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共21篇)

工作计划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1-26 21:26:4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计划水平不断提高,面对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如何做好环境保护计划是当前应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环境规划特点探讨环境保护规划问题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环境保护保护计划环境计划规划发展。

引言。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是重视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做好城市现代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有效协调,在明确环境指导目标中进行全面规划管理。在当前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中,做好环保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指导原则,大多集中体现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内容设置完善的管理措施。城市环保规划对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稳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要重视城市环保规划的合理分析,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推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

1环境规划的特点分析。

环境规划是人类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合理安排,这种安排表现在人类的日常活动上,也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提出环境规划概念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与环境协调,也就是常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需要以合理科学的发展计划为前提,提出的计划是环境计划。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国环境规划事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将环境规划特点总结为以下内容:第一,综合性。环境计划最终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但由于计划涉及社会、经济等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规划内容的制定中,应用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环境知识等,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第二,整体性和地域性。整体性是指环境规划需要从国家环境整体的角度出发,不仅包括环境问题,还包括社会和经济问题,这就是规划的整体性。区域性是指不同地区发展条件不同,计划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重点不同。

2环保规划现状。

环境意识差。

目前,一些地区管理人员本身缺乏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更加重视地区经济发展,无法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长期发展,城市和城市发展安全危险增加。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各类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加,部分生产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更加重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值。在一些基础城市化发展中,对各种房地产工程项目、工业化发展的关注度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忽视性高。其次,在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时,涉及人力资源补充、财政支出等多个问题,受多个资源因素影响,长期发展中环境建设的各个问题突出。

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车辆增加,引起尾气污染,阴天影响人们的交通旅行,这些问题一直在管理中,但总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区擅自放炮,放烟花,城市一边实施生态建设

城市垃圾。

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我国处理技术不成熟。

只能对部分垃圾进行处理。如今我国的城市垃圾逐年增加,给我国垃圾的处理造成很大困难。

废水污染

城市中水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生活用水、工业排水、农业用水。第一,生活用水方面,用水量大但是污水处理不当,导致水污染。据统计,城市中的废水有一半是从家庭排放的。第二,工业排水方面,有的工业部门为了方便、节省资金,直接把废水排到附近的河流中去,导致大量的河流受到污染。农业用水方面,因为农业方面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经过水浇灌或者雨水的冲刷,上面的部分化肥、农药等容易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污染水资源。

3环境保护规划现状的改善策略

结合城市建设现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注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重要内容。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分析城市发展现状,整合当地环境保护问题,明确环保工作主题内容。在此阶段,对城市区位条件、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特征、气象特点进行分析。对城市规划建设当地相关环境问题精确化记录,深入分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城市发展现状相互结合,划分各个功能区域。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与当地实际现状能有效结合,推动规划工作全面开展,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加大对城市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城市应注重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的治理,应从交通、工业建设等角度,集中进行污染物处理,还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注意垃圾处理等,不仅要加大对排污的收费力度,同时还应严格的控制污物排放量,部分排污比较多的商业,应自发进行绿植建设,施行公益活动,减轻企业排放产生的不良影响。

垃圾循环利用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将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多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焚烧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被利用,将有害垃圾进行化学处理。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地点一定是远离城市的,避免垃圾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水污染整治规划可以从生活用水和工业排水两个方面着手,在生活用水方面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如一水多用,并且废水需要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再导入排水管道中,有利于对废水的处理。在工业排水方面,废水的排放要有专门的地方,且排放前要经过处理。

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落实

立足于工作效应来说,环境规划其实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职能,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代表着环境管理的战略规划与部署,而且可以用来解决各类环境问题。而解决问题时就需要依靠环境管理发挥效用,也就是采用针对性方法以及活动进行问题处理。从此角度而言,规划内容的制定十分重要,并且规划的实施同样重要,这是让规划内容在社会发展以及环境治理中变成现实的基本手段。针对规划内容的制定以及实施问题来说,需要从理论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只有理论建设完善,规划内容以及实施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而理论的研究应该从方法、原则以及防护手段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考虑,以求最终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与规划内容可以相互匹配。为保证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充分地融合与落实,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规划评定制度以及独立评审机构,其目的在于将环境规划的评定行为规范化、标准化,甚至是法制化,促使评审与评定可以站在客观角度之上进行。另一方面,不能将环境规划看作是一种特殊化规划行为,虽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仍然可以应用经济杠杆或者是价值理理论辅助规划,同时这也是保证规划内容细节完善合理的重要方法。

在经济发展中全面完善环保规划法律机制

当前要想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化发展,要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机制,保障环保规划工作能全面落实。在今后环保规划发展中,法律机制建设是重要基础条件。目前要注重优化环保规划发展法律层次,对传统设定的审批程序进行调节优化,促使土地资源、交通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相互统一。通过法律措施提高环保规划发展力度,强化环保规划法律权威性,这样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环境保护规划才具备更有效的法律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中,管理部门要全面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明确社会发展中环保工作地位,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环境问题深入探究,建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科学规划的同时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宁宁.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_,1(24):120+122.

[2]刘晶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J].门窗,20_(04):246+250.

