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人类大脑对大脑内部和外部表现的意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忧患意识不够强的表现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忧患意识不够强的表现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它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强意志和奋发精神。所谓忧患意识,是说没有问题的时候就想到问题的出现,没有危机的时候就想到危机的降临,矛盾未显现的时候就要想到矛盾的突发和激化。这也就是《周易》中所说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也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支柱。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就是民族忧患意识的产物。党的几代领导人,包括、邓小平、,都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场合,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党的十六大刚刚结束不久,总书记就带领中常委们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表明了中央领导集体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年1月,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面向未来,我们党任重道远,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又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在党的十七大上,总书记强调了“四个一定要”,其中一条就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最近,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又指出:“越是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于我们来讲,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次全市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把解决忧患意识不强的问题作为一个专题展开讨论,是完全必要的。
(二)我市为什么提出忧患意识不强的问题,恐怕主要原因是,目前在我市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着小进即满的思想
认为自然环境条件不错,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而且这几年发展得也很快,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均gdp,还是财政收入,都是全省第一,特别是的开发建设和南堡大油田的发现,以及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建设,的知名度在全国乃至世界越来越高,眼下又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所以,有了一种满足感。小进即满的思想流露在我们的言谈话语中,也表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这种小进即满的思想是我们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实现新跨越的大敌。忧患意识不强,表现在具体问题上,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看不到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是一座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无可厚非,但总有一天资源要枯竭。我们的煤,已经开采了129年,还能够开采多少年呢?我们的铁矿,算起来保存完整的也只有滦县司家营了,再开采下去还能开采多少年呢?专家预测,无论是煤矿还是铁矿,再有几十年也就开采完了。正处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赵勇书记讲,现在转型,还尚存动力。如果等到资源全部枯竭之后再转型,就悔之晚矣。云南省曾经有个东川市,开发铜矿起家,1958年国务院下文把它明确为地级市,铜矿开发支撑了这座城市。而到1998年,经过40年的铜矿开发,矿产枯竭了,国务院不得不又下文把东川市变成了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个县级区。这样的教训应该汲取。我们不能没有这样的危机感,不能没有这种忧患意识。
二是看不到扩大开放的步伐还比较缓慢。改革开放是我党的一个伟大觉醒。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但是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比如同山东烟台比,1988年,在全国24个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中,烟台是第18位,是第19位。年,在全国综合经济实力排队中,烟台是19位,是20位。两市的气候、人口、面积相差不多,经济总量也相差不多,可是在进出口总额方面他们却比我们高了很多。年,是36.64亿,烟台却是150.77亿,居然是我们的4倍多。在利用外资方面,年,我市是5亿美元,而烟台是22亿美元。年,世界500强大企业进驻的屈指可数,而烟台则达到40多家。在开放问题上,最让我们有忧患意识的,该是思想观念:那种封闭的、保守的、正统的京畿之地的传统观念是十分可怕的。同南方比较起来,人家的脑筋就比较灵活,而我们就比较僵硬。同是一样事情,在南方能办,在我们这里就不能办。在南方,人家把大把大把的钱都挣到手了,而我们还在研究行不行,批不批,怎么办,一耽搁就是一两年两三年。思想僵化、观念老化理直气壮地障碍了我市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三是看不到的发展环境还不尽人意。尤其是我们的软环境,项目审批难,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给人家的印象很坏。在深圳,经政府审批的项目只有200项,而却有400多。我们经常讲要上大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可是有的项目本来就应该留在,却因为我们办事拖拉,故意刁难,不得不跑到了廊坊,跑到了秦皇岛。一位民营企业家在座谈会上诉苦说,他给国外发一封邀请函,到相关部门去盖章,一连跑了三次也没有盖来,真是急死人,气死人。外地在办企业的一位副老总说,在办事很难,现在的环境,和20年前的温州差不多呀!今年以来,我们接待了不少国内外贵宾,也同他们谈了不少合作意向,但真正落到的大项目也并不很多。这与我们的环境较差有直接关系。这种状况不改变,不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不是听不到,不是看不见,而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甚至有的个别同志反倒还觉得,资源型城市转型要顺其自然,扩大开放不要走过了头,你那么大的项目到我这里审批,想几天就办好,没那么便宜……这是让人感到最可怕的情绪,所以,我们人应该增强忧患意识。
