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方案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计划&ldquo方案&rdquo,也就是说,案例之前获得的方法和案例之前呈现的方法是&ldquo方案&rdquo。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文章13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我区“十四五”规划,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水平打造温州中心城区西南主门户,高质量构建“科教新区、山水某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省、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成果
某某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时间跨度为两年左右,主要形成四项工作成果,即某某区“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系列报告、《某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以下简称《基本思路》)、《某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某某区“十四五”专项规划。
二、总体安排
根据规划编制程序,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前期研究、编制起草、审议发布三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一)前期研究阶段(20_年6月至20_年12月)
20_年6月,起草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议准备工作。6-8月,召开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议,研究建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机构,开展“十四五”规划“六个重大”(重大产业、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谋划工作,向上级报送我区希望纳入国家、省、市“十四五”基本思路重点内容的基本考虑,启动课题研究工作。8-9月,制订实施“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计划,落实研究编制承担单位。10-12月,形成一批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同步开展专项规划申报工作,启动“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工作。
(二)编制起草阶段(20_年1月至20_年10月)
20_年1-2月,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召开专家学者、企业家、老同志和区有关部门“十四五”规划座谈会,赴各镇街听取基层对全区“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建议。1-3月,研究形成“十四五”专项规划目录,并报区委、区政府审定。4-5月,成立“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组,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为区委决策提供支撑材料,做好“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明确落实专项规划编制承担单位。6月,组织开展公众为“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言献策活动,全面启动专项规划编制。7-9月,
根据区委“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形成规划《纲要》(讨论稿),同步形成专项规划(讨论稿);10月,通过讨论研究,形成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同步形成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三)审议发布阶段(20_年11月至20_年6月)
20_年11-12月,组织召开区级有关部门、镇街和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会和专家咨询论证会,修改形成规划《纲要(草案)》,同步召开专项规划征求意见会和专家咨询论证会;向区委、
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汇报,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形成规划《纲要(草案)》人代会送审稿。20_年1-3月,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区人代会审议;4-6月,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修改形成专项规划(送审稿),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发布实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某某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安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区级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职,主要负责人要主动承担“十四五”规划编制总牵头人的责任,统筹力量,选配专班;各镇街和开发区要主动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形成齐心谋发展、合力编规划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落实编制经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编制要求高,要根据规
划编制任务,区财政安排“十四五”规划编制经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三)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开门编制规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规划编制方式和手段,提高规划编制质量。
20xx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第二篇: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未来五年是我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建设美丽生态环境,全面富民强镇,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时期。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加快,也将给我们带来十分宝贵的发展机遇。站在历史的交接点,我们要更加深入地把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镇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__届__次全会精神上来,按照省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三个高于”、“两个翻番”、“一个全面建成”的主要目标,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加快门店建设和发展,营造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实现门店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稳中快进地发展。
“十四五”工作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__届__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提出的“8541”发展战略,坚持“民富、村美、气正”的奋斗目标不动摇,以加快经济发展和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项目带动为总抓手,增强机遇意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务实苦干,着力打造充满创新活力的新隐贤,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预期目标:到十四五末地方生产总值达到__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社会固定资产达到__亿元,年均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__万元,年均增长12%;居民群众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新农保”和“新农合”实现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提高4%,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耕地保护任务,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按照国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部署和要求,协助上级落实好__年压采项目。
20_年主要工作目标:
1、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__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2、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再引进1-2个超亿元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__亿元,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8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1-2家。
3、大力实施设施农业,着力在蔬菜产业做文章,重点抓好西抛庄千亩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和半截河400亩日光温室基地建设。
4、积极作为优化“两大环境”,以生态环境大提升、治安环境为目标,抓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缉枪治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全力打造靓丽门店、平安门店。
5、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官德、商德、公德”教育活动,引导人们学习道德模范、尊重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最后争当道德模范。
