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23年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三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30 13:13:1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ldquo表彰会是指在这次会议上,我们主要做其他事情,顺便给予表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国20_年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一】全国20_年民族团结表彰大会

  同志们、朋友们!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特别是自秦代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秦代设置南海郡、桂林郡管理岭南地区,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唐代创设了800多个羁縻州府经略边疆,元代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篇二】全国20_年民族团结表彰大会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市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我市近年来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结工作,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不断开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新局面。刚才,X主任结合实际,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了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借此机会,我表达三个心愿,寄语三点希望。

  一、表达三个心愿

  一是祝贺。祝贺在这次大会上获奖的50个先进集体和70位先进个人。证书和奖章里面凝聚着同志们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大贡献,讲述着同志们在服务民族团结进步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感人事迹,大家的卓越贡献,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历史将永远记载。

  二是感谢。感谢主任和省民委长期以来对市民族团结进步和宗教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付出的努力,没有大家的辛勤工作和积极努力,我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

  三是祝愿。祝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蒸蒸日上、硕果累累;祝愿少数民族兄弟心想事成、家庭幸福;祝愿同志们新年快乐、事业有成。

  二、寄语三点希望

  第一点希望:深化认识,更加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和谐稳定大局。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的重要基础。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市委提出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的宏伟目标,提出“四区两枢纽一基地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实现这些美好愿景,必须依靠包括万少数民族群众在内的万人民的共同奋斗。只有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把全市各族群众所思、所想、所为统一到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的奋斗目标上来,才能把一切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加快发展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强保证。

【篇三】全国20_年民族团结表彰大会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市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总结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任务。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民族工作战线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做好民族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长期以来,特别是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民族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国家和省、市先后安排少数民族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通过市民族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民族工作社会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在定点帮扶活动中,各成员单位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为民族地区优先安排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效益型农业取得重大进展,以文化、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城市民族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民族企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少数民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平等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引发的民族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形成,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证。

  当前,我市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城市,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民族间相互融合的共同因素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上的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失衡、经营方式粗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落后状况仍未根本改观。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引发的民族矛盾大量增加,影响民族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妥善化解民族矛盾,协调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既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检验。我们必须以执政党宽广的战略眼光和胸怀,正确认识和看待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全面贯彻执行好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民族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全市民族工作健康发展。

  巩固发展民族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市作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具有比较明显的大分散、小聚居特点。这种特定的人口结构也是导致民族团结问题容易被忽视、淡化的因素之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正确把握我市民族工作的市情特点,克服松懈思想,牢固树立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在制定政策、处理问题时,一定要从我市的多民族市情出发,充分考虑各民族在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统筹兼顾,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充分照顾少数民族的特殊需要和实际利益,维护和发展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少数民族人口、民族乡(镇)总量分别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对全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也具有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现阶段,我市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发展问题。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就没有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解决好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也就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创全市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XXX”规划的良好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利用既是大城市、又是大农村的整体优势,努力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较快发展。

  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按照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族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的大目标,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取向,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推荐阅读:

考察干部谈话怎么评价同事范文十篇

2023年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报告【三篇】

对信息和文件管理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六篇

组织生活会整改方案(通用10篇)

学习四史宣讲稿(通用8篇)

党费收缴使用管理自查报告【九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