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米协会工作总结(共5篇)

工作总结报告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20 17:40:2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稻虾米协会工作总结1

1、抓组织领导。为落实省、市有关工作部署,我市成立了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组织,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工作。

2、抓产业规划。为加快我市稻米产业的发展,市政府以滁政办[20xx]6号文件印发了《XX市“十一五”时期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一个优质品种、一个龙头企业、一片生产基地、一个专业合作组织、一个优质品牌”的稻米生产、加工、销售格局。到20xx年,优质稻米产业化生产基地面积发展到200万亩,目标产量由现在的5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建成达到国标一级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0万亩以上,开发出2-3个知名大米品牌。

3、抓政策落实。为把中央1号文件、省委5号文件和省政府18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滁发〔20xx〕3号文件,加大了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全市扶持生产基地20个,每个基地补助2万元;对成绩突出的农民专合组织,每个补助万元;对获得省级龙头企业,每个补助10万元;对获得市级龙头企业,每个补助5万元;安排30万元推广农业主导品种和关键技术。同时,严格按照水稻良种补贴程序,落实水稻良种补助面积500多万亩。

4、抓技术服务。为提高我市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科技含量,各地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南谯区实行了农技人员联系科技示范户制度,全区农技人员共联系206户示范户,采取定期上门指导的方式,把技术送到田头。天长市农委分别在电视和广播上开办了农业《致富金桥》和《农村大视野》两个专栏,开通了农技“110”和专家咨询两个服务热线,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定远县除印发“明白纸”外,还组建了配方施肥公司、植保服务队、农机服务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深受农民的欢迎。同时,市、县还建立了水稻“三情”点9个,积极开展苗情监测和病虫情调查,有针对性的及时指导农民田管。

5、抓基地建设。全市抓优质水稻高产核心示范区万亩,其中产业化示范基地20万亩,能基本达到“一个优质品种、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合组织、一片生产基地、一式订单合同”要求的核心示范区4万亩。建立优新品种展示园处,其中市农委建立的“XX市优新水稻品种展示中心”,参试、参展品种达369个,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6、抓协会组织。为提高稻米产业组织化程度,20xx年3月10日,在滁召开了“XX市稻米协会”成立大会。XX市稻米协会,下设7个分会,会员以种植大户为主,同时,还吸收了从事水稻种植、管理、收购、加工、科技、推广以及种子经营等方方面面的代表入会,进一步整合了我市水稻产业生产与开发的力量,为今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创造了良好环境。据统计,全市共成立稻米合作经济组织10个,发展会员15865名。

7、抓考评管理。为了把皖政办[20xx]18号和滁政办[20xx]6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市政府又制定了《XX市优质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考评办法》,并以滁政办[20xx]16号文件印发各地执行。对基地规模、品种品质、项目效益、产销衔接、组织管理等5个方面,实行百分制考评。对年度考评达标的县市区,由市政府通报表彰;对考评前三名的核心示范区建设单位进行奖励。

8、抓观摩推介。为加大水稻优新品种的宣传推介力度,全面展示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实施成效,8月31日,XX市农委、稻米协会联合召开了优质水稻品种观摩推介会。种子企业和大米加工企业代表、水稻种植大户、协会理事及有关单位领导等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田间看品种长势长相,室内品尝米饭和品种推介,使农业、粮食、科技、财政、种子、加工、种植大户等对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据统计,全市举办现场观摩会261场次,参加人数近4万人。

9、抓测产验收。一方面按照省农委〔20xx〕15号通知要求,积极配合省专家组对我市各县(市、区)的水稻核心示范区进行实地测产验收,并及时上报测产验收报告。一方面按照滁政办[20xx]16文件要求,组织技术力量对今年各地建设的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进行测产验收,为市政府开展表彰奖励提供依据。

10、抓品种筛选。20xx年10月16日,由市农委、市_联合主办,市稻米协会、市粮食行业协会承办的首届粮油精品展示交易暨第三届优质稻米评选会在滁隆重举行。一方面为市民展示、销售了我市优质大米和知名品牌;一方面评选出了丰两优1号、皖稻119、辐香优98、新两优6号、扬两优6号、淮两优3号、丰两优四号等7个优质籼稻和天协一号、Ⅲ优98等2个优质粳稻作为我市今后水稻生产上的主推品种;丰两优香1号、嘉禾218作为示范种植品种。

