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实施好,实践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的文章20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六个把握”,实现“四个突破”。六个把握是: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四个突破是:
第一,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首先在思路上要有新突破。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仅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学,从事其他工作的干部也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一般群众也要学习。要增强学习和宣传的针对性。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常识宣传教育,使其从小就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常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民族政策意识。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进一步突出学习和宣传的重点。大力宣传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宣传各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人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尽职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民族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宣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适合不同人群了解民族知识所需要的基础性读物。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影视作品。推出一批反映各民族现代生活风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使群众能够通过一首歌、一张画、一台节目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总之,要努力展示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xq、xz、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XX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兴边富民行动要有新的突破。由国家民委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十一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帮助边境地区集中解决吃饭、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沿边(境)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缺乏生存条件、但为守边固土又不能移民搬迁的边民,要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全国扶贫的重点,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将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重点改善水、电、路、通讯及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要实行生态移民和易地搬迁扶贫,确保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因病因残、生态移民等特困群众,要逐步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拓宽农牧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进城务工等渠道,增加收入。
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支持民族地区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免书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大力兴办寄宿制学校,力争使确需寄宿的边远山区、牧区、高原和边境地区学生能够进入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学习。进一步做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任教和支教。办好在内地举办的各类民族班(学校)。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好民族院校。积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突破。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站)、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站)、影剧院、体育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并完善起来,解决各族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扶持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等传媒的节目制作和播映,扶持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支持民族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
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鼓励医务人员到民族地区基层工作,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逐步解决医务人才匮乏问题。加强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第三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纵观历史,在我们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很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从建党之初到新中国成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后来的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之后的每一届执政政府,每一届领导人,都把解决民族问题和协调民族关系作为一项根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更把民族团结视为人民的生命线,并描绘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宏伟蓝图"中国梦",充实了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工作内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时代内涵。可见民族团结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前提,也是今后改革开放成败的关键。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因此"民族无小事".随着国际、国内局势的日趋复杂,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抬头,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和平与发展的显著问题,和睦相处、和舟共济、和谐发展是关键。习xx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深刻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XX年人民网理论部就刊出了习主席《摆脱贫困》一书,书中深入调研分析了闽东少数民族状况,并指导性提出了摆脱贫困的战略方针。习xx总书记高屋建瓦,非常重视各民族工作,从祖国的世界屋脊到黄土高原,从西南的山寨到天山南北,从北国的边疆到南海椰林,就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懈努力着。
团结稳定是中华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核心问题是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这是关乎人民是否康乐幸福的关键指数。民不富则国不强,同时,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我深知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政府工作人员,我深感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怎样使我们的民族能够真正的团结、富足、有礼呢?结合实际,我们社区现有居民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居民总数的百分之,少数民族党员名,占全体党员的百分之,每一个小团体,每一个分子,一枝一叶总关情,社区居民的事就是大事。新形势下,深入贯彻执行习主席民族团结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持习xx同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思想精髓,巩固和发展辖区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民族关系,凝聚各民族居民团结一心,打造和谐社区,推进民族团结的楷模社区建设,让民族团结之花竞放,是我今后的职责,也是我今后继续努力地方向。
公而忘我,情系居民。孔子有一句话,反映了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句话用于我们的当今社会有一样的作用。用于我的实际工作中就是以民族团结,社区和谐为重,千方百计想居民所想,解居民所急,不断学习,加强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端正服务态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民心连心,自觉服务,倾听民声,体察疾苦。
1、坚持思想学习工作不放松。通过集中学习和不断自学,不断努力,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需要,个人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密切结合实际,更好地服务于民。
2、求真务实,力争更好成本职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不摆架子。利用社区之家,广泛开办各类活动,包括健康讲座,各类娱乐活动,扶贫、帮助再就业等活动,促进感情交流,增进了解,凝聚人心,从而真正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创建和谐文明社区。
3、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牢固树立为居民服务的观念,杜绝歧视不同民族现象,从社区居民不满意的难点热点抓起,从居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做起,急居民所急,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精简手续,让居民多半事,少走路;少说话,多受益。
4、积极引导居民做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想公民。德不孤,必有邻。习主席也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社区服务坚持两手都要抓,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教与建设,营造公德向善浓厚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风纪建设,大力倡导树立文明观念。
放眼未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奏响富民强音,实现全国各民族的现代化强国发展梦,最终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勤勤恳恳去努力。社区工作虽然琐碎,但是它承担的责任重大,好比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学习习主席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使我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坚定了更好为民服务的决心。人人从我做起,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必将指日可待!
