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带教老师岗位工作计划(推荐3篇)

工作计划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12-29 11:09:5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护士带教老师岗位工作计划1

第一周:熟悉病区环境、病区病种和病员概况、了解各项工作程序、掌握教学目标周四下午课程安排:

(1)看静脉输液、吸氧、皮下注射操作示范;

(2)护理常规及常见护理。

第二周:熟悉各项工作程序、加强操作技能训练、增进护士交流技巧,玩完成学习目标。

周四下午课程安排:

(1)冠心病护理;

(2)心衰护理;

(3)准备教学目标中掌握内容的。

第三周:熟悉各班次工作程序、加强疾病知识学习、以备床边小教课提问。完成教学目标掌握内容中的

周四下午课程安排:血液透析观察及护理、呼吸机使用观察及护理、心电图操作及判断。

第四周:考核准备。本周完成教学目标掌握内容中。

周四上午操作考核。下午14:30护理教学查房、理论考试、总结实习情况、填写实习手册、周六前准备实习手册交与护士长检查并签字。

护士带教老师岗位工作计划2

【摘要】 低年资护士临床带教培训中危险时有发生,因此要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选取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护理带教老师,制定具体可行的带教计划,评估新上岗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质量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医疗纠纷,减少对患者的身心伤害,同时也保护了护理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才由量的要求转向质的要求,但是医院各科室护理人员年龄梯队、实践能力及技术梯队比例严重失调,这就对临床护理带教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理带教老师的选择是提高护理临床带教质量必备的条件,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是杜绝危险因素,提高护理工作水平的有力保障。

1 护理带教师资素质要求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护理带教老师,要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待患者热心、细心、耐心、关心,给新上岗护士树立榜样,为新上岗护士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带教老师在实施带教过程中,也是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才能适应带教需要,才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新上岗护士,使新上岗护士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在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要给新上岗护士作出示范,一定要正规操作,否则会误导新上岗护士,所以要求带教老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根据临床丰富的经验及结合理论知识,选用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士作为带教,教会新上岗护士巡视病房的方法,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正确的带教观念 不要把新上岗护士当作跑腿、打杂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对新上岗护士能力的信任,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了解新上岗护士的内心想法。

2 新上岗护士综和能力评估

沟通能力的评估 在临床护理中,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不会沟通就无法宣教,因此新上岗护士主动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交谈的能力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否对患者表现出同情、体贴、关心;是否能够倾听患者诉说,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是否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治疗时告诉其药物的作用、吸氧的注意事项;是否能够巡视病房时告诉饮食等,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对患者进行宣教,以提高新上岗护士沟通能力,从患者入院介绍健康宣教至出院指导,让新上岗护士自己体会,带教老师补充,锻炼护生语言表达能力。

操作能力评估 是否能从理论认识、了解操作标准流程,带教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经带教老师示范,再让新上岗护士去实际操作,不要怕失败不放手,尽量给新上岗护士机会,只有新上岗护士去做了,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方能仔细观察带教操作,才能不断进步,提高操作能力。

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评估 新上岗护士应具备分析和判断能力,如:消化道出血的危重患者,应注意神志,生命体征,有无呕血,大便颜色、性状、量、次数,应对观察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及时报告医生。

护理记录书写能力评估 新上岗护士应了解和掌握整体护理的原则和内容,熟悉护理记录的书写格式、内容,并能按护理程序书写护理记录。

3 带教方法

护理程序带教 带教老师运用交谈、体查、参阅记录等方式收集患者信息资料, 新上岗护士观察带教过程,然后带教老师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向新上岗护士讲解。对新入院的患者,由新上岗护士独立收集资料,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由带教老师对收集资料的方式、内容、准确性全面讨论,最后进行点评。

护士带教老师岗位工作计划3

关键词:护理教学;PDCA循环法;护理管理

PDCA循环法又称戴明循环管理法,分为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1]。护理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培养护理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动手能力的第一步[2]。为了更好地规范护理教学管理工作,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

选择20_年6月—20_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所有护生。

2方法

2.1计划(P)

2.1.1择优选拔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的选拔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选拔教学能力强,有责任心,并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护理技术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并从中选拔善于沟通、有管理能力的护理骨干担任科室总带教,以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2.1.2制定教学计划