6、继续关注弱势群体,规范村务运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引项目,优服务,全面提速项目建设。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纲不动摇,调动一切力量,利用一切关系,真正掀起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新热潮。一是主动对接京津谋招商。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为招商重点,积极参加京津地区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加强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沟通,通过“周联络,月拜访”用好在京津发展的门店企业家确立的人缘优势,鼓励他们关注家乡发展,回乡投资创业,扩大项目信息容量。二是优化服务固客商。将提升服务水平作为打造企业发展“大环境”的首要条件,对在建、在谈、新签约项目实施“保姆式”服务,以110的办事效率协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稳固客商投资信心。重点抓好____德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明机柜有限公司合资8000万元的机箱项目后期工作,抓好北京客商总投资1.5亿元的海绵生产在谈项目,抓好跟踪落实,确保项目早落地。三是解放思想抓抢位。在全镇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打好“沿海”、“京津”两张牌,按照“五区一走廊”规划定位进行招商引资,加大对7处闲置厂房和9处1744亩闲置土地的盘活力度,将青年企业家经营管理培训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推进本土企业管理模式升级和现代管理制度建设,在与京津的合作中找准定位,抢得先机,提高对接工作的针对性,获得更大收益。
二、拓平台,添动力,打造道德爱心之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道德建设的构筑则需搭建一个易于参与、乐于参与道德建设的平台和载体来支撑。一是从娃娃教育入手,在中小学开展“道德健身操”活动,让道德模范走进校园,让20部道德模范宣传片走进课堂,以此拓展和延伸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提高道德模范地位,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从生活、医疗救助等方面予以帮扶,引导人们学习道德模范、尊重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最后争当道德模范。三是创编推广“道德广场舞”。借助发挥广场舞“全民热”的机缘,因势利导,深入开展“道德广场舞”创编推广活动,通过广泛征集道德歌曲,创编推广“道德广场舞”,教化民众、德化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四是深入开展“官德、商德、公德”教育活动。按照教育活动推进方案,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抓规划,优环境,加快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顶层设计,也是改善镇村容貌、提升城镇形象、增强承载能力、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后五年,我镇将按照“建设精品城镇,打造‘四个中心’”的总体规划,划分片区,明确功能定位,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逐步改善镇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四个中心”即以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商业经贸区,以东抛庄为中心(辐射北八村)的靓丽乡村中心区,以吴召为中心的生态文明示范区,以崇仙为中心的精品小城镇特色区。“四个中心”的确立,将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有机结合,要求各村严格按照制定的村民自治章程,依规定建,有序发展,巩固“四清”成果,搞好街道、庭院、坑塘绿化,改善人居环境。突出环境综合整治,把青官线和高速连接线作为两条精品线路,从涉及到的10个村中再筛选出3个村作为示范村,以点带面,打造不同风格的美丽乡村带。为确保环境治理长效运行,建立定期巡查机制,开展定期不定期暗访,对各村进行排队,与年终绩效工资挂钩,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积极配合县级部门,抓好垃圾集中收处工作。
四、夯基础,建基地,做大做强“两色经济”。继续抓好“百名村官双带致富计划”,让村干部率先带头致富,并按照“两色两区多园”发展规划,以蔬菜产业产业为突破口,扩规提档,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继续推进无公害、绿色基地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投资2400万元的子牙新河河套北八村6000亩土地平整项目,投资2200万元的北排河以南近3万亩地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明年,我镇将着重抓好西抛庄二期100亩温室基地建设和十王堂100亩日光温室基地建设。同时,在畜牧养殖方面,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把发展养殖小区和转移富裕劳动力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扩大养殖小区的经济社会功能。
五、重民生、促和谐,创建幸福和谐门店。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镇党委、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竭力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着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谋划前吴召中心小学、后吴召幼儿园、白塔务幼儿园等3所学校的迁建、翻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强化经常性调度,对持证育龄妇女实行月普查、周访视的制度,坚决制止违法生育。二是继续加强社会管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深入开展领导“三访”活动,开辟信访“绿色通道”,吸纳社会力量,把德高望重、协调能力强的红白理事会总理、家族长、在外上班人员、企业家组成“帮大哥”团队,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同时,不折不扣地推进缉枪治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依托四个覆盖组织体制机制,建立涉枪涉爆涉黑单元管控机制,对各村进行单元划分,由综治小组长任管控联络员具体负责单元内法律政策宣传重点人员管控、情报信息搜集、犯罪线索排查等工作,坚持依靠群众,全方位、多层次发动群众。重点路段、村继续实行设卡盘查,不给不法人员可乘之机。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对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积极搭建“幸福门店,你我共创”互助平台,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开展“温暖过冬,幸福过年”“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爱心企业这一有力帮扶团体作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通过提供致富信息、物资救助等多种方式,帮助解决其在日常生产生活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助推他们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六、强管理、优服务,加强党的建设。一是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与“三严三实”、“三讲三比”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的素质建设和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内各项制度,使党委决策更加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二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将“六个见面”大走访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管督查,采取随机抽查、回访等方式,实际了解干部走访情况,办实事情况。同时,推行乡镇便民服务代办员制度,拓展延伸服务内容,要求驻村指导员根据群众委托,为群众代办养老金领取、计生等服务事项,以“小”服务赢得群众满意。三是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强化对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管。特别是在规范村务运作方面,增设“三道关口”,采取村监会全程监督、镇级备案审查、纪委随机抽查等有效方式,使村务监督机制常态化,形成干干净净干事良好氛围。
第三篇: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四五”时期是信阳师范学院建设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向大别山区域综合性大学迈进的关键时期。20_年10月,学校印发了《信阳师范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全面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
为科学编制我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参与度,真正做到开门编规划,有效凝聚各方智慧,共同谋划好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经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和关注学校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求规划编制意见建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自通知之日起至20_年1月15日。
二、内容要求
可以围绕“十三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问题短板,“十四五”期间学校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目标定位、战略举措,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信息化建设、合作办学、后勤保障、综合改革等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
希望您的意见或建议聚焦主题、观点鲜明,突出战略性、创新性、可行性,既可从学校整体事业发展角度,也可就学校某一方面的工作进行建言;既可是三言两语的真知灼见,也可是主题突出、材料详实、论证充分的文稿。
三、征集方式
1.意见建议主体,既可以是单位、团体,也可以是个人。
2.意见建议稿可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专用电子邮箱:xynugwp@163.com。
3.可以来函来电。来函请寄:信阳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规划管理科(地址: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南湖路237号,联系人:葛文鹏,邮政编码:464000);来电请拨打电话:0376-6390557。
4.当面交流,请直接到学校行政楼523室。
四、有关说明
1.来稿请注明“‘十四五’规划意见建议”字样。为方便与您联系,请注明您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我们会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2.学校将对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分析筛选,对可行性意见建议将在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时予以采纳。
衷心感谢您对信阳师范学院建设发展的关注、支持和贡献!
