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范文十一篇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02 15:57:4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广义上,战友是指现役军人或退伍军人的名字。文革期间的一系列红卫兵和同一阵营中的叛军也被称为战友。狭义的战友是指同时在同一部队服役的战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的文章11篇 ,欢迎品鉴!

【篇1】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悄悄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说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查,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的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的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的敌人发现,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的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忍不住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篇2】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1950年,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43师侦察连担任侦察班班长。这年初春,我奉命到四川省仁寿县招募新兵,这次我们共征召了400多人,应征的青年大多是翻身农民。这里地处深山区,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特别穷苦,民风淳朴,因此,翻身农民参军的积极性特别高,邱少云就是这次我在仁寿县招募新兵时应征入伍的一个新兵。

  邱少云是四川省铜梁县(今属重庆铜梁区)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他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在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4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做垂死挣扎,妄图挽救西南一隅,逼迫大批穷人去充当炮灰。邱少云就是在这个时候在黑心地主老板的出卖和强迫捆绑下被拉走,要抓他去当壮丁充当炮灰,后因当地的国民党各级地方政权迅速土崩瓦解、当官的只顾自己逃命、来不及带走这批新抓的壮丁,邱少云这才得以幸免。

  但他刚刚逃出虎口却又被投入狼穴,又被地主抓回去逼迫继续他的长工生涯。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邱少云内心深处埋下了憎恶吃人的旧社会的仇恨种子,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

  1948年,刘伯承、邓小平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

  解放了西南重镇、四川省会成都,紧接着四川全省各地也获得了解放,邱少云和天下劳苦大众一样获得了新生,他作为被解放的一名长工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过上了新的生活。

  邱少云回到家里不久就赶上了我们部队来招募新兵,他很快就报名参加了我们的部队。他当时虽然已是20多岁的成年人,个头却不高,也可能是因为长期受苦受累且又忍饥挨饿,导致他没能长成高个,显得有些单薄,但他人却十分机灵,很是勤快,我们同去招兵的人都很喜欢他,我更是特别待见他,一见面就感到格外投缘。

  邱少云没有出过远门,刚开始见人很怯生,来部队后没几天,就慢慢地和大家混熟了。他和我很谈得来,很快发展到几乎和我形影不离的程度。我上山砍柴,他非跟着我去不行,当地山高林密,我怕出意外,没有让他去,他就在家帮炊事班打杂活儿,又是挑水又是择菜,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后来,他硬是缠着跟我上山砍柴,他说在家干活干惯了,不干活心里发急,吃饭也不香。每次他都争着挑柴火,我心里越发感到这个小伙子可亲可爱。慢慢地一有空闲,他就叫我给他讲战斗故事、教他学打靶、学投手榴弹。

  有一天,他不知从哪里扛来了爆破筒,让我教他学爆破技术。我说:“学爆破可不是件容易事,很危险。”邱少云说:“爆破筒杀伤力大,能炸毁碉堡,只要能多杀敌人,我不怕危险。”我见他热情这样高,就忘记了疲劳,耐心地教他怎样把保险盖儿打开,怎样拉导火索……邱少云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很爱学习各种实用技术,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手枪、步枪、冲锋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初步懂得了使用爆破筒的要领,进步非常快。

  晚上,他干脆把铺盖卷儿搬到我的铺位旁边,听我讲故事。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大军南下横渡万里长江,讲到深入滇西剿匪,从进军西南讲到解放南京,他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插嘴问些问题,从听故事中明白了穷人为什么受压迫、共产党人才真正是替劳苦大众做事的好人等许多道理,更加坚定了他这辈子要跟共产党走的决心。

  战士邱少云

  1950年夏季,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不久,美军的飞机竟然侵入我国领空、窜到辽宁安东(今丹东)市进行侦察和轰炸,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此严峻的战争形势下,我所在的第15军43师奉命选派精明强干的指战员开赴朝鲜前线参战,我这个侦察班长也有幸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投身到了关乎祖国前途命运的战争中去。

