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交流会发言稿【十七篇】

演讲稿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11 20:58:0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声明fāyán ,动词,意思:评论,讲话。领袖或特殊人物在会议或聚会上的讲话。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交流会发言稿的文章17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读书月”活动,大家纷纷带书到学校看。一到中午,大家都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以前我看书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管它三七二十一。一句话只看它三五个字就以为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所以,书中大多意思、前因后果我都不知道,就不了了之,扔在一旁得过且过。而且,我每本书只读一遍。

  但是,这次老师要求做笔记,多读几遍。我仔细地照着做了几遍,书的意思渐渐清楚了。以前我没发现的东西我现在都发现了。例如,人物的动作、语言都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令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环境的描写更可以体现出人的欢乐、悲哀、忧愁、喜笑颜开……种种情绪。这一切为什么我以前没发现?难道书读多了,由兴趣,认真,到最后的精品(精细品析)可以找出这一切?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看来是真的。的确,只有书读多了,才能理解意思,开阔视野,不断增加知识。看来,我以前那套读书方法行不通。不过,我又发现了另一种读书方法——多看,仔细。真希望这能陪伴我走得更远、更远。

第2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都有两种思想。”读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今天,在这里召开“读书交流会”,其目的不仅是老师就自己读书,而在于大家相互交流,分享,欣赏。本学期联校为我校分发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我校班主任人手一本,认真阅读,做笔记,写心得、体会或感想。今天,我校选出四名优秀班主任代表,来谈谈读《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的心得、体会、感想或建议。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涉及到了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通俗、生动、易行,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段都寓意深刻,让人读后受益匪浅。今天,我校就以《班主任工作漫谈》第一章、第一节《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为主题,由班主任代表谈谈自己读书后的心得体会、感想或建议。下面先由张枝老师发言:

  对,马老师所说的这些深有同感,从大学到乡村小学,从一名学生突然成为了一名班主任,当面对38名学生的喧哗时,心里还真有点不太适应,有时也想逃避,也有时会抱怨,但是责任感告诉我:这半年不是来混日子的,既然学校这么信任我,让我当了班主任,那我就不该让他们失望。所以我从开始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带好我的第一批学生们。学校条件依然有限,学生依然那么调皮,但是只要改变心态就真的可以去容纳很多。我以前看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一直向别人说他能移走高山,之后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了移山之术,迅速地翻过了高山。在众人疑惑中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我感觉到这个故事所体现的哲理与魏书生老师“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所以当我们面前有一座高山时,不要抱怨,增强自己的力量翻过去就好。——张枝

  嗯,张老师的发言非常精彩。我想,魏书生老师把这个环境与自己心态的问题圹在第一章第一节也一定有他的用意,不管是在哪里教书,城市或乡村,条件优越与否,学生听话与否,这都是客观环境,不能随我们的意愿而改变,并且在我们去教书之前已形成,成以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遇到一个不尽人意的环境,总要以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张婷媛

  在魏书生先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他所提出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一观点,我认为这不仅适用于班级管理而且适用于社会生活。魏书生先生在书中提到“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不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面呈改变一丝改变一毫。通过这个使我深刻明白,面对随时会转变的环境,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从改变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一切。以自身的例子来说,我作为一名支教老师。身份一下子从学生转化为老师,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这个转变最初很困惑。但是也深深地明白。这是我无法改变的现实。所以我要学会适应这、个改变,适应现在所处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生和我的双赢。——张梦雅

  刚刚听了张老师的话让我想起了我自身和我的一个学生。刚才前面几位张老师已提到我们从一名学生突然变为一位老师,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大学到小学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刚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但后来想想,环境是不可能改变的,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就如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所说“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还有我的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可能以前的班主任都非常宠着他,但我不像其它老师那样向着他,他做错了事我该说的说该罚的罚,于是他就产生了一种抵触我的情绪。课下我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以前老师不是这样教的”。我告诉他:“既然你已经成我的学生,就应该想办法适应我的方法,老师教了那么多学生,不可能使你们都能一下子适应,只有你们慢慢地适应老师,你回去好好想,希望你以后能够好好配合老师。”我跟他那样说了之后,他好像也明白了许多,后面的日子里他进步了不少。可见,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人意的环境卫生,总人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面改变一丝一毫。——宋萍萍

  总结语:我校的张枝、张梦雅、宋萍萍三位老师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及张婷媛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谈到了自己对《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级虽小,但它却像一个社会,也存在着一个管理问题。作为教师,要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集体,就必须掌握一些班级管理的理论、方法、技巧,学习借鉴一些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而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正谈到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方面面。

  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复杂,听了以上老师的发言,我们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一些启迪。

  魏老师在书中还写道: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美好生活,生活不能没有理想,但人类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当代人应该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人应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更新了,世界在我眼里就总是新的。这是多么纯朴而富有哲理的话语。

  通过我亲自读书与交流,我深感: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要做学习型与反思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承担教育的重任,只有时刻思索才能不断发展,我愿所有的教师都能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好书伴随教师成长,让阅读成为习惯。

第3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各位老师、家长们:

  晚上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参加张店区和平小区小学“家长学校”启动仪式。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家委会李芸书记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让大家可以一起来探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的互动话题,我交流的题目是《陪孩子一起读书成长漫谈》。个人经验是,以海量阅读为抓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畅游知识海洋。琮钺所在的二年级是学校主推的海量阅读实验年级。20_年,也就是琮钺出生的那一年,我曾看过新世界出版社的.《陪孩子一起读书》,是当时的“全国家庭教育主题读书活动专用资料”,从那时起,就感觉读书已经成为联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纽带与精神桥梁。20_年琮钺入学以后,班主任高伟老师的大力提倡使海量阅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藏,家长应该懂得如何挖掘宝藏;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家长应该懂得如何开发孩子的潜能,所以陪孩子一起快乐地读书,从而健康地成长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此时此刻,看到电教室后墙上“阅读滋养底气,带来灵气,造就才气”和“经典阅读、精彩人生”的大字,不由想起琮钺刚上一年级时我也这样暗暗提醒过自己。“黉门半掩透书香,兰葩绣蝉窗”,是家庭教育的最佳境界。

