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全会对法律服务工作作出总体部署,为公证工作发展确立了基本方位,赋予了重大任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范文,欢迎借鉴!
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范文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司法行政机关、公证协会和广大公证员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推动公证工作改革发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一、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公证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行的重要保障,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坚强决心;是实现“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的制度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措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保驾护航。公证是一项国际通行的预防性法律制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国家法治建设、法律服务工作、公证工作等不同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新要求,为新时期公证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行动指南。全国公证工作系统和广大公证员要深刻认识党中央抓法治、兴法治的坚强决心,充分认识法治是治国理政之重器,充分认识推进法治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通过的《决定》精神上来,不断推进公证事业发展。
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重大部署,为公证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拓展了发展空间。《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包括公证工作在内的法治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全会围绕“科学立法”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律制度建设等任务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公证法律制度提供了基本遵循。全会围绕“严格执法”提出的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强化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等任务措施,为拓展公证服务领域,更好发挥公证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良好机遇。全会围绕“公正司法”提出的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等任务措施,为实现公证证明法律效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全会围绕“全民守法”提出的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以案释法制度、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等任务措施,为公证机构和公证员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依法诚信执业,引领社会诚信风尚提供了重要平台。
全会对法律服务工作作出总体部署,为公证工作发展确立了基本方位,赋予了重大任务。《决定》立足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整体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将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作为法治社会的必备要素,对“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作出了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为包括公证工作在内的法律服务工作发展明确了定位和方向。《决定》专门对“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作出新的部署,就法律服务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等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中央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局出发,准确把握法律服务队伍特点和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包括公证队伍在内的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引。《决定》强调“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从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出发,对因违法违纪受到特定处罚的司法人员、律师、公证员一并作出刚性纪律约束规定,凸显了公证对于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重要性,体现了对包括公证员在内的法律职业人员的从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法律服务执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法律服务人员与司法人员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会对公证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为公证事业发展明确了战略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决定》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着眼公证工作和公证员队伍实际,明确提出要“发展公证员队伍”,这一规定和要求抓住了影响公证工作改革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指明了下一阶段公证工作改革发展的重点,必须始终把公证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建设高素质公证员队伍。《决定》准确把握现阶段公证服务需求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明确提出要“发展公证法律服务业”,司法行政机关、公证协会、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肩负重要职责,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仍然是公证工作的主题,积极构建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努力提供人民群众满意的公证服务。《决定》明确要求,“对因违法违纪吊销执业证书的公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严肃公证执业纪律、加强公证公信力建设、维护公证行业良好行风的客观需要,必须进一步完善公证监督机制,完善执业奖惩机制,依法依规惩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切实维护公证公信力。
二、充分履行公证工作职责使命,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总格局中,公证工作肩负服务改革建设的繁重任务。广大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要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公证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公证制度替代诉讼、预防社会矛盾纠纷、提高公民法律素养、扩大对外开放的法律制度作用,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活动规范有序。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准确把握公证服务需求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公证服务新领域和新模式,大胆运用和提升信息技术条件下公证服务的新科技手段,推动公证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与人民群众需求愿望相一致。要充分发挥公证为扩大开放服务的作用,做好各项涉外公证事项,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等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要充分发挥公证预防在先、便捷高效、责任担当的制度优势,保护产权、维护契约,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促进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决定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规范有序。
规范民商事关系,维护公民和法人权益。人民权益要靠法治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做好继承、遗嘱等传统民事公证,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立和谐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社会关系,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积极推动公证工作进一步服务市场主体,保障商务诚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维护公民和法人权益。要在民商事关系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公证服务的深度广度,使公证服务真正成为规范民商事关系不可替代的一种法治方式,充分发挥公证服务在规范民商事关系上的独特作用。
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法治化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引导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健全公证协会与公证机构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发挥公证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公证替代诉讼和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功能,承担起社会矛盾预警机制中的作用,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积极回应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养。法治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要引导广大公证人员在每一次依法执业过程中善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实行公证机构与公证员“谁执业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公证员以案释法制度,加强公证文书释法说理,进一步扩大要素式公证书使用范围,推动公证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要增强公证工作的道德底蕴,大力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公证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注重在法治宣传教育中发挥公证协会和公证机构的职能作用,建立公证行业普法宣传骨干队伍,通过公证义务法律宣讲与咨询以及公证志愿者等形式,推动形成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社会主义法治风尚。
