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使用情况汇报集合3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18 12:32:5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使用,读音是shǐ yòng,汉语词语,意思是运用、利用,出自《存孝打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统编教材使用情况汇报集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编教材使用情况汇报1

  为了全面了解宝鸡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使用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统编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全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使用情况专项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渭滨区经二路小学、清姜小学、高新区高新一小等5个县区9所直属校听评课36节,查阅资料445卷,开展师生座谈、问卷调查700余人次,全面了解县区学校统编教材使用情况。随后,我们又发放教师调研问卷1000余份,按照调研提纲,对宝鸡市各县区、学校统编教材使用情况开展了调研,共收回教师调研问卷1000余份、县区调研汇总材料7份、学校调研汇总材料12份,基本对全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调研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编教材使用基本情况

  1.使用情况

  宝鸡市原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千阳县、陇县、麟游县、太白县、凤县等五个山区县20_年秋季从一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教材,原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高新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和眉县八个县区20_年秋季从一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教材。20_年秋季,随着统编教材在全国的统一使用,宝鸡市原只有一至三年级使用统编教材的五个山区县,从四至六年级也开始使用统编教材;原只有一至二年级使用统编教材的市区、平原县八个县区,三至六年级均开始使用统编教材。截至目前,全市十三个县区小学一至六年级全部开始使用统编教材。

  2.课时开设

  从调研情况看,各县区、各学校基本能够按照国家课程开设标准开足课时。小学一、二年级基本能保证8~10课时,包括写字、说话写话;三至六年级就能保证开设7~8课时,包含习作课两课时,保证了教学任务的落实。

  3.研培情况

  全市十三个县区均能够按照省市有关培训工作的要求,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统编教材集中培训和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培训学习,并能组织好县区统编教材培训。部分县区能组织教师开展统编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正确使用统编教材。麟游县能通过组织教师观看名师录像课、组织名师分片区巡回示教等方式深化研培活动,千阳县通过联片教研破解统编教材使用难题。大部分县区直属校能围绕统编教材教学开展教材解读及教学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实效。

  从听课和座谈情况看,教师对统编教材教学研究热情较高,对教材编写理念和编写特点基本认识到位,课堂教学中能够落实语文要素和适时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求。

  二、统编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根据调研情况,将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梳理如下:

  1.教材内容编排和学生学习适应性方面有落差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学期安排先识字,再学拼音。实际教学生字时,存在学生不会拼音而读不准字音的问题,给生字教学带来困难。教材安排拼音教学内容过多,识字量、写字量较大,教学时间短,对初入学的“零起点”孩子来说,学习难度偏大。中高年级课文中出现的个别生字既不在识字表,也不在写字表,文中却未标注拼音,造成学生阅读困难。教师普遍反映,统编教材各年级教材内容容量大,部分课文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花的学校》,内容抽象,篇幅较长,导致中等偏下的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除了诸如此类的共性问题外,还有一些个性问题。如教材安排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内容,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怎样提高阅读兴趣、阅读量?教材中安排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等拓展性作业如何获取资源、有效落实?等等。这些均反映出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学习适应性之间的问题。

  2.教师对统编教材教学目标及内容把握不准

  部分教师对统编教材的编排体例和特点理解不到位,导致不能很好地把握小学段整体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去开展教学,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当,有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存在。尤其是特殊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能力训练和理解内容的关系,导致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教师对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把握不准,统编教材强调加大阅读量,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无法保证质量和数量。比如课外阅读中的“阅读链接”运用时机如何把握,对教材“双线并进”教学思路的落实还需要时间适应。部分教师反映,课堂教学中对“双线目标”的落实上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再者,教师普遍感到,教材核心素养“隐在”体系过于含蓄,不清楚怎样教学才能落实体现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才能真正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实现课标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的确还存在摸不透、吃不准的情况。

  3.补教缺学方法策略较为匮乏

  原使用人教版的五个县区的五、六年级直接过渡到统编教材,涉及与原人教版教材的衔接过渡;原使用北师大版的八个县区的四至六年级直接过渡到统编教材,涉及与原北师大版教材的衔接过渡。当前的五六年级学生,虽已初具独立阅读能力,统编教材对阅读方法也有明确的提示,但由于这届五六年级学生未接触一至四年级统编教材,因此对三四年级教材中的阅读策略渐进性缺乏系统性了解,在过渡衔接上存在一定的盲区。再者,中高段习作教学也存在断层现象。在做好与北师大版、人教版教材的衔接过渡方面教师普遍感到无所适从。