稻虾米协会工作总结2

在工作思路上:今后我市稻米产业的开发,着力点应定位在:抓两头,带中间。产前抓种子,开展优质品种评选活动,就是想解决种子多、乱、杂问题。每2-3年举办一次,每次结果由政府发布,发布之后由部门推介,开展一系列的展示、推介、评选活动,逐步筛选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主导品种。产后抓加工和品牌开发,开展优质大米展示展销活动,就是想让市民了解XX大米,促使加工企业建基地、签订单、改进加工工艺、开发知名品牌,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牵动能力。这样不仅能解决粮食部门的收购压力,而且能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开发出优质品牌,实现多赢。

在工作方式上:四个字内整、外联。内整:一是整合技术力量,共同抓点示范;二是整合加工资源,小船并大船,共创市场风险;三是整合大米品牌,努力打造几个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外联:加强与粮食部门联合,开展优质稻米的展示展销等活动;加强与科技部门联合,结合国家粮食科技增产工程项目,实施好水稻科技同时行动;加强与农财部门联合,结合黄淮海开发项目和小水利工程项目,改善和提高农田防御能力;加强与种子企业联合,开展优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展示、筛选等活动;加强与种植大户联系,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加强与加工企业联合,开展订单生产,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推行完善“三角产业链”的“三赢”模式,努力提升我市稻米产业水平,为实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粮产区农民增收再做新贡献。

稻虾米协会工作总结3

20_年水稻生产技术总结及20_年生产技术意见

宿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今年我市的水稻生产在省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大干群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大生产投入,进一步强化实施“水稻四改”工程,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积极开展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全市水稻生产再创佳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生产特点

(一)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据统计部门数据,今年我市实收水稻万亩,比上年增万亩,增;单产公斤/亩,比上年增公斤/亩,增;总产万吨,比上年增万吨,增。其中,籼稻万亩,比上年减万亩,减;单产公斤/亩,比上年增35公斤/亩,增;总产万吨,比上年减万吨,减。粳稻万亩,比上年增万亩,增;单产公斤/亩,比上年增公斤/亩,增;总产万吨,比上年增万吨,增。

(二)穗粒结构“四增”

全市水稻亩平均成穗万,与去年相比,增万,增;每穗粒数粒,增粒,增;结实率,增;千粒重克,增克,增。其中杂交籼稻亩平均成穗万、每穗粒数

粒、结实率、千粒重克,分别比去年减万、增粒、增、增克;粳稻亩平均成穗万、每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分别比去年增万、增粒、增,增克。

(三)气候条件总体有利

气候条件总体表现为对水稻生长利多弊少,水稻栽插期干旱,水源紧张,栽插推迟,生长中期气温较高,生育进程加快,生育后期温光适宜,灌浆充分,产量增加。

手插稻育秧期间(5月10日至6月15日),日平均气温℃,比去年高℃,比常年高℃,降雨量较常年偏少,仅有,比上年少19mm,比常年少,部分高岗地区秧田受旱。机插稻育秧在5月下旬开始,降水少,气温高,一部分田块因缺水导致出苗不齐。

今年我市水稻普遍在6月15日开始栽插。由于前期降雨偏少,缺少水源,6月底至7月12日连续阴雨,严重影响栽插进度,尤其是机插稻,沭阳县西南部和沂河以北、泗洪县西南岗等地区水稻栽插推迟到7月15日才结束,比往年栽插期推迟10天左右。

7月中旬至8月上旬水稻分蘖期,气温偏高,日照充足,有利于水稻积累营养物,为分蘖成穗和形成大穗打下基础。7月10日至8月10日平均气温℃,比常年高℃;日照时数小时,比常年高小时。

8月中下旬(8月11日至8月31日)水稻拔节孕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温度正常、雨水偏多、光照偏少,但能满足水稻生产需求。此期间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小时、降雨量,分别比常年低℃、少小时、多 mm。

8月底至9月上旬是水稻抽穗扬花期,此阶段日平均气温℃,比常

年低℃;降雨,比常年少;日照小时,与常年持平,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水稻抽穗扬花。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9月10日-10月20日)是灌浆结实期,温度适宜、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水稻灌浆结实,增加粒重。此阶段日平均气温℃,比常年的高℃;降雨,比常年减少;日照小时,与常年持平。由于气温偏高,有利于水稻后期产量形成,水稻千粒重增加,特别对于迟熟的水稻品种和直播稻,后期生长较为有利。

