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一份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与政治社会实践报告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道德与政治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人们一生的影响很大,大学生活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定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牢固对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基本希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其实践,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二、调查方法
调查以随机抽样为主,同时对大学城区域的部分学生进行了网络对话。为了了解大学生道德现状,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大二学生50份,大一学生50份,担任班级干部或学院干部的占20%。报告将基于这些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公德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象:大学城区域的大一、大二学生。本校学生占多
三、结果现状及分析
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1.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4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40%的人只会对认识的老师主动问好,对于其他的不认识的老师并不会主动问好,并且认为没有必要对自己不认识的老师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颇为肤浅,虽能付诸行动,但比较圆滑,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和处境。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50%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5%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5%,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仪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2.课桌文化:课桌文化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新名词。课桌文化就是学生在课桌上涂写的内容所映射的文化现象,但这种文化的认知,大多数人还是认识充分到位的。我们调查的则是另一种“课桌文化”,即是上课或考试占座的这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多达75%的学生有过占座经历,其中的20%的人表示已经没有占座的这种陋习,而那55%的人则不以为然的认为占座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作为一种平常的事情来看待,始终如一。另一方面,我们也调查了对于占座现象的感受,多达60%的人表示对于这种行为感到厌烦。这说明在对于谦让和道德文化认知方面,大学生的认知并不足矣,理论归于实践的现象并是很多。故当代大学生的谦让礼仪和将道德理论归于实践的领悟不够透彻,还需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3.环境意识:环保意识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
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5%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10%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5%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4.遵规守纪: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0%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xx年贵州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5%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对策建议
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些许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机制不够完善,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易于受到外在不正确因素的影响及自身错误认识的影响。针对如此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项方法:
第一、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体系。
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古语说:"德教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误区,细化道德行为,给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树立具体的模板。首先,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集中宣传公共生活领域文明礼仪知识。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在公共卫生方面着力培养责任意识,主动营造和爱护身边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公共秩序方面着力培养自觉遵守法规的意识,解决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在公共交往方面着力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的意识;在公共观赏领域全面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和观赏礼仪知识,提高观赏水平;在公共参与领域着力培养人人参与奥运、人人从自我做起的意识和行动。最后,构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开展像“班班唱”、“大家唱”之类的活动,将个人融入到集体的大环境之中。第二、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修养体系。
道德修养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内部机制的核心,即古人所强调的"修身为本"。道德修养是培养社会公德并逐步完善人格的最基本的途径。"助人为乐"这一社会公德基本要求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说的是把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快乐。然而,正是这通俗的4个字,道出了履行社会公德过程中的崇高道德境界。所谓道德境界指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道德境界犹如阶梯,从初始境界到完善境界,其间是漫长的中间境界。道德境界层次是基于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而形成的。从社会公德的角度分析,道德修养包括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动态上的"下功夫",即依照社会公德的要求,进行学习、体验、对照、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另一层含义是指静态的"已经达到的功夫",即经过长期的修养之后所逐步达到的道德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公德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它最终能否转化为广大同学的道德修养,并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第二、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创建体系。
