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范文(精选3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30 14:57:0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农村振兴一般指农村振兴战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青年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青年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乡村现代治理体系建设战略工程,增强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构建党领导下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现对照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分解表和“十百千”方案中19项建设标准,将工作完成情况自查如下:

  1.健全完善村级组织架构

  20_年底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出新一届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同时健全了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级配套组织。换届后,按照省市示范培训、区级重点培训、镇办兜底培训的总体安排,累计培训村“两委”干部396人次,实现了村“两委”干部培训全覆盖,让村“两委”干部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站位、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发挥作用。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明确了57项村民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统一制作了“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手册并下发到每个村,进一步规范了村干部办事程序。

  2.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一是指导镇办开展村级党群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工作,对党群服务中心、村务党务公开栏、党员活动室以及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标准及上墙制度进行统一规范。开展20_年度农村基层党建观摩拉练。对*个试点村进行了观摩评比,检查验收各党委、各村党支部开展农村党建工作、抓好示范点建设的工作举措和成效。通过互学互鉴,交流经验,找准工作差距,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提升农村党建整体水平。

  二是开展党建示范点创建。按照《**省农村基层党组织质量提升十条标准》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十条标准》要求,对村党支部进行示范点创建,进一步规范阵地建设,强化制度建设,丰富党建活动,提升整体水平。以典型培树带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推进高新区基层党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制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建立了月报制度,督导镇、办事处逐村确定任务目标和推进措施。

第2篇: 青年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根据《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试行)》和《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考评标准》,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宜居乡村建设。

  (一)以“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大力推进白鱼河综合治理工作

  “水清”。一是从严从实落实“河长制”。将白鱼河按堰口管理分为四段,每段按照“一段一策”原则,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并定期对河段长及巡护员工作进行督查。二是河道清淤。对白鱼河淤泥及河内垃圾进行机械化清理,目前已完成清淤800余米,并配合相关部门对白鱼河河道进行整治,三是水体管理。汛期来临前对白鱼河6处防洪险工险段进行检查,安排专人对险工险段进行日常巡逻维护,同时,全面排查清理河内阻碍泄洪的废渣、悬浮物等。

  “岸绿”。一是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主导作用,按照生态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防治相结合,建设沿岸生态屏障。二是引入资本。采取“柔性治水”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入1个社会资本,在河岸种植树木,目前已完成河岸绿化种植200余米。三是群众参与。在植树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鼓励带动当地村民、志愿者等100余人参与植树活动,目前已种植树木300余棵。

  “景美”。采取“1+3+N”的模式(1即白鱼河生态屏障绿化带,3即3个节点,N即多钟模式、多种资金参与,并带动群众共同参与),依托白鱼河生态景观绿化带,建立以蔬菜、青花椒等农作物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核心区,以农耕文化、观光农业为主的农家生活体验区,以亲水娱乐、餐饮休闲、康养为主的农旅结合产业区。目前,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的方式,第一个节点已经启动,并正在积极对接康养项目。扎实贯彻落实“河长制”,对白鱼河按堰口管理分为4段落实专人进行日常管护,并筹集资金人力对白鱼河麦黄堰至菠萝堰段进行河道清淤和生态河提整治。完成白鱼河左岸800米绿道建设,流转土地100亩,引入项目,以项目带动乡村经济。

  (二)采用生态分级净化处理措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在启动院落改造工作前,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院落改造承接公司经过调研及宣传,特别是本地如何推进“厕所革命”,进行意见征求及情况摸底。当地农户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的生活污水大约是250升,每户按3个人算,每户每天产生约750升生活污水,26户每天大约产生19.5立方的生活污水,由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生活污水直排、雨污不分流且污水管网(池)无法覆盖或建设成本过高等现状,该院落改造中一个重点就是要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为有效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难题,乡因地制宜,结合菠萝堰院落改造,按照“湿地模式、集中处理、生态降解、分级净化”的总体思路,增设污水处理管网,完成院落26户“冲水式”厕所改造,将生活污水集中引入生态分级净化池,通过沉淀、过滤、氧化、水生植物净化等方式,进行净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水质可直接用于周边绿化林灌溉。同时,对院边原有沟渠进行改造,将雨水引入院落周边沟渠,并引入流动水源,实现雨水及沟渠水的外部循环,确保院落周边沟渠水质清澈。

  二、关于生活水平提高

  改造老旧院落外貌,实现老院子穿新衣

  通过村民自筹,乡财政补足的方式,耗资40余万对菠萝堰老院子进行风貌改造,全面完成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升级,配套建设了停车场、景观台等,并通过翻新村民围墙、更换老旧大门、硬化院落内部道路的方式,使院落整体形象焕然一新,形成一幅山水画的新面貌。