[3]胡永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探究[J].居舍,20_(22):165.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2

为确保本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形成严密的规划落实责任体系,提升规划实施效能,更好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分解落实责任。建立规划强制性内容、约束性指标台账清单,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强化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将规划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实施要求。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确需按照新形势新要求调整修订目标任务的要按程序进行。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生态环境各要素专项规划要做好与本规划的衔接,细化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求。

强化政策协同。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财政性资金优先投向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金融政策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和项目。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制定产业政策,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市场主体行为。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土地、社会等公共政策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政策合力。

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v^生态文明思想。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标准的解读。发掘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成效、创新举措、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在工作中宣传,在宣传中工作。依法公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媒体合作、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巩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大格局,打造覆盖新闻、采编、舆情管理、新媒体宣传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矩阵。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创新话语体系,讲好环保故事,发出环保声音,形成有声有色、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开展国际合作。深化与境外地区、城市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实施全球环境基金“中国污染场地管理”等合作项目,为我市污染治理提供经验借鉴。加强与世界银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项目合作,与亚洲开发银行在气候投融资领域建立协作机制,争取欧盟碳市场培训合作资金支持我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指导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帮助吸引国外环保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助力本土优秀环保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做好考核评估。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将污染减排、环境质量等规划约束性指标进展情况纳入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监测评估技术指南,规范评估方法、步骤、数据认定等重要环节。探索委托第三方开展独立评估。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3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聚焦“治水、育林、禁渔、防灾、护文”,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彰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山水自然之美。

第一节  构筑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依法依规解决自然保护地设置不合理、划定不科学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和勘界立标。新设立一批自然保护地,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确保全市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不低于。探索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

加强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打造“水系生态”最美岸线,以保护国家重要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三峡水库为核心,实施一批三峡后续标志性重大项目,加强跨区域跨流域自然生态保护管控和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加快形成“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山水画卷。打造“山系生态”最美林带,推进长江干流及支流两岸全面绿化,实施忠县甘井河、巫山县大宁河等13个生态调节坝(堰、闸)工程,实施开州区汉丰湖生态保护工程,着力提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打造“绿色生活”最美环境,集中开展典型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第二节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实施林地用途管制、林地使用审核审批和使用林地定额制度,确保全市林地保有量稳中有升。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因地制宜推进陡坡耕地、重要水源耕地、严重污染耕地退耕还林,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打造“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美丽生态带。在公益林、商品林中依规实施森林抚育和低产(效)林改造等措施,建立健全天然林用途管制和保护监管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效益,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防火和扑救能力,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实行湿地资源总量管控,落实湿地边界。加强湿地用途管制,健全湿地占补平衡制度,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建立湿地分级管理制度,发布市级重要湿地名录,申报国家重要湿地。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逐步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提高保护管理水平。

保护和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启动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划定并严守城市绿线,加强城市永久保护绿地、古树名木等重要生态资源保护。充分利用滨水、山体、林地等自然的开放空间边缘规划构建城市绿道,加强城区绿色公共生态空间的连接度和城市内外绿地的贯通,形成完整的绿色生态空间。开展山城公园、山城花境、山城绿道等山城特色系列建设,优化更新城市绿地功能,持续开展城市增花添彩、增绿添园等行动,让城市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深化以“坡坎崖绿化美化”为重点的立体绿化建设。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系列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有条件的区县及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启动海绵城市建设,科学布局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推广海绵型建筑、小区、公园和绿地。

第三节  治理修复生态退化区域

治理水土流失。以重要水源地(水库)汇水区、长江主要干流流域、武陵山区为重点,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进一步加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消落带治理。推动水土流失技术创新示范,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实施最严格的预防管护措施,保护好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有序推进人口退出,避免新增水土流失。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强化消落带治理,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实行消落带分区分类保护和多级治理。到2025年,全市水土保持率由提高到72%以上,新增消落带库岸环境治理50公里。

治理岩溶石漠化。推动林草植被保护与恢复,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对石漠化土地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推进天然草地改良和建设。探索石漠化区域生态化利用,推进石漠化农耕地生态恢复,适度开展石漠化旱地坡改梯整治,实现耕地蓄水保土。继续完善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以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为重点开展石漠化治理优良树种、生态经济型修复等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加快农林复合型综合治理模式在林草植被保护与恢复中的应用。按照国家要求推进涪陵区、南川区岩溶石漠化治理。

治理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深化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工作,优先实施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加强新建和在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监管力度。依法依规关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的矿山。到2025年,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面积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总任务量的85%以上。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依法依规开展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强化市级绿色矿山名录管理。

第四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4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把^v^^v^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全面贯彻^v^、^v^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系列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效显著。“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机遇期,必须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作出“上游贡献”,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共同担任市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领导小组组长、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总河长、市总林长,分别担任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副总指挥,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发生根本性转变,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大环保格局逐步形成。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出台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文件,推动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制度,在全国率先完成环保机构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发布“三线一单”成果、率先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全国试点。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重庆大地主旋律。