(三)如何破解忧患意识不强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就党员干部教育而言,从思维性质上看,可有两种教育:一是肯定性思维教育,诸如光辉历史的弘扬,现实成就的传播,美好未来的昭示等;二是否定性思维教育,或称“批判性”思维教育,也就是忧患意识教育。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上看,肯定性思维教育比较多,而否定性即忧患意识教育则相对滞后。所以建议各级各单位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研究树立科学忧患观,使其增强忧党忧国忧民意识,特别是增强发展的忧患意识,做到自觉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群众反映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带头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要用科学的教育制度和完善的教育机制来保障忧患意识教育取得成效。
其次,要运用世界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把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在这个地球村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在世界,中国的因素在增加,在中国,世界的因素在增加。外国人和中国人都在说:我们正在与国际接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需要用世界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审视大千。运用世界眼光观察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眼睛向外,站在世界的高度,用望远镜看世界,纵观风云变幻,分析把握大势;一个是眼睛向内,站在世界的高度,用显微镜看自己,透视国情、市情,分析研究问题。就来讲,不运用世界眼光,就看不到差距,抓不住机遇,我们就难以建设,难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难以实施拆违拆迁、开建迎宾大道,也不能谋划滨海新城,更不能筹建高铁和空港。今天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明年8月份世界各国政要、企业巨人来参加高层科学发展论坛就更加说明了这一点。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不仅是给中国提供经验,也是给世界提供借鉴。它是一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也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抚肩思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用世界眼光审视当今,展望未来,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一定要苦干实干,用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要有开拓进取的锐气。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离不开进取的锐气。从今年年初东盟峰会开始,我国就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多边外交,元首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甚至环境外交。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我国作为一个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大国形象日渐清晰。为什么我国的外交底气十足、让全球服气,关键是进取意识强烈。这说的是国家。那么,就一个地区来讲也是如此。没有积极进取的意识也是不行的。在市,我们各县(市)区在同样的机遇面前,在同样的基础和条件下,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工作作风所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有的地方条件差、基础弱,只要精神状态好,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条件再优越、形势再有利,如果不思进取,也会一事无成。在,进取是一种需要,进取是一种责任,进取是一种境界,进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目前,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我们要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开拓进取,迎接挑战,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事事争高,处处争好,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把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而做出不懈努力。
第2篇: 忧患意识不够强的表现
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反复告诫全党,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最近,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指出: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我们对这些事件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必须充分估计,对其中的惨痛教训必须牢牢记取。”这一指示切中时弊,振聋发聩。在发生问题的单位,领导失职失察的诸多责任中,突出的原因就是缺乏忧患意识,不能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无数经验教训一再告诫我们:领导干部缺乏忧患意识是部队建设的重大隐患。
缺乏忧患意识,在工作标准上就会放宽降低,得过且过。忧患意识缺乏的人,看不到本单位存在的不足和潜在的问题,往往错误地认为本单位工作可以放心,全面建设挺好,不用担心部队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只需维持现状就很不错,因此自觉不自觉地降低工作标准,做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如此低标准,单位怎能不发生问题呢?