给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基层的机会。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深化社会公德的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基于实践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组织"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去,使志愿服务覆盖广、参与人数多,这对社会公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源于基层、扎根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实践才有意义,不要一味的搞形式主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稳步向前发展,促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四、总结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条战线上的骨干,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他们道德水平的好坏,不仅会影响自己成才,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能否成为思想道德高尚的接班人,将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大学生担负着培养国家良才的使命。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操守,建设精神文明,这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今日在大学校园聚集的学子,将是明日国家、社会、民族的英才。党和国家为同学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是希望有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群体,努力地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提高自己的法律修养,能够尽快成长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做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第2篇: 道德与政治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相对来说知识学的很多,而道德方面是否和他们的知识一样提高呢?寒假我对周围的大学生们做了一些这方面的了解。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大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的偏低。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社会公德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顺利进行所必须的,它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
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次调查,了解到当被问到“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您会怎么做?”时,大部分同学回答视情况而定,只有16.7%的同学上前制止,有一小部分人选择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这个答案没有同学选。这说明大学生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环境还做得不够。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
对于“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您是否会主动让座?”这个问题,83.3%的同学回答是“主动让座”,其余都选“假装没看见”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让做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对于“买东西时,如果售货员多找了钱,您是否会主动退还?”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回答会主动退钱。对于“您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这个问题,有16.7%的同学选择“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大部分选“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有些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
对于“您对学校中的‘课桌文化’有何看法?”这个问题,有81.1%的同学回答“讨厌这种事”,有10.8%的同学回答“蛮不错的,有品味”,有3.5%的同学回答“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其余的同学回答“不是我做的,与我无关”。
对于“您是否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区服务或公益劳动(如学雷锋等)?”这个问题,有57.75%的同学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同学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同学选择“不参加”。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对于“您在上网聊天时注意文明用语吗”这个问题,有66.7%的同学回答“非常注意”,有15.6%的同学回答“不注意”。调查中有84.5%的同学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
由于大学生自身责任感的缺失,对社会义务和责任存在一种淡漠态度,一方面导致自我评价降低,缺乏信心、勇气,学习自觉性差,不要求上进;另一方面导致信任度降低。今年来,许多人开始质疑大学毕业生的人才质量,批评大学生在高校没有学会做人,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会合作,欠缺团队精神;缺少学习的动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等等。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事多的发生的呢?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改革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新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注重勤奋学习,注重能力培养,但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与此同时,教育回报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二.网络的影响
互联网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侵入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休闲、娱乐和交往的一种主要方式。然而事情总是有他的两面性,大部分大学生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网络,而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了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地位和市场经济的考验,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化堕落,成为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腐败分子。腐败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给国家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巨大冲击,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价值观上也出现了偏差。
