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心得体会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07 13:34:1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座谈会是由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非结构化的自然方式对一小群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心得体会

  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期间,深入学校、农户和田间地头,实地了解攻贫攻坚工作情况,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总书记的句句嘱托中,充分体现了人民领袖的赤子之心和为民情怀,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深深感受到他对巴渝大地的殷殷牵挂、对困难群众的亲切关怀、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当前我县脱贫摘帽已经省级验收通过,但从前段时间省上反馈的意见来看,我县脱贫攻坚还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村特别是我局帮扶村存在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群众脱贫长效机制不健全,个别帮扶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依然存在。当前,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加要坚定信心,把工作做好。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提高政治站位,认真领会讲话精神。精准扶贫是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自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来源于习近平早期的知青经历和丰富的从政实践,也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和新时代的发展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因此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时候,要用心去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做,真正的去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二、聚焦脱贫标准,深入查找存在问题。面对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聚焦脱贫标准,坚持精准方略,深入查摆我局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注重减贫进度的同时,更要注重脱贫质量,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相结合,更加注重精神扶贫,将扶贫与扶心、扶智与扶志紧密联系在一起,补短板、抓重点、强弱项,解决好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问题;坚持“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相结合,更加注重“造血”式扶贫,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和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采取扎实有效的举措,增强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信心,充分激发群众的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挖掘可持续发展潜力,防止出现返贫情况,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三、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完成帮扶任务。作为单位分管脱贫攻坚工作责任人,我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能源部门特点,切实抓好各项帮扶工作任务落实,协助抓好大户村光伏电站建设,督促干部职工认真履行帮扶责任,积极措办为民实事。积极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对全村贫困户安全饮水、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做到不漏户、不漏人;指导帮扶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农村“三大革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心得体会

  4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共产党人面向世界的铮铮誓言和郑重承诺——到20_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聚焦问题,就难点议对策,恰如习近平总书记记所说,这个会不是清谈会,而是冲着问题来的,是要实打实地研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

  到20_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要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着力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总书记记翻山越岭、“换了三种交通工具”要看的是“两不愁三保障”;

  总书记记“自20_年以来亲自主持召开的第六场以脱贫为主题的跨省座谈会”要谈的也是“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脱贫攻坚战要大获全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就必须严把脱贫标准。

  “两不愁三保障”直接关系着民生,民生直接关系着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

  改善民生、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两不愁三保障”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缺衣、少食、居住条件差等问题困扰了中国五千年,终于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机会得到解决,甚至医疗、教育也有机会得到保障,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共产党人,我们就要竭尽所能,拿出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完成好这一历史使命。

  做好“两不愁三保障”,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比如在座谈会上,石柱县县委书记蹇泽西就向总书记记报告,石柱县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有三大瓶颈: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所以,要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关键还得靠干部作风。一方面要在“真”字上下功夫,不能见了问题“假解决”、见了难处“绕着走”,“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另一方面要在“勇”字上下功夫,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要舍得下大力气、吃大苦。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尤其需要精准发力,务实推进,实干求实效。“两不愁三保障”进一步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认识和历史担当精神。六次脱贫主题座谈会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记一直都在强调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同时亲力亲为经常深入寻常百姓家嘘寒问暖,则完全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政为民砥砺前行的伟大形象。

  越是到了最后关头,越不能松劲;越是到了艰难时刻,越要扛下挺住。广大扶贫干部应咬紧牙关,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进一步查漏补缺,把“短板”补得更牢固,把弱项筑得更稳固,切实不辱使命,带动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如期脱贫,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

推荐阅读:

政法队伍政治轮训心得体会

“三讲三整顿”专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心得感悟

2023年度普法工作总结

肃清流毒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