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是负责公民社会事务的行政部门,一般包括婚姻登记、拥政爱民、地名划分、最低生活保障、福利、慈善、丧葬、救助等。机构设置:民政部设在国家一级,省自治区设民政厅,市、县设民政局,乡设社会事务办公室。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篇一】乡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市19*年设立地级市,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环翠区4个市区,目前有14个街道办事处,220个社区居委会,非农人口90多万,城市化水平已达到35%。近几年来,我们不懈探索,确立了以社区为平台,全面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思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认清形势,审时度势,从城市化的要求出发确立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思路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到20*年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城市化。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地区实现城市化的重要指标是非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50%以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总量将进一步扩大,城市民政工作的任务将越来越繁重,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在如何抓好城市民政工作上,却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我们知道,民政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关键在抓落实,因此必须有健全的基层基础工作网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民政工作主要是依托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来抓落实。城市民政工作则由于当时单位体制比较完善,基本能够覆盖整个城市社会,所以主要是依托各系统、各单位来抓落实,街道和社区在工作中只处于补充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单位体制被打破,难以有效覆盖整个城市社会,依托各系统、各单位来抓民政工作的落实,漏洞越来越多。那么,城市民政工作的落脚点或者是平台在哪里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19*年开始,就组织精干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先后形成了《顺应城市化趋势大力推进民政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对小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等10多篇调查报告。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方面,在城市化步伐加快和单位体制解体的双重作用下,城市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很多过去由单位和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转而由街道和社区来承担,社区在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推动民政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就必须牢牢抓住城市社区这一平台不放。另一方面,街道和社区作为单位体制的补充的地位没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之不但在职责、权力、管理手段上与所担负的任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而且还存在着人员编制少、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差的问题。在一些小城市,街道和社区组织还是空白。这明显不适应现代化城市基层管理工作的需要。要以社区为平台抓城市民政工作,就必须以城市社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社区的地位,强化其功能。因此,我们审时度势,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建立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出发,初步确立了以城市社区为平台,全面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大力搞好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功能,使街道和社区从单位体制的补充,转变为重新整合城市社会的平台和载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目标形成后,我们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参谋作用,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献计献策,多次协调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到青岛、上海、深圳、沈阳等社区建设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并制作了电视宣传片在*电视台黄金时间连续滚动播放,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城市民政工作和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市委分管领导多次召开有关部门的协调会,专题就社区建设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一直认为要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社区建设。经济越发展,城市化步伐越快,社区建设就越迫切。社区不仅是开展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抓手,而且也是开展其他城市工作的抓手。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先后召开了社区建设动员会议、社区建设新闻会,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市社区建设。20*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试行意见》,对全市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加强对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市委分管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委员会日常工作。各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了社区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些重大举措,为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解决民政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创造了条件。
二、理顺关系,强化职能,以城市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构筑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平台
工作中,我们按照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制的要求,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地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全面强化了城市街道和社区的功能,从而也为全面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搭好了平台。
一是以社区划定为切入点,实现社区对城市基层社会的全覆盖。针对原城市社区规模畸大畸小并存在覆盖上的“空白点”等问题,我们首先狠抓了社区划定工作。按照便于管理和服务,便于社区资源共享的原则,以1000到1500户的规模重新划定了社区,并进行了命名。在工作中,我们将新老城区一并考虑,共划定了220个社区。这些社区划定后,除乳山市市区之外,全部实现了城市社区对城市基层社会的全覆盖,改变了原来社区管不到边的局面,为城市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矗社区划定后,我们又计划按照股份制的原则,对“村改居”社区进行体制改革,以使这些社区进一步与城市社区的管理方式接轨。目前已在高技术开发区东涝台村进行了试点,荣成市39个“村改居”社区的改制方案也全部拿了出来。
二是以民主化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居委会行政色彩浓厚,难以承担起组织和领导社区居民实行自治的重任,因而与社区居民之间有“隔阂”,难以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同。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之更加民主和规范。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设置上,按照“议行分离”的原则,由社区居民会议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了社区决策层—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及其常务议事会,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面向社会公开选聘5到9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2至3人)组成社区执行层——社区居民委员会。同时建立健全了社区议事协商会、居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在运行机制上,规定社区居民会议(包括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是社区居民自治的最高决策机构,有权选聘、解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监督、考核其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向社区居民会议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负责,执行其决议,受其聘任、监督、考核。通过改革,初步形成了责权明确,议行分离,相互制约,共促发展的社区工作运作机制。经过改革,弱化了原来社区组织的行政化色彩,强化了民主化色彩,提高了社区的自治程度。新的组织和运行机制有效地保证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落实,培养了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之对社区更加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为巩固改革成果,目前我们已经起草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并已提交市政府法制办,准备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台。
