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意识坚定&ldquo四种自信&rdquo-Do&ldquo两个维护&rdquo另一方面,我们的立场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四史心得体会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
关于四史心得体会篇1
学习四史,就是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传承红色基因,为了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历史。
学习四史就是要领悟和思考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概括地说,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98年来,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年、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8年的探索实践中得来的,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的自信是基于实践检验、人民选择、科学真理之上的具有深厚积淀和坚实根基的自信。
关于四史心得体会篇2
"今后,多组织一些这样的培训就好了。”两个小时的新疆四史视频教育讲座结束,从培训室陆续出来的机关员工不时有人这样说。
9月26日晚上21:00,机关支部组织部室员工观看新疆四史教育视频讲座,来自各部室的70余名员工通过讲座接受了教育。
虽然培训室里有点冷,培训时间有点长,但讲座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对新疆的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文化融合史有了正确的认识,对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有了明确的方向。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只有了解新疆“四史”,才会理解新疆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维护新疆各项政策方针,不断增强各民族的团结,共同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为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贡献力量。
新疆一直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更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五十六个民族在新疆全部都有,新疆不是哪个民族的,而是各族人民的。新疆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抵御外敌、共同发展进步、共同繁荣富强。“三个离不开”正是各族人民的真实写照。
新疆的每个人都要全力呵护我们的家园,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一心一意跟着党走,永不变心,牢固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思想。
关于四史心得体会篇3
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不忘来时路,坚定前行路,以史为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奋进。
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行动自觉。
很多时候,我们在读书学习历史课本的知识,或许能在课堂上熟悉明了、记忆深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当时倒背如流的知识便渐渐忘却了或者记得比较模糊了。
作为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公民,不断学习、不断记忆,这样才能将历史知识牢固记忆、掌握扎实。与身边的同事、家人交流历史文化的时候,将脑海中储备好的知识,迅速摘出来,娓娓道来,传递给身边的人更多准确全面、鲜活感人的历史故事。笔耕不辍,脚步不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让人充实快乐。
当观看一个历史剧时,我们能清楚此段历史的背景或者即将发展的脉络。每天学习“学习强国”软件,挑战答题时,好多选项都似准确,其实那便是我们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精确。也许,我们可以拿一个小册子,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史实或者新闻时事记录下来,每天反复去看,之后讲给我们的下一代人,让他们从小既能从绘图读本上学到知识,更能从家长的嘴中听到哲理故事、历史故事。正如历史学家常说,只有你拥有汪洋大海,你才能漂出一碗水,送给他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日日学习、日日积累,学党史、中国史,做到真学深学,学思并行、博闻强识。不断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用历史眼光看待时代的发展变化,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责任,这便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实质内涵。
关于四史心得体会篇4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因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地断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着力。
第一,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首要的是学习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
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
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等等。
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识点”,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
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包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
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
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以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第二,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就构成了“一部一部”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地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一个“高标准”。其“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史”中也有经验和教训。苏联在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这一体制没有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无法进行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G家解体。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
“四史”学习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就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必将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
第三,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我们的一种独特政治优势。
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等,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必须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历史精神就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第四,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
历史是连续的,不能简单地断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打通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
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会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人民军队史的言行。
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
历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当前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同时,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还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
关于四史心得体会篇5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因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地断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着力。
第一,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首要的是学习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
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
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等等。
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识点”,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
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包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
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
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以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第二,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就构成了“一部一部”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地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一个“高标准”。其“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史”中也有经验和教训。苏联在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这一体制没有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无法进行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G家解体。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
“四史”学习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就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必将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
第三,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我们的一种独特政治优势。
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等,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必须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历史精神就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第四,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
历史是连续的,不能简单地断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打通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
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会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人民军队史的言行。
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
历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当前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同时,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还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
关于四史心得体会篇6