第四篇: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机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仔细研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做好本部门负责或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十四五”时期(20_-2025年)是我校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全国一流专科大学的重要历史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及xx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做好“十四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_—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专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显本学校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现状及面临趋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三五”初的17个发展到“十三五”末的19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9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9个,占47.4%;
文科类专业10个,占52.6%。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4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3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4间、座位数4400多个;
实训(实验)实17个;
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三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4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8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6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_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14年共培养了近9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
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
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深化。一是学校作为高职第二批次招生,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是少数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三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就业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需进一步探索;
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响应迟缓,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评估行政强制性色彩过重,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
第五篇: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第十八次全省民政会议精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和基本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助力宜章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建设富裕宜章、法治宜章、文化宜章、幸福宜章、美丽宜章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要求
聚焦主责主业,科学研判“十四五”时期民政发展趋势,通过规划编制工作理清宜章民政事业“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制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宜章客观实际,有指导性、操作性和特色性的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时期构建起制度更加完备、体系更加健全、覆盖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强大的现代化民政事业发展体系,让民政发展规划成为全县重要发展规划,争创全省五化民政示范点。
三、编制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原则。规划编制是科学预判形势,提出未来发展的方案,也是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计划书。“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早谋划、早启动,要体现战略眼光,既要对未来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有科学研判,也要聚焦民政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做到既不在规划层面“抢跑”,也不为未来发展“留后患”,一个五年解决好一个五年的事。
2.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实际相衔接的原则。科学是规划的前提,落地是规划的关键。“十四五”规划要在配合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县发改局编制总体规划和相关重点专项规划的同时,组织研究一批关系未来发展的重点课题,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与宜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原则,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的指标体系,突出指标的务实管用,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人民群众所需、所盼与民政之应为、可为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规划可执行,确保规划落地见效。
3.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的原则。坚持“一盘棋”理念,在规划衔接上,既要体现战略眼光,争取将民政工作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政策纳入本地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中安排,实现规划编制上下、左右无缝对接,又要聚焦主责主业,把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专项行政管理等民政职责,聚焦工作主要领域,既增强规划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明确具体工作举措,细化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等内容,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4.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十四五”规划编制要突出改革创新,注重凝聚各方智慧,既要立足民政自身资源优势,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跳出民政,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公众、专家学者、代表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社会力量与市场机制,有效整合优化多方资源,增强合力,形成“开放办民政、牵头办大事”的格局,使规划研究和编制成为宜章民政集民意、汇众智、促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总体规划框架
宜章县“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主要分为六个板块的内容。一是“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重要进展;二是“十四五”民政事业的发展环境分析;三是“十四五”民政事业规划的指导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四是“十四五”民政事业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五是“十四五”民政事业保障措施;六是“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项目库。
五、时间安排
分为总结评估、前期研究、规划编制、报送发布四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一)总结评估阶段(20_年9月底前完成)
1.全面开展自评。以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为主体开展“十三五”规划实施自评工作,对标对表精准掌握民政“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指标、重大工程实施数量、质量、效果等总体情况,总结梳理“十三五”期间民政发展情况和问题,对暂未完成的重要指标和任务集中攻克。
2.形成总结评估报告。在前期全面自评基础上,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形成本领域范围内“十三五”规划总结评估报告。总结评估报告主体内容包括: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目标进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下阶段如期完成规划任务进一步实施的举措,总结评估报告纸质版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报送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科室: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
(二)前期研究阶段(20_年6-9月完成)
1.开展调查研究。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对本单位(股室)“十四五”时期事关民政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以及桎梏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主动开展调查、进行深入调研,拟定发展思路,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2.形成规划思路。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十四五”时期民政各项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各领域发展工作思路、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及实施路径。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十四五”规划思路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报送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形成“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架构和基本思路。