三是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为切入点,全面强化社区功能。在我们市民政局的积极参谋、协调和推动下,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收到了显著效果。第一,进一步强化了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职能。把街道党委改为街道党工委,并规定街道党工委是街道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各职能部门、执法部门在街道设置的派出机构的党员,必须把组织关系转到街道党工委,受街道党工委的统一管理和考核。为解决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和社会上存在的大量的无单位归属党员的管理问题,市委还在街道党工委下设立了党总支,对本街道辖区内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和无单位归属党员进行管理。同时,在社区建立健全了社区党支部,并规定社区党支部是社区内一切组织的领导核心,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了党对社区的领导,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对城市基层社会的全覆盖;第二,为使街道在城市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市政府把城建监察大队从市下放到区,并在街道设立分队,使街道办事处能够有效组织部分执法行为。为增加街道财力,市政府在街道设立财经审计所,有权协管部分地方税收,并按照“财随事走”的原则,把与部分事权相关的财权下放到街道,进一步增强了街道的财力。为提高各街道的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我们在各街道办事处积极推行“一门式”服务,目前正在环翠区鲸园办事处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准备在全市推广;第三,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的职能。为加强对城区流动人口的管理,市政府把与流动人口管理密切相关的私房租赁管理权从市房管部门下放到社区。同时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将与私房租赁相关的税费的收缴或协管权也下放到街道或社区。这样不仅有效地防止了相关税费的流失,而且也调动起了社区的积极性,使社区居委会全面、有效地掌控了私房租赁情况,从而也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对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职能。文登市则以理顺户籍管理为抓手,对社区居民的户籍实行属地管理,只要在社区内居住的居民,其户籍关系都要迁到该社区,强化了社区的管理职能。
四是以解决人、财、物问题为切入点,全面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为解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低、无办公经费开展工作等问题,我们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试行意见》中明确规定对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办公经费参照事业单位标准执行,并列入预算,由各级财政全额负担。为确保这一规定的落实,市政府针对环翠区财力较其他三市紧张的实际,决定每年从市财政拿出50万元补贴区财政。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规定在全市得到了较好落实。荣成市对每个城区居委会一次性拨付开办费1万元,每年拨付办公经费1万元,崖头、石岛两镇还按市、镇1:0.3的比例为城区居委会配套办公经费。为解决社区居委会缺少办公和服务场所的问题,市政府要求市房管局从现有政府公管房中无偿或低偿调节一部分用于城区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使城区每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面积分别达到了规定的8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的标准,有力地改善了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环境。我们还投资100万元在环翠区鲸园街道办事处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同时决定从最近三年的福利彩票基金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实施“星光计划”,以从根本上改变社区服务设施不足、不全的局面。
三、转变方式,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
社区基础打牢之后,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乘势而动,以社区为平台大力推动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发展。
(一)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平台作用,构筑面向城市基层社会的福利服务体系。一是把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福利事业纳入到社区服务体系中统盘考虑,在社区积极开展以残疾人康复、老年人看护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同时坚持社区福利事业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鼓励和扶持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以各种形式投入到社区福利事业中。目前全市各类社区福利服务设施总面积达到*00平方米,共有街道以上社区服务中心9处,社区办服务站102处。环翠区东北村社区在市中心建起面积1900多平方米,集老年公寓、残疾儿童康复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大大改善了城区养老设施不足的局面。二是把下岗职工、个体工商户、无单位归属人员的婚姻管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为上述人员出具婚姻状况证明,从而解除了他们在办理婚姻登记时无人出具证明的苦恼,大大方便了群众。三是在街道设立社会救助中心,在每个社区配备1名社会救助协理员,一部求助热线电话,24小时值班,对城市低保、社会救助和社会捐赠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大大提高了这些工作的社会覆盖面,保证了各项政策的落实。正因如此,*市成为了全省城市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的三个地市之一。四是在社区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帮互助活动,并把城市“三老”优抚对象和特困群众作为帮扶的重中之重,组织社区服务志愿者与他们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到目前全市各类群众性互助组发展到1000多个。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市又在社区开展了“一个单元一家人”活动,即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互助楼”,在居民之间开展接送孩子,收水电费,维护楼内外卫生,维护社会治安等活动。目前,*市仅市区内就有这样的“互助楼”370多个,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氛围。
(二)充分发挥社区的监控平台作用,建立面向城市基层社会的民政信息反馈网络。过去,我们民政部门的一些基层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借助单位反馈的信息来开展。单位体制解体后,我们在城市开展婚葬管理、民间组织管理和民政信访等工作迫切需要有新的信息反馈网络。而只有城市社区与居民接触最密切,掌握居民的生产、生活动态,了解居民的日常活动情况。因此,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建设主管部门的优势,切实加强了与街道、社区的联系和沟通,依托社区建立了面向城市基层社会的民政信息反馈网络,并利用这一网络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从而使社区成为了民政部门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监控平台。这样我们在工作中就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出现违法事件和发现问题,就能迅速出面解决,把问题解决在最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去年,我们通过基层社区的反馈,了解到有人以“胶东宋氏协会”的名义到处串联,搞非法活动。获悉这一信息后,我们快速出击,依法取缔了这一非法的、宗族性社团,受到了市委和省民政厅的表扬。据统计,几年来通过社区信息反馈网络,全市民政系统共查处违法婚葬事件13起,取缔各类非法组织26个,将16起上访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是充分发挥社区的发展平台作用,积极培育城市基层民政工作新的生长点。在实践中,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不仅一些传统的民政工作需要适应单位体制向社区体制转变的要求,把社区作为平台,抓好落实。而且由于社区体制在我国还是一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的城市管理模式,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社区这一平台还应成为培育城市民政工作新的生长点的基础和依托。