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1
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_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_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
(一)放射治疗;
(二)核医学;
(三)介入放射学;
(四)X射线影像诊断。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执业条件
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
(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
2、放射影像技师;
3、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具有专业的放射影像医师。
第八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设备:
(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至少有一台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并具有模拟定位设备和相应的治疗计划系统等设备;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具有核医学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
(三)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具有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数字减影装置等设备;
(四)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或CT机等设备。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和个人防护用品:
(一)放射治疗场所应当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多重安全联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影像监控、对讲装置和固定式剂量监测报警装置;配备放疗剂量仪、剂量扫描装置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二)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设有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废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配备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三)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一)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
(二)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四)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第三章放射诊疗的设置与批准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设置放射诊疗项目,应当按照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的类别,分别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和设置放射诊疗项目申请:
(一)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二)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三)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同时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的,向具有高类别审批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第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医疗机构应当在建设项目施工前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申请进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_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预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经审核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方可施工。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资料,申请进行卫生验收:
(一)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申请;
(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资料;
(三)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验收报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带回旋加速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诊断等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当提交_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技术审查意见和设备性能检测报告。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在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前,应当提交下列资料,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放射诊疗许可申请:
(一)放射诊疗许可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复印件);
(三)放射诊疗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四)放射诊疗设备清单;
(五)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当即时受理;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资料或者不予受理的理由。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合格的予以批准,发给《放射诊疗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格式由_统一规定(见附件)。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办理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手续。执业登记部门应根据许可情况,将医学影像科核准到二级诊疗科目。
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或未进行诊疗科目登记的,不得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第十七条《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申请校验时应当提交本周期有关放射诊疗设备性能与辐射工作场所的检测报告、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资料和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医疗机构变更放射诊疗项目的,应当向放射诊疗许可批准机关提出许可变更申请,并提交变更许可项目名称、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等资料;同时向卫生行政执业登记部门提出诊疗科目变更申请,提交变更登记项目及变更理由等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做出审查决定。未经批准不得变更。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原批准部门注销放射诊疗许可,并登记存档,予以公告:
(一)医疗机构申请注销的;
(二)逾期不申请校验或者擅自变更放射诊疗科目的;
(三)校验或者办理变更时不符合相关要求,且逾期不改进或者改进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四)歇业或者停止诊疗科目连续一年以上的;
(五)被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第四章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的管理人员,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
(三)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
(四)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五)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
(四)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和防护设施进行放射防护检测,保证辐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或者标准。
放射性同位素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同库储存;储存场所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泄漏等措施,并安装必要的报警装置。
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有完善的存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的制度,做到交接严格,检查及时,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记录资料完整。
第二十二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第二十五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实施检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二)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三)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四)应当尽量以胸部X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五)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X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的,应当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周密的普查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放射影像健康普查,应当报_批准。