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加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治水、育林、禁渔、防灾、护文”,多为自然“种绿”、多为生态“留白”。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推进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清水绿岸”“四山”生态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较20_年提高个百分点,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精心打造“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璧山区、北碚区、渝北区、黔江区、武隆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武隆区、广阳岛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聚焦“水里”“山上”“天上”“地里”,持续深化“建”“治”“管”“改”,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以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以及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20_年分别下降、、、。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天、较20_年增加41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蓝天白云成为常态。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守护好一江碧水向东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土壤、声、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市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面完成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化解船舶过剩产能2万载重吨,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已全部淘汰。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至、25%。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成绿色工厂115家、绿色园区10个,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35家、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84%。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开展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累计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页岩气产量累计超过310亿立方米。

一大批生态环境问题得以解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v^^v^重要批示精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整治,缙云山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举一反三、标本兼治,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显著成效。强力实施第1号、2号市级总河长令,连续开展污水“三排”(偷排、直排、乱排)、河道“三乱”(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专项整治,河流管理保护成效明显。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有效整改、按时销号中央巡视“回头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及“绿盾”、“清废”行动等“中字头”“国字头”“部字头”“市字头”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发现的一大批问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积累了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坚持以^v^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v^^v^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对表对标^v^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强化思想武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根本目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形成全社会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河长制、林长制,促进“小环保”真正转变为“大环保”新格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建立健全暗查暗访、问题发现、跟踪调度、督导帮扶、质量排名、曝光约谈、移交督办、整改检查、督察问责等推进实施机制和压力传导机制。实行“一竿子插到底”“一点(站)一队一策”“一河(企)一策”等工作机制,治理措施更加科学精准。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5

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深化能源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扎实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彰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产业素质之美。

第一节  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加强煤层气(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实现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及比重持续下降。加强煤炭清洁利用,推进散煤治理,将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削减非电力用煤,推进电能替代燃煤和燃油。严控燃煤、燃气发电机组增长速度,淘汰达不到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的燃煤机组。各区县城市建成区、工业园区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推动企业自备电厂、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实施低氮改造。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有序发展水电,优化风能、太阳能开发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让清洁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以上。持续推动涪陵区、南川区、綦江区、梁平区页岩气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将重庆建成全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利用、装备制造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示范区。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加快液化天然气(LNG)推广应用。增加市外清洁能源输入。建设智慧能源体系,拓宽清洁能源消纳渠道,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节能标准体系、能耗标识制度,加强标准实施的监督。完善能源消费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格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合理用能,限制过度用能。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给予“领跑者”资金奖励或项目支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推动能效电厂试点。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重点抓好电力、化工、造纸、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耗能行业和年耗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实施锅炉、电机等高耗能设备能效提升计划。

第二节  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利用综合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对达不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产能,依法责令整改或关停退出。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依法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或停业、关闭。对产品质量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能,依法查处并责令停产整改,逾期未整改或经整改仍未达标的,依法报批关停退出。对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产能,立即停产停业整顿,经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关闭。深化“腾笼换鸟”,加快城市建成区、重点流域重污染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持续巩固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成果,防止死灰复燃。

提高存量企业资源环境绩效。依法将超标准超总量排放、高耗能、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推进清洁生产。鼓励其他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用更少的排放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开展工业园区清洁生产试点,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循环式组合。支持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打造静脉产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构建绿色工业体系。

第三节  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

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全市和重点行业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明确的达峰目标、路线图和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开展碳达峰目标任务分解,指导工业、能源、交通、建筑、农业和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强碳达峰目标过程管理,强化形势分析和激励督导,确保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碳达峰目标并制定专项行动方案。鼓励大型企业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低碳标杆引领计划,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开展温室气体统计核算,编制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展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普查试点。建立项目碳排放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联动管理机制。升级能源、建材、化工领域工艺技术,控制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交通,推广新能源车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营运车辆和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的低碳比例。推行绿色建筑,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逐步实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强化对公共建筑用能监测和低碳运营管理。加大对二氧化碳减排重大项目和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大力支持交通运输和建筑行业的节能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加强煤层气开采、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制定地方低碳技术规范和标准,推行产品碳标准认证和碳标识制度。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示范,建设一批零碳示范园区,将重庆建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全国低碳发展先导示范区。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开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等项目合作。面向重点碳排放企业、第三方市场机构等群体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系列培训。开展“全国低碳日”系列宣传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气候变化实施方案,在农业、林业、水资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增加林业等生态系统碳汇。开展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识别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保障、粮食生产、城乡环境、人体健康、重大工程的影响,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完善防灾减灾及风险应对机制,提升应对未来气候风险能力。提升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综合评估和风险管控能力,制定应对和防范措施。

第四节  推动“一区两群”绿色发展

推动主城都市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建设。保护好“四山”重要生态屏障,重塑“两江四岸”生态功能,纠正民宿占林违建问题,扩大生态空间,提升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和生态品质。在主城都市区探索开展碳排放总量控制。在中心城区和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璧山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编制实施璧南河、大溪河、涪江、濑溪河、临江河、綦江河、琼江、小安溪、御临河等跨区县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把主城都市区全域划入全市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探索推动合川区、永川区建设川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中心。建设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涪陵分中心、永川分中心,在涪陵区、永川区建设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分支机构,支持永川区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建设长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和长江生态环境学院(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加快打造“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梁滩河全流域综合整治,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推动渝东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升万州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万州分中心、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分支机构,在万州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在万州区及渝东北地区探索三峡绿色发展新模式,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和补偿、绿色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尽快突破,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城镇化地区集聚。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合作范畴。编制实施汤溪河、大宁河、梅溪河、磨刀溪、渠溪河、汝溪河、黄金河、龙溪河、澎溪河、任市河等跨区县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把万州区、开州区、梁平区划入全市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探索推动万州区建设川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中心。推动梁平区、垫江县与四川毗邻地区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支持开州区、梁平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争取每年向国家申报1—2个。研究建立大巴山国家公园。