责任科室: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
(三)规划编制阶段(20_年10月-11月)
1.开展建言献策。结合民政工作实际,通过座谈会、意见函、在县内主流新闻媒体开设活动专栏等多种方式征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关于“十四五”民政事业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10月底前完成)
2.加强规划衔接。结合“十四五”时期民政领域重大工程和重点民生事项,做好“十四五”规划思路与市局规划、县总体发展纲要的衔接。(10月底前完成)
3.编制规划草案。在规划框架结构和总体思路基础上,充分吸收社会公众合理的意见建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起草并完成“十四五”民政事业总体规划草案。(11月中旬前完成)
责任科室:局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规划报审发布阶段(20_年12月)。
1.征求意见。对完成的规划草案,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吸纳各方面建议,进行修改完善。(11月底前完成)
2.开展咨询论证。组织专家、学者对修改完善后的“十四五”规划草案进行论证、评审,形成《规划》报审稿。(11月底前完成)
3.规划报审发布。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论证修改后的《规划》报审稿报局党组扩大会审定,并上报县政府,通过县人民政府审议后发布。(12月底前完成)
责任科室:局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性。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要求高。按照县里统一部署,11月底之前我局必须完成规划起草并上报,各责任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按照《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和时间节点,抓紧抓实各项工作。
2.理清思路,认真谋划,增强前瞻性。“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新要求,主动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民政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十四五”规划也将成为国家、省市县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政策依据,各责任单位部门必须紧紧围绕***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思考,做好调查研究,切实摸清我县民政事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实际需要,在发展目标、具体指标的确定上“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切实增强《规划》的指导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约束力。
3.加强沟通,高效推进,增强协同性。规划工作是个整体工作,坚持全县“一盘棋”,确保全县民政上下紧密协同配合,各乡镇民政办、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必须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积极与市局科室沟通,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相关资料,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
第六篇: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内容提要】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机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仔细研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做好本部门负责或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
“十四五”时期(20_-2025年)是我校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全国一流专科大学的重要历史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及xx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做好“十四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_—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专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显本学校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现状及面临趋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三五”初的17个发展到“十三五”末的19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9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9个,占47.4%;文科类专业10个,占52.6%。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4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3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4间、座位数4400多个;实训(实验)室17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三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4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8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6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_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14年共培养了近9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学校作为高职第二批次招生,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二是少数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三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就业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需进一步探索;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响应迟缓,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评估行政强制性色彩过重,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日制高职生规模稳定在6000人左右,专业总数控制在23-27个左右。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基础性学科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
2.具体目标
(1)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明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建成1个左右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职专业,如农村行政与管理专业。建成一批在市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的高职专业,如会计、市场营销、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
(2)条件更加完善,资源更加丰富。新建2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3个大学生创新平台基地,新增10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到2025年,使我校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总数达到50个左右;建成2个左右融实习教学与就业实训于一体的多功能“产、学、研”合作基地。新建多媒体教学系统15套左右,使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占教室总数的85%;建成资源丰富、便捷有效的校级网络教学平台。
(3)教学建设更加扎实,改革成果更加丰硕。完成8门左右特色课程的建设任务,实现更高层次教学改革成果的突破。确立校级科研项目20项,市级科研6项。
评价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完善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改革专业建设评价办法,参照《重庆市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校内专业定期评价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全程化和教学管理精细化。
五、具体措施
(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特色专业建设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设立与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建设水平内部评价机制。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十四五”期间新增5-6个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专业,撤销或调整少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