第二十八条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前,应当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及其他相关检查,严格掌握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对确需进行放射治疗的,应当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实施:
(一)对体外远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在进入治疗室前,应首先检查操作控制台的源位显示,确认放射线束或放射源处于关闭位时,方可进入;
(二)对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使用专用工具拿取放射源,不得徒手操作;对接受敷贴治疗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防止放射源被患者带走或丢失;
(三)在实施永久性籽粒插植治疗时,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随时清点所使用的放射性籽粒,防止在操作过程中遗失;放射性籽粒植入后,必须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确认植入部位和放射性籽粒的数量;
(四)治疗过程中,治疗现场至少应有2名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并密切注视治疗装置的显示及病人情况,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治疗场所;
(五)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放射治疗操作规范、规程实施照射;不得擅自修改治疗计划;
(六)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验证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离计划现象时,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本科室负责人或者本机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的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开展核医学诊疗的医疗机构,应当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规程,防止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人体、设备、工作场所和环境;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接受体内放射性药物诊治的患者进行控制,避免其他患者和公众受到超过允许水平的照射。
第三十条核医学诊疗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液及患者的放射性排出物应当单独收集,与其他废物、废液分开存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和处置放射事件的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防止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一)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
(二)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
(三)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
(四)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
(五)设备故障或人为失误引起的其他放射事件。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定期检查放射诊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保证放射诊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情况;
(二)放射诊疗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健康监护制度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放射事件调查处理和报告情况。
第三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阻碍、隐瞒。
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实施检查、检测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检查时,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一)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二)未办理诊疗科目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校验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放射诊疗项目或者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四十条医疗机构违反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竣工验收有关规定的,按照《_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购置、使用不合格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的;
(二)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
(三)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和健康档案的;
(五)发生放射事件并造成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
(六)发生放射事件未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
(七)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放射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放射治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核医学: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诊断或治疗疾病或进行医学研究的技术。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医学影像系统监视引导下,经皮针穿刺或引入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或对管腔、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以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技术。
X射线影像诊断:是指利用X射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2
为切实加强科室建设,保证我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针对20xx年我放射科工作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科室学术论文发表较少。全年新技术、新项目开发少。人才建设成果不足,尚存在人才流失等现象。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科室人才培养及加强科室梯队建设
加强科室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是科室未来发展的成败关键。为此我科在未来迫切需要引进年青医师,促进科室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化。结合目前政策环境,争取引进已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的青年医师。同时,我科将将继续加强对年轻医师和技士的培养,保证其顺利取得相关执业资格,使得放射科的人才梯队构成合理,解放科室骨干力量,使其能够得到重点培养,将骨干力量置于日常科室质量控制上。同时解放学科带头人,使其能带动全科的科研工作。进而实现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夯实科室基础业务。
二、业务发展计划
新业务新技术方面,我科将不断地结合我科实际情况,拓宽检查范畴,全面提升收入增长点。简化检查流程,合理的全方位的开发利用PACS系统及全新上海联影uDR机,更好的及便捷的为患者服务。我科将克服一切客观不利条件,为医院及科室争创更高经济效益,争取20xx年我科全年总收入较20xx年增长8%左右。同时培养年轻医生,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督促并辅导年轻医生、技师考取CT、MRI能力测评证书,为MRI项目做好储备,争取近年来引进核磁共振,满足临床需求,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医院及科室整体诊疗水平。
医疗安全方面,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人员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各类人员工作流程及全科质量控制指标纳入全科的全面考核,凡出现的医疗差错、纠纷,患者投诉及医疗不良事件,一律召开全科人员讨论会,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避免事件重复发生。20xx年全年全科争取不出现任何医疗安全措施事故,患者投诉争取保持为零。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3
为了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特制定20xx年度放射科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一、加强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培训学习
主要学习《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及放射科各项制度、操作规程等。贯彻落实医院有关文件精神
二、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
1、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2、主要学习《放射科诊疗常规》、《医学临床“三基”训练》,《X线诊断基础》,《CT诊断》及有关杂志。