比如开展社区建设,实行社区居民自治,能够培育广大居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各种社区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参与合作意识的形成,所有这些又都是民间组织发展所必需的思想基础,可以说社区建设与民间组织在思想基础上具有统一性。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开展社区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把社区建设与民间组织的培育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社区民主选举,培养了居民的民主法治意识,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培养了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通过民主监督培养了居民的参与合作意识,从而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奠定了充分的思想基矗几年来,全市社会团体达到72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6300多个。同时由于社会民间组织的迅猛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功能的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再如双拥共建工作,过去城市双拥共建主要是通过地方单位和驻军单位开展的。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城市社区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功能不断完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双拥共建工作开辟了新的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继续开展单位共建的同时,积极推动街道和社区与部队搞双拥共建,促进双拥共建进社区。目前,全市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双拥共建联系点,东山社区与驻军37*5部队共建了图书阅览室、军民活动室,光明社区与军休所共建了老年活动室和便民诊所,开创了城市双拥共建的新模式。
【篇二】乡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河滩社区民政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基层民政工作仍存在着基础条件差、资金短缺等问题。
河滩社区民政工作
社区的民政工作主要承担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管理等多项社会行政事务,业务面广量大,且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做好社区民政工作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社区的民政工作主要包含城市低保、五保、慈善捐赠、优抚优待、孤老残弱、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养老院等诸多方面。近年来,河滩社区民政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基层民政工作仍存在着基础条件差、资金短缺等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滩社区辖区总面积66平方千米,总户数10493户,总人口32521人。社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479户,五保户89户,优抚对象270人。今年来,对54户看病难的困难群众给予了医疗救助。对辖区残疾人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下简称“残疾人两项补贴”),今年来,对辖区100余名残疾人给予了两项补贴。社区有分管民政工作人员三名,都为全职。河滩社区民政工作基本上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二、工作开展情况
河滩社区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近年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低保、五保、慈善捐赠、优抚优待、孤老残弱、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养老院等,特别是当前正在深入落实的农村低保工作,民政部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为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河滩社区的低保工作取得了尤为瞩目的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今年以来,河滩社区根据有关城乡低保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完善了工作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严格贯彻有关低保工作的文件精神,以操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结果公平话为目标,做到了对象认定准确、操作程序规范、动态管理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实现了“阳光低保”、“公平低保”的目标。
一是对审批确定的低保对象及时上报街道、区级民政部门,并要求在各村委公示栏内进行张榜公示,及时发放低保证;对审批未通过的,及时告知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原因。
二是加强档案管理,完善了城乡低保对象纸质和电子档案,做到一户一档,确保申请审批材料齐全。进一步推动了低保信息化建设,以及城乡低保信息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三是加强动态管理。按规定定期对城乡低保家庭的发生变化情况和人员增减等情况进行复核,及时办理增发、减发和停发低保金手续,对超出保障标准的低保家庭及时予以清退。
四是在村(居)设置低保公示栏,对辖区的低保政策、审批条件、审批流程以及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基本信息予以长期公示。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经办科室、信访投诉电话,设置投诉箱,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社区民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政工作越来越加重视,随着民政部门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工作量不断加大,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基层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一是民政工作领域逐步拓宽、任务加大,而民政人员相对较少,给工作造成巨大压力。就河滩社区而言,社区所辖人口32521人,而民政人员仅有3名,容易造成精力不够的问题。二是基层民政经费严重不足。近年来,上级拨付地方民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数目甚大,低保、五保、优抚对象、救灾救济资金的发放、下乡调研、各种表册印制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但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异常紧缺。三是民政对象需求呈不断扩增之势,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诉求交织,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
四、对加强社区民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改善社区民政办的办公条件,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的办事效率。一方面,整合社区民政现有资源,分类管理和营运。另一方面,加大投入,配备相对统一的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应急装备,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是增加人员配备,提高民政工作的服务质量。由于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和业务性强,对民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求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民政干部数量和稳定的民政干部队伍,解决好有人干事的问题,充实力量,稳定队伍。让民政干部有阵地、有职有权,以增强民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民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经理干好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是加大对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我国的民政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对老百姓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宽,这就要求民政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大对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使他们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着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基层民政队伍,是做好社区民政工作的重要条件。
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步理顺管理体制。要提高财政支出比例。民政工作做得好不好,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落实得好不好,关键靠资金投入,这是民政工作的基础。因此,对民政资金的投入,要建立民政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参考文献:
[1]杨正勤.乡镇民政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民政,20_(12).[2]刘朝晖,魏国辰.乡镇民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政,20_(8).
