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师范学院创文工作计划(必备4篇)

工作计划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0-22 09:35:4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周口师范学院创文工作计划1

平台后期将开发app,增加旅游社交交友,以及自荐申请旅行师的功能,通过社交的方式,时间的分享,将极大的增加旅行的趣味,同时增加公司的品牌度,增加客户的黏度和使用频率,同时产生沉淀大量的内容。

中国的旅游行业经过自助游,跟团游,目前大众已经达到一定层次的富裕程度,所以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面的体验,中高端旅游,度假休闲,甚至于这样的旅行社交,轻松活泼的旅行方式将是未来的主流。

我们计划一年内做到10个亿以上的成交量,以均笔5000计算,我们需要做到20万笔以上,前期主要是跟旅行社合作,这样容易扩张规模,后期除了旅游消费分期产品,还可以针对旅行社以及酒店的应收债款设计金融产品,可以更好的深入到旅游行业,

周口师范学院创文工作计划2

省级双创载体构成了相对完善的双创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全周期的双创服务生态体系,可以为大学生、科研人员和创新创业者提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和企业孵化等一系列服务。截止20_年年底,双创载体已孵化企业61家,其中,校内师生创办企业16家,在孵企业总收入万元,净利润665万元,上缴税收174万元,解决就业人数612人;帮助8家企业获得政府扶持资金50万元,帮助12家企业完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孵化创业团队15家,将12个创业团队成功孵化为企业;与10家为公共服务类公司签订服务协议,可以为入孵企业和团队提供工商注册、会计代理、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27次,参加创业活动1100人次。开展电子商务创业专项培训3次,培训学生105人。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辅导与推荐,连续两次获得“挑战杯”创业大赛网络虚拟运营大赛全国一等奖,2个项目获得20_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2个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雏鹰大赛优秀奖。

一是完善双创课程教育体系。学校围绕河南省五大国家战略和周口市“一极两区三中心”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和产业链、创新链对接紧密的生物工程类、机械电子类、食品化工类、经济管理类、文化艺术类和计算机科学类六大专业集群,构建了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的应用型专业格局。探索实施“工学交替”与“项目化教学”等合作育人模式,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修订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业教育资源。把创业课程作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探索建立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休学进行自主创业。加强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活动,支持学生成立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学生社团,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业实践。

二是建设双创导师队伍。一方面,为了加强双创导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在全校范转内遴选了60余名具有丰富创业理论知识与创业经验的青年教师担任创业导师。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创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业实践,一年来,我校已经选派10余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学校还建立了以相关专家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成功创业校友为主体的优秀创业导师人才库,聘请等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业课程教师或指导学生创业。创业导师中,有1人获批为河南省人社厅创业导师,3人获批河南省科技厅创业导师。第三,鼓励持有专利和技术性成果的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向大学生转化自己的科技成果,并支持和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三是设立师生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为了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学校设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100万元,充分发挥种子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联合、培育创投基金、天使投资人,支持种子期、初创期具有高成长性和投资价值的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为师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省及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以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及周口地方建设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和学科优势,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把依托我校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双创服务载体及学校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协同创新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成为持续提升我校学科和科研实力、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双创基地。

结合我校近年来推动“双创”工作的基础和成效,围绕河南省和周口市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依托我校的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将周口师范学院建设成为豫东南双创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基地、科技成果培育与转化的示范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基地。

以我校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学校将逐步建成10个以上在省内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争取获得10项省级以上标志性科技成果;获取国家专利100项以上;转移转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50项左右;建设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在校生达300人以上,培养省级创业导师50名,大学生创业企业100家;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将新增入孵企业200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在孵企业总收入超过3000万元,新增从业人数2000人以上,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1000人以上。

围绕上述“五个基地”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人才、技术、成果、信息、实验设备等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高水平成果培育和转化,在与省市主导产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求对接和互动中快速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坚持应用型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一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并构建“1234”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完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课堂、竞赛、训练和成果孵化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建设。提出了“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贯穿培养全过程”的四全原则,建立健全课程、实践实训、创新平台三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构建鼓励支持师生投入双创政策制度、服务双创的在线教育平台、创业导师库等双创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加大以工科、商科为主的实训中心建设投入,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支持学生创建创业社团、创业俱乐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载体作用。与中科招商集团共建创业学院,建设创业启蒙、创业基础、创业实训、创业运营实践四个课程体系,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探索双创人才培养规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家出台的各项双创政策,落实与创新双创人才流动的政策举措,建立双创主体在学校和创业平台上的双向流动机制。制定并落地可操作的鼓励师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带科技成果在职或离岗创业,破除现有机制体制障碍,释放创新创业活力。选派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的重要举措。根据创新工作需要设置创新岗位,在现有的职称系列基础上增设专职科研创新职称系列。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创新创业成果和社会贡献作为教师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建立教师柔性服务企业制度,将科技成果转化与对社会重大贡献列入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鼓励学生注册公司,或依托创业实体、社会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制定实验室开放制度,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动手实践,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实际技能。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的良好大环境。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学分小组、项目遴选和孵化小组、师资队伍建设小组,建立了由招生就业处、大学科技园、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牵头,其他各部门全力配合、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协调运行的组织体系。

