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形势

实用范文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3-07-02 17:16:5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银行业,在我国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运转的枢纽。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形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形势

  20_年经济形势是前低后高,物价是滞后指标,CPI涨幅是20_年11月左右见底。受疫情影响,20_年2月主要宏观经济数量指标有一个大坑,这会导致20_年2月一些主要宏观经济数量指标同比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增长,到20_年底,主要宏观经济数量指标又会恢复到正常增长,20_年经济增长前高后低,更准确地说是明年初畸高,到明年底恢复到正常。

  经济周期的本质是时间,经济指标只是经济周期的外在表现。从时间上看,20_年7月至20_年11月是基钦周期扩张期,所以,20_年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一直往上走的,只是指标上体现为前高后低。从价格指标看,在经济周期的作用下,20_年股票价格上行,债券价格下行(债券到期收益率上行),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房地产价格上行。20_年11月至2023年1月是基钦周期收缩期,届时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都比较惨。

  20_年7月至20_年11月全球都处于基钦周期扩张期,但海外经济复苏比中国慢。海外疫情三五年都根治不了,有了疫苗还是根治不了,就如同有了流感疫苗还有流感一样。疫情的长期化会使海外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但不改变经济周期。

  二、金融形势

  目前最大的金融形势是什么?就是融资中直接融资占比太低,直接融资中直接股权融资占比太低,直接股权融资中IPO融资占比太低。这是中国很多经济金融问题的根源。为什么杠杆这么高?为什么宏观负债率(可从M2/GDP角度观察)一直飙升?为什么微观企业感觉经营这么困难?为什么融资难融资贵?为什么近一千多万人进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一系列宏观微观问题,都是因为融资结构出了问题。

  金融面临的形势,一是要稳杠杆,货币信贷政策不会大幅宽松,而是保持M2与名义GDP大致同步增长;二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股权融资;三是基钦周期扩张期带动市场利率上行,高杠杆面临高利率,信用风险增加;四是全球经济复苏,美元面临贬值,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预计20_年人民币兑美元再升值5%左右。

  三、银行面临的风险因素

  在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下,银行资产质量总体是趋于改善的,真正面临考虑的是20_年。20_年面临的风险主要是:

  第一,稳杠杆而不是加杠杆带来了资金压力。

  第二,持有固定收益资产净价下跌。

  第三,高杠杆面临高利率的信用风险。

  第四,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

  第五,大宗商品牛市环境下,做空大宗商品的风险。

  第六,股票市场牛市,会有短暂的储蓄搬家风险。

  总体上,20_年银行面临的宏观环境是不错的,从银行经营环境角度看,20_年比20_年好。

  四、化解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建议

  面临当前宏观经济和资产市场形势,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化解风险、服务实体经济。

  第一,与券商合作,开展中间业务,服务于国家大力发展股权融资的大局。

  第二,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高杠杆高利率是不可持续的,影子银行的高利融资是不可持续的。降低融资成本导致的收益损失,可以通过发展中间服务、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等业务弥补。

  第三,银行在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大有可为。如有些地方政府要压缩传统经济比重,扩大战略新兴产业比重,银行可以充当财务顾问、提供融资支持。帮助地方政府20_年下半年大力出让传统行业资产,累积现金,20_年第四季度、2023年第一季度大力投资战略新兴产业。

  第四,20_年大宗商品、股票价格都面临暴跌,房地产价格也面临下跌,银行可以未雨绸缪,做好风险防范。

  服务经济大局,助力中华复兴。

  问:怎么看最近黄金价格大跌?几大银行都暂停黄金等贵金属相关产品个人开户交易了。

  笑傲投资:黄金处于牛市之中,现在属于牛市中的回调,比较强的支撑在年线(1756.9元/盎司)附近,往下空间不大,不宜做空。黄金牛市预计到20_年初结束。

  问:刚到账的资金,还能继续投资股市吗?

  笑傲投资:闲钱可以。

  问:NDSD、LXJM、ZYCX这样的大市值股票,是价值风格吗?

  笑傲投资:偏成长,是成长股中的价值股。典型的成长股是小市值、高毛利、轻资产、高估值、高增长、TMT。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形势

  一、银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我国银行业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向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各类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建立,并逐渐形成了目前以中国人民银行为货币政策制定者,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监管者,以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为市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银行体系。截至20_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S家国有控股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4家城市商业银行、54家信托公司、73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0家金融租赁公司在内的8877家法人机构,189921个营业网点遍布全国,从业人员近270万之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己经从过去的“以资产业务为中心”、“以存款为中心”转移到“以财务效益为中心”上来,因此,财务管理、特别是财务分析的作用日显重要。

     (一)建行内部环境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设银行”),其前身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于1954年成立,是我国国有控股银行之一。截至20_年底,建设银行在中国内地设有13,448个分支机构,拥有员工29.88万人。建行的优势在于:

