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让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所以要认真对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学习。引领财经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再次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担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十九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并对提高就业质量、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工作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为做好新时代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高质量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一、坚持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民福利不断提升,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解决了在世界范围内最难的就业问题,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承担着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和执法保障的作用,关系到劳动者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乎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责任重大,使命艰巨。必须坚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为衡量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劳动保障监察全部工作之中,把广大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加以实现。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和新的举措。十八大以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每年查处30余万件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案件,切实维护了广大劳动者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权益。劳动保障监察基本制度已经建立,工作体系日趋完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源头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成效明显。但是仍然存在执法方式和手段创新不够、执法能力不足、保障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对劳动者美好生活需要不能很好实现等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以及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差异较大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入思考新时代新使命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影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破解劳动保障监察事业发展难题的新思路新举措,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劳动保障监察几年来为广大农民工解决了大量的欠薪问题,就是抓住了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工的关怀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和劳动报酬权益。贯彻十九大精神,就要进一步有效推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突出治理重点,确保治理欠薪问题的制度措施落实落地,监管责任落实到位,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锲而不舍地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同时,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的制度机制,创新管理和执法方式,在深化供给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加强执法服务,健全高效便捷的劳动者举报投诉联动处理机制和预警机制,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积极探索适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点的审慎监管模式。充分运用网络和信息手段,建设智慧监察,提高监察执法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对各地分类指导,通过政策指导、执法协作、考核评估等形式缩小区域间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协同发展。
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新时代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劳动保障监察承担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行政执法职能,在制止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具有定纷止争、维护公正、促进和谐的权威地位。在新时代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解劳动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发挥好法治的经济发展助推器、社会运行调节器作用。为适应和满足劳动者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劳动者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生活,必须加大立法和执法工作力度。一是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突出监察综合执法职能,优化执法资源,强化基层执法,加强执法保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执法体制;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监察执法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三是加大对违法问题治理力度,将诚信评价、社会公布、信用协同监管、联合惩戒等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行政司法联动,保持对恶意欠薪行为依法严惩的高压态势;四是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立法,坚持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将保障劳动者权益有效的制度以立法形式体现并不断加以完善,切实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在保障民权、化解民忧、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五是建设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监察员队伍,注重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准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要在做实上下功夫。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理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劳动保障监察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落实。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与谋划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明确完成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要突出重点,在已有成果基础上,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三是要强化风险意识,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四是要立足当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完成今年确立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打好岁末年初治欠保支攻坚战。
新时代当有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者肩负神圣使命,必须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不懈的努力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证广大劳动者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心尽责为群众化解难题,将心比心体恤民情,努力以新作为推动新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实践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着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努力,近40年来从未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以人民为中心置于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是进一步弘扬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更是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发扬群众路线的真谛和精髓,不断完善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党宣言》指出,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回答了“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这一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彰显了党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和感情。发展的主体是人民。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过去,我们强调比较多的是调动人民的积极性。现在,还应该更多强调人民的创造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创造,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能创造今天的发展奇迹。在新时代的进程中,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打造“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以新作为推动新发展
把握住“人民群众最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就是最需要改进的工作领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体现在治国理政理念上,而且要转化为施政的具体举措。这就要求我们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础上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应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依靠人民群众共同努力”,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发展经验,不断提炼升华,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注重协同性和联动性,统筹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发展的平衡问题,注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如,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速度全球第一,仍然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就是顶层设计与人民群众创造相结合的典范。由此可见,把顶层设计与人民群众创新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改革举措真正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举措,都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建议》突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建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