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范文十六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27 17:36:0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ldquo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并创造新的物质本质上是自然界不存在的分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学案例的文章16篇 ,欢迎品鉴!

【篇1】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表现,比如:红、黄、兰。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当一个基本色加黑就会变深,降低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会变浅,提高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纯度是指颜色纯粹的程度,当一个颜色的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正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这块颜色就达到了饱和程度。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

  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川与晚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

       1、提问:如何绘制《冰川与晚霞》?

  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展示作品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评析作品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二节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

  (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教学反思:学生在调色技法上掌握不够。不是太干就是太稀讲课时应也要侧重讲一讲。

【篇2】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及设计理念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华舞蹈史和中国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舞蹈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基本上是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史。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各地特色文化,并透过舞蹈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所在。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与舞蹈》。介绍了蒙、藏、维、朝鲜四个少数民族歌舞的主要风格。本课教学设计选用了学生相对熟悉的维吾尔族民族歌舞。以聆听音乐----欣赏舞蹈----体验动作为主线,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舞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进而激发了他们爱好舞蹈的兴趣以及主动参与舞蹈表演的热情。

  二、案例教学目标

  1.通过维族舞蹈的欣赏及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激发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

  2.了解维族民间舞蹈的特点。

  3.通过维族舞蹈欣赏、问题讨论、创意表演等实践活动初步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感受维族舞蹈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在感受舞蹈音乐风格和体验舞蹈动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了解维族舞蹈的特点。

  2.掌握维族舞蹈动作特点与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课前播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二)组织教学,以问答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所聆听的那首《掀起你的盖头来》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师:这是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间的歌舞艺术渊源流长,绚丽夺目。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领略一番独具魅力的维吾尔族舞蹈。

  (三)欣赏与分析

  1.教师展示(使学生对维吾尔族的民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感受。)

  教师示范维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要求教师事先经过精心编排与反复练习)

  设计说明:课堂就像一个舞台,教师在这个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既要有“演员”的魅力,又要有“导游”的能力,还得要有“导演”的实力。在维族舞蹈欣赏环节中,如果再让学生看舞蹈视频来进行赏析,会让学生在教学形式上产生疲劳。新课标强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的关键。教师自己表演舞蹈,配合舞蹈的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特征的旋律,这种面对面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为学生后续的舞蹈动作学习与特点归纳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设计问题(使学生试分析维族舞的风格特点)

  师:刚才的舞蹈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动作?

  生1:扭脖子

  生2:翻手腕

  生3:身姿挺拔

  3.分析总结(使学生对维族舞的风格特点形成初步概念)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维族舞蹈舞姿造型是“立腰、拔背、挺胸、昂首”,这个体态要贯穿舞蹈始终并形成维族舞蹈风格特点。还有很有特色的一个动作就是移颈。另外像托帽、翻腕也都是新疆舞蹈中的代表性动作。

  4.技巧性学习的导入(教师在介绍时穿插动作示范,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技巧性学习

  1.单一的体态控制训练(“闻花香”的感觉)

  教师示范:体态强调“挺而不僵”。

  2.舞姿造型上的体态控制训练(选几个代表性手位辅助训练)

  教师示范:强调体态的同时要求手臂经“摊手、绕腕”到舞姿的过程。

  3.舞姿造型上的摇身动律(鼻尖划横线)

  教师示范:做摇身动律时舞姿造型不能受到影响。

  4.舞姿造型上的摇身点颤动律(在脚位上进行训练)

  教师示范:动作脚点地时有“粘粘感”,支撑腿膝盖微颤而不窜。

  5.动作连接中的体态控制训练(用“风格性短句”进行训练)

  教师示范:用“情景式”启发注意强调体态的保持。

  6.步伐中的体态控制训练(用走步进行流动训练)

  教师示范:注意走步的同时强调上身舞姿的保持。

  (设计说明:学生学习動作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自身的动作示范要到位,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舞姿的形态,体会动作的风格,让学生对维族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有深刻的印象。)

  7.学习与创造(分小组进行创作)

  运用已学知识编排4个八拍的流动动作。

  8.整合组合加强练习(在学生的基础上整合训练组合)

  教师协助引导。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环节。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舞蹈动作,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力、创造力,真正突出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创作潜能”。)