  1、面对同业竞争,建行的优势在于实施的是“双轮驱动”的策略,这主要体现在建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对理财业务非常重视,在银行长期的发展战略和每年年度业务计划两方面,都强调理财是重中之重。在销售渠道上是双轮,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个人金融部和高端客户部都做销售。在研发方面,既有自己的研发也有外包式的战略合作伙伴美国银行和境外的交易对手为我们提供产品等信息。

  2、建行拥有强大的交易和平盘能力,建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货币市场最主要的做市商和参与者,这些都为理财产品的报价、交易、平盘提供非常强大的支持。

  3、建行的客户优势非常强,客户优势给建行推动理财业务发展,但也伴随着压力。我们客户资源丰富,所以客户需求可能会多层次化。

  4、在产品设计方面,建行的产品设计部门提前做出产品库,今年我们的产品库中有15大类,100多款产品,让销售部门从中进行选择。这样我们就能根据客户需求和不同的市场时机来选择发售合适的产品。

  5、建行对外的口号是"善建者行"和"善者建行",“善建者行"就是只有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及时推出满足客户需要、具有价值创造力的理财产品,才能得到客户与市场的认同;"善者建行"就是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理财产品设计上充分考虑不同客户群体的风险收益偏好,在理财产品销售上充分揭示风险,以树立维护善待客户的商业形象。

   (二)建行发展的宏观环境

  在世界范围内,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趋势,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减缓。各国政府被迫联手干预,但全球信用紧缩的状况仍然存在。

  总体来看,银行业的经营管理面临新挑战。第一、是宏观货币环境紧缩,银行业信用风险上升,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大。第二、是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第三、是市场风险上升,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加大,汇率风险进一步增加。由于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市场不完善,汇率风险无法有效对冲,人民币加速升值将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汇兑损失,对外汇敞口较大的银行影响尤其显著。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变动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日益扩大,进一步考验我国银行业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银行业应对措施及发展趋势

  20_年开始,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发达经济体出现明显的经济复苏迹象,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建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第一、生息资产结构变化,贷款及债券投资等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产占比逐步提升,买入返售资产等收益率相对较低的资产占比逐步下降;

  第二、定价能力提高,新发放贷款利率及浮动水平呈上扬态势;

  第三、受市场利率持续走高影响,债券投资、票据贴现及买入返售资产收益率稳步回升;

  第四、通货膨胀及升息预期使客户存款呈现短期化趋势。

  建行分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7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37万元,增幅为27.57%;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4.04个百分点至21.94%。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一家以中长期信贷业务为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及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开展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竞争的压力,使建设银行将信息化建设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上。

  商业银行经营要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3个方面的统一:

  首先,全面加强风险管理,特别防范流动性风险。交行在这方面措施较为成功:保持负债稳定性,提高核心存款在负债中的比重;推行内部资金转移机制,对流动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运作;保持适当比例的央行预付金,积极参与公开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运作,保证良好的市场融资能力。

  其次,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防止不良贷款恶化。如采取风险代理、债转股等处置方式;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力度,加强贷后管理,确定重点监测行业、单位和个人。

  最后,继续发挥规模优势,提高净资产盈利能力。具体有下列建议:第一,实施经营战略转型,向综合化、国际化的经营目标迈进。继续发展中间业务,加快拓展信托、金融租赁等领域;通过设立多个分支机构等方式加快全国领先水平的步伐。第二,关注宏观环境变化,紧跟资本市场发展,适应货币政策影响,抓住汇率改革机遇。既要抓住证券市场带来的新增业务,又要关注传统业务所受的负面影响;关注准备金率持续提高后可能产生的边际效应,调整各类债券投资的结构和比重;继续提高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争取在汇率改革的过程中丰富汇率衍生品的种类。第三,抓住奥运世界博览会的机会,提升品牌形象。

  以上就是我对银行业的内部及外部经济环境做的一些讲述和探讨,希望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银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他们在今后就业中提供好的基础。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形势

  近来,国内外持续关注中国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主要依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相关统计数据,以中国银行业为基础,以日本、美国、英国、欧元区银行业(以下或简称发达国家)为参照,从银行业自身发展成效、银行业金融服务可得性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展示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展望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前景。长期来看,中国银行业正在从高速发展转向中低速发展,但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行业内在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同时,未来中国经济虽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决定了中国银行业发展前景依然被看好。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成效显著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从20_年至20_年,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行业集中度较低。按照世界银行数据,以资产规模计,中国银行业CR5从20_年的63.9%降至20_年的45.7%(同期美国银行业CR5则从37%升至47.4%,20_年日本银行业CR5高达97.6%,欧元区为89.7%),已低于所有发达国家。反映出中国银行业行业竞争程度在提高,有助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不过,世界银行的中国CR5数据似乎不准确,特别是20_-20_年期间突然下降到40%以下,20_年又上升到40%以上。将银监会公布的工、农、中、建、交(交行20_-20_年资产来自该行相关年份年报)五大行资产之和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和相比,计算出中国的CR5,20_-20_年间呈逐年下降之势,应该比世界银行更为准确。此数据和世界银行数据在20_-20_年差距较大,20_-20_年则非常接近,有可能是世界银行的统计口径问题。依据美联储网站数据计算出美国银行业CR5,则和世行数据差异很小。总体而言,中国银监会、美联储数据和世行数据反映出来的趋势一致,即中国银行业的CR5呈下降态势,美国银行业CR5呈上升态势。具体见表2。

