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本论》心得体会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08 12:27:3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习《资本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资本论》心得体会

  再一次拜读《资本论》这本经典经济论著,温故而知新,给人启迪,给人震撼。马克思用最通俗语句和严密科学逻辑,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政治经济学里念。运用了几乎涵概了当时社会各领域最新科学知识,既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两大宏观领域几乎所有科学知识。详细广泛研究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可以考证各种现象,并创造性阐明了未来时代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资本论》的体系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它的结构是“科学的辉煌成就”。《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研究的基础,以资本作为研究的主体,以剩余价值作为研究的中心,以资本内在矛盾发展作为研究的主线,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作为研究的目的。在抽象范畴上升到具体范畴的科学叙述方法的指导下,整个理论体系通过矛盾形态演化、范畴演进和规律转化,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殊的社会历史性质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开篇时指出;“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结构的概括和说明。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实际上这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论证和生动体现,即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著。《资本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资本论》问世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必读书目。而且得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承认。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_年12月21日发表的文章《共产主义后的马克思》,文章中承认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影响力。文章中一些论断还是客观的,给人启发的。文章讲到了1999年,BBC评选“千年伟人”,卡尔?马克思名列榜首,而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则分列二、三、四名,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位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尊重。”文章明确指出:“马克思在许多方面都是正确的:比如资本主义的许多问题、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思想的方式等。马克思很有先见之明。

  学习《资本论》心得体会

  第一次接触《资本论》的有关知识是在大学,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上,当时记得最深的就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但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美英的资本主义制度真正区别并不是那么清楚。时隔30余年,在世界观、价值观得逐渐形成,思维方法、理解能力不断成熟的今天,再次来到省委党校学习陈家伍老师讲解的《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时代意义》后,精神得到了全新的洗礼,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充满了崇敬,也真正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真正内涵。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充分体现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批判继承中,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自己的三个重要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哲学是基础,是人类的智慧之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资本论》三大崭新的因素是:剩余价值、劳动二重说、工资的本质。在《资本论》这部巨著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得到了集中的表现。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作了深刻分析,使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根本的革命,并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展示了马克思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的信念和信仰。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资本论》之所以能够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就在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的运用。《资本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的统一,马克思将辩证法作为其逻辑和认识论的灵魂,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对一种具体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和一门具体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使辩证法哲学得到充分而严格的验证,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二、《资本论》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教科书

  《资本论》中没有商品经济概念,但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概念;《资本论》中没有市场经济的概念,但有交换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的概念。我感叹马克思的前瞻性,在140多年前,他已经看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和规律,他用最简单的叙述方法“使最枯燥无味的经济问题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至今他提出的十大基本理论仍然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科学先进的指导作用。

  《资本论》一个提出了十大基本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借贷资本和信用理论、地租理论和收入理论。时隔140年后的今天,《资本论》在理论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仍然熠熠生辉。《资本论》虽然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规律的研究,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殊规律,但同时又阐明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诸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价格运动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等,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论》蕴涵的关于金融、管理、财政、贸易、产权等方面的思想观点是当今发展马克思主义应用经济学的基础和出发点。《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交换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及其阶级利益关系的分析当中蕴含的利益关系学说,对于我们今天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状况、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性发展和完善都具有重大借鉴价值。这部倾注着马克思40年心血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不仅在思想理论上,而且在社会实践上,对全世界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三、《资本论》指示中国经济前进的方向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其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部分经济学者把西方经济学奉为圭臬,顶礼膜拜,用这些理论治理国家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却被束之高阁。不可否认,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由经济乱象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蒜你狠、姜你军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毒奶粉、注水肉等层出不穷,触目惊心,而油价乱涨、房价高企几乎就没有个尽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难道真的要靠资本家的身体里也流上“道德的血液”?还是寄希望于他们的良心发现?这些难道都只是道德因素?一切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对这些问题,国内的各路经济学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和应对方案。但是,由于流派之别,左右之争,众多专家对同一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往往南辕北辙。而且假设太多,只是就现象说现象,几乎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甚至有些就是在忽悠,没有一点实质意义。这次重读《资本论》对我认识某些问题的本质,反倒能够起到一种拨云见日、正本清源的作用。在我看来,资本天生是逐利的,它没有底线,只为实现利益,即便资本家的慈善也必然是从另一处的剥削而来。由于国家法律和制度对资本缺乏制约,特别是对资本与权力的勾结无法阻断,再加上人性中的自私与贪婪,我认为这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资本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理论武器,它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最丰富、最深刻、最成熟、最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集大成者。它长达三卷,有205万字,厚3000页,是一部将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严肃的学术著作。虽然,它写于一个半世纪以前,之后资本主义也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完善和发展,期望以它来回答和解决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一切问题,也是不现实的。但是,以我的浅陋,我也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为社会中大多数的人说话的,它至少可以带给我们一个看待问题的角度,那就是从工人、农民这些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制定政策,而不是资本家的、权贵的角度,而不用老是被那些所谓的专家的所忽悠。也许此时,已经到了我们重新捡起《资本论》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它从各式的报告中,从大学生的课本里请出来,在某些层面上进行应用,进行反思。至少在反思我们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它放松一下已经被资本主义经济学禁锢的大脑,开阔一下视野,丰富一下思维,也许在不经意间,我们能够发现很多。最后,我想说的是,《资本论》最重要的是,交给我们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社会背后所隐藏的真相,从而成为指导我们经济发展的的思想,为我们中国经济的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指出一条道路。

  学习《资本论》心得体会

  再一次拜读《资本论》这本经典经济论著,温故而知新,给人启迪,给人震撼。马克思用最通俗语句和严密科学逻辑,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政治经济学里念。运用了几乎涵概了当时社会各领域最新科学知识,既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两大宏观领域几乎所有科学知识。详细广泛研究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可以考证各种现象,并创造性阐明了未来时代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资本论》的体系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它的结构是“科学的辉煌成就”。《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研究的基础,以资本作为研究的主体,以剩余价值作为研究的中心,以资本内在矛盾发展作为研究的主线,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作为研究的目的。在抽象范畴上升到具体范畴的科学叙述方法的指导下,整个理论体系通过矛盾形态演化、范畴演进和规律转化,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殊的社会历史性质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开篇时指出;“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结构的概括和说明。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实际上这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论证和生动体现,即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著。《资本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资本论》问世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必读书目。而且得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承认。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_年12月21日发表的文章《共产主义后的马克思》,文章中承认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影响力。文章中一些论断还是客观的,给人启发的。文章讲到了1999年,BBC评选“千年伟人”,卡尔?马克思名列榜首,而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则分列二、三、四名,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位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尊重。”文章明确指出:“马克思在许多方面都是正确的:比如资本主义的许多问题、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思想的方式等。马克思很有先见之明。”他的许多假设、分析的特点和思维习惯在西方思想界甚至更大的领域都广为流传。”由此,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伟大。

  《资本论》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当今世界的形势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它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今天的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获得全人类的意义,他不仅为19世纪的人类所拥有,为20世纪的人类所重视,而且,作为人类的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在以后人类各个世纪中,它都将被继承、被发扬光大。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过程中,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要切实掌握、深刻领会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又要运用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理来指导我们今天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征程。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新时代,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学说,使马克思种下的理论之树永葆长青。

推荐阅读: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心得体会(公安机关)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参观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重要讲话心得体会最新

2023以案促改个人心得体会

《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心得体会

学习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标签: 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