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范文(精选15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02 10:17:3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理解,汉语词汇,拼音是Lǐjiě,它意味着按照顺序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从一定的认知角度来理解它。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的文章15篇 ,欢迎品鉴!

【篇1】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重大判断,是对中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极大鼓舞和激励。

  新时代是现在进行时,也是将来完成时。我国进入新时代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历史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主要方面来认识理解新时代的新特征。

  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再满足于大而不强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而要坚决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不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需要。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我们用短短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巨大的社会财富,使我们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目前经济总量达到90万亿规模,雄踞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与第一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在不断缩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与此同时,经济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比如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贫富悬殊在部分领域拉大等问题,都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青年创新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落后地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推动全面开放格局,加大开放步伐。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治道路成熟稳健

  新时代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党的高度统一,营造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操守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巨大的优势和生命力。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稳定持久为人民办事、集中力量为人民办事的政治优势,给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的道路选择。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内一度存在不少腐败现象,在党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尤其是__等高级干部的腐败堕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一度让党的执政基础受到威胁和挑战。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反腐,重典治吏,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定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文化自信不断彰显

  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国话语全面复苏,中国声音更加响亮,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出现了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但国际上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力推中国文化、重塑中国精神。在国际交往中推出一整套既具有中国鲜明特色、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概念新话语新表述,包括“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标识性概念,并且事实上已经成为国际话语场的基本共识。

  四、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获得感,不仅重视人民物质文化需要,而且也重视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全方位要求,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出大批惠民举措。大力扶贫攻坚,减少贫困人口,努力实现全面小康。把教育、就业、健康、医疗、住房保障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放在首位,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但由于经济结构矛盾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问题,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并不强。个别地区出现了群体性事件,有的地方还存在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小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基本安全。