  一、时代背景

  记得我小时候并不是很重视语文,课外书读得极少,当然那时候毕竟不是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不太容易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也只补课似地匆匆读过金庸全集中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鹿鼎记》3部,很羡慕那些通读过金庸14部小说两到三遍甚至更多的同龄人,要知道在20_年底由25位知名文学评论家参评的“世纪文学60家”中,金庸仅排名第48位,即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当时也只位居第12位,抽那么多时间读那么多书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现在的孩子,早已深处信息密集的网络时代,从《科学家教》、《Newton科学世界》,到《可怕的科学》、《小屁孩日记》,乃至《哈利 波特》、《指环王》系列,家庭阅读和指导材料异彩纷呈,不难想象读书匮乏意味着将来会处于何等尴尬的境地。所以幼年时海量阅读成为必须,作为家长,不免深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务必倍加重视,做到“庭训煜儿,温良恭俭,椿堂小筑芸香馆”。讲到这里,我又不由想起科室的工作格言“精细化管理、感动式服务”,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读书预备

  读书是掌握语言的较高形式,那驾驭语言的初级形式毫无疑问是识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发现他们在不经意之间显露出的对文字的兴趣,并加以引导。这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再好的识字教程都只是工具而已,家长在孩子面前要特意树立热爱读书的良好形象,引导孩子成为一起读书的伙伴。很难想象,家长忙于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或其他所谓更重要的事,又怎么能要求孩子静下心来心甘情愿的读书呢?学校教室黑板上“勤勉持恒、和乐好学”八个大字要求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自己。当然能在孩子面前展示一下应用文字的魅力,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就再好不过了。水满则溢,读满亦溢,“学养蕴楚材,骐骥经方探”,在坚持不懈的科学、文学、艺术等多方位家教氛围的熏陶浸染下,或许哪一天孩子就会通权达变,给你意外的惊喜呢,既能在“骞翮远翥”中做到“自然容与悠游”,又能在“聆风解语”中做到“夙夜勤思,泛海扬舟”。

  三、书籍来源

  下面简单谈一下书籍来源。一是学校统一推荐的课外书:如孩子们正在读的国学启蒙课本《弟子规》、张秋生、杨红樱与罗尔德 达尔经典童话和曾经读过的《好妈妈儿歌400首》等,都比较贴近大多数孩子的群体兴趣;二是家长曾经读过的课外书:如经久不衰的《十万个为什么》、《世界五千年》和小时候印象深刻的《动脑筋爷爷》等,可以与孩子共享儿时的阅读经验;三是家长代为选择的课外书:如《开明国语课本》、安徒生、格林经典童话和“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等,也非常有针对性且富于时代气息;四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课外书,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每个孩子从小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喜欢某个领域的书籍,或汽车,或卡通,或恐龙,或太空,这都是有益的补充,适时放松一下控制,让孩子体会自己做主的乐趣。学校组织的班级图书角和日益丰富的区文化馆少儿图书馆,又成为时下流行的互动阅读表现形式,有助于孩子们加强交流,在“凭临瞻眺”中做到“博物汇雅集贤,深思高举明辨”,并解决家庭单方面的购书经济负担。

  四、怎样导读

  个人以为,家长在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初始关键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及时排除阅读过程中随时碰到的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阻力,因为孩子可能会因此而丧失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的信心。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随时解答遇到的生字,甚至随时查阅字典,保持孩子读书的连续性,巩固得来不易的阅读成果。时断时续的阅读是很难产生持久的兴趣的,要想成为孩子喜欢的秘书伙伴,就必须放下大人的架子,接近孩子,成为孩子心目中真正的大朋友,这都挑战着家长们的智慧和能力。要把孩子每一次的求助和询问,看成是沟通思想并成为朋友的最好机会,而不是演变成在孩子面前显示大人成熟、孩子幼稚,这样会使孩子觉得你高高在上,而他则失去了主动地位,不愿与你做进一步的交流,何苦呢?当孩子可以相对自由地流利阅读、畅游书海时,则需及时跟进看图作文或笔录随想,再选摘其中的优秀文章予以登载、交流,含英咀华,谈言微中,“我的自画像”使性格突出的一个个生动形象跃然纸上,“家长与孩子的通信”甚至还加深了父母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孩子们借此可以轻松找到运用文字的快乐,提高作文的课题性、可控性、观赏性,向着逐步规范行文稳步提升。网络博文《美国小学五年级作文,堪比中国大学生论文》亦为明证。

  关于海量阅读的成功经验甚至书籍一定很多,网上和书店里都不难找到,但再好的方法也很难适用于每一个人,最终还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这也是儒家和现代教育学的核心理念。“工作流程规范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孕育工作品牌-工作品牌拉动工作提升”,20XX年9月至今的和平小学试点海量阅读已初显成效,区域性教育品牌已初具形态,身为孩子家长收益良多。孩子是我们一生最杰出的作品,值得我们不断精雕细琢。当然学生的本职还是功课,就好像太阳系的中心总是太阳一样,个中学校功课和课外读物的平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把握。以上只是本人对于陪孩子一起读书成长的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不太全面,偏颇之处,尽请各位老师和家长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4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经验交流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各种琐事充斥着,人们不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甚至感慨阅读没有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变得十分陌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只知道看自己的教材,很少有人会去阅读,去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接触到一些不同的观点,思考这些观点哪一个更合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遇到事情时就能够自主地去思考,去解决;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身的修养,与周围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身心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得到一丝的安宁。