  课堂小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今天我们大家领略了素有“歌舞之乡”美誉的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把维族舞蹈的体态动律反复练习,提高舞蹈表现力,为今后舞蹈表现、教学、创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反思: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西域乐舞风味,既开朗风趣,又豪迈奔放,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如何让时尚的学生们对少数民族歌舞艺术产生兴趣,并能积极的参与表现,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该课上过后,我个人认为做的比较成功的是:

  (一)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运用

  音乐老师课堂语言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上课的风格。教师幽默、生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体,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舞蹈,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篇3】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写作训练

  1、学会审题,列出写作提纲;2、收集素材,组织语言;谴词造句

  3、对给出的材料进行扩写和缩写训练;4、根据范文进行模仿写作

  5、对自己的文章和别人的文章进行修改.6、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卡和邀请卡;7、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邮件;

  二、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英语

  unit1.writealettertotellyourfriendhowtokeephealthy.写作教案和反思.

  step1:审清题意.

  体裁:书信(书信的格式)

  内容:有关保持健康做法的内容

  重点:totellyourfriendhowtokeephealthy.

  .这是向某人提出建议的书信文章,要求学生能针对keephealthy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step2:激发灵感,整理思路,组织素材.

  将全部学生分成若干组(前后4人为一组)。让学生去复习unit1sectiona的内容

  和学习方法以及sectionb中的2a,2b和3a的学习难题和解决方法相关内容后去做调查完成表格一、二:

  表格一:

  lifestylenames

  1.howoftendoyouexercise?

  2.howoftendoyoueatvegetables?

  3.howoftendoyoueatfruit?

  4.howmanyhoursdoyousleepeverynight?

  5.howoftendoyoudrinkmilk?

  6.howoftendoyoueatjunkfood?

  7.howoftendoyoudrinkcoffee?

  表格二:problemsandadvice

  problems:unhealthy

  advice

  1.shouldeatalotofvegetables

  2.shouldeatalotoffruits

  3.candrinkmilkeveryday

  4.don’tdrinkcoffee

  5.shouldn’teatjunkfood

  6.exerciseeveryday

  7.shouldhaveeighthours’sleep

  8.don’tplaycomputergamesorwatchtvtoomuch

  step3:规划文章结构,起草文章,组织语言.

  教师强调书信格式和文章结构;让学生能以小组方式自己个人去写初稿.

  语言结构方式主要有:

  1.阐述对方的学习上的问题.(书信的内容用一般现在式)

  2.提出建议的句型结构:

  whydon’tyou.......youcan........youshould........

  ithinkyoucan......don’t……

  3.提供范文让学生模仿:(要求学生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合理的建议)

  dearlily,

  iknowyouareunhappybecauseyouoftenfeeltiredinclass.ithinkyouareunhealthy.hereissomeadvicetoyou.maybetheseideascanhelpyou.firstyoushoul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ibelievethisgoodlifestylecanhelpyoutogetgoodgrades.

  yours,

  jim

  step4:谴词造句,修改文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大小写.

  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文章进行修改,对于学生在句子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更正.注意对建议句型的运用和大小写的问题.将修改后的文章进行润色加工.将修改后的作文上交.

  step5:教师评价,学生总结.

  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好词,好句和好的段落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让学生知道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好.教师对能正确使用相关连词使结构更有条理顺序的作文提出表扬,并对优秀的作业进行张贴,供其他学生学习,模仿.

  教学反思:

  1.用表格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去收集整理素材,能使材料分类更有条理.

  2.从本节写作课可以看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写作模式能够让一部分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从审题到收集素材,再到写作文提纲和起草作文阶段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和带动作用.能让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不放弃英语写作,还能让他们知道该写什么,怎样写,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

  3对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来说,这样的写作模式能让他们在共同的合作探究学习中对英语的基本句型和文章的结构布局,再到句子的润色加工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收获.特别是在作文修改和佳作欣赏。

【篇4】教学案例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弹跳能力及掷远能力;增强上、下肢力量,提高学生的奔跑、反应能力。

