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沟通案例【4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15 16:44:2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案例:汉语词语案例:20_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家园沟通案例【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幼儿园家园沟通案例

  这一天,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开展得很热闹,孩子们都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当我往建构区走去时,突然听到一声抱怨。廖一凡小朋友对我抱怨说:“黄老师,曹增祥把我盖的房子拆掉了。”我叫祥祥想了解具体情况,没想到在我开口之前,祥祥很焦急的说:“黄老师,我并不是有意的,他拿走了我的箱子,我本想要搭一艘船,是他先抢我的,真的”。 

  他们两个都是很肯定的语气,所以我只好寻求其他孩子的帮忙。他们的回答和祥祥的一致,我让凡凡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此时,凡凡还认为是祥祥的错,一直强调自己行为的原因。凡凡的表现让我觉得我应该和他的妈妈交流交流。 

  第二天下午,我上完课,等着廖一凡的妈妈来接他。廖一凡的妈妈看到我很客气的打招呼,我立刻上前,和她谈起了凡凡最近在幼儿园的良好表现。他妈妈听到老师表扬儿子很高兴,还把他在家里好的与坏的表现都和我聊了起来,我也借此机会告诉她昨天发生的事。凡凡的妈妈也意识到了儿子的坏习惯,还告诉我,上次因为在家里说谎,扰乱逻辑,气哭了雇来的阿姨。也在操心如何让儿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他妈妈还说:“有时候我生气了,就狠狠地打他一顿,打了会好些,但长期这样也不是办法,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凡凡太皮了,黄老师你也给我好好管管他。” 

  “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其实你们家凡凡很聪明,因为你们比较忙,没有时间管他,要管的时候又太严厉,所以,凡凡只能靠说谎这种方法来逃避你的惩罚。对于凡凡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多花点时间在他身上,和他讲讲道理,我们老师也会配合你们的,凡凡也会很快改掉这些坏习惯。听了我的话,凡凡妈妈笑了:“感谢老师对凡凡的关心,以前我们都不好意思谈论孩子不好,现在明白了,为了凡凡好,要和老师多沟通”。 

  时间过得很快,太阳落山了,幼儿园里也听不到孩子们的声音了。凡凡妈妈说对不起打扰了我这么久,礼貌地说声谢谢就离开了。 

第二篇: 幼儿园家园沟通案例

  徐妈妈的女儿在幼儿园大班,他们班是示范班,各类活动较别的班多,徐妈妈想这正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因此,从思想、行动上特别配合园里老师安排的各项活动,当好孩子的园外辅导员。

  有一次,老师安排拿鸡蛋到幼儿园观察,早晨太忙徐妈妈忘记带了。徐妈妈当时想埋怨女儿,自己的事怎么不记得,但是还是忍住了。徐妈妈带着女儿又骑车回家去取。路上,徐妈妈告诉女儿,以后自己的事自己要记住。那天晚上回家,徐妈妈的女儿说老师夸奖她完成了家庭作业。

  启示:

  有的家长对幼儿园的“家庭作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其实幼儿园的很多作业都是为了让家长帮助孩子在完成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动手,同时进行亲子沟通,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因此,家长不能忽视幼儿园作业,仅仅把它当成一件小事。

第三篇: 幼儿园家园沟通案例

  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与小伙伴之间一言不合,便挥拳相向。有的孩子打架出了名,在同伴中以“小霸王”著称。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名字叫赵玉翔,这个孩子聪明活泼,但就有打人的习惯,把小朋友打坏气哭是经常发生的事,我们本班的几位教师对他批评又教育,可是一转身的功夫,他就又忘了,遇到不合意的事上手就打,这真让我们头痛。这一天,在美术课上,他故意用铅笔去扎旁边的小朋友,我发现后赶快制止,并大声训斥了他,他仰着头很不服气,我真生气他影响了正在的教学,我决定这件事告诉他的家长,请求家长来对他进行教育。

  离园时,他的爷爷来接他,我不容分说很气愤的向他爷爷说了此事,本想和他一起找出办法,可谁知平时挺和蔼的爷爷突然上前对着孩子就一耳光。我赶紧把孩子拉到一边,看着赵玉翔惊恐的样子,又看到他爷爷的举动,我真后悔向他爷爷“告状”。家长在老师面前大打出手,看着孩子挨打,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责怪自己没把孩子照看好,也想到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育方法一致对幼儿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经常会被一些先人为主的成见所左右,一不小心就会以偏概全。很多时候,在遇到调皮的孩子时,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问题和缺点上,习惯于用批评和责备去纠正孩子的过错行为,而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我简单地把宇翔的打人行为认定为不守纪律、欺负小朋友,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生硬,没有给予他充分表达的机会,没有给他更耐心地讲明道理。幼儿年龄小,我对宇翔的批评已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不仅对宇翔自己而言,还包括周围小伙伴们对他的看法。久而久之,在伙伴们的排挤下,宇翔会失去在集体生活中的信心,这对他将来的人格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