  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书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的著作《人性的弱点》。20世纪早期,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争和贫困导致人们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卡耐基独辟蹊径地开创了一套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和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教育方式,对人性进行了深

  刻的探讨和分析。他讲述的许多普通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大家都说进入大学就等于是进入了一个小型的社会,大学也是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段。在大学里我们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等等。然而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做呢?很多人都处于迷茫中。而《人性的弱点》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驾驭自我,成为一个善于经营自己生活的人。正如作者所言:“如果你想从本书中获益就必须具备一项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再多的方法也帮不了你的忙。这个神奇的条件就是:迫切改变自己和学习的意愿。一旦你具备此条件,不需要其他建议,就能从本书中获最大利益,并享受快乐的人生。”

  在卡耐基看来,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方式,我们更应在细节处注重礼节和人际交往。同时,他教会我们处事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两个字:真诚。真诚的对待别人,你就会是拥有最多朋友和最好人际关系的人。正如在平常的社联工作中,只有真诚地与他人交流,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去抱怨别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美文如饮醇酒。酒,越酿越纯;文,愈久愈香。”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从阅读中找寻生活的真谛,从阅读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学会阅读,善于阅读,不要让阅读仅仅是阅读,要学会思考,发现书中那些对我们生活有益的东西,并认真体会,让它们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去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祝愿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启迪,体悟生活的乐趣。

  谢谢大家!

第5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是:作家冰心语“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有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读书能使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啊,书中有知识,那是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那是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书中有思想,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书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谢谢大家!

第6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是:作家冰心语“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有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读书能使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啊,书中有知识,那是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那是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书中有思想,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书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谢谢大家!

第7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今天我将与大家一起品读《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的一部分。《共产党宣言》中说:自原始公社解体即有文字记载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毛泽东据此发挥道:“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有人问,应当怎样理解《共产党宣言》的这个论断,我国现阶段是否仍然属于这种阶级斗争的历史。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先了解阶级斗争这一词的概念,按照一般的理解,阶级矛盾包括对抗性阶级矛盾和非对抗性阶级矛盾两类,所谓阶级斗争是专指对抗性阶级矛盾,就是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冲突,我国现阶段不存在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阶级,同时也就不存在完整形态的阶级斗争。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阶层之间的非对抗性矛盾即根本利益一致的人民内部矛盾不属于阶级斗争范畴。我们对《共产党宣言》的这个论断做些具体分析。一方面,它有很大的历史合理性和客观根据。其一,在1848年的英、法、德、意等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正处于原始野蛮的发展阶段,不少资本家的剥削严酷,很多工人处境悲惨,无产者同资产者之间经常爆发剧烈的冲突,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阶级斗争非常尖锐。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这个论断的社会背景。其二,在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中奴隶与奴隶主、农民与地主也时常发生严重冲突,直至酿成震惊遐迩的奴隶暴动、农民起义,它们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但另一方面,这个论断也有需要商榷之处。第一,这个论断突出强调了阶级之间的差别、对立、冲突的一面,而比较忽略阶级之间的同一、互助、合作的一面,这在阶级矛盾激化的特殊时期虽然具有很大合理性但在整体.上是有偏差的。因为阶级是随着生产发展而来的分工的产物,而分工与协作是同一问题的两面,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它表明各个阶级之间也存在着协作和互补的关系,不同阶级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只讲对立,不讲统一,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第二,譬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社会变革时期以及外敌入侵时期,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面对共同的敌人,他们的根本利益就具有一致性,可以结成统一战线或联盟,他们之间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阶级矛盾。我国现阶段各个阶级和阶层之间的矛盾,总体上都属于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官民矛盾、劳资矛盾、贫富矛盾。不过,这些矛盾既可能缓和,也可能激化。这取决于矛盾双方的行为,而关键是党和政府的协调能力,特别是约束自我和优势阶层的能力。我们必须着重限制官僚特权、资本霸权、富豪强权,注意维护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努力实现官民一致、劳资两利、贫富相容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前面说到,阶层之间的非对抗性矛盾即根本利益一致的人民内部矛盾不属于阶级斗争范畴。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都是一些人民内部矛盾,所以我们应当合理维护人民利益。

  品读了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我认为一切否定阶级、阶级差别、阶级斗争的人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切否定、不敢指出阶级、阶级差别、阶级斗争的政党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产阶级政党。

第8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我要跟大家交流的书目是《名师备课经验(语文卷)》。这本书中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以下17位语文名师的备课经验,(出示17位名师的名字:于永正、张化万、赵景瑞、窦桂梅、王崧舟、孙双金、盛新凤、闫学、周益民、吉春娅、曹晓红、俞国娣、邓彤、吴乐琴、殷光黎、罗树庚、陈道佩)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很熟悉这些响当当的人物,他们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领军人。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很好地借鉴名师们的“备课智慧”,寻觅“有效备课”的路径。

  细读名师们的备课经验,他们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却始终洋溢着一种情怀,那就是用心、用情、用力。他们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全身心地备课。他们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点:“要真正做到课堂师生生命活力的张扬,课前的准备至关重要。只有备课预约的精彩,才有课堂教学的精彩。”

  品味名师们的备课经验,他们的每一份设计无不闪动着他们的教学思想,流动着他们生命的活力。即使是一篇已经可以熟读成诵、执教很多次的课文,再次执教时,这些名师们仍旧会花大量的精力去反复思考,重新整合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这种孜孜以求、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我仅推荐特级教师赵景瑞老师的宝贵经验:《语文教学“全程备课”的三部曲》与大家共享。

  第一部曲:课前的预设备课——前奏曲。

  (一)看重教材。教材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是语文教学任务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所以,必须看重教材。