第四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五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资料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透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一样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构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构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将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如果在维护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做不了大海的滚滚波涛,那就做一股山间的潺潺溪流吧;如果做不了峰顶的参天大树,那做一棵河边的青青小草吧。让我们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的政治局面,一齐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乘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的浪潮,并肩携手、同心同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爱我中华,共创祖国辉煌的明天。
第六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西藏昌都市藏医院外科在天津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及本院消化科、内镜室、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该院建院历史上的第一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在全国人大代表、昌都市藏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泽仁永宗看来,这得益于“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的好政策。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在治病救人、送医送药、结对认亲中,架起了民族交流交融的桥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要突出包容性,深培民族交融之壤。像种子离不开土壤一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交融也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我们知道,纯粹的、单一的民族文化是不存在的,各民族文化都是在互相学习、彼此吸收中形成的,我们中华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以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怀,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形成的。所以,我们在推动思想文化交融中,一定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包容性,一视同仁、拒绝偏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深刻认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强调其共同性,找到思想文化的共同性因素,让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顺畅,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文化格局,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
要突出互补性,厚植民族交融之树。种子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必须不断吸收满足自身成长所需的养分,民族交融也一样。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强烈愿望会驱使民族间开展广泛深入的经济交往,进而走向经济发展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也是经济交往、融合的历史。我国各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适应各自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差异性和互补性,使我国各族人民经济交往密切。事实证明,各民族在经济上互补、技术上互帮、困难时互援,早已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所以,新时代各民族在经济交往中一定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北方与南方、内地与边疆、农业与牧业等各方面频繁、密切交流,相互合作、互通有无,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要突出互动性,绽放民族交融之花。民族交融之花需要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浇灌,在交流互动中绽放。推动民族之间的频繁互动,进一步消除社会结构分割,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型社会结构是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途径。从宏观上看,我国各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已经呈现出高度的互嵌结构,但从微观上看,仍然有一些少数民族群体受地理、族际通婚、语言文字、教育水平、职业分布、社会流动性等因素影响,与其他民族存在一些隔阂。因此,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推动社会结构交融。要强化各民族群众法律意识,将民族团结建立在牢固法治基础上,要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减少民、汉学校分立的办学模式,要着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技能,让少数民族成员积极参与到各个行业、各个层次的工作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的历史。只要各族人民在民族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一定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第七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要明白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如果一个国家四分五裂,必然无法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在中国历,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状况下出现的。
要让民族团结,首先就得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基石。在我国,各民族社会地位一律平等,享受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任何民族的权利也没有被限制。因此党和国家民族还个性强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_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建设。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颈部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必须能够构成永恒的团结,拥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八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刚刚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民族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摆在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为此,我班召开了一次关于介绍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主题班会,班会心得如下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六个把握”,实现“四个突破”。团支书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六个把握主要内容:
第一,把握一个主题,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这个主题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时代特征的精辟概括,是对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把握了这个主题,就把握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本质,就把握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核心,就把握了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把握这个主题,就要牢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民族众多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充分尊重各民族的特点,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把握一项方针,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要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既努力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又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要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大力发展经济,又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支持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有更快的发展,又大力帮助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加快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既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实现民族地区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握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民族地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必须把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
第四,把握一项任务,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切实把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形成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五,把握一个机遇,即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等都十分明确了。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会议精神充分体现到、落实到“十一五”规划中去。关于这一点,在筹备会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各地要紧紧抓住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机遇,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六,把握一个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民族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认真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征的能力、推动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能力。
