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工作也能不同的体会,以下就是来自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的工作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的工作随笔【第一篇】:驻村干部心得体会
驻村工作近半年来,在组长的带领与指导下,驻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与改变了认识,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驻村”首先是“驻”,只有静下心驻下来,才能有时间去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贫困的原因,从而制定对策,帮助解决问题,驻村干部心得体会。自治区、地委、县委
、县政府要求住在村里,工作在村,就是要求我们能够认真驻下来。驻下来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切实帮助所驻村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引导、组织群众脱贫致富,改变村容村貌。要做好这些,只靠“驻下来”是不行的,很大程度上还要靠“跑出去”。例如,呈报项目,请技术人员指导工作等,都需要跑出去才能办得到,有时跑一次两次不行,还需要跑三次四次。有时虽徒劳无功,但是,本人以为,这样的“跑”是必要的,不去跑一跑,有些事就没法办成,驻村工作就要打折扣。因此,该跑的时候,也要舍得花时间、花力气去跑。
二、克服困难,深入群众,在工作生活上迅速进入角色,取得群众信任
1、克服困难,融入驻村工作组。驻村工作后才真正感受到县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和环境的截然不同,为尽快融入工作组,融入基层工作,进入新角色,我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克服交通不便、饮食习惯不方便等问题。
2、调查研究,提出规划。驻村工作后,我们工作组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积极走访村里的老党员、村民代表、困难户、生产大户。调查了解村里的农牧业发展情况、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与村劳动力情况等内容。理清工作思路,拟定出村发展规划,提交村两委讨论。
3、真情投入,取得群众信任。赢得民心,是驻村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实实在在为农牧民办实事,解难题,全心全意帮助他们,真情投入,才能取得群众和村两委的信任。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
1、搞好团结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保证,也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必要条件。从整个行政村的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自然村得失,着眼于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辜负广大村民的希望。不仅如此我还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到其他发展较好的、战斗力较强的乡镇村调研,使他们更为深刻的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庄,都与村两委团结,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分不开的,团结和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
2、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 核心作用。过去的bb村,村务绝大部分都由村支书一人说了算,既无法充分听取群众的声音,做到集思广益,而且容易引发矛盾。彻底改变原有的决策方式是当务之急,经过村委会的讨论,决定今后的村务研究由村书记牵头组织,全体村委参加,各抒已见,当意见出现分歧,无法统一时,再交由党支部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在今年的特大暴雨时,党组织表现出了巨大的核心力。bb遭受几十年以来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经济损失达十万,bb村所属四个自然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以马子坑自然村损失最惨重,占全村经济损失的60%。当时村民的屋子多数土砖结构,经受不了长时间的雨水浸泡,多户村民的房屋出现倒塌,幸好组织得力,在马子坑上游的小水库快要决堤时,市委领导,学领导,aa镇政府领导,村委干部决定新开凿泄洪口,才保住了小水库,拯救了马子坑全部民房。此次瀑雨,村民的有序疏散,排险队的快速组成,都与村两委团结,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分不开的,在积极组织村民生产自救的同时,我们还发放了二仟余元慰问金,心得体会,驻村干部心得体会。当钱送到受灾村民手上时,很多村民都热泪盈眶,齐声说感谢政府感谢村委。当考验来临的时候,村两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为民办实事落实到了实处。