  教学内容:打兔子——垒球投掷------欢庆宴——愉悦身心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对我校四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和对四年级体育教材的了解制定了该教学计划。四年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一些新颖的体育运动更是抢着要学,充满了好奇心,这也是这个阶段学生的一个特点。这个阶段是学生们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的困难与挫折不多,都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之间互相协作能力较弱。我就根据这些情况,选择了“打兔子”“欢庆宴”等为内容,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友情的局面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弹跳能力及掷远能力。现代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没有最好,只有合适,我在此选用了游戏、探究等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育”,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性的协调发展,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案例叙述:

  一、课前插曲

  预备铃声一响过,四年一班的学生便聚集到体育课的集合点。当看到场地上的一个个“小兔子”,我手中的一张张白纸等器材后,便开始小声的嘀咕着……。“钱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呀?”有两位女学生略带怯意地问。“今天我们上投掷课。”我回答。“啊!”两位女同学发出“痛苦”的声音。有许多学生脸上也泛起愁云。的确,常规的投掷课,是有些不招人喜欢。学生们倒是对场上的“小兔子”和我手中的一张张白纸表现出了几分许好奇。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从前在一座小森林里,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这些小兔子呢特别喜欢吃农民伯伯种的庄稼,有一天一个农民伯伯又去田里看自己种的庄稼了,发现许多“小兔子”在自己的田里吃自己种的庄稼,农民伯伯一看这个场景就迅速把小兔子们赶跑了,然后下山去叫亲戚朋友一起来“打兔子”……同学们你们说这些“小兔子”该不该打啊?吃了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庄稼……

  生:“恩,是的,该打,那老师,我们现在去打兔子把。”学生欣喜地答道。

  师:好,那么我们一起来帮助农民伯伯“打兔子”吧!(音乐响起来:兔子舞音乐)

  师:在兔子舞音乐下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跳着兔子舞来到了田地边上,果然有许多兔子在田里吃庄稼,一切准备就绪后准备打“兔子”了(进行热身运动)……

  三、尝试合作探究学习

  1、打兔子

  师:刚才同学们个个都朝气蓬勃,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在我们来帮农民伯伯“打兔子”了,看谁打的准,打到的“兔子”多。

  师:组织、向学生说明游戏规则并引导学生进行“打兔子”游戏,先每生试投掌握最好的投准角度,再分组进行投准比赛,看哪一队打中的“兔子”个数最多,那么就哪一队获胜。

  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该游戏。即要竞争又要合作,相互学习。

  师:课前我在圆形场地中央摆放20只“兔子”,每一只“兔子”自由摆放,相隔一定的距离,圆的半径大概10-15米,圆形四周是开始打兔子的区域。

  生:学生散点分布在圆型外地方,用垒球当“子弹”往到圆内打兔子,看谁打的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打“小兔子”容易吗?

  生:老师这个很容易啊,能来点难度的吗?

  师:恩,很好,老师正有此意呢,同学们你们想想,现实中兔子可是活蹦乱跳,跑的可快了,那么就让我们跑起来听着音乐去打兔子怎么样啊?

  生:“好啊,好啊,老师快开始把!”

  师:打完了“兔子”,那么老师要来提个问题了,大家试一试,怎么样才能把垒球投的远?为什么?(自主探索、自由交流,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育”。)

  师:比一比,看谁投的远?为什么?(运用运动经验、科学知识,来分析掷远要素,促进知识的纵横联系,拓展体育的教学功能,使课内向课外延伸,有助于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欢庆宴

  师:刚才大家都成功的开展了“打兔子”的游戏,而且收获丰盛,那么现在我们要去感受一下成功以后的喜悦了,跳起欢快地“欢庆舞”。

  师:跟学生讲明该游戏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生:学生自由尝试,进行该游戏的练习(开放式的环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生:学生尝试双人协同单脚跳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育”,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性的协调发展。)

  师:引导学生尝试多人协同单脚跳,尝试多种方法的协同单脚跳看哪个组配合的最默契?

