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汇总23篇)

工作计划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22 09:55:4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1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2

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

3.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7.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3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_CJ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按照“择优遴选、创建培育、校企合作、示范引领”的原则逐步推进,20_年立项建设4-5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_年,建成5-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省部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学校将逐步建立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三)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着眼打造品牌重点专业建设亮点,立项建设优先考虑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结构优、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基础好、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等因素。二、遴选立项(一)立项条件

1.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

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0-1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骨干成员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3.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创新。参与申报或优化专业设置、编制专业教学标准,积极参加院校间巡讲或举办专题报告,

5.专业建设基础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有长期合作稳定的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专业建设工作,积极承接国家或地方、行业企业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积极参与编制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技能标准等专业相关文件。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部级品牌特色骨干优质专业、承担省部级教师培训任务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的优先。

(二)申报立项1.择优申报各院部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和重点专业(群)建设情况,择优推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填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编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2.评审立项学校组织相关评审专家,根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条件,遴选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基础上,推荐省部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三.建设任务(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1.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

2.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

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1.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开展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3.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4.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推广应用于其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四.验收管理(一)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期三年(20_年-20_年);(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考核验收以申报时提交的建设工作方案为依据,分为期中考核检查和期末验收评估两个环节。考核验收结果纳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4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了加强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增强组织活力,改善组织文化,放松心境,提升组织整体沟通与协调的精神和本事,同时欢迎新员工的加入,让新员工尽快融入公司,培养新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人事部决定于9月12(暂定)前往官湖角(暂定)参加两天一夜的户外拓展活动,具体流程如下:

一、总经理审批;

二、经总经理批准后,统计愿意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名单。(20人)

三、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1)提前预定场地;

(2)购买活动中需要的物品食品;

(3)安排活动人员的接送。

9月12日-13日

(1)上午9:30准时从集合地点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开始活动。公司员工活动策划方案(2)活动结束,安排将人员送回。

四、活动资料

BBQ(烧烤)、包饺子、KTV、打牌(麻将等)、桌游、打球(羽毛球、沙滩排球等)、摘水果等

五、活动经费预算

1、活动中需要的物品食品(烧烤食材:火腿肠、热狗、牛肉、鸡翅、青菜、韭菜、孜然粉、刷子、蚝油等)预计1300元。

2、三餐(两中餐+1早餐)预计4500元。房租预计共需7000元晚。活动场地费:烧烤场地+其它活动场地预计共需1200元。租车(巴士包车)预计共需2000元活动经费预算总计:16000元整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_CJ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基础,按照“择优遴选、创建培育、校企合作、示X引领”的原则逐步推进,20_年立项建设4-5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_年,建成5-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省部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学校将逐步建立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体系。(三)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着眼打造品牌重点专业建设亮点,立项建设优先考虑专业教学团队组成结构优、学校专业(群)建设和校企合作基础好、专业(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等因素。二、遴选立项(一)立项条件

1.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

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0-1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骨干成员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3.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创新。参与申报或优化专业设置、编制专业教学标准,积极参加院校间巡讲或举办专题报告,

5.专业建设基础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有长期合作稳定的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专业建设工作,积极承接国家或地方、行业企业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积极参与编制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技能标准等专业相关文件。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部级品牌特色骨干优质专业、承担省部级教师培训任务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的优先。

(二)申报立项1.择优申报各院部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和重点专业(群)建设情况,择优推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填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编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2.评审立项学校组织相关评审专家,根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条件,遴选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基础上,推荐省部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三.建设任务(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1.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1.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X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2.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

X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1.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开展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3.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4.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推广应用于其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四.验收管理(一)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期三年(20_年-20_年);(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考核验收以申报时提交的建设工作方案为依据,分为期中考核检查和期末验收评估两个环节。考核验收结果纳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团队结构的优化

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优化团队结构,使其具有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合理的梯队结构及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_双师_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为契机,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以课程建设为依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编写讲义,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试模式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校级教学。认真研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团队在取得原有的科研教研成果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科研立项,撰写专业论文和编写教材。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积极探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课件开发、考试方法、实验室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凝炼和升华,撰写具有学术价值、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或省级教研立项。进行教学研究,把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水平。