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引领,以学校与大学科技园区内企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专业及协同创新中心,瞄准科技前沿,围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创新改造,整合吸收多方资源,推进协同创新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大源头创新支持力度,汇聚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为行业产业培养领军人物,提高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协调整合校内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单位,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资源共享区域创新平台,为学校乃至社会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支撑,开放学校各类创新资源和基础设施,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开放式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以我校大学科技园为载体,围绕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创业平台,引导和推动创业孵化、创业投资与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探索校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模式,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周口率先把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建在各县市的产业园区,由政府出财力和政策、学校出人才和智力,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面向企业和产业需求,主动解决企业核心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孵化载体,以构建“创新创业服务生态圈”培育机制为目标,以创新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双创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孵化平台建设。建立校校、校企、校政协同机制,引入更多资源,形成一个校企政等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力构建从“创新能力”“创新项目”“创业人才”到“创业企业”创新创业孵化体系。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全方位助推创新创业产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全周期创业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不断探索“平台+资源+集聚+产业”全周期运作模式。

20_年制定并实施了《周口师范学院关于贯彻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实施方案》(院政发〔20_〕39号),在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的基础上,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了部门分工,确保方案的实施能落到实处。

修订了《周口师范学院实践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鼓励学生注册公司,或依托创业实体、社会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并获得相应学分,做到学业创业两不误。

正在制定《周口师范学院校内外科研人员专职科研岗位管理办法》,积极吸引具有产业经验的校外科研人员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工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校内外科研人员向平台集聚。

正在制定《周口师范学院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双创”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周口师范学院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管理办法》,支持科研人员带科技成果离岗创业。对于经批准同意的离岗创业人员,与学校签订离岗创业合同,合同期内学校按合同约定保留人事关系及相应福利,给予三年离岗期,促进人才流动。

根据国家、省市双创政策要求,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充分挖掘人力和技术资源,把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为推动我校产学研项目的开展,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提升我校应用科学研究水平,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学校研究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若干意见》(院政发〔20_〕18号),指出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和主要方式等;学校设置了科研成果孵化专项基金,并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科研成果孵化专项基金》(院政发〔20_〕19号),对专项基金的使用与管理进行了规范;还研究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院政发〔20_〕10号),规定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权益分配、合同实施和奖惩措施等。

依据国家最新出台的相关政策,正在修订新的《周口师范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对科研人员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重大社会效益,解决国家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取得的不同形式的成果给予基础研究重大成果的同等待遇,提高科研人员获得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达70%,加大股权激励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正在修订《周口师范学院教职工考核管理办法》,将科技成果转化列入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把取得原创性重大知识产权、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牵头成立国家级产学研联盟、获得天使、风险、创投基金投资、社会贡献度等因素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的重要条件。建立特设岗位制度,促进海内外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创新。

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以创新促进创业,提升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20_年制定并实施了《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管理办法》(院政发〔20_〕125号)。20_年申报并获批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河南省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后,大学科技园又研究制定并实施了《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引导推动创业投资、创业孵化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对创新创业研究的科研项目经费适度放宽、扩大自主权。先后又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管理办法》、《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种子基金管理办法》、《周口UFO(3A支点)众创空间管理办法》、《周口师范学院学科性公司管理办法》等文件,逐步构建了从导师、资金、园区等多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支持的政策体系。正在制定《周口师范学院科技成果优先向学生转移实施办法》,一方面围绕众创空间构建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体制,一方面促进学校的科研成果优先向学生转移,从制度上打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

依托大学科技园构建的双创服务支持体系,逐步建成大学科技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较为完善的孵化链条。科技园设立的创业企业孵化服务中心,为创业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财务代理、税务代理、项目申报、专利申请、法律咨询、投资融资、技术共享、市场评估、渠道拓展等一条龙创业孵化服务。

正在制定《周口师范学院双创资源开放共享实施办法》,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平台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向社会开放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合理的服务收费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质量保障措施。对于开放效果好、服务能力强的平台,学校在场地扩建、设施维护、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一是实施双创人才培养工程。坚持应用型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一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突出培养目标的导向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探索“工学交替”、“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产学研协同育人”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企业行业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执行的参与度。将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纳入通识教育,覆盖全校所有专业,所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知识教育、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修订完善符合应用型双创人才成长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加强创新性实验、实训平台建设。以工程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大以工科、商科为主的实训中心建设投入,更新和升级实践教学软硬件设备,实现实践教学装备的先进性和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结合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开展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开设实践环节教学的综合性、设计性、工艺性等应用性强的实践项目。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和产品”的能力。