  游戏规则:双人、多人自由练习,尽量使游戏充满乐趣,欢庆的气氛。

  组织:全班同学自由组合。

  四、愉悦身心

  背景:兔子舞音乐响起来,让我们欢快的跳着兔子舞,离开田野,回到了现实的大城市中……课要结束的时候,学生的参与热情仍然很高,同学们忘我的投入劲着实让我感动。

  师:积极休整,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学练情况,收回器材,宣布下课。

  五、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打兔子”“欢庆宴”等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四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打兔子”“欢庆宴”等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二)淡化投掷教学的竞技性色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打兔子”的投掷动作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引出了垒球投掷的主要内容,实现了运动技能的教学。

  轻松欢快的“欢庆舞”引领教学进入高潮

  (四)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

  本案例中,我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各项单脚跳的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得以有效实现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技能。本案例让学生提出一个投掷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投掷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投掷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与此同时各种方式的单脚跳练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全身协调性,发展了下肢力量,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六)开心愉悦的学习情景下,更要注意运动安全教育。

  月  教学形式越是强调自主创新则越容易出现松散,这必将增加课堂教学的不安全因素。如在进行“打兔子”垒球掷远练习时,一定要求各组学生在将垒球全部投完后,才可以将各组的垒球取回,以避免发生危险。还要在课的开始部分要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我上了一节有趣的体育课,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篇5】教学案例

  本文相关应用

  鼠标划词收藏评论打印

  案例设想: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大胆的开口说英语,是我在新课改下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环境中,采用新式喜欢的方式,如做游戏、唱歌、朗读歌谣、讲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种贴近真实生活的交际情境,更能激发起学生参与的兴趣。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有趣的、贴近真实生活的交流情境。在交流活动中,学生主动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英语的口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案例描述:

  我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了一次“圣诞聚会”活动。我以孩子们喜爱的圣诞老人的形象背着一袋礼物出场了。我把向孩子们祝贺圣诞快乐作为开场白,孩子们乐坏了,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欢呼雀跃地响我表示祝贺。这个开场白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我们不再是师生关系,而是圣诞老人与孩子们的关系。我用英语说:“Ihavemanypresentsforyou.Theyareprettyandspecial.DoyouwanttoknowwhatpresentsIhave?”孩子们异口同声答:”Yes”.孩子们很想知道圣诞老人带来了什么礼物,可是要猜出谜底才能知道是什么礼物。其中第7个迷语尤为精彩。我说:“There’sasofttoy.It’swearingtheredandwhitehat.ItcansayEnglish.Itlookslikeme.Whatisit?”孩子们争先恐后猜谜底,玩具圣诞老人问:”Whatisitsaying?”这个孩子答道:“Ho,Ho,Ho,MerryChristmas!”我用赞许的口吻说句”That’sgreat”并赠给她一个礼品。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当谜底一个个被孩子们猜出时,我抓住契机用谜底训练孩子们句型,“What’sthis?Whatcolourisit?Doyoulikeit?…”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拓展了新知识,如“Christmasgifts,amusicbox,aChristmassock,ajinglebell,aChristmasgiftsstick,aBarbiedoll”等词汇,还有“Itlooklike…”等句型。当我和孩子们同歌共舞时,我们再次进行了对话。“Whatarewedoing?”“Wearesinginganddancing。”“Dowehaveagoodtime?”“Yes,wedo.”这样,又落实了“现在进行时”的教学内容。接下来的“圣诞聚会”更是将课堂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圣诞聚会”活动中创设出不同的情景,每个孩子在情景中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能力较强的孩子担当了情景中的重要角色,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孩子担当配角。孩子们创设的情景有:圣诞节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去各自喜爱的礼物等情境。孩子们在自己设计的情境中尽情展示了才华,争当学习的小主人,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课后随想

  这节课的成功得益于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我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每个活动内容落实双基教学,使学生们不但在“圣诞聚会”活动中复习了教材上的旧知识,还拓展了教材以外的新知识。“两两对话”、“小组自编自演英语话剧”这些活动形式为孩子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大平台。人人说英语,个个参与表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在以上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双基得到了落实,英语口语得到了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体验到了快乐感和成功感。同时,我享受到了一个策划者、参与者、欣赏者的快乐。“圣诞聚会”活动使孩子们受到了多元信息的熏陶,实现了英语教学的多维目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潜能。孩子们在课堂上演出的作品,没有经过任何人一丝一毫的雕琢,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个人才华和集体的智慧。我又一次尝到了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的甜头。