[3]崔凤舞,李巍,邢洪锐.关于当前城市民政工作问题及对策的几点宏观思考.社会福利,1995(6).
[4]张秀鸿.转型期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赤子:上中旬,20_(7).
[5]丁风琼.朝阳社区民政工作调研报告.百度文库.
【篇三】乡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民政办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民政工作的前沿。乡镇民政办直接面对每个群众,民政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都要靠他们去贯彻执行。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民政工作涉及的社会面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丰富,乡镇民政工作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乡镇民政办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民政职能的履行,事关社会的稳定。目前,乡镇民政工作基础薄弱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乡镇民政工作基础,确保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得到有效实施。
一、乡镇民政工作的现状
我县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共有各类民政保障对象41900余人。XX年下拨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类民政资金3000多万元。按照民政部1995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通知》,我县49个乡镇(场)都设立了民政办公室,配备了民政专干。XX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撤并为3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设立基层民政办34个,配备民政专干34名(政府干部兼职)。近年来,民政专干在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的落实,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乡镇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不强。我县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只配一名民政专干,而我县共有各类民政保障对象41900余人,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1230余人,也就是说每个民政专干要管1230名民政对象的事。其中里耶镇民政对象最多,共有1418人,其中乌鸦乡最少也有261人。按照民政有关政策,这些对象每年都要到户调查审核一次,一个民政专干根本忙不过来,而且大部分民政专干要驻点包村,完成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帽子”工作,工作量相当大,导致部分乡镇民政专干不知道有多少民政对象,也不知是哪些人,基层民政工作粗放。
(二)乡镇民政干部有为无位。乡镇民政工作线长面广、任务繁重、政策性强,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各乡镇民政专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的保障了民政对象的切身利益。但就其工作地位而言,乡镇领导对民政工作不够重视。乡镇党委、政府领导认为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相比,民政工作只是软任务,无关大局,被作为“搭头”,我县34名乡镇(街道)民政专干大部分是不在职的老同志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兼任,分管民政的领导不是“党政”主要领导,都是由副书记或副镇(乡)长分管,在目前乡镇权力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分管民政的领导有位无权,民政办人员在乡镇安排工作开展、经费开支又无自主权,导致民政工作难以落实。
(三)乡镇民政工作无经费保障。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老、少、边、山、穷”地区,乡镇级财政十分困难,乡镇(街道)没有专门的民政工作经费,民政工作又是实打实的工作,走村入户路途很远,大部分时间在翻山越岭,业务经费的不足给工作带来不便。目前各乡镇基本没有专门的救灾车,救灾设备和物资难以保障。还有民政专干进城办事和下村走访都需要费用,由于没有经费,民政专干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民政专干也就是应付交差,导致各项民政工作很难得到落实。
(四)乡镇民政干部更替频繁,稳定性差。从调查中发现,我县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连续做了3年的民政干部目前只有几个乡镇。其它乡镇的民政干部可以说“走马灯式”的换人,一年一个新面孔,甚至有的一年几个新面孔。究其原因,一是乡镇主要领导对民政工作不重视,随意指派民政干部;二是乡镇主要领导更替频繁,造成了连锁反应。三是县级民政部门对民政专干的确立上没有自主权。
(五)乡镇民政干部队伍素质普遍不高。我县34名乡镇民政专干都不是专业“出生”,没有一人是学民政专业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而且文化程度不高,其中大专以上18人,中专以上13人,初中文化3人。而且年龄偏大,34名民政专干平均年龄42岁,其中年龄最大的有53岁。乡镇民政专干绝大多数是随意指派,相当一部分乡镇民政专干不懂业务,不懂民政相关的政策法规,甚至不了解民政工作对象是哪些,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不熟悉,民政资金到帐后,不知怎么发、发多少,给上级业务部门上报的情况和数据也是过估,基层民政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民政工作以民为本,其工作宗旨是“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民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和差,领导重视与否是关键,上级党委、政府应从制度、政策和工作部署等方面对乡镇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出要求,作出规定,并督促落实,把乡镇民政工作纳入乡镇工作目标,类同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工作。
(二)理顺民政干部的管理体制。乡镇民政干部直接由县级民政局管理,每个乡镇设立民政工作站,每个工作站至少配备2名工作人员,大的乡镇配备3-4名工作人员,民政工作站参照基层财政所管理落实编制。
(三)增强民政干部的稳定性。在选配乡镇民政干部时,既要考虑选配懂业务、有农村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干部,又要考虑民政干部的工作时限,乡镇民政干部至少要连续工作3年以上。另外,对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比较优秀民政干部,而且工作业绩比较突出的,组织上应考虑解决政治待遇。
(四)加大民政干部的教育培训。民政部门和乡镇要加大对基层民政专干的教育和培训力度,特别是业务知识的培训,对乡镇民政工作加大督查,对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落实得好的民政专干给予适当的奖励。
【篇四】乡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民政办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民政工作的前沿。乡镇民政办直接面对每个群众,民政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都要靠他们去贯彻执行。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民政工作涉及的社会面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丰富,乡镇民政工作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乡镇民政办工作绩效,直接影响民政职能的履行,事关社会的稳定。目前,乡镇民政工作基础薄弱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乡镇民政工作基础,确保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得到有效实施。
一、乡镇民政工作的现状