三是加强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工程建设。围绕应用型双创人才培养为主体,以社团创新项目立项的形式,培育和打造社团活动特色和品牌,增强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第二课堂实效。支持学生创建创业社团、创业俱乐部,开展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比赛)、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创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载体作用。开展GYB、SIYB创业训练,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经过三年的建设,新建应用性专业10个,改造原有专业30个,创业基础课程覆盖所有专业。实训室建设完全满足学生实验、实训需要,开设创新性实验、实训项目200个,每年参加实训学生人数10000人,开展企业模拟经营实践专项训练,每年参加学生人数500人。举办或参加学科性竞赛300场次,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300个以上,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建立创新创业社团10个以上,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50场次。开展GYB、SIYB创业训练,每年培训学生500人。

为提升学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依托校内技术优势,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1.依托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代农业工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农业现代化和生物产业发展,在作物抗病、抗逆、氮磷高效营养及其它重要农艺性状等形成的分子机制、优异功能基因挖掘、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植物反应器技术、作物分子育种及种质创制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依托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和新能源联合实验室,建设高端制造与材料工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面向高端制造与材料应用,在稀土光功能材料及应用、生物医用材料、光催化材料及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

3.依托神经生物学和转化医学国际合作重点实验室,建设医药化工产品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进行开创性的基础研究、创新型新适应症药物和天然单体药物的开发,同时通过研究平台为制药公司和研究机构提供高端研发服务。

4.依托生物科学与农学院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食品加工及安全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在食品加工及安全检测等领域,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基础研究、产品研发、食品加工及安全检测。

5.依托云计算与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建设大数据与物联网工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在云平台虚拟化操作系统、教育云软件开发、智慧农业工程、智能养老工程、电商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开发应用。

6.依托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研究机构,建设纺织服装高端创意设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提供流行服装发布、品牌服装展示以及新品牌孵化等技术服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建成10个以上高水平的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行业和重点领域提供多方位、专业化的服务。平台服务企业数量300家以上,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撑、检疫检测、文献检索等技术服务500人次以上,全面开放平台大型科研仪器,显著增强对外服务能力。

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引领,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专业及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建设科技创新团队,汇聚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为行业产业培养领军人物,提高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瞄准科技前沿,围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创新改造,整合吸收多方资源,推进协同创新研究,加强高层次项目培育力度。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将学校成熟实用的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和转化,增强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加强与各县区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区)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机制,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流程。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线上平台,配置相关软硬件设备,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平台运营。与河南省、周口市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和技术专家数据库,采用大数据云服务技术,对技术成果供需进行自动匹配。成立周口师范学院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积极开展科技成果信息增值服务,提供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精准科技成果信息,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推进科技成果、科技报告、科技文献、知识产权等信息化的联动工作。

经过三年的建设,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50人,新增5名厅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培养10名左右厅级以上科技创新人才。围绕关键领域和行业技术需求,每年立项15~20个重点项目,力争在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等方面有所突破,每年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项以上,科研到账经费每年递增30%。获得2~3项省级以上标志性科技成果奖励,获批国家专利100项左右。加强与地方科技合作,实现50项横向项目合作,横向科研经费跨越式增长,横向项目到账经费占科研年到账经费50%以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良好运行,线上平台收录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入库专家300人左右,入库企业200家左右,建立3个以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转移转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50项左右,实现转移转化收入1000万元。

一是扩建大学科技园,拓展大学科技园双创服务职能。通过引入社会资源,积极推进园区建设,不断拓展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面积;整合现有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增添和更新平台设备,增强技术研发支撑能力;积极与校外知名企业加强合作,共建技术产业化支撑平台,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组建一批学科性公司,促进学校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孵化,推进学校技术成果产业化。

二是拓展众创空间。与周口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面向社会合作共建专业化的众创空间,不断拓展众创空间的孵化场地面积,完善配套设施,为周口市的广大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工作、社交、网络和资源共享空间。

三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强化就业创业教育指导,建设专业与产业结合的实习就业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培养和培训工作;开设创业基础课、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课,开放重点实验室,设立创业学分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

四是新建周口市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大厅,为广大创业师生及入驻企业提供工商、税务、专利申报、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建设周口市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扶持政策、人力资源、科研信息、电子商务、法律服务、专利服务、技术转让、技术需求、供求信息、融资信息、金融服务等内容。

经过三年的建设,双创孵化载体改造孵化场地3000平方米。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将新增入孵企业200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在孵企业总收入超过3000万元,新增从业人数2000人以上,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1000人以上。通过整合学校与周口市的双创资源,实现双创资源共享,力争在周口市建设2至3个省级众创空间,早日把我校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众创空间建设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

