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辅导记录案例(通用6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21 17:15:4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今天帮大家准备一大波幼儿心理辅导记录案例(通用6篇)。希望这些能对你起到一定的帮助。

【篇一】幼儿心理辅导记录案例

心理辅导员:XXXXXX

学生姓名

XXXX

性别

年级

9年级25班

辅导时间

20_年9月22日

班主任

XXXX

家庭住址

XXXXX

年龄

15岁

问题表现

发现该女同学行为异常,经常在行政楼前面晃悠,最初她说了一些谎话,后来经过谈心谈话她承认她有一个病就是天天尿床,宿舍里的同学嘲笑他,让她把褥子收走时,她说没地方放的时候,发现行政楼二楼团少活动室的门是开着的,再说也挺暖和的可以晾干褥子。

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谎话连篇,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她住在姥姥姥爷家。父母亲都重婚有另一个家庭,该生缺少家庭温暖,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

3、学校因素:对该生未能跟踪教育,班主任老师没有对该同学进行重点观察。

因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该同学在七年级的时候偷过老师的700元。行为习惯不好,并形成了心理障碍。

辅导对策及过程

 

(1)、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多与该生接触沟通。并于班主任交流,提议上课时,尽量多向她提问,多给她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并对他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一来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注。 

(2)、系统脱敏训练:通过导入式或自我想象的方式让该生去想象犯错误(偷别人东西、说谎的)后的后果,这样多次的反复后,引导她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降低犯错率。

(3)、采取行为分析矫正方法:帮助该生制定阶段目标,并督促其实现。如有进步,马上给予表扬,推动他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当然,学生的许多毛病不是一下子都能改过来的,经常还会反复。需要我们耐心帮助。

(4)、该同学进行自信教育:提高自强意识,认为自己,我会把一切都视为,就能克服的困难。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5)、寻求他班级同学的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且建立互助学习型小组,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篇二】幼儿心理辅导记录案例

  一、个案情况介绍

  陈xx,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学知识很快。他是个中班的插班生,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内向,少言寡语,不合群,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家长工作忙,孩子上幼儿园比较早。平时都是老人带孩子,老人对孩子比较溺爱,只是注重孩子的衣食,不懂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二、观察时间:20_年8月16日—10月。

  三、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安全感。

  每天早晨上幼儿园都哭闹不休,拉着姥姥衣服不撒手,哭着不进门。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不愿意积极参与;对对一切都没兴趣。做不到完全不设防地接纳别人并让别人接纳自己。保护意识太强,害怕别人伤害自己。

  2.不自信

  上课时,老师提问时,他从不举手,不抬头。进一步引导他回答问题时,他就直接说,:“我不会,不知道。”拒绝合作。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上学年龄小,接受能力比较差。受到的挫折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不敢表现自己。妈妈说,孩子上学早,比其他孩子年龄都小,和

  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的很少,慢慢地被老师和同学忽略了,不能融入班集体。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生活照顾太多,心理教育方面关注太少,导致他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不知道主动和别人交朋友。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发展动向。为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家长应该多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孩子信任并接纳老师和小朋友,从而能和他人融洽相处。

  2、老师应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3、赏识激励教育。

  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说升旗仪式上,让他做护旗手。在美工课上时,随时抓住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上课时,多给他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让他回答能胜任的问题,让他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希望。慢慢地,他开始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5.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六、教育效果。

  两个多月以后,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家长哄劝,而且能心情愉快催地主动提醒家长起床来幼儿园,并主动和老师打招呼。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有许多的朋友了。愿意站在大家面前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儿,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上课回答问题能主动举手,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家长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