3、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培养骨干人才。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治本之策。在驻村任职期间,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发展入党积极分子,把优秀青年农民培养入党,努力改善党员学历、年龄结构;另一方面努力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也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组干部,推动自然村的经济发展。在这半年来我们召开了三次党员大会,发展了二名积极分子。在注重培训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青年农民的同时,对于村组干部,考虑到他们在农村农业工作的第一线,工作条件艰苦,我们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进一步调动他们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的工作随笔【第二篇】:双脚踩出幸福路
朋友打了几次电话给我,约我到简阳市镇金镇南山坳村。
朋友所在的南山坳村位于简阳市镇金镇正北方向,是镇金镇16个行政村中,离简阳县城最近的一个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85户人家,1352个人。
南山坳村在集体化时期和土地承包下户初期,广泛种植棉花,大量的消耗农药,以至于大量的农药残留物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各种腿脚残疾,慢性病怪病层出不穷,一度成了的癌症高发区。
由于交通条件落后,经济不发达,等诸多因素制约,南山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有男莫留南山坳、有女莫嫁南山坳”成了当地的共识,因为穷怕了,有女儿的人家都远嫁他乡,有儿子的也入赘到了外地,朋友的两个儿子就是在双流上的门,说起子女都不在身边,朋友也是一脸的无奈,“贫穷家庭百事哀”,苦了自己,再也不能苦了儿子孙子啊。
从龙门桥往南山坳二社出发(村民俗称北干道),途中要经过一段长约5里曲折狭窄的碎石路,说是碎石路,其实就是机耕道,汽车一碾就是一个坑,驾驶技术不好的不是撞了底盘,就是冲到庄稼地里,很多外来的车辆都叫这段路为“鬼见愁”。
一路颠簸,2。7公里的碎石路,竟然用了足足15分钟时间,刚要拐上水泥路,朋友却叫停了车,他指着机耕道上一个穿雨靴行走的年轻人,兴奋的叫到“周主任,你又要到六社去走访哇”
年轻人回过头来,雨靴上沾满了黄黄的泥土,看来已经走了不少的山路。
朋友介绍,年轻人叫周刚,资阳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南山坳的驻村干部,今天他要到六社、七社去测量土地,推进村里的土地互换工作。
由于南山坳村境内硬化道路仅1。7公里,村内多处路段为断头路和机耕道,一遇到下雨天机动车根本无法通行,周刚要到社上走访调查,一般都选择翻山越岭,走小道。用他的话说就是坐车没有走路快,皮鞋变成泥鞋,那才是真正的接地气。
沉下来的驻村干部
周刚是20_年8月10号到的南山坳村。
刚来的时候,村民就议论开了,这驻村干部有啥好稀奇的?全国各地都有,无非是上面安排,到下面做个样子,时间一到,拍屁股走人,该升迁升迁,该回城还回城。
镇上给周刚安排了住宿,周刚委婉的拒绝了。
有人就说镇上都住不下来,就别指住在望穷眉穷眼的村上了,城头住惯了的人,怎么会住山沟沟喔。
正当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时候,周刚已经悄然住进了南山坳村七社孙文德的家里,简单得不能简单的行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用周刚的话说,他此刻已经是不打折扣的南山坳村人。
两个月的时间,周刚靠自己的一双脚,走遍了南山坳村的每一个角落,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留下了他沾满泥土的脚印,他边走边记,边听边记、边看边记、边问边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村子里哪家穷,穷到什么程度,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村子里哪儿需要整改,村子里哪儿存在什么问题,周刚都了然于胸,有些甚至比村民们还清楚。
有人说,驻村干部是漂在水面上的油,沉不下去的。周刚硬是用自己的一双脚,让自己沉了下去,两个多月时间,除了周末回家看看妻儿外,他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南山坳村,原本白皙的皮肤晒得黝黑发亮,人也瘦了几斤,妻子则说当驻村干部是最好的减肥良方,儿子则戏称他为“非洲黑娃”,说道皮肤黑,周刚还真的哭笑不得,在村子里走访,经常有人叫他爷爷,好些人都把他当做了老头。
80年代的干部
南山坳村村委办公室位于拗口盘山公路的一个坡地上,室内面积不超过六十平米,几年前上级单位为村里配送了一些办公桌椅和铁皮柜,由于找不到地方放置,又怕集体资产流失,村里只好把这些办公用品重重叠叠的堆放在办公室里,足足堆了两三米高,村委办公室也失去了办公的功能。村里也曾开会,讨论过办公室的问题,由于意见不统一,最终不了了之。周刚看到办公室里满屋积满灰尘,堆满杂物,心里极不是滋味,一个人花了一天的功夫,动了很多小脑筋,终于把办公室整理出来。
村子里,有部分村民没有什么文化,又想学习先进的养殖方法。
周刚知道后,亲自把闲置已久的图书室整理出来,经过分门别类的摆放后,图书室焕然一新。平时闲散的村民们也乐意到图书室翻翻书,学习一些文化知识。