我县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共有各类民政保障对象41900余人。XX年下拨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类民政资金3000多万元。按照民政部1995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通知》,我县49个乡镇(场)都设立了民政办公室,配备了民政专干。XX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撤并为3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设立基层民政办34个,配备民政专干34名(政府干部兼职)。近年来,民政专干在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各项民政工作在基层的落实,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乡镇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不强。我县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只配一名民政专干,而我县共有各类民政保障对象41900余人,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1230余人,也就是说每个民政专干要管1230名民政对象的事。其中里耶镇民政对象最多,共有1418人,其中乌鸦乡最少也有261人。按照民政有关政策,这些对象每年都要到户调查审核一次,一个民政专干根本忙不过来,而且大部分民政专干要驻点包村,完成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帽子”工作,工作量相当大,导致部分乡镇民政专干不知道有多少民政对象,也不知是哪些人,基层民政工作粗放。
(二)乡镇民政干部有为无位。乡镇民政工作线长面广、任务繁重、政策性强,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各乡镇民政专干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的保障了民政对象的切身利益。但就其工作地位而言,乡镇领导对民政工作不够重视。乡镇党委、政府领导认为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相比,民政工作只是软任务,无关大局,被作为“搭头”,我县34名乡镇(街道)民政专干大部分是不在职的老同志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兼任,分管民政的领导不是“党政”主要领导,都是由副书记或副镇(乡)长分管,在目前乡镇权力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分管民政的领导有位无权,民政办人员在乡镇安排工作开展、经费开支又无自主权,导致民政工作难以落实。
(三)乡镇民政工作无经费保障。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老、少、边、山、穷”地区,乡镇级财政十分困难,乡镇(街道)没有专门的民政工作经费,民政工作又是实打实的工作,走村入户路途很远,大部分时间在翻山越岭,业务经费的不足给工作带来不便。目前各乡镇基本没有专门的救灾车,救灾设备和物资难以保障。还有民政专干进城办事和下村走访都需要费用,由于没有经费,民政专干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民政专干也就是应付交差,导致各项民政工作很难得到落实。
(四)乡镇民政干部更替频繁,稳定性差。从调查中发现,我县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连续做了3年的民政干部目前只有几个乡镇。其它乡镇的民政干部可以说“走马灯式”的换人,一年一个新面孔,甚至有的一年几个新面孔。究其原因,一是乡镇主要领导对民政工作不重视,随意指派民政干部;二是乡镇主要领导更替频繁,造成了连锁反应。三是县级民政部门对民政专干的确立上没有自主权。
(五)乡镇民政干部队伍素质普遍不高。我县34名乡镇民政专干都不是专业“出生”,没有一人是学民政专业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而且文化程度不高,其中大专以上18人,中专以上13人,初中文化3人。而且年龄偏大,34名民政专干平均年龄42岁,其中年龄最大的有53岁。乡镇民政专干绝大多数是随意指派,相当一部分乡镇民政专干不懂业务,不懂民政相关的政策法规,甚至不了解民政工作对象是哪些,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不熟悉,民政资金到帐后,不知怎么发、发多少,给上级业务部门上报的情况和数据也是过估,基层民政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民政工作以民为本,其工作宗旨是“上为党政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民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和差,领导重视与否是关键,上级党委、政府应从制度、政策和工作部署等方面对乡镇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出要求,作出规定,并督促落实,把乡镇民政工作纳入乡镇工作目标,类同计划生育和综合治理工作。
(二)理顺民政干部的管理体制。乡镇民政干部直接由县级民政局管理,每个乡镇设立民政工作站,每个工作站至少配备2名工作人员,大的乡镇配备3-4名工作人员,民政工作站参照基层财政所管理落实编制。
(三)增强民政干部的稳定性。在选配乡镇民政干部时,既要考虑选配懂业务、有农村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干部,又要考虑民政干部的工作时限,乡镇民政干部至少要连续工作3年以上。另外,对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比较优秀民政干部,而且工作业绩比较突出的,组织上应考虑解决政治待遇。
(四)加大民政干部的教育培训。民政部门和乡镇要加大对基层民政专干的教育和培训力度,特别是业务知识的培训,对乡镇民政工作加大督查,对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落实得好的民政专干给予适当的奖励。
【篇五】乡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市19*年设立地级市,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环翠区4个市区,目前有14个街道办事处,220个社区居委会,非农人口90多万,城市化水平已达到35%。近几年来,我们不懈探索,确立了以社区为平台,全面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思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认清形势,审时度势,从城市化的要求出发确立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思路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到20*年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城市化。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地区实现城市化的重要指标是非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50%以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总量将进一步扩大,城市民政工作的任务将越来越繁重,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在如何抓好城市民政工作上,却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我们知道,民政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关键在抓落实,因此必须有健全的基层基础工作网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民政工作主要是依托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来抓落实。城市民政工作则由于当时单位体制比较完善,基本能够覆盖整个城市社会,所以主要是依托各系统、各单位来抓落实,街道和社区在工作中只处于补充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单位体制被打破,难以有效覆盖整个城市社会,依托各系统、各单位来抓民政工作的落实,漏洞越来越多。那么,城市民政工作的落脚点或者是平台在哪里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19*年开始,就组织精干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先后形成了《顺应城市化趋势大力推进民政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对小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等10多篇调查报告。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方面,在城市化步伐加快和单位体制解体的双重作用下,城市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很多过去由单位和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转而由街道和社区来承担,社区在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推动民政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就必须牢牢抓住城市社区这一平台不放。另一方面,街道和社区作为单位体制的补充的地位没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之不但在职责、权力、管理手段上与所担负的任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而且还存在着人员编制少、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差的问题。在一些小城市,街道和社区组织还是空白。这明显不适应现代化城市基层管理工作的需要。