究竟如何改善这样的情况呢?
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学校首先应从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出发进行积极的引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励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接着应进行相关的道德教育,使之具有正确的异性观和生命观,以及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然后可以从校园文化活动出发,进行相关方面的集体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引导大学生开展真诚的、健康的、有益的交往。然后应该给予学生信任和理解,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平等交流的环境里面。最后应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另外应该更新德育观念,增加道德实践,让大学生在道德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实现自主建构,自我提高。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在创建道德实践机制的过程中,道德作为一种伦理观,是处理人和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准则,不像法律拥有一定的强制性,它仅靠一定的“社会契约”来维持独具的约束性,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入一定的监督机制。
二、在增加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应扩大内容范围及对象范围,不要将道德教育与入党、毕业扯上关系,以免出现道德教育的功利化。三、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勇气去批判不道德的现象,维护社会公德,让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统一起来。四、学校还应该尽量为道德实践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道德实践可能。
总之,加强大学生社会道德意识非常之重要,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当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3篇: 道德与政治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是我们地球上的居民联系日益紧密。通过互联网的连接,我们和其他国家,其他城市的人们联系更加紧密。网络不仅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互动,也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网络实实在在的走进了现在人的生活,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网络在当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学习和利用网络也成青少年成长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不仅实实在在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地对青少年这一社会群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青少年的生活中出现了网络,青少年的生活也不开网络。网络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更像一张无形的网,网住了他们的生活,也网住了青少年的心。这张无形的网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但这张网也给他们徒增了许多烦恼。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网络带给青少年一个更宽广更新奇的世界,但是在这个网络世界里,青少年也碰到了许多他们不能明白的,也不知该怎样解决的问题。网络与许多事物是一样的,网络既有它自身的优越性,但它也有许多缺点。在此背景下,我想了解网络对青少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此,我经过一周的时间,在我的家乡进行实践访问,研究当地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
在这七天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出去对十岁到十八岁孩子们进行沟
通,询问他们有没有过上网的经历,上网时会选择做什么事,上网的地点在哪里,上网的时候他们内心的感受??等等很多的问题。我也去过我们小镇上正常营业的网吧,感受各个网吧的上网环境,了解各个网吧的收费标准,观察在网吧上网的各类人群。我试探性的询问每一个网吧的网管对于未成年进入网吧的态度。问他们会不会允许未成年进入网吧来上网,等等。我也与许多老师和家长沟通,问他们对于自己孩子上网的看法,老师和家长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他们上网的经历,以及他们上网时都会做些什么事情,他们是否会对上网产生依赖和沉迷的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
我在这七天的时间里,前后询问大约40多个十岁到十八岁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去了镇上大小七个网吧内上网,体验不同的网吧里不同的上网环境。我问了三十多位家长和十几位老师,我同他们交流,向他们提问,也记录了一些谈话和询问问题的答案。在这一周时间里,我了解许多我还不知道的事情,从青少年的身上,老师、家长以及网吧管理员的口中得到许多信息,也使我更深地理解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要说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首先要说明家乡所处的位置。我的家乡地处于张家口与北京的交界处,它位于张家口市的西南部,我的家乡是一个集镇,它的名字叫化稍营,下辖四个村庄,在我的家乡有宣大高速公路、大秦铁路,119国道穿过,很久以前就成为交通要塞,它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常常有许多货物从镇上的仓库转向其他大城市。由于它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很多在大城市中流行的东西就会
迅速地传播到我的家乡。网络也不例外,我们村子中很多有钱人都很早买上电脑,拉上网线,安装宽带。所以网络很快进入了我的家乡。在我问到四十多个十岁到十八岁的孩子中间,有二十八个孩子回答说有过上网的经历。有八个孩子说他们很想去上网,有四五个孩子没有过上网经历。在这四十个孩子们中间,有过上网经历的孩子占大多数,一部分孩子想去上网,没有上网经历的孩子只占到一小部分。我想在我的家乡网络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网络。
我问孩子们上网时都做什么事情,孩子们说的最多是上网打游戏,网上聊天,看电影,电视剧,听歌。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网上学习的孩子们只占一小部分。玩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是孩子们上网时做得最多的事情。对于我自己来说,我上网的时候经常网上聊天,看电影,电视剧,我不喜欢玩网络游戏。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玩,他们说子啊游戏中能找到刺激感,成就感。
