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向上级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国农业报告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篇1】美国农业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要求,编制本报告。
一、总体情况
20_年,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和国务院有关要求,以***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论述为指导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以下统称“五公开”),加强解读回应,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公开实效,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农村部门的公信力,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全年主动公开按时公开率和依申请公开按时答复率继续保持100%。
20_年,农业农村部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共主动公开信息1125条,政务版网站群共发布信息3.7万条,部网站群总点击量达到23.8亿次,日均浏览量达370万次,总浏览量达13亿次,总访问者达6489.4万个;收到信息公开申请677件,全部依法予以答复;收到信息公开行政复议8件,因信息公开而被提起行政诉讼9件;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_〕8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办发〔20_〕8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_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_〕23号)要求,印发了农业农村部20_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围绕着力加强公开解读回应工作、着力提升政务服务工作实效、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等4方面内容,明确了12项重点公开工作,在门户网站公开专栏向社会公布,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拓展政务公开范围,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凡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需要广泛知晓的事项和社会关切的事项以及法律规章规定需要公开的事项,均依法、及时、全面、准确、具体的向社会公开。继续将政务公开纳入绩效管理,细化指标,定期开展通报。
(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审查。依据“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各行政司局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政府信息依法依规严格审查,妥善处理公开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认真做好对外公开内容表述、公开实际、公开方式工作,对依申请的事项中不属于我部的政务信息公开范畴或无法提供有关信息的,坚持做到及时主动与申请人沟通,做到有问必复,并做好答复意见的回访工作。
(三)着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是推进强农惠农政策信息公开。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认真推进落实中央财政的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在农业农村部门户网站公开发布。重点对社会关心的农民直接补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农业资源生态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农业防灾减灾和粮油大县奖励等八大类共37项政策,作了简明扼要阐释,向社会释放中央重农政策信号,有效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切实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指导38个省级管理部门全部开通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县级专栏建设率稳定在90%以上,公布咨询投诉电话1万多个。围绕社会关切,大力推行资金使用适时公开,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省份。按照依申请公开要求,提供了有关政策文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修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草案)》,印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评价指标与统计测算方法》,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强农惠农重大工程,每月在我部门户网站发布农作物生产信息专刊,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市场有序流动。
二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照机构改革后的新职能和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全面梳理我部承担的随机抽查监督检查事项,修订形成《农业农村部开展随机抽查监督检查事项清单》,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02号发布,实现随机监督检查事项100%全覆盖的目标。
三是推进财务和建设项目信息公开。贯彻落实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经批准的预决算报表,对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重点项目的项目文本和说明进行公开。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按照“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对我部立项审批、无保密要求的农业建设项目在申报、审批等环节有关信息及时公开。全年公开工作通知6份,公示拟立项项目32个、可研报告批复32个、初步设计批复14个,公开人大建议答复、政协提案答复、评价报告、工作通报等相关信息13个,切实做到应公开信息全部公开,公开率达到100%。
四是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公开。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针对国务院决定取消的3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及时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决定〉的通知》等4个文件,第一时间在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开”和“政务服务”专栏进行了公开,并在政务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上进行公开宣传。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定期听取企业和群众意见建议,对反映的问题逐一跟踪,落实到位。修订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优化网上办事系统,不断优化农业农村部行政审批手机APP“益农e审”功能,实现法律法规、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理信息实时查询,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办事渠道。加快中国农药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完善农药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功能,推进农药登记网上申报,对农药登记有效期届满120天、100天的产品,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告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按时申请登记延续,最大限度减少过期办不了的比例。推进肥料行政审批改革,及时公布《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修订内容,取消部级肥料临时登记。根据机构改革情况,及时修改更新相关服务信息,为申请人提供最准确的办事指引。
五是推进农产品市场信息公开。及早部署农业经济信息日历发布,要求各单位按照日历确定的时间节点,及时、准确、全面提供相关信息发布内容。在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运行过程中根据业务需要,不断完善功能,丰富平台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及时发布日度、周度“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信息。举办4场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会,发布市场运行情况,解读社会关注热点,引导市场预期。针对生猪、大蒜价格下跌,夏秋季节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小麦收购大幅减少等热点问题,认真研究并准备问答口径,通过新华社、央视、农民日报等渠道主动发声,引导市场运行。每月定期编印《农产品供需形势月报》,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对外发布,有效发挥了重要决策支持和市场引导作用。
六是推进农村经营信息公开。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围绕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重点领域,主动进行政策公开,解读好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和工作成效,充分回应群众的政策需求。在农业农村部门户网站公开栏目对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领域的有关政策文件进行了发布和解读。结合人大建议或政协提案办理,结合农民合作社工作实际,协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法律的修订。根据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制定发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示范章程》。针对有不少高校师生为政策研究或论文写作,申请公开承包地流转数量、新型经营主体数量等农村经营管理统计数据等情况,依法按照要求,及时对申请对象进行了信息公开。
七是推进产业发展信息公开。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结合出台的政策文件,开展政策解读宣传。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平台、重大活动、推介典型等方式进行全面宣传,以农业农村部网站为主阵地,解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乡村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有关政策措施。定期发布农产品加工业运行情况,召开互联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创业创新、农民丰收节等新闻发布会。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操作规程》,加强水产养殖绿色生产监管和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研发,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实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试点等一系列举措。公布《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在部网站、渔业渔政管理局子网站、农民日报等主要媒体和网站对制度出台背景、意义、遵循原则、涉及方面以及抓好落实等方面进行全面解答。向媒体重点推荐黄河禁渔、伏季休渔、渔政执法、增殖放流、休闲渔业、扶贫开发等亮点工作,扩大渔业渔政工作社会影响。