  三、关于乡风文明善治

  (一)增添休闲娱乐设施设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增添各类健身器材,石桌石凳等丰富村民生活,绘制“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墙体画,提升院落整体文化气息。

  (二)成立议“是”小组,创新院落自治机制

  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参与性,经过广泛征集村民意见,最终在菠萝堰成立议“是”小组,由白鱼村党支部及村委指导,在26户村民中推举5名代表成为议“是”小组成员,设置组长1名,组员4民,负责院落日常管理及院落公约执行监督工作。同时,在议“是”小组领导下,经过院落村民会议的讨论,确定了八项通俗易懂的院落公约以及众筹共享的院落保洁机制。

  四、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示范点的打造为乡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干部群众、群众基础,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乡将进一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彩钢棚整治等工作,目前已着手启动周边院落风貌改造、农村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彩钢棚整治、白鱼河南岸绿岛建设等工作。同时,逐步推广完善院落自治公约、众筹共享保洁机制等基层治理的机制及办法,培育蔬菜、水果种植产业,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再进一步。

第3篇: 青年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根据《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试行)》和《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考评标准》,市镇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支部引航”作用,按照党建为龙头、产业为支撑、“治脏、治违、治乱、法治、德治、自治”为抓手的“1+6”模式,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核心,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发展适应村情的发展振兴之路,不断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村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市镇村位于市西南角,距市区12公里,全村幅员面积为3.92平方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80户,人口3050人,交通便利,属平坝区,耕地面积3200亩,林地面积410.5亩,20_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0元,全村于20_年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8亩,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省级“四好村”等荣誉称号。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关于特色产业

  1.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

  村全村有耕地面积3200亩,现有村民1380户,3050人,为使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早日奔小康,村两委因地制宜,近几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改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农业推进。

  村主导产业—农业主要包含两大类,一是农业农作物,二是经济作物。截止20_年三季度,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0元,家庭经营净收入15265元,其中农业人均收入11577元,占家庭经营净收入的75.8%以上。

  2.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产业专业村

  20_年,村打破了种植玉米、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的传统种植业,依托其有利的自然条件,引进了农业公司整村发展猕猴桃产业,流转土地3008亩,建立猕猴桃种植基地,通过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企、民共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3.高标准农田占比

  截止20_年11月6日,全村耕地面积3200亩,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个,建设面积2962亩,高标准农田占比为92.6%。

  4.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通过不断推广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猕猴桃产业园基本实现滴灌,大田种植基本实现机耕、机种、机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100%。植保、农田排灌、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全村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5%。

  5.村有合作社

  村现有市泉润养殖专业合作社、市袁韩种植专业合作社等7家合作社,带动农户200余户。20_年合作社运营情况良好,预计20_年将实现营收249万余元。

  6.组有农户家庭农场

  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着力探索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家庭化生产经营模式,全村15个村民小组均有家庭农场,13组市友群家庭农场年销售收入达10万元。

  7.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机制

  按照“特色产业助推主导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思路,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配套喷灌、滴灌、精准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设施,园区常年雇佣本村农民工300余人,户均增收1500元,逐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二)关于村落宜居

  8.“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情况

  位于省道S216美丽竹林风景线沿线,村内风景秀丽、村貌整洁、民风淳朴,按照“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的10项标准,20_年底被市农业农村局评为20_年度“美丽·宜居乡村”达标村。

  9.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覆盖率

  村现有常住户1380户,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模式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放置,每日由各组固定保洁员上门收集并统一转运处理。全村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人员1名,保洁员15名,村范围内共设置了53个垃圾桶、池,配备垃圾转运车1辆,生活垃圾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100%。

  10.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

  村建立了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相关制度,全村15个村民小组,共配备专职保洁员15名,分别负责各村民小组道路清洁卫生,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为100%,并建立了保洁人员台账,签订了劳务合同,村委统一管理。在各级组织的管护督查指导下,经过多年运维,村做到了人居环境宜居、和谐、美化。

  11.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

  村现有常住户1380户,162户通过建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803户通过建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污水处理,160户通过小型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处理,全村污水处理覆盖率达81.5%。

  12.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村通过长期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管理机制,20_年,村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村域内河道、沟渠、塘库无漂浮垃圾、无黑臭水体,村内所有塘、沟、渠水质达标。

  13.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通过灾后农房重建、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建设项目,截至20_年10月,全村1380户均达到卫生厕所标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14.独立的、管理良好、干净整洁、粪污得到有效处理的公共厕所