2.协调发展,突出特色,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十四五”期间,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金融、贸易等产业的机会,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相关专业的优势地位,寻找新的特色增长点;稳定热门专业办学规模,加大对基础学科专业的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夯实办学基础,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如会计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中小型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会计核算、电算操作以及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涉税业务处理等能力,能适应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特殊需求,能胜任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核算等岗位工作。熟练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会计业务基础上,重点培养中小企业会计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3.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建设责任意识。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优势特色专业,从“十四五”开始,实行高职专业负责人制度。每个高职专业设一名专业负责人,负责起草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拟订或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具体执行培养方案,组织开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抓好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开展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高职专业负责人属校聘业务性工作岗位,围绕高职专业建设任务、以确保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工作,接受专业隶属学院的领导,由学校负责考核,并享受岗位津贴。
(二)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实施优秀教师与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1.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业绩考核办法,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将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抓好“优秀教师建设工程”和“优秀教师授课工程”。
2.鼓励教师参加企业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从在建特色专业开始试点,每年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训,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将青年教师实训计划及其落实情况将作为特色专业检查验收的必要内容之一。
3.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群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对受益面大的基础课程,以团队建设为示范,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程教学队伍整体水平;以专业课程群为单位,开展教学团队建设,采取重点引进、稳定骨干和全面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结构优、业务精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投入与增效并举,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十四五”期间,学校力争投入600万元用于支持高职教学建设和改革,其中400万元用于支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与改革;每年投入不低于120万元,用于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生均实践教学经费较“十三五”增加10%以上,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实验室管理。完善实训中心管理制度,建立实训室绩效评估机制,通过整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实行教学实训室开放制度,逐步推进实训室向五年制学生开放,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3.建立互利合作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校内外实习基地。按照“长期性、综合性、实效性、互惠性”的原则,依托行业,以产学研促进办为纽带,巩固和扩大校外实习“产、学、研”合作基地。利用校内实习(训)基地,主动为企业培训员工和开展科技服务,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培养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四)强化内涵建设,实施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
1.建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确保课程建设落到实处。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从“十三五”开始,学校在主要公共课、专业主干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原则上一门课程设一名课程负责人,主要负责与课程相关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课程建设负责人由课程开设系的主任选聘,实行任期制,由学院负责年度和任期考核。课程所在系应对课程负责人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减免或岗位津贴补助。
2.强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高标准完成8门左右特色课程的建设任务,如:《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现代内部审计实务》、《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建筑力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要达到的水平: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 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是教材建设。 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 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再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实现基础课程精品化、专业课程特色化的建设目标。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根据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科研和教学改革成果固化为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3.加强特色教材建设,促使专业教学形成特色。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按照“突出特色、主编与参编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教师结合我校专业特点,编写有特色的、高水平的专业教材。“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立项资助9本特色教材出版。
4.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展教学空间。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资源网建设,整合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共享。“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投入70万建设教学资源网,加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力度,使85%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1.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多样化培养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扬个性和发展潜力,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多样化专业教育体系,打破原有专业体系的刚性壁垒,让有潜质的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有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专业方向)教育,使学生既有宽厚的基础,又在某一领域(专业或专业方向)具有较为精深系统的知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就业针对性;积极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教学改革研究的经费支持和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在创新人才培养、职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重点资助或招标立项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组织力量深入开展改革研究和实践,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组织开展基础课程教师教学竞赛活动,激励基础课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对教学业绩特别突出的优秀教师,在职务评聘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将分散于各门课程中的实训逐步分离出来,整合成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训项目,把分散的时间集中起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使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开展专业认证与评估,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制订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计划;参照专业评估体系标准,修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参与校际和校企工程教育合作,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它专业也要关注国家和相关部门的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评估工作,并以此为抓手,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
1.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修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信息收集与分析、信息反馈、质量改进的循环闭合的质量保证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保障和促进作用。