要以社区为平台抓城市民政工作,就必须以城市社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社区的地位,强化其功能。因此,我们审时度势,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建立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出发,初步确立了以城市社区为平台,全面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大力搞好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功能,使街道和社区从单位体制的补充,转变为重新整合城市社会的平台和载体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目标形成后,我们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参谋作用,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献计献策,多次协调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到青岛、上海、深圳、沈阳等社区建设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并制作了电视宣传片在*电视台黄金时间连续滚动播放,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城市民政工作和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市委分管领导多次召开有关部门的协调会,专题就社区建设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一直认为要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社区建设。经济越发展,城市化步伐越快,社区建设就越迫切。社区不仅是开展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抓手,而且也是开展其他城市工作的抓手。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先后召开了社区建设动员会议、社区建设新闻会,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市社区建设。20*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试行意见》,对全市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加强对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市委分管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委员会日常工作。各市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了社区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些重大举措,为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解决民政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创造了条件。
二、理顺关系,强化职能,以城市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构筑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平台
工作中,我们按照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制的要求,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地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全面强化了城市街道和社区的功能,从而也为全面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搭好了平台。
一是以社区划定为切入点,实现社区对城市基层社会的全覆盖。针对原城市社区规模畸大畸小并存在覆盖上的“空白点”等问题,我们首先狠抓了社区划定工作。按照便于管理和服务,便于社区资源共享的原则,以1000到1500户的规模重新划定了社区,并进行了命名。在工作中,我们将新老城区一并考虑,共划定了220个社区。这些社区划定后,除乳山市市区之外,全部实现了城市社区对城市基层社会的全覆盖,改变了原来社区管不到边的局面,为城市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矗社区划定后,我们又计划按照股份制的原则,对“村改居”社区进行体制改革,以使这些社区进一步与城市社区的管理方式接轨。目前已在高技术开发区东涝台村进行了试点,荣成市39个“村改居”社区的改制方案也全部拿了出来。
二是以民主化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居委会行政色彩浓厚,难以承担起组织和领导社区居民实行自治的重任,因而与社区居民之间有“隔阂”,难以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同。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之更加民主和规范。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设置上,按照“议行分离”的原则,由社区居民会议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了社区决策层—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及其常务议事会,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面向社会公开选聘5到9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2至3人)组成社区执行层——社区居民委员会。同时建立健全了社区议事协商会、居民小组和下属委员会。在运行机制上,规定社区居民会议(包括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是社区居民自治的最高决策机构,有权选聘、解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监督、考核其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向社区居民会议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负责,执行其决议,受其聘任、监督、考核。通过改革,初步形成了责权明确,议行分离,相互制约,共促发展的社区工作运作机制。经过改革,弱化了原来社区组织的行政化色彩,强化了民主化色彩,提高了社区的自治程度。新的组织和运行机制有效地保证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落实,培养了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之对社区更加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为巩固改革成果,目前我们已经起草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并已提交市政府法制办,准备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台。
三是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为切入点,全面强化社区功能。在我们市民政局的积极参谋、协调和推动下,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收到了显著效果。第一,进一步强化了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职能。把街道党委改为街道党工委,并规定街道党工委是街道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各职能部门、执法部门在街道设置的派出机构的党员,必须把组织关系转到街道党工委,受街道党工委的统一管理和考核。为解决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和社会上存在的大量的无单位归属党员的管理问题,市委还在街道党工委下设立了党总支,对本街道辖区内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和无单位归属党员进行管理。同时,在社区建立健全了社区党支部,并规定社区党支部是社区内一切组织的领导核心,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了党对社区的领导,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对城市基层社会的全覆盖;第二,为使街道在城市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市政府把城建监察大队从市下放到区,并在街道设立分队,使街道办事处能够有效组织部分执法行为。为增加街道财力,市政府在街道设立财经审计所,有权协管部分地方税收,并按照“财随事走”的原则,把与部分事权相关的财权下放到街道,进一步增强了街道的财力。为提高各街道的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我们在各街道办事处积极推行“一门式”服务,目前正在环翠区鲸园办事处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准备在全市推广;第三,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的职能。为加强对城区流动人口的管理,市政府把与流动人口管理密切相关的私房租赁管理权从市房管部门下放到社区。同时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将与私房租赁相关的税费的收缴或协管权也下放到街道或社区。这样不仅有效地防止了相关税费的流失,而且也调动起了社区的积极性,使社区居委会全面、有效地掌控了私房租赁情况,从而也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对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职能。文登市则以理顺户籍管理为抓手,对社区居民的户籍实行属地管理,只要在社区内居住的居民,其户籍关系都要迁到该社区,强化了社区的管理职能。