  对于孩子们自编自演的英语话剧中出现的有些错误,我采取了包容的态度,目的在于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

  这节课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和使我困惑的地方:⒈背景动画的制作不太理想,以后要在背景动画的制作上下功夫,让信息技术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尽量做到让背景动画既能辅助教学内容,又能烘托课堂气氛。⒉怎样才能正确对待孩子们作品中出现的错误,做到既能传递准确的信息,又能保护好孩子们的积极性?3.孩子在自编自演时,教师可以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资料,好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扩大他们的口语交际范围,从而使教学有更高的效率

【篇6】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本课学习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蜗牛的形象特点,并能创造性地描绘蜗牛;跟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体会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艺术游戏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策略:

  1、 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蜗牛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快乐小蜗牛》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蜗牛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蜗牛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蜗牛范画,教师扮演蜗牛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蜗牛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快乐的小蜗牛》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蜗牛,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蜗牛小屋”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哟、哟”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二、教学中典型的情境:

  情境一:当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蜗牛》时,学生看见屏幕上一个个造型奇妙可爱的小蜗牛动画,听到欢快悦耳的歌曲,很多学生都露出了愉快的的笑脸,很快地就进入到动画和歌曲所表现的艺术情境中了。有的学生情不自禁的说:那是蜗牛小弟弟,有的说:那个背包的小蜗牛最好看?有的说:那个蜗牛的屋子还在冒烟呢?有的说……

  看见学生兴奋而投入的表情,我就轻生地跟着旋律轻唱起来,学生也就很自然地跟着学唱起来。学生的声音逐渐由小到大,由不整齐到整齐,由轻声唱到边唱边摇头晃脑的投入的唱。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被艺术的氛围所感染,艺术活动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情境二:当教师用投影仪放出蜗牛的范画时,我用“小蜗牛的话”和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我说:“你们好,我是蜗牛姐姐,看看我的房子是什么形状啊?”一个学生说:“是圆形的,象一朵漂亮的花。”另一个学生又说:“象个美丽的太阳。”我说:“你们说的真好!”。接着我又出示一幅范画说:“我是蜗牛小弟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看!我有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呀?”一个学生说:“他的花纹象水波浪,颜色嘛——有红、白、黑、黄、绿”我赞扬地说:“你说的真棒!别忘了给你画的蜗牛用上更多的花纹和颜色啊!”。这一次出示的范画蜗牛是没有壳的,我刚拿出来,有很多学生都说:“啊?怎么没有屋子呢?怎么没有壳啊?”,这是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可怜的蜗牛小玲玲,粗心大意的王老师竟忘了给我画上小房子,害得我没有家了,呜!呜……”边说边做出哭的表情。有的学生着急地说:“快给她画上房子。”我又说:“你想给她画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一个女同学很认真地说:“我要给她画个象蘑菇一样的房子”。一个男同学说:“我要给她画一个象树一样的房子”……。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童话般的情境对话中,既欣赏了美丽的范画又展开了判断和创造想象的思维训练。使学对艺术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情境三: 当我将纸制的三个

  “蜗牛小屋”挂在黑板上,请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己认为合适的“小屋”里时。学生兴奋地看着这三个新颖漂亮的小屋,仔细看着自己的画,心里好象在想:我的画该放进“自我创新”还是“模样好看”或“颜色鲜艳”的小屋呢?有的学生兴奋地跑上前,满意地放进了“小屋”;有的学生拿着画上前去,站在“小屋”前犹豫一阵后,小心翼翼地把画放进“小屋”;有的学生把画放进“小屋”后,犹豫片刻又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小屋”。看着学生们仔细而天真的表现,我心里为这个特别的教学设计而感到兴奋不已。

  三、教学自我评价和反思

  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和音乐中的歌曲教学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巧妙的对话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蜗牛世界情境,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习;始终围绕《快乐小蜗牛》的歌曲来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较成功地描绘出了各自想象创造的小蜗牛形象,并能基本跟唱《快乐小蜗牛》的歌曲,学生学的主动,学生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得到了艺术课教学的点滴经验和成果。【本文来源于远方秘书网】

  我们都知道: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会有教学的改进。

  我认为本课教学后,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摆脱传统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束缚,在歌曲学习与绘画学习的融合和过渡上还显生硬、不自然。

  2、教师出示的范画过多,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没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3、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在对歌曲的教学处理上,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身缺乏较好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积累。使学生的歌曲表演唱练习效果不太理想,远未达到预想的艺术表演唱的效果。

【篇7】教学案例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中,许多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本题中即首先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第二,说明理由。
  (1)先讲结论(2)联系本案例具体案情(3)写出理论依据。掌握答题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全面。

【篇8】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我在《囚绿记》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下面是我这节课的一个片断:

  师:作者“囚绿”后,“常春藤”的生长状态怎样?