【篇三】幼儿心理辅导记录案例

  一、一般资料
  王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2个月升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
  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最近的学习成绩下降明显。
  心理测验结果:
  1、《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①测验结果:总粗分57,超过分界值40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
  2、《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71分;N:62分。
  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18
  二、主诉
  王XX称,“讨厌班主任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现在没兴趣学习”;“爸爸妈妈说心理学老师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做个好孩子,我不相信,懒得跟他们说”;“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想忍”。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开始紧张,相比从前,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现在的班主任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偏激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
  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3.学习适应性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急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 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 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 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7) 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5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12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80元
  《EPQ少年版》100元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10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 1999年10月23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父母做CBCL;儿童EPQ和智力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
  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布置咨询作业:
  a.“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b.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c.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第2次 1999年11月6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突破“偏激行为”应对策略。
  方法:
  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
  1)行为契约法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
  2)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布置咨询作业:
  a.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
  b.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c.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3次 1999年11月20日
  目的:
  1) 学会合理评价;
  2) 提高自控力;
  3) 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句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咨询作业:
  a. 找班主任老师的3个优点;
  b. 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第4次 1999年12月4日
  目的:
  1) 巩固咨询效果;
  2) 发展学习策略;
  3) 增强自信心。
  方法:
  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布置咨询作业:
  a. 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
  b. 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
  c. 父母继续"代币"激励。
  第5次 1999年12月18日
  目的:
  1) 巩固咨询效果;
  2) 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 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进一步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感觉同学们开始喜欢我了”;“我不再害怕班主任老师了”;“爸爸妈妈经常鼓励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发脾气也没用”。
  “孩子回家后愿意说话了,经常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事”;“回家后很自觉的做作业了”。“多表扬孩子还是有好处的”。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偏激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篇四】幼儿心理辅导记录案例

  情景:午睡室、操场、活动室。

  表现。

  其他孩子进入梦乡,铭记的孩子有时坐着,叫爷爷来接,给爷爷打电话,我在旁边和他在一起,拍他睡觉也没用。

  在早操活动中,铭铭的孩子们不太高兴,不想做任何动作,只是一个人站在那里。活动时,他也独自坐在树上立刻。在整理玩具时,他表现得非常进取。

  泥塑活动中,铭用橡胶泥做了三层蛋糕,给孩子们看,大家为他唱了生日快乐的歌,我也给他贴了红花。

  效果分析。

  1、铭记的孩子们逐渐想成为小伙伴们的好朋友,一个人说话的行为也减少了,他也能进取地帮助伙伴们整理玩具等。

  2、铭铭最喜欢捏橡胶泥,他可以专心捏各种橡胶泥的形状

  矫正措施。

  1、进取鼓励铭牌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表现自己,向全班幼儿展示。

  2.引导其他孩子和铭文进行交流,积极和他成为好朋友。

  现有的表现。

  我们慢慢发现铭牌的孩子们整理东西的能力也很好。有时候孩子们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装在一起,他很快就会发现,帮助他们重新分类。因此,我委托铭铭的孩子们当组长,负责接受人偶家的材料、橡胶泥材料等。在工作的过程中,铭和小伙伴们积极交流,成为了好朋友。

  从那以后,我们逐渐发现铭铭的孩子们可以坐着,工作也变得认真了。

  有效措施。

  1、继续以铭记的兴趣点着手,进取鼓励他发挥特长,挖掘他的其他兴趣。

  2、鼓励铭铭与同伴们友好相处,做好组长工作,与孩子们交流,共同玩游戏。

【篇五】幼儿心理辅导记录案例

  观察时间:XXXX年X月X日。

  观察场所:教师

  观察幼儿:xx。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饮食情况,培养幼儿喜欢蔬菜、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实录:

  中餐时间到了,孩子们自然地吃,一个接一个地像狼一样,吃得很香,我们在眼里很高兴。但是,有些孩子不喜欢蔬菜,只是喝汤吃肉菜,我们两个老师开始我们全身的解数,不断说明吃蔬菜的好处,不断鼓励他们,效果还不错,大部分都吃光了。只有嘉和一个人不吃蔬菜,肉菜不断吃,饭喝精光,怎么哄也没用。

  案例分析:

  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优越,衣服伸手,饭张口,饮食不定期定量,家长们在孩子的饮食方面追求高营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长期以来给孩子们带来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中班幼儿理解力差,胆小,就像嘉和孩子一样。因此,一味地说教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有些幼儿故意违反。因此,我采用故事、游戏和说教相结合的形式,初步了解幼儿吃饭的重要性和简单的吃饭方法和挑食的缺点。为了让幼儿在吃饭时更加自觉,我可以让他们竞争,互相学习,刺激和提高注意力,每天愉快地吃自己的饭。

  措施::措施:

  1.鼓励孩子做饭前服务。

  孩子天生就对饭前的准备感兴趣,我们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活跃的本能,帮助他们摆桌椅、菜肴、勺子,在家做菜时拿调味料等,应对自己参加劳动收入的成果,孩子当然会有食欲。

  2、忌食前剧烈运动。

  3.营造饮食时的和谐氛围。

  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威胁、骂人或者用别的方法惩罚孩子。恐惧、担心、愤怒等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食欲。我们应该善于营造饮食中的快乐氛围,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和快乐。