三、防护知识培训学习
四、考试考核
每季度一次政治、业务理论考试
五、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优良传统。文明礼貌服务,不与病人争吵,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工作中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求真务实、踏实苦干。
六、加强劳动纪律的监督管理
全科人员严格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坚守工作岗位。
七、加强科室管理。
进一步完善落实放射科各种记录及操作规程,如交接班记录、综合读片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等,将政治业务学习、质量控制、病例追踪、设备维护、监督检查、报告审签等都统统落实到人头,严格各设备操作规程及放射科诊疗常规,定期召开科务会及质量控制分析会,总结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并加以纠正落实。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4
在医院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放射科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我们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狠抓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深化整体服务,加强业务、技术训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影像队伍。
第一、加强科室管理。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人员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
全科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努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全科人员通晓影像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细心阅片,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书写,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检查名称、检查技术和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书写报告医师签名及科主任审核。每天早晨由科主任或诊断组组长组织读片,值班医师准备读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些病例的病史资料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统计和查对,定期组织疑难病例和手术随访病理诊断对照讨论会,并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
第二、努力钻研业务。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第三、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全科人员努力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提前治病人发诊断报告,满足病人的需求。全科人员严格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
提高医务人员依法行医的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切实做到医院各项核心制度的认真落实;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沟通,将潜在的医疗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医疗纠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警钟长鸣,要求我科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第四、把好质量关,提高经济效益。面对繁重的工作量,我们不能丝毫放松,把好质量关,照片质量和诊断报告要达到教学医院标准。放射科是一支技术精湛,作风顽强的队伍,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一定会取得了新的胜利和成绩,更好的为医院发展尽自己的贡献。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5
根据省卫生厅《医院影像科建设和管理规范》要求及东卫[20xx]117号文件关于《**市一级医疗机构放射科规范建设考核标准》的通知,放射科工作人员认真组织学习,逐条对照标准要求制定创建合格放射科工作计划,现结合我院放射科现状,作如下汇报:
一、科室医技人员结构编制不合理。考核标准要求放射医技人员占全院各类技术人员的——。
二、仪器设备要求不符合。现300maX光机已陈旧老化,摄片透亮度及清晰度差,对比度差,尤其摄腰椎片时更显严重。
三、洗片室设备布局不符合工作流程。其内湿度大,通风差,现感光屏霉变严重,严重影响胶片质量。
四、摄片室条件差。冬寒夏热,严重影响机器性能的发挥,同时影响机器球管的散热,而且受检者怨声较烈。
五、本科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全员工作责任制。积极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人员一律着装挂牌上岗,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认真及时完成门诊工作任务,定期进行机器维护保养,定期处理医疗废弃物品。要求本科室工作人员积极认真参加各类院内外业务学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吸取先进经验,接受最新知识,开展新的诊疗项目,提高诊断质量,杜绝和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6
一、基本情况
放射科分为CT室和普放两个科室,现有医务人员5人,其中1人为聘用人员,CT室2人,普放3人。获资格证书3人,放射上岗证5人具有。
医疗设备方面:CT室、西门子CT机一台、柯机激光相机一台、洗片机1台、空调3台,为了报告单的规范整洁,并配置了电脑及打印报告工作部。
普放方面:现有上海500mA及北京万东300mAx光机各一台,洗片机2台,空调1台,除湿机1台,为了报告的规范性也配置了电脑以及打印机。
二、工作开展情况
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加上我院积极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一流服务活动,就医人员不断增加,截止到12月31日”。
1、普放摄片人数达到xx张,其中合医xx张,医保xx张,门诊和住院病人检查2720人次,检查人次比20xx年增加xx人次。甲片率张数xx,其符合率达到80%,乙片张数xx,其符合率小于15%。诊断符合率达到70%。
2、透视方面:干部职工健康体检xx人次,学生xx人次,征兵体检xx余人次。特殊造影:xx例。其总收入为xx元。
CT室:由(10月7日至12月30日)共接待病人xx人次,总收入xx元。月收入突破2万元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1、书写报告不规范,详简不一,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漏诊率较高,导致临床不信任放射科报告。
2、提高质量不高,许多体位不够标准,有责任心因素,技术因素,暗房及胶片因素。
3、部份医生态度差,话语不够温馨,显示不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4、与临床科的协调度不够。
5、发放报告不及时。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7
参观地点:重庆市中山医院
带队老师:王平2月18日,星期三,天气晴好。
下午1点15分,我们生物医学工程级全体同学,共30名,在学校大门集合完毕。1点30分,我们在王平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前往本次实习的地点,重庆市中山医院。在路途中,王平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本次实习的目的及重点,并且提出了一些参观实习中需要注意的纪律和要求。我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所学习的重点在于各种医疗仪器,医疗器械和设备,本次实习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对于我们所学过的各种仪器设备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从而把书本上的理论和现实中的技术联系与结合起来。中山医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山路上,这家医院占地面积并不很大,但是它拥有的设备和仪器却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心脑血管和放射治疗中心,具有其他医院所不具备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治疗方法手段。因此,我们此次参观实习的对象选择了中山医院。由于医院是一个特殊人群聚集的地方,病人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秩序,避免高声喧哗,以免对医院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同时,在参观过程中,要随时留心,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一无所获。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中山医院。这是闹市中的一个并不十分显眼的大门,院落也不大,医院中心广场树立着_先生的塑像,后面的幕墙上书写着中山医院的历史和现状。院内绿树成荫,间或有鲜花点缀其中,气氛祥和。三三两两的病患正在午后的阳光下散步或聊天。我们的到来显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毕竟医院里是难得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年轻人的。中山医院设备科的孙科长欢迎了我们的到来,并且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参观的安排。我们将依次参观放疗中心、心血管治疗中心、icu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心脏影像研究室以及检验科等。在孙科长的带领安排下,我们开始了本次参观实习。
