸纳一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核心人才。特别要充分发挥领军人才、核心人才的“领头雁”作用,带动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配套人才和紧缺人才跟进。还要注重中小科技或创业项目的引进,通过举办人才创业项目洽谈会,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携带项目落户张家港,努力形成“项目凝聚人才、人才创造新项目、新项目再构筑人才创业舞台”的良性循环。

  3.强化激励,让人才各尽其能。

  良好的机制,对内产生鼓舞力和驱动力,对外产生影响力和竞争力。要致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人才工作活力。

  要建立崇尚业绩、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党政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重在群众认可。要通过民意测评、述职述廉、社会满意度调查等方法,透过群众的口碑考察评价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近年来,我市开展了国际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已经吸引110多人参加。今后,要继续开展好这类活动,积极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要积极探索资格考试、考核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的评价办法。今年,全省高级经济师认定工作,首次打破学历、计算机、外语等条件限制,注重从经营业绩来考核,我市共有96位企业家获得高级经济师认定资格。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重在农村和农民认可。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双带”活动的情况,要采取群众测评、党员互评、党组织考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

  要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近年来,我市通过“四级公选”,引进了一批人才。比如,最近四个副局职的公开招考,吸引了67名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前来报名。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要进一步加大公推公选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力度,又要进一步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加大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力度,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用人机制。

  要建立灵活多样、绩效挂钩的人才薪酬机制。要留住人才,就要注重人才的价值体现。鼓励企事业单位把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纳入人才收入分配方案。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及员工持股制、技术入股制、奖励红股和期权股份制,以期股、期权等形式分配和奖励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长江润发集团对优秀人才进行配股,两年来,共有136名科技人才领到了435万元股金,目前股金总量已达1800万元。飞翔化工按个人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分别以20万元、15万元、12万元、8万元、6万元的标准,给优秀人才进行购车补贴,已有60位科技人才领到补贴。要继续发挥人才开发资金的激励作用,搞好“市优秀人才奖”和“市人才开发奖”评选。要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大力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和突出人才,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社会舆论导向。

  要建立配套完善、因才施教的人才培育机制。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结合全市发展的需要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使人才培养目标同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人才结构同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变化,依托已经建立的30多个市外特色培训基地等载体,重点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党政人才队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重点培养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依托党校、职业学校、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等,重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要坚持培养与需求相结合,根据企业和农村人才的需求,采取“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各类人才;要坚持把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采取联合办班、挂职锻炼、带课题研修、到大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基地跟班学习、出境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快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

  第三个问题,怎样落实党管人才原则

  人才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1.明确管的内容。要充分认识到,党管人才不是管住管死人才,而是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服务工作,管好管活人才。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是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等。制定政策,就是要根据“十一五”人才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针对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人才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大胆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及时修订、出台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整合力量,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社会组织的中介作用,形成引才、聚才、用才的社会合力。营造环境,就是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着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引进、成长、创业的浓厚氛围。

  2.强化管的责任。要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各级一把手对人才工作要亲自研究、亲自挂帅。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工作规律的研究,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做人才工作的行家里手。要严格落实人才政策,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发现、留住和用好人才,千方百计地为各类人才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要加大考核力度,把人才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内容。

  3.形成管的合力。各级党组织要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提高人才工作的组织化程度。组织部门要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努力拓展党建功能,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培养年轻干部的学校、集聚优秀人才的摇篮。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创业”的良好氛围。人事部门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行使自身职能,形成合力,扎实工作,把我市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使张家港成为人才汇聚的高地、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为我市争当全省“第二个率先”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7篇: 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土人才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头雁”,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在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处乡村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因此,要打造平台,下好“聚、强、用、留”四步棋,激活乡土人才“引擎”,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构筑“蓄水池”,唯才是举,把乡土人才“聚”起来。乡土人才大多致力于自身岗位,专注于某项工作,行事较为“低调”,常隐匿于乡间田野。把他们“挖掘”出来、“汇聚”起来,就要在做好摸底调研、拉网排查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实地考察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把致富能手、种植大户、经营人才、养殖专家、能工巧匠等“找出来”。同时,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广发“英雄帖”,打好“亲情牌”“乡愁牌”,把高校毕业生、在外务工人员等“请回来”就业创业。把致力于乡村发展的“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按照生产类、经营类、技能类、服务类等不同类型进行动态管理、精细划分,做好台账,建立人才信息库,确保人才“蓄水池”源源不断。