【篇3】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今天,我做完作业后,闲得无聊,便拿起语文书看了起来,不一会儿,《我的战友邱少云》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篇文章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献身的过程,通过描写“我”的内心活动以及邱少云的外表来说明邱少云当时的心情。从中赞扬了邱少云自自觉遵守纪律,舍己为人高尚品格。

  是的,邱少云是一个自觉遵守纪律的好战士。邱少云从天还没亮就开始潜伏,在这几个钟头里,他一动也不动趴在草里,就边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也没有试过,这样需要多大毅力啊!一直到火烧在身上,如果是别人,早已保住自己的性命逃之夭夭了。但我们的志愿军叔叔邱少云却没有这样做,他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自觉遵守纪律。烈火在他身上整整折磨了半个钟头,他也没有挪动过一寸地方,发出一声呻呤。

  看着邱少云,想想我自己和邱少云是天渊之别啊。顿时,我感到脸上一阵发热,心狂跳着。这不是惭愧的表现吗?是啊!平时,我做事常三分钟热度,有时觉得困难就退缩.有时,遇到学飞的难题,想了一会儿,就放弃了,扔在一旁。有时,我在学校里常和同学开玩笑,记得五年级时,在课堂上,旁边的同学说出一些笑话,我不禁地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发现老师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吓得我直冒冷汗,顿时面红耳赤。

  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我知道一位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的战士——邱少云的事迹。同时,我也觉察到自己和战士的差别。邱少云,这位伟大的战士是我们小学生的榜样。我们要学习邱少云叔叔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

【篇4】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悄悄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说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很容易发现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查,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的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的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的敌人发现,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的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忍不住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篇5】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今日,我读了志愿军二级英雄李元新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我觉得他写得很好!用简单的语言,写出邱少云英勇牺牲的全部。

  程。

  本文通过对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的描写,表现了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文中的“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等句子,写得多么感人。突出了邱少云的顽强意志,不惜牺牲自己,保证战斗胜利的高度觉悟。像邱少云这样遵守纪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给这场战斗带来了胜利。相较之下,我就逊色多了。邱少云可以纹丝不动这么久,而我上课40分钟却只能坚持25分钟,我觉得很惭愧。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严格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我认为:既然邱少云能在烈火中一动不动,可以趴在原地几乎一整天,一节课只有40分钟,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篇6】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一波刚刚平息一波接着又起,大约在接近中午时分,从阵地南方飞来四架敌机,在我部志愿军潜伏的上空一阵盘旋侦察,猛然间一架敌机好像发现什么似的,向一个机枪扫射不到的小山沟里投下了燃烧弹,其中有一颗燃烧弹就落在了离邱少云约2米远的草地上,燃烧弹燃着了邱少云身边的茅草,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工夫,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迅速燃着了他身上的棉裤和棉衣。

  此时我看得清清楚楚,只见他身上火苗乱窜,烈火烧得他脸上的汗珠直往下淌。我又发现就在邱少云身后很近的地方,有一个小水坑,这时只要他滚到小水坑里打几个滚,身上的火苗就完全可以扑灭,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此刻,但见邱少云是紧咬牙关,两只手使劲地向地里挖,任凭烈火在身上蔓延。距他身边最近的同志低声对他说:“邱少云,你动动,你动动。”邱少云坚决地摇了摇头,始终没有动。

  起初我还能看清楚邱少云的面目,到后来只觉得浓烟熏得使我几乎睁不开眼,呛人的气味几乎使我昏厥。

  烈火燃烧了大约半个小时,渐渐熄灭了,但他始终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令常人简直难以想象。