建和完善。在学院统一部署下,完成系定必修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现有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以《xxxx》和《大学xxx》两门课程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实务》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xxxxxx》、《xxxx》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xxx》和《电子商务》作为XX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的项目中,物色课程申报省级以上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推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落实1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3.实践课程建设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和完善现有实训课程,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外贸能力提高。以提高学生在商务情境下英语应用核心能力为目标,研究以过程性、课内外互动、多技能交融为特点的综合语言技能实训课程的开发。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综合实践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提高顶岗实行的实效。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对现有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室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完成对_仿真国际商务实训室_项目的建设。按照_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_思路,调研和论证新的实训室建设项目,改善

专业教学设施和条件。在分院统筹安排之下,完成软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与本教学团队相关项目的建设任务。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按照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思路,建立一批不仅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也能满足日常实训课程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假日实训基地,使之逐渐上规模、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鼓励现有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优化团队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和职称结构。抓紧对现有讲师群体尤其是拥有高学历的中青年讲师的培养,完善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本教学团队不仅要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还要发挥专业教师群体的力量。通过团队合作,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和教研能力,提高各级各类教研科研课题申报数目,要提高省级课题研究的数目,力争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有突破。以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举行说课、观摩课、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技能比赛的方式,切实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技能,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以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为主的教研活动,通过团队教师相互学习和对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践课程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5.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要通过专业骨干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新进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制度等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在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和研究以及担任行业协会的社会兼职职务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在教师下企业锻炼、合作开发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二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年至201*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

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建设任务(项目)建设目标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20_年立项建设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_年底,建成4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自治区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_年申报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建设内容1.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3.专业及课程教学诊改研究与实践;4.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5.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6.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7.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8.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与实践。

(二)建设举措1.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2.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1)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推动学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3.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1)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

(2)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4.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1)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开展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3)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

(4)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

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总结、凝练团队建

设成果,推广应用于其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三、建设成效

(一)建设成效

1.在专业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高、中、

初级职称配置合理。

2.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获自治区级或国家级教师创新团

队称号。

(二)标志性成果(无标志性成果的建设任务可不填)

表1项目建设预期标志性成果表

建设任务

标志性成果

1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调研报告、相关论文

2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课堂革命案例、相关论文

3专业及课程教学诊改研究与实践;诊改平台建设

4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教学方法改革、相关论文

5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

6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

校本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参编

7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校企合作案例、社会服务收入

与实践;

8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课程标准、教案有课程思政内

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与容

实践。

四、建设进度

表2项目建设进度表

建设任务

年度目标

20_年(含20_年)

20_年

20_年

1.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3.专业及课程教学诊改研究与实践;4.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5.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6.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7.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8.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与实践。

1践2研3改4与5研6践7务践8道融研........;究研实究((思究能德入专课专教人教产与究践与11想与力和教业堂业学才材教//实与(实33政实提工育建教及方培改融))践实1践治践升匠教设学课法养革合/;;(践3;教(研精学研质程改)评研及(1育1/;/究神全究量教革价究社13、3/))与培过与提学研模与会职3);。实育程实升诊究式实服业;1实2升(3诊(4究6实7服与8职神学践.......践11与践实(务业培全专课专教教产思改研//;33实(践1能道育过业堂业学材教想研))/究践1(3力德融程建教及方改融政;;/)究(31提和入研设学课法革合治与)/。与13升工教究研质程改研及教/;)实实3研匠育与究量教革究社育);践究精教实与提学研与会、践;1实2升(3诊(4究6实7服与8职神学践.......专践课1专1教与教践产务实思业培全(改研//业;堂3业3学实材(教能践想道育过1研))/究践1(3建教及方改融力政德融程;;/)究(31设学课法革合提治和入研与)/。与13研质程改研及升教工教究/;).实实3.究量教革究社研育匠育与);..与提学研与会究、精教实践践;

