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啦,今年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据了解,《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自20_年起,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播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0期。
今年和往常一样,学校要求家长陪同孩子观看,并要求看后写观后感。以下i乐德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20_年高中《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十篇:创造向未来,希望能帮到那些不会写观后感的小朋友哟。
【篇一】勇于探索未来才能体会人生真谛
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节目,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魅力。怀揣着为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的探索梦想,面对危险与困难永不言弃,才能取得今日的累累硕果,同时这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及思索。
在今年《开学第一课》第三篇章中,参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大飞机C919试飞的邹礼学、聂飞、刘立苏来到现场,回顾了试飞组所面对的危险以及他们的坚持。
大飞机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则展示了C919大飞机的各项数据和科技成果,并讲述自己实现飞机设计梦想的过程,展现了一代中国航空人为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历程。
对于未竟的事业,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探索,还要有孜孜不倦求创新的意志。未来是我们心中美好的信念,是我们的向往所在,只有探索未来的人才可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有些人,他们往往会放弃面对现实,以至忽略未来,例如我们即将面临新学期的我们:以往,每次月考成绩出来,当看到自己糟糕的成绩时,我们见成绩单如老鼠见了猫般害怕,未问过自己成绩为何如此低,为什么考不到自己所渴望的名次。如若害怕面对现实,困难无法解决,缺点也就无法发现,那么梦想从此便变为了空想,挫折缠身,忘记了未来的康庄大道,从此困于失败中。
还有些人,他们一路探清事实,探索未来,得到成功无数。例如:牛顿,苹果砸在别人头上或许也就一骂了之,而牛顿在被苹果砸中后却不禁疑问:为何空中苹果会掉落而不是悬于空中?一个小小的疑问激起了他的探索之心,从此创立了经典力学中的重力学,成为经典力学鼻祖。另一个人便是洗澡洗出疑问来的阿基米德,当阿基米德看到自己坐到浴盆中时,水的浮力让他感到疑问,经过不懈的探索,终于创建了浮力学原理。
由此可见,探清现实、探索未来是多么重要,对此正确的态度,便是我们成功的基础,让我们铭记于心。
【篇二】用创新创造明天
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大有不同,也都会给芊芊学子留下不同却又深刻的印象。今年“创造向未来”的主题让我想到了无数探索未来、探索世界的开拓者们,是他们在无形中带领我们走进未知的浩瀚宇宙。
节目里,国产C919大飞机震撼空降现场,大飞机设计师吴光辉叔叔也来到现场,为同学们带来“巅峰之作”。没有创新,我们的大飞机无法飞上天空;没有创新,我们的大飞机飞不到很远的地方,创新是我们进步的源泉。
当今世界局势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这样的现实下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更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企业、民族甚至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倘若将这些团体比作飞机,那创新就是将其托上天空的机翼。若无创新意识,就好比没有机翼的飞机,连自己都无法腾飞,那还谈什么梦想、什么未来呢?!所以身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用创新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甚至几亿中华儿女的中国梦,用创新来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创新并不只是那些所谓的天才们才有的事情,创新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只要你愿意创新。即使你暂时比不上别人也没关系,只要肯努力,创新是不会放弃每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求助者的。
相比那些抄袭者,他们为什么不用创新来证明自己?与其和他人一样走一条死板的路线,倒不如自己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虽然也许会遇上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但你却有了一条专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经历。现在这个年代,没有创新的人或许活得下去,但是没有创新的国家却是无法存活的。就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人民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但却是创新赋予了人民这个能力。没有创新,什么梦想、未来不过是一句空头支票。
创新的力量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可以使一个国家挺起脊梁,可以使一个人收获他所没有的荣誉和地位。它犹如一双手,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篇三】有梦想才有未来
今天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成龙为大家讲述了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实现个人和家国梦想的经历,用亲身经历告诉广大青少年迎接未来要永不言弃,坚持奋斗、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理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梦想是前进的动力,有梦想、有追求的国家是伟大的。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句的广告词:“中国梦,梦之蓝”。那蓝色的中国梦,蓝得深沉而不苍茫。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而青春,却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最容易消逝的一段时光。我相信:夜空中的流星虽然短暂,但是它划破夜空的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年轻的新中国、中国的青春是这么美好,青春年华的梦想更是泛着灿烂的光芒!
打开沉重的中国历史之门,深深地伤痛像*一样刺向我们心中。这些伤害像寒冷的狂风在过往的灾难中跌宕起伏,同时也加强了国家和人民成为有识之士的梦想。
展望现代,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的局势慢慢由坏转变为好,经济发展也越变越好。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从1978年到20_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7万亿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水平的3倍。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放眼未来,我希望,十里荷塘、十里果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到处飘着瓜果的芳香。美妙年轻的歌曲,已经甜醉了人们的心房,如今,已经告别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现在及未来的社会安详和谐,人们安康乐业!