令周刚意外的是图书室的开放,也吸引了学生们的关注。有一个小学生每周都要借阅好几本有关养殖方面的书,后来才知道他的父亲正在学习养殖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女孩,有空就会到图书室看书,她还对周刚说想当村上的图书管理员,让村里的人都有书看。周刚他正在给市图书馆联系,争取给村图书室增添新书和和书架,尽量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周刚说,蓝图是走出来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在南山坳村的发言权。
有村民在赶早场的时候碰到周刚在测量断头路的长短;有村民在中午的时候,看到周刚还带着草帽,顶着烈日察看水源;有村民在傍晚的时候,看到周刚满脸疲惫的从其他社匆匆往回赶;还有村民看到周刚帮那些不懂智能机的村民取消不想要的服务。
为了了解贫困户的真实生活状况,周刚自掏腰包请贫困户们吃饭,一边吃一边了解贫困户的具体困难,一边给贫困户讲解国家扶贫攻坚的政策,村民们说,从来都是村民请干部吃饭,现在是干部请群众吃饭,有这样的干部,群众有盼头。
村民们对于驻村干部的的看法,也由当初的怀疑变成了如今的肯定。
南山坳村一社社长付宗炳说,记忆中,只有80年代的干部才会这么玩命的干。
三社社长陈松才说,雨季来临,周刚还牵挂着几户土坯房住户的安全,不管有什么样的安排,都要去现场查看情况,他对群众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六社社长谌明学感概道,周刚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走完了他十几年的都没有走完的路。有这样实干接地气的领路人,南山坳肯定会改变面貌。
路在脚下
在南山坳村的两个月,周刚深刻的体会到,扶贫要先扶思想,等和靠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打铁还需自身硬。
经过数十次的座谈、走访、调查、踏勘,周刚发现南山坳村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具有较好的农业基础,还具有良好的宜居环境,最欣慰的是老百姓都有强力的脱贫愿望。
要致富,先修路, 南山坳村是镇金镇距离简城最近的行政村,有县道(简仁)路相连,距离三岔湖8公里,距离规划中的资三快速路3公里,距离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10公里,距离成都三绕镇金出口3公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由于历史原因,南山坳村形成了以拗口为中心的公路体系,南山坳,当地人称为南山七坳,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丘陵,把全村分为东西两部分,小丘陵以西的几个社要翻越拗口才能与外界相通。连接这些村社的路都是连续陡坡的断头路。
南山坳村九社到三社的路,周刚不知走了多少次,爬坡上坎,一路颠簸之后,才发现又走了一回断头路。
周刚俯视脚下蜿蜒曲折的绿川河水,如玉带般的环绕着葱茏的南山坳村,两岸的良田、炊烟、小桥、流水、劳作的人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图。
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周刚的脑海里产生了,修一条沿河公路,既可以盘活大片肥沃的土地,又可以形成南山坳村的交通环线,还可以连接规划中的“资三”快速路、“简机仁”快速路、三岔湖南环线,一举打破束缚南山坳村的瓶颈。
想到这里,周刚兴奋不已,经过多次的实地勘察和论证,一条只有4。5公里的沿河路,却可以连接8个社,无桥梁、无陡坡、无刻方、无填方,效率远高于坳颈分出的断头路。
于是,周刚因势利导,提出了“打通沿河路,建好北干道,改变交通落后面貌”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饱受出行之苦的村民们的称赞和支持。
三社社长陈松才说,因为交通困难,外面的车无法进来,自己还有3000多斤南瓜堆放在家里,至今都没有卖出去。也是因为交通困难,自家的小猪长到八十几斤重,才卖出去,买的时候,还被买主一斤垮了几角钱。
一位外出经商多年的村民打电话回来说,只要修好了沿河路,解决了交通问题,村里有产好多蔬菜,他就收多少蔬菜。
不过也有村民表示,沿河路这个设想很好,可是没有钱也无法实施啊。以前,村里也修过断头路,大家凑了好几次钱,路还是没有修通,成了软腰台工程。
村民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再完美的计划,都必须要有资金的支持,要有脚踏实地的践行。
修路对于周刚来说并不陌生,19岁那年,他就曾经带领乡亲们苦干一年多,修通了村里到镇上的公路。事实证明,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凭自己的双脚才能踩出幸福的道路。
美好前景
周刚说,历经两个月的努力,《南山坳村三年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近期会向村民公示,争取获得村民的认可,另外他还打算把南山坳村的具体情况以及发展规划,向外出经商务工的村民做详细的介绍,争取他们对南山坳村的关注和支持。
听了朋友的介绍,我不禁为眼前的驻村干部肃然起敬,很多人把工作当成任务的时候,有人却把他当成责任,一种担当,好样的驻村干部。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的工作随笔【第三篇】:驻村随笔
春节一过,就是全县一年一度的“千名干部下基层--驻村入户”工作了。全县各单位抽调的干部和乡镇干部三人一组打起背包,在这一天闪电般住进了全县两百多个村子里,我也随着同仁们一同来到了联系乡所在的那个村子,住进了村级活动室,活动室刚好与乡政府一墙之隔。
喧闹之后,乡政府院落一下子冷寂了下来,大大的庭院只剩下了乡党委书记和食堂的厨师。书记似乎心头有事,一直眉头紧锁,原来全乡二十几个干部在乡长的带领下都住进16个村进村开展工作去了。接下来这一个月,乡上的所有工作就得靠他一个人来干了,的确是任务艰巨。不过与书记不同,厨师似乎看起来很愉快,哼着歌儿在准备午餐,呵呵,当然心情好啰,这一个月工作量大减,能不乐吗?