  我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被烈火烧死,心里比刀割还要难受。战友们望着邱少云的遗体,心里万分难过,大家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强压着满腔怒火,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傍晚时分,我部志愿军向三九一高地进攻的号角吹响了,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战友们怀着满腔复仇的怒火,高喊着“为邱少云同志报仇”的口号,潮水般地冲上了三九一高地,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扑去,敌人的一个加强连全部被歼灭了,战友们把红旗插上了三九一高地的主峰。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邱少云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三九一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20_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邱少云同志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典型代表,他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坚韧顽强的革命意志,那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中外历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广为传扬,威名四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我和邱少云同志并肩战斗了一年多,情同兄弟,他虽然英勇牺牲了,但每当我想起他来,心情就特别激动,也特别难过,他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篇7】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惊天动地的文章后,我深受感动,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能顺利拔掉敌人控制的“391”高地这颗毒牙,在敌人燃烧弹的烈火中活活烧死!他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朝鲜人民的骄傲,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是感到崇敬呢?还是感到惋惜呢?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是多么想喊:“快!快从火里跳出来!”然而他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是什么精神使他没有从火里跳出来?难道他是钢铁铸成的吗?不,他不是,他是活生生的人,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是多么地守纪律啊!

  这篇文章给了我深刻的教育,邱少云叔叔那种不怕烈火焚烧,英勇顽强地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特别令我感动。看今朝,为什么祖国美如画?是英雄的业绩开红花;为什么大地春常在?是英雄的鲜血浇灌了她。与邱少云叔叔相比,我感到惭愧不已。想到那几次没有戴红领巾、校徽,星期一没有穿校服,上课与同桌讲小话而不注意听课,糊糊涂涂的家庭作业……我真愧对于烈士的鲜血。

  读了邱少云烈士的英雄事迹,我明白了——我们要严格遵守纪律,从简单的课堂纪律做起,从班级纪律做起,做一个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像明灯照亮我心,伴我踏向征程。

【篇8】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昨天,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我的战友邱少云》老师讲的是那样绘声绘色,使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发生在朝鲜的一场战争,邱少云就是其中一名战士。为了打败敌人,部队隐藏在干草丛中,这时,一个燃烧弹忽然从敌人的手里抛到了邱少云的身边,熊熊大火已经在邱少云的身上燃烧了,可是如果现在起来的话,整个部队将暴露目标,将成为敌人的猎物,怎么办?

  在这紧张的时刻,终于,邱少云他选择了以身殉职,他一动不动,整整被烈火残忍的烧了三十多分钟,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啊!而他呢,为了整个班,整个部队,为了战争的胜利,他竟像个钢铁巨人般地趴在火里动也不动,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邱少云为了部队的胜利,不惜将自己年轻的生命奉献出来可以忍受被大火的长久焚烧,在想想现实中的我,恐怕现在有一个小火苗蹦到手上,我都会暴跳如雷吧,可想而知,邱少云当时承受着怎样的痛苦与折磨啊!就算是神仙也需要使用仙法吧,可他并没有法力,他只有坚强的毅力吧!我好想大声对邱少云说:你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男子汉!

  虽然我做不到像他那样的英勇,但,邱少云那顽强的意志早已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永远不到的深根,我敬佩你——邱少云,我永远以你为荣,以你为榜。

  我永远不会忘了拿一天——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二日!

【篇9】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1950年,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43师侦察连担任侦察班班长。这年初春,我奉命到四川省仁寿县招募新兵,这次我们共征召了400多人,应征的青年大多是翻身农民。这里地处深山区,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特别穷苦,民风淳朴,因此,翻身农民参军的积极性特别高,邱少云就是这次我在仁寿县招募新兵时应征入伍的一个新兵。

  邱少云是四川省铜梁县(今属重庆铜梁区)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他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就开始了长工的生涯,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在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4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做垂死挣扎,妄图挽救西南一隅,逼迫大批穷人去充当炮灰。邱少云就是在这个时候在黑心地主老板的出卖和强迫捆绑下被拉走,要抓他去当壮丁充当炮灰,后因当地的国民党各级地方政权迅速土崩瓦解、当官的只顾自己逃命、来不及带走这批新抓的壮丁,邱少云这才得以幸免。

  但他刚刚逃出虎口却又被投入狼穴,又被地主抓回去逼迫继续他的长工生涯。苦难的童年生活、悲惨的家庭遭遇,在邱少云内心深处埋下了憎恶吃人的旧社会的仇恨种子,他盼望光明、盼望解放!

