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质灾害调研报告的文章3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地质灾害调研报告篇1
【关键词】高压电力线路;地质灾害;安全危害
中图分类号:TM7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恩施地区地理环境及主要地质灾害
1.1恩施地区地理环境概况:
恩施自治州属于鄂西南山地,主要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等山脉组成。地理坐标:东经108021'37"—110038'21",北纬29007'11"—31024'03",总面积24061平方公里。地处我国第二阶梯东缘,属云贵高原东部延伸部分。州内最高海拔3032米,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气候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性湿润气候,雾多湿重,雨量充沛,小气候特征突出,有阴雨、洪涝、低温冷害、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
1.2恩施地区主要地质灾害:
20_年由于多次强降水和部分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恩施地区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21起(达到统计标准的46起),其中:滑坡95起,崩塌16起,地面塌陷6起,地裂缝3起,泥石流1起,主要集中发生在巴东、建始、恩施及宣恩四县(市)境内。灾害共涉及88户298人,受损房屋436间,损毁耕地63亩,直接经济损失1532万元。20_年群测群防成功预报3次,避免人员伤亡173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10万元。全州177个省、州、县三级监测点和三峡库区及水布垭库区由于监测预防责任落实,未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二、恩施地区高压电力线路面临的地质灾害情况
自20_年7月18日500kV水渔Ⅱ回线线路投运以来,恩施州地区现有500kV以上高压线路8条,共计592公里。其中±800kV复奉线1条,其它均为500kV电压等级。
恩施地区高压电力线路地质灾害情况汇总
20_年恩施地区高压电力线路主要发生了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其中滑坡3处、崩塌5处、地面塌陷9处,具体情况如下表二:
以上危害均为严重级以上级缺陷,极大地影响了杆塔基础的稳定性,如果不及时处理修复,很有可能造成倒塔断线的严重设备责任事故。
三、滑坡对电力线路的安全危害
恩施地区高压电力线路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原因是外力破坏,主要来自于线下施工、开山炸石、煤铁矿开挖等等。对电力线路基础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有可能形成力平衡破坏,导致倒塔严重责任事故。
典型案例:500kV恩渔Ⅲ回#161由于滑坡,导致A、C、D3个基础被掩埋。
原因分析:上山坡土质为中风化岩石,由于道路修筑,爆破炸石致使土质酥松,此为基本原因;雨水冲刷致使滑坡掩埋基础,此为诱导原因。
防治措施:发现该严重缺陷后,我们组织人员现场核查情况,经过技术人员研讨制定修复方案《500kV恩渔Ⅲ回#161护坡、排水沟施工作业指导书》,经过施工,对被埋基础进行了清理,同时修筑护坡巩固流失土层,在C、D腿(上山坡边)修筑排水沟,引导水流不对该基础造成冲刷。
四、崩塌对电力线路的安全危害
恩施地区高压电力线路发生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原因是外在诱因:降雨、地表冲刷,特别是夏季暴雨期,山洪倾泻,均造成基础护坡崩塌,接地引下线外露等情况,对高压电力线路危害十分严重,既有冲击了基础,又降低了防雷水平,7-8月暴雨期也是雷电活动频繁的时期,极有可能导致雷击跳闸事故。
典型案例:500kV恩渔Ⅱ回#257由于崩塌,导致A腿护坡断裂一半,同时造成A、D腿边接地线外露1.5米。
原因分析:该处土质为中风化岩石,护坡中存在裂缝致使形成水流通道,此为基本原因;大量降水形成对护坡的侵泡和对裂缝处反复冲刷致使裂缝扩大,最终形成崩塌,此为诱导原因。
防治措施:发现该严重缺陷后,我们组织人员现场核查情况,经过技术人员研讨制定修复方案《500kV恩渔Ⅱ回#257护坡及接地线施工作业指导书》,经过施工,对护坡进行了清理、修筑,同时对外露接地线进行了掩埋。
五、地面塌陷对电力线路的安全危害
恩施地区高压电力线路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主要原因是地表溶洞和降雨、地表冲刷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地面塌陷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高压电力线路基础不稳,极易造成倒塔责任事故。
典型案例:500kV恩渔Ⅰ回#278C腿由于地面塌陷,导致C腿边出现一个2m×4m,深4m的坑洞,洞壁上有明显部分塌陷痕。
原因分析:该处土质为粉质粘土,附近地表有溶洞,致使有水土流失的需求,此为基本原因;大量降水、地面冲刷致使地表土壤形成地面塌陷,此为诱导原因。
防治措施:发现该严重缺陷后,我们组织人员现场核查情况,经过技术人员研讨制定修复方案《500kV恩渔Ⅰ回#278地面塌陷施工作业指导书》,经过施工,对坑洞进行了清理、修筑,同时对外露接地线进行了掩埋。
六、针对地质灾害的应对方法及防治措施
恩施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溶洞、地下河众多,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质灾害发生诱因众多,与气候、地利等多项因素相关,对高压电力线路危害极大。作为运行维护生产单位,我们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地质灾害专项防治措施。
1)缩短巡视周期
降水因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因,在夏季暴雨期间易发生山洪、泥石流、易汇水导致地质灾害加快发展速度,形成大面积破坏的现象。夏季暴雨期正是我们电力运行维护工作的迎峰度夏重点期间,在此期间我们对不良地质区段缩短巡视周期,提高巡视频率,地质灾害大面积破坏一旦发生,及时发现,立即处理,尽快修复,力保对线路基础的损害降到最低。为了弥补两次巡视间隔之间的空白,还可以聘请群众护线员随时监视塔基稳定情况。
2)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查找不良地质情况
主要的依据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等物探方法,采用先进的物探仪器,对高压线路沿线地质进行探测。通过分析、研究获得的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情况。主要查找高压线路沿线的地表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质灾害,查找不良地质。做到早探查,早监控,早预防,避免发生地质灾害。
3)划分不良地质特殊区段
地利因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本因,结合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位置,划分出高压电力线路不良地质特殊区段,对其进行特殊巡视。地质灾害是个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不良地质特殊区段的特殊巡视可及时发现地质灾害发生,在地质灾害初期就进行处理,将对电力线路的破坏降到最低。
4)快速反应避免地质灾害扩大引发次生灾害:
地质灾害对高压电力线路危害极大,影响因素方面众多。一旦发现地质灾害现象,要现场分析,同时调查收集现场天气、地理及杆塔数据等综合信息形成专题报告向上汇报。作为运行维护单位,要总结经验,形成标准化的处理方案,一旦发生崩塌、塌陷等问题可以用最快速度完成整治,而对于复杂的情况则应及时联系设计院专家到现场勘察分析,并制定治理方案。在最终治理方案出台之前,进行应急防治处理,避免灾害进一步扩大及其他危害。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解除地质灾害威胁:
地质灾害发生种类众多,发生原因也是各不相同,没有千遍一律的治理方法,要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现场的特殊情况,研究分析,因地制宜,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在治理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时,我们联系设计院专家现场勘察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制定治理方案,修复施工中采用了修筑挡土墙、护坡、排水沟、混凝土回填、等多种治理手段,取得良好效果。
结论:
随着西部大开发、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恩施地区自20_年以来,500kV高压电力线路迅速增多,同时恩施位于高海拔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将会是恩施地区高压线路运维工作防治重点之一。做好日常巡视工作,进行信息调查收集,是高压电力线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现场分析发生原因,因地制宜制定修复方案,安全施工,将造成的损失修复。总结经验,吸收教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危害降至最低,力保高压电力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恩施州档案信息管理局《恩施州年鉴》
【2】纪万斌.塌陷与灾害【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3】刘滨等.浅论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M】武汉《岩土工程界》20_.27-29
【4】胡钧.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工作研究【M】上海《电力勘测》20_第3期7-12
地质灾害调研报告篇2
一、基本情况
地处盆地西北边缘方向,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系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区域地质环境脆弱,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高发区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目前,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01处,其中威胁到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0处,共威胁5424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威胁财产约2.7846亿元。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局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每年汛前编制修订《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防灾明白》、《避险明白卡》并发放至乡镇、村民手中,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防灾避灾,构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法规制度;相关部门、各县区、各乡镇(街道)及工作人员都能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值班管理、灾情速报、险情巡查、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度。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严格落实,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日益完善,逐步进入了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轨道。
(二)基础调查取得重要进展。
全县13个乡镇和2个牧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要场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工作全面完成,基本摸清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形成条件、发育规律,对其稳定性、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划定了各行政区内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地段,提出了防治目标和方案,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为防灾减灾规划部署打下了基础。新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确认工作基本完成,正在整理汇总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更新。
(三)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形成。
已建立县、乡(镇、场)、村(寨)、监测员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年编制发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戒线、安装警示牌,向地质灾害威胁单位、群众发放“两卡一表”。国土、气象、水利三方共建“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共享平台,利用雨量站对降雨进行时时监测,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推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雨量监测站24台,裂缝位移计49套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仪器,形成了覆盖全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网络。
(四)治理工程有序推进。
按照危害危险程度,先后在降扎乡、求吉乡、热尔乡、占哇乡等4多处灾情险情严重地段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目前占哇乡阿念巴泥石流治理工程已完工,剩余地灾治理项目有序推进。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调研组通过此次调研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认真梳理,现将存在的问题概括如下:
(一)部分群众思想上还不够重视
部分群众防灾意识淡薄,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认为几十年居住的地方一直没发生过地质灾害,必定安全,对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及防患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调研中,有监测员反映在地灾点人员转移过程中,群众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山区有些农村建房、“美丽家园”建设等,事前没有将地质灾害评估纳入审批的程序,从而产生一些人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
由于县地貌的原因,山区防治区域较大,遭遇强降雨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经地质专家调查确认,位于农户村民居住区,在非村民居住区,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现象,威胁车辆、行人的安全。此外,建于山边坡脚的个别民房、寺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三)抗灾救灾能力不足
一是限于政府财力,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缺口仍较大,一些防治项目经费一时无法落实或仅部分落实,由于地灾点的村民大多经济比较困难,搬迁补足少,群众搬迁意愿不强,避险搬迁难度大。另外,许多地质灾害点需要先评估,评估完后省厅就能拨款专项治理,但前期评估上级才能安排项目。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监测管理人员不足,且人员变动大,业务水平难以持续提高。三是监测设备不足,难以做到全面监测。
三、几点建议
我县地质灾害量多面广、稳定性差,山区新的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可能引发新的地质灾害,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调研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防灾意识
县国土资源局和相关乡镇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防灾抗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能力,让受灾群众做到处灾不慌,防灾有数,避灾有路。要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和配合应急避险、地质治理、搬迁避让等工作,引导群众尽快搬离重点地质灾害威胁区。要提高群众防灾避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政府强制救灾转变为群众自觉主动避灾。