推动渝东南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升黔江区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黔江分中心,在黔江区、武隆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编制实施阿蓬江、酉水河、郁江、龙河等跨区县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推进秀山县电解锰、石柱县铅锌矿渣场及尾矿库整治。支持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制定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指南,助推生态旅游发展。

第五节  加快科技创新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强化重难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环保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成果导向,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集聚一批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攻坚克难的“塔尖”人才和跨区域、跨学科、跨体制的领军型技术“塔尖”团队。在碳达峰与促进绿色发展、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与修复、大气污染区域协同和成渝地区联防联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环境大数据智慧化决策监管等重难点领域,以及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上持续攻坚克难,并加强核心技术和设备装备的探索和集成应用,掌握特征、摸清规律,注重以自然方式修复为主的理念,形成创新突破,打造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诞生地。

推进环境治理的模式创新和重大项目示范。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EOD)模式试点,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旅游、城镇开发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对流域、区域和污染地块实施生态修复,统筹策划实施一批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建立“理念创新+模式集优+项目示范+成果推广”环境治理路径。强化环保企业科技创新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大型国有环保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鼓励民营环保企业做精做专,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支持各行业的产污企业自主创新设立研发平台,自立自强解决自身环境污染问题,鼓励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实验室,支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将实验室前移到污染源或企业的实战场,促进研究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成套装备为解决难题发挥作用,鼓励企业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能力建设,提升全市环保产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打造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效能示范地。

实施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积极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落实重庆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建立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拓宽企业绿色融资渠道,推动实施“技术产权证券化”项目,支持初始型环保企业在证券交易中获得更多融资。对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拓宽节能环保产业增信方式,探索将用能权、碳排放权、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特许经营收费权等纳入融资质押担保范围。深化环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支持环保技术转化应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打造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策源地。

引导环保产业规范发展。依托行业协会、商会、科研机构等研究发布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基准收益率,引导行业投资合理收益。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建立环保产业发展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倡导质量优先的评标原则,加大生态环境技术和生态环境效果评分权重。推进环保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升环保产业整体竞争力。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6

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总体分为全面启动、重点专题研究及专项规划编制、规划文本起草、规划修改完善和审核报批等五个阶段。

(一)全面启动阶段(20xx年x月-xx月)。根据省、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开展前期研究,筛选重点研究专题及专项规划清单。

(二)专题专项与各区规划编制(20xx年x月-x月)。x月底前,形成重点专题研究成果及专项规划成果。根据重点专题研究成果,汇总形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思路》。各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初稿应于x月底前完成。

(四)规划修改完善(20xx年xx月-20_年x月)。广泛征求市相关部门和xx新区、各区对规划的修改意见、建议。根据相关修改意见和建议,结合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要求,以及市“十四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成果,对规划文本进行修改完善,组织开展专家论证,经修改完善后,形成报批稿。

(五)规划审核报批。根据省、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进程要求,按程序报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经市政府审批后,正式实施。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7

(一)加强组织领导。“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面广、任务重、要求高,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派出局、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局综合处,负责协调、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二)健全工作机制。相关处室、各派出局、直属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安排,密切协调配合,强化信息共享,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运行顺畅的工作体系。综合处负责规划编制总牵头,强化工作的统筹谋划和组织协调;市环科院负责规划具体编制工作;相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牵头推动专题专项编制,落实专人负责,主动对接并协助市环科院完成规划编制。

(三)突出改革创新。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研究提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和大数据资源,加强系统分析,深化研究论证,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创新表达方式,提高可读性,确保做到贯彻中央精神、落实省部署、符合xx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反映群众意愿,高质量完成好规划编制任务。

(四)强化技术支撑。落实“开门编规划”要求,汇聚公众智慧,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组织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共同参与规划编制研究工作,向相关专家、智库进行专题咨询。加强部门合作、市区联动和政企联动,深入基层实际,广泛开展调研,总结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8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我市生态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能力,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机制,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第一节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

强化党政领导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市和区县负有生态环境保护重要职责的部门及国有企业,应明确承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机构和岗位,全面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制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及指标体系,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考核内容。把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环境质量改善要求分解减排目标任务,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任务重的区县承担更多减排任务。落实生态环境领域市级与区县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区县支出责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完善督察体制机制,深化督察专员制度,强化督察力量配备和技术支撑,加强督察队伍建设,提升督察权威性、专业性、规范性。有效衔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积极稳妥推进例行督察,扎实开展专项督察、日常督察、驻点督察,全面提升督察效能,进一步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统筹协调推进督察整改,落实督察整改调度、督办、盯办机制,常态化开展暗查暗访,压实整改责任,推动问题解决。