接下来又讲解了四个突破的主要内容:
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要有新的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是我们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认真学习和宣传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不断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能力意义重大。要借助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掀起学习和宣传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高潮。
第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要有突破。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在完善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黑龙江、新疆、西藏、甘肃、青海、贵州、广西、福建等10个省区中的85个县、237个乡镇、640个行政村。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特别困难的群体。加大对这些民族的扶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即20_年前,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标,特色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所、有人畜饮水、有安居房、有能解决温饱的农田地;人均占有粮食、人均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每个乡村培植一项或几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上要有新的突破。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提高层次。
第三,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要有新的突破。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办法。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国家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代国务院起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这个规定一旦出台,将极大的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办法,从根本上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民族工作社会化上要有突破。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良好局面。
第九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要认真学习领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
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做好重点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群体等的工作。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要更加重视、关心、爱护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一线干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要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宣讲活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搞好协调、强化督查,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十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础。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指引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赶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才诞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祖国的成立,使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发生了质的变化,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了民族歧视,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之伺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民族的联合和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总的说来这种联合不可能是真正平等的,统一也只是相对的,仍保留着某种封建割据状态。但是,它毕竟给人民带来和平建设的环境,减少了某些民族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挑起民族仇杀的机会,排除了分裂时期许多人为的障碍,为各族人民顺利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力量。因此,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必然表现为为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斗争。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两次大分裂以后又分别重归于统一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向心力的生动表现。汉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满族的康熙帝,都为中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绩。
到了近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更支撑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力量,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帝国主义肢解中国领土、破坏民族团结的阴谋;同民族败类的分裂主义活动,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历史一再证明,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肢解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也极力鼓吹民族独立,脱离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大家庭。他们分裂阴谋虽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对,不可能得逞,但他们的破坏活动也决不会停止。在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十一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09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第十二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望相助”理念,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向心聚力”工程,形成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合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疆草原常开长盛。
强化政治统领,增强民族团结源动力。强化责任落实。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制定《旗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旗委书记落实从严治党10个方面责任,分解常委8项共性和10项具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延伸。将民族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党员干部考察考核、评奖评优、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对民族工作中表现不佳、政治上不合格的党员干部予以一票否决。制定实施《专项整治基层党建突出问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体工作方案》,聚焦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弱化、软弱涣散党组织、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不力、机关党建“灯下黑”4个专项整治任务细化25项具体措施,明确17个相关部门职责,以专项整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增强工作合力。建立处级领导包联中小学校、包苏木镇联系嘎查(社区)、苏木镇党政班子成员包嘎查(社区)入户、嘎查(社区)“两委”成员兜底到户、嘎查社区网格员、“红色堡垒户”、“边境堡垒户”覆盖到人制度,在换届选举、推行统编教材等重点工作重要节点,全面压实包联工作责任,累计开展政策指导12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40余件,切实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合力。规范组织生活。树牢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制定实施《党支部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支部“三会一课”,组织全旗230个基层党组织召开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组织生活会,通过严格执行党支部工作计划报批机制、开展“三会一课”季度督查、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大排查等方式,有效指导解决组织生活不正常、不规范、走形式等问题。目前,旗委组织部抽查各基层党支部工作计划58个,督查“三会一课”落实情况5轮次,整改解决存在问题40余个,评选优秀“三会一课”案例20个,不断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从严从实。
