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财政局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怎么写一
一、深化认识,精心部署,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回头查”工作
我局开展这次行风评议“回头查”活动,再次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是巩固和扩大行风建设成果的客观需要,更是牢固树立财政“为民、务实、清廉、高效”形象的本质要求。今年以来,为了抓好这次行风评议“回头查”活动,我们在总结去年行风评议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坚持“五个结合”,即行风评议工作与认真搞好财政日常工作相结合,与财政各项改革相结合,与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和纪律学习教育活动月相结合,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财政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创建文明服务窗口相结合。
(一)以宣传动员为切入点,增强做好“回头查”工作责任感。为了增强全局干部职工做好行风评议“回头查”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参与行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一是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学习传达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动员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了市政府副市长温文斐同志的动员讲话和《河源市20__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的动员大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黎志强同志代表局党组作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强调指出抓好民主评议行风“回头查”工作是打造“后发河源”,完成“三个不低于”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全局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树立一种“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团结合作、清正廉洁”的新作风。三是局行评办又召开局机关各科室、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议,要求对照《河源市财政整改实施方案》,检查应该整改的内容是否整改和取得了实效;对照《河源市财政局行风评议“回头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回头查”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整改责任,完善整改措施。四是通过印发《行评简报》和悬挂宣传标语等进行宣传。通过广泛宣传学习,全局上下形成了人人积极参与行风“回头查”良好氛围,为行风评议“回头查”活动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以落实责任为着力点,落实“回头查”工作的具体措施。为了增强“回头查”工作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局行风评议办公室根据实际细化了工作措施,制定了《河源市财政局行风评议“回头查”实施方案》,将我局行风评议“回头查”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科室,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制定了《河源市财政局政风行风“回头查”整改计划》,对财政宣传力度不够、个别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财政监督管理不够到位和财政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制定了可行、具体的整改措施,突出了重点,明确了时限,并且建立了整改工作责任制,将每一项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环节,由局党组成员分工负责,监督抓落实,形成了“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督促,直接责任人具体抓好落实”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为了确保整改效果,我局把整改实绩和效果作为年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考核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同时,局行评办经常对各项整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促,为整个行风评议“回头查”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以救灾复产为工作重点,全力支持参与灾后重建。今年6月,我市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以下简称6.20洪灾),全市灾情相当严重,各项直接经济损失11.64亿元。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救灾复产工作,采取措施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一是我们积极收集全市受灾资料,并专门到财政部和省财政厅汇报情况,引起了财政部和省财政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尽可能地争取了上级的救灾复产补助资金。同时,我们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分配和拨付各种救灾复产资金,确保了救灾复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截止6月24日止,全市财政(不含乡镇财政投入)共筹集抗洪救灾资金万元。二是加强对抗洪救灾复产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根据法律法规制定《河源市救灾复产资金管理方案》,定期、不定期对救灾复产资金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抗洪救灾资金用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我们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实施财政贴息贷款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融资恢复生产,巩固财源基础。目前,全市财政贴息贷款万元。四是我局驻村干部坚守在抗洪救灾第一线,高度负责,英勇无畏,身先士卒参与抗洪救灾复产。同时,我局领导多次深入挂点扶贫村了解灾后复产情况,共安排万元支持挂点扶贫村救灾复产,并给挂点扶贫村每个党员送上一本《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辅导读本)。
二、突出重点,抓好整改,确保行风评议“回头查”取得实效
为了以行风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我们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查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特别是针对去年行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实施方案,突出整改重点,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了各项整改工作,坚持做到“三不五有”,“三不”即措施制定不到位不放过,问题改正不彻底不放过,群众认为不满意不放过;“五有”,即整改有布置,整改有措施,整改有重点,整改有行动,整改有效果。
