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民三问发言材料

演讲稿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14 13:50:1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承而不诺,问政应景作秀,政府也会失信于民,在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同时,亦会降低施政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下面是小编推荐的关于为民三问发言材料,欢迎参考借鉴!

关于为民三问发言材料(一)

  我们的党,是为各族人民谋利益的,是执政为民的。党的执政怎样才能切实为民?应该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做起。要能了解群众的需求,知道群众的疾苦,掌握群众的期盼,做到真正懂民。那么,才能为民排忧,为民解难,为民谋利,为民造福。如果党员干部不懂民,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办事,那只能是一孔之见,其结果必然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时下,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不懂民的现象还不少。有的在拆迁中侵犯了农民的利益,还说农民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有的企业污染影响了群众生活,群众反映后政府仍然是治污不力。有的因为群众上访,就认为上访群众是不安定因素而加紧维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说明一些党员干部因为自己的政绩而离人民群众远了,他们不懂民,也就不能执政为民,其结果只能被人民群众所远弃。

  要能懂民,就要有民本思想,要有民众感情。清代官员郑板桥有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就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和民众感情。在党的领导下,心有群众的党员干部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如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吴仁宝,等等,他们就是懂民,才能执政为民,从而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竖起了丰碑,成为我们党的骄傲。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下,党的宗旨没有变,执政为民的理念没有变。如今,怎样执政为民?李克强总理从网民赞誉的“懂民”做起,为党员干部做出了示范。愿广大的党员干部能够受到启迪,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从“懂民”做起。

关于为民三问发言材料(二)

  基层,是指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往往办公设施条件,工作环境也最为艰苦,做基层工作,为老百姓办事情,是党员干部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接地气”的一种服务方式。因此,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服务要有“俯身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基层干部,作为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作风和行径,姿态和所为,直接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由此,基层干部更应该坚定信念,心怀群众,敢于担当。争当为民、务实、清廉的“三好”干部。

  “位卑未泯济民志,权重不移公仆心”。为民,就是要时刻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要始终保持权为民用的公仆情怀,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察民情、听民意、解民难、谋民利、惠民生,以感恩的心态奉献于民。

  “不患无策,只怕无心。”务实,就是要基层干部抱着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坚持以干立身,以干服众,以为立位。自觉做到责任担当、道义担当、信誉担当,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用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成果赢得民心、赢得口碑。

  “自古清官民赞颂,从来污吏法难容。”清廉,就是要基层干部自觉把权力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恪守纪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如果说做“三好”基层干部刻不容缓,那么搞好“三好”服务就更是义不容辞了。

  机关事业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一直是社会诟病。加之基层干部因其所在岗位的特殊性,其直接面对群众,所言所行被群众直接关注,可以说是党风、政风的直接体现,其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干部的形象、领导的方式、方法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所以,变“三难”为“三好”是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最终目标。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门难进、脸难看”。不管事情最后办理的怎么样,百姓“进门”来办事情了,态度要良好,不一定要求笑脸相迎,但是怎么也得起身询问,热情招待。如果是本部门的分内之事,尽可能的一次性办好,省得群众多跑冤枉路。如果因办事群众的原因而造成暂时不能办的,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告知群众应该备齐的一切材料。如果办事程序和制度上存在缺陷,要进一步优化流程或简化办事程序,清除办事障碍。百姓来办事情,不是“有求于你”,而是作为人民的公仆要尽心为人民服务。一句贴心的话语,一杯温暖的开水,一种尽快办理的态度都会让群众感觉到亲切,给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分。

  “门好进”——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干部直接和群众打交道,最应该吧群众的事作为工作的重心。但是有的党员干部却认为自己要干的事一番大事业,不屑也无暇顾忌群众的小事、琐事、杂事,不值得浪费时间。但是,一些社会性群体事件的诱因可能就是这些所谓的小事引起的,我们丝毫马虎不得。基层干部要树立真心为群众服务的思想理念,把群众利益放到第一位,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为群众谋利益。

  “脸好看”——服务群众投入真情。服务群众最直接的好处是改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基层干部应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工作中只有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全心全意,不计得失, 赢得群众的尊重和回报。不带着深厚感情,联系服务群众就可能是“作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必须持之以恒,坚决杜绝为民服务一阵风的形式主义。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时时刻刻想到群众,才会把群众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才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事好办”——群众满意来评议。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李克强总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不应该是豪言壮语,而应该是基层干部必须恪守的。“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才应该是机关单位的门面和形象,做一个百姓需要的“螺丝钉”才应该是公职人员的态度和本分。

关于为民三问发言材料(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时刻铭记、践行这个根本宗旨,是检验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做为民上的贴心人。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和神圣责任。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记恪守为民宗旨,保持公仆情怀,始终是必须实践的一个时代课题。全区广大党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更加坚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为民合格。

  心中有群众,宗旨意识强,才会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高度自觉。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世界观上筑牢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观念,在人生观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追求,在价值观上坚守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的取向,在政绩观上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最高标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矢志不渝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造福。

  共产党员来源于群众,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在感情上有没有紧紧贴近群众,是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强不强的“试金石”。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举措对不对、发展方向偏不偏、维稳措施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在行动上走近群众,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和干部驻村驻寺工作,当群众的知心人,跟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成亲戚;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凝聚起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西藏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有大量的民生工作要做。党员的工作能不能让群众满意,增强服务本领、提高服务能力是关键。要着眼于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深入持久地办好利民惠民、利寺惠僧“十件实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所有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推荐阅读:

安全生产表态发言

关于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小学六年级毕业班主任致辞范文三篇

逝世三周年简短致辞范文(精选3篇)

入党积极分子发言

在第三次2023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