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服务体系
公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队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服务体系,要坚持党的领导,从根本上保证公证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拓展领域,推动公证工作与我国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完善制度,进一步推动落实法定公证制度,制定和修改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坚持发展队伍,既重数量,也重质量,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规范管理,着力加强公证处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公证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完善的公证制度体系、健全的公证执业体系、规范的公证监管体系、高效的人才组织体系和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公证制度体系。制度管根本、管长远。要旗帜鲜明地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体系形成。要努力推动公证法律制度顶层设计,推进公证执业法治化,完善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行业规范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公证制度体系。要认真研究公证制度体系规划,加快废改立工作,制定完善与公证工作发展相适应的各项公证规章制度,加快制定公证服务重点领域以及新兴领域的公证规章制度,实现对主要公证事项和重要办证环节的全覆盖。要切实加强公证规章制度制定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健全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意见征询机制,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广泛凝聚行业共识,推进制定的精细化,进一步增强公证规章制度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指导性。
建立健全的公证执业体系。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执业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要大力推进公证服务进社区、进乡村,努力使公证工作实现城乡广泛覆盖,贴近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要积极推进公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行业东西互助的基础上推动省内帮扶试点,探索建立激励公证服务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进一步促进公证服务资源的均衡发展和配置,努力满足经济欠发达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公证服务需求。要进一步加强公证服务窗口建设,健全完善服务设施,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完善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切实规范公证执业活动,推动公证执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不断提升公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建立规范的公证监管体系。司法行政机关与公证协会“两结合”的公证管理体制,是我国公证工作的特色,也是优势。要切实履行司法行政机关职责,强化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管责任,依法加强对公证机构、公证员和公证协会的监督、指导,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要进一步强化公证协会的行业自律,加强公证协会建设,加快健全完善办事机构,加紧引进和充实优秀管理人才,提高政治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公证协会指导、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要大力加强公证机构建设,探索新型公证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公证机构对公证员执业活动的具体监督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公证机构在公证监管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高效的公证人才体系。公证员队伍是公证工作的人才保证和组织保证。要以发展壮大公证队伍为抓手,以加强公证队伍培养教育为重点,以加强行业党建为政治保障,建立高效的公证人才体系。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和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目标,大力加强公证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党的建设和行风建设,全面提升公证队伍的综合素质。重点加强公证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公证队伍,教育引导广大公证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公证员队伍,加强公证队伍人才梯队建设,制定符合行业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规划,培养造就公证人才和后备力量。要加强业务建设,抓紧制定和实施培训规划,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公证人才队伍。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公证员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做到依法、规范、诚信、廉洁执业。要创新公证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公证学科建设,使公证学科知识进课堂进头脑。要加强公证行业党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公证行业党的工作全覆盖成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切实发挥公证行业基层党组织政治保障作用和公证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有力的公证保障体系。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是公证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推动建立完善法定公证制度,适应政府部门职能转变以及公共管理社会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推进将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纳入法定公证范畴,从根本上保障和促进公证事业发展。要推动完善公证行业发展政策,切实加强事关顶层制度设计和公证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政策问题的研究,加强协调力度,为公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大力加强公证制度和公证工作宣传,通过综合报告发布、典型案例分析等引导当事人自觉选择、自觉运用公证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公证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公证工作改革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肩负艰巨繁重的任务。司法行政机关、公证协会、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要从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公证工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推动公证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肩负起推进公证事业发展的重大职责,努力推进公证工作改革发展。要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汇报公证工作,进一步争取对公证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出台有利于公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解决公证工作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切实解决公证机构在核实证明材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打击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公证书违法行为的工作联动机制,进一步改善公证执业环境。要积极推进公证工作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遵循公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深化公证工作改革,为公证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积极加强公证理论研究,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深入开展公证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着力解决当前公证工作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破解实践难题,指导和推动公证事业健康发展。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证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推进公证工作改革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扎实工作、攻坚克难,推动公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公证工作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健康的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范文二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情况各种各样,面对的问题纷繁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从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推动改革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一任完成,需要一届接着一届干,才能久久为功。然而,有些地方出现“一任领导一套规划”的怪象,热衷重起炉灶。“一任领导一套规划”,破坏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容易贻误机遇、影响发展、造成烂尾。
纵观各地,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正确的政绩观作祟是重要原因。比如,追求“任期政绩”。部分领导干部认为,“任期政绩”才是“算在自己头上”的政治资本,“接续前任的规划岂不为他人作了嫁衣”?这种错误政绩观,让一些领导干部“新官不理旧事”,为了出政绩千方百计要自己另搞一套。
第二个原因在于有些领导干部盲目追求创新,过于在意其他不切实际的评论。“一些领导当了‘一把手’,就怕干部群众说自己没思路、没政绩、没魄力,因此就要想方设法打造全新的样板工程,另起炉灶成了常事。这也是很多规划和决策为什么短命的原因。”