第二节  提高生态环境精准治理能力

第三节  提高生态环境科学治理能力

提高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视野格局。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v^汇期,围绕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总体要求,瞄准世界生态环境科技前沿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根基。聚焦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从“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人体健康研究”三个维度,推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通,加快生态环境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进一步增强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进一步探索生态环境总体价值测度及实现路径,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庆市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绿色”作用。

强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机制保障。强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组织保障,建立政策协调、资源调配、项目策划、资金统筹、组织实施、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试点示范、模式推广、市区县多方联动的工作体系、攻坚专班和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在攻坚克难的生态环境科技领域“揭榜挂帅”等激励创新机制,发现培养一批拔尖人才和顶尖团队,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使用和成果转化资金奖励分配等方面的权利。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出台制定科技成果评价实施办法,夯实生态环境的基础研究。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健全创新试错的政策体系,明确容错的具体情形,完善精准容错评价方法。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9

(一)开展“十三五”规划终期评估。开展“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终期评估,全面梳理规划目标指标、任务措施完成情况,总结分析规划实施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提供有力支撑。(综合处牵头,市环科院负责编制工作,各处室、直属单位、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配合)

(二)开展重点专题研究与专项规划编制。针对当前全市突出环境问题和重点工作任务,设立大气、水、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温室气体减排,环境风险管控等方面xx个专题专项。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的有益经验和成效,分析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研究提出本领域“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指标、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于20xx年x月底前完成。(相关处室、直属单位牵头,市环科院负责编制工作,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配合)

(三)编制各板块“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应结合各区域实际,按照各板块工作安排,与局业务处室充分对接,牵头编制各板块“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于20xx年x月底前完成。(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负责)

(四)编制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汇总集成各专题研究及专项规划成果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思路,编制xx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编制要在落实国家和省约束性、预期性指标的同时,结合xx实际,按照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实施部署,准确把握“十四五”xx发展趋势,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结合20xx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的总体要求,提出“十四五”xx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等。(综合处牵头,市环科院负责编制工作,各处室、直属单位、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配合)

(五)建立“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库。各专项规划应围绕“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谋划筛选一批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带动引领作用大、对实现规划目标支撑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形成“十四五”污染治理、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库。xx新区、各区编制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也应明确建立区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库。(综合处牵头,各处室、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直属单位负责)

(六)做好相关规划衔接。加强与国家和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接,落实国家和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总体要求,确保目标指标的协同一致。加强与市发改、工信、规划资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城管、绿化园林、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做好与市相关部门规划的衔接,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有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等规划中。(综合处牵头,市环科院负责,各处室、直属单位、xx新区环水局、各派出局配合)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10

指        标

20_年

目标值

20_年

实际值

1.森林增长

林地面积总量(万亩)

6300

6897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2.城市绿地

建成区绿地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16]

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

[29]

[29]

6.净增建设用地总量(公顷)

<[75000]

[52821]

7.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8.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类)

9.空气质量

PM年均浓度(μg/m3)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1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

[18]

氨氮(%)

氮氧化物(%)

[18]

11.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1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注:[  ]内为5年累计数。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协同推进发展与保护的难度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市放松生态环境监管、减少环保投入的现象可能出现反弹。全市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渝东北和渝东南大多数区县(自治县)仍处于工业化初级或中级阶段,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产品供给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全市光伏、风电、水电等资源有限,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难度大,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依然较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较为艰巨。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任务复杂艰巨。全市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依然存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成效还不稳固。交通污染成为全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臭氧污染日益突出。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刚刚起步,部分支流水质难以稳定达到水域功能要求。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薄弱。全市水土流失、石漠化、河流岸线过度开发、城镇开发建设活动挤占生态空间等问题依然存在。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万盛黑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仍有诸多历史问题亟待解决,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还有35项正在整改,部分问题成因融合叠加、情况复杂,需加速加力。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11

1.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开州水泥有限公司篦冷机节能改造及煤粉燃烧器改造等7个工业企业节能低碳改造项目。实施2个水泥企业CCS(碳捕获与封存)示范试点。在忠县建设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年捕集量5万吨),在万州区、合川区、忠县等地区建设光伏发电及储能装置。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新增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新增300万平方米,建设近零、零碳建筑示范项目60万平方米以上。

2.碳排放监控预警能力建设工程。依托现有生态环境和气象监测观测站点,探索开展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城市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在火电行业率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试点。在氟化工行业开展含氢氯氟烃(HCFCs)在线监测试点。

3.应对气候变化试点示范重点工程。实施3—4个低碳区县建设试点,高标准创建2—3个低碳产业示范区,建设3个近零碳排放区示范项目。实施来福士等综合商业体绿色示范工程。开展低碳商业、低碳社区建设试点。实施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峡地区致洪暴雨灾害风险防范应对示范项目。实施重庆三峡气候经济示范带建设项目。

4.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运营机构、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要素保障。开展重点企业碳排放普查,开发碳排放大数据平台。实施出口外贸企业碳标记。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12

摘要:环境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但只有政府难以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的性质也决定了环境产品的生产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主体以合作方式进行。本文将阐述目前中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其发展,希望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政策。