八是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信息公开。主动公开《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的通知》等农业产业扶贫相关政府信息21条,及时通过权威媒体进行解读,做到应公开信息全部及时公开。在20_年产业扶贫论坛上,围绕产业扶贫重点关键环节,集中发布、宣传推介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14篇文章,五日内社会转载热议达2460篇,切实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九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20_年全年,我部按季度共组织开展4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均在门户网站上及时向社会发布。发布了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公布了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和20_年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推进农药市场监管公开透明,组织开展农药、肥料质量监督随机抽查,对75家“黑名单”农药企业产品开展重点抽查,对果菜茶和中药材进行专项抽查,全年抽检农药样品8125个,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
十是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全面梳理我部负责贯彻执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定发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向司法部报送了清理意见,建议对不适应形势需要以及可以通过书面告知承诺、网络核验等办理的26项证明事项予以取消。对地方提出的涉及我部的232项证明事项进行研究,提出了保留或取消建议。积极开展植物检疫联合执法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南繁基地、柑橘苗木检疫联合执法检查,集中整治应施检疫物未经检疫的调运、经营行为,防止染疫种苗流入生产环节,及时安排部署黄龙病及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督查指导马铃薯金线虫和黄瓜绿斑驳病毒防控工作。加强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宣传培训,增强广大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管理者的知法、守法意识。强化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全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78件,涉及农民负担、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补贴、集体资产等社会热点问题,按时办结率100%。办理行政应诉案件59件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有效应对案件数量暴增、办理难度大的新形势。围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长江专项捕捞制度的通告》等文件及时进行政策解读。
十一是防范遏制重特大农业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公开。围绕农业重大气象灾害、动植物重大疫情防控和渔业船舶海上安全等重点领域,通过中央电视台、门户网站、农民日报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180多期,并针对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和突发事件预防发出29个紧急通知,要求及时落实预防措施,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加大农业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信息公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维护了农业安全生产向好发展态势。公开《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规定》,以及《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业务工作规范》等重要文件,并及时在门户网站、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农机化导报等媒体发布相关政策解读信息。组织全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全国内陆渔业水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通过我部门户网站、农民日报等媒体上及时做好信息公开,确保公众知情权。
十二是加强人大、政协提案信息公开。抓好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在印发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通知中明确要求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深化”原则,对于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建议和提案办理复文,应当公开全文或以摘要公开的形式予以公开。20_年共公开建议提案552件,其中全文公开425件,摘要公开127件。
(四)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强化门户网站建设管理,认真落实《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国发〔20_〕47号)精神,着力深化农业农村部门户网站功能应用,由机构、新闻、公开、政务服务、数据、专题、互动、业务管理等8个频道63个栏目组成,主要功能是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回应、办事服务、互动交流等,技术平台更加集约高效,信息内容更加丰富,政民互动更加顺畅,公众访问更加便捷。20_年初,为方便社会公众,让百姓少跑腿,农业农村部网上政务大厅正式上线对外服务。努力将农业农村部门户网站打造舆论引导平台,持续保持国内政府网站内容维护领先水平。加强对我部门户网站技术平台日常监控,及时处理加固安全漏洞,不断优化完善技术平台架构,将门户网站技术平台内容管理系统产品全部升级至TRS WCM7.0,确保网站稳定、安全、顺畅运行;目前,门户网站技术平台共设有栏目3.9万个,技术性页面模板共1.3万个,用户893个。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带动政府网站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的要求,建设部系统网站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平台。加强“僵尸”网站和“僵尸”栏目管理。24个子站、3个网站群、31个其他事业单位网站全部制定了管理办法,建立了信息发布流程和运行机制,做到更新及时、信息准确、链接有效。积极搭建“两微一端”新平台,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化发展等重点业务,依托农民日报、农村杂志社等媒体,筹备开通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微信公众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头条号、乡村文化微信公众号等新平台。
(五)加大新闻发布、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力度
一是积极组织新闻发布和政策解读工作。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原则,切实把政策解读与政策制定工作同步考虑、同步安排;对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和做好农业农村部出台的重大政策、重要文件、重点改革措施的解读工作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制定政策的司局通过各种方式讲解政策背景、目标和要点。积极通过发布会对外发布权威信息,20_年全年共召开农业农村各类新闻发布会30场,部领导7次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行列政策吹风会,完成了国新办“4·2·1+N”新闻发布工作任务。全年共召开各类新闻发布会23场,其中,部领导3次出席国新办发布会,取得了良好的对外宣传和政策解读效果。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积极利用农业农村部发布会平台,围绕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产品价格信息、耕地轮作休耕、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春耕生产、种业发展、畜牧业生产形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奶业振兴、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等重点工作,第一时间对外进行权威解读政策、引导舆论。
二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围绕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转基因、非洲猪瘟舆情等涉农热点,不断加强与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网信办的联系,商请中央主流媒体刊播报道,组织专家科学解读,及时回应舆情,迅速澄清谣言,有效引导舆论。例如,围绕转基因再次成为舆情热点,坚持24小时监测舆情,与中央网信办严格管控不实信息,坚决防止相关谣言扩大传播;利用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光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刊载科普文章、推送相关作品,加大科普宣传,制作并在互联网上推送生动形象、易于传播的辟谣动画视频和长图,引导公众科学认识转基因。围绕20_年8月初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及全国20多个省份接连发生疫情,通过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专家解读等多种方式,第一时间发布政府权威声音,正面引导舆论,消除公众恐慌情绪,为生猪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舆论。及时处置了河南镉小麦案开庭、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假种子认证网站等多条涉农负面舆情。在“青海龙羊峡三文鱼”舆情爆发后,全力开展应对引导工作,组织专家对公众关心的“虹鳟是不是三文鱼”等4个热点问题准备科普材料,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上发布解读信息,有效对冲负面舆情,在较短的时间内平息了舆情,避免了舆情的过度炒作,有效保护了我国虹鳟鱼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目前,我部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主动公开目录需尽快形成;依申请公开程序还有待完善;信息公开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20_年,农业农村部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中心工作和公众关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做好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抓紧制定《农业农村部20_年政务公开工作重点》,将社会关心、群众关注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着力推动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改革、农业农村法规、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乡村产业、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合作经济、农业经济、产业发展、行政审批、财务及工程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执法等领域信息公开,拓展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提高信息获取有效性和便捷度。
(二)编制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版)、“三定”方案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全面梳理公开内容,编制农业农村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不断提升主动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三)完善依申请公开制度
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严格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受理办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答复,增强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答复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畅通申请渠道,提高办理实效。
(四)开展信息公开教育培训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版),结合农业农村部实际,举办农业农村部政务公开培训班,对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将政务公开纳入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着力强化各级干部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务公开理念,提高指导、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篇2】美国农业报告