另外还有决策不科学的因素。目前在一些地方,科学决策机制的建立还停留在口头上。有领导坦言,专家决策、民主决策等,在一些地方形同虚设,“张书记来了种梨、李书记来了种桃”的“翻烧饼”现象时有发生。
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做到“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做,一以贯之谋发展。”
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范文三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和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依法清理前置性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发挥电子政务平台作用,年内70%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全程办理。改革市场监管体系,深化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营造宽松准入、公平竞争良好环境。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加快形成公共服务新机制。完成区政府机构改革。
促进金融改革创新。全面融入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坚持错位互补、协同发展原则,出台扶持金融产业发展政策,巩固提升传统金融业,培育引进私募基金,支持企业与国内知名机构组建天使投资基金,发展第三方理财、金融控股公司等财富管理类业态,提升金融中心区服务功能。鼓励大企业探索设立或参股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互联网金融、民营金融等新型业态(机构)发展。促进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等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强化金融监管,提高预警和处置金融风险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融资理念,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制度,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发挥预算公开透明对政府部门的监督约束作用,全面公开政府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公共财政专项资金清单,深化集中支付、公务卡等制度改革,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加大存量企业扶持力度,落实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银企对接,创新融资模式,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私募债、集合票据等方式直接融资,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重,积极探索股权投资基金、转增注册资本等利用外资新方式,引导外资参与主导产业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融入青岛打造“一带一路”节点(支点)城市进程,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创新国内招商工作机制,全年力争引进内资100亿元以上。
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范文四
昨日下午,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开推动昆明市改革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昆明市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发展提出的“三个战略定位”,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动共享,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委书记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陈豪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钟勉、省政协主席罗正富出席会议。李江、孟苏铁、赵金、李培、张百如、高峰、和段琪、丁绍祥、刘慧晏、张祖林、董华、刘平、高树勋、李小三、李邑飞、白保兴等出席会议。
李纪恒指出,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和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工作分量在全省影响大,不仅地位举足轻重,而且责任十分重大。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如何更好保护生态和治理环境?如何当好龙头?这些问题,需要昆明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
李纪恒强调,“要抓住关键环节,把昆明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一是以规划为龙头,科学谋划昆明的“成长坐标”。要规划好城市发展定位,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要规划好城市发展布局,老城四区要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打造底蕴深厚、精致惬意的现代都市,呈贡新区要打造品质高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大学城、科技城、创新城,全力推动滇中新区与昆明市融合发展;要加强城市设计,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二是以建设为基础,完善城市的“血肉之躯”。要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要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开放型的综合交通网络;要狠抓工程质量治理,健全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三是以管理为关键,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李纪恒强调:“一定要坚持‘一级规划、二级建设、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
“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李纪恒强调, 昆明市再也不能延续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用五大发展理念重新审视和检查已有的部署和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抓出效果、抓出亮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营造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加速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融合。
“要锐意改革开放,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活力和内生动力。”李纪恒强调,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抓紧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互促互进、互利共赢,促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要强化共建共享,建设平安幸福昆明。”李纪恒强调,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昆明的发展更有“温度”、更有“质感”;坚持城镇化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市工作同“三农”工作一起推动;把县域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全省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以实施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推动城市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深化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平安细胞”工程,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进一步织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打好‘春城’牌,努力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李纪恒强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告别“摊大饼”的发展模式。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滇池清,昆明兴。要做到精准治污、治标治本,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严字当头、依法治湖,严明责任、铁面问责,严管资金、发挥效益。”
李纪恒强调,昆明市要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让勇担当、敢作为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昆明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管党治党的责任,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大问责力度,推动践行“三严三实”常态化、长效化,坚决把腐败蔓延势头遏制住。
李纪恒指出,建设好省会城市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任务,要举全省之力推动昆明市加快发展。中央驻昆和省直机关事业单位、高校、驻昆部队要发扬“驻在昆明城,就是昆明人”的精神,积极主动地为昆明改革发展想办法、出主意,共同把昆明建设得更加美好。
陈豪强调,昆明市和省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此次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推动昆明市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与发达城市相比,昆明市存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产业发展“两大短板”,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提高昆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抓住关键、聚焦重点,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引进总部机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加快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加大与省内和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水平,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要把滇中新区建设成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超常规推进新区建设;要积极探索新区发展新路子、新特色,在加大招商合作力度的进程中突出科技、突出高新产业、突出城市建设,加强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以及大企业的合作,从中汲取新区建设经验、创新新区建设方法,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发展是硬道理,在昆明这个道理更硬。” 陈豪要求昆明市各级干部要保持昂扬向上的劲头,用钉钉子的精神落实好各项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