加强与中科创大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教学、资金、科技、平台、产业等方面优势,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学院。

一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院组织架构。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创业学院,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聘任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完善教学配套设施。从现有专业中遴选有创业意愿或者已经创业的学生进入创业学院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以创业实践及创业项代替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采用全新的管理机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

二是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业启蒙、创业基础、创业实训、创业运营实践四个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将以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为依托,通过创业学院教学平台实现实时互动管理。该平台技术领先,内容全面,在课程体系建设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专业的就业、创新、创业配套的实训课程体系及评价管理体系。通过创业沙龙、创业讲堂、创业大赛等活动,开展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双创文化活动,弘扬校园双创文化,不断丰富双创教学内容。

三是建设创业导师库。聘任企业家、工程师、设计师、专利律师等进校担任创业导师,实施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和双师型教师“双百工程”,完善以行业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创业导师数据库,实现创业导师教学资源共享,开展创业导师与创业学生对接活动,依托创业导师,成立创新创业理论研究院,开展双创理论研究工作,鼓励和支持校内创业课程老师参加创业咨询师、创业指导教师等资格证书考试。

四是实施智能化教学楼改造工程。基于教育理念、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空间的特色性,潜移默化地激发起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实施教学设备远程智能化升级,采用多视窗显示、无线高清录播等技术,实现双创课程音视频资源的自动录制及云传播,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远程互动、督导等智能化功能。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积极改造能够提供多种互动手段与探究式教学的多类型智慧教室。

经过三年建设,创业学院组织结构合理,创业资源不断积聚,形成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学院在校生达300人以上。企业挂职锻炼教师达100人,聘请企业、行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人,培养或引进校内外创业导师300人,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完成智能化教学楼改造1栋,建设各类智慧教室30间约3000平方米,建成授课音视频录播系统和创新创业教育云服务平台系统,上传创新创业教育资源50余种。举办创业沙龙、项目路演、创业大赛、创业讲堂等创新创业活动100场,参与创业活动学生达3000人次。

学校高度重视,将双创基地建设纳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是推动我校向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学校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校内外专家、海内外创业精英共同参与指导和规划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专门成立“双创”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科研副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学工、就业、人事、基建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党办、校办及相关职能部处作为成员单位共同指导双创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大学科技园,配置专职副主任和专职工作人员。

学校各相关职能部处统一思想,认真制订工作方案、根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推进计划,设置明确主要任务、政策举措和重点工程的负责部门和具体负责人,工作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确保“双创”基地建设各项工作按计划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成立由校内外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专家组,及时对基地建设状况开展督查评估和跟踪分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严格实行问责机制,根据各平台的工作计划和进度表实施考核,对影响“双创”基地建设的行为进行问责。重大问题及时提请“双创”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确保各项建设任务顺利推进。

校内各单位统一认识,将示范基地建设作为近三年学校建设经费投入的最重要方向之一,确保建设经费充足和及时到位。学校争取通过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双创”基地等举措,众筹资源、快速推进“双创”基地建设,争早见成效,努力建成可复制的“双创”基地。

周口师范学院创文工作计划3

据我^v^威机构对中国女性饰品市场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女性饰品市场人均占有率不足5%,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45%左右,其中最高的是XXXX的XXXX为98%。据专家预计,我国女性用品消费率正按每年19%的年增长率递增,特别是在校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饰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可期待的巨大市场空间和可怜的市场占有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目前而言,可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并不多,市场中的产品和店面形式也参差不齐、良莠不分。所以说饰品行业的市场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周口师范学院创文工作计划4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小孩对各种新奇的玩具及饰品。中小学生对饰品的要求不再是好看,简单,便宜,更要求新颖。女孩都是爱漂亮的,大多数女孩都留着飘逸的长发,头花成了她们必需的饰品,大方美观自然成了他们对饰品的最低要求。说到玩具,每个小孩都有,大学生中大多数女孩都喜欢玩具,经过调查,很多女生花费在饰品上的金钱是她们总花费的30%~40%,这是个很好的市场。但由于饰品店很多,所以竞争也很大,所以我们必须提供最新奇的饰品,最具个性的饰品,和最好的服务才能在这个市场中的到发展,因此,我们提供学习自己做各种各样饰品的机会,让她们不仅饱眼福还能亲身体验做饰品,体验其中的喜悦!

推荐阅读:

生态环境一周工作计划(推荐50篇)

摄影师周末工作计划(精选7篇)

公司周工作计划汇总要求(必备4篇)

医保办周工作计划怎么写(必备49篇)

春季学期小学每周工作计划(精选14篇)

学校教官队周工作计划(优选55篇)

标签: 工作计划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