20xx年6月30日-7月21日,全国农技中心"赴美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考察团"参加了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的农业推广技术培训,访问了密西根州万比伦县推广站、马里兰大学推广站,参观了两家综合农场和芝加哥谷物期货市场,最后拜访了美国农业部负责推广工作的研究教育推广局。
一、美国的农技推广工作
(一)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1855年美国国会通过"赠地法",根据该法案,每个州均设立有赠地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即是全国第一所根据赠地法成立的大学。1887年第43届国会通过汉奇法案,在赠地大学建立农业试验站(相似于农科院),主要开展动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研究、试验作物和果树对气候、水土条件的适应能力;分析土壤、水份、天然和人工肥料的化学成分;研究各种草及饲料作物的适应性和价值;研究各种家禽饲料的成分和可消化性;开展有关奶油、奶酪生产的科学和经济学研究等。1914年美国农业部提请第63届国会通过史密斯和勒沃尔法,规定在州立大学建立合作农业推广站,通过田间示范、发行出版物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农业和家政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上三个法案,形成了美国以州立大学为依托,教育、科研、推广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推广模式。
(二)健全的推广体系和高素质的推广队伍。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县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推广机构。联邦政府推广机构设在农业部,有500多人从事推广工作;州一级的推广机构设在州立大学的农学院,由农学院院长或副院长任站长,设副站长3-4人,并设立主席、副主席、秘书等职。同时州推广站一般都设有专家顾问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推广项目进行决策,对推广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下一年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美国州一级有推广专家4000多名,均为大学的博士或教授;州立大学在各县均设立有农业推广站。县级推广站由州立大学的推广站直接管理,推广人员由大学推广站组织评审小组,按聘用条件择优聘用。县推广站直接、间接地(农业协会、合作协会或自愿者)向农民推广最新科研成果,传授科技知识。全美共有县级推广人员120_多人,其中25%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占绝大多数。密西根州83个县,有推广员445名,70%为硕士,10%为博士;马里兰州23个县有推广员300多人,80%为硕士,10%为博士。县级推广员由大学推广站直接培训。
(三)明确的推广工作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美国农业推广工作的宗旨是:通过教育向农民传播知识。推广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通过高素质的推广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项目,帮助农民改善生活。
推广工作的目标是:使农民有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使青年人有远大的理想;提供更多的有活力的社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美国的推广工作面向整个社会,包括农业的全程和家庭,以及农民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等。重点推广领域是:农业与资源管理、社区经济发展与旅游、食品与安全、儿童青年教育、家庭家政管理五大领域。
通过以上领域的推广,教育农民应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发展优质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断开发新的农产品;教育农民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合理正确投资,改进生产设施和条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教育儿童青年通过"四健"活动,培养从小爱学习、爱劳动的思想,向他们传授终身可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妇女怎样带好孩子、增加食品营养,改善家庭经营管理等。
(四)成功的推广工作经验。美国推广工作内容的确定主要有三种方式法:一是自下而上,以县站为基础,收集农民所需要的知识、技术等汇总到州推广站,州站组织拟定全州及各县的推广项目内容;二是由各专业组的专家自上而下确定推广项目,如畜禽防疫、农作物病虫防治等;三是成立专家领域推广队伍,成员包括州农学院的推广专家、农牧场主、农资经销商和县推广员,共同研究决策推广项目。这样决定的推广项目针对性较强,有利多方协作共同完成。据密西根州立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州推广站副站长galearent先生介绍,该方法作为密西根州的推广经验,得到了农业部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全美和有关国家推广。
在多年的推广工作中,galearent先生总结出了8条搞好推广工作的经验:一是每人都有向上的目标;二是推广站的人员构成以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组成;三是推广人员必须竞争上岗,讲求工作实效;四是所有推广人员必须有搞好推广工作的承诺;五是有一个团结、协调、合作的工作环境;六是有一个较高的工作目标;七是推广站及其成员的工作必须得到的社会的承认,受农民的欢迎;八是有原则性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领导。
(五)现代化的推广手段。美国农业推广除有健全的推广体系和庞大的、高素质的推广人员外,还拥有现代化的推广设备和手段。首先,各级推广站均配有计算机系统,并与国内外联网,设立有多个网站、网页。密西根州的83个县推广站都是联网的。推广人员可以随时获得大学推广站数据库中的资料,也能了解到世界各地农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在万比伦县推广站,我们即在网上找到了"中国农业信息网")。其次,各州推广站设立有电视台、无线广播电台,定期向农民播放农业信息和技术知识。三是运用卫星系统向农民提供农业气象、病虫防治等方面的服务,开展技术培训等。县级推广站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等设备齐全,有土壤、肥料等质检仪器,图书资料室、会议室、培训教室等设施齐备,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了解所有农业信息。
(六)稳定的经费渠道。以1996年为例,美国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60亿美元。其中科研经费40亿美元,推广经费20亿美元。近年达到84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用于食品和农业安全及质量检验,40亿美元用于科研,30亿美元用于推广。密西根州大学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7500万美元(20xx-20xx年预算),其来源,联邦政府占15%,州政府占38%,县政府占25%,特定项目占19%(该部分不固定),植物安全项目占3%。在7500万美元的科研、推广经费中,用于人员工资的开支占85%。近年来,县政府对推广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密西根州,各县近3年用于推广的经费从1200万美元增加到2400万美元。万比伦县是密西根州经济"欠发达"县,人口7.5万,耕地20万英亩(120万亩),县推广站有16名推广员,每年推广经费40万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规定,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随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增减,联邦政府用于各州的推广经费,要求按1:4配套,即联邦政府支持100万,州政府必须投入400万。州县政府同样通过财政预算来保证农业科研、推广经费的落实。同时吸纳私人企业、农牧场主等的自愿资助。密西根州近年接受资助的推广费占推广经费的1.5%。
(七)推广人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在美国,包括县农业推广站的推广人员,都是国家公务人员。人、财、物管理权属州立大学推广站。县推广站经费由大学推广站核定,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大学推广站按规定比例解决;办公费费用、交通工具等开支由县政府解决。科研、推广经费统一由州立大学按项目及支出预算拨付。县推广站与县级政府及部门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一般县推广站长的年工资收入4--5万美元,大学本科毕业的推广人员年工资2.8万美元,硕士推广员年工资3万美元。推广人员的年收入平均可达4.5万美元以上。推广人员的福利、保险、退休基金、推广奖励基金及职工家属的保险等全部由政府及州推广站承担。保险金个人承担5%,州推广站承担10%。同时享受国家公务人员的其他待遇。
二、美国农技推广工作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美国作为移民国家,"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支持和保护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由于管理体制、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差别,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照搬美国的推广模式是不可能的。但美国政府重视农业、保护资源、保护农民利益等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一)依法治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喊了几十年,但"基础"依然不稳。农业"靠政策、靠科学、靠投入"还仅体现在政策上,且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时有偏差,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投入严重不足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法》规定的投资比例实际中难以兑现,《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管理条例》等法规贯彻落实难,"权大于法"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利用行政手段挤占、挪用基层推广站的'资金、资产,限制农业部门执法,拖欠农技推广人员工资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做好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强化农业法规、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推行依法治农。要象抓"农民负担管理"一样,下大力气抓好农业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体系的有机结合。美国政府一直把农业的教育、科研、推广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尽管我国过去曾推行过"农、科、教"三结合的体制,但实践效果难尽人意。