(一)抓好学习教育,提高队伍素质。我们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贯彻执行局机关的干部学习制度和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每星期抽半天时间进行集中学习,随机抽查干部职工的学习笔记,在局机关形成了一种浓郁的学习气氛,干部职工学习的主动性有了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局每个干部职工都写了2篇以上心得体会,记了3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干部职工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邀请市委党校的老师作“理想、责任、能力、形象”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全体党员观看《让红旗更鲜艳》等电教片和广东优秀共产党员钟南山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秦教授的先进事迹录像片;聆听吴锐成市长“重温入党誓词,牢记的党的宗旨”的党课,全体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以及开展清明祭扫烈士陵园活动等。二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参加的党风廉政建设动员大会,传达学习中纪委、省纪委五次全会,市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局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积极学习《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贯彻落实《预算法》座谈会,开展会计执法专项检查和财政“四五”普法教育专项检查等。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考核等形式,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三是加强财政业务教育。我局多次组织全市股级以上干部参加的财政业务知识培训班,如举办财政理论与改革培训班,围绕财政政策理论,财政各项改革等财政热点和难点问题,邀请省财政厅和省财经院校的学者教授进行讲课;举办财政改革班,围绕部门预算、财政国库改革、国库软件操作、财政监督等重点进行培训。
(二)抓好政务公开,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
政务公开是社会各界了解、监督财政的一个重要窗口。为了抓好政务公开工作,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便利服务,我局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副局长亲自抓,配备政务公开专职人员,制定实施了《河源市财政局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具体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在推行政务公开中坚持做到:一是紧抓一个“实”字,在一楼大堂专门设立了一个公开宣传栏,在大楼外墙的开辟政务公开栏,将我局主要职能、主要业务窗口的办事程序和财政对社会公开承诺制度等内容进行公开,方便群众了解办事程序,提高了便民、利民服务水平。二是突出一个“活”字,我局除根据市的统一要求外,还根据财政的实际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政务公开,如将日常办事较多、单位最需了解的内容制成小手册,分发到单位和服务对象手中,便于群众查看查阅;对重要工作、政策通过新闻媒体、文件、公告或举行座谈会等形式公开,如对今年实行的财政统一岗位津贴制度,我们就在河源日报上进行了宣传和公开,对今年部门预算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征求意见,我们就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宣传财政改革的政策、财政法律法规等。特别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公开收集社会各界对财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给予及时答复。三是注重一个“畅”字,设置监督投诉电话,专设政务公开意见箱,配备专职政务公开监督员,定期检查局机关政务公开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工作不够落实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把政务公开工作与年度考核和各种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凡被给予通报批评的个人年度考核不能被评为优秀,各种评比不能被评为优秀或先进个人,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财政各项改革因为涉及到单位和干部群众的利益,是广大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行风评议的活动中,各位代表和单位干部群众向我们提出了完善财政改革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如多与单位沟通,掌握更多情况,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等。我们对这些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采取了有效措施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财政各项改革:一是抓好资产清理工作。从去年10月份开展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资产清理工作以来,通过前期准备、清理核查、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等几个阶段,基本摸清了单位的“家底”,制定了《河源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
截止5月初,收缴单位资金4106.08万元,办理房地产面产权移交手续31户,房地产面积687150.41平方米,其中:自用房产面积154217.42平方米,自用地产面积444473.64平方米,经营性房产面积28025.42平方米,经营性地产面积550平方米,闲置地产面积59883.93平方米。二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为了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我们将市直183个财政预算单位纳入20__年部门预算改革范围。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编制的规定和要求,审核部门单位的收支预算草案,把部门单位的预算内外收入都纳入部门预算编制,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特别是在安排单位公用经费支出时,我们根据市直财力和单位财务支出实际,首先取消了预算外收入按固定比例返拨给单位做法,实行政府财政统筹安排。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并报市领导审定,制定了比较合理的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同时考虑到单位的具体实际,我们还按照公用经费一定比例安排业务经费,基本保障了单位的基本运转。在安排项目预算支出时,我们逐步引入了零基预算法,加强对项目预算的审核管理,要求将重要项目支出编列到“类、款、项”,甚至细化到具体的“目”,提高了预算支出的准确性。
在部门预算执行中,我局党组成员分工负责,带领业务科室人员到部门单位上门了解部门预算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反馈,为进一步完善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奠定了基础。三是扩大国库改革试点。为加快国库改革步伐,我们在完善改革制度、改进操作软件和加强业务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国库改革试点范围。首先是扩大财政国库直接支付范围,从去年11月起,将个人工资纳入财政国库直接支付系统,不再经过工资专户;从今年4月起,将政府采购资金纳入财政国库直接支付系统,不再经过采购专户,直接由财政将款项支付到商品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其次是增加国库改革试点单位。在去年19个单位国库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扩大国库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将市直61个副处以上单位纳入今年国库改革试点范围。目前,改革国库试点单位增加到80个,改革面达到50%以上,通过财政国库支付资金939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8208万元。