  生1:它依旧生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生2: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师:同学们设想一下,常春藤此时内心是怎样的?

  生1:身在曹营心在汉。

  生2:我要坚持不懈地追求阳光,追求自由。

  生3:这个人既然爱我,为什么不给我自由?

  师:后来常春藤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此时,常春藤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生1:我要摆脱黑暗。

  生2:我要无声地反抗。

  生3:我要做拼死的搏斗。

  生4:你剥夺了我的自由,我不会让你如愿以偿。

  师:既然同学们这么理解它,敬佩它,请用“常春藤真是_______”的句式,说一句赞美它的话。

  生1:常春藤真是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植物。

  生2:常春藤真是植物中的豪杰。

  生3:常春藤真是不屈的战士。

  生4:常春藤真是铮铮铁骨的英雄。

  生5:常春藤真是为自由奉献一切的勇者。

  师:说得真好。我们从常春藤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我们应学习这种精神。刚才有同学对文中的“我”有埋怨、指责,那么,对于“我”的这种做法,你如何理解?

  这是我事先没有料到的,我想我不能先入为主,给某个人、某种现象定位。一旦定位了,就相当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低估了我们的学生,忘记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这正是学生深入文本的体现,走进了人物的心声,于是我顺势利导,抓住这美丽的一瞬,让它充分展现它的光芒。

  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一会儿,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有的说,是因为他爱绿,爱到极致,就想把它牢牢占据;有的说,他太自私,为了自己的情感,而让常春藤失去自由;还有的联系生活,说父母把自己管得严严的,限制了很多“自由”,但这是爱的表现……争论非常热烈。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真爱就应学会放手,最爱就给它绝对幸福,占有不是爱的最佳选择。

  这节课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是自己读,自己感受事物,自己分析思考问题。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带领学生走进知识,引导学生迸发智慧火花,闪出创新,闪出个性。

  这节课,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挖掘这份潜力。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做起:一要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整节课我面带微笑,与他们平等交流,他们在老师的关怀、信任下,身心愉悦,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因而想说、敢说。二要抓住时机,合理引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对文中“我”的看法,这个问题就超出了我的预设,但我因势利导,并且让他们联系生活,树立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因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我们的教学,它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还是一种亲历,一种体验。一种对沉睡潜能的唤醒,一种对封锁记忆的激活,一种对幽闭心智的开启,一种对囚禁情愫的放飞……教师于其中可以起到向导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阅读后,再经过他们的讨论探究,因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还让他们理解了父母的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篇9】教学案例

  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课前把学生按4人一小组,分成12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进取影响。

  【合作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并用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全班以小组汇报。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小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辛,都凝聚着谈迁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第二自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一场厄运。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立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自我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探究中,学生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人物。如,“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梦想、智慧和创造力”等名言和对谈迁说“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期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等话语以及学生合作表演。

【篇10】教学案例

  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取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要多关注,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使之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从细微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

  我们要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这样,学生通过以上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地理解。”该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要指导学生设疑、质疑,发展创新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在揭示寓意培养发散思维时,就可以指着画面问:“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兔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接着请一位学生上来当年轻的种田人,让他的“邻居”上来教育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众人纷纷相劝,共同教育“年轻的种田人”的情景,形成了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场面。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运用求异法,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在课堂中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多元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于别人的见解,各抒己见。

  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一些小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常常“人云亦云”,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进行探索,树立新思维,树立新形象,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思考,还可以从反面设想。例如一些成语,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较固定,但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运用求异法,学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争辩过程中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如我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

  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引导,不仅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幻想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进行大胆的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进行大胆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强创新技能。例如在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

