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自我分析范文(通用3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6-30 17:51:1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分析英文:Analysis是将事物或物体从整体分解成不同的部分或属性。虽然&ldquo分析&rdquo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它是近几年才逐渐建立起来的。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以来,这项技术已应用于数学、逻辑学和其他领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自我分析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心理健康自我分析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性格算是中向型的,自觉自己是一个很稳重的人,业余爱好比较广泛吧,喜欢听歌,下象棋,打羽毛球,看电影,看小说,上网,打游戏,好奇心也比较强,总喜欢接触一些新奇的东西或事物,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
  1、自身优势
  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我的家庭收入状况还算可以,可以担负得起我的求学费用,我能更加专心于学业。感情方面没有牵绊,可以将精力放在充实自己身上。
  2、自身缺陷
  兴趣虽广,但没有专长的一面;有点内向,有时有点粗心,自控能力有点弱,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活跃,不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晚会等。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喜欢随遇而安,缺乏进取心。
  3、人生观
  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理的稳定倾向的人生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功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三的学生,应该树立正确人生观,这样就能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做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二、自我人格培养
  人格是一个人赖以立足人世、创造事业的根本.因此对於人格魅力的讨论便尤为显得成熟而且必要了.人格魅力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发展积极的心态,表现真实的自我。人格魅力不是刻意表现的,人格魅力的气质存在与骨子里,人格魅力应该是一种自然的发散。人格魅力这名词就是一种感觉,为了表达这种感觉出来而创造的词。你真正能打动别人心的只有你的真诚和善良。
  第一,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要培养自己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勤奋认真。
  第二,在理智上,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感知敏锐、丰富的想像能力,较强的思维逻辑性和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第三,在情绪上,学会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总是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使自己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总是给人带来欢笑,令人精神舒畅。
  第四,在意志上,训练自己做事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三、环境分析
  1、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性格开朗乐观,不怕挫折;具有较好的领导才能,能与他人团结合作;具有很强的自信心与自强心;生活学习能够独立,自理能力强;做事认真积极负责,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能吃苦耐劳。
  弱势因素:不够塌实严谨,比较急躁;惰性思想容易作怪,自我控制能力稍弱,有事粗心大意,对于专业知识了解过少。
  2、外部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是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我国近几年土木工程发展得相当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建设的高潮。各种工业、民用建设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大中城市。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正处在工程建设的高潮中,处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中。最近几年我国又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经济建设的发展要依靠基本工程的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人才。不仅西部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人才,东部城市也同样需土木工程专业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日益集中,这就要求解决交通和住房问题。从市场的需求来说,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项目纷纷立项建设,在未来几十年内这种局面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非常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
  四、能力提升
  1、现阶段自我要求
  最主要的就是从现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首先积极努力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作好课堂笔记,特别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平时多读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增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和实验是闭不可少的,这些都是在自己现阶段必须作好的,也是实现自己规划的第一步!注意自己的身体,多参加体育锻炼,每天早上去操场跑步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平时多去阅览室和图书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职业目标
  学习各方面土木知识,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将来主要往工程技术方向发展,主要意向是房建与桥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量争取实习机会,再假期尽量前往工地进行见识学习,为自己积累经验。
  具体实施:在大三多学习了解土木知识,尽最大限度完善自己,争取下工地实习努力累经验(具体如果要考证等具体更了解后再作打算)。
  3、评估调整
  自己现阶段随制定了自己的目标,但受到自己现阶段思想不太趋向成熟的限制,以后在自己的职业的选择,生涯路线,人生目标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改动,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变的更成熟使自己以后的规划设计更接近实际打下基础。
  结束语
  自我分析,使我自己对自己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目标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自己的学习动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使自己的学习有了目标和针对性,对自己以后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取的成功,也使自己敢于面对自己人生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和弱点,接受现实,并勇敢的去面对,这也开始让我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能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面对竞争。
  时间是不等人的,提前作好准备,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将有很大的影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己对自己职业做提前的规划,为自己以后走向成功打下基础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篇2】心理健康自我分析