  (二)看透教材。我们应当做教材的真正主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例子,目的是为了学生。学生不是为教材服务,而是教材为学生服务。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数不是为学生写的,而是选来借用的,用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看透这一点,就会跳出教材思考。语文教材犹如“煤块”,可以再利用,看透这一点,就会在深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发、驾驭教材。学习课文要着眼于过程与方法,变学会为会学,形成阅读能力及习惯。要在语境中学语文,不能离开语境孤立地学词法、句法、章法,要联系生活,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教材,在形成共识的前提下,应鼓励学生共创。看清这一点,对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大有裨益。

  (三)钻透教材。

  1、钻“面”。

  要整体把握课文,不仅要理解每段具体内容,而且要抓住全文的主要内容。

  2、钻“线”。

  纵向地整体把握课文,是深层地整体把握,犹如穿糖葫芦,要抓住糖葫芦的那根竹签。一般要钻好结构线、主旨线、情感线。

  3、钻“体”。

  就是以文本为依托,了解文本背后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补充有关资料。

  4、钻“点”。

  应善于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牛鼻子”,以一滴水去透视太阳,钻研反映整体的字、词、句、段……

  (四)用足教材。要让教材为学而用,就要善于用足教材。可从以下几点去备课:

  1、品点。

  要品味语言的音、形、意、道、境、情、采;

  2、扩点。

  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再创造的空间,每篇课文都有简略处、省略处、概括处、延伸处,这正是给学生练语的空间,是极好的扩点。

  3、疑点。

  也就是要启发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

  4、异点。

  学生的认识可能会有不同,鼓励求异,开拓创新的空间,备课时要抓住异点,开展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5、争点。

  就是要善于抓住教材揭示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讨论、争论。

  6、联点。

  就是要找到文章的比较点、联系点,引导学生发现、解读、运用。

  7、移点。

  就是要让学生转换角色,角色扮演,移角色、移情境、移情感,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

  8、评点。通过自我建构,去评价作者、评价人物、评价情节、评价观点、评价语言等。

  9、融点。

  就是融入课外有关信息,进行综合学习。

  10、积点。

  就是让学生赏析、积累、运用语言。

  11、盲点。盲点就是教材中学生不易发现的关键处。备课要抓住学生认知盲点,引发情趣,激发思维,引导走向光明。

  第二部曲:课中的现设备课——变奏曲。在这一环节中,赵景瑞老师强调:课前备课不等于课上的“背课”,备课是思维活动,不只是撰写活动,意料之外是现设备课的生成资源,现设备课的关键是善于应变。就是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我们怎样运用教学机智,化意外为契机,生成新的教育机会。

  第三部曲:课后的反思备课——续曲。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是探索的科学,只有主动探究,才会触到语文教学的真谛,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遗憾应是自我感到的遗憾,只有主动遗憾,才说明发现了不足,才会对今后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教师的自我专业化发展产生催化作用。课上完了,再次对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回忆自己的教学实践,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是现设备课的。虚心聆听旁人评议。持之以恒地撰写反思笔记,可写反思后的教案,可写教学反思随笔,抓住教学中印象深、有启发、有现设的环节来叙述。

  以上是赵景瑞老师备课的“三部曲”,全面详细地为我们阐释了语文备课的全过程,使看过的语文老师们都会受益匪浅。而其他名师们的备课经验,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希望语文老师们都能够品读一下这本《名师备课经验(语文卷)》。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读书是最好的备课。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博览群书,充实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第9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是:作家冰心语“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有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读书能使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啊,书中有知识,那是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那是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书中有思想,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书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谢谢大家!

第10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这本书。Ppt出示,书的封面(介绍于永正)于永正全国名师,江苏省特级教师,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语文教育方面是泰斗级的人物,有很深的研究。并且是很有教育情怀,对教育很有研究的真正的专家、教授、作家。

  当时,在郑州国培时,听学员提到过他,又听至少三、四个老师说到过他,于是就很好奇,这本书是10月份就从网上买了这本《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在10月18日这天,我翻看了几页,就感觉这本书是我最先看的。(笔记本第一页10月18日ppt出示)可是直到后来准备,评职称讲课答辩的事,把读书这件事放后了。但这本书是装在包里,每周都随我回家、外出、到校,可以说有时想读,但心静不下来。11月12日讲完课又开始,(第二页11.12日ppt出示)静心地读到现在。今天已经是11.23日(PPT出示笔记11.23),我才读了一半。是我读书以来,读得最慢的一本书。读得慢,也好。

  读得慢,一是因为书中的某篇某句某个观点,或让我身同感受,或让我醍醐灌顶,或让我跃跃欲试。

  所以,读读停停,脑中不断翻出前面读过的一些语文教学或教育方面的书,翻出一些教师的公开课,用书中的一些观点去看,去想这些,似乎是站在几个山头之上,俯瞰全貌,虽是模模糊糊,但总好似有些清楚。

  读得慢,也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急。首先从心态上不要把自己逼急,可以有个小计划,每天读多长时间。但不要硬性计划每天读几章或多少页,因为有的东西,匆匆读过后,到后面才发现,无意识中还是会复读前面读的快的部分,回头算一下,还是不如慢慢读。所以,不急,计划每天的读书时间,而不去计划读多少。

  读得慢,是还有一个心理原因。像这样的书,我舍不得读得快。现在才读了一半就想,读完,我再去哪儿找一本像这样让我入眼的书?对我帮助这么大的书?好像小孩买了心爱的食物舍不得快吃完;买了漂亮的衣服舍不得穿一样。

  《语文新课程标准》从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有了规定。这几项也是语文教学最最核心的问题。怎样做好这几项,这本书里都有答案。

  要想正确认识语文教学,要正确认识语文的功能。也就是:让学生学习语文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在这里,大家也可以讨论一下。

  总结一下,大家刚才的讨论:除了学好语文,适应现在的考试外,就是会用语文应付生活,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这就是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让我们会用语文说话,书写,表达观点,从古到今,跨越几千年的那么多知识是怎样传下来的?就是靠语文,靠文字永久留下来的。人文性就学生通过学语文,通过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让我们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有感情,会审美,会更好地生活。