  这时教师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游览的情景。有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例如《长城》第三段写“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但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的呢?课文没有叙述,教师可抓住这一“空白”,让学生想象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长城的。学生从环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开想象,深切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修筑长城的艰辛。

  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教师可抓住结尾,循着文路展开合理想象。或是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有些课文是科学小品文,蕴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因素和良机,教者可根据体裁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好课文,蕴含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素和良机,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把握培养良机,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情境的开放性,培养创新思维

  由于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特色,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具有独特的作用。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善于大量地、广泛地吸收外界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信息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收新东西,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的样子及课文的介绍方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略写的其他奇石的名称,展开想象,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它们的形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并阐述自己的设想,作出验证。

  五、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教学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计划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因此,为给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实社会中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例如展开“五个一”系列活动,即:每天一条好新闻;每周一个好故事;每月一个小制作;每学期一个小创意;每年一个小发明,并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动课上,联系课本所学内容,使其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学了《狼和小羊》、《美丽的公鸡》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想象,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充分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接受锻炼,提高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扎实落实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努力,以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当然创新教育的实现需要改革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诸因素都将影响创新教育的实现。

【篇11】教学案例

  匆匆忙忙又一年,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在课堂教学方面刚开始教学时,由于专业不对口,经验不足,导致犯了很多错误。但是在各位师傅的帮助下,我一步步地进步着,学生也一步步地进步,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用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来描述一下多长时间为一年、一月、一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48个星期大约为一年、365天或366天为一年、12个月为一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为一年、24个节气为一年……。大约4个星期为一个月、30天或31天或28、29天为一个月……钟表上时针走2圈为一日、从今天的晚上12点到明天晚上的12点为一日、24时为一日……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因为我没有什么经验,对教材又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在平时有限的时间捉摸教材,撰写教案。课前精心备课,课后进行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是我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二、在思想方面我们学校是让一个月写五篇反思,可以写一个活动的感受,可以写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也可以写好的教学设计……刚开始没有什么可写的,但是经过一个月之后即使校长不规定字数,话也说不完了。我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着,教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思想上也有了进步。

  三、在人际交往方面这里的人际交往不单单指的是同事之间的交往,还有我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同事之间就不用说了,各位师傅都特别关心我,并经常指导我的教学。我和学生之间下课的时候也像朋友一样,可以随意的说话,也可以玩游戏。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12】教学案例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本事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本事。

  2、经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资料,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礼貌、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资料。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此刻开始!

  2、活动开始:

  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

  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

  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资料是倡导:“富强、民主、礼貌……”?这24字能够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头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同学们,从今日起,我们倡议:

  (1)遵守纪律,礼貌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忙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进取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我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能够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团体中,教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我的长处,贡献出自我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明白,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篇13】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年版)指出,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可是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所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合作学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本事提高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我校得以推广。

  二、案例的观察描述

  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课前把学生按4人一小组,分成12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进取影响。

  【合作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并用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全班以小组汇报。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小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辛,都凝聚着谈迁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第二自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一场厄运。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立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自我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探究中,学生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人物。如,“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梦想、智慧和创造力”等名言和对谈迁说“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期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等话语以及学生合作表演。

  【合作三】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然后小组交流学习文中插图为什么要把这松树画在谈迁的背后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各抒己见,有的朗诵、有的表演、有的画图,用不一样方式体会谈迁生活的艰辛,体会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取得惊人的成就。

  案例分析研究:

  1.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但教师应加强学生合作的技巧的指导,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

  2.合作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仅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所以在活动中,学生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但教师应加强学习任务从不一样角度切分,让学生因人而异,采用适合自我的表达方式,如,朗诵、表演、画图等等方式表达自我的观点,才能让每位学生都会主动投入。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多探索、多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14】教学案例

  【活动设计】

  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也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它更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好多幼儿春节有和爸爸、妈妈贴春联的经历,但他们只是盲目地帮忙,觉得好玩而已,并不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开展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大胆交流中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民俗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对春联产生兴趣,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2、大胆探索并发现春联的特征和种类,体验张贴春联的的乐趣。

  3、初步了解春联的演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春节里幼儿与家长一起贴春联的照片。

  2、红纸、毛笔、砚台等。

  经验准备:

  1、幼儿有贴春联的经验

  2、了解春联的由来和传说。

  3、联系会写春联的家长助教

  活动过程

  一、出示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照片,激发幼儿对春联的兴趣。

  引导语:看看这些照片的门上都有什么?春联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时候家家户户门上都要贴春联?