四是以解决人、财、物问题为切入点,全面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为解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低、无办公经费开展工作等问题,我们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试行意见》中明确规定对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办公经费参照事业单位标准执行,并列入预算,由各级财政全额负担。为确保这一规定的落实,市政府针对环翠区财力较其他三市紧张的实际,决定每年从市财政拿出50万元补贴区财政。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规定在全市得到了较好落实。荣成市对每个城区居委会一次性拨付开办费1万元,每年拨付办公经费1万元,崖头、石岛两镇还按市、镇1:0.3的比例为城区居委会配套办公经费。为解决社区居委会缺少办公和服务场所的问题,市政府要求市房管局从现有政府公管房中无偿或低偿调节一部分用于城区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使城区每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面积分别达到了规定的8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的标准,有力地改善了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环境。我们还投资100万元在环翠区鲸园街道办事处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同时决定从最近三年的福利彩票基金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实施“星光计划”,以从根本上改变社区服务设施不足、不全的局面。
三、转变方式,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
社区基础打牢之后,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乘势而动,以社区为平台大力推动城市基层民政工作的发展。
(一)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平台作用,构筑面向城市基层社会的福利服务体系。一是把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福利事业纳入到社区服务体系中统盘考虑,在社区积极开展以残疾人康复、老年人看护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同时坚持社区福利事业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鼓励和扶持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以各种形式投入到社区福利事业中。目前全市各类社区福利服务设施总面积达到*00平方米,共有街道以上社区服务中心9处,社区办服务站102处。环翠区东北村社区在市中心建起面积1900多平方米,集老年公寓、残疾儿童康复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大大改善了城区养老设施不足的局面。二是把下岗职工、个体工商户、无单位归属人员的婚姻管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为上述人员出具婚姻状况证明,从而解除了他们在办理婚姻登记时无人出具证明的苦恼,大大方便了群众。三是在街道设立社会救助中心,在每个社区配备1名社会救助协理员,一部求助热线电话,24小时值班,对城市低保、社会救助和社会捐赠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大大提高了这些工作的社会覆盖面,保证了各项政策的落实。正因如此,*市成为了全省城市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的三个地市之一。四是在社区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帮互助活动,并把城市“三老”优抚对象和特困群众作为帮扶的重中之重,组织社区服务志愿者与他们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到目前全市各类群众性互助组发展到1000多个。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市又在社区开展了“一个单元一家人”活动,即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互助楼”,在居民之间开展接送孩子,收水电费,维护楼内外卫生,维护社会治安等活动。目前,*市仅市区内就有这样的“互助楼”370多个,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氛围。
(二)充分发挥社区的监控平台作用,建立面向城市基层社会的民政信息反馈网络。过去,我们民政部门的一些基层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借助单位反馈的信息来开展。单位体制解体后,我们在城市开展婚葬管理、民间组织管理和民政信访等工作迫切需要有新的信息反馈网络。而只有城市社区与居民接触最密切,掌握居民的生产、生活动态,了解居民的日常活动情况。因此,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建设主管部门的优势,切实加强了与街道、社区的联系和沟通,依托社区建立了面向城市基层社会的民政信息反馈网络,并利用这一网络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从而使社区成为了民政部门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监控平台。这样我们在工作中就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出现违法事件和发现问题,就能迅速出面解决,把问题解决在最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去年,我们通过基层社区的反馈,了解到有人以“胶东宋氏协会”的名义到处串联,搞非法活动。获悉这一信息后,我们快速出击,依法取缔了这一非法的、宗族性社团,受到了市委和省民政厅的表扬。据统计,几年来通过社区信息反馈网络,全市民政系统共查处违法婚葬事件13起,取缔各类非法组织26个,将16起上访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是充分发挥社区的发展平台作用,积极培育城市基层民政工作新的生长点。在实践中,我们还进一步认识到,不仅一些传统的民政工作需要适应单位体制向社区体制转变的要求,把社区作为平台,抓好落实。而且由于社区体制在我国还是一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的城市管理模式,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社区这一平台还应成为培育城市民政工作新的生长点的基础和依托。比如开展社区建设,实行社区居民自治,能够培育广大居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各种社区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参与合作意识的形成,所有这些又都是民间组织发展所必需的思想基础,可以说社区建设与民间组织在思想基础上具有统一性。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开展社区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把社区建设与民间组织的培育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社区民主选举,培养了居民的民主法治意识,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培养了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通过民主监督培养了居民的参与合作意识,从而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奠定了充分的思想基矗几年来,全市社会团体达到72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6300多个。同时由于社会民间组织的迅猛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功能的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再如双拥共建工作,过去城市双拥共建主要是通过地方单位和驻军单位开展的。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城市社区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功能不断完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双拥共建工作开辟了新的广阔的空间。近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继续开展单位共建的同时,积极推动街道和社区与部队搞双拥共建,促进双拥共建进社区。目前,全市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双拥共建联系点,东山社区与驻军37*5部队共建了图书阅览室、军民活动室,光明社区与军休所共建了老年活动室和便民诊所,开创了城市双拥共建的新模式。