2.强化教学目标管理,控制教学关键环节。改进系(部)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检查、评比制度,根据系(部)教学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设计指标体系和确立指标内涵以及改进检查方式,发挥校、系(部)两级教学督导专家的调研、检查、诊断、指导的作用,调动各教学单位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第七篇: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为科学规划我市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各项编制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统一安排部署,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及早谋划,成立了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各科室在总结全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思路,有力促进了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效性。为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我委通过公开招标,阳光采购确定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承担市级重点规划《张掖市“十四五”重大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和《张掖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科学编制“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系列规划,高质量完成各项规划编制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严格编制程序,注重实地调研。为全面了解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和重大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基础、目前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未来5年发展的趋势,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重大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相关科室负责人和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专家组成调研组,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联合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研活动。调研期间,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收集资料等方式,分别在市县区召开相关单位参加的不同层次的调研座谈会,座谈交流了我市重大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等工作开展情况,现场考察了市县区综合医院(中医民族医院)、疾控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重大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确保规划编制接地气,目标可达到。
三、梳理规划重点,明确目标任务。通过调研,收集整理了“十三五”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大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及数据资料,对“十三五”期间市县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思路、目标、重点及措施办法等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启发了规划编制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梳理了规划重点,为完成高质量的《张掖市“十四五”重大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和《张掖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收集了大量翔实的基础工作资料。
第八篇: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沧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为做好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福利设施专项空间规划,配合编制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沧州市国土空间规划(20_年-2035年),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聚焦民政主业,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着力保基本兜底线,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基本社会服务,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定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我市福利设施专项国土空间规划,实现福利设施建设的高标准、高速度、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新时代“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遵循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解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最迫切和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最薄弱的环节入手,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规划水平的标准。
共同推进,统筹协同。坚持市县编制共同推进,协同联动,立足民政实情,以人民所思、所盼、所忧为主线,从全市民政发展大局中进行战略规划。
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坚持沧州“沿海率先发展创新示范区”功能定位和“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定位,抓住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考虑民政事业发展痛点、难点和问题,提出开创性务实措施。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注重宏观、尊重规律,前瞻谋划,科学分析,根据各自发展阶段特征和需求,量力而行,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确保规划能用、管用、好用。
(三)基本思路
一是明确思想指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谋划、研究、设置民政各项业务发展指标、规划任务和重大项目。
二是树立全局理念。“十四五”时期,将开启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坚持把民政“十四五”规划和福利设施专项规划放在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全过程中谋划,体现全局发展,既要部署五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也要加强对未来十五年甚至更长远发展的思考。
三是聚焦发展重点。全面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确定要集中突破的领域和任务,集中力量对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进行集中攻关,推动民政事业整体持续发展。
四是科学创新发展。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牢牢抓住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治理、殡葬服务等政府关注、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参与活力,形成统筹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任务安排
此次规划编制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福利设施专项规划(20_—2035)两个规划共分前期摸底研究、提出思路框架、起草发布文本三个阶段。
(一)前期摸底研究阶段(20_年9月30日前)
1.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情况摸底研究
工作任务:一是认真调查摸底。全面精准掌握目前已有服务设施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设施配备、服务提供、风险隐患和短板等情况,彻底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形成设施分布图;二是提出建设需求。按照“统筹谋划、补齐短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统筹考虑实际需求与科学发展,精准提出“十四五”期间乃至2035年的建设种类、数量、布局等总体需求,争取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以保障未来用地需求;三是提出运营方案。在摸清底数和未来需求的基础上,对机构正常运营的基础性需求做出判断,提前筹划“建、管、用”有效衔接的资金解决一体化方案。
工作要求:各县(市、区)要全面掌握本地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底数,明确设施建设重点,明晰短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谋划编制设施建设规划。市局各业务科室要统筹各县(市、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总体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心整理服务设施摸底情况和建设需求情况,于20_年9月30日前送规划财务科,为编制沧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福利设施专项建设规划提供数据资料支撑。
责任科室: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社会事务科、养老服务科、儿童福利科,各县(市、区)民政局。
2.民政政策举措落实情况摸底研究
工作任务:一是开展政策举措落实情况调查摸底。围绕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社会组织、社会救助、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社会事务、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慈善社工、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和福利彩票发行等工作,系统梳理各业务领域政策,形成政策目录,彻底摸清政策举措实施效果、资金补贴发放标准、服务保障对象人数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结构、服务质量等情况,形成摸底清单;二是组织重大课题研究。全面总结“十三五”以来的发展经验,根据业务工作摸底总体情况,组织开展本业务领域课题研究;三是提出工作构想。深入把握国内外大环境和发展大势,精准了解我市实际情况,全面分析本业务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结合课题研究,深入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提出“十四五”期间的工作构想。