青少年群体作为网络游戏使用者的大多数,也成为网络游戏运营商的最大消费者,这些孩子们最常玩的游戏很多都充满暴力打斗,玩网络游戏虽然可以锻炼青少年的反应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但是网络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对于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生理心理还未成熟,缺乏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他们会很容易在网络游戏运造的虚拟空间中迷失自我。网络游戏内容的过于现实化,生活化,游戏中的打斗厮杀场面,虽一时带给青少年们快感,但是对武力的崇尚和追求,弱肉强食的观念,
会在不知不觉深入孩子们的思想观念之中。社会上不良风气也会带给他们。网络游戏里需要一定的武器装备。这就需要花钱去购买这些装备,不断升级,不停地冲关,购买的武器装备也会越来越多。这对于青少年来说在网络游戏中的花销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些孩子甚至患上了网游成瘾症。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的不良反应,会使青少年感到头晕目眩,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长时间上网严重透支他们的体力,会对他们的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影响他们上课学习的质量。
我问过很多孩子,他们其中有上网时间最长能坐在电脑桌前十三个小时不动弹,不吃任何东西。我很惊奇为什么他能坚持那么久坐在电脑桌前玩游戏,他告诉我就坐在那里玩嘛,游戏过不了关我是不会下机,要是我自己一个人关机不打游戏,游戏里的朋友们会说我不讲义气,而且他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成果因为少了我一个人输了怎么办。我才不当罪人呢。
我有一个哥哥,他大我两岁,他很聪明,他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我大伯为了奖励他努力学习,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在家里安上网线。这本来是鼓励哥努力学习的好事,可是哥哥自从有了电脑之后,一放学就跑到电脑桌前玩网络游戏,大伯喊他吃饭,让他去做作业他也不听,一直趴在电脑前打游戏,他经常熬夜打游戏,直到晚上两三点钟才去睡觉,第二天他又早早起来去上课,哥哥在电脑桌前整整玩了三个月游戏,在这期间他上学是上课趴在桌子上睡觉,不好好
听讲,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大伯劝他也不听,还是一直玩游戏,在期中考试时他从班上第二名跌到班里倒数第七名。哥哥把成绩单拿回去时,大伯气急了。给哥哥一顿暴打,一气之下还把电脑也给砸坏了。从那之后,哥哥再也不去万网络游戏,安安心心静下心来学习学习成绩又提升上去了。我觉的,我哥哥还是幸运,他是悬崖勒马,急刹车,他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深渊中走出来,还能回到原来的状态,我很替他高兴,也替他惋惜。如果没有这台电脑,这根网线呢?哥哥是幸运的,还好他自己有悔过之心,最终他能管住自己不再玩网络游戏。可是有些青少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我曾经在电视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位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因为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耽误学业,最终被北京大学劝退。我在想这名大学生是多么可惜,他那么努力学习考取了北京大学,最终却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断送了自己的学业真的很不值得。有的孩子在玩了十二小时的网络游戏最后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在网吧。父母生他养他多么不容易,他却因为玩网络游戏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的父母该有多么伤心,多么难过。许多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在他们身上发生多少让人悲伤惋惜的事情,我不是想说网络游戏多么让人讨厌,我想说的是网络游戏带给青少年的不利影响实在太大了。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集合地。它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可以说它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经济信息,娱乐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网络在迅速传播良性信息的同时,网络它本身的“无时差,零距离”的特点,也使得不良信息以
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扩散。但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网上色情、暴力、反动的信息泛滥其中。青少年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这些不良信息广泛传播,不仅危害社会公共安全,诱发社会犯罪,更严重威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它带给青少年的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有了网络,加快了学习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青少年可以用网络来进行学习,查找学习资料,增长青少年的见识和学识。很多孩子通过学习电脑知识设计自己的学习网页,网上聊天扩大了青少年们的交友范围。我问过这四十个孩子,有上网经历的孩子们说他们在网上能找到很多和他们学习相关的资料,能在网上学习到课堂老师没有教到的知识。他们当中,有一个女孩子说,她在自己的空间里上传了很多自己编织的手工艺品的图片,有很多网友很喜欢她做的手工,和她网上聊天,让她教自己怎么做,这个女孩在说到这儿时脸上满是成就感。网络对我自己来说,网络带给我很多乐趣,我上网时会看我很喜欢的电视剧、电影。网上聊天我也结识了很多网友。网络给青少年一个全新的世界,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也拓宽青少年学习渠道。网络给青少年带来诸多方便。
虽然尽管网络带给青少年很多乐趣,但是网络带给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长时间上网不仅消耗青少年的时间精力,更严重损害他们的健康。很多孩子缺自我控制力,管不好住自己很容易沉迷网络,危害身心健康。很多孩子因为上网要到处问别人借钱,有时为了上网还要逃课。我去我们镇上的七个网吧中,有六个网吧当中烟
雾弥漫声音嘈杂,上网环境很恶劣,有时我上网不带身份证稍微与网管说上几句好话就让我进去玩了。我在网吧上网时,看到十三、十四岁模样的小男孩在电脑前打网络游戏,在他周围坐着两个吸烟打游戏的成年人。那孩子不顾乌烟瘴气,依然在那儿一个劲儿的打游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精华,也有糟粕,怎样好好运用网络才能让网络带给青少年更多的积极影响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于网上不良信息,要及时清理删除。不让不良信息进入网络之中。还有要青少年们了解过度沉迷于网络的危害,让他们知道长时间上网对自身的坏处。其次,老师和家乡也要学习网络知识,让他们明白网络带给孩子们的有利影响。我觉得对于青少年,还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的上网环境。在当地依据现在的生活水平,每个孩子家中还不能拥有一台电脑。孩子们上网只能去网吧上网。能提供给孩子们上网的场所实在太少了,我希望当地镇政府与学校共同出力,建立一个可以让青少年们自由上网的网吧。当然,这个网吧需要有老师家长的监督,控制孩子们的上网时间。让网络尽可能发挥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让网络带给青少年们在学习更多的帮助,促进青少年个性的发展,展现青少年的风采。
通过这次调查,我更加深刻理解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更深地体会到青少年面对于使用网络的内心感受,青少年们需要网络,但是他们不应该过分的依赖网络,毕竟网络世界中的一些东西不适合他们,他们更需要从网络中吸取对他们的学业有用的东西。网络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不是他们成长生活中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