  五、生态环境有序恢复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再以牺牲环境求发展,而以节约优先、重在保护,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等原因的影响,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存在空气受到污染、PM2.5等颗粒物质增多、饮用水水质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严重、森林覆盖率下降等问题。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是生态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拷问着人们的道德和良知。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篇2】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历史方位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内涵与现实由来,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重塑了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中的“新生命”;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到的新现实状况,作出了有着全面性、宏观性、前沿性的重要科学论断。对这个关键论断的正确解析,有利于全党、全民领会十九大精神,并坚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化为自身的思想指导和行动纲领,增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奉献的力量和信念。另外,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也与我们国家的前进道路、前进方向、战略布局和战略水平等有着基本的关联作用。
  一、历史方位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内涵与现实由来
  1、历史方位的内涵
  历史方位就是物质在人类活动进程里呈现的实际状态,是由人类活动进程中纵向、横向及内向等多样元素交汇而成。历史方位是一种多维体系的观念,是由时空融汇结合的系统,不仅包含时间性,也包含了空间性。历史方位特别地指明了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地位关键性。就国家层面而言,历史方位就是该国目前的前景局势和历史走势,党的历史方位,乃是党在世界发展的大环境里的界线,不仅包含党在时间尺度上所展现的生存和进步,也包含了空间尺度上所占有的界限。党的十六大中关于自身定位的相关文件使用了这个词汇。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有着多层含义,可从历史方位含义自身来延展对其的解释,也可从多个层面来阐释其详细的内涵。第一,就历史方位的理念来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含义,就是我国在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世界社会主义进步的步伐、我国社会进步的步伐中的位置和趋向,其不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局面的历史特性,也展现出其在横跨古今未来的空间特性。第二,从多维视角来表明它的内涵,有利于抓住其基本组成要素。历史方位有4种坐标,依次是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发展坐标和矛盾坐标。从时间坐标观察,所谓的“新”字并非单纯的光阴交替,而是立足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出现的全新面貌和获得巨大成果的总体判定。从空间坐标观察,与世界其它国家对比,我国逐渐摸索出来的“中国道路”具有独创性和特殊性。
  二、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1、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最明确的政治主旋律,是我党带领全民族为完成复兴梦的远大目标而践行的历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党领导人民为了达成这个价值目标,以完善的理论和扎实的践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新的阶梯。这一理论所完成的时代性跨越是近现代全体人民前进过程中经验总结,是党领导下的伟大摸索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壮伟历程的结晶。
  完成复兴之梦的前提,是应当争取民族自主和国家自强。对此,近现代许多进步人士持续探寻和践行着各种强国富民的途径,农民起义、开化地主改革、民族资本主义革命、马列主义争相出场,走过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尝试了器物改良、制度改良、文化改良,尽管它们都大大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然而中国却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直至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创造了达成全民族的复兴之梦的前提。
  完成复兴之梦的关键,是要摸索出崭新可行的前进之路。从改革开放确立的总体发展方针,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敢于创造,开拓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随后党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全民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开放之路,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完成复兴之梦的理论动力和精神支持。全新的发展之路,使得民族复兴之梦有了最为关键的方向。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谋划出“五位一体”总战略。同时,还要围绕着“四个全面”指挥棒,贯彻执行“五大发展”新观念。在这一届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国民经济维持着快速进步,医疗、教育、贫困等问题相继得到全方位的应对,民众财富持续增加,大众安全感、满足感有了明显提升,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改观。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度大于30%,位于全球首位。我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改变着地区局势和当地经济结构。我国的整体国力持续提升,为全民族的复兴之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超越。
  2、重塑了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中的“新生命”
  肇始于16世纪初《乌托邦》一书思想的社会主义理念,装载着人类最美妙的梦想,并在世界各国普及开来,各个学者将它发展成为了科学理论,影响了世界500多年。从1900年代初期至今,全球的社會主义潮流进入了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的阶段,其展现出一波高潮,一波低潮,再度高潮,再度低潮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标志着其从理念进入了实际,成为上个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全球局势为之一变,因此成为首个高峰。随着苏联体制获得的巨大成功,它成了绝大多数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模仿的对象。苏联模式是苏联领导人在缺少前人经历和参考的情形下,摸索出来的体制和方式。它结合了那个时代的国内外形势,通过实践建立了第一套社会主义体制。苏联模式最明显的体制特点就是采取了公有制模式和计划模式,忽略了生产整体的均衡性,不重视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政体上选择了极权体制,忽略了各阶层人民广泛参政议政的宗旨;文化上极度一元化,舍本逐末,忽略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打击各民族各阶层的文化特色。在国内外形势突变的过程中,没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所对应的上层建筑,导致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完全失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低谷。目前,只剩下“1大4小”五国还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持续健全和推动着特色社会主义,使之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显示出强劲的活力。“4小”即为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它们主动学习我国,也在探寻着符合自身情况的体制改革之路。欧美区域冷淡许久的左翼群体再度活跃,一波波示威罢工和占领活动将矛头指向资本主义体制;有的拉美国家干脆宣告本国已经转型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化身扭转资本主义糟糕局面的势力。我党坚持把社会主义理念用在当下的时期,不但用得对用得好,使当今文明中增强了影响力和感召力,而且对人类社会前途给出新的观念、体制、道路和模式的新的选项。
  3、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论针对国内或者国外,不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社会实践中,长期有着各样的误解,甚至有些西方右翼分子将其理解成“中国特色資本主义”。“中国模式”作为一种中立性评价,在国际上有着比较广泛的传播,也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相对中肯的理解。虽然十九大召开前后,网络还有不少怀疑的争论,指出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民主主义,乃至于资本主义的变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事实上结合了当前“和平与发展”主旋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科技和文化果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个解读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有别于苏联模式,补充了后发国家谋求发展的模式选择。
  革命性的技术改良和生产力爆发的结果带来了社会的根本性变化,现代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新世纪后,更显著的表现就是全球化。英国在17世纪率先启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其现代化方式成了后进国家遵照的基础途径。它是依赖资本运作模式的现代化之路,从生产方式上采用了市场主导模式,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体制上推广民主选举体制,思维理念提倡自由化、个人主义,从而确保了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全人类的整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大影响力。同时,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了人和自然、社会、人际关系、自我等多重的社会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疾。
  随着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摸索出了独立于欧美的现代化途径,而且完成了经济的蓬勃进步,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甚至在二战后成了仅次于美国的第2强国。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现代化道路由此成了同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模仿的对象,其中包含新中国。但是苏联推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导致了劳动者缺少主动性,企业没有进步的内发活力,整体工作拖延;并且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治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引发了产业结构错位,生产效益极低,人民生活逐渐变得窘迫。苏联模式的悲壮结局说明了这个现代化道路遇到了重大失败。
  三、总结
  我国特有的民情、使命和担当,要求我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必定是独特的。现代化的实现不但不可能照抄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而且也要有别于苏联计划经济的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可以解析为“三个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生命”,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模式”。我国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不但能够和现代化有着良好的融合,并且还能融合得更好,对人类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指明了可供参考的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范明英,刘旭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59(02).
  [2] 任新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哲学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_.36(01).
  [3] 阳国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思维特质和时代贡献[J].社会科学家,20_(12).
  [4] 董仲磊,权国兴,晁斌,陈晶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逻辑演进及其价值意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_.40(05).
  [5] 董仲磊,权国兴.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划时代意义[J].青海党的生活,20_(09).
  [6] 张兆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J].长白学刊,20_(03).
  [7] 何军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析[J].发展,20_(04).
  [8] 黄相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N]. 浙江日报,20_-04-04.
  [9] 杨晓晖,李艳,侯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_(02).