护理部根据大中专院校实纲要求,结合护生特点,制定总的实习计划,合理设计护生科室轮转表,使护生全面掌握各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和基本技能操作,熟悉各种操作设备和功能,了解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及最新发展动态。科室结合本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提出科室实习的具体要求,每月组织专科讲座、护理查房等教学活动。

2.1.3签定管理协议

通过签署医院、校方、护生三方协议,加强各部门监管力度,规范实习管理,增强师生的自律意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2.2执行(D)

2.2.1加强岗前培训

①带教老师培训:每年度实习带教工作开始前,护理部组织有资质的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明确带教老师责任和义务,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②实习生培训:每批护生临床实习开始前,护理部统一组织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介绍医院基本概况,学习医院规章制度、有关法律法规、院内感染知识等。通过培训增强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强化制度意识和护理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培训结束前进行入院考试,便于掌握各院校护生的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发现薄弱环节,制定合理的临床带教计划,实现个体化教学。

2.2.2实行分级管理

采取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总带教—带教老师。护理部负责制定整个带教方案,检查和监督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定期征求护生意见,及时解决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各科室由护士长、总带教和带教老师组成教学组,负责临床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具体实施,确保实习计划的落实。

2.2.3开展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

①护理部每月组织多媒体业务教学讲课1次,由各科护士长、总带教主讲,授课内容以各科室专业特点、操作规程及新开展的护理技术项目为主,强化护生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医院最新发展动态。②科室每月组织1次护理学术讲座、护理教学查房、技能操作培训等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更好地使护生掌握临床技能。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单一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护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护生思维能力,提高护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③采用“一对一”带教方式,实行责任双签字制度,即带教老师与护生签订带教责任书,以加强双方自我管理。带教老师根据每位护生的特点,进行个体化教学。由基础的护理工作逐渐到专科性技术操作,放手不放眼,让护生参与到实践中,培养护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急能力,注重培养护生的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

2.3检查(C)

2.3.1临床教学质量控制检查护理部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计划及考核标准,定期查看带教实施情况、带教记录、护生排班表等;不定期检查科室带教方法、护生实践能力。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反馈科室;科室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认真剖析、提出改进措施,对总带教及带教老师进行教学质量考核,并汇总报护理部,护理部追踪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新问题,进入下一循环,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3.2开展评学评教活动

①护生实习情况考评。护生出科时带教组长对其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科护士长结合出勤情况、平时实习表现、实践能力,认真填写实习鉴定表;实习结束时护理部对护生进行理论技能考试,了解护生实习效果,做出综合评价。②教学质量评价。护理部对带教老师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操作规范、带教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护生出科前征求其对科室、老师带教工作意见与建议,及时了解护生的学习需求,反馈给科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既调动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又增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

2.4处理(A)

针对教学质量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纳入科室质量管理考核、带教老师个人评定中。如一名新入临床的护生,未按规定戴口罩,进入治疗室,及时批评纠正,并按照教学管理条例,对带教老师、带教科室做出相应处罚并扣减当月质控分值,提出整改意见。每位护生出科前,进行理论技能考试,对考核不合格的护生则延长实习时间,直至成绩合格后方可离开科室。通过护生和带教老师的双向评价,对不负责任的带教老师,取消其教学资格。年度实习结束时,评选出的优秀带教老师年终予以奖励,优秀学员则在医院聘用时优先录取。同时,做好年度教学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以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3]。

3结果

通过对20_年6月—20_年3月我院实习的护生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顺利完成带教计划,每位护生均实现带教目标,掌握应知应会内容,理论操作考核优良率从84.6%上升到92.3%,综合素质也有明显提高,实习结束考核合格率达100%。开展临床教学质控检查和评学评教,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护生对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满意度从86%上升到95%。4小结PDCA循环法其特点是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大循环套小循环,互相促进,呈螺旋式上升的管理过程[4],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工作方法,是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准确反映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信息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利于护生有效地自我管理,便于护理部对临床教学做出正确的规划和决策。

参考文献:

[1]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_,7(2):75-76.

[2]王淑香.带教护理实习生管理思路与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_,3(1):32.

[3]赖晓娟,黄燕梅,刘向群.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进修护士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_(1):99-102.

推荐阅读:

医院护士会计工作计划(推荐7篇)

医养院护士工作计划(共55篇)

护士执业防护工作计划范文(通用70篇)

救护车护士工作计划(推荐14篇)

门诊护士长进修工作计划(精选7篇)

临床护士未来工作计划书(通用33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