中图分类编号:X501文献标识编号:a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手段以命令控制手段为主,逐渐向环境经济手段和基于信息公开的自愿协商式环境管理模式发展。这种变化不仅符合国际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在我国实际应用中,不同管理手段的结合,取长补短,提高环境管理的灵活性和工作业绩,有利于环境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随着政府公共管理方式的改革,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公共环境维权意识的提高,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环境保护从各个方面显着增加,但总体来说,我国环境保护质量还不高,还有很多局限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在给我国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重视GDP等经济指标忽视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我国政府明确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观,但由于原政策惯性过大,地方政府利益与经济发展指标密切相关现象的客观存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面对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v^明确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观,但原政策惯性过大,地方政府利益与经济发展指标密切相关现象的客观存在,中国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环境立法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求。环境管理效率需要提高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需要提高。

2.当前环境污染问题。

首先,在我国现在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的同时,水污染问题持续恶化:我国河湖一般受到污染,大部分城市水域污染严重的全国75%的湖出现富营养化的我国118次大中城市地下水调查显示,115个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水污染防治,以饮用水安全和重点流域为重点,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问题。

在大气方面,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严重超标,大气污染仍非常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的47个重点城市中,70%左右的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重酸雨区。

3.加强环保对策。

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力。

首先要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经验证明,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其他更好的措施也很难实行。加强环保工作的领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地方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领导应把环境保护作为重大任务执行,提高环境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感和紧迫感,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抓住效果。环保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的内容,作为干部选拔的依据之一。要坚持地方各级政府环境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评价,公布评价结果。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造成的环境事故、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追究责任。

(2)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全国污染物年排放量达4300多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二氧化硫约1460万吨)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我国150万平方公里。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极为惊人。各级环保部门是环保执法主体,要发挥环境综合管理职能,抓好环境规划、执法监管和信息发布工作。经济综合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制定有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建设、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有关部门应依法做好各领域的环保和资源管理工作。宣传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推广环保知识。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加强环境保护监督。

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督、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督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的审计力度,加强^v^协调解决跨省环境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系统,防止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点调查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查、强制淘汰、限期管理、环境标志和认证制度。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优良的环境成为新的竞争优势,环境保护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是发展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从根本上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标准,决心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利润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建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和改造,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3)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将环保纳入本级财政开支重点内容,逐年增加,加大对环保投资力度,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审计、监测、信息、宣传等行政和事业经费开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和相关工作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

3.扩大大众参与,加强教育。

随着环境意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赞成牺牲环境质量获得政府适度补偿,反而愿意付出相对代价改善环境质量,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应制定对环境冲击少、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保护政策。随着生活要求越来越殷切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应提倡人们参与模式,政府应与人们积极沟通,反馈人们。整个环境保护最直接的是人们参加,在鼓励人们实际参加的同时,为了提高人们对政策的认可度,必须提倡灌输参加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政策的优点。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单位的事,不要把上一代的问题留给下一代。如果我们全国人民不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下一代,下一代,他们的家只能在阴天里。这绝不是危险的话!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赵永,新。我,我,中国,进入。

[2]解振华。为什么要强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n].经济日报,20_-12-14(5)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13

强化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大放射性物质、电磁辐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生态环境风险要素防控力度,健全全过程、多层级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稳定风险,坚决担负起维护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

第一节  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环境风险评估。深入开展行政区域、重点流域、重点饮用水源、化工园区等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建立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数据信息获取与动态更新机制。落实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制度,推进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严格监管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强化环境风险事前防范,完善生态环境、应急、公安、交通、卫生健康等多部门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联合监管机制。

完善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定期开展环境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建立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档案,实行销号制度。强化区域环境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建设,完善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化工园区涉水突发环境事件四级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重点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建设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预警体系和水质生物毒性预警体系。

第二节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加强电离辐射安全监管。完善Ⅰ类、Ⅱ类、Ⅲ类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跟踪监控,实现剂量率监测、实时定位跟踪、远程视频监控、失控报警提醒。开展辐射安全监督检查规范化建设,探索核技术利用单位量化评估工作,对射线装置应用进行风险评估、差异化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和防护监督检查程序、方法,提升监管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对射线装置报废处置的监督检查,确保达到去功能化。强化对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及移动监督执法技术的运用,提升管理系统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实现辐射现场监督执法信息化、智能化。做好伴生放射性矿的辐射环境监督监测。深入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对探伤、测井等移动放射源的监督检查,查找安全隐患,压实企业责任,督促整改落实,将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控制在1起/万枚以下。

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强化输变电设施、雷达、广播电视台站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环境保护相关要求。加强对《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通信运营商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电磁环境监测体系,配备电磁环境车载监测系统,实现对部分重点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的实时监测,具备直流输电设施电磁环境监测能力。开展以5G移动通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为重点的电磁领域新技术跟踪调研,掌握其工作原理、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特性及电磁辐射水平。

加强放射性废物监管。稳步推进新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安装,做好新、旧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的交接和废旧放射源处理处置工作。加强对放射性废物和废旧放射源的收贮、暂存和管理工作,重点消除历史遗留的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确保我市核技术利用单位产生的放射性废物100%安全收贮。建立健全放射性废物库管理制度及放射性废物定期清运机制,监控库容余量及放射性废物贮存状态,适时开展清库工作,减少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的大量聚集。实施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全与防护能力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安保设施升级、收贮自动化改造、大小周界生态修复等。

第三节  防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风险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14