  二、多媒体展示春联演变的照片:桃梗—桃符—春联。引导幼儿一起了解春联的演变。

  讨论:为什么春节或办喜事的时候门上要贴春联?春联到底是怎么来的?

  请个别幼儿起来讲述春联的由来,教师小结。

  三、出示各种各样的春联照片,探究春联的种类。

  1、请小朋友观察这些春联的形状一样吗?它们分别贴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春联有好几种,就好像小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座位,每个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绍春联的种类和名称。

  春联的种类很多,根据它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门心和框对就像我们班的两对双胞胎,他们大小、长短、字数是一样的,分别贴在门板和门框上,且要对称。

  四、畅所欲言——我在春节贴春联。

  展示小朋友贴春联的照片,请小朋友向其他幼儿介绍照片里的他正在贴的春联名称及所贴的位置,巩固对春联名称和使用场所的认识。

  五、感知、区分上联和下联。

  站立在门外观看贴在门上的春联,右手边是上联,左手边是下联。

  六、体验写春联。

  1、家长现场表演写春联,并请小朋友说出其名称和贴的位置。

  2、幼儿体验用毛笔画春联福娃。

  七、组织小朋友给班级的活动室贴上春联,巩固对春联的认识。

  【活动反思】

  本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好多幼儿有亲身体验的经历,通过老师精心设计,整个活动流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兴趣浓厚,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形象比喻,认识门心、框对。我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区分各种不同使用场所春联及其名称。再借助班级两对双胞胎进行巧妙的比喻,引导幼儿认识门心、框对,使幼儿形象地弄明白其对称关系,也初步了解了上联与下联的关系。

  2、借助幼儿的春节活动相片加深对不同场合春联种类的认识。

  3、设置情景,请家长写春联,幼儿贴春联,引导了解春节贴春联的整个过程,激发幼儿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此环节把活动推向高潮。

【篇15】教学案例

  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体贴长辈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出示课题。教师叙述课文内容。

  2.请你们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出示课文插图) 

  3.学生看图,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4.板书课题,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相互交流)

  2.小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识记生字的办法识字。

  3.汇报并挑选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

  2.各小组派代表指出要注意读音的字词。

  3.老师相应指出字词。

  4.请小老师范读、领读,多种形式读。

  5.学生自读自纠,互读互纠。

  6.师生共做识字游戏。

  (四)读顺课文,发现感知

  1.把生字宝宝请回到课文中你们能不能读好?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练读,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边读边想,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什么?

  (五)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六)看图对文,情感升华

  1.出示课文插图,找一找与插图相应的段落。                             

  2.想一想:小峰这样做,妈妈会说什么?奶奶会说什么?

  板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

  晒被子          晒棉鞋

  妈妈            奶奶             小峰

  (暖和)

  教后记:

  个别学生读课文不流利及读音不准,课堂上提出问题无法独立回答,课堂上不积极举手回答,死板的很,自己想说的话用汉语表达不出来。而多数同学课堂上很积极,用汉语流利的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的练习。

【篇16】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

  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了解本文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教学手段

  PPT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云南风景名胜:文山文笔塔、丘北普者黑、富宁驼娘江、砚山裕仙湖、广南八宝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

  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欣赏完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无不让人心生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mò)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

  2、疏通词句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所从来: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志:做记号。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缘: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3、找出难译的语句讨论作答,合作完成全文通译。

  (三)精读课文,理清脉络

  1、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访桃花源、寻桃花源的顺序来复述。

  2、概括桃花源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桃花源美在何处?请以“这里美,你看。”为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例:这里屋舍美,你看房屋整整齐齐。)

  3、总结: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美在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4、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5、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推荐阅读:

银行合规标兵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6篇)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自查报告五篇

小学生抗疫小常识范文(精选9篇)

关于班子政治素质自查报告【十五篇】

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范文(通用6篇)

建党100周年热点论述范文六篇

标签: 范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