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双减政策心得体会【6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07 11:10:1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ldquo&ldquo双重减法&rdquo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沉重的家庭作业负担和课后培训负担。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_双减政策心得体会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20_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的出台可谓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困扰多年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保障。在全社会普遍叫好的同时,我们也为多出的空闲时光而困惑,该如何利用呢?正当我们不知所措时,学校下发的“5A亲子课程”及时给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下面就“双减”政策实施后,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谈谈几点感悟:

  一、陪伴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过去,陪伴孩子最多的时光是在往返各种辅导班的路上,一路的奔波错过了与孩子们交流的时光,在每天都“快点”的催促中渐行渐远。而“双减”政策之后,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多,每天晚饭后我们利用散步时间和孩子谈心,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她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坚持亲子阅读,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亲子共读最幸福的时光。记得在读《让我陪你重返狼群》这本书时,原本说好是我们一起读的,可孩子利用课余时间,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把书读完了,还绘声绘色的向我剧透书本里中的精彩情节。有时我们还会分角色阅读。比如读《夏洛的网》时,孩子的角色是蜘蛛夏洛,我就扮演小猪威尔白。孩子每次在朗读的时候,总是声情并茂。特别在非常感动的故事情节,看出她的眼眶有些湿润。因为蜘蛛夏洛在最关键的时刻用它的大爱拯救了小猪。在夏洛的身上让孩子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什么是最真挚的友谊!亲子共读的时光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心灵的成长和震撼。孩子也在书籍的滋养下越来越可爱,懂事,乖巧……

  三、坚持体育锻炼,磨炼孩子坚强的意志。

  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对孩子的学习也至关重要。暑假中,我们每天带孩子在小区晨跑,通过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孩子的体能和体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了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体育精神,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凡是有中国运动员的比赛,我们几乎都会陪孩子观看,想让孩子通过奥运比赛,了解每一个运动员背后艰辛的付出,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奥运精神,什么是中国精神,同时也希望孩子能以奥运健儿们为榜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成为孩子的旅伴。

  这个国庆假期我们陪孩子来到金寨县,在满是草木清香的大山中穿行,陪孩子听流水潺潺,看层林尽染……通过远行促进孩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探寻多彩丰富的人生。

  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一条很长的路,家庭教育也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借“双减”政策的东风,在学业压力大幅减轻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孩子必将走得更远、更高。

第二篇: 20_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

  一、备课

  要减负学生更需抓实备课,提高备课精度,注重实效。物理组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不仅增加了授课知识点的分层,也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在哪个环节可以进行展示的的集备,充分将学生主体落实,时时不忘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课堂教学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投入度,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思想,课上引入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和学习材料,从事例和材料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实践转化和综合应用。

  2.充分利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当堂学、当堂测、当日清。做优课后解惑服务,让疑惑的及时消化,让消化的及时巩固,不留疑惑至明日。

  3.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建立,强调从“做中学”获取知识,将实验室搬进了课堂,将实验仪器放在教室内,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实验,利用实验解惑遇到的困难,注重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业原来每天15分钟,而现在不留作业。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没有放松,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更好有针对性的提升能力,让他们关注科技的魅力,教育他们成为一名关心国家、服务社会的人才。有效的减负,价值的高效,为国育才,强国有我。

第三篇: 20_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最近的“双减”政策落地,这次国家出手,动了真格,影响不可谓不大。

  作为一个初三学生的妈妈和一个初二学生的姨妈,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校外培训机构和一对一辅导都无法实现了。

  外甥女在我们这个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培训圈,被家长们称为“妖学圈”的一家大型培训机构进行数学和物理的学习。因为“双减”政策不允许在周末和节假日、寒暑假进行培训,机构将时间调整到了周一到周五晚上,有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因为上课时间与学校放学时间冲突,另外外甥女喜欢的任课老师都被裁员,最后放弃了培训,申请了退费。所幸没多久退款就到帐了,据说全国各地好多家长屯了课,结果无法拿到退款,损失惨重。

  我闺女初三了,中考即将到来,课程多作业多,百分之五十的普高录取率让家长焦虑,学校是很负责的,安排了免费的晚自习和周末辅导,原本打算周末请人查漏补缺辅导一下的,也因为没有时间只好放弃。

  这些变化对我们家长的心态确实有影响,连我这么淡定的都有点迷茫了,可是,无意中在省图书馆看到的这本书让我释然了。

  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美国天普大学心理学博士,有二十年多年的中小学教育经验。她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她的经历和收获,我深感认同,摘录如下。

  我们有没有教孩子更重要的生活教训,如挫折承受力,如何处理焦虑,如何感恩?

  我们有没有讨论过,每个人都各有恩赐,拿爬树的能力去评价一条鱼是合逻辑的?

  我们有没有让孩子看到,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完美,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如何谦虚地待人接物,比代数方程式和经济理论还重要?

  我们有没有帮孩子学以致用,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为一生旺盛的求知欲打下基础?

  我们成长的过程谁没有一路坎坷?谁是出生到现在学业一帆,事业、家庭、健康全都是一路绿灯一路凯歌?