  4、给孩子用心的暗示。

  吃饭的时候,我们要表现出对食物的兴趣,边吃边称赞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孩子得到用心的暗示后,积极模仿。

  5.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

  孩子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让孩子羡慕地模仿。

【篇六】幼儿心理辅导记录案例


  一、幼儿基本问题
  俊豫刚进幼儿园时,经常会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跟据老师观察,大都是他的言行举止粗暴造成的。例如,在与同伴的游戏过程中,他会蛮横无理的争抢玩具。在排队拿水果时将同伴推拉,或故意让别人摔跤。更让老师和家长头痛的是孩子有较强的攻击性行为。有一次,自主游戏——玩积木搭火车轨道,洛溪手比较灵活,搭得很快,其他的小朋友都喜欢听他的指挥,俊豫一个人站在看,过一会儿走过了,一声不响一脚把火车轨道踢断了,然后若无其事的走开了;又有一次,集体做手指操时,他把领座的小男孩推倒在地下,用一只手摁着同伴的头,另一只手的手使劲得拍打,老师发现立即制止后,过一会他又差点故伎重演,被反复教育后才停止该危险行为。
  二、家长基本情况
  小班男孩俊豫,4岁,该幼儿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是外省重庆人,当初是他爸爸去重庆工作认识的,结婚后就跟他爸爸回本地生活,在本地生活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大,他爸爸又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奶奶在父母之间也起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导致在他刚入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俊豫妈妈一个人回重庆娘家,把俊豫留给奶奶带。他奶奶也是跟他爷爷离异的,俊豫爸爸一直在外地,奶奶忙于生计,根本顾不了教育孩子,对孩子没有要求,对孩子在校表现不闻不问,没有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犯错就大声责骂。孩子比较成熟,处事会看大人的眼色,对同伴没有耐心,不太友善。孩子在与别的同伴交往时,比较自我,为了达到目的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辅导过程
  (一)第一阶段:与家庭建立紧密联系,营造温馨港湾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成员的行为习惯,教育理念等都直接影响着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如阳光乐观思维方式的形成等,可以说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幼儿正确的航向和十足的动力。因而,对予俊豫进行科学有效的性格辅导和心理干预,了解其家庭环境,与每位家庭成员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形成教育引导幼儿的家园合力是极其必要的。
  1、多次深入家庭访谈,全面了解家庭情况
  单亲家庭幼儿是个特殊的群体,而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都有不同,因而,我多次深入家庭进行访谈,在对俊豫家庭环境、家庭成员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更详细了解了俊豫在家里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对俊豫进行有效辅导提供了比较客观全面的教育方案,尤其是与家长建立了比较亲密的互动,在对俊豫进行行为辅导和心理干预方面达成了一致。
  2、传授科学育儿常识,提高家长育儿能力
  在多次访谈中,逐渐获得了俊豫家长的大力支持,因为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通过俊豫奶奶我获得了他爸爸妈妈的微信号和QQ号,从幼儿教育需要的角度对其父母进行了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孩子的传授方法,尤其是单亲家庭幼儿行为特点以及单亲家庭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告知他们,使他们能够正视自己在俊豫成长中的角色缺失,承担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发现自己的不足,尽量对俊豫进行有效陪伴与引导。同时,对其奶奶也进行了相关内容的传授,老人家一个人带孩子非常辛苦,与老人交谈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经过多次的深入交谈,俊豫奶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待孙子也更加关心了。
  3、搭建亲子沟通桥梁,助力父母之爱归位
  俊豫的奶奶由于年岁比较大,不会使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加之俊豫父母一直在外地,所以平时和俊豫的沟通特别少,尤其是面对面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于是我就成为了俊豫与其父母之间的信使,在平时闲暇时间,帮助俊豫和父母进行微信视频聊天,消除由于距离产生的亲子之间的距离感,在增加亲子互动的过程中,俊豫和爸爸妈妈的沟通多了起来,对父母也不再像原来那么敌视了,亲子关系越来越亲密了。同时,我还及时将俊豫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其父母,使得他们了解俊豫的一举一动,在与俊豫的沟通中,俊豫知道父母对自己生活的了解,感觉到自己和别人一样有爸爸妈妈关心,情绪慢慢也变好了。