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早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为老百姓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使山水、田园、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彰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城乡特色之美。

第一节  改善水环境质量

加强河流水质目标管理。将我市河湖划分为22个管控单元,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断面、水体和行政区域,做深做实“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将包含重要饮用水水源、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以及水质达标压力较大的断面、水体列为优先控制对象,综合运用水资源调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措施提高水环境质量。现状水质良好的断面、水体要防止发生退化,现状水质不达标的断面、水体要逐一制定达标方案,实施精准治理。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试点示范。保持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优良。

修复水生态扩大水环境容量。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利用水资源。加快建设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科学确定河流生态流量,加强水库联合调度,强化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监管,保障流域基本生态用水。以重点流域、城市河段及其他重要水体为重点推进滨水绿地等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加快实施“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程。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严防反弹。以重要河流源头和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开展水源涵养区建设。加强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保护力度,科学实施受损生境修复和人工生境替代工程建设。严格落实长江流域重要水域十年禁渔政策,强化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建设。持续开展重点河流和水库富营养化监测预警及控制。

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管理,保持水质100%达标。加快推进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清理整治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确保水质达标率达到93%以上。逐步开展分散式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加强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开展调查评估、规范化建设和综合整治。

第二节  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以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工业炉窑整治为重点深化工业废气污染控制。完成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实施水泥行业产能等量或减量替代,推动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和升级改造、垃圾焚烧发电厂氮氧化物深度治理。加大化工园区及制药、造纸、化工、燃煤锅炉等集中整治力度。加强火电、水泥、砖瓦、陶瓷、建材加工等行业废气无组织排放监管。严格落实VOCs(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大力推进低(无)VOCs原辅材料替代,将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产品的企业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石化、化工、油品储运销等行业为重点,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管控。推动适时把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

以绿色示范创建和智能监管为重点深化扬尘污染控制。出台并实施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控制管理标准,持续推行“红黄绿”名单分级管控制度,建设扬尘控制示范工地。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排放标准和控尘技术规范研究。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持续开展道路冲洗、洒水,完善质量标准考评,建设扬尘控制示范道路。严格落实“定车辆、定线路、定渣场”要求,加大渣土密闭运输联合执法监管力度。加强企业堆煤、堆料、建筑渣土消纳场和混凝土搅拌站粉尘排放监管。加强城市裸露地块和坡坎崖整治。

以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和露天焚烧管控为重点深化生活污染控制。深化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强化源头防治,全面实行餐饮业规划、选址及油烟治理、维护、监测、执法属地化管理,试点油烟排放智能化监管。探索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食堂开展油烟净化设施第三方清洗维护。鼓励城市建成区电烧烤和集中熏制食品,巩固和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强化烟花爆竹燃放管理。严查露天焚烧违法违规行为。鼓励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溶剂,倡导绿色装修,减少生活有机溶剂使用。引导绿色祭祀。

以精细管控和联防联控为抓手减少污染天气。根据“一区两群”空气质量本底特征建立环境空气质量分类管理体系,已达到现行标准的区县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未达标区县分阶段逐步达标,推动“一区一策”精细管控。通过常态化巡查、集中督导帮扶、秋冬季攻坚、人工影响天气等手段积极应对轻中度污染天气,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协同控制PM和臭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确保PM年均浓度稳定达标(35μg/m3以内)。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促进空气质量改善试点。做好亚洲杯、智博会、西洽会等重要活动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第三节  协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根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单元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引导农户种植重金属低累积农作物品种、调整种植结构、轮作休耕等方式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选取典型区县开展安全利用试点示范。加强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管理,加强农产品监测,建立农用地土壤环境长期监测点。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3%左右。

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落实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隐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制度,防止新增土壤污染。开展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化工污染整治腾退地块专项排查行动,建立高风险地块清单,健全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联合监管体系,完善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分类型、分阶段开展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到2025年,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实施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控。选择典型行业和企业,开展企业用地及周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掌握典型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用地及周边农用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识别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优先管控污染物。针对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农药、炼焦等土壤污染重点行业及周边区域,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因地制宜在土壤污染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15

摘要:我国环保产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文章从环保产业机构、从业人员数量、政策环境、投资规模等角度探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保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1引言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严峻,环保产业仍受到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很多方面还有待改善。本文从环保产业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产业链结构、政策环境、投资规模及产值等角度探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分析了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我国环保产业现状

环保产业相关机构及从业人员数量。截至20_年底,我国环保系统机构总数为14,812个,环保系统共有万人[1]。目前我国专营环保的企业数量在4万家左右,95%以上是5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兼营环保的企业数量则更多,全部加起来大约在15-20万家的规模[2]。据E20研究院数据显示,20_年至20_年间,31家环保上市公司总资产翻了一番,销售收入增长了,环保从业人数翻了一番还多。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在过去的三年中,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政策(见表1)。从责任主体、监管制度、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五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把过去被动、模糊的环境管理转化为了主动、明确的环境管理。环保产业投资规模。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支持下,环保产业的总投资及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工信部宣称,20_年,中国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图1我国环保投资总额及占GDP比重20_年的环保产业产值规模预计将超7万亿元,2025年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十万亿大关[3]。