  但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一门学科是需要拾级而上的,也是为了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所以,国家统编了教材,学校就有了各年级不同的语文教材。从这方面来看,语文教材是孩子学习语文的例子,但不是全部。一个教师花了很大功夫去教好教材,并不代表他教了好语文。

  要学好语文靠的是什么?(大家可以讨论)

  教师的语文课要上好、要让学生有兴趣学……

  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就抓好两个方面读和写就行了。”读,就是多读书,多读教材以外经典的书。写,就是写好字,写好作文。

  1.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语文的高考成绩总不尽如人意。李希贵先生任校长后,实施了一个名叫“语文实验室计划”。“计划”规定:高中每周六节语文课,四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课外书)。老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语文知识。一位教高一的语文老师大不以为然,悄悄推开教室的门,对读书的学生说:“别听李校长那一套,不讲怎么行呢?”于是又讲起来。此事被李校长知道了,于是他请高一的老师出一张语文试卷,让他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中一年级的侄女也参加了这次高一年级的统考。结果,他的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于平均分80点几。李校长笑着问:“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老师们默然。

  这项计划实施以后,高密一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度提升,彻底改变了高考时语文成绩低迷的局面。精讲,多读,局然就成了!

  2.

  1997年,吉林市丰满区对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统考,语文成绩前17名的学生都是区第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班里的其他学生排名也很靠前!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怎么能教出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匪夷所思!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的邓治安主任,他带人到实二小支调研,看看杨巧云老师是怎样教语文的。杨巧云老师说,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不留。她拿出保留的一部分的学生日记,这些日记从篇幅上看,有的几百个字,有的几千个字,有的只有几句。内容也是包容万象,有记事、状物、写景、还有写读书心得的。后来教育专家们分析:杨老师的课可能上得没有什么“彩”,但她按照学语文的规律云教了。六年来,她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这是最大的彩!靠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仅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

  于永正先生说:说到读写习惯,不由想起了我自己的学生时代。

  我是在山东老家读完小学的。1954年夏,小学毕业后才到徐州。那时,我们山村老师的教学方法绝对是“原生态”的。到了四年级,张老师还一句句地领着我们读课文,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到了五、六年级,徐老师和白老师都是串讲,多数课文都要求背诵。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天写一篇大楷,写四行小楷。值得一提的是,到了高年级,白老师特别重视课外阅读。那时的画书(连环画)很流行,《新儿女英雄传》《小英雄雨来》、古典四大名著都有书。看了画书,便想看原著。我读的第一本是《三国演义》,似懂非懂地读,读到“诗曰”“有诗赞之曰”就跳过去。《水浒传》也读了好几遍。从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书必读,就像牛吃草一样,是草就吃。读初中一年级时,受到李老师的启迪和激励,萌发了当作家的念头。心中有了梦想,有了憧憬,读书便由兴趣变为一种志趣,成了一种追求,一种自觉。那时,常到父亲的办公室里读报。时间长了,觉得不读便像缺了什么似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读书读报的习惯。这是我最感谢老师的地方之一。

  怎样教语文?我的老师告诉我: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为,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语文能力(即让孩子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受到人文熏陶)。

  语文能力是什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和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关,但关系有时不太紧密。有的村干部,没有上过多少学,但讲起话来却头头是道。很有说服力,这就是语文能力。那他们的表达能力是从哪儿来的?对,是从大量的实践中认识、训练出来的。

  那么学习语文的“大量”就是课外书。阅读,是一种能调动很多内脏神经协调的一种行为。读了一本书,一个故事,一篇文章,你首先要思考吧!要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你在无形中训练的是理解能力;你会跟别人讲,里面这个故事中的谁很可笑,谁很勇敢,这说明你会感受,这是感受能力;你甚至会把自己想象中书中的某个人,我们常说的浮想联翩,这是想象能力。最后,你可能会通过读书,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是你感受到了书中的“人文性”。我们常说“那么长的一本书,你都能讲中其中的故事情节。读后,你都能知道写了什么。不要说一篇短的教材中的课文了,理解它,那不是小菜一碟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读到小学五年级时,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无学可上了,只好回家务农。书包里装的一本从学校借来的《三国演义》,成了他唯一的读物,他不知读了多少遍。他一边务家,一边继续找书读。其间读了《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著作。有的似懂非懂。17岁那年,他在哥哥的支持下,考上了镇上办的中学。教国文的丁约斋老师说冯其庸比别人读的书多,悟性好,说他肯定是“书香书第”。冯先生说,他是真正的“稻草门第”。后来,丁老师对他非常器重,这使他很受鼓舞。

  冯先生的例子告诉我们,教语文和学语文一样,都是一个“读”字——多读书。从老师这个角度上,要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教学生多读书;从学生角度上说,自己要多读书。

  特别是对于班上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更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一个学生请家长买课外读物。

  家长说:“语文书还没有读好呢,买什么课外书?”

  一句话噎得学生直翻白眼。似乎成绩不好,就没有资格问津课外读物。

  大谬不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其中自然包括语言)。智力越是低下的学生,越应当为他们打开一些认识周围世界的窗口——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窗口就是书。

  下面是于老师班上的例子:

  一年秋天,我班上转来一位叫杨鸣的学生。我指定他朗读。一个长句子他分三次才读完。这一“鸣”,便露了馅。我对家长说:“老实说,孩子语文成绩不好。可以断言,他的作文前言不搭后语,而且写不长,什么事一到他笔下,好像就没有了似的。”

  几句话,把家长的眼都说直了。

  “您真有眼力!”家长叹服说:“每篇作文他都写不长,像兔子尾巴似的。”什么眼力?这是经验。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百分之百的语文水平低下,百分这百的写出的文章不通顺。原因很简单:语感不好。

  我说:“这样吧,从今天开始,您的孩子必须完成这样一项家庭作业——读课外书。您要为孩子多买点课外书,例如国内著名童话,专家为青少年改写的古典名著,等等。总之,要有一定情节的,这样能引起孩子的读书兴趣。要出声读,不是默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累了,声音可以轻一点。开始,在没有兴趣以前,可以强制他读,时间可以短一点,比如说十分钟、二十分钟。”

  家长像得了法宝似的,退着出了办公室。

  有到一年,大见成效。杨鸣在参加班级举办的“五一”征文比赛中荣获实实在在的二等奖。我在他的文章后面写了四个鲜红的大家:“一鸣惊人!”