四是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在进一步理顺政府采购管理与执行关系基础上,我们不断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如制定《河源市政府采购内部操作规程及资金拨付程序》,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明确了20__年政府采购目录,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特别是今年对市直单位公务车辆保险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通过专家公开、公平、公正招标评标,确定定点投保公司,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财政
资金节约率近50%。对全市卫生系统医疗器械实行公开招投标采购,这是我市历史上最大一宗单项采购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政府采购影响。截止6月底,今年完成政府采购金额1797万元,同比增长32%,资金节约率为13.8%。五是继续完善财政统一发放岗位津贴改革。为了逐步解决实施财政统一发放岗位津贴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单位组织收入积极性下降等问题,我们在广泛开展调查和深入分析基础上,采取了相应政策措施。
一是制定实施了鼓励单位组织收入的奖励政策,对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单位超额完成预算任务的,给予一定奖励;没有完成预算任务的,相应扣减单位的专项资金。对争取省补助资金和兄弟市扶持资金,属于补充办公经费的,按100%的比例留给单位使用,属于专项经费的,视资金数额多少按比例安排奖励经费,并及时拨付到单位补充经费。二是修改制定了《关于河源市市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新差旅费制度》),提高出差补助标准,基本保障了出差人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此外,我们正着手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加强对县区部门预算、国库改革等方面指导,促进各县区加快财政改革步伐。
(四)加强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
针对统一岗位津贴改革、部门预算改革等财政改革给部门单位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我局党组成员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各自带领相关业务科室的人员主动到预算单位去了解掌握情况,宣传财政改革的政策和意义,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得到了部门单位的充分肯定。针对今年来行政事业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有减收的问题,我局对照“精细化、科学化”的目标,积极到相关部门去调查了解情况,认真查找原因,并提出了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的措施,逐步加大了管理力度。针对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我们拟定调研提纲,派出调研组深入到县区乡镇去掌握了解情况,分析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特别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我市“6.20”特大洪灾对财政收支的影响,确保“三个不低于”目标的实现,我局及时拟定调研提纲发送到各县区,成立两个调研组深入县区进行调研。通过积极开展调研,我局干部职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多了,注重实际、积极思考的多了,正在逐步形成一种重调查、重实际、重分析、重实效的新作风。
(五)加强财政监督,保证资金安全。
针对财政监督管理不够有力的现象,我们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加以整改。一是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将检查的重点放到基层财政和基层单位。我局成立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党组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配合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整个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并指定局长负总责。制定《配合省财政厅完成我市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工作方案》,明确检查的内容、时限、要求和步骤。目前,各县区自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二是加强对财税收入监督。我们建立与国税、地税等部门的定期沟通联系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重点税种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在今年6月17日由市政府主持召开了第一次财税联席会议,加强对财税收入执行的分析,堵塞税收收入的流失漏洞,提出了加强财税征管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同时,我局党组成员按照分工,分别挂钩联系服务县区,建立完善分片抓收入的工作机制,督促大力县区组织财政收入。三是加大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督。对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标准进行审核监督,控制高估冒算,节约工程成本。今年上半年,市直财政受理投资评审项目82个,受理评审资金6154万元,审定金额5513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0.41%。四是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特别是加强了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收支的管理和财务监督。此外,我局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投入上也加大了整改力度,积极筹集资金支持河源市职业技术学院、河源市技工学校、城市防洪堤和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大对政府十件实事、救灾复产和其他社会事业的投入,等等。
三、紧贴实际,创新服务,通过“回头查”"活动推进工作开展
通过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回头查”活动,紧扣打造“后发河源”、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不低于”目标要求来开展各项财政工作,努力创新服务形式,促进了财政事业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作风更加扎实了。
通过行风评议“回头查”的有效整改,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了对行风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作风更加扎实了。一是学习风气浓了。局机关除坚持每星期集中学习外,还组织专题辅导报告、学习心得交流和举办业务培训班等,营造了良好学习氛围,并做到了学以致用。二是服务水平好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调研活动,我们掌握的情况多了,主动思考的多了,分析研究的多了,提出的对策建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方便了领导参考决策。三是办事效率高了。通过狠抓教育整改,干部职工的办事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对群众前来办理业务,能办的即办,一时不能办的,按办事承诺尽快办,办不了的提请领导督办,力求减少办事环节,节省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管理水平提高了。