目前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还不高,生产劳动率仍然很低,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国情的不同,在我国套用美式的"三位一体"是很难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相互脱节问题,我认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体制,二是经费。美国农业部的职能用一句话概括,即"从田间到餐桌",而从田间到餐桌这一过程,我们是由多个不同部委管理的。体制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不仅仅体现在"三结合"上),短时期内这种利益格局很难打破。同样,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经费的严重不足,不同资金渠道对其资金使用上的限制,也难使二着象美国那样结合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我国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者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农业内部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通过项目,把科研、培训、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实用技术的研究,培训推广骨干,加大推广力度。目前我们管理的"科技跨越计划"、"棉专资金"等专项资金均在这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不断增加农技推广经费,改善推广人员待遇,稳定基层推广队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农业推广工作是农业发展的保证。我国农业推广部门经费严重不足,"缺钱养兵,无钱打仗"问题相当突出。目前,市(地、州)、县正在进行机构改革,"脱勾"、"转制"呼声很高,推广队伍士气低下,推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作为主管部门的农业部,一方面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力保各级推广部门在地方机构改革中不受冲击或削弱;另一方面要按照《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努力争取资金,加大农技推广资金投入,逐步实现推广手段的现代化,改善和提高推广体系人员的待遇。应学习、借鉴美国的经验,参照国土、工商、税收等部门的做法,将基层推广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系列管理。各级政府要为农技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其社会地位,鼓励推广人员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及农村经济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要对推广工作成效突出者予以重奖。在职称评定、职务聘用中,要向县及县以下倾斜,激励基层推广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要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农业推广系统不能搞"脱勾"、"断奶",不能"转制"为企业。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推广队伍综合素质。美国的农业推广人员,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州大学推广站进行在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成立时间相对较短,推广人员大多在推广工作第一线,受教育程度、环境及信息等影响,知识普遍老化。为此,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推广队伍业务技能的培训,包括现代化推广手段的培训,观念、知识的更新,农业法规、政策的培训等。培训形式可多种多样,既可以考虑利用大专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培养农业推广学士、硕士、博士,把县以上推广人员培养成专家型人才;也可以通过短期培训,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
【篇3】美国农业报告
一、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即百万亩用材林、百万亩油料植物、百万亩林下水域经济、百万亩优质果产业,“一菌”即食用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20xx年以来,我县以发展“三特”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三特”水果、烤烟、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初步形成了“三特”水果、食用菌两大优质特色产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粮食总产量6.6万吨。实施超级稻高产示范项目,平均亩产656.5公斤,比面上平均亩产增89.5公斤。特色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去冬今春种植核桃2.6万亩,全县核桃面积达20万亩;种植毛竹5000亩,种植“三特”水果3万亩,全县xx珍珠李面积达8.6万亩。今年种植甘蔗3400亩、蔬菜12.5万亩、烟叶2600亩、蚕桑1.15万亩、食用菌20_万棒,中草药2.5万亩。科学规范养鱼2.6万亩,养殖示范基地10个,生猪出栏1.53万头、鸡出栏638万羽。
(二)产业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围绕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按照“立足产业、分批建设、突出重点、强化辅导、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快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质量、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目前全县农民合作组织达98家,农户覆盖率达23%以上,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在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达4家以上,家庭农场14家。
(三)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中国油桐之乡”、“中国山鸡之乡”、 “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xx珍珠李之乡”等金字招牌越来越亮,“xx珍珠李”、“xx油桃”、“都隆香米”、“尧山茶”等特优产品的名气越来越响。同时抓好示范区、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带和已认定基地的产品申报工作,不断提升特色品牌效应。目前,共开展“三品一标”基地认证3个,无公害大米认定面积24990亩、无公害杨梅基地认定面积21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860亩。正在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家,申报绿色食品认证2家。
(四)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xx年以来我县实施各级科技项目14个,总投资规模1000多万元,建设xx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推进xx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xx、xx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大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指导、跟踪服务及帮扶力度,抓好“三特”农业种植管护工作。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每年至少有20%的.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系统技术培训1个月以上。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全县培育种植能手500人,养殖能手50人,农村加工能手200人,农机手150人。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培养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每年带动农户20户以上,目前全县农业科技示范户达到20_户。
(五)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五小”(小水池、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工程,全年水库除险加固完工4座、新开工建设2座,全县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全部落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达30万亩,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1.3%。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建立,动物防疫开展面达100%。
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
xx特色农业品牌多,但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还不大,如xx油桃、黑山羊等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总量较少,特色农业“有品牌、无规模”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特色农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此外,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等,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全县虽成立注册了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仍然相对较少,同时有一部分协会是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的、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缺乏资金、技术,特别是缺乏能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导致真正能够完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
(三)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
我县龙头企业与外地企业相比,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弱,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同时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较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不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难以真正形成规模,产业竞争力不强。
(四)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开发难度大。
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涉及千家万户,矛盾很多,流转困难。一是土地承包时,土地肥瘦不一,要大搭小、好搭差,使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形成插花地,要流转这类土地,涉及的农户多,且农户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有的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难还原,不愿进行土地流转,工作难开展。二是受我县山区特点制约,除少数乡镇有成片大面积耕地外,多数都是缓坡耕地,地块面积小,灌溉条件差,机耕条件差,需进行改造,受让方开发成本增加。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以现代特色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科技服务支撑、质量安全保障、电商销售等体系建设,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构建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加快建立以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发生产高精产品、特色产品,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一是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纵向拓展和横向联合,大力推动合作社一体化经营,着力推进发展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覆盖面、土地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好一个农产品加工区域,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茶叶、特色蔬菜、畜禽等加工产业,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三是突出农产品品牌效应。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牌农产品为重点,加快“三品一标”品牌认证,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农产品品牌。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示范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加快开展HACCP、ISO900、ISO9001等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质量认证。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科技贡献份额。