3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飞速发展,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七个方面。(1)我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仍旧偏小、创新能力不足。从环境技术和设备方面看,目前我国环保产业规模小,中小型企业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设备依赖进口。产品质量低,运行效果难以保证。环境服务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2)国内环保投资规模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截至20_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8,亿元,占GDP的[1]。根据欧盟^v^数据显示,20_~20_年,欧盟28国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在~之间[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投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环保市场的决定因素不以技术为核心,而是人脉、资本等其他因素。与其他传统产业相比,环保技术在环保产业的竞争格局中占比较小,这与环保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有关。环保技术是在治理效果和成本费用之间平衡的技术,追求的是经济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环保产业涉及面广,单一技术的市场份额有限,单一技术方案的可复制性差。另外,我国长期以来采用了“程序性”的治理模式,即将上环境保护工程而非治理效果作为污染治理的目标,技术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4)环保市场受政策的影响很大。环保产业受政策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论是环保治理,还是环保研究,都是以政策为导向的。从总体上看,政府越重视环境问题,投资就越多,整体前景就越好。另一方面,环保项目的资金往往来自政府。政府财力直接影响着环保市场的变化。(5)生态环境问题仍突出。虽然环保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根据最近公布的《20_中国生态环境公报》,20_年度,在调查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39个城市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高达全部城市的。

4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度,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十年,我国环保产业都将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首先,产业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巨头正在向环保领域转型。随着PPP项目的推广,光大国际、中信、中国中车等央企国企开始承接PPP项目,成为环保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这是一个较好现象。一方面,表明环保产业的属性较好,另一方面,正常的竞争可以促进环保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行能力,形成新的局面。其次,环保企业将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随着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的的环保效果时代的来临,引导政府的环境政策转化为区域性综合防控。综合环境治理的确立将使综合服务能力成为企业参与环境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因此,众多环保企业纷纷由单一服务型的“装备制造商”、单一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向“环境综合服务商”转型。第三,并购重组仍将持续深化。环保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在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培育骨干企业100家以上。无论从政策走向看,还是从产业自身发展看,环保产业加快兼并重组仍是大势所趋,未来仍会有一轮并购重组潮。第四,我国的环保技术将不断革新。20_年,国家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显示环保产业的科技创新已成大势。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自主创新的重视,环保技术必将逐渐赶上国际潮流,今后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产品及装备,为我国参与国际环保产业的竞争打好基础,并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v^环境保护部.20_年环境统计年报[R],20_.

[2]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关于环保产业的若干个常见问题[EB/OL].;page=2,20_.

[3]20_年预计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7万亿元[J].中国水泥,20_(4):95.

[4]陈鹏,逯元堂,吴舜泽,樊宇,徐顺青,朱建华.中国与欧盟环保投资及支出比较分析[J].生态经济,20_(11):190~192.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16

指        标

20_年

现状值

2025年

目标值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由国家下达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由国家下达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

化学需氧量

约束性

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物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100

约束性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3

约束性

注:1.[  ]内为5年累计数。

    2.*表示“十四五”期间,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国控断面为74个,比“十三五”期间增加32个。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17

1.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在嘉陵江、濑溪河、御临河、酉水河等出(入)境断面建设水生生物毒性监测、预警系统。推进涪陵、长寿、万盛、万州4个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接入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工业园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重要河流监测断面等视频监控。健全全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在全市推广“南阳实践”经验,对重庆市环境风险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新(改扩)建3座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22座区县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新(改扩)建14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9个厨余(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以及一批建筑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项目。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18座,新增污泥处理能力2000吨/天,建设9座管道污泥处置点。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18

1.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等生态廊道建设、三峡库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和1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平方公里。统筹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00平方公里。实施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实施“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

2.国土绿化。完成森林质量提升200万亩。建设储备林基地330万亩。实施森林草原防火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推进全市近200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勘界立标。实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新增城市绿地7500万平方米。

3.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大巴山、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与三峡库区为重点,开展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建立2个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数据平台。实施长江水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工程,修复遭到破坏或退化的江河鱼类产卵场10个。开展第五次城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普查及建档工作。开展古树名木抢救保护。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1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v^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v^^v^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彰显重庆山水自然之美、人文精神之美、城乡特色之美、产业素质之美,全面开启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新征程。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把握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助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治。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流域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地上地下水环境治理,统筹大气污染物治理,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统筹城市生态品质提升和乡村生态振兴,统筹污染治理和碳减排,提供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

坚持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强化制度执行,让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相互协作、联防联治。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树立“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思想,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使成渝地区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坚持全民参与、社会共治。人民群众既是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方”,也是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主考官”,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生力军”。必须加强宣传引导,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市场主体发育滞后、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更好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作用,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积极性和监督作用。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巩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筑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实现有机统一,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基本建成,使重庆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四五工作计划生态20

2.空气质量提升重点工程。完成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300台,完成600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淘汰老旧车辆19万辆。对5000辆重型柴油车进行尾气排放治理改造并加装在线监控系统。在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分步安装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设施,实现重点区

推荐阅读:

高中英语本期工作计划(合集13篇)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安排(通用26篇)

糖厂压榨工段年度工作计划(通用9篇)

咨询院智库工作计划(优选5篇)

护理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热门31篇)

上海闸北中学工作计划(实用5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