通过一系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资金的分配、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一,在预算的编制上,市直单位全面铺开部门预算改革,逐步引入因素分析法和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预算编制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预算编制更加完整;细化预算编制,制定公用支出的初步标准,预算编制更加规范、透明。第二,在预算的执行上,严格按照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政府预算收支计划,及时将资金拨付到用款单位。扩大国库改革试点范围,对各项专项资金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大大减少了资金拨款环节和在途时间,提高资金的拨付效率,减少了资金被挪用、被截留的机会,方便了单位用款。第三,在预算的监督上,通过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税源和重点税种的监管,加大对各种专项资金的监督以及开展支出绩效评价,政府财政收支行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第四,在预算管理上,我们根据财政工作的实际,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基本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了资金分配、拨付和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通过简化预算内资金审核拨付程序,从今年4月1日起取消过去对预算内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含未列入财政统发的个人经费)要求部门预算单位填报请拨单的做法,减少了部门单位的办事程序和时间,方便了单位及时用款。
推荐财政局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怎么写二
在“十二五”的五年中,特别是近两年来,县财政部门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和县党代会、人代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扣“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展主题,立足财政工作职能,努力发展难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财政改革与发展不断跃升新水平。
一、发展要素不断聚集,财政收入稳步提高
五年来,财政部门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科学制定组织收入考核奖励办法,对照目标定任务,对照责任定奖惩,对照时限定进度,全县财政收入呈现持续高幅增长态势。全县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总收入分别从20__年的4.7亿、10亿元增长到20__年的10亿元、22.6亿元,今年截止11月底,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高达30.96亿元、12.21亿元,财政收入一直处于高幅平稳增长的态势,财政收入总量、增幅、序时、税收比重实现“四个超历史”,在后危机时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是出台财政奖励政策。加强对国家和省出台的财税政策的研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制定和完善了支持全县重点工作、鼓励信贷投放、推进工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性奖励措施,全力助推财源培植、重大项目、特色产业、城市建设、沿海开发等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安排奖励资金达1.2亿元以上,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是设立财政过桥资金。出台了《射阳县财政过桥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每年从财政专户安排间隙资金作为财政支持企业的“过桥”资金,缓解企业临时生产周转资金不足,近年来,累计为企业提供过桥资金8.5亿元。
三是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对年纳税额在3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建立联系服务制度,通过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情况,剖析企业税源结构和发展趋势,提出有关建议,并在优惠政策、奖励政策的兑现,以及专项资金的拨付上,做到及时、高效。20__年全县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增加到12家,20__年可望实现28家。
四是全力做好筹融资工作。创新融资方式,认真运作土地经营,5年共挂牌出让土地1200亩,出让金收益22.3亿元,并努力寻找符合国家信贷投放政策的项目,借用符合银行投向的载体,包装申报贷款,累计融资超过30亿元,有力保障了城建支出和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需要。
五是放大银保合作效应。稳步运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经5次增资,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增至1.1亿元,金融协作面不断扩大,担保能力显著增强,有效缓解了县内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和担保难问题,累计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3.2亿元。
六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编制年度争取政策性财源计划与项目申报指南,五年来,在财政转移支付、园区建设、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保障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共争取各类资金超过32亿元。
二、精细管理不断加强,税源征管成效凸显
“十二五”期间,财政部门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全面进位、奋力争先”的目标,积极应对挑战、致力克难求进,着力培植财源,狠抓收入征管,财税征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财税考核形成新机制。每年制定财税工作考核奖惩意见,适时出台促进镇级经济进位争先百分考核办法,加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的权重,对提前完成工作目标的镇(区),对征管部门和镇区组织收入达序时和完成任务的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县镇组织收入积极性,有效引领了全县收入的持续高幅增长和收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精细征管凸显新成效。建立纳税人信息档案,排查税源,加强指导,实施监控,严堵漏洞,征管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迈上新水平;积极开展税收专项治理,建立了纺织、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税负数据模型,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对县镇税源进行调查,测算全县收入目标,及时将全年征收任务明确下达到各镇区和相关部门,对税收入库情况及时跟踪,掌握收入征收进度,落实序时入库目标;建立经济运行质量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和收入督查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纳税与重点镇组织收入的督查,增强组织收入工作前瞻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