  1948年,刘伯承、邓小平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

  解放了西南重镇、四川省会成都,紧接着四川全省各地也获得了解放,邱少云和天下劳苦大众一样获得了新生,他作为被解放的一名长工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过上了新的生活。

  邱少云回到家里不久就赶上了我们部队来招募新兵,他很快就报名参加了我们的部队。他当时虽然已是20多岁的成年人,个头却不高,也可能是因为长期受苦受累且又忍饥挨饿,导致他没能长成高个,显得有些单薄,但他人却十分机灵,很是勤快,我们同去招兵的人都很喜欢他,我更是特别待见他,一见面就感到格外投缘。

  邱少云没有出过远门,刚开始见人很怯生,来部队后没几天,就慢慢地和大家混熟了。他和我很谈得来,很快发展到几乎和我形影不离的程度。我上山砍柴,他非跟着我去不行,当地山高林密,我怕出意外,没有让他去,他就在家帮炊事班打杂活儿,又是挑水又是择菜,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后来,他硬是缠着跟我上山砍柴,他说在家干活干惯了,不干活心里发急,吃饭也不香。每次他都争着挑柴火,我心里越发感到这个小伙子可亲可爱。慢慢地一有空闲,他就叫我给他讲战斗故事、教他学打靶、学投手榴弹。

  有一天,他不知从哪里扛来了爆破筒,让我教他学爆破技术。我说:“学爆破可不是件容易事,很危险。”邱少云说:“爆破筒杀伤力大,能炸毁碉堡,只要能多杀敌人,我不怕危险。”我见他热情这样高,就忘记了疲劳,耐心地教他怎样把保险盖儿打开,怎样拉导火索……邱少云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很爱学习各种实用技术,没过多久他就学会了手枪、步枪、冲锋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初步懂得了使用爆破筒的要领,进步非常快。

  晚上,他干脆把铺盖卷儿搬到我的铺位旁边,听我讲故事。我从中国人民解放大军南下横渡万里长江,讲到深入滇西剿匪,从进军西南讲到解放南京,他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插嘴问些问题,从听故事中明白了穷人为什么受压迫、共产党人才真正是替劳苦大众做事的好人等许多道理,更加坚定了他这辈子要跟共产党走的决心。

  战士邱少云

  1950年夏季,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不久,美军的飞机竟然侵入我国领空、窜到辽宁安东(今丹东)市进行侦察和轰炸,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此严峻的战争形势下,我所在的第15军43师奉命选派精明强干的指战员开赴朝鲜前线参战,我这个侦察班长也有幸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投身到了关乎祖国前途命运的战争中去。

  说来也十分凑巧,我和邱少云刚好又分到了一个班,我担任班长,副班长是安徽人,名叫葛风海,初中毕业,年轻热情,全班战士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2岁。当时在朝鲜各地,我们所能看到的到处是弹坑,到处是废墟,枪声不断,硝烟弥漫,亲眼看见无数无辜的朝鲜平民惨死在美军的炸弹下,尸横遍野,一片狼藉,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

  当邱少云目睹朝鲜儿童遭受与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时,激起了他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发誓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部队很快就进行了战前动员,在动员大会上,志愿军战士倾听着朝鲜老乡的血泪控诉,个个义愤填膺,怒火满腔。我看到眼前的邱少云战士更是流着泪,紧握拳头,瞪大眼睛对我说:“班长,咱们要求一定要尽快上前线,我就是豁上命,也非要亲手宰几个敌人不可,为苦难的朝鲜人民报仇!”