五、经费预算

表3项目建设总预算表(20_-20_年)

建设内容

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

金额(万元)

地方财政举办方投行业企业支学校自筹资

投入资金入资金

持资金

(万比例(万比例(万比例(万比例

元)(%)元)(%)元)(%)元)(%)

70100%

教务处20_年9月1日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5

第一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设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保证。为提升院所的科技综合竞争能力,我院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并制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_─20_年)》、《福建省中长期(20_─20_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_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大会(20_年)”,及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为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和我院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导向;以整合资源、凝练重点科研方向、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优化资源配臵为出发点;以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中心大楼为载体;以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工作机制。

第三条基本原则。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依靠专家、择优遴选,激励创新、引领未来,跟踪发展、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1、自主组合。根据院的统一规划及学科发展需要,由拟申报首席

第1页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专家的人员召集、组建团队。创新团队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术队伍,不设行政级别。

2、开放流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以本院科技人员为基础,鼓励跨所联合;面向国内外吸收人才,团队成员根据考核绩效,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团队整体根据绩效验收情况,确定下轮是否列入管理。

3、项目带动。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人员优先进入团队,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团队优先入选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院本级以研究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推动团队建设。

4、政策激励。创新团队优先配臵科技资源、资金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申请报奖。创新团队的成员与省和国家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衔接,优先推荐。

5、合同约束。加强对创新团队所承担的项目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根据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书,严格年度进展报告、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管理,规范团队成员行为。

6、目的清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要有利于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臵;有利于凝炼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有利于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有利于融入国家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影响力;有利于理顺关系、化解矛盾;有利于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和有利于“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实验中心”科研平台建设。

第四条建设目标。衔接院首批重点学科建设成效,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协作创新、促进群体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团队力量,协同推进院相关学科平台与学科团队的建

第2页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设,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形成若干农业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使我院在相关学科领域产生一批冲击国内外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突击队。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成立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现任院长担任,副组长由现任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人事处、计财处、科研处、产业处、行管处和监察室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实施院科技创新团队遴选工作;审定经费支持额度;对团队申请资助的院本级研究计划项目组织论证;审定团队终期验收情况和确定下轮建设办法等。

第六条团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团队建设办公室),挂靠院科研管理处,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第七条由团队建设领导小组聘请成立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原则上由院外相关的知名专家9~15人组成。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拟组建的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可行性论证,对运行中的创新团队进行阶段性评估,对达到合同建设年限的创新团队进行终期验收。

第八条科技创新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依据本暂行办法,负责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团队的内部考核评估等运行管理。

第九条经评审委员会论证、推荐的拟建创新团队名单,阶段性

第3页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评估及终期验收结果,送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审定,报院党委研究决定。

第三章团队构成

第十条科技创新团队是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及我省“三农”发展的需求,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承担重要科研课题,与我院的相关学科的创新平台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自然形成或有效合作、整合等形式形成的、具合理学术梯队的研究群体。

第十一条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队伍规模和组成结构原则上由首席专家提出,每个创新团队设立1名首席专家,首席专家为学科带头人;设立若干名责任专家,责任专家为学术方向带头人;具若干名研究骨干和若干名专业研究初级工作人员,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总数不少于10人。

第十二条首席专家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2、近5年主持国内外重大项目或获过省部级科技二等奖以上或已发表过SCI收录的累计影响因子以上论文或在本研究领域国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的专家;

3、具有明确的创新性学术思想,有较强的战略思维、学科透视和把握能力、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并具有充分的时间从事创新团队的科研和组织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责任专家须与所在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一致,原则上

第4页共9页

主持相关研究的国内外重大、重点项目或省部级重大项目。

第十四条研究骨干须与所在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主持或参加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具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第十五条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院青年拔尖人才,可优先入选团队。

第四章遴选程序

第十六条科技创新团队按以下程序遴选: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群体,自然列入我院的创新团队建设。

2、院根据学科领域建设与发展需求,发布拟建科技创新团队申请指南。首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拟定为:基础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食品科学、动物学、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农业经济与管理。