三是税源管理取得新突破。实施多轮较大规模的税源调查,建立起完备的分镇区、分部门、分行业税源台账,并据此开展纳税评估。组建并运行作好县税源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创新税收征管方式,与国、地税部门会商强化收入征管的办法和措施,制定了个体税收、建筑房地产税收、煤炭企业税收等收入征管方面的工作意见,出台了县镇共管收入等协税护税办法,对协助征收和直接征收的非税收入管理部门下达收入目标任务,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制,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全力推进综合治税。
三、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和谐指数持续攀升
将财政支出的重点锁定民生领域,努力使财政收入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都紧系最广大民众的福祉。每年财政预算中用于“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和环保等事关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超过80%,近三年新增财力中用于民生的比重高达95%以上,公共财政、民生财政框架初步形成。
一是着力提升财政保障水平。在先后将镇(区)公教人员国标工资、津贴补助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纳入县财政统发的基础上,又将公教人员“三金”、卫生院定补经费、村级三项资金、民政优抚经费上划县级财政予以保障。全面履行财政保障职能,统筹预算内外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抓好财政资金管理监督工作,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作,实现了“四个确保”,即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拨付,保证社会保障人员补助按月发放,保证项目推进、实事工程、抗震救灾等重点支出的安排到位,保证县镇财政的正常运转。同时,注重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强村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群众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财政收支硬平衡。
二是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年来对农民实施水稻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累计超过10亿元;累计投入2874万元,加强农村公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乡间彩虹”工程共建设农桥537座;投入1.77亿元用于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农村环境整治;20__、20__年累计投入3577万元,实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67个;安排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资金720万元,帮助112个村居实现了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帮助省定经济薄弱村争取省债务化解补助资金总额1140万元,县财政配套489万元;安排村级经费12292万元,从20__年的村均6万元,到20__年的村均12万元,村级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实现了翻番。
三是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五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2.6亿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从人均50元提高到150元,财政补助从人均35元提高到120元,医药费报销平均比例从25%提高到45%,报销最高限额提高至12万元。抢抓国家扶持“新农保”试点机遇,率先在全市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县49.7万适龄农民参保率达99.4%,收缴保险费7044万元,11.5万60岁以上农民每人每月享受60元以上养老金;出台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推进“关爱工程”实施,将五保对象供养支出按规定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全县集中供养率提高至60%以上,基本构建起弱势群体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机制。
四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累计投入9000万元,分年度化解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债务,认真落实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制度,5年累计免收杂费4136万元。逐年加大计生事业投入,计生事业费累计投入1.74亿元。20__年投入430万元解决在岗、离岗村医生的养老保障问题,投入1710万元,新(改)建病防楼、公卫楼14156平米,建立城乡一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保证群众免费享受九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用于射中新校区、新初中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
四、财政监管不断强化,规范管理成效显著
20__年以来,我们主动适应财政改革要求,始终贯彻监督与改革相结合、监督与发展相结合、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监督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改变原有的财政监督模式,积极推进财政监督长效机制建设,使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得到了较好的融合。
一是推进财政监督长效机制建设。加强计划管理,提高了检查针对性,科学统筹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检查计划,并对计划执行进度进行及时跟踪和管理,保证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有序进行。在检查的内容上,把握监督重点,关注热点、难点,把预算管理监督和财政收支监督作为财政监督的核心重点和关键予以安排,着力提高了检查的实效性。采取通报、公示等方式,促进检查成果的利用,提高了社会对财政监督的认知度。
二是开展收支监督展专项检查工作。“十二五”期间,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按照服务财政管理、促进财政改革的要求,不断强化财政收支监督,专项检查取得了新的成效。五年来,对全县涉及财政收支和管理的98个单位的开展了42个项目(次)专项检查,内容涉及部门预算管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会计管理、内部监督等财政改革与管理的热点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查出各项违规资金8574.8万元,责令整改978万元,有效遏制了财经领域的违规违纪行为。