一、放疗中心放疗中心,即放射治疗中心,位于地下三层,中心建筑的墙体厚达米,均是一次灌注,无缝隙。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放射线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放射治疗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指主要利用高能x射线、电子线及y射线等进行局部治疗而达到摧毁肿瘤病灶的目的。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疾病,可采取的治疗方法通常有三种,分别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通过放射治疗可减缓控制的肿瘤占发病总数的85%,这样的高有效性使得放疗成为一种重要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适形调强”为主流的现代放疗,成为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其特点为对于治疗部位的定位精确度高,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放疗又可以分为内照式、外照式、三维适形放疗等方式。据中山医院放疗中心的黄主任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可以提供放疗的医院共有1200多家,而达到饱和则需要3000多家医院。这说明放疗在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普及,具有广阔前景。中山医院的放疗中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tps计划站、后装机室、加速器控制室、治疗室。病人首先要进行放疗定位,即确定放疗的针对范围,然后通过tps计划站进行计划,该过程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组合,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相应采取内放或外放,内放即照射源发出射线,照射腔内管内肿瘤;外放是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x射线,进行治疗。放疗中心拥有的主要放疗设备如下:1)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sl—1型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通过x射线透视观察,定位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肿瘤患者在放疗前检查、制定、确认治疗计划的必备设备。特点:1、图像清晰:不论在低亮度,还是在高亮度条件下都能获得高质量图像。2、各种模拟参数,显示精度高,重复性好。3、可自动设置机架角度,源皮距sad。4、影像增强器的扫描范围大,并可与光阑同步移动。5、具有末帧图像锁存功能。操作方式:全部模拟检查均可通过电视监测隔室操作,控制台具有控制、显示数据等功能。必要时可用手控器近台操作。2)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xhdrl8高剂量率遥控后装治疗机后装技术最初只是应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后来发展到广泛应用于治疗鼻咽癌、食道癌等等腔内肿瘤,即作为内照式与外照式之间的填充。目前后装技术使放疗对于腔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可达到手术水平,甚至优于手术治疗,因此成为治疗腔内肿瘤的首选方法。3)德国siemens公司primus6/15mv双光子医用直线加速器和多叶光栅(3—d)primus是西门子公司专为调强治疗而研制的最新型全数字化直线加速器。该机为全数字化处理,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可靠,可进行高质量放疗。primus意指productivity(高效),reliability(稳定可靠),intensitymodulation(调强)和unifiedstructure(结构统一)。新的固态化技术使primus的体积较之早期的mevatronk减少了76%。这意味着客户可以大大的节省机房面积,因而也就节省了机房造价。中山医院购进这台设备耗资70多万美金。该机可以发射两种射线(电子线和x射线)进行放疗。x射线可根据肿瘤深浅选择使用不同的档位,共分6档。4)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3000头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x头刀)5)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3000体部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简称x体刀)angelplan-3000(a、b)系统是应用于头部,或体部的x射线三维立体定向精确放射治疗产品。独特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手段,使头部治疗和体部治疗一样精确,是真正意义上的x刀。头环及准直器6)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ct-sim)angelplan-ctsim模拟激光定位系统是东影公司在中国率先推出的适用于x-刀、适形放疗的无框架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该系统是angelplan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可替代高端产品,主要用于大型专业肿瘤诊治机构、有实力的医疗单位,也使不适合彩三维立体定位床的医疗机构有了拥有x-刀、适形放疗手段的基本条件。系统特点:1.使用理解方便,效率更高2.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避免了机械误差3.精度高,重复定位误差极小ct成像效果很好4.可直观方便地验证定位精度结果更准确6.更专业、更科学,患者更舒适组成结构:1.三维立体激光定位系统2.检测校验装置3.校正精密量具4.定位支架与定位腹膜5.系统控制计算机6.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性能指标:1.综合定位误差可实际控制在之内2.激光线可调整聚焦,标识位置激光线宽小于1mm3.重合激光线吻合误差小于1mm4.步长误差小于)南京东影公司angelplan—型三维常规、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系统特点:1.通过dicom接口,直接从ct、mri等主机上读取图像数据并解码成治疗计划系统所需要的图像格式,大大缩短图像预处理时间,利用图像的高保度进行窗口宽床位调整,使病灶的诊断和提取都相当方便2.提供适形野的自动设置功能,系统可根据病灶的投影形状自动给出适形野的形状,即可通过系统提供的挡块技术来实现,也可通过系统自动配置的多叶光栅来实现3.提供了实际尺寸的适形野和挡块设计图,直接用于适形铅块或挡块的制作和加工4.提供了射野的补偿调整设计,可用于多野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的制订5.提供了进行电子线和x线混合照射的治疗计划设计功能6.临床必备的质量保证系统
二、心血管治疗中心中山医院的心血管治疗中心拥有心脏导管工作站、心脏介入治疗室等科室。主要设备有:1)ge公司lcvplus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lcvplus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可以实现最先进的三轴系统设计是国际上唯一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系统,具有独特的动态实时减影高效三维血管造影技术,独特的计算机最佳投影角度定位技术,独特的智能化手柄技术,配超强图像后处理工作站。2)心电导管工作站在线计算导管手术中获得的血流动力学数据,适合新生儿、儿童、成人。开放式结构,使得同步处理的用户数量不受限制。大容量存储能力,保存病人数据、波形和图形。开放式设计,自由输入或输出his系统和多种临床数据系统,带有血流动力学信息的图像存储和汇报功能,多种预置的分析软件,如:冠状动脉树报告软件,先天性心脏图片软件。dicom连接传输图像。3)心内电生理仪心内治疗时,此仪器可以实时现实当前心内指标,心内活动状况,便于手术进行。4)美国柯达公司directviewcr900型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传统的普通放射学通过胶片获取与存贮信息,因此若胶片损坏,则图像消失。而cr是照片时信息存贮于影像板(ip板)上,经过计算机读取与转换形成数字化图像。因此,cr具有图像后处理功能,通过调整,不仅可最佳显示被观察部位,而且可观察不同的组织结构。可直接用激光相机记录信息于胶片上,不仅可提高胶片的图像质量,而且通过激光相机与自动洗片机连接,减少操作程序,节约时间及人力。此外,数字化信息可用磁带、磁盘、光盘等储存,有利于长期保存。该系统可在放射部门集中装载和处理多暗盒。只需在检查室或某个远程地点安装柯达directview远程操作面板,就可实现分散式工作流程。放射技师无需离开检查室就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简化工作流程并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使用远程操作面板就能够输入病人资料和检查数据,扫描条形码,把暗盒装到cr900系统,然后回到安装了面板的检查室。在这里可调整影像质量,对其添加左/右记号,对影像进行再处理,而后将其送到目的地供软拷贝检视、打印或存档。
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是近年来各大医院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化医疗护理管理模式,是对危重和重大手术病人进行集中强化抢救、治疗的场所。国际上已经把icu的建立、床位数及设备完美度、人员素质以及抢救效果等方面作为判断一个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山医院院icu设床位18张,两个中央监护系统、每张床旁都配备了多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监护、治疗系统。一大批精通各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治疗及丰富临床经验的专职医师及护士,对危重及重大手术病人进行24小时的连续、严密地监护处理,以保证病人各重要脏器功能的顺利恢复,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治愈率,有效地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icu病房的基本要求是每位病人配备一台监护仪、一台呼吸机,同时还配备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监护仪联网,在护士工作站进行统一监护。将重点监护病人和一般监护病人的监护信息分屏显示。主要检测指标为: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其中血压可分为无创血压和有创血压,对于术后病患,有创血压的检测十分重要。icu病室收治的对象为需要监测及脏器功能支持设备、随时有危及生命可能的病人。主要包括:(1)心肌梗塞(2)持续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3)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4)各种类型休克、循环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呼吸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肺水肿、肺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重症肌无力(6)肝、肾功能衰竭(7)消化道大出血(8)严重创伤、重大手术治疗后病人一般平均住icu时间3~5天,病情复杂者2~4周。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8