  现在,这样一句话常常挂在人们的嘴边: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有心理问题。但是我在想:到底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心理问题。
  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总是不一样。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眼中的自己。其实我也很自卑。上大学之前,有很多事情我不愿意主动去做,怕出风头,怕出丑,总怕这怕那怕手怕脚。很多事情我觉得自己做不好,觉得有些事情天生就不是我能做的。上了大学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也许我还是不自信,但是有很多事情我会主动去做,我真的很想把它们做好。很多人常说:自信点好。但是谁知道这句话背后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呢?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很无力,一个是心有余力,一个是心无余力。
  各种莫名其妙的心塞和纠结不断扰乱我的心弦。有时很容易想多了,想多了往往心里就难受,但又不想表现出来给别人看,夹杂着不自信,无奈,愤慨……各种负面情绪,我陷入了一种迷茫和烦恼的状态,无法自拔。我知道这样很不好,但是有些事情真的是不可避免的。有些话,说话者无意,听着有意。我大多扮演听者的角色。有些人根本不在乎一些事情,有些人在乎一些事情。综上所述,我觉得我的心理状态在警戒线附近。我受不了别人的过度赞美,但我可以因为习惯而受到一些误解。有时候,我宁愿受苦,也不愿太麻烦别人,也不愿看到我在乎的人受苦。在心里,我的关心和无意是分清的,表现出来也是如此。旧时光不是美好就是不堪,只是回忆,把握当下才是真实。快乐或悲伤的时刻总是短暂的。珍惜或者感叹都没用,只是在时间轨道上留下了痕迹。当然,这个挺重要的。我是一个比理性更感性的人,同情心很重。我不喜欢很多事情,但都是那么接受。
  至于感情,我想我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有时候我还是会对家人发脾气,有时候我不善待朋友……这些时候都
  一种遗憾,自己要不断地去正视,发现问题。我并不是一个很单纯的人,但我会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面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之心真如雪,尘落肤表仍可拭。完美是个传说中的名词,对于自己的心灵,我只想尽善尽美吧,我顾不了每个方面,但我希望自己是真诚的。自身的问题时时存在,排除杂念,认真对待。加油吧!