(二)加大排查力度,力求隐患点无遗漏
我县地处高山,质地貌容易被强降雨诱发为灾害点,国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东西部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广度和深度,力求做到排查无死角、隐患点无遗漏。要分析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风险评价;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图册,深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充实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县上下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三)加大治理力度,提高防灾救灾成效
一是要在加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患应对、水土保持、河流整治、灾毁工程加固除险等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提前做好汛前防台抗灾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要加快推进重点地灾隐患点的治理工作,许多道路边坡加固工程亟待开展,一旦发生险情,将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县国土部门及县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在短期内完成对重点隐患点的治理任务,为全县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四)加大投入力度,增强防灾救灾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县财政要加大投入,对于年初制定的治理工程预算不足部分和年内新增的治理工程所需经费,及时追加预算,并拨付到位。对于地灾隐患点需要搬迁的群众,适当提高补偿标准,以促进搬迁安置工作的开展。对于新增灾害点,要加大投入资金请评估单位进行评估。国土部门要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添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安装使用,并及时检查、维修,做到全面覆盖、全面监测,使群测群防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地质灾害调研报告篇3
我局按照中共××县委督查室20_年7月28日督查事项通知要求,组织人员对全县所辖区域内78个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逐一巡查排查和监测,并认真落实工作措施,严格执行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范,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灾情,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一、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我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了地质灾害点的巡查排查,并落实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全县地质灾害潜在隐患逐一进行了巡查排查,并结合各地质灾害的特点,研究制定了防灾减灾、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等各项工作制度。
经认真全面排查,××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共有78个,其中滑坡体33个、塌陷4个、岩裂3个、地裂23个、崩塌11个、泥石流4个。全县潜在灾害受威胁的农户有1814户,7803人数,住房3166间,蓄间2406间,旱地4781.5亩,水田1245亩,经济林87724株,杂木林865300株。潜在的经济损失3463.9199万元左右。针对以上排查出来的地质灾害点潜在安全隐患,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聘请专家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实地险情勘查,把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有效防灾和减灾,确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落实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措施
1、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矿企业的正常运转。
2、明确责任,加强地质隐患点的监测。对全县的7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专人监测,并实行日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有异常情况,便立即向政府报告。
3、积极开展应急防范宣传。在全县的7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示标志,逐户下发地质灾害明白卡、地质灾害避险卡,着力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并对八宝老君山、银屏村箐地等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开展应急防范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应急防范意识。
4、乡镇党委政府、县国土资源局等县直相关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坚持以人为本,防治结合,对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点,研究制定了地质灾害单点应急预案,已采取爆破排危和有效的监测和防范措施,认真开展巡查排查和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了险情监测监控。
5、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点多、面广、规模大、危害性大,是我县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特点。因此,对于矿山等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的点,在尚未进行搬迁避让前,主要依靠群测群防手段才能有效及时防灾减灾。因此我们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切实落实监测责任制度,充分发挥他们就近适时监测、临灾报告、及时处置的防灾减灾重要作用,确保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临灾时能够安全撤离。
6、汛期来临,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好各自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各项防灾工作制度。认真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县、乡两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单位值班人员保证通讯工具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严格执行险情巡查制度、灾(险)情速报日报制度和及时处置制度。凡发生新的灾情和原有的地质灾害隐患变形加剧,能按照灾(险)情速报制度规定,及时报告县政府办、县国土资源局和县民政局。对因值班制度不落实、信息不通畅,延误应急抢险工作,导致灾情扩大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7、各相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宣传发动工作,逐户下发地质灾害明白卡、地质灾害避险卡。建立了共同责任机制,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对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点,如乐红矿山、八宝老君山,在巩固好现有搬迁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全民搬迁,防范于未然,对不愿搬迁的群众,必要时实施强制性搬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