一、今年科室内仍把发展放在第一位:
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科室的发展定位点,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点来提升和改进: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努力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近最大努力做到让病人满意;技术水平的不足,一方面要加强对年轻大夫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弥补自身的不足;最后要多联系上级医院,多学习先进的技术,必要时给予我们支持。
二、杜绝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小的医疗纠纷仍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注意医疗安全,加强医患沟通,注意自己的言辞,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大家携手创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
三、急需增加人员:
科室内的诊断人员紧缺一直是个大问题,有几位老同志要面临退休,新近本科人员太少,新的PACS系统需要多名写报告者,近几年来我们科室人员一直没有休放射假,科内部分同志放射查体多项指标不合格,令人担忧。目前急需增加影像诊断专业本科毕业生,同时也要适当的增加影像技术专业本科人才,为科内大型设备的安装与开发提供保障。
四、不断完善科室人员的合理配置:
其一,具有一定数量的《执业医师证书》持有者,以规范诊断人才配置;二是,不可小视,要具有一定数量的本科技术人才和骨干,以完善众多大小设备的管理和投照技术工作。二者缺一不可,不能一味追求或渴望诊断人才。望医院给与妥善解决。
五、急需规范集体阅片:
PACS系统开始安装使用,考虑到科室人员紧缺,我们急需设立集体阅片室,一方面将报告集中书写,审阅;另一方面可以讨论疑难病例,不断提高我们的诊断率。
六、急需增添新设备:
其一,MR时有故障,远不能满足临床大夫的需求,不少病员流失,因此增添新MR迫在眉睫。
其二,胃肠机老化,效率低下,不能满足PACS系统的要求,新数字胃肠机的引进也是工作所必须的。
七、需要规范“影像科临时报告”:
增设“影像科临时报告“,即夜班一人值班发临时报告,第二天来换正式报告,这也是二甲向三级医院迈进,也是医院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望领导们可以咨询其他医院。
八、需要浓厚学习风气:
科室尤其是年轻人员学习风气不够热烈,纪律涣散,以后应多开展讲座,带动年轻人的学习劲头,适当的给与奖励,加强管理,相互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出放射科一只优秀的工作团队。
九、科室内部分制度还需要完善:
因为任何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医院发展的新理念,要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当然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及院领导的支持。
总之,上述事宜,既需要领导的支持,又需要本科室的努力,还需要相互之间的认识、理解和沟通。新的一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以发展为前提,坚持稳中求胜,努力扎实发展,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业务范围,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服务水平与业务能力,加强沟通与合作,弥补我们的不足。努力开创科室工作的新局面。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9
X射线于1895年11月被发现后数月就首先在医学上开始应用[1],这开创了揭示人活体内部结构之先河。正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记载:“这一发现宣布了现代物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医学发生了革命。”20世纪初产生了放射学这门新学科。随后放射学进一步发展形成X射线诊断学和放射治疗学。一个世纪多来,X射线诊断学广为普及,始终占医用辐射的最大份额,亦仍然称为放射学。随着良性疾病的放射治疗逐渐被淘汰,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治疗。这门致力于肿瘤放射治疗的分支学科现称为放射肿瘤学[2]。辐射源至患者皮肤间距离大于半米的各种体外辐射束放射治疗称远距离放疗;而用一个或多个密封放射源引入患者腔内、组织间隙或浅表部位的放射治疗称近距离治疗。
加速器的问世引发出制备人工放射性核素,同时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用到了人体脏器显像及功能测定等方面[3],于是核技术与医学相结合产生了核医学。核医学包括基础(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临床核医学既有各种核素显像与功能测定的诊断检查,又有以不断发展的放射性药物治疗为主的核医学治疗(见图1)。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医学领域。X射线CT的成功发明推动放射学获得突破性进展,开辟了医学影像的数字化时代。
并且X-CT不断更新换代和迅速普及,其应用占医疗照射的比重持续上升,因而成为医疗照射防护中颇受关注的热点。此外,如图1所归纳,传统的与数字化的X射线透射型成像,加上临床核医学中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SPECT和PET),以及非电离辐射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实时灰阶B超和彩色多普勒成像)等各种医学成像技术彼此互补,又相互交融形成可充分发挥综合诊断优势的大影像医学。当代医学影像已从形态学向组织学和细胞学水平发展。这不仅显著提高诊断质量,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图像的采集、显示、存储、传输与处理方法,并且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放射学和远程医学。
如今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见图1)已投入使用并不断完善[4]。影像医学的发展改变了放射诊断医疗照射的结构。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在统计放射学数据时,也收列MRI设备数及其应用频率等[5]。近代放射学不仅在疾病诊断上显现出特有优势,而且随着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跨越诊断范畴延伸为介入治疗。新兴的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为基础,主要利用经血管或非经血管穿刺及导管介入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施行治疗,或者采集活体标本明确诊断。鉴于其特殊性,介入放射学的防护也成为医用辐射防护的又一个热点课题。电离辐射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是20世纪引人注目的杰出成就。如图1所示,从医用辐射三大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到影像医学的形成,以及介入放射学的崛起,无疑为人类防病治病带来了巨大利益。
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日益突出的医用辐射防护课题。医用辐射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点之一。为此,放射卫生人员必须深入实际,了解并尽可能熟悉各种医用辐射,掌握其发展趋势,致力于趋利避害,搞好医用辐射防护,促进医用辐射技术更好地发展并更好造福于人类。分析评价模式放射学、临床核医学和放射肿瘤学的基本状况(单位、人员、主要设备等),是反映医用辐射发展动态和分析评价其应用与医疗照射水平的基础。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相互比较,除了统计绝对数外,往往还统计以各地区人口数平均的相对拥有量。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80年代初估计,放射学经费占整个卫生保健事业费的6%~10%[6]。现在可能要占更大比重了。
因为近一二十年来,医用辐射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肿瘤学的投入相当可观。例如高性能的电子束CT售价将近3百万美元,全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装置(PET)可达5百万美元。显然医用辐射事业的发展既是反映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医疗保健水平,更是依赖于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基础。为了分析比较全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医疗照射水平,WHO和UNSCEAR一直在寻求合适的分析评价模式。WHO出于分析的目的,将不同国家分为4类:欠发达国家(leastdevelopedcoun-tries),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countries),转型期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7]。而UNSCEAR在其1988、1993和2000年报告书中,为了从可得到的有限资料外推至全世界各种医疗照射水平,选取每单位人群的医生拥有量为特征参数,把不同国家或地区划分为4类医疗保健水平:凡每1千人口至少有1名医生的为Ⅰ类;每1千至3千人口有1名医生的为Ⅱ类;每3千至1万人口有1名医生的为Ⅲ类;超过1万人口才有1名医生的为Ⅳ类[5,8,9]。这是UNSCEAR根据多年来收集分析世界各国各地区医疗照射资料的经验得出的。为便于比较,UNSCEAR采用每千人口诊治人次数来表征各种医疗照射应用水平,而这种应用频率与单位人群中医生拥有量之间有相互关系。同时,单位人群中医生拥有量通常又是在大范围统计中可以得到的。UNSCEAR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明确强调,将各国分为4类只是提供评价医疗照射的模式,并不表示对医疗保健质量的任何判断。