3、拟以首席专家身份参加申报的学科带头人,根据指南的要求,自主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提交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申请书。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6

经费来源包括学校自筹 、 行业企业投入 、 举办方投入 、 地市县投入 、 省财政投入五部分 。

其中 , 学校自筹预计投入 亿元 、 行业企业预计投入 亿元 、 举办方 ( 非财政供养的举办方 )

预计投入 亿元 、 地市县级财政预计投入 亿元 、 省级财政预计投入 亿元 。

具体到 56 个任务 ( 项目 )

经费分配上 ,“ 遴选 300 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 ” 预计投入经费最多 , 达 亿元 。全国共有 13 个省份预计经费总投入突破百亿大关 , 作为全国第一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山东预计投入经费最多 , 达 282 亿元 , 超过百亿的还包括四川 、 重庆 、 贵州 、 陕西等西部地区省份 。统计数据显示 , 行业企业投入占 32 个省份 ( 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预计总投入经费的 , 其中行业企业投入占本省预计总投入经费比例最高的是河南 , 达 。

这表明 , 行业企业已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一支重要力量 , 职业教育正在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 、 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 。

( 来源 :

建设情况 。

他介绍 , 截至目前 , 首批立项建设的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覆盖全国 27 个省 ( 区 、 市 )

122 所高职院校 , 示范引领了新时代高素质职教“ 双师型 ” 教师队伍建设 , 深化了职业院校教师 、 教材 、 教法 “ 三教 ” 改革 。20_ 年 5 月 , 教育部印发 《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 以下简称 《 方案 》),提出为服务 “ 学历证书 +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简称 1+X 证书 )

制度试点 , 面向职业院校 , 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 , 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 , 打造 360 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 、 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 。任友群表示 ,《 方案 》 实施一年多以来 , 已经在五个方面有所成效 。

一是开展全员培训 , 团队教师能力素质全面加强 ; 二是创新在线培训 , 团队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 ; 三是推动多方协作 , 团队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 四是设置专项课题 , 团队教改研究实践成效初显 ; 五是做好示范引领 , 辐射带动 “ 三教 ” 改革落地落实 。

( 来源 :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7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

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

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优化团队结构,使其具有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合理的梯队结构及有效的运行

机制。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_双师_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为契机,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以课程建设为依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编写讲义,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试模式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校级教学。认真研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

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团队在取得原有的科研教研成果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科研立项,撰写专业论文和编写教材。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积极探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课件开发、考试方法、实验室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

积极进行改革,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凝炼和升华,撰写具有学术价值、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或省级教研立项。进行教学研究,把教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水平。

教材建设专业论文教研项目科研项目

2部教材,其中1部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30篇:至少有2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4项:争取1项为省级立项3项:争取1项为省级立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为载体,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_面向浙江二级城市、小型外贸企业和大中型制造业的工厂的外贸业务部门_为专业定位,进一步深化_外语优先、外贸熟练、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_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培养具有较强英语水平和熟练外贸业务能力的人才。重点探索优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隐性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等三项人才模式改革内容,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8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

3.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7.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9

1、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团队的建设目标、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等情况进行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对教学团队的建设规划执行、目标实现、教学成果及优秀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

2、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期为3年,实行立项管理,滚动建设。专业群提供专项建设经费,根据中期检查情况,优选并确定重点建设教学团队,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带动整个教学团队的发展。

3、学校根据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效果推荐申报校级、省级教学团队或科研创新团队。

日前,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方案》明确,20_—20_年,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方案》提出,为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需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方案》要求,国家级团队须团队结构科学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5—20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一半,中职、高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30%、40%以上;骨干成员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

第一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设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保证。为提升院所的科技综合竞争能力,我院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并制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_─20_年)》、《福建省中长期(20_─20_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_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大会(20_年)”,及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为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和我院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导向;以整合资源、凝练重点科研方向、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优化资源配臵为出发点;以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中心大楼为载体;以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工作机制。