  (二)第二阶段:润物细无声的多重关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园的教师和小朋友是俊豫接触的主要社会人群,因而,我通过自己对俊豫的关怀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动,对俊豫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感觉到自己是被爱包围着的,也在与他人频繁互动的过程中纠正他的一些不良行为。
  1、教师关怀,温暖幼儿心灵
  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参与者,可以以其母性的关怀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因而,我在俊豫在园一日生活中,对其进行润物无声的关注,不让他产生因为家庭结构特殊老师才关注他的误区,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我在其午睡时会轻拍其入睡,给他温暖的微笑;在其有粗鲁行为时及时制止,用温柔的语言纠正其不当之处;在其有进步时,及时给予其温暖鼓励等等,做他幼儿园里的妈妈,给他母爱般的呵护,做其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者,并给予其多元化的鼓励使得俊豫的性格已经变得活泼开朗很多,而不像原来那么暴躁易怒。
  2、自主游戏,增加同伴互动
  在班级内有意识的组织需要幼儿之间更多互动的自主游戏,以增加俊豫与同伴之间的互动行为;也使俊豫在与同伴互动中对友好相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混龄游戏,增强责任感悟
  多次组织俊豫参加混龄游戏,在与比自己大的孩子游戏时俊豫注意到了大孩子的成熟与稳重,学会了和平冷静的处事方法,在与比自己小的孩子玩耍时,俊豫懂得了要呵护幼小,也发现了自己对别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增强了责任意识。
  (三)第三阶段:提供展示平台,悦纳自我
  1、承担班级任务,进行自我肯定
  积极为俊豫提供多种在园锻炼机会,比如做值日班长,纪律维护员,国旗下朗诵儿歌等。在每次承担任务前,都对他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和他一起熟悉儿歌,注意朗诵的肢体语言等,从而使其在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寻找归属感,感悟自己是被人需要的,尤其是作为纪律维护员,增强了俊豫的规矩意识,知道了对人大吼大叫是不对的,要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
  2、亲子互动活动,表达心中挚爱
  利用班级亲子活动,提前与家长沟通,俊豫的爸爸、妈妈、奶奶全部一起参加了多项亲子互动互动,尤其是他们一家进行了《我爱我的家》歌曲表演,在温情的歌声中,他们之间的亲情也得到了升华。俊豫也明白了虽然爸爸、妈妈不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与别的父母是一样的。看到爸爸妈妈在其他家长面前夸赞自己,俊豫也生成了强烈的家庭荣誉感,活动后悄悄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了,我要好好表现,给爸爸妈妈争光呢!”浓浓的亲情已经成为了俊豫努力向上的强大的动力。
  3、同伴评价活动,感受集体温暖
  为了使俊豫了解到大家对他积极转变的肯定,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专门组织了“你的XX,我知道!”幼儿互评活动。在对俊豫进行评价时大家都对他进行了夸赞。洛溪说:“俊豫,你的优点我知道,你现在不再欺负我了!”;楠楠说:“俊豫,你的优点我知道,你总是喜欢帮助我,谢谢你!”;雅洁说:“俊豫,你的优点我知道,你现在特别讲卫生!”……在大家的点评中,我看到了俊豫男子汉的羞涩,活动结束后,他趴在我的怀里悄悄的哭了,我知道这是幸福快乐的泪水。其实,没有谁想做离群之鸟,只是不懂得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
  四、辅导的主要成效
  1、家长育儿有方
  首先,俊豫的奶奶大大增加了陪伴俊豫的时间,她说:“我的年岁越来越大了,能陪伴俊豫的日子不多了,就好好陪着孩子成长吧”,老人家现在格外珍视这弥足珍贵的祖孙情。其次,俊豫爸爸妈妈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彼此的朋友,不再互相抱怨了,而是商量好共同抚育好孩子,更是约定好每个月至少要一起与孩子见面两次以上。同时,他们与俊豫的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了。
  2、幼儿快乐成长
  现在的俊豫已经成为了班级的小明星了,和小朋友们总能快乐的互动,玩成一片,也越来越爱学习了,个性更加阳光乐观了,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成为了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好孩子”。
  3、教师提升素养
  在对俊豫进行辅导的过程中,我掌握了引导教育单亲家庭幼儿的良好方法和有效经验,提升了我的职业素养。比如,明白了良好的家园互动是教育幼儿的基础,爱和培养是呵护幼儿的关键,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是基本原则等。

推荐阅读:

市场监管局光盘行动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六篇

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方案(通用10篇)

春运工作保障方案【9篇】

民警思想状况调查报告范文十篇

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精选3篇)

喜迎新春文艺活动简报范文三篇

标签: 幼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