  生活中,多少父母总有错觉,以为让孩子永远成功,才会走向更高的成就?他们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经历任何失败,却忘记了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胜败乃兵家常事,错失了通过失败和挫折来锻炼孩子的良机,以至于孩子将来被扑面而来的失败打个措手不及,有机会经历失败,才能增强对挫折的免疫力,学习过“输”,将来才能“输得起”。只有这样,不论孩子选择去哪里的高中、大学,学什么专业、将来做什么工作,和谁生活在一起,我们做父母的都尽可放心,不论生活如何风云变幻,孩子都会从容应对。事实证明,走得最远的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一学就会的学生,而是那些智力中上但遇到困难不放弃、最有恒心的学生。

  智力,归根结底是综合自己所有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的因素大多数是智力测试显示不出来的。每位孩子的天分需要最了解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帮他们去发掘,千万别把责任寄托在任何考试上。孩子像雪花、树叶,各不相同,不必去羡慕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亮点。没有我们的爱和接纳,孩子很难去接纳并尊重自己,那安全感一一健康自我的基石,也就很难建起了。

  青少年在了解自己、了解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充满着幻想、尝试和错误,很多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逐步发现如果不照顾好自己的精神健康,“成功”就根本不存在。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后,他们摸索着如何去平衡,如减低表现的压力、避免课业和活动过重、找到自己的兴趣、保留放松时间和全家相处时间等。

  相似的智力下,对自己情绪调控力强的孩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发生冲突时头脑保持客观冷静,困难压力下不失信心与目标,更快乐。相反,缺乏积极的自我概念,一有压力就紧张,冲突时容易冲动,或表达能力弱,都会给孩子在学校及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造成负面影响,不良情绪还常常影响到身体健康,这些学生经常抱怨头疼,肚子疼等,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任何生理原因。

  综上,我的感悟是,初中像分水岭,是孩子通往独立最重要的转折和过渡期,因此应给他们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智商、情商、逆商,还可以加上财商,成绩和分数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名牌大学也不是唯一的成功道路。多陪伴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孩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比什么都重要。

第四篇: 20_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谈教育无法绕过考试,中考、高考固然重要,但如何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健康、善良、成熟、正直的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和挑战,对家庭和国家作出贡献,才是家长和教育者们更应反思的命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在校外培训机构中形成的。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才能减少绝大多数学生的补课需求,进而推动“双减”的真正落地。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主体是老师,绝大多数的老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不计名利,寒来暑往,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长大后,对他们当年的老师心存感激,学校课堂发生的点点滴滴成了师生共同的美好回忆。但我们也痛心的看到,个别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外补课牟取私利,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失守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双减”政策下,这样的不良现象会得到严肃处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科学布置家庭作业,巩固当日所学,同时又具有开放性、拓展性和应用性,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具有选择性,这样不仅不会增加学生负担,还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机。优秀的教师不会布置太多的作业,通过“刷题”提高学业成绩;优秀的作业一定是用心设计的,是一种巧妙的师生信息交流途径。

  坚守学校教育阵地,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言行背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有的家长不投入时间陪孩子成长,却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盲目跟风攀比上,孩子成绩稍微下降,不与孩子和老师一起分析原因,马上想到的就是补课,一掷万金,仿佛我花钱了,我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了。

  家长的焦虑情绪来自教育的谎言,来自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宣传,来自社交软件里的小道消息,来自对子女发展空间的错误定位,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者一个老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规范培训机构的行为,另一方面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和优质发展,同时要办好家长学校和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从而形成减负共识。

第五篇: 20_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实行,孩子在家的时间充裕了,怎么安排?“双减”政策后,怎样让自己的孩子脱颖而出?“双减”政策后,对家长有什么影响?充分思考之后,我竟心生欢喜,其实,这样的政策让家长的角色回归,家长更像家长了。但同时,也需要家长做一些调整。

  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虽说现在有课后延迟服务,但是下班后就要全心全意照顾好孩子了。不像以前有课外班的时候,孩子下课就七八点钟了,有些家长把孩子送进课外班继续忙工作了,或者去见见好友,逛逛商场。现在不仅没有课外班了,家庭作业负担也减轻了,回家后孩子基本没有家庭作业了,空余时间变多了。这段时间怎样学习?做些什么呢?尤其是小学生自律性还不是很强,还不能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更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了。这就要求家长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社交,留出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二、学点教育理论

  培养孩子和谐全面发展,不只是关注学习成绩,需要家长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孩子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沟通,形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既听从家长的教导又有自己的主见。建议家长多读一些教育书籍,像《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等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育儿能力。家长要从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

  三、建设学习型的家庭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都将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底色。家长要重视学习型家庭建设,陪孩子一起解锁生活新技能,陪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参加到家庭建设中来,让孩子感觉到整个家庭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力量。家长要善于学习,不断学习,言传身教,让学习能力在生活中落地生根。

  四、跟老师联系更加紧密

  以往,家长通过看孩子的试卷和辅导作业,可以了解到更多孩子的学习情况反馈,“双减”政策之后,孩子的作业都是在学校完成的,家长了解孩子学习上问题的机会减少了。哪部分的知识点暂时还没有掌握?还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只有跟老师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老师一起制定帮扶方案,才可以在家里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指导。

第六篇: 20_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从“两个大计”的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健康成长,事关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确保“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我校特制定了松山区第四中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对《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对学校“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的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双减”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还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开设课后延时服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从内容可以看出,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接受更全面、更健康的教育,减轻家长的压力,提升教育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作为一线教师,为了更好地贯彻“双减”政策,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更新教育理念。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双减”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切实提升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才能用新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新的经验方法。

  第二,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能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还要聚焦“双减”,加大力度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类型,助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让学生体会课堂学习的乐趣。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们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深度钻研教材、精准聚焦目标、巧妙设计活动、科学合理实施、理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第四,提高作业水平,提升作业质量。“双减”政策要求教师一定要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让学生的作业在完成中有一定的获得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时时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学这一条“知行合一”的行动研究的道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会调整改进提升。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与反思,乐于分享。只有这样,“双减”政策下的教师才会有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教育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推荐阅读:

警务辅助人员教育整顿心得体会【六篇】

习近平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心得【九篇】

警务辅助人员教育整顿英模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企业安全培训心得体会安全心得体会【三篇】

心得体会部队车辆交通事故心得体会-交通事故心得体会

关于大学生如何做到两个维护心得【三篇】

标签: 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