  当时,由于条件差运输困难,后勤给养供不上,战士们在很多情况下只能是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忍饥挨饿还受冻,在阵地上和敌人拼搏。

  1952年10月中旬,我和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朝鲜中部山区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军队,把战线向南推进。

  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一段约1500多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展开冲击,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秘密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在介绍情况时,反复强调这次潜伏任务的艰巨性,由于距敌人较近,有时甚至连敌人的喊声和谈话声都可以听到,因而要特别注意遵守潜伏纪律,一声咳嗽、谈话或移动,都有可能被敌人察觉,破坏作战计划,影响整个战役。

  部队首长最后指示:“加强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这次任务十分重要,也非常艰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和我们大家都坚定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邱少云于战斗前夕向连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写下了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500多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在夜色的掩护下,按预定计划悄悄地迅速分散开来,分别隐蔽潜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丛生的山谷里,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蒿草,风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同时摇动,看不出一点儿伪装的痕迹。

  邱少云和我所在的这个班,就在高地东边的一条长满蒿草的土坎旁边隐蔽着,他就趴在距离我左前方大约20多米的地方,他的一举一动我都能看得十分清楚。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战士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三九一高地上的那一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的地堡群,一挺挺机枪从地堡的射击口直对着山下,持枪的敌人在山脊上的交通壕里来回走动,还不时地用望远镜朝山下张望。

  大约在上午10时许,一场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敌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向邱少云和我班战友潜伏的方向摸来。邱少云和我们镇静地互相看看,眼神互相示意:不能冲动,潜伏好就是胜利。我们继续坚定、沉着地潜伏在草丛里。敌人越来越近了,突然有两名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倒退了两步,慌张地乱扫了一梭子弹,扭头就朝山顶上逃跑。

  在此关键时刻,要是让敌人活着回去,潜伏的秘密就会暴露,后果不堪设想。这一切,我军观察所里的团指挥员看得非常清楚,他果断地立刻下达命令:用炮火消灭这股敌人!顿时,炮声隆隆,三九一高地山坡上,筑起了一道火墙,阻断了敌人的逃跑,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歼灭在山腰中。

  邱少云看到这个情景,激动地瞧瞧两旁的战友,表达出了内心的高兴,一场虚惊就这样过去了。山上的敌人被这一阵炮火吓得胆战心惊,龟缩在乌龟壳里不敢再出来了。但是敌人十分狡猾,他们总是怀疑山谷里埋伏着我军部队,就躲在地堡里不时向山谷里打枪、打炮,战士们任凭敌人怎么打枪都不予理睬。

【篇10】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实在感人,我品读了好几遍,我被邱少云叔叔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泪水不停地流。

  这篇文章写的是:敌人控制了“9”高地,志愿军为了拔掉这颗毒牙。他们潜伏在离敌人才110米的山坳里,中午敌人向我军阵地放了燃烧弹,一团烈火烧在邱少云身上,他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最后壮烈牺牲了,志愿军勇猛冲上9高地,把敌人全部歼灭,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

  当我读到天还没有亮,志愿军就悄悄地潜伏在敌人的前沿的阵地,而邱少云的表现“他也全身伪装,隐蔽的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时很有感触,从这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邱少云叔叔潜伏得非常出色,是个非常细致、认真守纪律的战士。记得有一次,姥爷让我写作文,我糊里糊涂的就写完了,受到姥爷的严厉的批评。从不像叔叔那样,想起来我真的好惭愧。从今以后我要向他学习。

  当我读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时候,我担起心起来,我双手合一为他祈祷:“老天爷呀老天爷,下一场倾盆大雨吧,快把火浇灭吧!其实作者比我的心情更急。“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从作者的外表我看到了他和战友之间友情很深,体现出战士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崇高思想。我们同学之间也应该有这种思想。我记得有一次,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一位小朋友摔倒了在地上,我走了上去把他扶了起来,掺着他一步一步地把他送回了家。受到的家长的夸奖,我的心真的美滋滋的。