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广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畜禽防疫、节水栽培技术等成熟技术。继续实施xx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项目,xx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无公害大米示范基地建设。在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xx、xx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切实提升示范区的现代元素。二是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大力改革农技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不快,难以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对农技推广工作需求的现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立起工作高定位、人员高素质、装备高标准的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三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全面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积极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加快培养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加快配套农业标准的制定,尽快形成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生产技术规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衔接、检测方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我县产业规模较大、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建设4个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体现xx特色、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在示范点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保证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形成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支撑,乡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农产品电商销售体系,互联网助力产品销售。
近年来,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了县“12316”服务热线、县农业信息网等服务“三农”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整合全县涉农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农产品市场销售、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要服务功能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时下最火热的销售渠道,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业态,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与消费。20_年初,xxxx珍珠李产业合作社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站开通电子商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产品电子商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正在有效地缓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今后拓展销售市场的过程中,要努力突破传统农业地域性强、季节性强带来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制约,认真解决好资源、质量、包装、销售、网络和成本等问题,细分市场,找准定位,突破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瓶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快捷、直接、低成本的营销优势,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市场需求,加快农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与提升。
(五)抓好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壮大农业综合实力。
一是抓好高效特色种植业工程。继续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积极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建设。二是抓好畜牧水产养殖业工程。加快推进六画山鸡、黑山羊、生猪规模化养殖,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大力发展六画山鸡生态养殖业,打造产业集群基地。三是抓好林业经济开发工程。大力发展核桃、油桃、油茶等种植;实施生态林业体系工程,做强做大木材加工业。四是抓好新一轮开发扶贫工程。创新开发扶贫思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加快发展“八大”扶贫产业,不断提高扶贫对象收入水平。五是抓好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程。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示范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区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同时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引导示范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断提高示范区规模经营水平。
【篇4】美国农业报告
一、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即百万亩用材林、百万亩油料植物、百万亩林下水域经济、百万亩优质果产业,“一菌”即食用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20xx年以来,我县以发展“三特”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三特”水果、烤烟、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初步形成了“三特”水果、食用菌两大优质特色产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粮食总产量6.6万吨。实施超级稻高产示范项目,平均亩产656.5公斤,比面上平均亩产增89.5公斤。特色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去冬今春种植核桃2.6万亩,全县核桃面积达20万亩;种植毛竹5000亩,种植“三特”水果3万亩,全县xx珍珠李面积达8.6万亩。今年种植甘蔗3400亩、蔬菜12.5万亩、烟叶2600亩、蚕桑1.15万亩、食用菌20_万棒,中草药2.5万亩。科学规范养鱼2.6万亩,养殖示范基地10个,生猪出栏1.53万头、鸡出栏638万羽。
(二)产业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围绕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按照“立足产业、分批建设、突出重点、强化辅导、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快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质量、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目前全县农民合作组织达98家,农户覆盖率达23%以上,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在全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体达4家以上,家庭农场14家。
(三)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
“中国油桐之乡”、“中国山鸡之乡”、 “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xx珍珠李之乡”等金字招牌越来越亮,“xx珍珠李”、“xx油桃”、“都隆香米”、“尧山茶”等特优产品的名气越来越响。同时抓好示范区、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带和已认定基地的产品申报工作,不断提升特色品牌效应。目前,共开展“三品一标”基地认证3个,无公害大米认定面积24990亩、无公害杨梅基地认定面积21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860亩。正在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家,申报绿色食品认证2家。
(四)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xx年以来我县实施各级科技项目14个,总投资规模1000多万元,建设xx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推进xx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力争建成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xx、xx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加大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指导、跟踪服务及帮扶力度,抓好“三特”农业种植管护工作。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每年至少有20%的.基层农技人员参加系统技术培训1个月以上。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全县培育种植能手500人,养殖能手50人,农村加工能手200人,农机手150人。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培养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每年带动农户20户以上,目前全县农业科技示范户达到20_户。
(五)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五小”(小水池、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工程,全年水库除险加固完工4座、新开工建设2座,全县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全部落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达30万亩,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1.3%。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建立,动物防疫开展面达100%。
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总体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
xx特色农业品牌多,但优势特色产业的规模还不大,如xx油桃、黑山羊等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总量较少,特色农业“有品牌、无规模”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变,特色农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此外,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等,仍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全县虽成立注册了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仍然相对较少,同时有一部分协会是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的、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缺乏资金、技术,特别是缺乏能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导致真正能够完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
(三)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
我县龙头企业与外地企业相比,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弱,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同时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较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的不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难以真正形成规模,产业竞争力不强。