缺乏忧患意识,在生活方式上就会追求享乐,崇奢弃俭。忧患意识缺乏的人,在世界观改造上就会放松要求,总认为自己受党教育多年,理想信念坚定,不用担心被权力、金钱、美色所俘虏;认为自己入伍时间长,付出多索取少,劳苦功高,生活上特殊一点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是领导干部,天天教育部队,自己天天受教育,用不着自警自省。生活上讲排场、摆阔气、比享受,沉湎于优哉游哉,热衷于迎来送往,长此以往,世界观上的“警钟”就会锈蚀,甚至滑入腐败的泥潭。
缺乏忧患意识,在工作作风上就会淡化责任,在乎虚名,搞形式主义。忧患意识缺乏的人,工作漫不经心,对本单位发生问题的“漏洞”、“管涌”没有充分估计和弥补,对上级的检查督促,对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都会程度不同地敷衍了事;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对本单位全面建设“滑坡”、“疲乏”的趋势不能引起足够的警觉和重视,淡化了事业心、责任感。于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就会在工作中大量表现出来,习惯于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用讲话落实讲话,甚至报喜藏忧,掩盖问题和矛盾。形式主义势必助长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又进一步加剧形式主义,如此恶性循环,势必阻碍部队建设发展,贻误党的事业,最终害人害己。缺乏忧患意识,在事业追求上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忧患意识缺乏的人,大多表现为缺乏进取心,或者是自认为功成名就,意得志满,可以坐享其成;或者是自以为“知识不多有文凭,水平不高能应付”,忽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和把握。于是,就不肯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去为事业继续奋斗,就不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寝食不安、忧国奉公,当然就更难于做到关心官兵疾苦、代表官兵利益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忧患意识的可贵就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增强忧患意识,辩证地看待形势,辩证地看待成绩,勇于直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勤勉工作,更加严格自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克服安心不尽心、在职不尽责的问题,始终保持清醒,保持应有的进取心,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工夫要用在扎实细致地抓工作上,担负起领导部队科学发展的历史责任。
第3篇: 忧患意识不够强的表现
一、当代大学生积极忧患意识缺乏的表现
1.紧迫感不强,学习态度趋于怠慢。在学习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紧迫感,学习态度趋于怠慢。这一点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逃课情况、考试作弊等现象中有明显表现。(1)从学习兴趣和热情上来说,部分大学生不能潜心伏案、刻苦钻研。不少大学生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不愿在精神粮食上投资。(2)逃课现象泛滥是学习态度趋于怠慢的典型表现。在有的大学生眼里只有两种课,一种是“必逃课”,一种是“选逃课”。(3)考试作弊作为一个难以根治的顽症,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2.责任感流失,生活方式发生倾斜。(1)潇洒消费,毫不吝啬,甚至走入消费误区。大学校园里的生日热、旅游热、追星热等正是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真实写照。(2)沉迷网络,不可自拔。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休闲方式是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更有甚者,有不少学生在网上查看或下载色情资料。(3)大学生把恋爱当成家常便饭,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不谈恋爱则是不正常。
3.使命感空场,价值取向出现偏差。(1)当代大学生出现了道德意识淡薄的趋向。如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规范的遵从缺乏自觉性,大学校园的“课桌文化”便是一大公害。(2)从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上来看,当代大学生比以往更注重实际、实用和实效,在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正确信仰缺失和信仰庸俗化的倾向也已凸现出来。(3)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功利化、世俗化倾向十分突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占有很大的市场。
二、当代大学生消极忧患意识的表现
1.忧虑感转变为自卑感,面对挫折出现逃避或极端行为。(1)大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最常见的消极心理反应是不自信,对待忧患采取逃避方式。如有的同学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以逃避现实。(2)过度的自卑感容易引发自尊心受挫,可能酿出极端行为。有数据显示,20_年北京地区高校共有19名学生自杀身亡,自杀率为十万分之一点九[1]。另一种极端行为是通过犯罪的方式来报复他人。有少数大学生在极端自卑、绝望的情况下,会把这种积压很久的怨恨发泄到他人身上。
2.紧迫感演变为焦虑感,酿成生理、心理疾病。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我调节的能力相对较弱,不能把紧迫感调控在适度的范围内,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泛滥成灾,演变成焦虑感。强烈的焦虑感可以酿成一些明显的生理、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和恐惧症等。根据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有心理障碍的占16%~25.4%,其中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当代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而且,未来几年还会有上升的趋势[2]。20_年卫生部门在汇报工作时披露,大学生的精神卫生问题十分严重,抑郁症现患率已达到了23.66%,据此估算,北京地区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1]。
3.责任感、使命感退化为虚无感,导致意义世界消失。(1)部分大学生在危急、挫折面前,由于不能正确处理,责任感迅速转化为虚无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2)大学生中严重缺乏远大理想和高尚志趣的虽然比例很低,但绝对数量不少。据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大学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占有10.10%;对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有8.2%的学生认为“已经过时,没有意义”;有3%的学生不同意“环境保护是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观点[3]。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在这些大学生心目中,不仅高尚的使命已经不复存在,而且认为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没有了。
三、当代大学生忧患意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缺乏积极忧患意识的原因