【篇六】乡镇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河滩社区民政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基层民政工作仍存在着基础条件差、资金短缺等问题。
河滩社区民政工作
社区的民政工作主要承担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管理等多项社会行政事务,业务面广量大,且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做好社区民政工作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社区的民政工作主要包含城市低保、五保、慈善捐赠、优抚优待、孤老残弱、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养老院等诸多方面。近年来,河滩社区民政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基层民政工作仍存在着基础条件差、资金短缺等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滩社区辖区总面积66平方千米,总户数10493户,总人口32521人。社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479户,五保户89户,优抚对象270人。今年来,对54户看病难的困难群众给予了医疗救助。对辖区残疾人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下简称“残疾人两项补贴”),今年来,对辖区100余名残疾人给予了两项补贴。社区有分管民政工作人员三名,都为全职。河滩社区民政工作基本上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二、工作开展情况
河滩社区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近年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低保、五保、慈善捐赠、优抚优待、孤老残弱、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养老院等,特别是当前正在深入落实的农村低保工作,民政部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为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河滩社区的低保工作取得了尤为瞩目的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今年以来,河滩社区根据有关城乡低保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完善了工作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严格贯彻有关低保工作的文件精神,以操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结果公平话为目标,做到了对象认定准确、操作程序规范、动态管理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实现了“阳光低保”、“公平低保”的目标。
一是对审批确定的低保对象及时上报街道、区级民政部门,并要求在各村委公示栏内进行张榜公示,及时发放低保证;对审批未通过的,及时告知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原因。
二是加强档案管理,完善了城乡低保对象纸质和电子档案,做到一户一档,确保申请审批材料齐全。进一步推动了低保信息化建设,以及城乡低保信息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三是加强动态管理。按规定定期对城乡低保家庭的发生变化情况和人员增减等情况进行复核,及时办理增发、减发和停发低保金手续,对超出保障标准的低保家庭及时予以清退。
四是在村(居)设置低保公示栏,对辖区的低保政策、审批条件、审批流程以及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基本信息予以长期公示。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经办科室、信访投诉电话,设置投诉箱,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社区民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政工作越来越加重视,随着民政部门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工作量不断加大,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尤其是基层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一是民政工作领域逐步拓宽、任务加大,而民政人员相对较少,给工作造成巨大压力。就河滩社区而言,社区所辖人口32521人,而民政人员仅有3名,容易造成精力不够的问题。二是基层民政经费严重不足。近年来,上级拨付地方民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数目甚大,低保、五保、优抚对象、救灾救济资金的发放、下乡调研、各种表册印制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但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异常紧缺。三是民政对象需求呈不断扩增之势,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合理、不合理的诉求交织,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
四、对加强社区民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改善社区民政办的办公条件,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的办事效率。一方面,整合社区民政现有资源,分类管理和营运。另一方面,加大投入,配备相对统一的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应急装备,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是增加人员配备,提高民政工作的服务质量。由于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和业务性强,对民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求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民政干部数量和稳定的民政干部队伍,解决好有人干事的问题,充实力量,稳定队伍。让民政干部有阵地、有职有权,以增强民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民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经理干好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是加大对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我国的民政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对老百姓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宽,这就要求民政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大对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使他们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着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基层民政队伍,是做好社区民政工作的重要条件。
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步理顺管理体制。要提高财政支出比例。民政工作做得好不好,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落实得好不好,关键靠资金投入,这是民政工作的基础。因此,对民政资金的投入,要建立民政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参考文献:
[1]杨正勤.乡镇民政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民政,20_(12).[2]刘朝晖,魏国辰.乡镇民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政,20_(8).
[3]崔凤舞,李巍,邢洪锐.关于当前城市民政工作问题及对策的几点宏观思考.社会福利,1995(6).
[4]张秀鸿.转型期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赤子:上中旬,20_(7).
[5]丁风琼.朝阳社区民政工作调研报告.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