(四)病虫害偏轻发生

水稻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6月12日秧田一代灰飞虱虫量达到高峰,与常年时间相当,全市平均万头/亩,重发田块虫量高达300万头/亩。6月底二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大田平均虫量头/百穴, 比去年高头/百穴。7月下旬三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大田平均虫量头/百穴, 比去年高头/百穴。由于防治措施到位,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降低,平均病株率低于,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万亩,比去年少万亩。是近几年最轻的一年。

二代稻纵卷叶螟零星发生,无明显迁入峰。三代稻纵卷叶螟8月7日出现蛾高峰。亩蛾量8-3500头,平均260头,田块之间差异大。8月下旬普查,田间卷叶率为左右,是近几年来最轻的一年。

四(1)代白背飞虱迁入早、迁入量大,系统田6月25日始见,比去年早28天。8月7-9日大田普查,全市五(2)代白背飞虱虫量2-8000头,平均737头,虫量为近几年同期最高。

褐飞虱迁入迟、虫量低。9月下旬普查,虫量2-150头,平均百穴头,是近年来虫量较低的一年。

水稻纹枯病是我市常发性主要病害,与常年发生相同,栽插田发病早,直播田发病迟、扩展快,9月下旬病情稳定,9月18日普查,病穴率2-100%,平均,病株率,平均19%,与常年持平。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加重,密度5-350株/平方尺,平均为株/平方尺。草相复杂,其中危害较重发生数量较多的杂草有稗草、千金子、水莎草、异型莎草、瓜皮草、鸭舌草等。水旱兼生和旱地杂草向直播稻田蔓延,如狗尾草、牛筋草、双穗雀稗、游草在局部地区发生趋势加重,面积扩大。杂草稻在新直播稻区发生趋势加重,宿豫区、宿城区等地直播稻田杂草稻穴发生率达60%以上,最高的达90%,损失较重。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惠农政策落实,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

今年我市除了继续实施国家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和水稻直补之外,在水稻籼改粳地区又以良种物化形式给予每亩10元的补贴。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农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县区都成立了支农惠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惠农政策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广播、电视、走村串乡等形式广泛开展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等政策的宣传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确保资金发放到位,市、县(区)分别成立了惠农政策落实检查小组,自下而上,严格核查,核对补贴清册内容与核定的农户水稻种植面积、金额是否一致、是否公示等。通过精心组织,逐级布臵,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各个环节,使惠农政策对稳定和发展我市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农民加大了种田投入,据调查,本年度稻田每亩地用工和物质投入比去年增加了近百元,商品良种率达100%。

(二)深入开展“水稻四改”和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快高产技术普及化

今年,全市落实水稻籼改粳面积60万亩,直改栽面积万亩,旱

改水万亩,手改机42亩,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按照“扩量增规模,提档上层次”的思路,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三改一创建”活动,全市共落实水稻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区52个,较上年增加17个,其中整县制推进1个(沭阳县)。为切实做好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自项目下达后,各项目县(区)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各示范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了专家技术力量组成了技术指导小组,积极争取资金开展自创自建工作。按照“一推四普及”和“五有五统一”的要求,各示范片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示范观摩、黑板报、广播、电视和技术明白纸等形式,组织农技人员下村入户到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加强示范片的宣传力度。我市宿城区,在各个乡镇均建立书记、镇长指挥田,实行每月观摩一次,考核评比通报一次,对于落后乡镇,由镇长做表态发言。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也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观摩评比制度。据统计,在实施过程中,全市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316期、召开现场观摩119次、投入技术人员285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6万份、扶持建设专业化服务组织716个、培训农民万人次、辐射带动120万亩。同时市级农业部门也成立了督查小组,定期督查指导,并通过简报形式通报督查结果。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项目区内良种覆盖率达100%,各项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根据田间测产,全市52个万亩示范片有12个达到A级标准。

(三)建设综合展示基地,加快技术创新与转化

今年我市继续抓好水稻综合展示基地建设,始终把展示基地作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的载体,除了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展示基地之外,泗阳、泗洪、宿城区也都建有展示,各项目组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以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为目标,集中展示了一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和杂交粳稻,结合当地实际和生产上的需要重点做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技术、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等新技术示范,大力开展育秧产品、育苗基质和后期叶面喷施调节剂等示范。同时为提高展示基地知名度,扩大展示基地辐射范围,在实施过程中,各项目组以展示基地为样板针对当前限制我市水稻产量提高的主导因素分地区、分阶段举办技术培训班,在各主要生育时期召开现场观摩会。