工作要求: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自我创新发展,体现自身特色,有针对性地研究发展思路,提出意见建议并报送市局对口科室。相关业务科室要着重提出各项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举措,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于20_年9月30日前送规划财务科。
责任科室:机关党委(人事科)、社会组织管理科、社会救助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区划地名科、社会事务科、养老服务科、儿童福利科、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科、市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各县(市、区)民政局。
(二)提出思路框架阶段(20_年10月1日—11月10日前)
1.提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点内容
工作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引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全面建设经济强市、宜居沧州,擘画全市发展蓝图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民政“十四五”各项重点业务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助于从党委政府层面解决阻碍民政事业发展的矛盾问题,推动民政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要在前期摸底和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集体研究、共同谋划,提出拟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重要内容,使部门规划内容体现到政府战略意图中。
工作要求: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体现本地特色,研究提出纳入县级规划纲要基本思路的重点内容。市局相关业务科室要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发展思路,加强对各县的指导,并将纳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基本思路的主要内容于20_年11月10日前送规划财务科梳理汇总。
责任科室:社会组织管理科、社会救助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区划地名科、社会事务科、养老服务科、儿童福利科、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科,各县(市、区)民政局。
2.提出民政“十四五”规划和福利设施专项规划基本思路和框架
工作任务: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和福利设施专项规划指引未来五年民政事业发展和福利设施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是事关民政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摸清底数和未来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课题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成果中的每一个重要事项引向深入,逐项提出重大事项的规划目标、发展指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同时,算好劳动力、资金、土地、财政等重要资源要素的平衡账,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研究提出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和福利设施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要内容。
工作要求:各县(市、区)民政局、市局各科室于20_年11月10日前将细化深化的“十四五”规划、福利设施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框架送规划财务科,市局规划财务科于20_年11月底前将汇总材料送省民政厅规划财务处。
责任科室:机关党委(人事科)、社会组织管理科、社会救助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区划地名科、社会事务科、养老服务科、儿童福利科、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科、市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各县(市、区)民政局。
(三)起草发布文本阶段(“十四五规划”起草时间20_年初-20_年4月底、2035年福利设施专项规划起草时间20_年12月初-20_年4月底)
工作任务: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共同起草沧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福利设施专项规划,形成文本草案,征求相关部门、民政系统、社会公众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修改完善,报局党组会研究审议,正式报送市政府印发实施。
责任科室:机关党委(人事科)、社会组织管理科、社会救助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区划地名科、社会事务科、养老服务科、儿童福利科、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科、市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各县(市、区)民政局。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县两级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单位要把规划编制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负责,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保证,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二)上下联动。市局各业务科室在做好市级各项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局属各单位的指导;各县(市、区)民政部门既要思考本地区“十四五”和福利设施专项规划研究编制,又要配合市局相关科室开展调查摸底、前期研究等工作,从体现可操作性、实效性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以促进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福利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
(三)落实责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敢于担当,精心筹划,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明晰责任,及时安排落实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工作分工和时间要求报送相关材料。
第九篇: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内容提要】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机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仔细研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切实做好本部门负责或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
“十四五”时期(20_-2025年)是我校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内涵,建成全国一流专科大学的重要历史阶段。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家及xx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做好“十四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_—2035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2035年)》和国家、省“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好建设全国一流专科院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科学分析总结学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果、经验以及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把握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目标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
2.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着眼于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谋划好破解深层次难题的重大改革举措,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综合改革,创造发展条件,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发展措施。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3.凸显特色,服务区域。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经验、发展优势、凸显本学校专业特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现状及面临趋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三五”初的17个发展到“十三五”末的19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9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9个,占47.4%;文科类专业10个,占52.6%。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4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3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4间、座位数4400多个;实训(实验)室17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三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4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8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6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_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14年共培养了近9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学校作为高职第二批次招生,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二是少数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三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就业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需进一步探索;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响应迟缓,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评估行政强制性色彩过重,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日制高职生规模稳定在6000人左右,专业总数控制在23-27个左右。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基础性学科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
