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继承伟大建党精神范文(通用3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25 20:55:1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伟大的党建精神,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理想,实践本意,承担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忠于党,不辜负人民。20_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分出的第一批大人物,并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入党建精神。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继承伟大建党精神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继承伟大建党精神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为青少年创造了很多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的青年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让我们的青年能够沐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阳光下成长。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青年应当拥有高度的理想信念,听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见,青年之于国家,是相当重要的。培养青年的理想信念,让青年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

  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青年是同时代共同发展的一代。当代青年学生必须加强学习,积极进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新时代强国富民的重要战略。志存高远,胸怀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青年一代的基本要求。青年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学习知识是青年的首要任务,广大青年要通过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积累,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第2篇: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继承伟大建党精神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培育的全过程,推动当代青年大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伟大建党精神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其理想信念直接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为此,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深入做好建党精神学习宣传阐释工作,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引导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构建“四成”(成长、成人、成才、成功)育人模式,组建大学生“四成”服务大厅实体机构,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青年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和创新的力量,继承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伟大复兴征程。

  二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高校要汲取伟大建党精神元素,将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以高尚精神熏陶人,以优秀成果培育人,以先进文化引领人,让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方面,要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所呈现的故事、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让文物史料成为教学材料,让英烈模范成为优秀榜样,让价值引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学习的真实感、体验感、仪式感。另一方面,要把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故事、精神融入校园行为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年大学生在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中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在共情共鸣中凝聚力量,从而让青年大学生在可知可感中体悟信仰,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三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为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把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中,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率先垂范,系统学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引导专业课教师准确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关系,充分认识各类课程都蕴含着思政育人的价值,发掘各个专业、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鼓励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挥创造力,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故事。

  四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教育。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00年前,建党先驱们就认识到,要实现建党目标、完成革命使命,就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伟大实践作用,将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伟大的社会实践。高校要在第二课堂中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教育,以伟大建党精神激发青年大学生建功新征程的不竭动力。高校要倡导青年大学生到红色胜地、到革命老区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振兴乡村,让学生从建党历史、建党事迹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在勤奋钻研中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能力和本领,在思考探索中辨明方向,在社会实践中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将个人的所作所为上升到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在新的征程上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第3篇: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继承伟大建党精神

  党史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立足自身实际,全方位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入脑入心,在学史增信中汲取奋进力量。

  以建党精神铸魂,笃学真学知史明史,汲取思想力量。中国共产党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撰写了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坚持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有序开展个人自学、示范领学、青年联学、创新活学,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上见成效。同时,要把***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结合起来,与各类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以建党精神明理,常学常新育人励己,汲取经验力量。好书不厌百回读,真理就要千次学。坚持把党史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学在日常、学在实处,创新多种学习方式,建立线上、线下学习渠道,最大限度调动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的积极性,主动对照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实际情况,以严的标准对自身进行“体检”,补齐思想短板。同时,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旗帜鲜明地和抹黑人民英雄的行为作斗争,用真历史滋养真担当,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以建党精神为鉴,善作善成昂扬奋力,汲取服务力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建党精神为镜,可以知兴替。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突出问题导向,在察民情、访民意基础上,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建立台账逐件交办,加快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要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集中办实事与一直办实事的关系,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加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我们要永葆“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实”的作风,在追赶超越中不断开创新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推荐阅读:

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汇报【10篇】

2023年支付宝集五福活动新途径范文(精选3篇)

2023贫困补助申请书格式范文三篇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范本范文六篇

公司签约新闻稿范文(精选6篇)

支行党支部组织委员个人述责述廉情况报告(通用3篇)

标签: 精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