(四)优化品种布局,加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品种的推广 为加快水稻新品种更新、优化品种布局、提高规模化生产、增强稻米产业化开发水平,今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 “高产、优质、多抗”为方向,不断加强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宣传。从2月份开始,我们联合有关种子企业,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媒体宣传等方式,不断加强优质良种的宣传力度,取得明显效果,全市形成了粳稻品种主要以连粳7号、武运粳

21、宁粳4号主体,搭配徐稻5号、连粳6号等品种;籼稻品种主要以II优系列为主体,两优系列等品种。20_年全市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

(五)加大适用技术推广,促进良种良法配套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农民种田科技含量和产量水平,今年市、县、乡各级农技部门借助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省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实施机会,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班、召开生产现场会、印发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积极推广麦秸全量还田机插稻、肥床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等稻作技术。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详细讲解关键技术操作规程,及时修正不规范操作程序,切实抓好技术指导工作。今年推广麦秸还田机插稻188万亩、精确定量栽培162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1013万亩次、分别比上年增加42万亩、26万亩、108万亩次。

(六)创新形式,大力开展专业化服务

为确保水稻生产健康发展,我市以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创新为农服务机制,引导县(区)农技推广中心和当地种植大户和部分农民成立了水稻育秧、水稻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或其他服务组织队)25家,鼓励有经验的农户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据初步统计,今年新增50亩以上种植大户300多户,流转土地近10万亩。专业合作社(服务队)按照“五有”(有配套的技术服务规程、有良好的服务手段、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有规范的服务合同、有完整的服务档案)实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收)专业化服务,每个服务队根据服务要求,制定了具体的服务标准;与农户签订了服务合同,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档案,对服务农户、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农户评价等都进行了详细记载。

三、20_年水稻生产技术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水稻“四改”和高产创建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水稻生产的茬口安排和品种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稻高产技术普及和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

20_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40万亩,单产提高至610公斤,总产达200万吨以上,品种优质化率达95%以上。

(三)主要措施

1、优化品种布局。充分发挥粳稻品质优、产量高、出米率高和价格

高等比较优势,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进全市 “籼改粳”步伐,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强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种植粳稻,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_年全市水稻品种布局为:粳稻品种以宁粳4号、连粳7号、武运粳21为主体,搭配连粳6号、连粳9号等;籼稻品种以II优系列、两优系列为主体。杜绝“一县多品”、“一乡多品”甚至“一村多品”和“籼粳插花”种植现象,发展规模化生产、订单种植,推动产业化经营。

2、提高技术到位率。重点提高机插稻、秸秆全量还田、精确定量栽培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抗灾减灾技术的到位率,控制直播稻面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大机插稻、麦秸全量还田等技术的试验、研究,组装集成适宜于当地的高产实用栽培技术体系。

3、继续推进水稻四改,提升高产增效创建层次。今年全市水稻四改和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全市粮食产量的提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20_年是我市实施的“水稻四改”三年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市将巩固前两年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扩大“水稻四改”规模,提升高产增效创建水平,通过增加示范点和示范面积,提高高产创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步伐,推动我市水稻生产水平的再提高,实现粮食高产的普及化。

稻虾米协会工作总结4

20_年水稻生产工作总结

20_年,是我县水稻生产大发展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业局与各乡镇积极谋划,明确方向,认真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强化工作落实,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实现了全面兴水兴稻的发展目标,多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提高和新突破。全县共落实水稻种植面积13538亩,比20_年增加6818亩,增幅。据农业局组织人员测产调查,全县水稻平均单产达到公斤,高产田块达到公斤,低产田达到501公斤,比去年的557公斤,增公斤,增加了。

一、主要特点

主要是强力推广三种发展模式。

一是“以水兴稻,兴水兴稻”的倒逼水利建设模式。 水稻产业,前年谋划,去年恢复发展,今年跨越发展,实现了“持之以恒,稳扎稳打,连续倍增”的目标。两年时间,投资2000多万元,在湍河上新建截潜流工程四处,清淤硬化渠系近万米,自流灌溉面积达万亩,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3万多亩。调动了乡村组三级和私营企业老板、1

在外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二是“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产前,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节约了土地,缩短了工时,降低了费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插秧,人工一人一天一亩100—120元,机械一机二人一天40亩一亩30元。今年第一年,就建起了2000亩的育苗中心,推广机械插秧2000亩。产中,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组建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全程跟踪服务。产后,动员县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老总谢国定,投资亿元,占地70亩,建设车间及配套设施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12万吨的优质大米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产品包装、商标注册已经完成。解决了农民的售后服务、加工增值问题。