此外,各国各地区对“医生”的定义也有一定差异,导致医生数量存在不确定性。并且以全国数据的平均数为基础来划分,可能掩盖一个国家内部地区间的重大差异,尤其是大的国家更明显。因此UNSCEAR在采用这种分析评价模式时,还结合具体情况对少数国家的分类进行了个别调整[5]。UNSCEAR采用近十多年形成的分析评价模式,在现有条件下处理了各国各地区不同时期有关医疗照射数据的相互比较和概括评价,外推出全世界医学放射学实践的水平,并对分析评价发展趋势做出贡献。在借鉴其评价方法时,应了解其局限性。同时在引用和比较UNSCEAR报告书中有关医疗照射的频率与剂量水平数据时,必须了解这些背景。表1列出1998年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反映医疗保健水平的有关参数。顺便将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数据列于表2。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1949年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医院床位仅0·15张,医生0·67人;而不断进步至1965年以后,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医院(含卫生院等)病床数和医生数均突破1以上;1985年达平均每千人口医生1·36人,1990年以来又从每千人口1·56人增加至1998年的1·65人[10]。由表1可见,不仅全国平均数,而且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自辖区内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都超过1人。尤其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医疗条件更优越。
当然明显存在着城乡差别。例如河北省1998年每千人口医生1·59人,而省会石家庄市达6·06人,是全省平均数3·8倍多。又如天津市,每千人口医生数市区(不含郊县)高出全市平均数近三成[10]。因此在分析评价医用辐射发展动态和医疗照射水平时应注意到与此相关的问题,并多做综合分析。如果按每千人口医生拥有量,我国属UN-SCEAR划分的Ⅰ类医疗保健水平国家;由于我国人口多,虽然医用辐射设备绝对数相当可观,但单位人群平均拥有量不高,相应全国平均的医疗照射应用频率水平也不高。因此UNSCEAR将我国划为Ⅱ类医疗保健水平统计。截至1998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合计共有6·7万多家各级医院(含卫生院,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1·5万多家),各类卫生机构31·4万多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2·4万多人[11]。其中从事放射学、介入放射学、临床核医学和放射肿瘤学的各级医疗机构呈不断增长趋势;各种医用辐射设备的配置不断增加;尤其X射线诊断已经普及到卫生院一级,所以很值得认真关注和掌握其发展动态。
放射学发展现状
X射线诊断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兴起于20世纪10~20年代,50~60年代我国放射学迅速发展,而70~80年代以来出现质量上的飞跃。近一二十年来,综合应用多种成像技术的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以及远程放射学等均以方兴未艾之势蓬勃发展[4]。与放射学事业发展相适应,X射线诊断设备的研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系列化已有相当规模,并向国际化水平迈进[12]。我国放射学设备研制生产直至广泛应用均有很大飞跃。据1999年全国性调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事X射线诊断(含介入放射学)的单位、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和主要放射学设备数见表3。为节省篇幅,地区分布简化为按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6大区统计分析。则列出每百万人口的单位、工作人员和主要设备数以便于比较。鉴于X射线诊断设备,从传统的到数字化的,品种繁多。
调查中划出X射线CT和牙科X射线机、乳腺摄影X射线机、有X射线的体外碎石机等三种专用X射线机单独统计,其他各类X射线机则按通常习惯以毫安容量分档统计。由表3可见,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约4·2万家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放射学服务,医学放射学工作人员逾12·6万人,各种X射线诊断设备约6·6万台。还有其他影像检查设备MRI(磁共振)443台。就从事放射学工作单位、工作人员和主要放射学设备的绝对数而言,华东区拥有量最多,但华东区在6大区中人口也最多。由表4可见,华北、东北、华东三大区按人口平均拥有量均高于其他三大区。按人口平均拥有量,西南和中南区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在X射线诊断设备中,近些年X-CT和600mA以上X射线诊断机迅速增加,X-CT绝对数已经居世界各国第3位,但X-CT在所有X射线诊断设备中仅占5·6%;而200mAX射线诊断机占32·5%多。同过去相比,牙科X射线机和乳腺摄影X射线机有明显增加,但在所有设备中的比重仍较低(仅占3·7%和1·1%多)。而国外这两类专用X射线机相当普及。例如牙科X射线机超过1万台的国家有巴西(7·5万台)、德国(7·4万台)、日本(5·7万台)、加拿大、法国、英国、瑞典、土耳其等。这些国家牙科专用机比其他X射线诊断机多,瑞典高达9·6倍,加拿大达3·8倍。乳腺摄影X射线机美国逾1万台,德国3·5千多台,法国2·4千台,均超过X-CT数倍[5]。因此,当UNSCEAR按其分析评价模式外推世界平均水平时,出现牙科X射线机相对量最大,乳腺X射线机比X-CT多。表5比较我国与世界平均的每百万人口各类X射线诊断机拥有量。UN-SCEAR外推4类医疗保健水平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归一化数据是1991年至1996年的平均数[5]。
已述及UNSCEAR外推数据的局限性,这个相对比较仅概括反映各类设备所占比重的趋势。我国人口众多,31省份的按人口平均水平同样也掩盖了不同地区的显著差异。临床核医学发展现状自从1896年贝可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和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镭以来,可视为核医学史上里程碑的重要进展有:20世纪20年代生物学中应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1925年用于实现测定人体的血流速度;30年代研制成功回旋加速器,并用于制造人工放射性核素;40年代建成核反应堆,放射性核素制剂在临床与科研中使用;50年代先后研制出扫描机和γ照相机;60年代99mTc发生器和99mTc标记显像剂陆续用于临床核医学;7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把核医学推进到定量与动态核医学的新阶段;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SPECT和PET)先后问世,并在80年代后迅速发展[13];90年代分子核医学崛起[14]。我国核医学开创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80年代开始引进SPECT,增加速度颇快,仅1991年至1993年就又新添84台SPECT。90年代以来,被誉为可进行活体生化显像的PET已装备了13台。据1999年全国性调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有临床核医学科的医院862家;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逾5·6千人;主要的核医学诊断设备1330台。
临床核医学单位、工作人员和主要诊断设备按6大区的分布。表7列出按每百万人口归一的单位、工作人员和主要诊断设备数。由表7可见,6大区平均水平以包括首都在内的华北地区条件最好,其次是东北、华东地区,平均水平西南地区条件相对较差。
我国临床核医学主要诊断设备数量还远不如发达国家多。UNSCEAR外推1991~1996年平均每百万人口设备拥有量,对γ照相机,Ⅰ类医疗保健水平为7·2台,Ⅱ类为0·3台,Ⅲ类0·1台,Ⅳ类0·03台,世界平均水平2·1台;而我国仅0·08台。对尖端设备PET,Ⅰ类0·2台,Ⅱ类0·002台,Ⅲ类、Ⅳ类没有,世界平均水平0·05台;而我国仅0·01台。但近一二十年来,我国临床核医学诊断与治疗(包括放射性药物研制等)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放射肿瘤学发展现状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于1986年成立后,先后于1986、1994和1997年三次进行我国放射治疗单位、人员和设备等基本状况调查,这三次调查是按专科学会系统进行的[15]。1999年,我们通过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系统进行现状调查的主要结果列于表8,同样按6大区给出分布情况。表9是折算为每百万人口的拥有量。
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有795家医院能施行放射治疗,放疗工作人员逾1·1万人,各种主要放射治疗设备1670台。按6大区分布,华北5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每百万人口拥有量较高,华东、东北、中南稍逊,而西南、西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10比较迄今我国四次调查的主要结果,反映近十几年我国放射肿瘤学事业不断发展的概貌。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疗的发展必须尽可能与实际需要相适应。据估计,我国每年肿瘤新发病人数约150万[15],加上原有的肿瘤患者,显然对放射治疗需求量很大。我国恶性肿瘤已上升为居民死因的第二位,据调查预测,20世纪末的年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约为140万人[16]。虽然前三次调查[15]与本次调查方法不尽相同,但完全可看出发展趋势(见表10)。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放射肿瘤学事业的进步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缩影。由表10可见,1999年可开展放射治疗服务的医院是1986年的3倍多;主要放疗设备中,医用加速器增长最快,十几年净增约5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高比活度放射源生产水平的提高,近距离后装机重新赢得青睐,增加了将近4倍。新崛起的立体定向放疗技术近些年迅速发展,其设备增长速率居世界各国之首[5]。
X射线治疗机是放疗设备中逐渐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一般呈下降趋势。表10反映我国主要放疗设备的增长日趋合理。而且可喜的是,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近几年来不断上升。据报道,70%的低能加速器,90%的后装治疗机,80%的钴治疗机,50%的γ-刀和X-刀,70%的放射治疗_均是国产的[17]。表11比较我国1999年主要放疗设备调查结果按每百万人口归一与UNSCEAR外推1991至1996年相应世界平均水平。由表11可见,虽然我国近几年放疗设备增长很快,但人均拥有量仍不高,相当于UNSCEAR评估模式的Ⅱ类医疗保健水平。我国目前远距离放疗设备每百万人口拥有量与东亚、中美地区平均水平相当,好于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东欧和非洲地区,但远不如西欧和北美地区[18]。在我国放射肿瘤学发展现状中,放疗单位设置的合理布局、增加配套放疗辅助设备以及放疗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等是必须重点加强的。