  打造“练兵场”,靶向培育,让乡土人才“强”起来。多数乡土人才虽有一技之长,并已在相关领域获得相应成绩,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业务不精、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偏弱等情况,不能实现“大跨越”,只能“小打小闹”。要让这些行家里手真正成为“领头雁”,就必须加强人才培育。做好定期培训需求调研,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既注重个性,又突出差异,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其茁壮成长。把“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相结合,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让专家学者与“田秀才”“新农人”面对面交流,进行“集中会诊”答疑解惑;结合培养要求,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乡土人才外出学习,通过实地考察、经验交流来开拓眼界、提高技能。举办各种技能赛,在干中学、在战中练,干练结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练有所成”。

  推向“实践地”,激发活力,把乡土人才“用”起来。人才引进,精准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用”上。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在职称评定、发展晋升上给予突破,对做出优异成绩、突出贡献的加大宣传、给予奖励,增强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发其内在动力。把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与吸引外界投资打造产业结合起来,让通过前期培训获得专业技能的乡土人才以“练什么、干什么”的原则填充到产业发展中,使其能够有事做、有奔头。强化村与村、镇与镇横向联合,实现信息共享,鼓励乡土人才根据自身优势及所精技能进行自主创业,优势互补。将成绩突出、政治素质高的乡土人才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引进村“两委”班子,发挥最大的人才效应,由“个人带头富”向“群众共同富”转变,做到“用当其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营造“栖息地”,完善服务,把乡土人才“留”下来。要留住人才,必须充分应和人才各类需求,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痛点发力,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创业创新“人才生态”。不仅要给乡土人才搭建大胆干事创业的“平台”,还要为人才夯实追梦圆梦的“后台”。在政策优惠、资金补贴、技术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给想干事、敢干事的乡土人才“保驾护航”,让他们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打造“田间学校”“科技小院”,让乡土人才就近实操实训,克服“本领恐慌”,始终保持“充电”状态。定期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用心解决人才在住房保障、生活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优化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让乡土人才工作上有劲头、发展上有盼头、经济上有保障。

第8篇: 人才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人才振兴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速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意见》一出,无疑预示着,农村人才振兴将迎来重大利好。各级党委作为“一线指挥部”,必须精确靶向、精细导向、精准定向,充分发挥乡村引才、育才、用才优势,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善用人才“金钥匙”,开启发展“金锁石”。

  精确引才“靶向”,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阶段的差异、乡村性质及发展定位的不同,推进引才工作趋于科学化、差异化、精确化,从实际出发,紧扣当地乡村振兴的需求,明确引才重点,明晰引才重心,遴选人才坚持以“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为政策的根本遵循,不一味追求“高精尖缺”、只看“帽子”不看“里子”,彻底规避“引来的用不上、能用的没引来”的尴尬局面。“鞋子合不合适,脚最清楚”,政府的引才工程做得怎么样,应该把“话筒”交给用人单位、基层群众,多走访几人、多调查几户,最终把那些群众口碑好、政治素养优、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引进来”“选出来”“护起来”“推上去”。

  精细育才“导向”,坚定“补短板更延伸跳板”。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人才培育与乡村振兴,是“鸡与蛋”的关系,人才培育工作,不仅要善于“借鸡生蛋”,也要善于“孵蛋成鸡”。由政府牵头,和高校结对,与企业“联姻”,组织实施分层次培训计划,同时要发挥引进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带动本土人才培育。“一树十获者,木也;

  一树百获者,人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就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抛弃一时利益和局部利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人才培养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工程,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要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构建“人人成才、人人发展”的开发机制,才能既培养出高精尖缺、创新创业的“顶天”人才,又培养出“土专家”“田秀才”等“立地”人才。

  精准用才“定向”,确保“以人才优势促发展”。“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竖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关键在知人善任,各级党委要同步绘制“产业地图”与“人才地图”,实现产业升级、项目建设与人才要素精准匹配、岗位“缺口”和就业技能精准对接,让“田秀才”“土专家”“创业先锋”“致富能手”等能工巧匠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职。组织部门要练就“慧眼”,不断增强观察力、辨别力和预见力,在激荡纷纭中冷静观察,在复杂实践中望闻问切,建立乡土人才库,充分发挥人才考核管理制度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努力营造公正客观、崇尚创新、容错纠错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励广大人才担当作为、奋勇争先。

推荐阅读:

家长对双减的心得体会【十八篇】

幼儿园教师的党史学习心得体会【20篇】

观看大国工匠心得体会6篇

关于2023团员心得及感想【三篇】

基层支部书记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党的一百年心得体会集合18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