【篇3】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新的时代内涵,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
  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点,回答时代课题,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坚强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重大变化,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有着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领导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历程的必然接续,又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比如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党推动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我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有重大变化,对发展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比以往更高,等等。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作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状况及其变化是社会发展阶段性划分的重要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反映了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所在,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经过改革开放40年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
  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历史交汇期新的奋斗目标作出的。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明确要求,又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从20_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不仅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时间表更加清晰,而且意味着原定的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将提前15年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则充实提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一鼓舞人心、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宏伟蓝图。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根据我国国际环境发生新变化作出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历史机遇期。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同时也要看到,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势力对我的阻遏、忧惧、施压不断增大。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的新变化。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先进性本色,以及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作出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既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的必然历史飞跃,具有丰富厚重的思想内涵、实践内涵和历史内涵。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活力,极大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篇章,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到20_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个目标,今后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不懈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有不少“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从世界发展史看,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其现代化大多经历了产业革命以来近300年时间才逐步完成,而我国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因此,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任务。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的重大任务,就是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着力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新中国的成立,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当今世界,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深度调整,面对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人类需要应对许多共同挑战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牢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一定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用新时代界定当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用“三个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作出高度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矢志不渝探索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蒙受苦难、探求光明的逆境中应运而生,带领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使“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逐步富裕起来。历经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跃升,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中国崩溃论”在西方也不绝于耳。然而,中国顶住了巨大压力和挑战,坚守和捍卫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谱写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篇章,为历经磨难的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生命力,在世界上重振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在当今世界更加鲜艳夺目、更加令人神往,成为引领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占绝大多数,但搞得比较像样的还是二三十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即使欧美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年来也麻烦不断、衰象纷呈。广大发展中国家追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到头来并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有的甚至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原社会主义阵营中,不少国家选择了走西方道路,结果大多数发展缓慢、困难重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为它们树立了发展榜样,提供了全新选择。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发展模式,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四、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有更高的境界、更强的本领、更优的作风、更好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顺应、锐意开拓进取,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成就,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新时代要以新思想为科学指引。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旗帜和灵魂。党的十九大提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作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战略部署,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十分重大。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掌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切实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
  新时代要进行新的伟大实践。要在新时代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夺取新胜利;推进伟大工程,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推进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实现伟大梦想,要看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要充分认识到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加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要切实发挥伟大工程的决定性作用,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要有新的理念举措。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这就必须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全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时代要求在以新的理念举措不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要有新的精神风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严峻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就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统领地位,把政治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落实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具体实践中。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篇4】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所有的改变仿佛发生在瞬息之间。虽然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往昔的峥嵘岁月,但是怀揣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我们都深谙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党始终扮演着向导的作用,为我们指引方向,带来黑暗中的光明。正是印证了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所论述的存在即合理,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不无道理,中国共产党在黑暗的时代引领人们走向光明,带领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奋起反抗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新时代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