所有的医用辐射都必须在满足诊断或治疗需要的同时,搞好医用辐射防护[19],加强质量保证工作。放射治疗更依赖配套设备和高素质工作人员来施行,才能实现凡需要放射治疗者,不仅应对症采用合适的放射治疗,而且必须力求施以最佳质量的放射治疗,从而不断追求高精度、高疗效和低副作用[20]。放射治疗_、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剂量仪、测量用水箱、各种固定架、各种挡块模具等放射治疗的辅助设备、定位设备、模室设备和剂量监测设备与主要放疗设备同等重要,都是保证放射治疗质量的必要条件[21]。主要放疗设备中远距离与近距离放疗设备也是要互相匹配的。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10
20xx年我放射科在医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放射科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人才队伍,实现放射科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切实加强科室建设,保证我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特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重点打造数字化PACS系统下的信息化影像科室:20xx年经院领导批示同意,我科室将引进多台诊断终端系统和大屏教学LED屏幕。我科室将以此为契机,重点打造全科联网的信息化数字化PACS诊断系统,通过DR、CT、造影系统的联网,达到患者疾病的综合诊断、横向对比,提高我科室诊断的精度和准确率,惠及临床及广大患者。并且通过安装大屏LED教学屏幕,打造读片会诊室,诚邀临床科室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提高我科医生技师的学术能力和临床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完善完备PACS系统的建设及应用,利用新系统、新设备机器开展新项目,提高科室科研学术水平。
二、重点增加引进人才的可能性,加强科室梯队建设。由于我科近年来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连续两年取得执业资格的住院医师目前为零人。主治医师和科主任几乎全员参与一线值班,使得科研无法展开,科研立项为零。因此加强科室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成为科室未来发展的成败关键。为此我科未来将加大人才引进,加强对年轻医师的培养,保证其顺利取得相关执业资格,使得放射科的人才梯队构成合理,解放科室骨干力量,使其能够得到重点培养,完成放射科业务工作承接,将骨干力量置于日常科室质量控制上。同时解放学科带头人,使其能带动全科的科研工作。进而实现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夯实科室基础业务。
三、把好质量关,提高经济效益。面对繁重的工作量,我们不能丝毫放松,把好质量关,照片质量和诊断报告要达到医院标准。同时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加强外联工作,深度开发利用前期建立的外院医疗协助关系,拓展外院病源,巩固老客户,增加新客户,增加科室的两个效益。再者,进一步开展CTA等多排螺旋CT机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加大临床的宣传力度。通过以上工作,我科将严格控制质量和成本,扩展业务,20xx年我科争取产值收入较20xx年增加10%。
四、加强科室管理。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全体人员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
全科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努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全科人员通晓影像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细心阅片,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书写,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检查名称、检查技术和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书写报告医师签名及科主任审核。每天早晨由科主任或诊断组组长组织读片,值班医师准备读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些病例的病史资料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统计和查对,定期组织疑难病例和手术随访病理诊断对照讨论会,并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
五、努力钻研业务。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11
一、业务发展计划
年也是我科持续发展关键的一年。 为增加科室收入多去临床科室走动和科室医生搞好关系。多拉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提高收入。争取达到收入比20xx年翻一倍。
2.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深造,开展科室讲课活动,要求每二个月一次,注重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和临床医师共同学习、讨论和分析。
3.继续在增收节支方面下功夫,20xx年在保持全年增收的同时,力求节约水、电、卫生材料的消耗;加强设备平时的维护保养,减少故障发生率,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持正常的工作及患者就医秩序。
二、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方面
1、 20xx年我科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养成自觉早上班,晚下班,常加班的工作氛围和机制。加强执业医师的法律法规教育,自觉抵制行业的不正之风,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尽心尽职尽责的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准则。
2、20xx年,我科将继续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这一主题开展放射诊疗管理工作。
3、在20xx年的基础上,提高影像诊断符合率,提高阳性患者检出率、甲片率,减少废片率。诊断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书写影像诊
断报告。技术严格按照《影像技术操作规程》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
4、加强对全科人员进行消防安全、防火、防盗培训,对检查者进行隐私保密和放射防护,严防坠床、跌倒事件发生。一切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5、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对病人进行优质的接诊、检查和报告及时发放服务。承诺报告发出时间:平诊病人不超过30小时,急诊病人20分钟内出具诊断报告;对于必须讨论会诊的疑难病例,向患者说明,推迟取结果时间,最迟不超过24小时,以最大限度保证诊断报告的准确性。
6、积极支持配合医院绩效改革工作,贯彻执行“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最后20xx年在照相和服务上我们要创新做到下病房去和患者交流,上门服务为患者照相。凡年满70岁以上老人免费送照片一张。并过塑可以起到永久保存。这样是我们医院的优质服务进一步得到提升。
总之,这一年里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我们将扬长避短,戒骄戒躁,将认真开展好“三好一满意”活动,按照医院的要求,按群众满意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弘扬医德,脚踏实地的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0xx年,我们期待在院领导的带领下, 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为我医院的各项建设做出努力和贡献。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12
医院放射科工作计划一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我科室同志齐心合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围绕本科室的工作性质,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和科室开展情况作一系统回顾:
一、基本情况
放射科分为CT室和普放两个科室,现有医务人员5人,其中1人为聘用人员,CT室2人,普放3人。获资格证书3人,放射上岗证5人具有。
医疗设备方面:CT室、西门子CT机一台、柯机激光相机一台、洗片机1台、空调3台,为了报告单的规范整洁,并配置了电脑及打印报告工作部。
普放方面:现有上海500mA及北京万东300mAX光机各一台,洗片机2台,空调1台,除湿机1台,为了报告的规范性也配置了电脑以及打印机。
二、工作开展情况
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加上我院积极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一流服务活动,就医人员不断增加,截止到12月31日”
1、普放摄片人数达到4520张,其中合医1080张,医保720
张,门诊和住院病人检查2720人次,检查人次比20xx年增加880人次。甲片率张数3616,其符合率达到80%,乙片张数452,其符合率小于15%。诊断符合率达到70%。
2、透视方面:干部职工健康体检1102人次,学生1328人次,
征兵体检60余人次。特殊造影:48例。其总收入为144390元。
CT室:由(10月7日至12月30日)共接待病人338人次,总收入74360元。月收入突破2万元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1、书写报告不规范,详简不一,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漏诊率较高,导致临床不信任放射科报告。
2、提高质量不高,许多体位不够标准,有责任心因素,技术因素,暗房及胶片因素。
3、部份医生态度差,话语不够温馨,显示不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4、与临床科的协调度不够。
5、发放报告不及时。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13
目的:探讨PACS系统数字化的临床应用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医院放射科工作站的3名专业医生以三甲医院的评片标准,分析评价24005张我院使用PACS系统形成的影像照片的质量,并将影像照片按照甲、乙、丙以及废片的等级进行划分,随后进行工作量以及业务收支情况的分析,在得出数据后再与未使用PACS系统的影像图片的质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分类,使用PACS系统的数字影像照片24005张中,甲级片20913张()、乙级片2250张()、丙级片747张()、废片95张(),将得到的数据与应用PACS系统之前进行对比。结论:通过对比可以得出,使用PACS系统之后,医院放射科的影像图片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且提高了医院影像科的就诊水平以及工作效率,从而保障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信誉,不仅如此,利用PACS系统后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放射科 PACS系统 数字化 应用
