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从他的词还是他的字,我们都可以看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快乐的。白天到学堂上学,跟着先生摇头晃脑的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放学后叫上邻居的小伙伴到屋前的空地上蹴鞠,由于不小心踢到了小伙伴的*,他不得不提前结束游戏回到家里。吃过晚饭,邀请来几个同学,在自家的阁楼上围着一张桌子盘膝而坐,桌上放着一壶早也泡得香气四溢的桂花茶,每人倒一杯茶水,以茶助兴,学着文人骚客们的样子,无病呻吟的发表着对人生的感慨。假期的时候,邀上三两同学去趵突泉游玩。年少的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成年以后,金军大举入侵,国家危亡,而他却仕途不顺,报国无门。多舛的命运让他饱经沧桑,使他更加怀念年少时的美好时光,于是有感而发,便有了这首词。
他所说的少年识愁滋味只代表他的少年,而现代的人们曲解了他的意思,认为所有人都是这样。人们忽略了时代的更替和历史的变迁,硬生生的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帽子’扣到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头上。当代中国的青少年真的是不识愁滋味吗?显然不是的。他们为成绩差害怕家长责骂发愁,为每天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发愁,为考不上大学发愁,还有像我这样的,为中国足球发愁。世界迅猛发展,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给了青少年们巨大的压力。而青少年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弱,面对压力不能及时的排解,也就只有发愁了。也许少年的这些愁在成年人看来根本就没必要,但少年毕竟是少年,如果少年看问题像成年人一样清楚的话,那他就不叫少年了。
然有压力对青少年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压力说明有竞争,有竞争社会才会进步。而如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使青少年在竞争占据优势,是广大家长们面临的难题。要要解决着个难题,家长们就必须转观念,重视青少年的愁,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但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就是孩子上学,家长上班,孩子在考场上角逐,家长在名利场上角逐。家长们无暇顾及孩子们的烦恼加之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孩子们不能说愁愁更愁。
张继一首《枫桥夜泊》火了一座城,或许辛弃疾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一首词会苦了一代人。一句“年少不识愁滋味”真是让当代青少年们欲说还休,欲说不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啊!说话要负责任,写文章更要负责任,只是不知道这份几百年后才到来的责任,他还能担负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