2.具体目标
(1)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明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工、文两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建成1个左右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高职专业,如农村行政与管理专业。建成一批在市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的高职专业,如会计、市场营销、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
(2)条件更加完善,资源更加丰富。新建2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3个大学生创新平台基地,新增10个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到2025年,使我校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总数达到50个左右;建成2个左右融实习教学与就业实训于一体的多功能“产、学、研”合作基地。新建多媒体教学系统15套左右,使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占教室总数的85%;建成资源丰富、便捷有效的校级网络教学平台。
(3)教学建设更加扎实,改革成果更加丰硕。完成8门左右特色课程的建设任务,实现更高层次教学改革成果的突破。确立校级科研项目20项,市级科研6项。
评价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完善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改革专业建设评价办法,参照《重庆市高职教育新专业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校内专业定期评价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全程化和教学管理精细化。
五、具体措施
(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特色专业建设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设立与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建设水平内部评价机制。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十四五”期间新增5-6个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专业,撤销或调整少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
2.协调发展,突出特色,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十四五”期间,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金融、贸易等产业的机会,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相关专业的优势地位,寻找新的特色增长点;稳定热门专业办学规模,加大对基础学科专业的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夯实办学基础,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如会计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中小型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会计核算、电算操作以及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涉税业务处理等能力,能适应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特殊需求,能胜任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核算等岗位工作。熟练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会计业务基础上,重点培养中小企业会计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3.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建设责任意识。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优势特色专业,从“十四五”开始,实行高职专业负责人制度。每个高职专业设一名专业负责人,负责起草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拟订或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具体执行培养方案,组织开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抓好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开展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高职专业负责人属校聘业务性工作岗位,围绕高职专业建设任务、以确保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工作,接受专业隶属学院的领导,由学校负责考核,并享受岗位津贴。
(二)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实施优秀教师与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1.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业绩考核办法,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将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抓好“优秀教师建设工程”和“优秀教师授课工程”。
2.鼓励教师参加企业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从在建特色专业开始试点,每年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训,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将青年教师实训计划及其落实情况将作为特色专业检查验收的必要内容之一。
3.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群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对受益面大的基础课程,以团队建设为示范,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程教学队伍整体水平;以专业课程群为单位,开展教学团队建设,采取重点引进、稳定骨干和全面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结构优、业务精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投入与增效并举,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十四五”期间,学校力争投入600万元用于支持高职教学建设和改革,其中400万元用于支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与改革;每年投入不低于120万元,用于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生均实践教学经费较“十三五”增加10%以上,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实验室管理。完善实训中心管理制度,建立实训室绩效评估机制,通过整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实行教学实训室开放制度,逐步推进实训室向五年制学生开放,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3.建立互利合作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校内外实习基地。按照“长期性、综合性、实效性、互惠性”的原则,依托行业,以产学研促进办为纽带,巩固和扩大校外实习“产、学、研”合作基地。利用校内实习(训)基地,主动为企业培训员工和开展科技服务,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培养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四)强化内涵建设,实施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
1.建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确保课程建设落到实处。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从“十三五”开始,学校在主要公共课、专业主干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原则上一门课程设一名课程负责人,主要负责与课程相关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课程建设负责人由课程开设系的主任选聘,实行任期制,由学院负责年度和任期考核。课程所在系应对课程负责人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减免或岗位津贴补助。
2.强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高标准完成8门左右特色课程的建设任务,如:《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现代内部审计实务》、《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建筑力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要达到的水平: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 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是教材建设。 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 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再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实现基础课程精品化、专业课程特色化的建设目标。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根据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