  村现有公共厕所1座,制定了公厕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能够做到管理良好、干净整洁,粪污通过化粪池集中有效处理。

  15.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幅度

  村实有耕地3200亩。据调查统计,20_年,村使用化肥约160吨,20_年,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推广果树施用有机肥等措施,预计使用化肥124.79吨,较20_年减少35.21吨,减少比例为22%。20_年使用农药约3.84吨,通过积极开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20_年预计使用农药2.94吨,较20_年减少0.9吨,减少比例为23%。

  16.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

  村畜禽粪污通过沼气池有效处置,用于农户农田和蔬菜种植,粪污有效处置综合利用率100%。废旧农膜回收率处置率100%;秸秆通过机收粉粹后直接还田,综合利用率达100%;农药包装废弃物由出售农资店上门回收,集中处理,处理率达到100%。

  17.“六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全村15个村民小组均实现户通公路、自来水、电、气、宽带互联网、4G信号全覆盖。省道S216贯穿境内,户通道、村道实现全面硬化覆盖,15个村民小组公路通达率100%,全村15个村民小组自来水用户占比100%;15个村民小组均通宽带互联网,村民小组占比100%;

  18.省级卫生村

  通过开展“清洁村庄行动”及人居环境大整治三年行动,全村的基础设施、公共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大整改、大提升,为群众创造良好、卫生、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20_年2月,村被评为“省卫生村”称号。

  (三)关于村风文明

  19.市(州)级以上文明村

  村两委积极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_年8月,被评为“市文明村镇”。

  20.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情况

  打造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健全“1+6”公共服务体系。村坚持因地制宜,整合社会事业项目,积极创新“1+6”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村两委和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读书阅览中心、远程教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网络服务中心为内容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在文化广场免费为周围爱好广场舞的老百姓免费开放并提供用电用水需求。

  21.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我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成立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积极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建文明”“最美家庭”“孝老爱亲”和“文明示范户”等先进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党建长廊、法制广场、村民议事厅、宣传橱窗等场所进行宣传、表彰,使村民养成讲科学、讲法律、讲文明的良好习惯。

  22.适龄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

  村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全村适龄儿童210人,入学210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

  23.县级及以上信用村

  村被评为20_年县级信用村。

  (四)关于村级治理

  24.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村现有村“两委”干部4人,其中支委3人,交叉任职2人,党小组5个,党员85人。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统揽,开展以阵地规范、制度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探索了“1+2+3+4”的阵地规范化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夯实战斗堡垒。党支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支部领航、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省级卫生村”。

  25.村“两委”班子专业能力

  村现有4名村“两委”成员,“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4岁左右,其中村书记,“两委”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合理。“两委”班子成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2人,班子成员专业化程度高。在近三年的“民主评议”工作中,群众满意度均达到100%。支部书记罗忠富带头发展猕猴桃种植,拓宽了村民致富途径,不断壮大了村域经济,20_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0元,每百户拥有汽车30辆。村两委班子在党建工作、群众工作、农业发展、农经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化能力强。

  26.“一村一法律顾问”配备率

  我村聘请豪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李为法律顾问,定期协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等普法活动,并无偿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的服务。

  27.吸毒、、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村霸”等黑恶势力

  村建立了村级治安巡逻队伍,佩带红袖标,定期或不定期巡逻执勤,通过开展扫黑除恶等相关工作坚决打击黄、赌、毒以及封建迷信和邪教等社会丑恶现象,坚持做到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全村未出现吸毒、、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未出现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和邪教组织活动,以及“村霸”等黑恶势力。

  28.稳定可靠的新型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村党支部根据村级实际情况,积极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成立村经济联合社,因地制宜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计划,争取上级资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加,截止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40.1万余元。通过支部领航,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拓宽了村民致富途径,不断壮大了村域经济。

  (五)关于村民生活

  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村常住人口1380户,3050人,20_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0元,其中家庭经营净收入达15265元,工资性收入达13300元,财产性收入达815元,转移性收入1310元。

  3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养老保险

  村20_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874人,20_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口为1813人,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严格农村低保评定程序,做到应保尽保,经严格评选,截止目前,全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在特困人员救助方面,村共有特困人员37人,年末获得救助的特困人员为37人,特困人员救助率为100%;所有五保户等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符合条件人员全覆盖,全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综上,经自查,村得分为98分。

推荐阅读:

新时代新征程大学生范文十篇

关于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具体案例【三篇】

微信生日快乐文字排版【三篇】

经典课本剧六人剧本范文(通用3篇)

团员学习收获自身不足改进方向范文(精选3篇)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范文(精选5篇)

标签: 乡村 青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