(四)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开发难度大。
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涉及千家万户,矛盾很多,流转困难。一是土地承包时,土地肥瘦不一,要大搭小、好搭差,使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形成插花地,要流转这类土地,涉及的农户多,且农户的思想认识不一致,有的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难还原,不愿进行土地流转,工作难开展。二是受我县山区特点制约,除少数乡镇有成片大面积耕地外,多数都是缓坡耕地,地块面积小,灌溉条件差,机耕条件差,需进行改造,受让方开发成本增加。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应以现代特色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科技服务支撑、质量安全保障、电商销售等体系建设,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构建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加快建立以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组织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发生产高精产品、特色产品,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一是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纵向拓展和横向联合,大力推动合作社一体化经营,着力推进发展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覆盖面、土地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好一个农产品加工区域,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茶叶、特色蔬菜、畜禽等加工产业,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三是突出农产品品牌效应。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名牌农产品为重点,加快“三品一标”品牌认证,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过硬的农产品品牌。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示范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加快开展HACCP、ISO900、ISO9001等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质量认证。
(二)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科技贡献份额。
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广农作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治、畜禽防疫、节水栽培技术等成熟技术。继续实施xx珍珠李产业(核心)示范区项目,xx万亩核桃核心示范区建设,无公害大米示范基地建设。在自治区级向阳和市级xx、xx特色农业示范区,建成县级“高仁龙”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各乡镇创建1个以上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三特”产业提质增效,切实提升示范区的现代元素。二是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大力改革农技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知识更新速度不快,难以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对农技推广工作需求的现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立起工作高定位、人员高素质、装备高标准的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每年按专业对乡镇农技人员集中培训15天以上,不断提高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三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全面培养农村生产型人才,积极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加快培养技能服务型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加快配套农业标准的制定,尽快形成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生产技术规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衔接、检测方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我县产业规模较大、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重点产业和产品,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创建活动,建设4个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点,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体现xx特色、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模式。在示范点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用药登记制度、休药期制度等,保证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可追溯。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形成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支撑,乡镇、生产基地、市场为补充的四级农检网络体系。加强检测队伍素质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农产品电商销售体系,互联网助力产品销售。
近年来,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了县“12316”服务热线、县农业信息网等服务“三农”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整合全县涉农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农产品市场销售、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要服务功能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时下最火热的销售渠道,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业态,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与消费。20_年初,xxxx珍珠李产业合作社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网站开通电子商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产品电子商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正在有效地缓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在今后拓展销售市场的过程中,要努力突破传统农业地域性强、季节性强带来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制约,认真解决好资源、质量、包装、销售、网络和成本等问题,细分市场,找准定位,突破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瓶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快捷、直接、低成本的营销优势,搭建网络平台,整合市场需求,加快农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与提升。
(五)抓好现代农业“五大工程”,壮大农业综合实力。
一是抓好高效特色种植业工程。继续重点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四百一菌”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积极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建设。二是抓好畜牧水产养殖业工程。加快推进六画山鸡、黑山羊、生猪规模化养殖,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大力发展六画山鸡生态养殖业,打造产业集群基地。三是抓好林业经济开发工程。大力发展核桃、油桃、油茶等种植;实施生态林业体系工程,做强做大木材加工业。四是抓好新一轮开发扶贫工程。创新开发扶贫思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加快发展“八大”扶贫产业,不断提高扶贫对象收入水平。五是抓好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程。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示范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区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同时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引导示范区内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断提高示范区规模经营水平。
【篇5】美国农业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要求,编制本报告。
一、总体情况
20_年,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和国务院有关要求,以***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论述为指导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以下统称“五公开”),加强解读回应,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公开实效,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农村部门的公信力,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全年主动公开按时公开率和依申请公开按时答复率继续保持100%。
20_年,农业农村部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共主动公开信息1125条,政务版网站群共发布信息3.7万条,部网站群总点击量达到23.8亿次,日均浏览量达370万次,总浏览量达13亿次,总访问者达6489.4万个;收到信息公开申请677件,全部依法予以答复;收到信息公开行政复议8件,因信息公开而被提起行政诉讼9件;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_〕8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办发〔20_〕8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_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_〕23号)要求,印发了农业农村部20_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围绕着力加强公开解读回应工作、着力提升政务服务工作实效、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等4方面内容,明确了12项重点公开工作,在门户网站公开专栏向社会公布,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拓展政务公开范围,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凡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需要广泛知晓的事项和社会关切的事项以及法律规章规定需要公开的事项,均依法、及时、全面、准确、具体的向社会公开。继续将政务公开纳入绩效管理,细化指标,定期开展通报。
(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审查。依据“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各行政司局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政府信息依法依规严格审查,妥善处理公开与保守国家秘密的关系。认真做好对外公开内容表述、公开实际、公开方式工作,对依申请的事项中不属于我部的政务信息公开范畴或无法提供有关信息的,坚持做到及时主动与申请人沟通,做到有问必复,并做好答复意见的回访工作。