三是努力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打造诚信社会、规范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作出了不懈努力。“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管职责,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开发、运输、建筑施工等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行业计15户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查出问题资金9739.6万元,责令调账1435.7万元,提出整改意见60余条,检查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四是开展专项检查严肃财经纪律。从20__年起,连续2年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采取自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精干力量,混合编组,采取进点和调帐相结合的方式,对27户机关事业单位、17户社会团体、8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展了重点检查工作,查出小金库金额264.8万元,对8家单位予以了经济处罚,对7名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五、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理财水平日益提高
“十二五” 期间,财政部门不断完善财政改革,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集中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和财政投资评审改革,在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程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精细规范。公用支出实行综合定额和分项定额相结合的模式,调整了公务费、交通费定额标准,对专项业务支出项目和数额进行清理和整合,重新核定专项业务支出,对政法机关实施非税收入征收与支出安排脱钩,收入全部缴入财政,支出由财政按规定予以安排。人员经费严格按规定项目和实有人数测算,公用经费按照规定的综合定额标准计算,专项经费按业务实际情况确定。
二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效明显。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力度,国库集中支付面涵盖了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往来资金,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量创新高,5年来累计支付各项资金68亿元,直接支付比例88%,直接支付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每年退回各种不符合规定支付500多万元,月沉淀财政资金5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财政资金调度压力,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质效。
三是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措施得力。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发放、购领、使用、核销等管理工作,严把票据使用核销关,分次限量,核旧领新,票款同步,对公安、学校票据使用量大的单位采取计划申报、定量供票、定期核销的管理办法,定期对已经使用的票据进行核销,累计核销非税收入票据近200万份, 193家县直单位参检率100%,合格率达96%以上。
四是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彰显成效。制定了《射阳县政府采购定点维修、印刷企业百分考核办法》,对定点供应商引入竞争考核机制,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加大对定点供应商考核督查力度。督促各类定点供应商认真及时登记定点采购台帐,每季度分类分组到各定点供应商调查走访,了解政府采购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督促各定点供应商执行政府采购规章制度,提升政府采购定点供应水准,实行网上招标日常化,采购规模稳中有升。五年来组织集中采购122次,采购预算总额3.81亿元,成交额3.5亿元,节约率达8.2%以上。
五是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稳步推进。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提高国有资产处置、核销水平,通过产权交易中心公开运作,对车辆、房屋等标的进行处置,实现资产增值。建立国有资产收益台账,对全县国有投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出资企业、直管公房等逐一建立台账,对国有资产运行实行全过程监管,五年来公开处置国有资产金额1500多万元,处置收入比评估价多300多万元,对射阳盐业公司、向阳公司、射阳林场等单位实行国有资产收益收缴,收益收入1000多万元。
六是财政投资评审改革效益颇丰。从合理调度资金、加强资金监管的角度出发,延伸财政管理的触角,从工程投资源头挤水分,堵漏洞,先后出台了《射阳县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射阳县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实施细则》、《投资评审中心内部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制度,运用定额测算法、市场查询法、现场勘测法,做到审“量”和审“价”的有机结合,由“被动买单”转为“主动控制”。3年来评审财政投资项目金额达18.24亿元,节约财政资金1.92亿元,核减率10.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县财政局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盐城市财税工作先进集体”、“射阳县人民满意单位”,连续五年蝉联县委、县政府综合奖,20__年被省、市分别命名为为“文明行业”。 一是实施“效能提升”工程。将机关效能提升作为强化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先后开展了“服务效能提升年”、“文明财政创建年”等活动,出台了《文明用语“六个一”》、《首接责任制》、《全程帮办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机关管理内控制度,推行首接领办、全程帮办、一次性告知、ab岗服务、“四个10分钟”等特色工作措施,为企业与群众提供了最为快捷高效的涉财服务,让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感受到财政人勤政敬业的良好氛围,财政服务大厅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优质服务窗口”,在全县热点岗位万人评议中,局综合科、企业科分获全县93个参评科室第1名、第3名。
二是实施“固本强身”工程。实施“修身养性”工程,通过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等方法,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财政业务素质,机关每年组织集中学习40次以上,干部职工每人每年撰写学习笔记20000字、心得体会4篇以上。实施“业务讲坛”工程,以财政业务知识、经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为主要内容,搭建“科长讲坛”平台,每双月安排一名科长登台主讲,搭建“大家谈”平台,积极为全体人员搭建展示自我、展示才华的平台。实施“拓展训练”工程,组织全体人员开展拓展训练,培养积极主动的沟通意识、双赢互利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责任意识、增强危机下的求变能力和困难环境下的思进能力,提升了财政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实施“勤廉教育”工程。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为抓手,实施了“12345”工程(一个区域、双向承诺、三卡预警、四项教育、五大改革),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和财政干部安全。将廉政宣传教育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抓,通过环境熏陶、活动引导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使勤政廉政成为财政人的内在追求和自觉行为。全局多年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无一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建树了良好的外在形象,促进了财政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存在的主要不足