  当我读到“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这里时,我整个心都颤动了,记得有一次我被火烧伤了,当时疼得嗷嗷值叫呢,而邱少云叔叔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他竟然一动也不动。他一个多么坚强的战士呀!他这种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多么崇高又是多么伟大!也正是这种精神“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0分钟”。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篇11】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语文教学是艺术,艺术必须千锤百炼,必须作认真的准备,没备课怎么能进课堂呢?教了40多年的书,我深感备课的重要。谈到备课,我首先考虑的不是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问题,而是我自己,那就是要求学生做的,我一定先去做一做,在“下水”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要求学生读的我先读。

  我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喜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叶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读”称之为“美读”,他认为“读得很美了,也就理解得差不多了”。的确,读到有情时,文也通大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备课时我先练习朗读。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诗人把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痛恨,对卖国朝廷的失望,对沦陷区难民的关怀,写得无比深切动人。全诗感情沉重,气势悲壮,层次有序,我是这样读的:

  首联景色壮阔,诗人以合理的夸张、工稳的对仗、鲜明的节奏,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读这一联时,情感激越豪迈。“三万里”与“五千仞”分别连读,这样音节紧凑,气势连贯。“河”,用强气流送出,“岳”,读得浑厚有力,“河”与“岳”后都作心理停顿。“东”、“上”表示方向,分别作状语,语调上扬,稍微拖长一点,为后面二字蓄势。“入”和“摩”重读,以突出黄河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之势和华山突兀峻拔、磅礴雄伟之貌。全联语势到此上升到最高点,以便与下联悲凉心情形成鲜明对比。

  2.要求学生背的我先背。

  一套语文课本,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论内容,古今中外名作荟萃,久经时间考验,历来脍炙人口;谈形式,有诗歌、散文、童话、寓言,新颖活泼,娱人耳目。游览语文课本,不难发现,凡名篇佳作之所以流芳后世,经久不衰,语言优美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小学语文教材,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一句话,一个字,如珠落玉盘,流动自如,咀嚼起来,余味无穷。观有绘画色彩美,听有音乐韵律美,读有铿锵节奏美。我备课,总是从读入手,披文入情,先把课文背下来,然后沿波讨源。《燕子》一文中,有一段是描写燕子栖息情态的:“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是作者对燕子的赞美,同时,也是全文颇具魅力的收束。这段话设喻形象含蓄,富有神韵,它预示着行将到来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将使春意更浓,春光更美,在这支春的交响曲中,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音符。这篇课文既不是诗,也不是画,但读后却使人感到如诗如画。只有将其背下来,才能感到作者柔毫上蘸的不是墨,而是蘸着春的鲜艳色彩,对祖国的歌颂。

  3.要求学生写的我先写。

  苏东坡有句名诗——“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习作教学中,我身体力行,不光让学生写,自己也写,亲自尝尝“梨子”的滋味。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的战友邱少云>读后感》,收上习作本一看,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所写的开头大同小异:

  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我的心像大海里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热泪夺眶而出,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严守革命纪律的教育。

  这样的开头不错,可惜千篇一律,除了“心像大海里的波涛”,“热泪夺眶而出”这些描述自己感受的话,就没有别的语句、别的开头方式了吗?我将学生的开头略作分析之后,当即出示了自己的“下水”片断:

  (1)今天,一口气读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我的心被这位具有钢铁意志的勇士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

  (2)《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读了这篇课文,没有谁不被邱少云英勇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3)《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好课文。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仍舍不得放下。全文不到1000字,字字映照出邱少云严守纪律的崇高品质;全文38句话,句句表现出邱少云顾全大局的崇高境界;全文9个自然段,段段反映出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我出示的这三个开头,有的是从写自己的感受入手的,有的是从简介课文内容入手的,有的是从热情赞美邱少云的高尚品质入手的,角度各异。学生看了,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在修改他们所写的开头时,不再是千人一面,而都在“新”字上下点功夫了。

推荐阅读:

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范文(通用3篇)

教师德才表现范文(精选9篇)

工程管理实践报告三篇

关于虎年的七言对联范文(通用3篇)

党史学习教育不足之处整改措施自查报告(通用15篇)

学习党史民主生活会范文(精选10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