第三条基本原则。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依靠专家、择优遴选,激励创新、引领未来,跟踪发展、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1、自主组合。根据院的统一规划及学科发展需要,由拟申报首席

第1页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专家的人员召集、组建团队。创新团队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术队伍,不设行政级别。

2、开放流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以本院科技人员为基础,鼓励跨所联合;面向国内外吸收人才,团队成员根据考核绩效,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团队整体根据绩效验收情况,确定下轮是否列入管理。

3、项目带动。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人员优先进入团队,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团队优先入选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院本级以研究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推动团队建设。

4、政策激励。创新团队优先配臵科技资源、资金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申请报奖。创新团队的成员与省和国家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衔接,优先推荐。

5、合同约束。加强对创新团队所承担的项目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根据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书,严格年度进展报告、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管理,规范团队成员行为。

6、目的清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要有利于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臵;有利于凝炼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有利于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有利于融入国家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影响力;有利于理顺关系、化解矛盾;有利于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和有利于“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实验中心”科研平台建设。

第四条建设目标。衔接院首批重点学科建设成效,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协作创新、促进群体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团队力量,协同推进院相关学科平台与学科团队的建

第2页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设,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形成若干农业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使我院在相关学科领域产生一批冲击国内外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突击队。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成立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现任院长担任,副组长由现任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人事处、计财处、科研处、产业处、行管处和监察室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实施院科技创新团队遴选工作;审定经费支持额度;对团队申请资助的院本级研究计划项目组织论证;审定团队终期验收情况和确定下轮建设办法等。

第六条团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团队建设办公室),挂靠院科研管理处,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第七条由团队建设领导小组聘请成立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原则上由院外相关的知名专家9~15人组成。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拟组建的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可行性论证,对运行中的创新团队进行阶段性评估,对达到合同建设年限的创新团队进行终期验收。

第八条科技创新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依据本暂行办法,负责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团队的内部考核评估等运行管理。

第九条经评审委员会论证、推荐的拟建创新团队名单,阶段性

第3页共9页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

评估及终期验收结果,送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审定,报院党委研究决定。

第三章团队构成

第十条科技创新团队是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及我省“三农”发展的需求,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承担重要科研课题,与我院的相关学科的创新平台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自然形成或有效合作、整合等形式形成的、具合理学术梯队的研究群体。

第十一条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队伍规模和组成结构原则上由首席专家提出,每个创新团队设立1名首席专家,首席专家为学科带头人;设立若干名责任专家,责任专家为学术方向带头人;具若干名研究骨干和若干名专业研究初级工作人员,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总数不少于10人。

第十二条首席专家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2、近5年主持国内外重大项目或获过省部级科技二等奖以上或已发表过SCI收录的累计影响因子以上论文或在本研究领域国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的专家;

3、具有明确的创新性学术思想,有较强的战略思维、学科透视和把握能力、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并具有充分的时间从事创新团队的科研和组织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责任专家须与所在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一致,原则上

第4页共9页

主持相关研究的国内外重大、重点项目或省部级重大项目。

第十四条研究骨干须与所在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主持或参加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具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第十五条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院青年拔尖人才,可优先入选团队。

第四章遴选程序

第十六条科技创新团队按以下程序遴选: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群体,自然列入我院的创新团队建设。

2、院根据学科领域建设与发展需求,发布拟建科技创新团队申请指南。首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拟定为:基础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食品科学、动物学、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农业经济与管理。

3、拟以首席专家身份参加申报的学科带头人,根据指南的要求,自主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提交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申请书。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10

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建设任务(项目)建设目标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以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参照,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20_年立项建设7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_年底,建成4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1-2个自治区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_年申报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二、建设内容与举措

(一)建设内容1.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3.专业及课程教学诊改研究与实践;4.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5.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6.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7.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8.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与实践。

(二)建设举措1.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2.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1)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推动学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3.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1)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

(2)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4.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1)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开展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3)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

(4)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

学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总结、凝练团队建

设成果,推广应用于其它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三、建设成效

(一)建设成效

1.在专业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50%以上,高、中、

初级职称配置合理。

2.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获自治区级或国家级教师创新团

队称号。

(二)标志性成果(无标志性成果的建设任务可不填)