有着近水楼台的优越性,每天工作之余,我便溜到乡政府转转,感受一下基层乡干部的生活。乡一级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每天都会有很多群众前来办事问事:医疗保险的报销情况,外出打工的身份证明,春耕化肥的代购,孩子上学户籍的证明……,除了这些,我觉得最难搞定的应该是矛盾纠纷的调解,不是一两句话的事,一调和就是大半天。我看书记说得口干舌燥,成效还不是很明显。毕竟在我们这样一个国民知法懂法率相当低的地方,要想依照法律条框来说服群众,的确还需要一些时间。当然这些都不是乡干部要处理的难事。
在7天时间里我悄悄做了个不完全统计——到乡工作组的数量。在短短一周里共有10个工作组到乡开展工作,有省里的督导组、州委督查组、县委检查组和州、县项目工作调研考察组,还有前来开展结对认亲工作的州、县领导和干部,寂静的乡院又恢复了热闹。20_年是全州的抓落实年,每个工作组都是带着任务来的,“任务重、时间紧”是每个任务的特点。每个工作组都有不可懈怠的要求:督查没过关的要整改,材料不齐全的要补全,任务没细化的要及时,工作没落实的要抓紧……。一个个任务、一个个要求,只见乡党委书记频频点头,毫不含糊。送走工作组,书记立即召回乡政府周边几个村子的驻村乡干部,如果工作需要,较远村比较能干的驻村干部还是同样得召回的。召回的人员立马聚在办公室,按照工作组的要求查漏补缺,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解决着存在的问题”。特别忙的时候,我们这些外援还能帮忙为其送往迎来,或是端茶倒水。当然,除了工作组交代的任务要落实外,时而还会收到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要求及时上报材料、数据或是准备专卷以备检查。
我们都知道,干部下基层的目的就是为了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为群众做事、办事、解事。我们更明白,为民务实就是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耐住性子。但是,当干部们刚刚俯下身子要做事、要办事时,接踵而来的任务却改变了前行的路。又让“接地气”变成了“粘地气”,让“俯身”变为了“仰首”,再一次“实现”了“走马观花下基层”。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的工作随笔【第四篇】:驻村随笔
体验摘棉
去时正值南疆棉花成熟的时节,摘棉花的日子到了。在缺少劳力的古丽加玛力家的棉田里,党组书记张新生、主席阿拉提·阿斯木率领干部加入到了摘棉工的行列。
摘花是个细活、苦活,也是个技术活儿,看着用手指把棉桃夹起再放入袋子里这个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很费劲费力,不断地弯腰起身,周而往复,一会儿就感到腰酸背痛。幸亏有着驻村生活的历练,很快我们便完成了任务。
这种假期生活很有意义,劳心劳力又劳志,感受到劳作的艰辛、生活的味道、付出的欣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国庆中秋长假从捡拾雪白的棉花开始,今后几天的过程很充实,结果也是圆满的。
走访入户
我们分成五组走访困难户等,每到一家都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与村干部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一道把脉会诊,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他们解疑释惑,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每家每户。
入户走访加了解情况,宣传教育加问寒问暖。怀着真情把党的温暖送入百姓家中,把群众的疾苦记在心里。体会基层干部的辛苦,倾听老百姓的心声,感知党的政策的正确英明。
支教欢歌
自治区文联在巴扎结米乡三个幼儿园有14名支教老师,正值双节,党组书记张新生带着我们来到他们中间共度佳节。
送上节日的月饼、说着暖心的话语,支教老师看到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感到分外激动和亲切。
新建的幼儿园各种设施齐全,教室中欢声笑语一片,有的班在朗诵儿歌,有的在玩游戏,其乐融融。支教老师俨然成了“娃娃头”,手把手教字,不厌其烦地辅导,悉心照料小朋友的方方面面。