  党的十九大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对此,我有以下见解:

  第一点:面对党和国家的新形势和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并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继续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第二点: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行动指南,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因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必须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将学校引领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去,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添砖加瓦。

  以上就是我对我党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和我自己尚未成熟的一些看法。在我看来,我党召开的此次会议打开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纪元,这次会议不代表否定和终结之前的想法和成果,而相反这次会议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着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事关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党一直发挥着先锋模范的带头引领作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一切事务的首位,始终遵循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在如此长的岁月中坚持着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入理解并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篇5】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全面准确理解这一战略判断,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新矛盾、新使命、新思想、新方略、新征程,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是我们党成功的重要经验。对所处历史方位作出判断,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依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其基本依据是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如此。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此确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前提,是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判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之后,党的十三大集中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上,又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进展,分别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新阶段、跨世纪、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等重大判断,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奠定了战略基础。
  新时代:基本国情与历史方位的变与不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如何从“变与不变”的双重视角来辩证地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从不变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是我们迈向新征程、开创新胜利的重要基石。
  从变的角度看,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些历史性变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最明显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看清脚下的路,是为了翻越眼前的山。回顾历史,是为了看清我们脚下的路,看清我们走到了新时代的实际;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有“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的豪情,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新时代,需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需要把指导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的新方略。党的十九大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对如何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十四条坚持”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回答,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新时代,需要新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
  新时代,需要新气象。需要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勇于改造客观世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气象,必然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气象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面向新时代,更需要有新作为。新作为是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新气象的落脚点,没有新作为,理论就不可能走进实际、目标不可能变为现实。新时代对新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要集中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而积极作为。要在积极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篇6】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不是一般历史学和哲学意义上的新时代,而是针对当前我国特殊现状和特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新时代,有着特定的历史内涵和历史意义。
  ■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认识新时代内涵时,应该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等方面的变化与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统一起来看待。
  ***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既为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也为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历史背景和理论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不是一般历史学和哲学意义上的新时代,而是针对当前我国特殊现状和特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新时代,有着特定的历史内涵和历史意义。就当今世界发展而言,时代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恩格斯面对的时代,具体表现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存在矛盾冲突。但从局部或阶段性看,它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冲突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战争与革命变为现在的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渐渐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逐步改变着世界发展格局。中国发展必须科学认识这一时代性质,准确把握好时代发展的“时”和“势”,使世界发展朝着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首先,它是由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有重大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其次,它是由我国奋斗目标决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大梦想,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为此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之际,更需要凝神聚力、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新时代需要新气象新作为新成绩。再次,它是由我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决定的。随着中国渐渐从大国走向强国,中国对世界发展的作用与贡献越来越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希望中国就目前国际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20_年已突破90万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此时生产力已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稳定解决,物质文化生活朝着更高要求发展,同时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谓“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所谓“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必然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与调整。
  不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必须实事求是看待。尽管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排名世界70多位,高科技领域竞争力不足、原创性产品不多,许多核心产业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些事实说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认识新时代内涵时,应该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等方面的变化与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统一起来看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中国社会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对世界发展乃至人类社会发展都有着较大影响。首先,新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次,新时代的发展意义。理论强党、思想建党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在看到新时代取得成绩的同时,更需要面对其问题并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与方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在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基础上,从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和政治保证等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整体谋划和思想概括,内容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和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一思想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篇7】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全面准确理解这一战略判断,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新矛盾、新使命、新思想、新方略、新征程,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是我们党成功的重要经验。对所处历史方位作出判断,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依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其基本依据是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如此。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此确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前提,是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判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之后,党的十三大集中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上,又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进展,分别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新阶段、跨世纪、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等重大判断,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奠定了战略基础。
  新时代:基本国情与历史方位的变与不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如何从“变与不变”的双重视角来辩证地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从不变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是我们迈向新征程、开创新胜利的重要基石。
  从变的角度看,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些历史性变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最明显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看清脚下的路,是为了翻越眼前的山。回顾历史,是为了看清我们脚下的路,看清我们走到了新时代的实际;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有“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的豪情,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新时代,需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需要把指导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的新方略。党的十九大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对如何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十四条坚持”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回答,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新时代,需要新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
  新时代,需要新气象。需要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勇于改造客观世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气象,必然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气象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面向新时代,更需要有新作为。新作为是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新气象的落脚点,没有新作为,理论就不可能走进实际、目标不可能变为现实。新时代对新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要集中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而积极作为。要在积极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篇8】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篇9】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过近40年的高歌猛进,中国在经济上富了起来,而且开始了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发展阶段跃迁。中国不是简单地跟在西方大国后面亦步亦趋的欠发达国家,不再是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的学徒,而是作为极具活力的发展中大国为世界经济领跑,为世界格局整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特别是行为模式和心理心态也正在和将要发生着巨大的历史性转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再只是中国社会的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功之路,而是意味着社会主义在现实社会中可以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让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从科学理论走向成功实践,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潮开始走向复兴与兴盛,让世界两大主义与制度的较量态势开始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此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有了一条与西方不同但又极其可靠而现实的途径。