近日,学校党支部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了自治区党委6月3日召开的教育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张春贤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了“争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的要求,特别强调广大教师要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重点,突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走具有新疆特色的教育事业发展路子,为建设教育强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怎样才能做一名具有新疆特色的老师呢?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要做一名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首先要了解新疆、热爱新疆。在新疆,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理念非常重要。我们教师要自觉承担起反分裂反渗透的职责任务;为学生树立榜样、为社会树立标杆,用一个个“微行动”教育感染学生、带动影响身边的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品德课、班队会课等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将反分裂反渗透教育贯穿始终,实现集中教育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反分裂反渗透的自觉性。
要做一名具有新疆特色的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好学生。
要做一名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其次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师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关键。“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造就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只有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学生。
要做一名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师首先是思想者。授业,也不易。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积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化。教师光有知识是不行的。他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更符合时代需要。
教育是解决新疆问题的治本之策,我们要了解新疆教育的特殊性,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与少数民族师生、家长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互相帮助,牢记自己的身份和神圣职责,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去。
关于四史心得体会篇7
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和传统的荣辱观弃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教育,帮助人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道德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表现。社会流行错误的荣辱观念,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风格和谐的社会秩序。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教育,促进社会风气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通过社会舆论和每个人的道德实践,用社会主义荣誉感和耻辱感评价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履行义务,形成新的道德自觉。我们通过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更加明确地以爱祖国、服务人民为最高荣誉。
第一,要实现利国利民。一般来说,荣誉和屈辱的评价以社会道德为基准,受到肯定赞美的道德行为是荣誉,受到否定和谴责的道德行为是耻辱。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是最高利益,符合这一根本利益,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行为,是道德行为。爱祖国,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最高的荣誉。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坚持利国利民,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者,必须得到人民的赞赏和尊重肯定和赞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必须坚持统一我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自 我价值的基础, 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表现。一个人离开的话。
了社会价值, 离开人生对社会的贡献、 责任, 就谈不上人生自 我价值。 只有把个人的全部聪明才智运用到社会奋斗之中, 造福于人类, 创造人类的社会价值, 才能实现自 我的人生价值。
第二, 要做到知荣知耻。 现实生活中, 荣耻共存, 有荣必有耻,有耻必有荣。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就要让人们明确地认识到什么是荣、 什么是耻。 人们总是喜欢荣誉、 追求荣誉, 而美好的东西总是与丑陋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荣誉也总是与耻辱相联系而产生的。 知道何为荣固然重要, 知道何为耻更是难得。 孔子早就提出行己有耻的思想, 认为人不可无耻。 知耻者, 就能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过失,避免再步后尘, 从而走出耻辱的阴影;知耻者, 就能激发起进取心,争取荣誉。 所以说, 知耻者近乎勇, 有了耻辱心, 就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 保持人格尊严, 就能产生自 制力, 知道什么事情可做, 什么事情不可做。
第三, 要做到明理明法。 剥削阶级的荣辱观以个人利益至上, 以个人得失为准绳, 以个人主义为基础, 他们把个人功名利禄作为最高荣誉, 一切为了个人的目 的, 甚至不惜违法。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此相反, 认为荣辱与社会利益相一致, 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必须合理又合法, 不能与社会的公众利益相悖。 因此,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实质上就是要求社会成员 明理明法。 只有明法、 知法、 守法, 才能在社会中严格自 律。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创造性地继承传统荣辱观教育的精髓, 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体系,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对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 要建立社会舆论平台。 一般来说, 社会舆论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荣辱, 社会大众就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荣辱观。 社会主义坚持什么, 反对什么, 是旗帜鲜明的。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必须大力宣扬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 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 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教育人和影响人。 荣辱的核心是道德问题, 要大力开展爱国、 守法、 诚信、 知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文化素质, 提高明辨是非和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 要建立道德实践平台。 道德的实践是人类精神和行为的自 律。 人的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他律向自 律发展。 社会公民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完善自 身的品德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在要求。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要把社会主义关于荣辱的价值判断, 渗透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渗透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社会公民具体的道德实践, 深化对道德品质、 价值判断标准的内省式认识和全面理解,使其道德品质在不断自 我体悟中发展, 确立道德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从而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荣辱意识。
第五, 建立学校教育平台。 接受学校教育是社会公民成长的重要阶段,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引导社会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形成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就必须把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判断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 渗透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当中。 要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价值观念渗透到课程的学习 中, 让青少年在知识的海洋中摄取营养, 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从而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念。
关于四史心得体会篇8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可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激发斗争精神,肩负起责任和担当。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我们在“四史”学习中反思自己,把工作摆进去、把责任摆进去,从而推动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而把学习着重落实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学“四史”以守初心。通过学习“四史”,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巩固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使之入脑入心,深植于骨血。只有深入学习“四史”才能认识到为什么中国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是无数有信仰的共产党人站了出来,在斗争中成长,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创造了非凡而伟大的历史。只有通过重温那段血泪史,奋斗史才能更深层次的思考共产党一直以来的初心,共产党人永远守护的信仰,从而给自己的补足精神之钙,筑牢党性之魂。现在的我们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更要强化党性修养,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学“四史”以激斗志。在那个无比动荡的年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中国。我们党为了救中国而成立,自成立以来,一路艰辛,充满着血雨腥风,但是无数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了信念为了人民不懈的奋斗和拼搏,最终成立了新中国使人民站了起来。之后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探索,不怕失败,终于摸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富了起来。伴随着深化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这一条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康庄大道,前面充满着未知,只有要一步步的探索才能前行,前方充满着荆棘,只有靠坚定的斗争精神才能使我们社会主义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通过学习“四史”来激发自己的斗争精神,无论将来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都绝不做软骨头,坚持奋战,勇于斗争。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坚持奋斗。
学“四史”以勇担责。“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在动荡的年代,无数有理想的青年人先醒悟过来,并扛起了救中国的重担,在改革开放中,无数的青年人挥洒着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建设新中国。进入新时代,更是要靠无数的青年人肩负起强国圆梦的使命。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迅速席卷全球,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无数的有责任、有担当的共产党人站了出来,挡在群众的前面,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的逆行,保护群众的人身安全。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通过回顾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从而反思自己所应肩负起的责任和使命,将个人才华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有机结合,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