青春飞扬,承载着梦想的航舫。青春是活力的象征,是奋斗的代名词。青少年怀着祖国强大的梦想,活力四射、朝气蓬勃!所以说,青少年作为祖国下一代的主力军,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有着不可懈怠的责任。青少年若能把握时间,拥有振兴中国的梦想,一定能为今后中华民族腾飞做出巨大的贡献!
实现民族振兴、祖国强大,是世代中华儿女的梦想,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我希望,这个梦想能在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身上继续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的梦!中国青少年的梦!中国梦!
【篇四】未来需要梦想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无论是“京剧小达人”王泓翔和虚拟歌手“犀”共同演唱的《墨梅》,还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大飞机C919,亦或是神秘“嘉宾”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都在像我们展示创造的魅力。在“创造精神”指引下,我们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坚持奋斗,不断实现个人的目标和国家的进步。
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着一种美好的生活,朝着远方去旅行,去看那美丽的风景,去看那悠久的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梦想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在今年《开学第一课》节目中,成龙大哥寄语学子:未来需要梦想,我们生活在一个每天都发生奇迹的时代,创造精神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梦想,往往是促进人们向前的新动力,因为有了梦想,我们就要为之奋斗,向前努力;有了梦想,就有了去“远方”的单程车票,去进一步实现人生的目标,所以说梦想创造未来。往往有梦想的人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梦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所以说梦想创造未来。
作家海伦·凯勒是一个残疾人,在她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一点光明,但是她克服了种种困难,看不见任何东西的她用手摸书本来获取知识,虽然生活如此艰辛,但是她却活得有滋有味,残疾带给她的有什么呢?她还不是生活得一样甜美,甚至比正常人做得更好?这就是因为梦想。因为梦想,她走得更远、更好,是梦想创造了她未来的生活,所以她可以走得更好,因为这一切都是她努力去争取的。
梦想使现实透明,美好的憧憬使生命充实,而人类也就有所寄托,使历史岁月延续于无穷。歌手丛飞,赈灾义演,扶贫救难,他是一百多个孩子的爸爸,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不愿花更多的钱来医治自己的病,他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所救助的一百多个孩子身上。丛飞走了,带着对孩子的希望与自己的梦想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因为他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就是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因为丛飞,他们的世界变得多彩,梦想让他做出这么一件伟大的事情。
梦想,总是在创造未来的奇迹。如果说生命是一曲经久不衰的歌,那么梦想就是蕴涵其中、动人心弦的情感。如果说生命是一盏昼夜不灭的长明灯,那么梦想就是支持它尽情燃烧的灯油。梦想,创造人生的奇迹,创造美好的未来。
【篇五】观《开学第一课》后感
今天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薛其坤院士与王源展开了一场关于未来的对话,用亲身经历告诉广大青少年迎接未来要永不言弃,坚持奋斗,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可我想大家并不了解它,其实中国梦和我们自己的梦想一样,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奋斗。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这个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名族好,人民才会好。
谈起梦想,我想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我也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卓越的政治家,我想实现我的梦想,就和实现中国梦一样,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首先,我要对自己设立一个长远计划,不要在意眼前的各种困难、误会,应该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意志坚定,立场果断。
虽然这些是我当政治家的必备要求,可我也需要将学习成绩搞好,如果一个政治家没有很高的涵养、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又让人敬仰的人的。此外,我还要拓宽自己的眼界。最后,我还要对身边的所有事物都留意一下、观察一下,自然会积累许多阅历。
加油,我也要好好创造我的未来!
【篇六】创造出未来
观看了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再一次感叹人类的创造能力。因为创造,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因为创造,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因为创造,我们才拥有美好的未来。
仓颉造字,为人类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蔡伦造纸,为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提供了传承的条件;爱迪生造灯,为人类在灯光下工作学习提供了条件。
创新是什么?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原因,只有不断地创新,人类才能进步。
人类的社会从没缺少过创新。牛顿发现了微积分,创新了数学和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才使得更多的人得以被重用;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认识万物的尺度”,创新了哲学的思想。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创新,才有了物理、数学、教育、哲学方面的发展,才引起了社会的变革、社会的发展。
大禹治水,创造性地使用了“改堵为疏”的方法,使得黄河流域的经济得以发展;诺贝尔获奖者黑格、白川英数、马克迪亚米德发明了导电高分子、有机半导体,使得人类看上了彩色电视机;贝尔发明了电 话,使得人类从此可以远程通话,方便了人类之间的交流,使生活更加美好。只有创新才会使社会进步,纵观历史,哪一次重大的变革没有创新呢?哪一次进步能没有创新呢?