坚持思想引领,构筑民族团结向心力。强化民族理论武装。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抓实《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启动1月份“冬训”、5到7月份“夏培”计划,以满洲里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为基地,以“红色堡垒户”为辐射点,采取分年度集中学、分批次轮训学、分专题跟进学的方式,累计开展教育培训50余场次,覆盖党员16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部分牧民党员牧忙时节参加组织生活不及时的问题,实现了民族理论教育全覆盖。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结合牧区生产生活特点,将建党日、国庆节、建旗日、全旗夏季和冬季那达慕开幕日和5月上旬的牧民丰收节等6个节日设为“陈巴尔虎党性教育日”,通过“理论学习+党员议事+党性体验”为主的规定动作和“主题党课+志愿服务+座谈研讨”等为主的自选动作,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分专题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基层党员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增强“五个认同”。目前,各苏木镇、嘎查党组织累计开展党性教育80余场次。抓实专题教育培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学习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5期,培训1000余人次,实现全旗科级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各级英才、嘎查社区“两委”干部全覆盖。积极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在旗、苏木镇、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嘎查活动联合体8个,打造党性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厅4个,为全旗各领域党员提供体验式、互动式学习教育场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加强组织引领,激发民族团结凝聚力。建设“最强党支部”。按照政治功能强、队伍建设强、组织生活强、作用发挥强、群众工作强的创建标准,采取“处级领导包、苏木镇党政正职带、机关党组织书记联”的方式,全旗183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包联43个嘎查社区、155个教育等其他领域党支部,突出抓好对包联支部民族工作的指导,支部建设得到有效加强。细化“最强党支部”建设标准体系,将民族工作开展情况和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表现情况作为重要评定标准,评选出旗级“最强党支部”20个,命名旗级各领域最强党支部书记10名,逐步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成为民族工作战斗堡垒。培树“红色堡垒户”。将推进民族团结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以优化组织架构、提升治理效能为重点,从牧民党员中择优选树“红色堡垒户”138户、“边境堡垒户”30户,围绕牧业点、边境线、社会面合理布局,建立由嘎查“两委”成员、“红色堡垒户”、“边境堡垒户”构成的牧区网格员队伍,组织开展政策宣讲、便民服务、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构建了嘎查党组织引领示范、“红色堡垒户”辐射带动、“边境堡垒户”户户联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目前,嘎查级网格员累计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宣讲30余场次,及时排查解决群众困难60余件。培育“巴尔虎先锋”。坚持将各类人力资源和工作力量下沉到基层,实施“巴尔虎学子回归”行动,通过降低人才引进门槛,合理设置服务期限,创新专岗事业编制等方式,考录15名到嘎查任职大学生、32名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49名中小学校教师,目前,嘎查、社区、学校等领域党支部全部实现“一肩挑”,新一届嘎查社区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67%,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新一届苏木镇党委班子中全日制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52%,各项比例均较上届有显著提高,实现了“一嘎查一名大学生委员”“一社区一个大学生团队”“一苏木镇一个强有力的党委班子”“一学校一名懂教育工作的党支部书记”,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第十三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09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第十四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20_年8月27日至28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位高,立意深,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全国各族人民、全体中华儿女的热切期盼。一是以12个“必须”,全面总结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二是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形成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纲”,通过3个“必然要求”,深刻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三是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为什么要创新发展,怎样创新发展的问题。为什么要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改进过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保障各民族群众共同利益。怎样创新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物质与精神”的4个关系;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要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四是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把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重要工作载体,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全社会宣传教育。
第十五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坚定“一个信念”,树立“三个理念”,即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安全生产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对社会负责。每一次事故的警笛,都揪人心弦,每一次惨痛的事故,都给亲人心头留下永久的痛,安全生产牵动人心。安全生产,不仅仅关系自己,更多的是关系到你我他。
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真谛。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企业要做大做强,想寻求更大发展,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就必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着力凝聚共识,推动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认真实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及专项规划,抓好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
从总体形势来看,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相对比较稳定,但煤矿的安全工作依然严峻,距离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工作,将各项安全工作举措落到实处,务求实效,不断夯实管理,全面提高事故预防能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思想认识
近年来,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严,可以说,在当前形势下,安全是政治、是大局、是稳定、是和谐,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提高对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工作的认识,增强抓好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从发展惠及员工、维护员工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切实抓好安全工作。
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思想认识是关键,特别是基层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意识,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施工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或审批有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并按规定提取安全经费,保障安全设施的及时到位,切实解决安全技术问题。在日常工作当中,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逐步完善奖惩管理办法,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促使安全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三、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亲自组织完善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将责任目标和工作压力层层传递下去,直至每一名岗位员工,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建立完善奖惩约束机制,把责任目标落实情况与有效的考核、奖惩结合起来,严考核,硬兑现,促使责任由全员共担。
四、加大执行力度
抓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注重执行能力建设,严格按照中心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办事,养成尊重科学规律,反对违章蛮干的好习惯,养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执行制度一丝不苟、完成工作精益求精的好作风。同时,还要培养各级管理人员事事从严、事事过细的工作作风,敢于叫真章,善于抓细节,及时发现和堵塞安全的漏洞,识别和防范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风险,落实各项消减控制措施,强化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员工识险避险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树立安全工作“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时刻保持对各类风险和隐患保持高度警觉,筑起坚固的防范之墙,遏制一切事故的发生。
总之,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此,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全员参与,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抓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增强全员的安全环保意识,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思想转变,从而有力促进中心安全管理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第十六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要认真学习领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化对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
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制定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