  家长逢人便宣传:“于老师有办法!”

  这个办法叫“治本”。学习语文,仅靠课本那点“烟火”熏,远远不够;要靠大量的课外读物去熏。我几乎在我所有的学生的作文薄上都写过这样的话:“请和书籍交朋友!”

  再说说我班里学生小乐,他是这学期才转过来的。因为是新生,我对他不了解,上课也特别注意他,他不跟读,不张嘴,不做作业,不回答问题,不做作业。有几次,我看他无所事事,就指名他起来读课文。刚点完他的名字,其他同学大笑起来。跟他一起转过来的几个女生说:“老师,他也不认识字(因为他们中间已经有一个不认识字,不会读课文的)。”但他还是很给我面子的,拿起书,眼光盯在书上,像看个新鲜事物一样,看了好大一会,才开始断断续续地读,只读了几个字,就停下来,原来是后面一个字难到了他。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很着急,就在课堂上或私下里找他说过很多次,上课要好好听讲,要有信心之类的话,但这种现象没有多少改变。

  他第一次的作文只写了半张作文纸,他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写,不写,行不行?”我心里一凉,想这孩子真是不会,成绩肯定是不行了,虽然没有考试,但从这段时间的表现以及他说的话,我知道他的语文不是一般的差。

  后来无意中我发现他喜欢读书,每天中午都到图书室借书,看书。我的班上每天中午都有至少30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他读课外书时,可是很专注的,从来不走神。有时,下课也不出去玩,可以说是只跟课外书亲。这个发现,让我又惊又喜。抓着了个闪光点,就大大鼓励,有时还邀请他讲一段书里的故事,他看得更投入了。我建议孩子们写日记,他的日记里很多都是写“今天我读了一本**书,里面有……”一天都不落。我又抓住他一个闪光点:每天坚持写日记,日记里写自己读的书。隔几天,给他个鼓励性的批语互动他写的内容。这次考试,破天荒,他的作文认认真真纸写得满满的。从只写6行的第一篇作文,到坚持读写,现在能写出几百字的作文,除了我的唤醒,更多的是书籍带给他的力量。

  上课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出声读书,每节课都举手好几次,回答问题。并且自信心超强,非常喜欢上学。

  上次,他的家长来校给他请假,问我:“小乐在学校成绩怎样?回家说得是挺好的,说他学会了很多东西,会读书,会做题,整天在家念叨学校的事。”

  我如实汇报:“成绩不好……”

  可没等我说完,他爷爷打断我的话说:“我知道,以前他是大白板,什么都不会。怎么像他说的那样,会那么多?”

  孩子的学习真没有进步多少。但他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学习的激情,对自己抱有希望,会主动去学习,分享,想进步。内在的改变,往往能带到外在改变,他在不断进步。

  这些孩子的转变靠单靠家长的叮咛嘱咐,靠我们教师的说教,或者补课,收效甚微,特别是有的从一年级学习习惯就没有养成,基础知识不是缺了一天两天的“老差生”。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本来就差,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而学校又是一个凭学习成绩“论资排辈”的场所,虽然我们老师们不以分数衡量孩子,但教育大环境是这样,孩子成绩差,自己她会感觉很自卑。很多差生都是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心态,在教室里坐了一节又一节课。

  我觉得《当代教育家》杂志主编李振村先生说:“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这比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里才会变得格外丰富,或许能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和持续进步的热情。

  这是读课外书给小乐带来的变化。读课外书,让他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再上老师的表扬,提高了他的自信心,把他的注意力重新拉到了课堂上。

  关于语文教学我就谈到这里。再说说怎样做个语文教师。

  于永正先生还有一句话:“语文课本里有人文性,老师这本书里也要有人文性。而且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语文书里的人文性。”

  还有一个教育家说过一句话:“教学不只是一门技术,成败全在于教师本身。”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去,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教育就是榜样。”

  这些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无不提醒着我们:要想让孩子们成为怎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怎样的人。

  就语文教学方面,自己要想让孩子读书、写字、作文。自己首先要爱读书,、写好字、做好文。

  在这里,我前面写过一短篇关于语文教师的小文(前一篇微信链接语文……),现在再看起来,很浅陋,很片面,但多少会给人点启发。

  我教语文三年来,刚开始不知识于老师的这句话。但幸好我早知道德国 福禄贝尔的一句话,“教育之道无他,爱和榜样而已。”

    这句话也是我的一句座右铭,放在教室的日历上。激励着我不断学习,学做孩子们的领路人和他们的榜样。

第11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是:作家冰心语“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有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读书能使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啊,书中有知识,那是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那是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书中有思想,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书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

  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阅读书籍,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谢谢大家!