1.预算执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为规模企业不够多、企业创税能力不够强、收入结构不够优,非税收入比重偏高,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偏低,征管部门、镇区之间不平衡性较为明显,财政收支缺口较大,资金调度较难。
2.创新创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局各科室每年年初都扒排了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但推进力度还不够大,对于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优化收支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调控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
3.机关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优。机关在效能建设方面出台了多项制度,以督查督办工作为抓手,深化了文明创建和服务效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深化财政改革、推进财政事业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推荐财政局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怎么写三
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局办公室紧紧围绕财政工作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投入财政改革,在参政议政、协调服务、文书档案、计划生育、信息调研、财政宣传等方面,抓住“服务、参谋、协调、督办”四个方面不放松,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作用,有力推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一年来,我办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规范服务工作
始终将“服务”作为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按照“少环节、快节奏、高效率”的原则,着重抓了“办会、办文、办事”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环环相扣,基本做到了“快、精、细、严”。一是强化办文意识,提高办文效率。始终坚持“一口进出、分口办理”的办文程序,全年审核办理各类文件163件,通过规范办文,树立财政机关的良好形象。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后勤服务方面,规范来人来客接待,完善车辆、机关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努力节减机关经费支出。积极向领导建议改善局机关大院环境,绿化空坪400多平方米,并安装了彩灯,使机关环境大为改观。
二、提高参谋水平
作为“参谋部”的办公室,坚持围绕财政工作中心,紧扣理财主题,切实强化参谋意识,使办公室成为领导“大脑的天线、手足的延伸”。一是及时总结情况,反馈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按照局领导的布置,全年完成财政形势分析2篇,参与财税形势分析起草3篇,执笔完成《关于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某县财政运行情况的报告》等。二是积极组织修订局机关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全局工作的正常运转。今年以来,制定了《局机关工作规程》、《办事程序》等规章制度,使制度更加规范、具体、切实可行,局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三是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按照“大事重点督办、急事马上督办、常事定期督办”的原则,协助领导抓决策落实,使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督办、有回音、有成效,充分发挥了助手作用。完成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7件,建议、提案办理答复函被县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组作为模式供其他单位参考,县财政局被评为建议、提案办理先进单位。
三、加强调研宣传力度
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财政信息网络,切实强化财政调研、宣传、信息工作的力度,从而丰富了财政信息资源,促进了财政调研、宣传工作的开展。一是财政调研质量提高。xx年,局办起草完成调研文章3篇,其中:《山区农业县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建议》一文分别在《中国特产报》、《农村财政与财务》杂志发表,并被收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中国财政与税务大观》一书;《当前乡镇财政机构管理的合理定位刍议》一文在《农村财政与财务》杂志发表;《税改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刍议》一文在《某经济》杂志发表,还在某市社科联等举办的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目前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一文,在省社科联等举办的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二是财政宣传重点突出。xx年,局办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通讯、短讯等新闻报道52篇,其中:在《中国财经报》发稿6篇、《农村财政与财务》发稿4篇、《某日报》和《某晚报》发稿21篇。宣传全市优秀理财能手某同志事迹的《二十年春秋财政情》一文,分别在《某日报》、《农村财政与财务》、《某财政》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被收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财税改革与管理全书》、人民日报时代潮杂志《人民公仆》大型画册。局办和人教股共同创作的摄影作品在全省、全市财政系统摄影比赛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一、二等奖。三是财政信息传递及时。全年编发《某财政信息》12期,编发信息80多条,其中被市局采用12条。
四、强化内部管理
根据每个人的业务素质能力,结合办公室工作实际,健全了办公室内部分工责任制,对公文处理、后勤服务、计划生育、车辆和财务管理等工作明确了专人负责,实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确保了办公室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提高办公室人员的业务能力,在加强办公室人员平时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局领导还先后派出文秘、档案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着力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办公室人员不仅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吃苦,还能胸怀全局、服务大局、务实高效的开创办公室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