  幼儿之所以会屡教屡犯,除了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个原因之外,还与他们的认知特点有关。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于发展中。他们的记忆容量小、信息加工效率低、回忆速度慢,而且在不同情境中迁移概念的能力差。如果教师跟幼儿长篇大论地讲道理,幼儿可能听不懂,或者记不住。另外,幼儿不一定能够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应用到另一个情境中去,他们不知道老师昨天讲过的道理今天也应该继续遵守。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影响幼儿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规则。规则不仅指导、规范着幼儿行为,也是教师评价幼儿的―个依据。一般来说,教师眼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话的孩子,而宇翔是未被这些规则所“驯服”的幼儿。在规则下,他总是不断出现问题,成为一个特殊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幼儿,他的种种“问题行为"集中反映了当前许多幼儿所具有的特征。首先,在宇翔调皮行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四五岁孩子跳动的童心:活泼好动,不愿安静地呆在室内,不时要站起来走动一下;好奇心强,什么都要亲自尝试,动手摸摸;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希望独立,不愿受约束……这些特点在很多幼儿身上被众多的规则所压制和掩盖,而在宇翔身上却肆意地、“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其次,宇翔也有一些独生子女的特点: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分享、合作……此外,、宇翔还有自己的一些个性特征:好强、攻击性强;敏感,自尊心强;自制力差,易分心……其实,这些表现,在很多幼儿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只不过在宇翔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和激烈而已。一名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相处在一起,有时自己在工作遇到困难时,总想得到家长的帮助,可是,采用的方法不得当,也会适得其反,不但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还会引起种种误会。即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并且给今后的家长工作带来麻烦。

  “惩罚”是有些人常用的教子方法,这些人甚至迷信惩罚,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小孩是打出来的。有的父母因为“望子成龙”的求胜心切,孩子一不听话,先是勉强压住怒火,呵斥几句,如果孩子再没有反应,便一顿痛打,为让他有个记性而下手很重;更有脾气暴躁或家庭不和睦的父母,两人招架拿孩子当出气筒,劈头盖脸地将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通。像宇翔的爷爷一样,不分青红皂白,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用“武力”解决,这种种做法都有失偏颇,经常使用即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又弄得孩子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性格、情绪甚至行为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爱打架”的孩子及怎样争取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工作采取以下措施: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对于那些个性强、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幼儿,要为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是要去改变幼儿的个性,也不应当去改变,幼儿的经历有限,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产生矛盾的几率大,往往处理这些事情的同时,浪费了许多学习其他知识的机会。

  教育应建立在“可信”和“可行”的基础上,态度应是诚实、诚恳和尊重他人的,不要轻易对幼儿用否定性话语。没有一个幼儿是有意识地要做错,有意识地要与老师和家长“作对”的。他们之所以做得不合要求,往往是因为还不知道或者没有能力做得更好。很显然,教师的责任不应止于告诉幼儿怎么不对或不好,而是要教幼儿应该怎样做才符合要求,要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患于未然。每个幼儿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像学习走路时要经历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无数次的摇摇晃晃一样,他们是在不断的错误和问题中学习与成长的。更何况,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个体差异很大,不可能全班幼儿都整齐划一地达到教师的要求。有时候,教师的宽容与耐心更能成为激励幼儿进步的动力。

  用真心去感染家长,讲明暴力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家长用暴力解决事情,无形中告诉孩子:打架是很平常的,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摆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不给孩子高高在上的特殊地位,去掉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许多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多优点:性格开朗、礼貌好客、友爱大方、知识面宽、身体素质较好、聪明、有创造力。家长和教师应坚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和教师要善于扬长避短,避免幼儿的侵犯行为产生。

  帮助孩子纠正“好强”的个性。在家中,家长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有不正确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指出并纠正,不要因孩子不愉快就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教给孩子正确的人际交往的准则及处理冲突的方法。家长要教育孩子珍视伙伴间的友谊,和小朋友团结互助。孩子有了什么问题,家长应与孩子商量解决,告诉孩子动拳头是不文明的行为。

  父母自身要注意不使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孩子做错了事要坚持说服教育,在游戏时,要避开那些侵犯行为很多的同伴,或设法将他们分开。

  尽量让孩子接触具有暴力倾向的传播媒介。这更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在家庭中,主要不让孩子看那些渲染武力、残暴的电视节目。有的家长喜欢看,却没有注意到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有了打架的行为,家长和老师要及时耐心的进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的,让孩子向对方道歉,并相互和解。

  总之,教师和家长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教育孩子时耐心、细致,用合适的方法“就是论事”对待孩子,一定不要意气用事和情绪激动,而简单粗暴。教育的原则之一就是冷静而谨慎地进行,为孩子能身心健康的成长营造一片蓝天。

第四篇: 幼儿园家园沟通案例

  佳佳3岁刚入园时,佳佳妈妈很配合幼儿园做家庭作业,有趣的作业佳佳和妈妈都很喜欢做。后来作业难度加大了,如写字算术等,佳佳不太感兴趣,做得很不情愿,自从有了写字作业,佳佳每天的笑容都没有了,总喊累。佳佳妈妈有时候着急了就打她的手背。佳佳妈妈很苦恼,到底怎样的家庭作业才适合孩子。

  启示:

  爸爸妈妈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分析一下幼儿园的作业有没有超出孩子的能力。如果的确难度过大,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或者向园方反映,毕竟幼儿园的孩子应该快乐成长,过重的学习负担可能会抹杀孩子将来的学习兴趣。

  如果不是难度过大,而是孩子本身排斥学习,那么家长就需要科学的引导,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孩子对认知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对作业的热情。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推荐阅读:

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的不足【四篇】

干部评价材料【4篇】

思想方面原因剖析【四篇】

组织生活会党员查摆问题整改清单2023年克服形式主义范文六篇

党总支书记2023年度民主生活会“六个带头”剖析材料3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通用3篇)

标签: 幼儿园 案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