表1项目建设预期标志性成果表

建设任务

标志性成果

1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调研报告、相关论文

2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课堂革命案例、相关论文

3专业及课程教学诊改研究与实践;诊改平台建设

4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教学方法改革、相关论文

5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

6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

校本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参编

7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校企合作案例、社会服务收入

与实践;

8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课程标准、教案有课程思政内

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与容

实践。

四、建设进度

表2项目建设进度表

建设任务

年度目标

20_年(含20_年)

20_年

20_年

1.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3.专业及课程教学诊改研究与实践;4.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5.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研究与实践;6.教材改革研究与实践;7.产教融合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8.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与实践。

1践2研3改4与5研6践7务践8道融研........;究研实究((思究能德入专课专教人教产与究践与11想与力和教业堂业学才材教//实与(实33政实提工育建教及方培改融))践实1践治践升匠教设学课法养革合/;;(践3;教(研精学研质程改)评研及(1育1/;/究神全究量教革价究社13、3/))与培过与提学研模与会职3);。实育程实升诊究式实服业;1实2升(3诊(4究6实7服与8职神学践.......践11与践实(务业培全专课专教教产思改研//;33实(践1能道育过业堂业学材教想研))/究践1(3力德融程建教及方改融政;;/)究(31提和入研设学课法革合治与)/。与13升工教究研质程改研及教/;)实实3研匠育与究量教革究社育);践究精教实与提学研与会、践;1实2升(3诊(4究6实7服与8职神学践.......专践课1专1教与教践产务实思业培全(改研//业;堂3业3学实材(教能践想道育过1研))/究践1(3建教及方改融力政德融程;;/)究(31设学课法革合提治和入研与)/。与13研质程改研及升教工教究/;).实实3.究量教革究社研育匠育与);..与提学研与会究、精教实践践;

五、经费预算

表3项目建设总预算表(20_-20_年)

建设内容

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

金额(万元)

地方财政举办方投行业企业支学校自筹资

投入资金入资金

持资金

(万比例(万比例(万比例(万比例

元)(%)元)(%)元)(%)元)(%)

70100%

教务处20_年9月1日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11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同的学校条件和专业基础,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全面和特色相结合,分类遴选、立项建设国家级团队,省级和校级团队建设可参照执行。

国家级团队立项条件如下:

(一)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广受师生好评。团队负责人及教师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二)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5至20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一半,中职、高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30%、40%以上;骨干成员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其中,中职不少于2名、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少于3名。

(三)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较高学术成就、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牵头建有省级以上“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优先。

(四)教学改革基础良好。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及时将最新研发成果融入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承担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含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等)开发,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或建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五)专业特色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积极承担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工作,承接过国家或地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省)级特色专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入选专业或承担国家级教师培训任务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优先。具备一定的中外合作基础,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

(六)保障措施完善健全。学校高度重视,列为一把手工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团队建设工作专班,加强组织管理,充分保证团队建设所需经费并纳入年度预算。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先进,能够满足专业实际需要。建有教师发展中心(机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健全。具有学分制改革的工作基础。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12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_年至20_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教学创新团队工作计划书13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共5篇)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

门。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一)总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主要任务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6.校企合作。

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3.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4.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

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6.学校对新专业进行一定的扶持,鼓励团队成员促进新专业的建设。四、学校拟组建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五、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的工作程序(一)团队带头人选拔与认定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1.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2.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六、其他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附件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报名表附件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2楼回目录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20_-09-2323:50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

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3楼回目录省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和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20_-09-2311:26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_年至20_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根据地域

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二)高职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

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三、实施与管理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年度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一)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含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分校)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二)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推荐阅读:

必修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推荐7篇)

2023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汇总7篇)

教学点总工作计划范文大全(精选6篇)

文学院教学督导工作计划(实用8篇)

数学教学中德育工作计划(必备21篇)

高级中学教学帮扶工作计划(17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