【关键词】放射科 PACS系统 数字化 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用物理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样的条件下,PACS系统(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被应用于临床,从而实现了医院放射科检查以及就诊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论文采取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应用PACS系统前后放射科影像图片的质量,从而阐明了PACS系统在医院放射科的作用和意义。实践证明,借助PACS系统,医院放射科不仅能够取得更高质量的影像图片,还使得图片的存储更加方便,这样就提高了医院影像科的工作效率和就诊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为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了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自我院开始使用PACS系统以来至今已有9个月,使用数字化摄影的检查人数已逾21287例,形成的数字影像照片已达到25002张。被检查的人数,年龄范围在1天到91岁之间,期中男性患者12897例,女性患者8390例,男女比例为:1。
方法
根据全国医院放射科的质量保证(QA)以及质量监控(QC)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纪要,并且依照国家三甲医院的影响图片的评片标准,将25002张数字影像照片按照甲、乙、丙和废片四个等级。医院放射科的工作站中有质量控制小组的专业技师以及当班主治医师2人以上对数字影像进行等级的划分。将这些统计数据以及影像图像的质量当作PACS系统应用的实验组,而未使用之前的影像图片质量就最为对照组,两者进行对比。
判定标准
工作效率提高、工作量减少、耗材降低、经济效益提高。
统计学方法分析
通过对9个月内使用PACS系统的影响图片质量进行分析,随后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并且所有的计量资料都使用t检验,技术资料使用x2检验。通过检验,显示结果和水准都为P
2 结果
通过分析9个月内利用PACS系统所形成的24005张影像图片,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站内质量控制小组的专业技师和当班就诊医师的严格评价和管理的标准下,将这些影像图片划分为甲、乙、丙以及废片四个等级,其中甲片率高于87%,废片率低于。通过观察组(使用PACS系统)和对照组(未使用PACS系统)的影像图片的质量对比,两组影像图片的质量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1。另外,论文还将使用PACS系统后9个月期间内的业务收入设置为观察组,将未使用PACS系统时的业务收入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使用前后的业务收入,同样两组结果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 讨论
通过对PACS系统应用于医院放射科前后的影像图片质量和业务收入等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利用PACS系统后,放射科的影像图片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废片率几乎为零。不仅如此,PACS系统同样也优化了医院放射科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这样的基础上,病人留院观察的时间就相应减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诊病人多、环境较差的问题,从而减轻了工作人员和医院的负担。不仅如此,通过PACS系统,还有效地减少了耗材的使用数量,因而缩减了医院的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具体而言,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具有以下优势:
综上所述,医院放射科PACS系统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放射科医用影像图片的质量、降低废片率,还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医院的就诊程序、方便就诊。不仅如此,通过PACS系统,还节约了一定的医疗资源,降低了医院的运行的运行成本。所以,PACS所具有的优势必将使其成为医院放射科的发展趋势。相信在未来医院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PACS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筝,袁慧书,赵亮.PACS/RIS在大型综合医院放射科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_(09).
[2] 蒋义强,杨绍伟,黄穗,杨锦元,张穗. PACS系统在放射科中的应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_(02).
[3]朱全荣,朱玉春,周伟,王建良,沈纪芳. 基层医院放射科PACS/RIS构建与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_(24).
[4]王经天,王艳玲,张达伟,普云霞.医学影像PACS网络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_(30).
核磁共振医生工作计划14
医学影像的迅速发展,高质量的数字化图像使其在对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方面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CT、MR、CR、数字胃肠,尤其是介入放射对疾病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放射科正从单一的学科渗透到各临床学科,发挥其在医学领域的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数字影像医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基层医院放射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放射科管理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去适应医学影像的发展。
1、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科室主任除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该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及领导艺术。注重管理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管理学书籍,从中找到可资借鉴和参照的领导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技巧,积极创建与患者的和谐、与领导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科室同事的和谐。重视科室团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识大体、顾大局,改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形成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加强科室规范化管理
2、1分组管理将科室不同业务技术分成3组,即普放诊断组、普放技术组、CT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明确职责,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带领本组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保证各组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以利于专业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养,达到影像医学
一专能
的目标。根据科室需要,增设放射科网络管理及对外联络小组,负责科室对外宣传联络及仪器设备、电脑网络、影像诊断工作站的一般性维护以及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包括影像资料存盘等日常工作。
2、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建立各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放射科质量管理》、《放射科岗位职责及各类人员职责》、《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机器操作规程及技术操作规程》、《放射科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定《放射科机器设备维护及清洁卫生责任明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3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1)将放射科采用我科计算机系统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刻录成一级光盘进行归档,作为原始资料保存,供临床医生及出现各种医疗纠纷事件时的查阅,将阳性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系统分类出来,对于有手术病理证实的阳性资料分别刻录成二级光盘,作为科研和院内外会诊之用,显著提高了影像资料存档的管理水平。
(2)放射科所有诊断报告书写均在影像工作站和激光打印机上完成,影像诊断报告更规范、更清晰,精心设计制作报告系统中的模块功能,使诊断医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析影像而不是书写报告上。同时,每一份诊断报告必须通过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审签,方可正式发出。
(3)放射科影像资料数字化,真正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放射科传统管理模式所需的成本,图像可以永久存储和直接调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4)合理的数字化放射科资料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促进医院科研教学水平及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行科内绩效,全面提高科室人员积极性积极支持配合医院绩效分配改革工作,大胆进行科内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