第12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经验交流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各种琐事充斥着,人们不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甚至感慨阅读没有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变得十分陌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只知道看自己的教材,很少有人会去阅读,去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接触到一些不同的观点,思考这些观点哪一个更合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遇到事情时就能够自主地去思考,去解决;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身的修养,与周围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身心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得到一丝的安宁。

  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书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的著作《人性的弱点》。20世纪早期,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争和贫困导致人们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卡耐基独辟蹊径地开创了一套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和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教育方式,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他讲述的许多普通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大家都说进入大学就等于是进入了一个小型的社会,大学也是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段。在大学里我们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等等。然而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做呢?很多人都处于迷茫中。而《人性的弱点》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驾驭自我,成为一个善于经营自己生活的人。正如作者所言:“如果你想从本书中获益就必须具备一项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再多的方法也帮不了你的忙。这个神奇的条件就是:迫切改变自己和学习的意愿。一旦你具备此条件,不需要其他建议,就能从本书中获最大利益,并享受快乐的人生。”

  在卡耐基看来,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方式,我们更应在细节处注重礼节和人际交往。同时,他教会我们处事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两个字:真诚。真诚的对待别人,你就会是拥有最多朋友和最好人际关系的人。正如在平常的社联工作中,只有真诚地与他人交流,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去抱怨别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美文如饮醇酒。酒,越酿越纯;文,愈久愈香。”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从阅读中找寻生活的真谛,从阅读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学会阅读,善于阅读,不要让阅读仅仅是阅读,要学会思考,发现书中那些对我们生活有益的东西,并认真体会,让它们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去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祝愿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启迪,体悟生活的乐趣。

  谢谢大家!!!

第13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革命写过这样一段话,现在一百多年后读来仍然震撼人心:“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正是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引导着共产党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有这样一个故事说,邓小平的女儿曾经问他说:爸爸,你们在长征的时候干什么?邓小平只答了三个字“跟着走”!跟着谁走?就是跟着共产主义信仰走,信仰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无非就是要解决生死的问题,价值上的问题,还有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我们共产主义信仰解决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意义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早先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幸福感,我想这不止喊口号那么简单。这显然不仅是要倡导学习英雄模范,还是要导入人们思考一些终极的命题,就是如何实现我们的价值。所以有信仰的人他是不怕独处的,他是孤独的,但不是寂寞的,因为当你独处的时候,你的心里有另外一个人,有另外一个伟人或者另外一个什么朋友在跟你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尽管不是同一个时空的,但是你的内心却是非常充实的。

  提到共产主义信仰,现在误解非常多。因为曾经这个信仰是一个无意识的命题,但是在今天却怨声载道。为什么呢?第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一大二公就是吃苦就是过穷日子,在很多人心里共产主义就是禁欲主义,所以有一次我跟别人谈我的信仰,我说我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他不相信他说不可能,我说为什么呢?他说你挺爱臭美的呀,你喜欢漂亮的东西呀,你肯定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我说这跟共产主义矛盾吗?好像共产主义者就是传说中的信教徒就是马列主义老太太。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共产主义”的“产”是什么?有朋友知道吗?财产?资产?共产的产不是财产,而是生产资料。所以共产主义并不是一大二公,不是割你们家的资本主义尾巴,不是不允许你有私人财产,而是在生产方式上你们可以共产,在生产工具上你们可以共有。你们都可以有足够的私房钱。所以很多人还不了解共产主义是什么就非常傲慢与偏见地站出来指责共产主义。这是第一个误解。

  那第二个误解是什么呢?这个误解就是认为共产主义就是桃花源是乌托邦。很多人问你说如果共产主义实现了那它还有红绿灯吗?这个问题对共产主义误解了什么?误解了共产主义作为桃花源就没有矛盾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吗?当然有了!共产主义消灭的是什么?它消灭的是剥削,是私有制。我们知道矛盾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消灭了剥削,消灭了私有制,在共产主义社会还会有新的矛盾。不但有新的矛盾还会有新的风险。有人说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按需分配,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哪能实现呢?想的美。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现在想一想啊,马克思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力极大丰富以后,很可能就会改变生产关系。那么现在,其实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向着共产主义方向发展的生产力方式。有一些苗头和趋势。你看网上的电影啊书籍啊信息啊,那几乎是海量的但大家是共享的。在这种共享条件下,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想下载多少就下载多少,没有人限制你。如果你把这种感觉移到这些物质资源上真的有一天我们的生产力非常的发达。共产主义时代到来后它后面肯定还有一个时代。当那个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获取一些物质资源就像现在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一样是轻松可行的。那么未来的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说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是我们的最高纲领。当然这个理想的实现是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共产主义有这几个特点:第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第二就是人们的精神高度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然前提就是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上面其实有很多重要的论述,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一学:“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做的实实在在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不但强调共产主义是一个理想还强调它是一个现实,他要求我们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着一棒跑。握紧当前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力棒,在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14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我代表一小组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我寒假读的书籍。

  我喜欢看沈石溪的书,在寒假里我读了三本沈石溪的书。分别是,《雄狮去流浪》《红飘带狮王》《王妃红叶猴》。这三本都是非常有趣的动物小说。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雄狮这个系列了。主要讲了狮子都有驱雄的本性。很不幸,红飘带、黑鬓毛、大头狮、刀疤脸、桃花眼这五只狮子也经历了同样的驱雄。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寻找食物,击败鬓狗、跨越沙漠。大战犀牛。原以为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时,却又和人类产生矛盾。一只又一只的狮子死去,最后只剩下红飘带一只狮子了。他潜伏六年,为的是打败帕蒂鲁狮群的掌门狮。却又被黄巨鬓和辫子雄狮抢先一步。遇上了接受不了黄巨鬓残忍的杀幼行为而逃出了狮群。与红飘带单独组建了一个狮群,自己的孩子却又被黄巨鬓雄狮给杀死了。后来他们收留了一只无鬓狮子。他们出去狩猎的时候遇上了大象正在袭击帕蒂鲁狮群,便出手相救,最后被雌狮们一致推选为狮王,却又因为残忍的杀幼行为,而遭到蜂腰雌狮的唾弃,蜂腰雌狮离开了红飘带。

