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娣个人先进事迹心得范文三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05 18:54:3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之所以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召力,就在于他们的"三个代表",高级&rdquo它不是短暂的,而是持久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金娣个人先进事迹心得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一】孙金娣个人先进事迹心得

  在交流过程中,孙金娣反复提及“信任”这个词,这两个字对她而言有沉甸甸的分量。

  “组织上把这一亩三分地交给我,我必须做到守土负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只有这样做,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

  “居民有问题,不是想到找社区、街道,而是直接找到区里,这就是基层战斗力不强,群众不信任我们。”

  如果说前者是作为一名党员“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的践诺,那么后者就是一名基层工作者对“新时代如何走好群众路线”的积极思考。

  “20_年6月5号,区委安排我担任仙林街道书记,没多久就有200多个老百姓,拉着横幅、喊着喇叭,把区政府堵了起来,这件事让我感觉天都塌了下来。”

  即使已经过去11年,再谈起当时的事,孙金娣还是历历在目。

  “这个矛盾已有三个多月了,这些老百姓所住的小区与街道就一路之隔,与社区也只有几十米,这个大规模的过激信访,街道社区事先一点都不晓得,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如果再这样下去,党还要我们街道社区党组织干什么,还要我们街道社区书记干什么?”

  在孙金娣看来,这种情况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眼睛没有往“下”看,身子没有往“下”沉,劲头没有往“下”使。

  “过去在我们街道,有的党员干部坐等上门多、主动问需少,在位不在岗,有事找不着人;有的用上网代替上门、用通话代替见面,对待群众态度不好,遇到矛盾绕道走。”

  那么,要如何去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呢?

  “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我们社区的老百姓都知道我的手机号。老百姓给我打电话、发信息我一定是第一时间回复。而且陌生电话、没储存的电话一定要接。”

  顿了一下,孙金娣又笑着补充到,“刚开始到这个街道的时候,电话不断,现在,偶尔会接到一些陌生电话,还基本都是广告。”

  孙金娣摇了一下自己的手机——这是她能走进群众心里的第一个“锦囊”。

  第二个“锦囊”就是职工食堂——那是孙金娣的办公地点。为了能够方便群众上门、离群众更近一些,孙金娣很早就将自己“办公桌”搬到了位于办公楼一楼的职工食堂。

  “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锦囊中涵着的“真情”和网格中蕴着的“智慧”共同打通了仙林街道的“最后一公里”。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信访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11年来,仙林街道实现进京、到省、去市、来区“四个零上访”,被誉为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

【篇二】孙金娣个人先进事迹心得

  孙金娣之前曾说,做基层工作,“需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这样,即使铁石心肠,也能日久生情。”

  作为仙林街道的“大家长”,她把有限的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基层工作,献给了仙林街道这个大家庭。

  所以,当在交流过程中,节目组工作人员问到“是如何平衡‘小家’和‘大家’关系”的时候,这位看起来理智冷静、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数度哽咽。

  “锥子哪有两头尖,忠孝不能两全。作为街道书记我必须要工作第一,吃苦在前。实话实说,我没有办法做到平衡。”

  不能照顾年迈的父母、无法参与女儿的成长……在孙金娣心里,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女儿,她都心存愧疚。

  “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难受。但是组织上把仙林街道的一亩三分地交给了我,这就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

  孙金娣再一次提到了她的“一亩三分地”和“信任”——这是深深烙在一位基层党务工作者心里的使命和担当。

【篇三】孙金娣个人先进事迹心得

  孙金娣说,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由原农牧场拆迁而来,面积32.67平方公里,有12所高校,39个居民小区,1786个驻街单位,26万人,其中妇女占一半。20_年以来,在省市区委领导下,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改革,群众工作群众做,连续10年实现了“进京到省赴市到区”信访四个零,连续62个月城市管理考核位居南京市第一,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8项国家级荣誉,“仙林经验”被写入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意见。

  网格化治理,“仙林经验”凝聚起巾帼力量

  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按照“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多元联动、协同发展”的思路,坚持网格化为机制、信息化为手段、社会化为支撑、群众化为基础、法治化为保障、精细化为目标的“六化融合”治理创新,设置一级网格10个、二级网格156个、三级网格1786个。将每一个驻街单位作为一个三级网格,再层层延伸形成覆盖每家每户、每个单位、每个区域的一张“大网”,服务对象从街道“面”精确到驻街单位和辖区群众“点”,推行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有效解决了区域内资源条块分割“难整合”、辖区内各方利益诉求“难满足”、工作中传统治理方式“难奏效”三大难题,提升了街道政治功能、服务效能,也提升了社会治理合力和群众满意度。在党建引领下,持续加强妇联建设,成立妇联组织18个,妇女联谊会30个,妇女小组18个,妇女微家建到楼栋、单元,妇女群众的铁脚板、热心肠发挥了独特作用。156名网格员中,106名是女性;97个重点区域网格一家亲“同心园”中,57名园长是女性;29支巾帼志愿服务队集聚了2632名志愿者,成为仙林网格引领服务联系群众的重要治理力量。

  大考之下,治理成效切实转化为战疫优势

  在这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仙林涉及人群多,湖北往返人员5236人,占全区的二分之一;外籍人员3651人,占全市的三分之一;高校大学生18万人,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我们不仅要打赢国内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场战役,还要打赢涉外疫情防控、高校复学两场战役。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妇女细腻、温柔、耐心、亲和的特点,重点解决了一些治理难题。

  大数据+网格化解决疫情信息摸排难。大年三十晚上我们要连夜摸清578名武汉返宁人员信息,任务占栖霞区一半以上;截至4月28日,我们要对3865名疫情重点地区往返人员信息进行精准核查,任务占全区的三分之二;要对39个小区35000户全部进行走访摸排,实现全覆盖。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完成这些任务,我们依靠的是“大数据”的优势,“网格化”的机制,发挥了妇女“铁脚板”的作用,下网格、沉小区、入楼栋,第一时间摸清所有信息,做到无一遗漏、无一差错。2月中旬不少“老外”纷纷返回仙林,我们主动走访了26家外资企业,恳请企业协助街道,共同做好其思想工作,实施居家隔离。街道成立了由女干部担任组长的4个涉外工作组,率先实施对外籍返回仙林人员的隔离措施,累计落实隔离378人。政策要求对所有外籍人员和境外返回人员,在集中隔离后还要做核酸检测,我们一一上门劝导,始终紧盯不放,一个不漏。

  助力18万大学生复学。街道协同大学城管委会办公室组建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组,全过程参与12所高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对每所高校提供“点对点”服务,协助做好防疫、交通、安全、稳定、物资调配等复学服务工作。目前已有9所高校陆续开学,情况一切正常。

  巾帼力量助力“六多一大”问题解决。仙林小区多、单位多、高校多、商业街区多、园区多、建筑工地多,人员流动大。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六化融合”社会治理创新,得益于始终坚持网格化机制,得益于所有人员一专多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得益于充分发挥了单位的主体作用,强化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尤其是“万家欢”“盯得紧”“管得宽”“百事帮”“搭把手”等志愿服务队中的妇女同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半边天”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推荐阅读:

教师庆祝建党100周年心得体会15篇

医生学党史心得2023年(通用3篇)

2023党务干部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9篇)

部队违规饮酒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谈谈你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认识和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6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心得体会九篇

标签: 先进事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