  这一新时代特征突出,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判断。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根据十九大报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里在表述上有两个不同,其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变成了"美好生活需要";其二是现状由"落后的社会生产"变成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哪?辛鸣表示:"'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更加广泛。它不仅包括过去我们讲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把它们称之为'硬需求'),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人民群众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尊严、权利、当家作主等更具主观色彩的'软需要'。原来的'硬需求'并没有消失,而是呈现出一种升级的态势。新生的'软需要'则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甚至可以说它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然解决起来难度也更大。"

【篇10】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是继新中国、新时期之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的变化,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要结合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将要做的事情,深刻学习领会。
  党的十八大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果断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反腐败斗争气势猛烈,决心、勇气、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谓史无前例。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连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成就巨大。
  三是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体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公立医院、生态环保等关乎民生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实施。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效提高了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坚持改革强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推进科技兴军,加强练兵备战,注重军民融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显著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六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对外交总体布局作出战略谋划,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阐明我国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经济全球化观等,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提高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战略主动,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事件。十九大在全党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在世界受到关注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十九大取得了历史性的理论成就、政治成就和组织成就。
  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举起了这面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旗帜。十九大最重大的政治成就,是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十九大的组织成就是,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十九大最重大的组织成就,是进一步确立了***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创立和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决定性因素。十九大这三大历史性成就,理论成就是灵魂和主线,政治成就是框架和支撑,组织成就是关键和保证,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铸成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和内涵作了充分论述,讲了“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归纳起来说,新时代就是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就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就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十九大围绕这个战略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任务。主要有:第一,明确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第二,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第四,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第五,作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指明了党和国家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 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_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第七,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第八,作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新时代一系列战略部署,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一个有深厚根基和充沛底气的中国。它的深厚根基,就在于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我们的政党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创新时期、开启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13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我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远大、前途光明。它的充沛底气,就在于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在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迈向未来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要有新状态,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开创新局面。
  首先,要掌握新时代的新武器,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抓好学习坚持贯彻十九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主题教育,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其次,要落实新时代的新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谋划发展,把解决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三,要贯彻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篇11】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这是继新中国、新时期之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的变化,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要结合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将要做的事情,深刻学习领会。
  党的十八大是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果断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反腐败斗争气势猛烈,决心、勇气、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谓史无前例。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连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成就巨大。
  三是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体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公立医院、生态环保等关乎民生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实施。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效提高了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坚持改革强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

推荐阅读:

大学校运动会加油稿【三篇】

制作2023年工作要点范文三篇

从自身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范文(精选3篇)

考核党代表谈话范文(精选6篇)

十月份支部书记上党课范文三篇

党支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范文(精选9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