1.家庭条件优裕,家庭身份独特,家庭教育过于宠溺。(1)优裕的家庭条件使大学生接触不到危机的存在。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宽裕,父母在儿女身上的开销也会相对慷慨,在他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谈不上是奢侈、挥霍。(2)独特的家庭身份让大学生感受不到忧患的存在。现代家庭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几代人的细心呵护下成长。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就业,相当多的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道路早已全盘列入父母的周密计划之中,根本无须自己操心。(3)部分家庭过于宠溺的教育理念使大学生失去了接受忧患考验的机会。
2.高校门槛低准入,制度管理松懈,忧患意识教育遭遇忽视。(1)部分高校门槛的放低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放松了警惕、减少了忧虑。轻而易举跨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进了大学之后,自然也不会提前去考虑自己可能会面对的各种困难和忧患。(2)部分大学松懈的管理制度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忧患意识。有些大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严谨性,让大学生有“机”可乘。在过分宽松的大学管理制度中成长起来大学生,很难培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积极忧患意识。(3)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大学忽视忧患意识教育。
3.社会环境相对优越,社会价值标准紊乱,社会舆论导向不健全。(1)从客观方面看,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相对和平、稳定、繁荣,容易导致他们缺乏积极忧患意识。(2)社会价值标准紊乱是当代大学生积极忧患意识缺失的一个文化上的重要原因。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整个社会价值观念也出现了大逆转。市场经济蕴含着对物质价值的肯定,蕴含着对个性自由的认同。但是物质价值标准在社会上已经片面放大,导致了严重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社会宣传的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是积极健康的,但是相对于社会现实状况来说,它很难产生深入而广泛的社会效应。受社会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实用主义”倾向。(3)在社会舆论宣传方面有利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形成积极忧患意识的因素太少。
(二)当代大学生形成消极忧患意识的原因
1.家庭气氛紧张,对子女期望过高,教养不正确。(1)父母离异或家庭气氛紧张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导致消极忧患意识的出现。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往往性格孤僻,容易产生自卑情绪。生活在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大学生,常常是郁郁寡欢、压抑苦闷,有的对家庭失去希望甚至产生敌意,有的还会把敌视情绪扩大化,从而变得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甚至出现反社会人格。(2)对子女期望过高也是造成忧患意识消极面的一个重要的家庭因素。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非常迫切,这些父母希望子女在大学继续保持佼佼者的地位。在高手如林的大学校园内,大学生身上的压力与日俱增,当他们的承受能力达到极点的时候,很可能会全面崩溃,从而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3)父母不正确的教养也会促成大学生消极忧患意识的形成。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甚至比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所谓“有其父就有其子,有其母就有其女”,“母非母,子非子”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2.大学应试教育继续,忽视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1)应试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界的一大弊端。虽然许多大学在进行各种改革,但绝大多数的学校还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第一标准。长期的学习压力使得许多学生对大学生活极度厌倦,甚至产生退学的念头;也有一些大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而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2)当前流行大学的考证热、公考(公务员考试)热是应试教育最典型的表现。为了毕业后能找个工作,许多学生几乎把全部精力用来考证,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证、普通话等级证、司法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教师资格证乃至汽车驾驶证等,统统纳入考试计划。由于选拔考试的难度和竞争性,他们在不停赶考的过程中,或兴奋冲动,或焦虑不安,或悲观消沉,不时遭受严重的心理伤害。(3)一些大学忽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参与市场运作所需的智力能力等“硬件建设”得到了开发和加强。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软件建设”却遭到轻视。
3.社会转型时期消极面的存在,经济压力沉重,就业考验严峻。(1)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消极因素是大学生产生消极忧患意识的重要原因。当代中国社会进入全方位、多层次的转型时期,新旧观念的冲突、中外文化的反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与生理的失衡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的困惑。社会存在的消极面可能使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心,有的自我封闭逃避现实,有的愤世嫉俗,还有的因看不惯社会上的丑陋现象走上反社会的道路,或者在社会中经历一些挫折后,意志消沉,对自己的理想产生动摇,责任感、使命感也荡然无存了。(2)沉重的经济压力是部分大学生产生消极忧患意识的又一个原因。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费相对高昂。一部分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和下岗职工家庭的大学生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大部分大学生在沉重的经济压力面前会焦虑不安,时常觉得无望无助、悲观失望。(3)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消极忧患意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因素。最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形势越来越严峻,金融危机的出现让大学生的就业状况雪上加霜。一场招聘会下来,许多大学生已是心力交瘁,他们吃不香、睡不好,经常处于紧张、担忧的状态之中,以至于造成“就业恐慌”。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有的大学生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有的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甚至还有个别大学生有可能会因为承受不起就业带来的压力和打击而走轻生的绝路,或者导致反社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