总而言之,创新会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推动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
【篇七】创新让生活进步
观看了今天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对科学创造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实现中国梦更加憧憬和期待。
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开始,从人类学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来帮助自己开始,人类的文明便拉开了帷幕。于是,人类便开始不断地创新,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政治制度,创新文学艺术,创新成为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科技创新,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更便利。
以书籍的演变史为例。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点,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竹简和木牍。为克服竹简木牍笨重的缺点,春秋末期人们发明了轻便的帛书。丝绢价贵,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用破布渔网树皮制成既轻且贱的纸,手抄纸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制书效率,降低了书的成本。如今,缩微图书越发微小易存,整个大英国书馆的所有藏书,可保存在指甲盖大小的电脑芯片上。
制度创新,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
从早期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发展为如今的彩电、电脑、汽车等等高科技产品,科学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带来了信息时代,通讯带来了便捷沟通,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时也面对着科技的挑战。在科技改变我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为看重的应该是科学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精神追求的改变。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弃家庭乃至生命于不顾,追求探索着真理。楚国的屈原,汉代的苏轼,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飞、陆游,清代的林则徐,无一不是以国家责任为重的典范。中华民族正是由这些脊梁支撑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们的祖国将会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我们的祖国也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篇八】科学创造的魅力
《开学第一课》终于播出啦,每年的主题都不同,今年的主题为“创造向未来”,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深思。
每当我遥望繁星点点的夜空,那茫茫夜空总使我产生一种神秘感,它那深邃、遥远和无穷无尽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思……
在我国古代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就有天上人间的传说,幻想着天上有皇宫、有玉帝、有王母娘娘、有天兵天将……《西游记》中描述的孙悟空一个跟头腾空而起十万八千里,翻山越岭不在话下,这就是人们在幻想着人能够上天,而且能在极短的时间里飞出很远的距离。在当时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只能凭空梦想。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了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上天的目的实现了,这就是科技带来的今天。科技在进步、人类文明在发展,这就是科技创造的未来。
科技在社会发展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怀抱着一些微小的希望,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和希望才带来了成功的喜悦。科技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在车子出现以前,人们远距离运送物资或长途跋涉,都是靠人的两条腿和肩拉背扛的。后来出现了牛车和马车,这样就减少了许多人力、物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汽车、火车。蒸汽机的发明使火车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这以后,人们大量繁重的物资运输已是轻而易举的了。
随着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幻想着把电脑芯片植入人的大脑中。美国布朗大学最近进行了一项实验:首先训练3只猴子,使它们学会利用游戏手柄控制电脑光标的技术;然后把微小的电极接入猴子的大脑皮层。确定了猴子操纵电脑光标的“想法”与其产生的脑电波之间的对应关系。当他们拿走游戏手柄后,猴子产生的脑电波被转化成相应的操作命令,电脑光标随即作出响应——大脑控制电脑的实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到目前为止,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远距离通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以及生物工程的发展,都使人类对科技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征服、改造大自然,科技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次次的进步让我们感悟科学创造的魅力和重要意义。
【篇九】科技成就美好未来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千百年来,人类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断扩展着对神奇大自然、对奇妙的科学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永不停顿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中,人类建构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经说过:“科学进步是一种悲喜交集的福音。”这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比喻。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一个世纪里创造出比历其他所有时期所创造的总和还多的财富,就是因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每每传来佳音。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就摆脱不了农业社会的贫穷与落后;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我们当今的电子时代和五光十色的舒适生活。然而,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两重性,这就是所谓的“祸兮,福之福兮,祸之所伏。”
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是由多少辛勤的科学家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
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人类发展高科技的时候,相对的,也带来了对环境、生物和地球带来重大的影响,例如:台湾从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地球因为人类的工业活动,大气中废气增多,温室效应和酸雨的问题日益严重,造成河湖中生物的死亡、建筑物腐蚀和全球暖化等生态问题;另外,器官移植虽然救活了许多人,但社会却付出极大的医疗成本,也出现许多不好的现象,像是买卖器官、克隆技术等……而未来人类该如何在科技发展和人类福祉当中取得一个平衡点,是人类现在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总之,科学是艰巨的、诚实的劳动,它启迪人们的智慧,培养人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求实精神;科学是探索未来、创造未来的,它培养人们宏伟的胸襟,宽阔的眼界,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科学是在同谬误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培养人们不畏艰险、不怕挫折、锲而不舍,一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大无畏勇气;科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同一切投把取巧、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行径格格不入,它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培养人们的献身精神。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科技在不断地进步!
【篇十】创造向未来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学者画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让人们在其中选出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图形。于是人们便根据自己对此不同的认识,各抒己见。这样,一道题得出了不同答案。这件事足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没有创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还没有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第一架飞机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装饰我们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创造,今天的我们又哪里能抛弃创造、抛弃创新呢?创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克服前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我们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正如一位学者出的一道题会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据的答案那样,其实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若是只能得出一种答案,那么我们就要从主观方面看看我们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局限在框框里了。因此,创新还应破除旧观念、老框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前进道路上坚实的步伐,走向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