(三)着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是推进强农惠农政策信息公开。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认真推进落实中央财政的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在农业农村部门户网站公开发布。重点对社会关心的农民直接补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农业资源生态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农业防灾减灾和粮油大县奖励等八大类共37项政策,作了简明扼要阐释,向社会释放中央重农政策信号,有效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切实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信息公开,指导38个省级管理部门全部开通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县级专栏建设率稳定在90%以上,公布咨询投诉电话1万多个。围绕社会关切,大力推行资金使用适时公开,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省份。按照依申请公开要求,提供了有关政策文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修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草案)》,印发《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评价指标与统计测算方法》,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强农惠农重大工程,每月在我部门户网站发布农作物生产信息专刊,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市场有序流动。
二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照机构改革后的新职能和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全面梳理我部承担的随机抽查监督检查事项,修订形成《农业农村部开展随机抽查监督检查事项清单》,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02号发布,实现随机监督检查事项100%全覆盖的目标。
三是推进财务和建设项目信息公开。贯彻落实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经批准的预决算报表,对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重点项目的项目文本和说明进行公开。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按照“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对我部立项审批、无保密要求的农业建设项目在申报、审批等环节有关信息及时公开。全年公开工作通知6份,公示拟立项项目32个、可研报告批复32个、初步设计批复14个,公开人大建议答复、政协提案答复、评价报告、工作通报等相关信息13个,切实做到应公开信息全部公开,公开率达到100%。
四是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公开。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针对国务院决定取消的3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及时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决定〉的通知》等4个文件,第一时间在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开”和“政务服务”专栏进行了公开,并在政务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上进行公开宣传。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定期听取企业和群众意见建议,对反映的问题逐一跟踪,落实到位。修订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优化网上办事系统,不断优化农业农村部行政审批手机APP“益农e审”功能,实现法律法规、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理信息实时查询,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办事渠道。加快中国农药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完善农药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功能,推进农药登记网上申报,对农药登记有效期届满120天、100天的产品,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告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按时申请登记延续,最大限度减少过期办不了的比例。推进肥料行政审批改革,及时公布《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修订内容,取消部级肥料临时登记。根据机构改革情况,及时修改更新相关服务信息,为申请人提供最准确的办事指引。
五是推进农产品市场信息公开。及早部署农业经济信息日历发布,要求各单位按照日历确定的时间节点,及时、准确、全面提供相关信息发布内容。在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运行过程中根据业务需要,不断完善功能,丰富平台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及时发布日度、周度“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信息。举办4场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会,发布市场运行情况,解读社会关注热点,引导市场预期。针对生猪、大蒜价格下跌,夏秋季节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小麦收购大幅减少等热点问题,认真研究并准备问答口径,通过新华社、央视、农民日报等渠道主动发声,引导市场运行。每月定期编印《农产品供需形势月报》,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对外发布,有效发挥了重要决策支持和市场引导作用。
六是推进农村经营信息公开。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围绕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重点领域,主动进行政策公开,解读好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和工作成效,充分回应群众的政策需求。在农业农村部门户网站公开栏目对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领域的有关政策文件进行了发布和解读。结合人大建议或政协提案办理,结合农民合作社工作实际,协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法律的修订。根据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制定发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示范章程》。针对有不少高校师生为政策研究或论文写作,申请公开承包地流转数量、新型经营主体数量等农村经营管理统计数据等情况,依法按照要求,及时对申请对象进行了信息公开。
七是推进产业发展信息公开。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结合出台的政策文件,开展政策解读宣传。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平台、重大活动、推介典型等方式进行全面宣传,以农业农村部网站为主阵地,解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乡村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有关政策措施。定期发布农产品加工业运行情况,召开互联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创业创新、农民丰收节等新闻发布会。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操作规程》,加强水产养殖绿色生产监管和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研发,推广深水抗风浪网箱,实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试点等一系列举措。公布《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在部网站、渔业渔政管理局子网站、农民日报等主要媒体和网站对制度出台背景、意义、遵循原则、涉及方面以及抓好落实等方面进行全面解答。向媒体重点推荐黄河禁渔、伏季休渔、渔政执法、增殖放流、休闲渔业、扶贫开发等亮点工作,扩大渔业渔政工作社会影响。
八是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信息公开。主动公开《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的通知》等农业产业扶贫相关政府信息21条,及时通过权威媒体进行解读,做到应公开信息全部及时公开。在20_年产业扶贫论坛上,围绕产业扶贫重点关键环节,集中发布、宣传推介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14篇文章,五日内社会转载热议达2460篇,切实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九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20_年全年,我部按季度共组织开展4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均在门户网站上及时向社会发布。发布了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公布了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和20_年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推进农药市场监管公开透明,组织开展农药、肥料质量监督随机抽查,对75家“黑名单”农药企业产品开展重点抽查,对果菜茶和中药材进行专项抽查,全年抽检农药样品8125个,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
十是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全面梳理我部负责贯彻执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定发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向司法部报送了清理意见,建议对不适应形势需要以及可以通过书面告知承诺、网络核验等办理的26项证明事项予以取消。对地方提出的涉及我部的232项证明事项进行研究,提出了保留或取消建议。积极开展植物检疫联合执法专项检查,组织开展南繁基地、柑橘苗木检疫联合执法检查,集中整治应施检疫物未经检疫的调运、经营行为,防止染疫种苗流入生产环节,及时安排部署黄龙病及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督查指导马铃薯金线虫和黄瓜绿斑驳病毒防控工作。加强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宣传培训,增强广大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管理者的知法、守法意识。强化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全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78件,涉及农民负担、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补贴、集体资产等社会热点问题,按时办结率100%。办理行政应诉案件59件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有效应对案件数量暴增、办理难度大的新形势。围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长江专项捕捞制度的通告》等文件及时进行政策解读。
十一是防范遏制重特大农业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公开。围绕农业重大气象灾害、动植物重大疫情防控和渔业船舶海上安全等重点领域,通过中央电视台、门户网站、农民日报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180多期,并针对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和突发事件预防发出29个紧急通知,要求及时落实预防措施,切实减轻灾害损失。加大农业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信息公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维护了农业安全生产向好发展态势。公开《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规定》,以及《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业务工作规范》等重要文件,并及时在门户网站、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农机化导报等媒体发布相关政策解读信息。组织全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全国内陆渔业水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通过我部门户网站、农民日报等媒体上及时做好信息公开,确保公众知情权。