  我还给大家推荐一套书,蔡骏的《人间》。这是一部悬疑小说,分为上中下三本。讲述了一个被换了脸的人,原本叫古英雄现在却叫高能,并且拥有读心术,发现自己原来是蓝衣社的社长,探寻兰陵王的秘密。认识了混血美女莫妮卡,后在美国被人误以为成为杀人凶手,关进了申肖克监狱,认识了从天机回到人间的童建国,并逃出了监狱,洗清了罪名。莫妮卡遇难,便让古英雄当上了天空集团的总裁。

第15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既然今天是读书交流,那么我想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和大家聊聊读书。

  一、为什么读?(读书的益处)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一个爱读书的人,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作为一名教师,读书对于我们成长的意义显而易见。

  首先,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并且在今天,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已逐渐认识到读书的好处。身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书海之间。由此可见,读书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最基本的素养。修炼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教育智慧;能使独创的方法闪耀睿智的光芒,充满创造的快乐;读书能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华。也许有人说:“我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不可能读书。”特级教师高万祥说得好:“书籍是学校的学校,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至少可以这样说:读书与备课,上课同等重要。

  读书能提升心灵修养;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难以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时,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魅力!竟能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还记得,很早以前读余光中的《我的四个假想敌》,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同一个人,过街时,讨厌汽车;开车时,却讨厌行人。”就是这样一句朴素的近乎真理的话就可以带给我们更平和的心境,至少不管自己是行人还是司机都能更平和的对待人世万物。在刘墉的《知新而温故》一文中这样说:“今天不是昨天,昨天也不能代表今天。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其实也当‘知新而温故’。因为前者重在发现,后者重在省察。”这可不可以算是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自我反省所作的最好诠释呢?

  除此以外,我很赞同台湾作家朱天文的那句话:“生活这么重,而阅读让我们变得轻盈。”她还说:“生活原本就很沉重,人也并不自由,但阅读可以让人脱离地心引力,尽情飞翔。”打开书,就像机器猫打开任意门,立时就可以置身几百年几千年前的现场,诗经时代的山河人世,楚辞日月的香花药草,荷马史诗里神祗们游荡割据的地中海,都鲜活在眼前。

  是啊,文字,像童话里会飞的魔毯,带着我们穿越时空,欣赏世界的光鲜和美丽。在文字的点拨下,云影钟声,都含妙理;溪光山色,自契玄机。文字,给心灵打开一扇神奇有趣的窗。

  并且,我们知道人之竞争,初拼技巧,再拼学养,最后拼的还是一眼看不见的人格。而人格魅力的积淀和提升很大程度来自于不断地学习和阅读,不断地反省和体悟,不断地提纯和内化。

  不管怎样,哪怕仅仅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和心灵变得轻盈些,我们也需要阅读,不是吗?

第16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经验交流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各种琐事充斥着,人们不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甚至感慨阅读没有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变得十分陌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只知道看自己的教材,很少有人会去阅读,去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接触到一些不同的观点,思考这些观点哪一个更合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遇到事情时就能够自主地去思考,去解决;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身的修养,与周围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身心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得到一丝的安宁。

  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书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的著作《人性的弱点》。20世纪早期,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争和贫困导致人们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卡耐基独辟蹊径地开创了一套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和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教育方式,对人性进行了深

  刻的探讨和分析。他讲述的许多普通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大家都说进入大学就等于是进入了一个小型的社会,大学也是进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段。在大学里我们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等等。然而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做呢?很多人都处于迷茫中。而《人性的弱点》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驾驭自我,成为一个善于经营自己生活的人。正如作者所言:“如果你想从本书中获益就必须具备一项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再多的方法也帮不了你的忙。这个神奇的条件就是:迫切改变自己和学习的意愿。一旦你具备此条件,不需要其他建议,就能从本书中获最大利益,并享受快乐的人生。”

  在卡耐基看来,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方式,我们更应在细节处注重礼节和人际交往。同时,他教会我们处事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两个字:真诚。真诚的对待别人,你就会是拥有最多朋友和最好人际关系的人。正如在平常的社联工作中,只有真诚地与他人交流,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去抱怨别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美文如饮醇酒。酒,越酿越纯;文,愈久愈香。”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从阅读中找寻生活的真谛,从阅读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学会阅读,善于阅读,不要让阅读仅仅是阅读,要学会思考,发现书中那些对我们生活有益的东西,并认真体会,让它们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去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祝愿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启迪,体悟生活的乐趣。

  谢谢大家!

第17篇: 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读书的乐趣》。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读书可以让我们无知的领域不断缩小,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加丰富起来,成熟起来。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读书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埃及金字塔的灿烂和瑰丽文化,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观和震撼,海洋世界的浩瀚和富饶,而不必亲临其境;读书使我们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与人类历史上一些先贤伟人进行无声的交流和探讨,而不必回到过去,回到从前。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分清美丑,识别善恶,明辨是非,让我们渐渐地高尚起来,纯洁起来。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啊,读一本好书使我们可以从圣贤和智者的叮咛中顿悟人生的真谛,从伟人的人生记录中感悟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从科学家奋斗的文字里体会攀登的艰辛和执着,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与命运抗争和搏击的无穷力量以及坚强意志。

  我也曾切身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受家庭的熏染,我从小就爱读书,因为父亲和母亲都是书迷,一天到晚都在看书写作。而且我家的书比较多,父母亲单位图书馆更有数不清的好书,只要我想读都能读得到。虽然我还不太明白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实意蕴,也还没达到“三更有梦疏作伴”和“为书消得人憔悴”的程度,但现在读书的的确确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我一直手不释卷的读着,完全沉浸在知识编织的美丽世界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至理名言曾激励着无数学子发奋读书。书中有许多乐趣,我们读着也感到快乐。同学们,为了我们的进步和成长,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进步和繁荣,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个人发言范文(通用16篇)

公安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评表态发言(通用9篇)

学党史专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14篇

意识形态阵地研讨发言【4篇】

关于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十三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言材料范文(通用10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