  以下数据中,世界银行、IMF数据也可能存在数据统计口径问题,但毕竟它的数据较为全面、可比。因此作为本文分析的依据,除个别明显不合理的数据外,未再逐项找其他来源数据进行对照验证。

  二是盈利能力整体较优。中国银行业20_-20_年所有年份的净息差(20_年最低为2.02%,20_年最高为3.07%)均低于美国(20_年最低为3.11%,20_年最高为3.92%),总体来看高于日本(20_年最低为0.75%,20_年最高为1.37%)、英国(20_年最低为1.5%,20_年最高为2.61%)、欧元区(20_年最高为2.48%,20_年最低为1.68%)。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在12.6%-19.77%之间,高于日本(20_、20_年占比超过30%,之后均不超过11%,20_年最低仅占5.56%),低于美国(在36.22%-42.69%之间)、英国(在43.46%-62.56%之间)、欧元区(在30.69%-37.82%之间)。中国银行业成本管理能力优势地位明显,成本收入比从20_年的63.9%降至20_年的36.6%,而同期发达国家银行业的成本收入比均呈波动上升趋势,20_年都在60%以上。中国银行业管理费用占总资产的比重为从20_年的1.59%降至20_年的1.06%,总体低于美国(最低年份为2.75%)、英国(除20_年为1.59%、20_年为1.41%外,其余年份均在1.73%以上)、欧元区(最低年份为1.71%),且有较大幅度下降。20_年中国银行业税后ROA、ROE分别为1.05%、15.66%,同年美国、日本、英国、欧元区银行业的ROA分别为0.17%、1.05%、0.77%、0.3%,ROE分别为3.21%、9.43%、8.67%、4.59%,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三是风险管理能力较优。中国银行业贷款不良率自20_年至20_年均远低于发达国家银行业,20_年贷款不良率为1%,美国、日本都在2%以上,欧元区高达7.2%。

  20_年至今,中国和发达国家银行业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美国银行业明显向好(20_年一季度收入、盈利也普遍开始下滑),日本、欧洲银行业仍处困境,日本、美国银行业贷款不良率连续6年明显下降,中国银行业效益指标有所下降、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按银监会数据,中国银行业20_年贷款不良率为1.67%,与世界银行发布的日本的1.64%、美国的1.71%基本相当,明显优于欧元区6.73%的贷款不良率。

  二、中国银行业金融服务可得性有较大提升空间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国的金融服务可得性总体仍低于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网点和ATM数量相对较少。20_年,按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21.71万个网点计算,中国每十万成年人口银行网点数约为20个(根据IMF的数据,中国每十万成年人口网点数为8.1个,可能统计口径未包括农信社等非商业银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网点和ATM统计均存在此问题),略低于英国(20_年为25.2个),与日本、美国、欧元区(都在32个以上)差距较大。20_年,中国每十万成年人口ATM数为55台,不及日本、英国银行业的一半。中国每千平方公里网点数近几年与美国银行业基本相当,远低于日本、英国银行业。中国每千平方公里ATM数与日本、英国银行业的差距较大。中国银行业既可以适当增加网点、ATM数量以提高金融服务供给量,也可以结合金融互联网化发展趋势,合理调配网点和ATM数量的比例结构,充分利用互联网、ATM金融服务成本低于网点的优势,在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金融服务使用比例相对较低。20_年,中国15岁以上人口借记卡普及率、使用电子支付的比例、过去一年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的比例分别为41%、6.9%、7.3%,都低于美国、英国、欧元区。虽然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这些指标发展较快,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测算,20_年电子支付的比率升至26.6%,但仍低于日本(44.8%)、美国(64.3%)、欧元区(55.3%)20_年数据,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较大。

  三、中国银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长期来看,中国银行业仍会有较好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银行业具有较好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金融服务的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以及中国银行业自身转型发展空间较大。

  宏观经济方面,总量优势和结构性调整潜力仍然可为银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宏观经济增长总量较大,为银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虽然受外部性、周期性问题影响,中国GDP增速近两年有所下降,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属中高速增长。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全球约30%的GDP增长。宏观经济总量方面的增长优势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经济转型加快推进引发并购资金需求和投资银行业务需求,城镇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也将为银行业提供众多的结构性机会。

推荐阅读:

如何提升物业管理中的服务品质

员工对公司的期望与建议

职业规划范文

领导干部考察材料不足干部考察缺点

有关护士自我介绍信

2023年民主生活会“五个方面”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