【篇3】心理健康自我分析

  当前,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对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和突破,还有哪些缺陷与不足,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到底如何,对此,我们需要做一个梳理、总结与归纳,以便为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与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对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状况的文献统计分析
  以中国知网为平台,对1979―20_年之间所发表的研究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和著作进行跨库检索。其中期刊论文155条,硕士学位论文1条,博士学位论文1条,重要会议论文9条,重要报纸论文5条,总计168条。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资料,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与研究逐渐增加
  为了更加直观,现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年代分布情况进行列表分析。
  表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年代分析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与研究,在1998年之后开始逐渐增加,尤其是20_年之后,增长趋势更加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⒈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节奏的加快,都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
  ⒉20_年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以前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相比,更加细化,更加科学合理。对幼儿园教育内容与要求进行了明确而详细地规定,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了首要位置,并首次明确强调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强调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二)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姚本先、张灵所做的一项调查中,所统计的180条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有1篇的有169人,占文献的93.89%;2篇的作者仅有8人,占总数的4.44%;3篇的1人,占0.56%;4篇的2人,占1.11%。从研究合作方式来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研究,研究力量比较单一,研究深度、研究队伍需要着重扩大[1]。我们所统计的168篇相关文献题目中有浅谈、浅议、浅论、浅析的就有34篇,占总数的20%。而且既有的相关研究多是总体、概括地谈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以某个角度作为切入点,有针对地深入挖掘的研究所占比例很小。
  (三)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作用有所关注,但研究数量不多,通俗化和普及化不够
  在所统计的168篇相关文献中,有10篇与家庭教育有关。其中有的研究规范、深入,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如20_年10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发表的王星,王辉的“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20_年6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发表的刘丽霞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但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论文是发表在大学学报上的,要想真正发挥实效作用,必须作好通俗化和普及化工作。我们统计相关数据时发现,在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168篇相关文献中,只有7篇发表在与读者接触面最广的报纸上,而这7篇中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作用的0篇,只是在文中涉及家庭教育的有3篇。由此可以看出,关于家庭教育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应该更深入,研究成果要更加普及。
  (四)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小学教师参与相关研究的比例明显偏小
  以中国知网为平台,对1979―20_年9月之间已发表的研究幼小衔接的文章和著作进行跨库检索,共检索到353篇相关文献,其中研究者单位是小学的仅有42篇,只占总数的12%。在研究幼小衔接的文章和著作内,再输入“心理健康”按全部内容进行检索,发现在353篇相关文献中有130篇是涉及了心理健康的,但其中作者为小学教师的只有18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小学教师参与相关研究的比例明显偏小。
  关于幼小衔接,长期以来存在“一头热”的现象,即幼儿园主动向小学靠。在小学教师和管理者的心目中,幼儿园和学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机构,各自有不同的教育任务、教学目标,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是幼儿园的主要工作。因此,缺乏和幼儿园的有效沟通,缺乏使小学课堂教学与幼儿园教学衔接的意识,缺乏根据新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
  (五)0-3岁早期教育市场火爆且良莠不齐,对早期教育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白
  以中国知网为平台,对1979―20_年之间所发表的有关早教的文章和著作进行跨库检索。共检出631条,其中期刊论文378条,硕士学位论文5条,博士学位论文0条,重要会议论文2条,重要报纸论文246条。在631条文献中,和“市场”有关的高达191条。为了更加直观,现将早期教育研究文献年代分布情况进行列表分析。
  表1 有关早期教育的研究论文的年代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资料,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对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加上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早教的重要性,全国掀起了一股早教热潮。形形色色的0~3岁早教机构遍地开花。但“早教”一词却和“市场”、“商机”、“掘金”、“产业价值链”等词语紧密连在一起。刘晓东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中提到“最可恨的是那些教育市场中的投机分子,他们看好教育市场,看到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于是投其所好,炮制各种早期教育方案”[2]。同时年轻的父母们对当前早教机构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选择更多是盲目的。也缺少有效的评价标准体系。到底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0-3岁婴幼儿具备了什么样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应如何根据0-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基础与特点选择教育方法、设置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如何对早教的效果进行评价?这些研究还非常有限,甚至有些还处于空白状态。
  二、对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
  许多临床经验证明:一些成人心理疾病患者,其病因可追溯至幼年。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的早期就能形成,从六七岁孩子身上可以预测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为。由此看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科学性的。因此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果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对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其身心发展特点为根据。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研究工作者围绕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对策进行了积极探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婴幼儿和谐健康的情绪情感。情感对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来说,像阳光、如雨露。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情感的强烈性甚至支配性。婴幼儿对于周围世界以及自我的认识、认同与接纳,往往以情感的建立为先导。没有健康的情感,便没有完美的童心,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婴幼儿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对婴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2.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在行为中养成健全的个性。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健全个性的养成至关重要。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在长期的研究中不断探索,认为在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因为婴幼儿的认知能力的限制,除了讲道理,更要重视在游戏和活动中调动婴幼儿的积极情感,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期、耐心地提醒和纠正。
  3.开始重视对幼儿的挫折教育。“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合理的挫折教育是培养和锻炼幼儿坚强意志和性格,增强心理弹性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个体在现实中生存,都必然要面对各种困难、挑战甚至挫折,如果心理缺乏弹性,当遇到应激事件时,就不能理性面对,正确处理,甚至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而心理的弹性需要在幼儿阶段开始锻炼。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积极面对,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4.开始重视心理健康的个性化教育。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家长和幼儿教师应在认真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具体教育方法。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关注个体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材施教。
  (二)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尽管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样也存在很大不足,有待于继续研究和挖掘。
  1.对婴幼儿教育过程中,规范、教育有余,尊重与引导不足。促进人格健康成长是婴幼儿教育的主题。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根据其心理基础与成长规律,尊重婴幼儿内心的情感及兴趣召唤,科学地启蒙引导,为培养健康的个性打好基础。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体现尊重心理规律、发现兴趣与特点及引导个体人格的健康成长。而当前的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体现了教育性,普遍性与客体性,而对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主体性考虑不足,缺乏针对性的科学引导。
  2.对婴幼儿健康自我意识的形成关注不够。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个体主体感力度成为影响其内心稳固安宁,促进心理健康的一个核心品质。增强个体的主体感力度,必须以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为基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一方面,婴幼儿受认识水平的影响,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最直接的就是来自于老师与家长的评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罗森塔尔效应”在现在教育领域已是普遍的共识。但是夸什么,怎么夸才能引导孩子对自己形成一种健康的评价?既不唯我独尊,自高自大,听不进批评与意见,也不自我否定,自卑内向,束缚了孩子的心灵。对于这些,家长与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与把握。另一方面,尽管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不高,但他们的自我体验却是敏感而强烈的。家长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及时进行积极疏导,使幼儿变得自信、主动,从而给孩子的心灵一抹绿色,使之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3.对积极心理资源的培养与输入关注不够。在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过多地关注了孩子的一些“不健康”心理与行为。表现为一些心理疾病与心理缺陷。如“孤独症”、“自闭症”,骄纵、抗挫折能力差、暴躁或胆小、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等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培养应该重于消极防治。
  小结
  总之,不管是家长还是教育机构,对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普遍的重视。但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上还缺少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人们对此问题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对既得研究成果要及时普及宣传,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

推荐阅读:

行政执法培训方案6篇

2023年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情况汇报范文(通用3篇)

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通用6篇)

2023年党建结对共建方案三篇

学党史收获和不足范文(精选4篇)

去极端化学习方案集合3篇

标签: 自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