三是大乡、大村、大户、大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模式。 20_年通过强力推进,全县共形成3000亩以上乡镇2个(赤眉镇、七里坪乡),种植大村10个(赤眉镇的朱陈村、夹道村、四坪村,七里坪乡的三道河村、后坪村,马山口镇的岳岗村、庵北村,夏馆镇的吴岗村,赵店乡的岗堤村,湍东镇的北符营村),千亩大方1个,百亩示范方20

个,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大户2个,流转土地2000多亩。在大方大户的带动下,高产栽培技术得以普及,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位率。推行规模经营,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解决了水稻的种植难题。

二、具体做法和成效

内乡县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由于近年来河道采砂,河床下降,水利失修,品种不优,种植技术落后,没有专业化服务,投工投劳多,比较效益低等多种因素,导致群众没水种稻,不愿种稻。面对诸多问题与困难,20_年县农业局和各乡镇把服务发展水稻产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积极谋划,针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分析,调查论证,查找症结,摸着石头过河,全程用心服务,使水稻生产成为传统产业的升级版,推动了水稻产业的跨越发展。

——行政推动促发展。首先县委全书记高度重视水稻生产。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等会议上多次强调发展水稻的重要性;在水稻发展过程中,多次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调研和视察水稻生产;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了水稻生产座谈会,对发展水稻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职能部门上报的水稻生产工作汇报等材料做了多次重要批示。其次县政府党组成员於景银身体力行,亲自带队学习考察,亲临一线调研指导,3

经常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调研和视察水稻生产,在生产的关键时期,多次组织召开水稻生产座谈汇报会,时刻关注水稻的发展进程;三是赤眉、七里坪、马山、赵店等八乡镇都把发展水稻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排上工作日程,主要领导亲自上前,亲自进行安排部署,划定种植大方,出台奖补政策,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根据工作进展,先后于2月19日、2月21日、3月15日、3月29日、4月2日、4月16日、6月6日,分别召开了水稻发展汇报座谈会、全县水稻生产工作会、全县水利建设观摩会、全县水稻专题汇报会、水稻旱育秧现场会和全县水稻插秧现场会,加压鼓劲促发展。五是强化督查,加压紧逼促发展。县农业局多次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深入各乡村和水利工程现场,听取主要领导汇报,实地现场察看,督导工作落实,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狠抓水利建设夯基础。要想兴稻,必先兴水。上至县委书记,下至村组干部,都在搞调研,查水源。20_年首先分层次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进行全面调研。先后组织召开了有关植稻乡镇主抓领导、部分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座谈会,了解当前水源建设现状,做好水利建设规划。其次是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督导与协调。针对每一个工程,每个坝的每个堰门的位臵和高度都进行了认真的规划,时刻关注着工程的进度,确保能满足今年水稻生产用水。赤眉镇的福

山坝修建后,其龙泉堰虽在赤眉镇境内,但效益却在下游的赵店乡。赵店乡的张庄坝修建后,其双河堰在赵店乡境内,但效益在湍东镇。为此农业局积极协调三乡镇,要从全局出发,做好本乡镇境内堰渠的修复疏通,确保下游正常用水。其三是分别于3月29日、4月2日,组织召开全县水利建设观摩会和水利建设专题汇报会。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全书记和於县长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指导,推动了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20_年在赵店乡、赤眉镇、七里坪乡的积极努力下,全县开工新建了赵店乡张庄村、赤眉镇福山村、七里坪后坪村3个截潜流工程,修复加固了赤眉镇夹道村截潜流工程,进行渠系清淤及修复硬化项目11个,新修硬边渠及清淤渠系32760米,全县水利建设总投资达1300多万元,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3万多亩,水稻面积扩大到13000余亩。

——优化品种结构抓关键。多年来我县水稻生产,由于面积小,效益低,生产处于无序状态,品种多由乡镇经销商盲目引进,品质不优且多乱杂。为切实做好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工作,农业局一是积极外出考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先后到河北省农科院,到我市植稻大县南召、唐河、桐柏,以及信阳市农科院、种子管理站、光山县、息县实地考察学习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引进试种了国稻6号、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准两优60