十二是加强人大、政协提案信息公开。抓好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在印发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通知中明确要求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深化”原则,对于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建议和提案办理复文,应当公开全文或以摘要公开的形式予以公开。20_年共公开建议提案552件,其中全文公开425件,摘要公开127件。
(四)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强化门户网站建设管理,认真落实《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国发〔20_〕47号)精神,着力深化农业农村部门户网站功能应用,由机构、新闻、公开、政务服务、数据、专题、互动、业务管理等8个频道63个栏目组成,主要功能是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回应、办事服务、互动交流等,技术平台更加集约高效,信息内容更加丰富,政民互动更加顺畅,公众访问更加便捷。20_年初,为方便社会公众,让百姓少跑腿,农业农村部网上政务大厅正式上线对外服务。努力将农业农村部门户网站打造舆论引导平台,持续保持国内政府网站内容维护领先水平。加强对我部门户网站技术平台日常监控,及时处理加固安全漏洞,不断优化完善技术平台架构,将门户网站技术平台内容管理系统产品全部升级至TRS WCM7.0,确保网站稳定、安全、顺畅运行;目前,门户网站技术平台共设有栏目3.9万个,技术性页面模板共1.3万个,用户893个。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带动政府网站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的要求,建设部系统网站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平台。加强“僵尸”网站和“僵尸”栏目管理。24个子站、3个网站群、31个其他事业单位网站全部制定了管理办法,建立了信息发布流程和运行机制,做到更新及时、信息准确、链接有效。积极搭建“两微一端”新平台,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化发展等重点业务,依托农民日报、农村杂志社等媒体,筹备开通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微信公众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头条号、乡村文化微信公众号等新平台。
(五)加大新闻发布、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力度
一是积极组织新闻发布和政策解读工作。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原则,切实把政策解读与政策制定工作同步考虑、同步安排;对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和做好农业农村部出台的重大政策、重要文件、重点改革措施的解读工作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制定政策的司局通过各种方式讲解政策背景、目标和要点。积极通过发布会对外发布权威信息,20_年全年共召开农业农村各类新闻发布会30场,部领导7次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行列政策吹风会,完成了国新办“4·2·1+N”新闻发布工作任务。全年共召开各类新闻发布会23场,其中,部领导3次出席国新办发布会,取得了良好的对外宣传和政策解读效果。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积极利用农业农村部发布会平台,围绕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产品价格信息、耕地轮作休耕、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春耕生产、种业发展、畜牧业生产形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奶业振兴、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等重点工作,第一时间对外进行权威解读政策、引导舆论。
二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围绕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转基因、非洲猪瘟舆情等涉农热点,不断加强与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网信办的联系,商请中央主流媒体刊播报道,组织专家科学解读,及时回应舆情,迅速澄清谣言,有效引导舆论。例如,围绕转基因再次成为舆情热点,坚持24小时监测舆情,与中央网信办严格管控不实信息,坚决防止相关谣言扩大传播;利用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光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刊载科普文章、推送相关作品,加大科普宣传,制作并在互联网上推送生动形象、易于传播的辟谣动画视频和长图,引导公众科学认识转基因。围绕20_年8月初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及全国20多个省份接连发生疫情,通过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专家解读等多种方式,第一时间发布政府权威声音,正面引导舆论,消除公众恐慌情绪,为生猪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舆论。及时处置了河南镉小麦案开庭、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假种子认证网站等多条涉农负面舆情。在“青海龙羊峡三文鱼”舆情爆发后,全力开展应对引导工作,组织专家对公众关心的“虹鳟是不是三文鱼”等4个热点问题准备科普材料,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上发布解读信息,有效对冲负面舆情,在较短的时间内平息了舆情,避免了舆情的过度炒作,有效保护了我国虹鳟鱼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目前,我部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主动公开目录需尽快形成;依申请公开程序还有待完善;信息公开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20_年,农业农村部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中心工作和公众关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做好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抓紧制定《农业农村部20_年政务公开工作重点》,将社会关心、群众关注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着力推动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改革、农业农村法规、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乡村产业、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合作经济、农业经济、产业发展、行政审批、财务及工程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执法等领域信息公开,拓展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提高信息获取有效性和便捷度。
(二)编制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版)、“三定”方案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全面梳理公开内容,编制农业农村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不断提升主动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三)完善依申请公开制度
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严格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受理办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答复,增强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答复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畅通申请渠道,提高办理实效。
(四)开展信息公开教育培训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修订版),结合农业农村部实际,举办农业农村部政务公开培训班,对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将政务公开纳入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着力强化各级干部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务公开理念,提高指导、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篇6】美国农业报告
20xx年6月30日-7月21日,全国农技中心"赴美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考察团"参加了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的农业推广技术培训,访问了密西根州万比伦县推广站、马里兰大学推广站,参观了两家综合农场和芝加哥谷物期货市场,最后拜访了美国农业部负责推广工作的研究教育推广局。
一、美国的农技推广工作
(一)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1855年美国国会通过"赠地法",根据该法案,每个州均设立有赠地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即是全国第一所根据赠地法成立的大学。1887年第43届国会通过汉奇法案,在赠地大学建立农业试验站(相似于农科院),主要开展动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研究、试验作物和果树对气候、水土条件的适应能力;分析土壤、水份、天然和人工肥料的化学成分;研究各种草及饲料作物的适应性和价值;研究各种家禽饲料的成分和可消化性;开展有关奶油、奶酪生产的科学和经济学研究等。1914年美国农业部提请第63届国会通过史密斯和勒沃尔法,规定在州立大学建立合作农业推广站,通过田间示范、发行出版物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农业和家政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上三个法案,形成了美国以州立大学为依托,教育、科研、推广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推广模式。
(二)健全的推广体系和高素质的推广队伍。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县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推广机构。联邦政府推广机构设在农业部,有500多人从事推广工作;州一级的推广机构设在州立大学的农学院,由农学院院长或副院长任站长,设副站长3-4人,并设立主席、副主席、秘书等职。同时州推广站一般都设有专家顾问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推广项目进行决策,对推广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下一年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美国州一级有推广专家4000多名,均为大学的博士或教授;州立大学在各县均设立有农业推广站。县级推广站由州立大学的推广站直接管理,推广人员由大学推广站组织评审小组,按聘用条件择优聘用。县推广站直接、间接地(农业协会、合作协会或自愿者)向农民推广最新科研成果,传授科技知识。全美共有县级推广人员120_多人,其中25%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占绝大多数。密西根州83个县,有推广员445名,70%为硕士,10%为博士;马里兰州23个县有推广员300多人,80%为硕士,10%为博士。县级推广员由大学推广站直接培训。
(三)明确的推广工作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美国农业推广工作的宗旨是:通过教育向农民传播知识。推广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通过高素质的推广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项目,帮助农民改善生活。
推广工作的目标是:使农民有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使青年人有远大的理想;提供更多的有活力的社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美国的推广工作面向整个社会,包括农业的全程和家庭,以及农民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等。重点推广领域是:农业与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