  三、使用好统编教材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材的普适性

  希望修订教材时,尽量结合教学实际,能考虑六岁“零起点”孩子的入學水平,将拼音单元由两个单元变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单元,对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明确标记,该标注拼音的注上拼音的问题,便于学生识记。减少课文编写容量,适当降低教材难度,删减一些内容偏难、篇幅过长的课文。尽量能够考虑农村偏远地区学生的阅读实际,选编一些能激发其阅读兴趣的内容,从教材的普适性上作适当考虑。

  2.继续加强统编教材培训

  希望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定期组织统编教材培训,县区学校要组织教师利用国家网络平台开展全员网络培训,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特点,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做到集中培训和个人研修相结合,尤其要把个人的研修学习和日常教学相结合、教学和反思相结合,不断积累,提高自己对统编教材的理解水平。

  3.开展教学调研和研讨活动

  各县区教研室要针对教师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开展调研指导活动,要深入教学实际听课评课,座谈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围绕共性问题,通过集体备课、骨干示范,研课磨课等形式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破解教学难题,引领教师正确理解和运用统编教材。另外,各学校也要积极开展统编教材教学教研活动,一是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开展主题教研,解决统编教材教学中的问题;二是开展统编教材公开课活动,将统编教材赛教、研讨等活动纳入常规教学,引导教师钻研教材,熟悉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4.做好教材衔接过渡

  原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县区在教材过渡衔接方面相对容易些,原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县区,由于和统编教材编写体例的差异较大,在知识的衔接方面困难相对较大。学校应作统筹安排,组织中高段语文教研组梳理学生缺学知识内容,选择恰切的策略和时机组织学生补学相关内容,以实现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和有效衔接。

统编教材使用情况汇报2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实施什么课程,使用什么教材,反映并决定了这个国家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了更好把握统编教材、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5月6日下午,我校语文科组集中于天佑校区二楼会议室共同研讨关于统编版语文教材使用的经验与存在的困惑。会议伊始,语文科组长胡颖敏介绍,为了解学校语文教师们使用统编教材的情况,科组前期做了包括派发问卷调查在内的许多工作,并从教师对统编教材编排的认可度、对统编教材适应学生的认可情况及教师使用教材方式等方面向在座各位解读调查结果。

  随后,各年级代表分享了关于统编教材的使用心得及使用过程中的困惑。低学段教师认为,统编版教材多贴近儿童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学生的识字、写字、朗读等基础语文素养能力的训练,但困惑于如何合理利用课时,及阅读开展中取得家长的长期支持,以真正落实学生对字词的基础掌握情况;对于低年段学生古诗学习,教师应如何转变课堂模式,由老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悟”。中学段教师认为,统编教材强化了学生对汉字的感觉,同时整合大阅读与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有章可循。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取舍地使用教材,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争取一课一得。教师应该着重在精讲课文,并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于略读课文中。在使用困惑方面,教师们对于统编版教材改版后的内容(如旧版修改符号的使用是否能继续沿用)存在争议。另外,教师们还对处于作文学习起步阶段的中学段学生该如何统筹写作课时安排亦存在困惑。五年级的老师认为,相比起人教版,统编教材的课文保留了原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更换的篇目体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与此同时,课后练习的难度加大,表达类练习增加,教师需改变教学方法与模式来适应增加的练习量。

  针对以上存在的困惑及由此产生的焦虑情绪,高年级部的邹志慧老师和吴敏婷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教师应多寻找资源并整合,加快对统编教材的熟悉程度。并且从最基础的知识点抓起,牢牢把握学段目标,从单元入手掌握大局,方可把握好统编教材。同时需在教学中找准学习目标定位,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接着,胡颖敏科长向我们介绍了荔湾区未来两年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着力研究“4+X”课堂常规下的语文学习模式。同时教师们要继续落实学生们的大阅读情况,通过布置阅读的过程性任务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并且,教师们要规划好教研活动,依托集体教研的力量,争取“一研一得”。

  最后,教学副校长王苑雯总结研讨内容。针对研讨内容,王校长提出,大阅读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大势所趋,教师在备课时可先阅读相关资料作为课外拓展,课前布置预习时让学生阅读

推荐阅读:

医疗核心制度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三篇

落实从严治党民主生活会集合10篇

老干部工作政策落实情况汇报3篇

公司党风廉政建设报告(通用14篇)

对照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方面【五篇】

医院党员谈心谈话记录十二篇

标签: 情况汇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