8、川香优6号、太和香糯等籼稻品种和9优

418、宛粳09

6、徐68优20

1、69优8号等

粳稻品种,分别在七里坪后坪村、赤眉镇朱陈村进行示范展示。二是积极做群众工作,改变群众认识,推广优质稻。新品种9优418为优质杂交粳稻,产量高品质优,但生育期长,比群众习惯种植的籼稻晚熟一星期,收割较晚。群众担心新品种产量不高,零星种植收割晚,没有收割机收割,同时怕优质卖不出好价钱,而不愿种植。农业局组织人员深入乡村,为群众联系收购企业,算好效益帐,并规划大方种植,确保统一机收。三是县财政和各植稻乡镇加大了对9优418的推广补贴力度,全县良种补贴达40余万元。通过多方努力,20_年9优418成为我县的主导当家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县水稻面积的40%以上,这在全市的其他成熟稻区都是少见的。

稻虾米协会工作总结5

1、产量、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今年我市水稻生产,虽然遭遇了水稻高温热害和稻飞虱大发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仍取得了较好收成,这得益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实施,得益于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有方,措施得力,防控效果显著。据统计,全市万亩水稻,平均单产公斤,比上年公斤增产%,比全市前五年平均单产公斤增产;总产亿斤,比上年亿斤增产%。其中万亩水稻高产核心示范区,通过省专家组实地测产验收,平均单产公斤,比全市均产增加公斤,部分地方创700公斤以上产量水平。如天长市33亩攻关田,通过国家粮食丰产工程专家组验收,现场实收称重亩产创公斤新纪录。在产量提升的同时,品质也有所提高,全市种植以丰两优一号为主的优质品种面积达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6%以上,较上年扩大了8个百分点。尤其是丰两优一号,今年发展到138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这让我们看到了品种优质和主导品种形成的希望。

2、种植效益有了明显增加。全市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公斤,比非示范区增产公斤。经测算,增产部分亩增收147元(按每公斤稻谷元计算);订单加价部分增收30元(按每公斤稻谷加价元计算);仅这两项项目区累计亩增收177元。如果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节本和龙头企业的二次结算返利,亩增收在200元左右。

3、产销衔接有了良好趋势。为解决种植与收购、加工“松散型”的问题,今年,我们在选用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订单生产,由大米加工企业(或中介组织)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按不同品种每斤加价3-6分钱收购。据统计,今年建成优质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20万亩,其中基本达到“一个优质品种、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合组织、一片生产基地、一式订单合同”要求的核心示范区4万亩。市农委与南谯区农委、南谯区_、金谯稻谷协会、绿一集团联合在黄圩乡建成万亩笑丰一号产业化示范基地,由企业与农户签订单,农户向企业交售订单稻谷,企业按订单收购的稻谷每斤给农业部门2厘钱作为技术服务费,农技人员从良种供应开始,直接服务到户、到田,农户手中有个服务手册,科技人员每去服务一次由农户签字,买粮时由企业收回。这种企业、农民、农技部门“三赢”的`模式,有人把它归纳为“三角产业链”,这种模式得到了省政府、省农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要求不断完善、示范推广。

4、品牌开发有了良好开端。由于水稻核心示范区推行优质品种订单生产,推广保优栽培技术,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大米加工企业有了优质粮源,在品牌开发上有了良好的开端。20xx年,XX市金成米业的“金同牌”大米,在上海非常热销,许多市民拿着他们的米袋子在找购,导致上海大米经营企业纷纷派车来厂现钱拉货,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给我们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树立了信心,品种和品牌取得了良好的开端,这是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最令人振奋的两个结果。

5、提升行动有了良好氛围。主要表现:一是成立了领导组织。就水稻这个作物,省、市政府专门印发了文件,成立领导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同志经常深入核心示范区指导工作,积极参加水稻提升行动的有关活动。二是加强了部门协作。尤其是农、粮两家由过去种与收“松散型”的状况,逐渐走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开发优质稻米产业。三是锻炼了一批农技推广队伍。在实施过程中,农技人员有用武之地,改变了过去机关作风,深入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尤其是在今年稻飞虱的防控过程中,可以说在广播上能经常听到他们的声音,在电视上能经常看到他们的图像,所到之处深受农民欢迎。

推荐阅读:

当部员的工作总结(实用21篇)

物业实际工作总结(热门41篇)

化工工作总结2500字(精选3篇)

见习报告的工作总结(热门46篇)

木工包装工作总结(推荐39篇)

国企中层工作总结2023(通用8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