在幼儿园中班,我看到有一位“编外老师”在教儿歌,她是支教老师迪丽娜尔的女儿夏迪雅,因为没人照料,跟着母亲下乡了,在乡小学上三年级,国庆休息就跑到幼儿园来帮妈妈来了。
支教老师道列提江精通哈萨克、汉、维吾尔三种语言,但他笑呵呵地说,响应党的号召,投身支教工作,累点苦点没什么。
在支教老师中这样的人和事很多,奉献、执着、担当精神为他们的人生增光添彩。
节庆探亲
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感觉!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我们舍去了和家人的团聚,把欢乐祥和送到了第二故乡——喀什刀郎之乡。
赶着马车送温暖,深入幼儿园表亲情,村民大会宣讲忙,聚首同庆话团结。
八月十五月儿圆,各族儿女喜团圆,舍去小家为大家,和谐幸福定凯旋。在完成入户走访任务后,终于去了我的亲戚——老熊家。这是全村20_多人中唯一的汉族人家。
我和工作队队长步行10公里来到老熊家,看到老熊和妻子正在菜地里忙活。老熊有五亩蔬菜大棚,地里各种时令蔬菜长势喜人,他说每天早上7点把蔬菜拉到县城里批发出售,一年几十万收入,人手不足还雇了两位邻居帮忙打理,女儿在自治区中医医院上班,儿子开挖掘机挣钱,日子过得挺好。拉了一阵儿家常后,我们高兴地与他们道别。
下午去看望两个老党员、退休村干部,他们是我们事业的中流砥柱。了解到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由于近年来党对农村“四老”人员的关爱帮扶,他们生活无忧。非常感谢他们过去对党的事业的奉献,希望他们继续发挥余热,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作出新的贡献。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国庆中秋长假,走亲戚、访四老、送温暖、知民情。用一个个实际行动祝愿祖国昌盛,社会稳定,人民幸福,边疆安宁,民族团结!
真情投入
十多天转瞬即逝,结束了下基层感受群众生活的行程,我们踏上了返程。
难忘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巴扎结米乡阔什艾肯村、恰木库鲁克村度过的日日夜夜!
怀着真心来到基层:离家别乡住村委会,与工作队队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再次体会了难忘的驻村生活!把他乡认作故乡,让使命成为责任!
带着真情访民意,走村入户送温暖,访贫问苦解困苦,走访了近百户人家,了解情况,掌握实情,化解矛盾,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炕头田间,把党的关怀送到了基层群众。
携着真诚结亲戚,促膝长谈拉家常,共同劳动固友谊,一家人相聚暖融融,各民族团结坚如铁。
临别时,很少下雨的南疆落下丝丝秋雨,气温下降,气候凉爽,长空碧蓝,原野无边,金色的秋天真正来到了南疆大地。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新疆愈加稳定发展,人民日益幸福康宁!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的工作随笔【第五篇】:驻村随笔
那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不记得曾是轻狂的我,
在微风拂柳的黄昏时,
我也踏上了驻村之旅。
两年以来的驻村生活,
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
锻造了我坚强的意志,
磨练了我耐劳的决心。
又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我在田间和地头坐谈,
暴风雨还未来临之前,
未雨绸缪已成座右铭。
在全村老百姓的眼里,
驻村干部是无所不知,
无所不能的八路神通,
急所盼急所想解民忧。
再有一个美丽的春天,
365天我都觉得不够,
一千多个日夜算什么,
日理万机才是真精髓。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三民工作方可度青春,
挥手埋下千万字随笔,
心中只为驻村而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